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070401).
普通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分类代码表

XX7:普通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分类代码表一、普通本科学科专业分类:(一)农林地矿类植物生产类:090101-090111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090201-090203动物生产类:090301-090303动物医学类:090401-090403林学类:090501—090503水产类:090601-090603草学类:090701-090702地质类:081402—081409矿业类:081501—081505(二)文史哲理类哲学类:010101—010104XX治学类:030201—030207XX学类:030301—030305XX主义理论类:030501—030503中国语言文学类:050101—050107外国语言文学类:050201-050244,050261、050262历史学类:060101-060106数学类:070101—070103化学类:070301—070304天文学类:070401地球物理学类:070801-070802地质学类:070901-070902生物科学类:071001—071004力学类:080101(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材料类:080402-080403(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环境科学类:082503(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心理学类:071101—071102(三)经法教管类经X学类:020211—020212财XX学类:020211-020212金融学类:020301-020304、020305T经济与贸易类:020401-020402法学类:030101—030102教育学类:040101—040105,040107—040110工商管理类:120211-120210农业经济管理类:120301—120302公共管理类:120401—120405图书XX与档案管理类:120501—120502物流管理与工程类:120601—120602电子商务类:120801XX管理类:120901—120903(四)工科体育类体育学类:040201—040205、040206机械类:080201—080209仪器类:080301-080302材料类:080401-080408、080412(注: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能源动力类:080501—080511电气类:080601电子信息类:080701—080716(注: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自动化类:080801—080802计算机类:080901-080906土木类:081001—081006水利类:081101—081103测绘类:081201—081202化工与制药类:081301—081305、070302(注: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纺织类:081601-081604轻工类:081701-081703XX运输类:081801-081805海洋工程类:081901航空航天类:082021—082021兵器类:001—007核工程类:082201—082204农业工程类:082301-082305环境科学与工程类:082501—082504生物医学工程类:082601食品科学与工程类:082701—082705建筑类:082801—082803、082804安全科学与工程类:082901生物工程类:083001、083002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211—120215工业工程类:120701工程力学:080102(注: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土地XX管理:120XX(注: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地理科学类:070501—070504(注: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大气科学类:070601-070602海洋科学类:070701— 070702地质学类:070901-070902(注: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生物科学类:071002—071003(注: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211—120215(注: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五)医药XX类基础医学类:100101临床医学类:100201-100204口腔医学类:100301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100401-100402中医学类:100501-100502中西医结合类:100601中药学类:100801-100802法医学类:100901医学技术类:101001-101007护理学类:101101XX学类:030601-030615XX技术类:083101-083106(六)艺术与新闻传播类1、艺术类音乐与舞蹈学类:130201,130204-130205戏剧与影视学类: 130301,130303,130305—130310美术学类:130401—130405设计学类:130501—130508,081602、080205(限授艺术学士学位)其他专业:130101,130202,130206,130302,130304,130509T,130405T,0401062、新闻传播类:050301—050307二、高职专科学科专业分类:(一)农林地矿类农业技术类:510101—510131林业技术类:510201-510251畜牧兽医类:510301—510351水产养殖类:510401—510XX石油与天然气类:5XX01—5XX11(二)文史哲理类语言文化类:660101—660138(三)经法教管类财XX金融类:620211—620214,620212财务会计类:620211-620218,620210经济贸易类:620301-620306市场营销类:620401—620406工商管理类:620501-620506,620509-620510,620515、620518—620551公共事业类:650101—650110公共管理类:650201-650210,650223,650251XX类:650301—650308,650313教育类:660201,660202,660204—660208,660210,660211—660213, 660215—660222,660225-660227,660241,660243法律实务类:690101,690102,690104—690106法律执行类:690202,690203司法技术类:690303,690304,690306城镇规划与管理类:560202,560203餐饮管理与服务类:640201,640202,640221,640223农林管理类:510501-510551,510599(四)工科体育类公路运输类:520211-520212,520214铁道运输类:520211,520213-520218—520221城市轨道运输类:520301,520303,520304水上运输类:520401-520408,520410民航运输类:520501—520502,520504-520517,520518-520520,520531港口运输类:520601-520607,520XX管道运输类:520701-520703XX运营类:520801生物技术类:530101-530104化工技术类:530201-530223制药技术类:530301-530306食品药品管理类:530401-530406材料类:550101—550110能源类:550201-550210,550212-550220,550222电力技术类:550301-550311,550318城镇规划类:560201土建施工类:560301-560304建筑设备类:560401—560411工程管理类:560501—560507,560508市XX工程类:560601-560605XX类:560701—560703水文与水XX类:570101—570104水利工程与管理类:570201-570213水利水电设备类:570301-570304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570401—570402机械设计制造类:580101—580108,580110-580112,580114—580121,580123,580127,580150—580152自动化类:580201,580202—580210,580218机电设备类:580301-580309,580311—580313