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x-201X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1课时 古雅的昆曲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浙江专用选修六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浙江专用选修六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总结 Word含答案

单元学习总结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原则1.必要性(1)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其所在的主权国家,也属于其他国家,既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我们在利用这些遗产时,就要考虑到如何把它完好地传承给下一代的问题。

(2)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

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依附于遗产本身而存在的,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其价值也就随之丧失。

任何重建、仿造或者复制的东西,都不具备原有的突出普遍价值。

因此,在利用与保护之间,保护应该永远摆在第一位,在保护的前提下加以利用。

这样,才能保证其价值不致丧失,我们也才能继续加以开发利用,并使之传承给后代。

2.保护原则(1)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

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世界遗产公约》的核心。

真实性和完整性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的是必须保护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

(3)完整性原则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建筑、城镇、工程或者考古遗址等要尽可能地保持其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这是有形的。

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这是无形的。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杰出代表及其世界地位1.古代雅典的建筑艺术成就。

雅典卫城建筑群是古代雅典全面繁荣时期的象征和纪念碑。

有“希腊国宝”之称的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最主要建筑,一直被誉为古希腊多立克式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既有多立克式的雄壮高贵又有爱奥尼亚式的优雅柔和。

帕特农神庙外形雄伟壮观,内部雕饰精美,是古代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成就:古罗马极盛时期的建筑达到了古代西方建筑成就的最高峰。

罗马建筑家把罗马式的拱门和希腊式的柱式建筑相结合,在每个拱门两边都配以希腊式石柱,从而将建筑的力度与外观的美感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公元80年建成的大圆形斗兽场,也叫露天竞技场,是迄今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罗马永恒的象征。

高中历史人教浙江专用选修六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第2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Word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浙江专用选修六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第2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Word含答案

第2讲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一、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1.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及其价值(1)主要建筑:山门、伊瑞克提翁神庙和帕特农神庙等建筑。

每座建筑都顺山势而建,呈现不规则的布局。

①山门:两侧是柱廊,里面收藏着许多精美的绘画。

②伊瑞克提翁神庙:有三个神殿,由南北两条柱廊连接。

③帕特农神庙:呈长方形,神庙外有柱廊环绕,里面是带有围墙的内殿,分为东西两室。

(2)价值:建筑排列因地制宜,错落有致;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主次分明。

主要特色是柱廊;关注人文主义。

[重点精讲]雅典卫城的建筑艺术特点浓重的宗教色彩与鲜明的人文主义相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卫城建筑群整体布局和谐、完美,而且各建筑相互呼应,生气盎然。

帕特农神庙融入了多利亚柱式的刚健和爱奥尼亚柱式的柔和。

神庙的精美而独特的雕刻和精美的装饰艺术令建筑物生机勃勃。

2.帕特农神庙的建筑艺术成就和人文精神内涵(1)地位: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坐落在雅典卫城的最高处,是雅典卫城中最负盛名的建筑。

(2)建筑艺术:全部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修建,尤为珍贵;广泛运用柱廊结构,富有生气,宏伟壮丽;雕刻精致华美,以古希腊的神话为主要题材。

(3)人文精神内涵:柱廊建筑体现了一种自由、开放、民主的气息,浮雕刻画人物包括乐师、骑手、手捧水罐的人等,彰显了对人的关注,显示出古希腊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思维点拨]帕特农神庙主要采用多利亚式列柱的建筑样式。

帕特农神庙不仅是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庙宇,还是雅典作为全希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标志。

采用多利亚式列柱的建筑样式,主要是为了显示其威严、雄壮而高贵的特点。

3.奥林匹亚遗址在古希腊的主要功能及地位(1)功能:是宗教圣地和体育竞技中心。

(2)地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

奥林匹亚神庙区以东的体育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动场遗址。

(3)体育成就:公元前776年,举办了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

此后,每四年举行一次,竞技项目逐渐增多。

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第2课时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学

2018-2019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第2课时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学

第2课时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学考报告】考点一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c)1.中国戏曲的“活化石”: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2.中国的“近代百戏之祖”(1)脚色制。

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种,演员按脚色进行分工,各有专长。

(2)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

昆曲一诞生就受到文人青睐。

通过刻意追求曲体、曲唱、曲辞的优美、婉转、动听;努力规范、发展剧本结构、脚色体制。

(3)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这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

