极化波实验报告
极化波实验报告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名称:反射实验和极化波的产生与检测实验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室班级:电子10-1班学号:201010203008 姓名:苏宝组别:同组人:成绩:实验日期: 2013年5月21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实验一:反射实验实验目的熟悉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dh926b型微波分光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反射定律的方法实验设备与仪器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 dh926b型微波分光仪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金属板实验原理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处以一块大的金属板作为障碍物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和通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如图所示,平行极化的均匀平面波以角度? 入射到良介质表面时,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可用下列式子表示为平行极化波的斜入射示意图实验内容与步骤系统构建时,如图1,开启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
dh926b型微波分光仪的两喇叭口面应互相正对,它们各自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指示两喇叭位置的指针分别指于工作平台的0-180刻度处。
将支座放在工作平台上,并利用平台上的定位销和刻线对正支座,拉起平台上四个压紧螺钉旋转一个角度后放下,即可压紧支座。
反射全属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金属板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90-90这对刻线一致,这时小平台上的0刻度就与金属板的法线方向一致。
将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提供的usb电缆线的两端根据具体尺寸分别连接图1 反射实验到数据采集仪的usb口和计算机的usb口,此时,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usb指示灯亮(蓝色),表示已连接好。
然后打开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红色),将数据采集仪的通道电缆线两端分别连接到dh926b型微波分光仪分度转台底部的光栅通道插座和数据采集仪的相应通道口上(本实验应用软件默认为通道1)。
电磁波的极化实验论文素材

电磁波的极化实验论文素材引言:电磁波的极化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研究电磁波的极化性质对于深入理解光学、电磁学等领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电磁波极化实验,并提供相关的论文素材。
实验一: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展示了电磁波的偏振效应。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束偏振光穿过一块偏振片后,通过具有两个狭缝的屏幕。
在屏幕的另一侧,我们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出现。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通过偏振片后,只剩下一个方向的偏振态。
实验二:马吕斯定律实验马吕斯定律实验可以进一步验证光的偏振性质。
实验使用一个装有线性偏振片的旋转台和一个透明的玻璃板。
在旋转台上放置一束通过线性偏振片的光,然后光经过玻璃板。
通过旋转线性偏振片和测量出射光的强度,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的偏振角度之间存在正弦关系,验证了马吕斯定律。
实验三:波片实验波片实验是研究光波偏振的重要实验之一。
实验使用一块亚光片(1/4波片)和一束线偏振的光源。
当光通过亚光片时,由于波片对光的相位差的作用,入射光被拆分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量。
观察在通过亚光片后光的强度变化,我们可以推导出光波的偏振性质。
实验四:菲涅尔反射和透射实验菲涅尔反射和透射实验可以研究电磁波在介质间传播时的极化现象。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线偏振的光源照射到一个折射率较大的介质表面上。
观察反射和透射光的强度变化,并测量不同角度下的反射光强度,我们可以推导出反射光的偏振性质。
结论:通过以上几个电磁波极化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磁波的偏振性质。
这些实验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学和电磁学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在光通信、光加工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1. Young, T., & Freedman, R. A. (2012). Sears and Zemansky's university physics: with modern physics. Pearson Education.2. Hecht, E. (2002). Optics. Addison Wesley Longman.3. Griffiths, D. J. (2017).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Vol. 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电磁波的极化实验报告