汽车类:580401—580410,580419计算机类:590101-590107,590109,590112-590116,590120,590125—590126,590129,590155电子信息类:590201-590219,590220—590227,590234通信类:590301-590309,590310,590349—590351,590357环保类:600101-600109,600111,600112气象类:600201—600204安全类:600301-600311轻化工类:XX101—XX105,XX151纺织服装类:XX201—XX203,XX205—XX251食品类:XX301-XX321包装印刷类:XX402—XX413XX管理类:640101—640108,640161,640151XX勘查类:540101,540102-540110,540199地质工程与技术类:540201—540251矿业工程类:540301—540311矿物加工类:540501-540506测绘类:540601-540608,540XX体育类:660301—660308,660311,660310,660314康复技术类:660411-660412(五)医药XX类临床医学类:630101—630109护理类:630201-630202药学类:630301—630303医学技术类:630401-630416,630419卫生管理类:630501—630504XX类:650308XX管理类:680101—680114XX指挥类:680201—680207XX技术类:680301-680305部队基础工作类:680401—680403法律实务类:690103法律执行类:690201司法技术类:690301,690302,690305,690307,690311(六)艺术与新闻传播类1、表演、美术专业建筑设计类:560101-560106艺术设计类:670101-670116,670118-670122,670123,670124,670127—670138,670143,670148,670166,670167,670172,670320表演艺术类:670201—670207,670211,670302,670306,670307,670309机械设计制造类:580109计算机类:590118—5901192、其他专业XX204XX401660203,660209—660210,660214,660242670301,670303,670304,670305,670308,670310-670315,670330-670333,670316,670318三、中专学科专业分类和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新增专业的分类,由学校凭XX和省教育厅的专业设置批文办理专业分类审批手续.四、普通本科学科专业分类和高职专科学科专业分类参考依据为:XX 《XXXX〈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XX(2021年)XX〈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XX等文件XX》(教高〔2021〕9号)、XX《XX公布2021年普通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整理情况XX》(教高函〔2021〕2号)、省教育厅《XXXXXXXX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招生专业XX〉XX》(湘教发〔2021〕12号)和《XX公布2021年高职学院、XX高校招生备案专业XX》(湘教发〔2021〕195号)等。
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类)专业代码:0704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专业基础扎实,较系统地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正确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组织教学,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类中等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科学教学的生物教学的教师,以及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一定的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3、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老师职业素养,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能够从事中等学校的生物科学教学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基本能力。
5、实行双证书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完成相应工种的中级工技能训练;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等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生物学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普通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生物课程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四、主要实践环节军事训练、入学教育、课程实习、科研训练、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等。
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8年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172+4学分(其中4为课外科研实践创新活动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者方能毕业,符合《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本科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试行)》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类)专业代码:0704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专业基础扎实,较系统地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动植物和动植物产品生产、经营、卫生监督及检疫等行业,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检疫、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动物营养或园林规划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012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生物技术(Biological Technology)专业代码:0704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能在生物、医药、食品、环保、农业等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毕业生。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 了解生物技术的学科前沿、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动态、了解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3. 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4. 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5. 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6. 能独立开展实验、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 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四、专业准入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生命科学研究导论。
