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加工技术实用案例集

合集下载

典型肉制品加工工艺

典型肉制品加工工艺
λ 第二次敷盐后堆叠方式与第一次敷盐后堆法相 同。
第二次上盐
λ 这次上盐后肌肉变化比较明显,肌肉组织呈暗 红色,特别是经过两天腌制后更为明显。
λ 其次肌肉脱水收缩变得坚实,腿呈扁平状,中 间肌肉处凹陷,而四周因多脂肪而显得突起而 丰满。
λ 第二次上盐也叫上大盐,一定要在出血水盐的 次日,因为鲜肉经过出血水盐后,已开盐路, 这时盐分渗透最快,若误期就易导致变质。
中式和西式肠制品的区别
中式香肠
西式灌肠
原料肉
以猪肉为主
除猪肉外,还可用牛肉、马肉、 鱼肉、兔肉等
原 料 肉 的 处 瘦肉、肥肉均切成 瘦肉绞成肉馅,肥肉切成肉丁或

肉丁
瘦肉、肥肉都绞成肉馅
辅调料
加酱油,不加淀粉 加淀粉,不加酱油
日晒、熏烟 长时间日晒、挂晾 烘烤、烟熏
2、国外香肠制品分类
λ 鲜肠类、生熏肠、熟熏肠、干制和半干制香肠。 λ 鲜肠类:新鲜肉制成,未经煮熟和腌制。未食
λ 在现代人们生活中,肠类制品(sausage)是一种 优质的方便食品。
λ 我国香肠技术是由国外传入的。我国最早的香肠 品种是小红肠和大红肠,我国各地在国外传入的 香肠配方基础上,结合我国特点和口味,改用中 式口味的配料,并用纯猪肉为配料,逐渐形成了 一大批中式口味的香肠新品种。
λ 香肠类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 类制品。它是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或 未经腌制)、绞碎或斩拌乳化成肉糜状,并混合 各种辅料,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或人造肠衣中 成型,根据品种不同再分别经过烘烤、蒸煮、 烟熏、冷却或发酵等工序制成产品。
λ 加工工艺精细,技术精湛。在整个加工过程 中,从选料、腌制、洗晒、发酵、整形、分级 保管等方面,均有系统的程序和正确操作方法。

项目4 肉制品加工技术

项目4 肉制品加工技术

项目4 肉制品加工技术★项目描述本项目主要介绍以畜禽肉为原料加工的肉制品,包括冷鲜肉、肉类干制品、酱卤肉制品、中式香肠等。

重点讲解这些产品的加工原理、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实例实训。

学习目标◎了解冷鲜肉、肉类干制品、酱卤肉制品、中式香肠的概念及分类。

◎理解冷鲜肉、肉类干制品、酱卤肉制品、中式香肠的加工原理。

◎掌握肉类干制品、酱卤肉制品、中式香肠的加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能正确选择原料肉和其他辅料。

◎能按照工艺流程的要求完成肉类干制品、酱卤肉制品、中式香肠的加工。

◎能进行冷鲜肉、肉类干制品、酱卤肉制品、中式香肠的质量鉴定。

◎学生能通过网络、视频,自主学习食品加工技术,并能开展相关加工实验和研究。

教学提示教师应提前网上下载相关视频,结合视频辅助教学,包括冷鲜肉加工、肉干加工、道口烧鸡加工、广式腊肠加工等视频。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牛肉干加工、广式腊肠加工等实验。

任务4.1 冷鲜肉加工技术活动情景猪、牛、鸡等畜禽屠宰分割后,其肉对外界微生物侵害失去抵抗能力,同时自身也会发生复杂的降解生化反应,出现僵直、解僵成熟、自溶腐败等阶段。

其中,肉的腐败过程始于成熟后期,是质量开始下降阶段。

其特点是蛋白质、氨基酸进一步分解,腐败微生物也大量繁殖,营养成分被破坏,甚至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烹调后肉的鲜味、香味明显消失。

补充畜禽肉营养丰富,且水分含量为70%~80%,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

因此,应及时降低肉的温度,其原理就是利用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和延缓肉的生化反应,以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