电磁波的极化实验报告电磁波的极化实验报告引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它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
电磁波的极化是指电场或磁场在空间中的振动方向。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波的极化现象,并探讨其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波的极化现象。
2. 掌握电磁波的极化实验方法。
3. 探究电磁波极化的应用领域。
实验材料1. 一台光源。
2. 一块偏振片。
3. 一块检偏片。
4. 一块反射板。
5. 一块透射板。
6. 一块电磁波检测器。
实验步骤1. 将光源打开,使其发出光线。
2. 将偏振片放置在光源前方,调整其方向,使光线通过。
3. 将反射板放置在光线前方,观察光线的反射情况。
4. 将透射板放置在光线前方,观察光线的透射情况。
5. 使用电磁波检测器对透射光进行检测,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当光线通过偏振片时,只有与偏振片方向一致的光线能够通过,其余光线被吸收或反射。
2. 当光线经过反射板时,光线的振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3. 当光线经过透射板时,光线的振动方向保持不变。
4. 使用电磁波检测器对透射光进行检测时,可以观察到电磁波的强度变化。
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偏振片可以选择性地通过特定方向的光线,这是由于光的电场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分子结构相互作用导致的。
2. 反射板可以改变光线的振动方向,这是由于光线在反射时与反射板表面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的。
3. 透射板可以保持光线的振动方向不变,这是由于透射板的分子结构不会对光线的振动方向产生影响。
4. 电磁波的强度可以通过电磁波检测器进行测量,这为电磁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
应用领域电磁波的极化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1. 光学领域:偏振片的应用可以实现光的偏振控制,用于光学仪器、光通信等领域。
2. 电子显示:液晶显示屏通过控制光的极化方向来实现图像的显示,这是电磁波极化应用的典型例子。
实验2 电磁波的极化实验

实验2 电磁波的极化实验1.1实验的意义平面波的极化是电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征在空间给定点上电场强度矢量的取向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并用电场强度矢量的端点随时间变化的轨迹来描述。
若该轨迹为直线,则称线极化;若轨迹为圆,则称圆极化;若轨迹为椭圆,则称椭圆极化。
1.2实验的目的通过matlab编程实现平面波的极化。
包括线极化,圆极化,以及椭圆极化。
1.3实验的原理1、线极化波1)产生条件:电场的x分量和y分量的相位相同或相差180度。
2)线极化波的特点:合成波的电场大小随时间变化,但矢量箭头端轨迹与x轴对夹角保持不变,即为一条直线。
2、圆极化波1)产生条件:电场的x分量和y分量的振幅相等,但相位相差90度。
2)圆极化波的特点:合成波的电场大小不随时间改变,但方向却随时间改变,其矢量箭头端轨迹在一圆上。
3、椭圆极化波1)产生条件:电场的x分量和y分量的振幅不相等,并且相位也不相等。
2)椭圆极化波的特点:合成波电场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其矢量箭头端轨迹在一椭圆上。
1.4实验的内容1、根据线极化波产生的原理用matlab编程来实现x分量的电场和x 分量的电场合成产生一线极化波;2、同理,根据圆极化波产生的原理用matlab编程来实现x分量的电场和x分量的电场合成产生一圆极化波;3、同理,根据椭圆极化波产生的原理用matlab编程来实现x分量的电场和x分量的电场合成产生一椭圆极化波;1.5实验的结果分析1、运行程序1,根据结果绘制出合成线极化波和电场x,y分量的关系图;2、运行程序2,根据结果绘制出合成圆极化波和电场x,y分量的关系图,注意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的区别;3、运行程序3,根据结果绘制出合成椭圆极化波和电场x,y分量的关系图,注意左旋椭圆极化和右旋椭圆极化的区别。
电磁波极化实验报告

电磁波极化实验报告电磁波极化实验报告引言:电磁波极化是电磁波振动方向的特性,对于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电磁波的极化现象,并分析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实验一:线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线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原理。
实验步骤:1. 将一束自然光通过一块偏振片,调整偏振片的方向,观察透过偏振片后的光强变化。
2. 用另一块偏振片作为分析器,将其与第一块偏振片的透射轴垂直,观察透过分析器后的光强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调整偏振片的方向,我们观察到透过偏振片后的光强发生了变化。
当两块偏振片的透射轴垂直时,透过分析器的光强最弱,几乎完全消失。
