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7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

2.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
说一说
小组讨论:
小科学家们如何帮助熊 大熊二解决难题呢?
不标准
yī zhǎ 一拃
想一想
我们可以用哪些物体 来测量?
用固定长度的东西
说一说
小组讨论: 你们打算用什么来测 量?怎么做呢?
zhan shi shi ke 展 示 时刻
测桌子的长度
内容
内容 内容 内容
测 书 的 长 度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工具吗?
体重计
电子秤
便携秤
体温计 电子体温枪 气温计和湿度计
小结
尺子和测量纸带共同点 都有 0 刻度 (测量起点) 标记线的间距等长 (相当于同一标准物的长度) 标记线重复出现 (相当于标准物首尾相连) 数字标记 (相当于标准物的数量的统计数)
不同点可能有 材质不同(纸带是软的、易断裂,有的尺子是硬的) 标记线的间距长度不同 纸带的 0 刻度可能未标 尺子有更细小的标记线 数字标记方法不同 ……
✔
12
23
7
✔
✔
✔ ✔
聚焦
生来公平,拿在手中。 要问长短,它最分明。
尺子
打一测量工具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你见过或使用过哪些尺子?
你可以用它做什么?
探索
比较 测量纸带和尺子
用直尺测量橡皮的长度
对齐起点 (0刻度)
对齐终点 (读出数字)
用测量纸带和软尺测量橡皮的长度
探讨
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纸带相比,尺子有什么好处?
科学阅读
为了测量长度,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尺子。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科版(共7张PPT)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回顾:用测量纸带来测量
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不足?
测量纸带和尺子的比较
测量纸带
尺子
相同点: 不同点:
尺子家族大聚会 (参考42面) 塑料尺
软尺
折叠尺钢尺 钢卷尺用测量纸带 Nhomakorabea尺子测量物体
测量纸带 尺子
橡皮的长度 科学书的长度
说说怎么测量—— 活动手册第13面
测量纸带
尺子
科学书的长度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科版(共7张PPT)
交流讨论
和测量纸带相比 尺子有什么好处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科版(共7张PPT)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新课件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哪些是植物并种植了自己的 植物,还对植物进行了观察,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已经对观 察植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往往被各种各样的叶所吸 引。他们虽然对叶的结构、外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学生们缺少细 致地观察,准确的描述。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感官观察并用简单的 语言对叶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3.小游戏——猜一猜 学生活动:学生说叶子的特点,同学们猜名字。 教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你看看,比一比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预设生1:不是,因为两片叶的颜色、大小不同,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种。 预设生2:是同一种,虽然颜色、大小不同,但是形状一样。
教师出示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并讲解颜色浅、比较小的是 “小时候”的叶, 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我们通常把这样的 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探索板块∶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叶。 活动二,观察、比较同一棵植物的叶。 活动三,画一片叶。
研讨板块∶围绕"叶有哪些特点? 它会怎样变化?"展开讨论交流、总 结归纳。让学生描述自己在观察时所看到的细节,发现叶是在不断 生长变化的,逐步建立"叶是有生命的"这一概念。 拓展板块∶以学生熟悉的"做叶画"为主要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进一步认识叶的形状。
一、说教材
《观察叶》是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 三篇课文。本课重点观察的是叶的外部特征,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植 物的叶,建立起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着形状、大小、颜色 等差导的认识。同时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体会到植物的叶是多种 多样的。
本课教材分四部分: 聚焦板块∶教科书中是学生在户外观察叶的照片,把学生的关注点从植株 个体转向植物器官,并以"叶有什么特点呢?"为主线,延伸到以下三个板 块展开观察、讨论。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7节的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工具,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
但学生在生活中对测量工具的了解较少,使用尺子的技能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尺子,了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尺子,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合作完成测量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纸带、剪刀、胶水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张纸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场景,如超市购物时测量水果重量,引发学生对测量工具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尺子的外观、刻度和使用方法。
通过示范,让学生了解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其他测量工具,如温度计、体重秤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尺子和纸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测量纸带的长度,练习使用尺子的方法。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课件)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2课
对齐起点
比较终点
第3课
不同的测量结果
起点
一拃
5+6+ 6+ 5+7+ 5+5+
终点
第4课
小棒
小立方体
回形针
我选的物体
测量结果(个)
桌面的长度 书的长度
小棒
5
2
小立方体
20
10
回形针
18+
9+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卡尺
折叠尺
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制作测量纸带
shǐ yònɡ cè liánɡ zhǐ dài
使用测量纸带
容易损坏、断开
不适合测量小物体
cè liáng zhǐ dài hé chǐ zi yǒu
nǎ xiē xiāng tóng hé bù tóng
测量纸带和尺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cè liánɡ zhǐ dài
测量纸带
ruǎn chǐ
尺子使用的 是标准单位。
尺子的材质 不容易坏。
尺子刻度更小, 测量更准确。
尺子测量起 来比较方便。
第1课
要公平 对比哦!
bǐ gāo ǎi
比高矮
bǐ cháng duǎn
比长短
第1课
cóng gāo dào ǎi
④
①
②
③
从高到矮
cóng cháng dào duǎn
①
④
③
②
从长到短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 不同的结果。
一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共12张PPT)