提示肉品种类繁多,本任务主要以我国消费量最大的猪肉为对象讲授。

市场上的猪肉分为热鲜肉、冷冻肉和冷鲜肉。

①热鲜肉是指刚屠宰加工的猪肉,其肌肉的温度通常为37~40 ℃。

热鲜肉由于温度高、含水量大,室温下贮存,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保存期短。

②冷冻肉是指为了有效抑制微生物繁殖,将热鲜肉进行冷冻处理而加工成的肉。

案例一 (1)

案例一 (1)

案例一:张总忙碌的一天张总是阳光食品公司宁波肉类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以自有品牌向周边近六七十家大型超市连锁店提供肉制品。

今天是周三,张总又起个大早,开着车,思绪也开始漫游,张总1999年毕业于水产学院,毕业后就在阳光食品公司食品加工厂工作。

从操作工开始,在近十年中逐级晋升为生产调度、班长、车间主任。

1008年辈提升为现在的职务,这样来到宁波,开始独立经营肉类加工,管理着650号员工。

今天张总的心情特别好,昨天的月报表表明,宁波分公司超过其他几个地区分公司成为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分公司。

经过10各月的经营,宁波公司已成为公司所属7家分公司获利最多的部门。

昨天张总与老总通话中得知,他的半年绩效奖金为73000元,而过去他最高是20000元。

张总今天打算把手头的工作清理一下。

他有个好习惯,当天事当天毕。

除了下午3:30有一个高层会议,其他时间都是空的,因此他可以解决许多待办的重要问题。

他打算仔细阅读分公司的财务报告并签署意见,仔细检查公司TQM(全面质量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开始计划两周后腰提交的下年度的资本和设备预算。

张总还有许多记载在日程表上的许多待办事项:要与人力资源主管讨论员工辞退问题;写一份10分钟演讲稿,准备在周五的商会会议上发言;审查秘书草拟的落实职业安全的报告。

张总达到公司是7:40,还没有到办公室,就被财务总监吕兰拦住了,他的第一反应是:她那么早来干什么?很快就清楚了,吕告诉他,工资员昨天没有胶上工资表,吕昨晚等到10点,今天早上6点就到单位,想在呈报的最后期限前把工资表做出来。

吕告诉张总,看来实在没有办法按时向总部上报这个月的工资表了。

张总做了个记录,打算与财务副总交换一下意见后上报他的上司----公司副总裁。

张总习惯随时向上司报告如何问题,免得上司对公司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

现在张总已经坐到办公室,开始浏览公司内部网。

在检查了电子邮件后,发现只有一项需要立即处理的事项。

助理已经草拟出了下年度分公司全部管理者与专业人员的休假计划,但需要张总的审阅与批准。

新型牦牛肉制品加工技术(二)

新型牦牛肉制品加工技术(二)

C!D 王卫 / 肉 制 品 加 工 前 景 展 望 CED/ 四 川 畜 牧 兽 医 ,
(! ) : !""", %9#"/ 郭 晓 强 / 新 型 草 食 肉 制 品 加 工 技 术 研 究 CED/ C.D 王卫 , 中国畜产与食品, (# ) : !""", #%9!#/ 张 向 生 / 新 编 肉 制 品 生 产 工 艺 与 配 方 CED/ C$D 黄 德 智 ,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GG%, ;""9;$./ 食品工业 C;D 王卫 / 新 型 肉 干 制 品 萨 夫 肉 加 工 技 术 , (##) : 科技, #GG8, #89#%/ 莱 斯 特 / 中 国 传 统 肉 制 品 加 工 改 进 CED/ 肉 类 C8D 王卫 , (#") : 经济 (德) , #GG., #"$9#"%/
8/. 技术要点 8/./# 分 割 整 理 : 以 优 质 鲜 牦 牛 肉 为 原
料, 也可用 冻 肉 , 但 #",9#;, 自 然 解 冻 , 去除含筋 腱 多 的 肉 块 , 剔 除 精 肉 表 面 筋 腱。 腌制: 牦牛肉入绞肉机粗绞 8/./! 绞 制 、 为 $55 左右粗块,把肥 肉 切 成 为 $"55 丁 块 , 牦 牛 肉 加 .B 食 盐 和 腌 制 剂 !,9 猪肥膘肉微冻备用。 $, 腌制 !$- ,
8/./;
熏烤牦牛肉为采用西式
蒸煮:熏烤架 车 推 入 熏 烤 炉 ;",
;/$
产品特性
蒸 煮 !"5>? , 8", 烘 烤 ."5>? , 再 A;, 蒸 煮 !"5>? 后 8;, 熏烤 ."5>? 。