这说明通过偏振片后的光已经被线偏振。
实验二: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介质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介质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将一束自然光通过一块偏振片,调整偏振片的方向,观察透过偏振片后的光强变化。
2. 将透过偏振片的光照射到不同介质(如玻璃、水等)中,再次观察光强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调整偏振片的方向,我们观察到透过偏振片后的光强发生了变化。
当光照射到不同介质中时,光强的变化情况也不同。
这说明电磁波的振动方向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实验三: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波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的极化现象。
实验步骤:1. 将一束线偏振光照射到一块玻璃板上,调整入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的强度和方向。
2. 将线偏振光从空气中射入玻璃板,观察折射光的强度和方向。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振动方向与入射光的振动方向有关。
当入射角度变化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振动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这说明电磁波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会发生极化现象。
实验四:电磁波的旋光现象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波的旋光现象。
实验步骤:1. 将一束线偏振光通过一块旋光片,观察透过旋光片后的光强变化。
2. 改变旋光片的转动方向和角度,再次观察光强的变化。
实验二 电磁波极化的研究

实验三 电磁波极化的研究1. 实验目的(1) 研究线极化波、圆极化波、椭圆极化波的形成和特点。
(2) 了解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波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2. 实验原理与说明电磁波极化是指波在无限大均包媒质中传播时,在空间某点位置上电场强度矢量E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当E末端总在一直线上周期变化时,称为线极化波,当E末端的轨迹是圆(或椭圆)时,称为圆极化波;若圆轨道运动与波前进方向符合右手螺旋规则时,则称为右旋(或左旋)圆极化波,无论是线、圆或椭圆极化波都可由两个同频率的正交场线极化波组合而成。
设两同频率正交场线极化波为()x j x x xm E E eβφ--= ① ()y j x y ym E E e βφ--= ②1) 组成线极化波如图所示,式①和式②中,当0x y φφ-=,xm ym E E =±(或xm ym E E ≠)时,两个波在空间叠加()j z x y m E xE yE E e βφ--=+=式中m xm ym E xE yE =+合成场矢量E的方向与x 轴夹角不变,即: ()()y y m xx mE E arctg arctg E Eθ=±=±=常数若 ym xmE E 的值不同,则 θ为不同的定值,从而获得合成场矢量末端沿直线轨迹周期变化的极化波。
若ym E =0则θ=0这时线极化波为在空间某点的场,且仅在x 轴方向上周期变化。
同理,线极化波也可以分成为频率相同、场相垂直的两个线极化波。
2)组成圆极化波根据式①和②,若xm ym m E E E ==,及0x φ=,2y πφ=-,这时合成波可写成:2()j x y m E xE yE E x j y e β-=+=- ………………………………………………④合成场E与x 轴的夹角(在0z 处)为000cos()2()()cos()y xw t z E arctg arctg w t zE w t z πβθββ-+===--当z z θ=时,θ随时间向正值增大,合成场矢量末端按右手螺旋规则作圆周运动,故称为右旋圆极化波,如图所示同理,可得左旋圆极化波()j z m E E x j y e β-=+和0()()y xE arctg w t z E θβ==--这里有xm ym m E E E ==,及0x φ=,2y πφ=,2x y πφφ-=-随时间增加E矢量末端运动轨迹符合左手螺旋定则,故称左旋极化波,如图所示(3)组成椭圆极化波 当式①和式②所表示的两个线极化波,幅度不等,相位差仍为±π/2时,可得椭圆长短轴分别在x 轴和y 轴的椭圆极化波。
电磁波的极化与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实验测量与分析

电磁波的极化与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实验测量与分析引言:电磁波的极化是电磁波传播中的重要性质之一,而介质的介电常数则决定了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行为。
本文将通过实验测量与分析的方式,探讨电磁波的极化方式及介质的介电常数的相关实验方法与结果。
实验一:电磁波的极化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验证电磁波的极化现象,并探究不同极化方式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实验材料:1. 一个发射天线2. 一个接收天线3. 一个电源4. 一个频率调节器5. 一个偏振片6. 实验台7. 射频信号发生器实验步骤:1. 将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分别连接到发射端和接收端。
2. 设置电源和频率调节器的参数,使其输出射频信号。