脚色体制有利于演员技艺的发展,有些演员技艺独特精湛,深受观众喜爱。

戏班就以他们为主,上演以主角占重要地位的戏。

主角的技艺、风格越来越突出,最后形成独特的流派。

昆曲这种演员组合体制,对其他各剧种都有影响,使之流传至今。

拓展延伸昆曲又分为南曲与北曲,其区别是北曲念字多用普通话,南曲念字多用苏州话。

北曲用于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于文戏。

要点昆曲的文化价值史料一史料二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中国后世众多戏曲剧种有重要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

思考(1)史料一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2)史料二说明昆曲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提示(1)生、旦。

条件:能文善唱,扮相俊美,做功精细。

(2)昆曲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被称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师”,并且由于剧目丰富,能再现几百年前古典戏曲原貌而又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是( )A.昆曲B.京剧C.越剧D.川剧解析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所以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答案 A考点二昆曲的拯救与保护(c)1.昆曲衰落:从清朝中叶起,昆曲江河日下。

2.拯救措施(1)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保护和发展昆曲艺术做过重要指示。

(2)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培养专业演员。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学指导意见人教版选修六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学指导意见人教版选修六

《某某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选修6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已经与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它们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国家;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体会与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开阔的视野,学习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单元在表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意蕴。

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高三浙江新选考历史文化遗产资料

高三浙江新选考历史文化遗产资料

文化遗产古埃及金字塔(世界古代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实体)发展过程:脱胎于古老的陵墓“马斯塔巴”;法老昭塞尔的“阶梯形金字塔”(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是转型标志‘第四王朝进入全盛时期吉萨金字塔建筑群(建于第四王朝)的胡佛、哈佛拉、孟卡拉祖孙三代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胡佛金字塔:地位:埃及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金字塔建筑特色:顶部呈人字型,以分散墓室压力;墓室内壁有生产、生活浮雕;砌筑金字塔的石块不使用任何黏合物狮身人面像(又名斯芬克斯像):位置:哈佛拉金字塔东北面地位:世界雕刻史上的珍品古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特色:群体组合、因地制宜、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组成:山门:两侧是柱廊‘收藏绘画伊瑞克提翁神庙:供奉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和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开创人体为柱的先例,体现人体之美,彰显人文主义精神帕特农神庙(人类雕刻装饰艺术的瑰宝):有日常生活浮雕,体现人文主义古罗马大斗兽场(古罗马的象征、最宏伟壮观的建筑):建筑家在每个拱门两边配以希腊式石柱,将建筑的力度与外观的美感融为一体;表演场可灌水成湖,进行舟船海战表演图拉真广场:庭院中有乌尔皮亚廊柱大厅;中间为图拉真皇帝为纪念自己远征战功而建的图拉真纪功柱:柱体自上而下有一条螺旋状浮雕带,是举世罕见的艺术杰作。