第三章 中式肉制品加工技术(共77张PPT)

第三章  中式肉制品加工技术(共77张PPT)
3、盐水注射法〔滚揉〕 1957年,荣昌猪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成为国际公认的珍贵猪种资源。
第一节 腌腊肉制品加工技术 这类肉制品用较少的食盐配以其他风味辅料腌制后再经枯燥〔烘烤或日晒熏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类耐贮藏,并具特殊风味的肉制品。
用专门的盐水注射机把已配好的腌制液,通过针头注射 以食盐为主,并添加硝酸盐、蔗糖、香辛料等调味调质料,会将这些物质〔以食盐为饱和溶液〕配成溶液,将肉品浸泡在其中,并在2~4℃条
2022/8/26
38
白市驿板鸭的腌制
一般采用干腌法,也可用湿腌法。 配料:食盐6%,白糖1%,黄酒1%,硝酸钠0.05%,异抗坏
血酸钠0.05%,三奈0.1%,八角0.2%,茴香0.5%,桂皮0.1% ,丁香0.01%,草果0.3%,肉豆蔻0.05%,甘草0.1%。
将香辛料粉碎成粉末与其它配料混合均匀,然后涂抹在 鸭体的内外外表,特别注意大腿、颈部、口腔和肌肉饱 满部位,抹匀腌透,然后一层一层叠放在腌制池中,腌 制3~5d,翻池2~3次。
6.包装
可采用真空包装。
2022/8/26
31
香肠〔腊肠〕、香肚卫生标准〔GB/38—81〕
2022/8/26
32
四、板鸭
板鸭是健康鸭经宰杀、去 毛、去内脏和研制加工而 成的一种禽肉的腌腊制品 ,又称“贡鸭〞。
分为“春板鸭〞和“腊板 鸭〞
2022/8/26
33
南京板鸭
2022/8/26
南安板鸭
2、配料
川味香肠〔传统〕:瘦肉80~75kg,肥丁 25~20kg,食盐2.5~3口干,砂糖1kg,无色酱 油3kg,曲酒1kg,花椒0.1kg,胡椒0.1kg, 硝酸钠50g,混合香料150~200g。

5款肉制品的加工技术

5款肉制品的加工技术

5款肉制品的加工技术我国是肉产品大国,肉的种类多,加工技术也各式各样,其加工技术直接影响肉的口感、营养价值等。

笔者就常见的几种肉类食品的制作工艺进行探讨,每种肉类介绍1-2种加工技术,为肉类食品的加工提供借鉴。

一、猪肉加工技术1、湖南腊肉(1)备料。

取皮薄、肥瘦适度的鲜肉或冻肉刮去表皮肉垢,切成重0.8~1千克、厚4~5厘米的标准带肋骨的肉条。

若制作无骨腊肉,需切除肋骨。

加工带骨腊肉时,用食盐7千克、精硝0.2千克、花椒0.4千克;加工无骨腊肉时,用食盐2.5千克、精硝0.2千克、白糖5千克、白酒及酱油各3.7千克、蒸馏水3~4千克。