3. 在发射端插入偏振片,并调整其角度,观察接收端信号的变化。
4. 记录不同偏振片角度下接收端的信号强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和分析:1. 当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偏振方向一致时,接收端的信号最强。
这说明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保持原有的偏振方向,不受外界干扰。
2. 当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偏振方向垂直时,接收端的信号最弱,甚至无法接收到信号。
这说明在两个偏振方向垂直的情况下,电磁波无法有效传播。
3. 当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偏振方向成任意角度时,接收端信号的强度介于最强和最弱之间,说明电磁波的传播受到偏振方向的影响。
实验二:介质的介电常数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与分析,探究不同介质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并确定介质的介电常数。
实验材料:1. 一个介质样品(如玻璃、金属等)2. 一个发射天线3. 一个接收天线4. 一个电源5. 一个频率调节器6. 一个信号发生器7. 实验台实验步骤:1. 将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分别连接到发射端和接收端。
2. 设置电源和频率调节器的参数,使其输出射频信号。
3. 将介质样品放置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
4. 测量在不同介质情况下接收端的信号强度。
5.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介质的介电常数。
极化波实验报告

极化波实验报告极化波实验报告引言:极化波是一种在物理学和电磁学中广泛应用的概念。
通过对极化波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行为和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极化状态下的光波,探索极化波的特性和应用。
实验目的:1. 理解极化波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测量和观察极化波;3. 探索极化波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实验原理:极化波是指在某一特定方向上振动的电磁波。
它的振动方向可以是沿着光的传播方向,也可以是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向。
常见的极化状态包括线偏振、圆偏振和未极化。
实验材料和仪器:1. 光源:使用一台稳定的白光源;2. 偏振片:包括线偏振片和圆偏振片;3. 透射光源:用于观察光的极化状态;4. 偏振片旋转器:用于调节偏振片的角度;5. 光强测量仪:用于测量不同极化状态下的光强。
实验步骤:1. 将白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打开电源;2. 在光源前方放置一个线偏振片,并调整其角度,观察光通过后的效果;3. 使用偏振片旋转器旋转线偏振片,记录不同角度下透射光的强度;4. 更换为圆偏振片,并重复步骤3,观察并记录不同角度下的透射光强度;5. 将线偏振片和圆偏振片叠加使用,观察光的极化状态变化;6.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光强随角度变化的曲线,分析不同极化状态下的光强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极化状态下的光强随角度变化的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线偏振光:当线偏振片的振动方向与光的振动方向垂直时,透射光强度最弱,当两者平行时,透射光强度最强;2. 圆偏振光:在圆偏振片旋转一周的过程中,透射光的强度保持不变,但振动方向会随着旋转而改变;3. 未极化光:未极化光是由各种方向的振动方向组成的光,其透射光强度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
极化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液晶显示器中,通过调节电场的方向,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控制光的极化状态,实现显示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电磁场与微波实验报告(极化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老师:谢银芳、王子立成绩:实验名称:极化波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研究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波的产生和各自的特点。
2、了解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波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
3、通过对三种线性极化波的研究,加深对电磁场极化特性的认识与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原理:平面电磁波的极化是指电磁波传播时,空间某点电场强度矢量e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若 e的末端轨迹在一条直线上时,称为线极化波;若e末端的轨迹是圆(或椭圆),称为圆(或椭圆)极化波。
若圆运动轨迹与波的传播方向符合右手(或左手)螺旋规则时,则称为右旋(或左旋)圆极化波。