五、专业准出课程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酵工程、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工程。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61.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44学分,拓展教育课程23学分,实践教育环节49.5学分。
专业主任:王海洪八、教学计划进程表必修课比例统计:77.6%;选修课比例统计:22.4%。
辅修:28.5学分,双学位:60学分。
说明:1、辅修及双学位的课程请在备注注明,辅修请注“辅”,双学位请注“双”,原则上双学位是在辅修的基础上再增加课程。
生物科学类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32014年

生物科学类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生物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我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生物科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
从2014年开始学生按大类招收进校后,前三学期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统一学习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后,根据学生第一学年学业成绩及个人志愿完成专业分流。
从第四学期开始,按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相应课程,完成学业。
生物科学专业以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技术为核心,培养具有扎实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发展动态,在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实验技术和科学思维等方面受到良好训练,在生命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以及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学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等。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面获得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训练,具备基本的科研思维能力,了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成为在生命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以及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
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具备一定的工程素质,毕业后能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成为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基地班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计算
选 见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总表(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跨学科
修 领域五大类,学生在每个领域至少选修 2 个学分,总共最低修满 12 个学分。获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类学位
的学生,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领域至少修满 4 个学分,获自然科学类学位的学生,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类
毕业生应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 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 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较好的口语能力;
7.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 弹性学制 (3-5 年) 学分: 150 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 其它主干课程: 生态学、发育生物学、病毒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七、双语课程
72
业
动物发育生物学实
课
验
0700685 动物生理学实验
1 36
36
0700168 植物发育生物学
2 36 36
1.中国海洋大学培养计划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理学 专业代码 0704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从2011 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有生物科学和海洋生物学两个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培养具有扎实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能在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生物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科研、基础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掌握生命科学方面,特别是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海洋生物学方向强化藻类学、鱼类学、浮游生物学、底栖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强化海洋调查、游泳、器械潜水等实践能力培养;4. 了解生物技术、生态学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 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 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动态;7.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8.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支撑学科生物科学方向依托的一级学科:生物科学;海洋生物学方向依托的一级学科:生物科学,海洋科学。
四、核心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Ⅱ,遗传学。
五、特色课程生物科学方向:海洋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海洋学实习,动物生物学实习,植物生物学实习;海洋生物学方向:浮游生物学,底栖生物学,藻类学,鱼类学,潜水与海底生物调查六、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生物科学方向: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 学时/2学分 12.动物生物学 1学分2. 军事训练 2 周/1学分 13.微生物学实验 32 学时/1学分3.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48 学时/1.5学分 14.遗传学实验 32 学时/1学分4. 有机化学实验 48 学时/1.5学分 15. 海洋生物学实验 32 学时/1学分5. 大学物理实验1 48 学时/1.5学分 16. 分子生物学实验Ⅱ 2 学时/1学分6. 大学物理实验2 48 学时/1.5学分 17. 发育生物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7. C程序设计 32 学时/1学分 18. 细胞生物学实验 32学时/学分8. 大学计算机基础 32 学时/1学分 19. 毕业论文 14 周/12学分9. 生物化学实验Ⅱ 32 学时/1学分 20. 