辅料配制前,将食盐和精硝压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晒干、碾细。

(2)腌渍方法。

①干腌。

切好的肉条用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顺序放入缸内,最上一层皮面向上。

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层肉条上,腌渍3天,翻缸。

②湿腌。

将要腌渍的无骨腊肉放入配制的腌渍液中腌15~18小时,中间翻缸2次。

③混合腌。

将肉条用干腌料擦好后,放入缸内,倒入已灭菌的陈腌渍液内淹没肉条,混合腌渍中食盐的用量不超过6%。

(3)熏制有骨腌肉。

熏前必须漂洗和晾干。

通常每100千克肉坯需用木炭8-9千克、木屑l2~14千克。

将晾好的肉坯挂在熏房内,引燃木屑,关闭熏房门,使熏烟均匀散布,熏房内初温70℃,3—4小时后逐步降低到50~56℃。

保持28小时即为成品。

刚做成的腊肉,须经过3~4个月的保藏使其成熟。

2、优质香肠(1)配方。

瘦猪肉90千克、白砂糖5千克、肥猪肉10千克、精盐3千克、味精200克、白酒750克、鲜姜末(或大蒜泥)150克。

(2)制法。

①切丁。

将瘦肉先顺丝切成肉片,再切成肉条,最后切成0.5厘米的小方丁。

②漂洗。

瘦肉丁用1%盐水浸泡,定时搅拌,促使血水加速溶出,减少成品氧化而色泽变深。

2小时后除去污盐水,再用盐水浸泡6~8小时,最后冲洗干净,滤干。

肥肉丁用开水烫洗后立即用凉水洗净,擦干。

③腌渍。

3款肉制品加工技术

3款肉制品加工技术

3款肉制品加工技术作者:刘京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08期一、太仓肉松:系鲜猪肉经过高温煮透并经脱水加工而成的猪肉干制品。

金黄色,有光泽,呈絮状。

制法如下。

(1)原料肉的选择与处理:选用猪前、后腿肉,剔骨去皮,去掉脂肪及伤斑,切成3~4厘米见方肉块。

(2)配料(香料装入纱布袋):以50千克猪肉计:食盐835克,酱油3.5千克,白糖5千克,白酒0.5千克,大茴香(八角)0.15千克,生姜0.1千克,味精85克。

(3)煮烧:将肉块、生姜、香料袋放在锅中,加水,用大火煮沸,撇去油沫。

翻动肉块,继续煮烧至肉烂、汤干,取出生姜和香料袋。

(4)炒压:把大火改为中等火力,用锅铲一边压散肉块,边翻炒。

(5)成熟:用小火边炒边翻动肉块,当肉块炒松、炒干、肉纤维由棕色变为金黄色时,即为成品。

(6)包装和贮存:成品检验合格后,用塑料袋、玻璃瓶等包装,贮存在阴凉干燥处。

二、靖江猪肉脯:系猪肉或牛肉经腌制、烘烤而成的片状肉制品,棕红色,切片均匀。

制法如下。

(1)原料的选择与修整:选用新鲜猪后腿肉,除去脂肪、筋膜,装入模具中,在冷库中急冻。

当肉中心温度达到-2℃,取出,切成宽8厘米、长12厘米、厚1~2厘米的肉片。

(2)配料:以50千克猪瘦肉计:特烘烤4~5小时。

取出,冷却,放人炉温150℃的烤炉中,烤至肉出油,呈棕红色。

用压平机压平,即为成品。

三、牛肉干:系牛肉经煮熟,加入调料后复煮、烘烤而成。

产品呈褐红色,酥松可口。

制法如下。

(1)原料选择与处理:新鲜牛肉去掉筋腱和脂肪,切成重1.5千克的肉块,洗净,沥干。

(2)配料:以50千克牛肉计:白砂糖11千克,姜1千克,白酒0.5千克,精盐2千克,酱油1.5千克,味精300千克,五香粉250克,大茴香粉、豆蔻粉各100克,辣椒粉250克,苯甲酸钠50克。

(3)水煮:用清水煮制肉块,撇去浮沫,煮至七成熟时,取出,冷却,切成长3.5厘米、宽2.5厘米、厚0.5厘米的肉片。

肉制品加工技术实用案例集

肉制品加工技术实用案例集

肉制品技术核心是对盐溶蛋白的提取,温度、添加剂、加工方法等都对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再好的配料和方法也必须有提供蛋白的原料肉作保障。

肉干类产品一般都是先漂水-熟制-入味-烘干的顺序。

漂水去腥、去凝胶性蛋白,熟制时肉不会因为蛋白凝胶来保持肉纤维的松软状态,也便于干燥,入味。

肉制品实用案例1 :料不在多,在于适当新的2009 年已经来临,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比较典型肉制品加工案例,为有利于和广大肉制品技术工作者交流,我将在这里记录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将自己的经典案例贡献出来供大家分享,欢迎广大同行参与讨论,批评指导。