读出尺子上与
物体另一端对 应的刻度;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共 12张PP T)
2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共 12张PP T)
橡皮的长度 科学书本的长度
塑料尺
软尺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共 12张PP T)
介绍如何读数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共 12张PP T)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共 12张PP T)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
2
把尺子的0刻度 线和物体的一 端对齐;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共 12张PP T)
2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共 12张PP T)
谢谢
免费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 下载优 质课件 优秀课 件一年 级上册 科学课 件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共 12张PP T)
一年级科学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测量纸带
尺子有更细小的标记线
直尺
新知讲解
观察和比较:相同点
都有0刻度(测量起点)
新知讲解
标记线的间距等长 (相当于同一标准物的长度)
新知讲解
标记线重复出现 (相当于标准物首尾相连)
数字标记 (相当于标准物的数量的统计数)
新知讲解
怎样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新知讲解
尺子的单位:米、厘米和毫米等。如何读数?
当刻度超过最后的刻度,都读为 “几厘米多”(如5厘米多)。
新知讲解
小组分别用软尺、塑料尺和纸带测量橡 皮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新知讲解
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①尺子使用的是标准单位 ②刻度更小,测量更准确 ③尺子的材质不容易坏 ④测量起来比较方便
课堂练习
请你指出下图测量不正确的地方
铅笔的起点没对准尺子的0刻度
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尺子可以测量长度和重量。(✘) 2、没有尺子时,可用“拃”“步”来测量。(√ ) 3、尺子比纸带测量更准确。( √) 4、尺子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和毫米等。(√)
课堂练习
读图题
橡皮的长度是__4__厘米 书本的宽度是_1__3_厘米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科学教科版 一年级上
新知导入
你见过或使用过尺子吗?
卷尺
软尺
直尺
新知导入
人们用尺子做什么?
新知导入
测量纸带和尺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卷 尺
测量纸带
直尺
新知讲解
观察和比较:不同点
软尺:可以弯曲
新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精品课件

交流讨论 和测量纸带相比 尺子有什么好处
本课所用实验器材,由爱牛科教提供
名称 软尺 直尺
规格 1.5m 塑料20cm
单位 数量 把 24 把 12
课后小结
1、同学们说说你通过今天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呀?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 小朋友们再见——
下次再见!
—— 期待——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回顾:用测量纸带来测量
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不足?
测量纸带和尺子的比较
测量纸带
尺子
相同点: 不同点:
尺子家族大聚会 (参考42面) 塑料尺
软尺
折叠尺
钢尺 钢卷尺
用测量纸带和尺子测量物体
测量纸带 尺子
橡皮的长度 科学书的长度
说说怎么测量—— 活动手册第13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尺的由来
• 回家后,程大位将选取的嫩竹做成宽度一 致的竹篾,并用铜丝将每节竹篾连在一起, 再标上刻度,最后浸在明油中加工了一下。 如此一来,即使在使用中弄脏了也可将污 泥洗下来,这样就保持了数字的清晰。
卷尺的由来
• 尺子是做好了,但总不能抱着一堆竹篾去测量 吧。意识到新尺子的不足之处,程大位决定再 改进一下。程大位自幼长在乡间,见过很多简 单却效率很高的小工具,比如木匠用的墨斗和 纺纱用的纺车。墨斗是古代木匠用来打直线的 工具,它将丝线缠在一个转轮上,可收可放, 十分便利;而纺车也是利用转轮原理工作的。 程大位从以上两种工具中得到了灵感,为自己 的尺子设计了一件“外衣”,使它也能收放自 如,还便于携带。
卷尺的由来
•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把卷尺的雏形,之后经 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进,就有了今天我们使 用的卷尺。
给狗狗做新衣
• 过新年、穿新衣!时下最流行自己动手制 作(DIY)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亲手 给狗狗(猫猫)们做些可爱的衣服呀。但 是,应该怎样才能做一个适合它们的衣服 呢?只有准确地测量出狗狗身材的尺码才 能做出合体、大方、漂亮的衣服!因此, 就需要往常一样去田地里做测量工作。 路过一个农家小院时,他看见一个老者正 在用竹子编东西,那薄薄宽宽的竹篾从老 者的刀片下出来,蜷缩着纷纷落在老者脚 边。看到这一幕,程大位大受启发,这不 就是自己革新测量工具的绝佳材料吗?原 来,程大位的家乡盛产竹子,而且当地的 竹雕艺术非常成熟,竹篾有一定柔韧性性 和宽度,非常适合写数字。
给狗狗做新衣
• • • • • 1.胸围:前肢根部后方附近最宽的地方。 2.颈围:颈部的下围。 3.背长:从项圈的后侧到尾巴根部。 4.腰围:身体最细的地方。 5.裆长:从背部腰围的位置穿过裆部到腹 部腰围的位置。 • 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做一做吧!
感谢观看
聚 焦
1
2
把尺子的0刻度 线和物体的一 端对齐;
1
读出尺子上与 物体另一端对 应的刻度;
1
介绍如何读数
塑料尺
橡皮的长度 科学书本的长度
软尺
卷尺
卷尺的由来
• 据记载,世界上第一把卷尺诞生于中国, 它的发明人就是明代“珠算宗师”程大位。 • 程大位是一个珠算学家,他善于把事情往 数字上考虑。他想,如果能有一种工具, 上面标示着详细的尺寸,而且方便携带, 那很多的劳动将事半功倍。功夫不负有心 人,不久之后他就找到了理想中的尺子, 那就是竹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