而椭圆极化波末端为椭圆形。
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波都可由两个同频率的正交线极化波组合而成。
设同频率的两个正交线极化波为:ex?exme?j(kz??x)ey?eyme?j(kz??y)当?x??y??,exm??eym时,是线极化波当?x??y???2,exm??eym时,是圆极化波当?x??y介于线极化波与圆极化波时,是椭圆极化波内容:1.圆极化波的调整与测量 2.线极化波的调整与测量 3.椭圆极化波的调整与测量三、主要仪器设备如下图所示,其中辐射喇叭由固态信号源、衰减器及矩形喇叭组成。
其中固态信号源工作频率为f=9375mhz。
接收喇叭由矩形喇叭,检波器,,微安表等组成。
其它装置基本上与实验一相同。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记录1、圆极化波根据圆极化波的要求,两相同频率的正交场相干波必须幅度相等,相位差?o?2。
因此,先使发射喇叭的转角为45左右,分别将接收喇叭垂直与水平放置,收到em1和em2,然后转动接收喇叭到任意一个角度,则将会出现大于或者小于em1值的情况。
然后慢慢移动pr2的位置,知道接收喇叭在各个角度上的输出指示值都相等。
这样就实现了???kz1?kz2??pr0:α=50.0° pr2:l0=25.214mm?2,记此时pr2的位置为l0,依照表格记录相关数据。
pr3:|em1|=|em2|∝i=3.46圆极化波调整与测试数据记录:2、线极化波在前面产生圆极化波实验的基础上,调整pr2的位置l0,使?x??y???即可产生线极化波。
调整pr2的位置使l1化波。
当pr0:α=50.0° pr2:l1=29.685mm当i?imax时,θr=θ0=110°i?imax=4.06?a?l0??/8 ,所以把的位置往前调整 ?/8就产生了线极转动角度为0、10、20、......170度时记录测量数据填入表二中。
3、椭圆极化波在前两部分实验的基础上,改变的位置,使l1?l2?l0即可产生椭圆极化波。
当pr3转动角度为0、10、20、......170度时记录测量数据填入表三中并计算出椭圆极化波的椭圆度e选择保持pr0 的转角不变为α=50°移动金属栅网位置到l0?l2?l0?椭圆极化波实验数据记录如下:?8,测得l2=27.492mm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记录见上文表格。
数据处理结果见上文表格。
实验处理过程:对于一个读数i2(?a)22为了求其正比于i的e,需要将读数开根号即可。
椭圆度:对于圆极化波,椭圆度e=imin/imax,求出e=0.81>0.8的实验要求,因此,实验达到目的。
在圆极化波中,数据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我们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因为调试的时候,没有严格地将椭圆的长轴短轴与接收面的垂直水平对应起来。
这个在实验中是不规范的,以后应该注意。
对于圆极化波,因为所有的数值相差不大,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它是一个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圆极化波。
对于线极化波,因为需要对比实验读数和角度余弦的关系,为了更加方便地看出其线性关系,所以,我们作了一张比较图,图像结果如下:可以看出,它们的趋势大致相同,但是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线极化波已经达到(实验理论应为两线重合)。
对于椭圆极化波,本身是比较随意的,因为除了两种特殊的极化波:线极化波和圆极化波,其他都是椭圆极化波,这里就不作多的分析。
对于该椭圆,椭圆度为:e=0.609.六、收获与体会第二次的实验明显比第一次复杂很多,但是也不难理解,该实验的条理、思路非常清晰,这将有利于我们理解波的叠加等问题。
本实验很繁琐,调试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耐心,但是更需要的是调试的技巧,我们两个人协作,一个人调整,一个人监督数据的变化,细微地调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调了出来。
另外,实验前面的数据对后面实验结果影响较大,所以,在实验开始的时候需要特别认真。
由于本实验是在调节出圆极化波的基础上来调节出线极化波的,所以对圆极化波的调节有比较高的要求。
实际测量中发射喇叭的角度α并不等于45度,根据装置的差异会有一定的微调,大致在50度左右。
在调节圆极化波的过程中,要将介质板角度、发射喇叭偏转角度和移动平台的调整调节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圆极化波。
另外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其他组别的实验装置的电磁波的屏蔽,否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篇二: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反射实验和极化波的产生与检测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名称:反射实验和极化波的产生与检测实验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室班级:电子10-1班学号:201010203008 姓名:苏宝组别:同组人:成绩:实验日期: 2013年5月21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实验一:反射实验实验目的熟悉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dh926b型微波分光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分光仪验证电磁波反射定律的方法实验设备与仪器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 dh926b型微波分光仪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金属板实验原理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处以一块大的金属板作为障碍物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所遵循的反射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和通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上,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如图所示,平行极化的均匀平面波以角度? 