万神殿(最宏伟的神庙建筑):用于崇拜以天上星宿为代表的希腊与罗马的天神建筑特色:集希腊柱式与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与一体地位:世界建筑史上首次出现如此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凯旋门:提图斯凯旋门(罗马现存最古老的凯旋门、古典浮雕艺术的杰作):有精美浮雕君士坦丁凯旋门:罗马帝国后期凯旋门代表作:有歌颂君士坦丁的浮雕欧洲文艺复兴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修建原因:①为提高共和国声誉和公民自豪感②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行会和富商大贾热衷修建教堂、政府大厦和私人住宅地位:至今佛罗伦萨最高建筑物;大圆顶(菲里坡·布鲁内列斯奇设计)是古罗马以来最大的圆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与洗礼堂(内部模仿万神殿的圆顶,基培尔蒂以《圣经》故事为浮雕题材的“天堂之门”)、乔托钟楼组成佛罗伦萨大教堂建筑群乌菲齐宫:由乔治·瓦萨里设计,作为共和国行政中心乌菲齐博物馆(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宝库):达·芬奇《天使》、拉斐尔《圣母像》《带金莺的圣母像》、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神图》皮提宫:帕拉蒂纳美术馆:拉斐尔《椅子中的圣母》、《戴面纱的女人》、提香《英国人画像》罗马西斯廷小教堂:地位:文艺复兴盛期绘画艺术的宝库;罗马教皇的私人礼拜堂作品:拉斐尔《雅典学院》、米开朗琪罗天花板壁画《创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一座丰碑)《最后的审判》圣彼得大教堂:建造目的:树立罗马教廷威信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特点:由布拉曼特主设计,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贝尔尼尼参与设计大圆顶上的十字架是罗马全城最高点作品:乔托《小帆》、米开朗琪罗大理石雕像《哀悼基督》(世界上最珍贵的古代艺术品之一)中国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建筑风格:西汉河西地区长城的墙体用流沙、红柳或芦苇垒砌而成;明长城用石块垒砌成石垛墙;在低洼多水处挖掘壕沟代替城墙等体现因地制宜原则,与自然协调一致防御体系:组成:城墙(内侧有防巡逻士兵跌落的女墙,外侧有用来观察敌情和射击的垛口墙)、关城(阳关、玉门关、嘉峪关、雁门关、居庸关、山海关)、烽燧(报警设施)、城障和军用道路特点:以烽燧为报警系统,城墙为前沿阵地,敌台为前沿战斗据点,关城为区域防线的支撑点,后方城障为纵深防线,并用军用道路互相联系沟通,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作用:①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保护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保障丝绸之路安全畅通,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②推动长城沿线经济文化发展③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纽带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秦始皇陵: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建筑特色:按“事死如生“原则,仿都城的建制布局;仿宫殿式建筑是整个陵墓建筑群的核心;彩绘铜车马——安车和高车兵马俑坑:地位: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一号坑:面积最大,由步兵和车兵组成,以弓弩为武器二号坑:兵马俑坑中的精华四个方阵(弩、车、骑兵方阵和混合方阵)三号坑:面积最小,呈“凹“字形结构,指挥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古宫殿群:白宫: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红宫:由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组成;顶层中央的殊胜三界殿是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宇建筑特色:红白色彩鲜明,层次高低错落,匀称和谐,藏汉合璧(藏族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汉族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大昭寺:建筑特色:建筑平面呈凹字形,采用汉藏结合建筑风格,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富有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特色文物:《文成公主进藏图》;汉藏两族友好团结历史见证——“唐蕃会盟碑”夏宫:藏式园林建筑代表作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明清故宫古代宫殿建筑群:地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特点:布局严谨、气势恢宏、装饰豪华、壮丽辉煌紫禁城(“城中之城”):城门上建有“五凤楼”;正中的一座门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寓意“九五至尊”建筑布局特点及原因:①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遵循传统礼制体现皇权至高无上②前朝后寝,所有建筑面向正南方——体现一国之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三大殿:地位: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组成:太和殿(“金銮殿”):代表封建皇权的核心;三大殿中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殿;现存古代最高最大的宫殿;绝无仅有用了十个琉璃小兽中和殿:规模最小,作短暂休息之用保和殿:建筑上采用减柱法,殿内显得特宽敞;清朝是用来宴请宾客;举行殿试,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后用故宫最大的御路石——云龙石雕,象征天子一统江山内廷建筑:后三宫:乾清宫(前殿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后殿为寝宫)、坤宁宫(明朝为皇后寝宫,清代改为洞房)、交泰殿是故宫内廷主体建筑,出现龙凤彩画相间情景,表现皇帝、皇后共用寝宫的特点养心殿:呈“工”字形;清雍正帝开始皇帝在此居住理政,成为政治活动中心;慈安、慈禧曾在此“垂帘听政”御花园:园内的堆秀山上建有一个亭子,是紫禁城的最高点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堪称是突显皇权的典范;凸现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宽敞故宫的中轴线也是北京的中轴线,有人称为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实用性与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瑰丽的夏宫——颐和园颐和园:前身:清漪园组成:万寿山和昆明湖特点: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园内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布局从全局着眼,有主体,有陪衬;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博物馆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原称勤政殿生活居住区:以乐寿堂(园内最好的居住和休闲场所)为中心,包括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专供慈禧太后看戏建造,与故宫畅音阁、避暑山庄清音阁并称清代三大戏楼);两区建筑都建成封闭院落,呈现北方四合院风格游览区(颐和园的精华):组成: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群华丽宏伟;由两条垂直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彩绘长廊——千步廊;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智慧海雄踞全园最高处,有“无梁殿“之称昆明湖景区:有一道长堤呈现杭州西湖风格;十七孔桥是颐和园最大石桥;西堤仿照杭州西湖苏堤建造;最具特色的玉带桥,桥拱高而薄,半圆的桥洞与水中的倒影形成虚实结合的整圆,宛若一轮明月;白色石舫,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后山后湖景区:四大部洲是藏式寺庙建筑风格,象征佛教世界;苏州街,呈现江南水乡风格;谐趣园,呈现江南园林风格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地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建筑特点:布局按传统礼制安排,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反映当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城内街道呈”土“字形特色:山西第一票号——日昇昌:票号是我国最早一种私人金融机构,首创者为雷履泰,创办全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颇有“汇通天下“的气派,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古名居:大多建于清代,以四合院为主;同秀丽的南方民居相比,平遥民居兼具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桃花源里人家——西递: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全村呈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现存最大的一座祠堂——敬爱堂:整个村落以其为中心布局设计,反映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村口胡文光刺史牌坊是徽派石雕艺术的精品中国画里乡村——宏村:“科学和诗意最完美结合“;形成一个”枕山、环水、面屏“的幽美环境;全村以月沼之畔的汪氏宗祠乐叙堂为中心;承志堂,是徽州民居中建筑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古建筑,有《唐肃宗宴客图》《百子闹元宵》《郭子仪上寿图》《九世共荣图》等木雕作品,是徽派木雕艺术的精品;具有”中华一绝“的宏村人工水系,水圳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和防火问题,并调节气温徽派建筑:以夹溪筑屋为择地特点;粉墙青瓦马头墙为显著特征;民居、祠堂和牌坊是“三绝“;木雕、砖雕和石雕为”三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地位:近代百戏之祖;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具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活化石“;脚色制(生旦净末丑)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特有“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曲结构形成过程:元末,南戏流行,经顾坚改进——明末称为“昆山腔“(腔调悠扬流畅是昆曲的灵魂和标志)——明朝嘉靖年间、隆庆年间,魏良辅等人改革创新(吸收北曲“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长处,注意”布调收音“)称”水磨腔“——隆庆末年,梁辰鱼创作《浣纱记》,将昆腔推向戏曲舞台;传入北京赢得”官腔“称号——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大剧种——清初,昆曲产生兴与衰: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昆曲蓬勃发展(明末《玉簪记》《红梅记》和清初《十五贯》;“折子戏“流传——之后因片面追求音乐性,牺牲戏剧性,使之日趋衰落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过程:1444年,葡萄牙殖民者发现戈雷岛——1588年,荷兰人登上,建立要塞,保护奴隶贸易——17世纪初,荷兰人向葡萄牙人购买了此半世纪后,被法国人武力夺占——多次易主后,19世纪初完全被法国占领until1960塞内加尔独立用途:荷兰人统治时期,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之后一直是非洲奴隶贩运的主要集散地奴隶堡:戈雷岛标志性建筑;上层住奴隶贩子,下层关押奴隶;有一座门被称为“不归之门”;近代血腥奴隶贸易的直接见证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特点:集监禁营、劳役营和灭绝营(二号有毒气室,杀人工厂)为一体地位: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实行种族灭绝的罪证,表达愤怒和哀悼。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清道光年间,两种地方戏曲的艺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为主,互相融合,并吸收其他戏曲声腔的长处,对京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这两种地方戏曲是A. 徽调、秦腔B. 昆曲、徽调C. 昆曲、汉调D. 徽调、汉调2.在2021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