实用案例1 料不在多,在于适当时间:2009-1-1地点:山东诸城事件回放:2008-12月底接到客户电话咨询,反映近阶段生产的一款烤肉偏软,但保水的效果尚可。

询问配方、工艺情况,反映说,肉经过滚揉腌制后很粘稠,没有感觉到水分偏多的情况。

由于一直解决不了问题,厂家老板非常着急,在厂方迫切要求下,我不得不在2009元旦这天紧急赶到诸城厂家。

经仔细与厂家技术人员的沟通,很快分析出原因,解决了问题。

案例分析:2009-1-1下午赶到厂家后,与负责技术的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在交流中,对烤肉发软的可能性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对产品现场品评。

品评时发现:不同的肉块软硬程度不一,较软的烤肉真空包装后并没有出水现象,但产品的切面明显感到注射不均匀,口感发胎。

分析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分析:1.产品的原料肉是否合格,原料肉是肉制品的保水关键,原料肉的质量、解冻、修整情况都是影响产品结构的重要因素,厂家技术人员反应这些应该都是正常控制的,应该不存在问题。

2.产品的工艺问题,干燥的程度,加工过程的温度等也都在正常的范围。

3.产品的配方问题,保水性配料是否合格,厂家的技术人员反映现行配方中使用的原料都是经常使用的,在其他产品中没有问题,具体询问了主要配料,我也感到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我也感赶到问题似乎向复杂化转化,分析陷入迷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制品实用案例2:水晶肴肉的保质期控制(6#)肉制品实用案例3:控制初始菌真的很重要(7#)肉制品实用案例4:夏季高温季节酱卤肉发酸原因分析及预防(47#)肉制品实用案例5绞肉是肉制品加工技术的重要一环(140#)肉制品实用案例6:关于肉制品加工从肌肉中提取盐溶蛋白的探讨(146#)肉制品实用案例7:烤肠的外防腐——霉菌的产生和预防(255#)新的2009年已经来临,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比较典型肉制品加工案例,为有利于和广大肉制品技术工作者交流,我将在这里记录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将自己的经典案例贡献出来供大家分享,欢迎广大同行参与讨论,批评指导。

实用案例1料不在多,在于适当时间:2009-1-1地点:山东诸城事件回放:2008-12月底接到客户电话咨询,反映近阶段生产的一款烤肉偏软,但保水的效果尚可。

询问配方、工艺情况,反映说,肉经过滚揉腌制后很粘稠,没有感觉到水分偏多的情况。

由于一直解决不了问题,厂家老板非常着急,在厂方迫切要求下,我不得不在2009元旦这天紧急赶到诸城厂家。

经仔细与厂家技术人员的沟通,很快分析出原因,解决了问题。

案例分析:2009-1-1下午赶到厂家后,与负责技术的人员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在交流中,对烤肉发软的可能性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并对产品现场品评。

品评时发现:不同的肉块软硬程度不一,较软的烤肉真空包装后并没有出水现象,但产品的切面明显感到注射不均匀,口感发胎。

分析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因素分析:1.产品的原料肉是否合格,原料肉是肉制品的保水关键,原料肉的质量、解冻、修整情况都是影响产品结构的重要因素,厂家技术人员反应这些应该都是正常控制的,应该不存在问题。

2.产品的工艺问题,干燥的程度,加工过程的温度等也都在正常的范围。

3.产品的配方问题,保水性配料是否合格,厂家的技术人员反映现行配方中使用的原料都是经常使用的,在其他产品中没有问题,具体询问了主要配料,我也感到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我也感赶到问题似乎向复杂化转化,分析陷入迷局。

经进一步与厂家交流了解到,另一款的烤肉就没有问题,我说,那你为什么不按照另一款的烤肉配方比照做一下试试结果,厂家技术人员答应试试看,我也感觉一时解决不了事情的,决定看完试做的结果再做分析。

然而,再进一步的交流中,我具体问道到配方的具体配料量,厂家技术人员非常自信的说肯定没有问题,可是恰恰问题就出在这个非常自信的肯定上。

原来,厂家为了提高产品的蛋白含量,大量的使用了大豆分离蛋白,我听后,立即兴奋起来,我说,这正是你产品发软的原因,厂家技术人员听了很是不解,说这么多的蛋白保水很强才对呀,为什么成了产品发软的原因了。