入射到良介质表面时,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可用下列式子表示为平行极化波的斜入射示意图实验内容与步骤系统构建时,如图1,开启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
dh926b型微波分光仪的两喇叭口面应互相正对,它们各自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指示两喇叭位置的指针分别指于工作平台的0-180刻度处。
将支座放在工作平台上,并利用平台上的定位销和刻线对正支座,拉起平台上四个压紧螺钉旋转一个角度后放下,即可压紧支座。
反射全属板放到支座上时,应使金属板平面与支座下面的小圆盘上的90-90这对刻线一致,这时小平台上的0刻度就与金属板的法线方向一致。
将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提供的usb电缆线的两端根据具体尺寸分别连接图1 反射实验到数据采集仪的usb口和计算机的usb口,此时,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usb指示灯亮(蓝色),表示已连接好。
然后打开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红色),将数据采集仪的通道电缆线两端分别连接到dh926b型微波分光仪分度转台底部的光栅通道插座和数据采集仪的相应通道口上(本实验应用软件默认为通道1)。
最后,察看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的“等幅”和“方波”档的设置,将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等幅/方波”设置按钮等同于dh1121b型三厘米固态信号源的设置。
转动微波分光仪的小平台,使固定臂指针指在某一刻度处,这刻度数就是入射角度数,然后转动活动臂在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表头上找到一最大指示,此时微波分光仪的活动臂上的指针所指的刻度就是反射角度数。
如果此时表头指示太大或太小,应调整微波分光仪微波系统中的可变衰减器或晶体检波器,使表头指示接近满量程做此项实验。
入射角最好取30°至65°之间,因为入射角太大或太小接收喇叭有可能直接接收入射波。
做这项实验时应注意系统的调整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采集过程中,dh926ad型数据采集仪的usb指示灯连续闪动(蓝色),表示采集过程正在继续。
应用软件屏幕上的信号灯颜色也随着实验的继续进行红色、绿色切换。
您需要顺时针匀速转动dh926b型微波分光仪的活动臂,随着活动臂的移动,采集点数依次增加,当您停止移动活动臂,绘图框会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您再次开始移动活动臂。
这个过程中,您便可在绘图框中实时观察到信号变化(如图10)。
当采集过程中的已采集的脉冲变化等于您在进入采集过程界面之前设定的采集点数时,屏幕上会出现“此次采集完毕”的采集结束实验结果及分析记录实验测得数据,验证电磁波的反射定律入射角50,反射角50,参数129。
129可能是参考相位不同入射角60,反射角60,参数61.匀速转动dh926bd的转盘入射角50,匀速转动晶体检波器臂,反射角50,参数60篇三:北邮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五极化实验北邮电磁场与微波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五极化实验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号:2011211204组员:执笔人:学号:2011210986一、实验目的1.培养综合性设计电磁波实验方案的能力 2.验证电磁波的马吕斯定理二、实验设备s426型分光仪三、实验原理平面电磁波是横波,它的电场强度矢量e和波长的传播方向垂直。
如果e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沿着一条固定的直线变化,这样的横电磁波叫线极化波。
在光学中也叫偏振波。
偏振波电磁场沿某一方向的能量有一定关系。
这就是光学中的马吕斯定律:i?i0cos2?式中i为偏振波的强度,?为i与i0间的夹角。
dh926b型分光仪两喇叭口面互相平行,并与地面垂直,其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由于接收喇叭是和一段旋转短波导连在一起的;在该轴承环的90度范围内,每隔5度有一刻度,所以接收喇叭的转角可以从此处读到。
四、实验步骤1.设计利用s426型分光仪验证电磁波马吕斯定律的方案;根据实验原理,可得设计方案:将s426型分光仪两喇叭口面互相平行,并与地面垂直,其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由于接收喇叭是和一段旋转短波导连在一起的;在该轴承环的90度范围内,每隔5度有一刻度,接收喇叭课程从此处读取?(以10度为步长),继而进行验证。
2.根据设计的方案,布置仪器,验证电磁波的马吕斯定律。
实验仪器布置通过调节,使a1取一较大值,方便实验进行。
然后,再利用前面推导出的?,将仪器按下图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