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B. 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特长C. 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D. “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3.江苏地方戏曲中最具全国性影响的是昆曲。

下列不属于昆曲的别称是()A. 昆腔B. 昆山腔C. 水磨腔D. 花野4.脚色制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演员分工,称“脚色”,脚色各有名目,在戏曲中扮演男主人公的称为()A. 生B. 旦C. 净D. 丑5.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的原因是()A. 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B. 朝廷扬“雅部”而抑“花部”C. 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D. 昆曲脱离广大民众6.在昆曲的一大批流芳百世的不朽作品中,“临川四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们是①《牡丹亭》②《长生殿》③《南柯记》④《紫钗记》⑤《桃花扇》⑥《邯郸记》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⑥D. ①②⑤⑥7.在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有“百戏之祖”的戏曲品种是A. 元杂剧B. 昆曲C. 明传奇D. 京剧8.在2021年央视春晚节目中,《梨园芳华》糅合了京剧、川剧等各派戏曲艺术,呈现出浓浓的中国风韵。

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元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戏曲形式B. 京剧融合了徽、汉等众多剧种特长C. 首部影片《定军山》展现了昆曲魅力D. “双百”方针使戏曲艺术一枝独秀9.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

【新部编版】2020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6

【新部编版】2020版高中历史 第6章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检测卷 新人教版选修6

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检测卷(六)一、选择题1.昆腔的灵魂和标志是( )A.腔调豪放大气B.腔调悠扬流畅C.受昆山人欢迎D.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解析根据所学基础知识,明确昆腔的艺术特点,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答案 B2.昆曲经何人改造后具备了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 )A.顾坚B.魏良辅C.梁辰鱼D.关汉卿解析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从昆曲发展历程中概括即可。

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后,昆腔具备了作为戏曲声腔的条件。

答案 B3.昆曲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其艺术特色包括( )①唱腔清新活泼②戏词文雅深奥③剧情跌宕起伏④表演载歌载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此时京剧应属于( )A.正宗B.雅部C.曲坛主导D.花部解析当时昆曲被文人奉为正宗,因唱词高雅,被称为“雅部”,当时昆曲在戏坛上占主导地位,但因受到新型的花部挑战而开始动摇。