我说,产品发软是因为大量使用蛋白造成料液过度粘稠,严重影响到盐溶蛋白的溶出,而盐溶蛋白是肉蛋白加热变形凝胶的主要物质,是保水的主要因素。

我的分析结合厂家的实际,是他立即明白了不保水、产品发软的原因。

他说,是这样的,前一段时间做的一款产品由于保水的配料较多,产品作出后发软不显肉,后来,把保水性配料在腌制后期添加,效果改善明显。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少用些粘稠度高的保水的配料就OK了。

经验总结:这个问题在肉制品加工中很典型,产品发软就认为是保水不好,就不断增加报税的配料,以至于越走越远,最后再也找不到原因了。

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看现象,要从事物的本质去借助科学的理论去分析,只有方向性把握准确,才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肉制品实用案例2水晶要肉的保质期控制时间:2009-2-10地点:安徽某肉制品厂事件回放:2009年2月9日,在安徽老家过春节。

接到据老家不算太远的一肉制品企业的电话说,春节期间生产的水晶肴肉出现异味,具体原因不详,在电话中沟通了许久,最后还决定去这家企业一趟。

2月10日到企业后先具体看了退回的产品,产品外观无明显变化,但拆开真空包装代后产品有一股比较明显的臭味,肉块与胶冻产生脱离。

经初步分析应该是二次污染造成的大肠杆菌污染,具体何原因不明,于是决定现场查看操作工艺是否合理,找出污染的原因。

(在后来的37°C保温试验证明产气不明显,说明不是产气芽孢菌造成的杀菌工艺问题)经现场观察,工器具的消毒,操作人员的卫生都没有问题,污染的途径很大可能在于肉在冷却的过程中发生污染,因为在观察加工过程中发现,肉卤制后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放置了较长的时间,尽管车间温度较低,但由于冷却是自然冷却,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的可能性较大。

原因分析:水晶肴肉就是以肉皮包夹卤制的猪腿肉,经压制成型,分块真空包装的熟肉制品。

由于猪皮本身的特点和产品形状的要求,水晶肴肉的加工工艺不能采用二次灭菌,在加工过程中对二次污染环节的控制非常重要。

这家肉制品企业注意了加工环节设施、人员二次污染的控制,但对工艺控制的严密性上缺乏必要的分析和对可能环节的有效控制,忽视了空气的污染控制。

改进卤制与猪皮汤加工的同步性,避免空气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经验总结:在加工工艺的制定中,任何一个环节可能都会存在致命的漏洞,具体的产品特点,具体的工艺特性,具体的加工环境,产品的工艺应该有针对性的措施,不能千篇一律,以不变应万变。

关键的工艺要关键控制,科学地设定工艺,使各种因素达到优化合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肉制品实用案例3控制初始菌真的很重要时间:2009-2-16地点:山东淄博事件回放:2009年2月16日在淄博一肉制品企业走访,在谈话中,客户提到一个火腿肠的保质情况。

有一根火腿肠,是沈阳一家肉制品企业的产品,生产日期为2008年11月某日,火腿肠被切开后在办公室放置许多天后,产品的切口有些干了,但产品看起来没有丝毫的腐败迹象。

我看到后立即想起自己的一个案例:几乎是同样的火腿肠配方保质期情况去天壤之别。

某年5月,在山东烟台市某肉制品厂做出的产品被我带回公司办公室,也是切口后随手放在办公室里就出差了,出差到安徽一家企业按照几乎同样的配方做出产品,等我回到公司后客户技术人员反映:产品保质期不够理想,未能过了37°C保温试验关,我听后百思不解,我办公室放的火腿肠切口后放置了半个多月了,除了切口干吧了,也未见产品外感上有任何腐败迹象。

原因分析:1.由于地区的差异,加工环境的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不同,在11月份的沈阳的天气应该非常适合肉制品生产的温度要求了,空气中的卫生物也非常少,生产的火腿肠微生物污染非常少,初始细菌很少给产品的防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在山东与安徽的两个肉制品企业同样存在着加工环境微生物差别大的情况。

3.一个亲身的经历说明环境中的微生物对产品的防腐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春节在安徽老家过节,馒头在自然条件下放置5天就会出现霉点。