故选D。

答案 D5.在昆曲戏剧中,唱腔粗直,动作孔武,涂抹花脸,诙谐滑稽的角色是( )①生②旦③净④末⑤丑A.①③B.②⑤C.④⑤D.③⑤解析丑、净角色唱腔粗直,动作孔武,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答案 D6.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它流传至今并被其它戏剧所吸收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脚色制B.咏叹调C.演员组合体制D.戏剧结构答案 B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

”《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

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

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昆曲与浙江》材料二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历史选修6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它的文化价值,从而在文明史的架构里呈现新的历史画面。

人类社会在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这些文明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已经与人类的精神融为一体,它们是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和谐融通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了解和考察世界文化遗产是学习者面对的时代命题。

本模块教学的三维目标表述如下: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化特色;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国家;能够用艺术的美的眼光来审视和感受这些文化遗产,并且能就这些遗产对不同文明的影响作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能够收集有关资料,以多样的学习方法体会与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体会互动合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开阔的视野,学习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地位。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及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懂得人类生存的环境里,文化与自然有不可分割和密切相联的关系,从而树立基于文化和自然两方面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从一些起警示作用的世界遗产中认识其特殊的教育意义。

上述三方面目标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整体,是通过各单元的教学来呈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的光芒,每个单元在表述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折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意蕴。

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古雅的昆曲
一、选择题
1.明朝嘉靖年间,因对昆腔进行革新,创造出曲调清丽委婉的“水磨腔”而被称为“昆腔之祖”的是( )
A.魏良辅
B.嘉靖帝
C.万历
D.粱辰鱼
解析经魏良辅对昆腔的改革和创新,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使旋律显得非常缓慢,仿佛在水里磨过一样,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时称“水磨腔”。

答案 A
2.下图戏曲的作者是( )
A.顾坚
B.魏良辅
C.梁辰鱼
D.关汉卿
解析顾坚始创昆山腔;魏良辅革新昆山腔,使其具备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梁辰鱼将昆曲剧目《浣纱记》率先推上戏曲舞台并获得成功。

答案 C
3.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是在( )
A.唐末
B.元末
C.明末
D.清末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昆腔已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答案 C
4.昆曲折子戏取代全剧的演出是在( )
A.康熙以后
B.雍正以后
C.乾隆以后
D.道光以后
解析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获得观众的欢迎。

清朝乾隆以后,折子戏逐渐取代了全剧的演出。

答案 C
5.乾隆时,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戈,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这说明( )
A.昆曲已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B.京剧已经形成
C.中国地方戏曲丰富多彩
D.北京是休闲文化中心
解析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听到演唱昆曲,则“哄然散去”,可知昆曲渐渐地脱离了广大民众。

答案 A
6.乾隆、嘉庆年间,戏剧舞台上出现“花、雅”争胜的局面,其中“花”是指( )
A.昆曲
B.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
C.京腔
D.秦腔
解析“花部”泛指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

包括京腔、秦腔、梆子腔等。

“雅部”是指昆曲。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7.昆曲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神庙时,始特设玉熙宫,近侍三百余员,兼学外戏。

外戏,吴歈曲本戏也。

光庙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等。

——(明)史玄《旧京遗事》材料二伯龙雅擅词曲,所撰《江东白苎》,妙艳时人。

时邑人魏良辅,能喉转声音,始变弋阳、海盐为昆腔,伯龙填《浣纱记》付之。

王元美(世贞)诗“吴阊白面而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者是也……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惟《浣纱》不能,故是词家老手。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材料三昆曲与明清人士关系密切之表现的最关键处,还在于它脱开“案头”,以“活
态”的形式渗透于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场上”
,双方形影不离,相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昆曲艺术》材料四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

……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

——白先勇《昆曲的普及教育》请回答: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昆曲得以发展的因素。

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为符合哪项申遗标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昆曲长期衰微的原因。

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如何振兴昆曲?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光庙喜看曲本戏,于宫教习戏曲者有近侍何明、钟鼓司郑隐山”、材料二“传奇家曲剧本,戈阳弟子,可以改调歌之”、材料三“与明清人士关系密切”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符合独特、创新。

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因素:昆曲艺术家的改革和创新;昆曲演员对精湛技艺的追求;统治者的喜爱;文人士大夫的推崇;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

标准: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原因:昆曲脱离人民群众;片面追求旋律和音乐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

振兴:创新,给昆曲注入新的活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