在青岛走时剩余的一个馒头20余天也未发生霉变现象。

经验总结:肉制品的防腐的各个环节中,事实证明初始菌的控制真的很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对加工环境的控制改变地区、天气对肉制品加工的影响。

1.通过对原料肉的质量新鲜卫生状况控制,尽量减少原料对加工环节的反污染。

2.通过对加工环境的消毒,比如,车间空气消毒、净化,人员的消毒与卫生控制,设备工器具的消毒等保证加工环境微生物受到有效的控制。

3.通过对加工车间温度的控制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确保肉制品加工的初始细菌控制到最低限度。

肉制品实用案例4:夏季高温季节酱卤肉发酸原因分析及预防时间:2009-3地点:某肉制品企业在某肉制品企业企业培训技术人员的培训会上,到会的酱卤车间负责人针对在夏季高温季节酱卤肉发酸问题发表了提问。

会上,我对发酸的原因分析时认为是普通的大肠杆菌污染,对这种情况应该防止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对产品出锅后的预冷应是重点控制的环节。

第二天,我到酱卤车间进行了现场考察。

在考察的过程中,对原料处理,成品预冷提出要重点控制。

控制初始菌的污染和二次染菌,对现场拆骨工序的控制只感到有些许的问题(车间操作人员较多、无通风降温措施,无与热加工车间隔离措施),但当我看到现场操作是热加工,且在加工过程中不存在大量积压的现象,拆骨后立即进入夹层锅继续加热处理。

认为在如此温度下,很多微生物不可能有生长的可能性。

但进过认真研究分析后,忽视对拆骨环节控制恰恰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产品发酸现象一般出现在高温的夏季,不定期出现,经检测微生物含量并为明显增高。

通过查阅微生物和加工方面的资料,逐步理清了思路。

这种现象在罐头加工中时有发生,且非常难以控制,这种现象是污染造成的,在罐头生产中称为平酸菌污染。

平酸菌污染是在高温条件下非常活跃的嗜热行微生物。

嗜热微生物的特性:在高温条件下,特别在45℃以上,对微生物生长来讲,是十分不利的。

微生物体内的酶、蛋白质、脂质体很容易发生变性失活,细胞膜也易受到破坏,这样会加速细胞的死亡。

温度愈高,死亡率也愈高。

然而,在高温条件下,仍然有少数微生物能够生长。

通常把凡能在45℃以上温度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的微生物,称为高温微生物或嗜热微生物(theophiles)。

比较典型的嗜热微生物:芽孢杆菌属中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凝结芽孢杆菌(B.coagulans);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热解糖梭状芽孢杆菌(Cl.thermosaccharolyticum)、致黑梭状芽孢杆菌(Cl.nigrificans);乳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中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嗜热乳杆菌等。

嗜热微生物能在高温环境中生长的原因:嗜热微生物之所以能在高温环境中生长,是因为它们具有与其它微生物所不同的特性,如它们的酶和蛋白质对热稳定性比中温菌强得多;它们的细胞膜上富含饱和脂肪酸。

由于饱和脂肪酸比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形成更强的疏水键,从而使膜能在高温下保持稳定。

嗜热微生物致使肉食品发酸的原因:在高温条件下,嗜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加快,所产生的酶对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的分解速度也比其它微生物快,因而使肉食品发生变质的时间缩短,较短的时间内,产品大量产酸。

高温微生物造成的食品变质主要是酸败,分解糖类产酸而引起。

能够致使肉制品发酸的微生物最大的可能性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嗜热微生物在菌检时菌落数不高的原因:它们生长曲线独特,和其它微生物相比,延滞期、对数期都非常短,进入稳定期后,迅速死亡。

由于它们在食品中经过旺盛的生长繁殖后,很容易死亡,所以在实际中,若不及时进行分离培养,就会失去检出的机会。

高脂肪含量的猪头肉更容易生成细胞膜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嗜热微生物——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是猪头肉夏季高温季节污染较多的典型菌种。

控制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是控制夏季高温季节猪头肉发酸的关键点。

控制嗜热脂肪芽孢杆菌污染和抑制其生长是控制夏季高温季节导致猪头肉发酸的主要措施,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1、严格控制初始菌污染格控制初始菌污染需要从控制原料质量,加工环境和人员、设备、容器、工具等几方面进行控制其对产品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