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10.植物生物学实验 32 学时/1学分 21. 组织胚胎学实验 32学时/2学分11.动物生物学实验 32 学时/1学分 22.植物生物学实习 1学分海洋生物学方向: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 学时/2学分 14. 微生物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2. 军事训练 2 周/1学分 15. 遗传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3.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48学时/1.5学分 16. 分子生物学实验Ⅱ 32学时/1学分4. 有机化学实验 48学时/1.5学分 17. 底栖生物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5. 大学物理实验1 48学时/1.5学分 18. 浮游生物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6. 大学物理实验2 48学时/1.5学分 19. 鱼类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7. C程序设计 32学时/1学分 20. 藻类学实验 48学时/1.5学分8. 大学计算机基础 32学时/1学分 21. 潜水与海底生物调查 2学分9. 生物化学实验Ⅱ 32学时/1学分 22. 毕业论文 14 周/12学分10.植物生物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 23. 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11.动物生物学实验 32 学时/1学分 24.发育生物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12.细胞生物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 25.动物生物学实习 1学分13.植物生物学实习 1学分选修实践环节生物科学方向:1. 基因工程实验 48 学时/1.5学分 5. 细胞工程实验 32学时/1学分2. 基础生物技术大实验 32 学时/1学分 6. 微生物工程实验 32学时/1学分3. 植物生理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 7. 生物信息学 16学时/0.5学分4. 动物生理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 8. 专业生物化学实验 32 学时/1学分海洋生物学方向:1. 植物生理学实验 32 学时/1学分 6. 基因工程实验 48学时/1.5学分2. 海洋生物学及海洋学实习 1周/1学分 7. 细胞工程实验 32 学时/1学分3. 微生物工程实验 32学时/1学分 8. 海洋生态学实验 32 学时/1学分4. 基础生物技术大实验 32学时/1学分 9. 动物生理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5. 组织胚胎学实验 32学时/1学分七、学分分配八、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教育层面2.通识教育层面通识教育层面的课程设置参见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07科学门类理学

大学理工科专业目录新旧对照表070603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070605W 地震地质学070602 地球化学070604 地球化学0707 地理科学类070701 地理科学070701 地理学070702*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070706 地理学教育07070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0703 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070704 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070703 地理信息系统070705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0708 地球物理学类070801 地球物理学070801 地球物理学070802 空间物理学0709 大气科学类071001 大气科学070901 气象学(部分)070902 气候学07090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905W 大气科学070902 应用气象学070901 气象学(部分)070904 农业气象(部分)0710 海洋科学类071001 海洋科学071001 海洋学071002 海洋物理学(部分)071003 海洋化学(部分)071004 海洋生物学(部分)071002 海洋技术071002 海洋物理学(部分)071003 海洋化学(部分)071004 海洋生物学(部分)0711 力学类071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071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0712 电子信息科学类0712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 无线电物理学071202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071206W 信息与电子科学071202 微电子学071203 微电子学07120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4 应用光学0713 材料科学类071301 材料物理071301 材料物理071303W 矿物岩石材料071302 材料化学071302 材料化学0714 环境科学类071401 环境科学071401 环境学081103 环境规划与管理(部分)071402 生态学071402 生态学0715 心理学类071501 心理学071501 心理学071502 应用心理学071502 应用心理学0716 统计学类071601 统计学020103 统计学070104 统计与概率(部分)08 学科门类:工学081505 室内与家具设计(部分)081303 制浆造纸工程(部分)082003 林产化工081504 林产化工0821 公安技术类082101 刑事科学技术082006 痕迹检验082007 文件鉴定082008 法化学082102 消防工程082001 防火工程082002 灭火技术082003 火灾原因技术鉴定09 学科门类:农学类别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原专业代码原专业名称0901 植物生产类090101 农学090101 农业090102 热带作物090109 药用植物(部分)090108 土壤与农业化学(部分)090112W 烟草090102 园艺090103 园艺090104 果树090105 蔬菜090106 观赏园艺(部分)090103 植物保护060107 植物保护090104 茶学090110 茶学0902 草业科学类090201 草业科学090111 草学0903 森林资源类090301 林学090201 林学090202 森林保护090203 经济林09020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090302 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090204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部分)090206W 森林旅游090303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090205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090605 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0904 环境生态类090401 园林090106 观赏园艺(部分)090301 园林090302 风景园林(部分)090402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90303 水土保持090304 沙漠治理090403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108 土壤与农业化学(部分)090305 农业环境保护(部分)090604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部分)070904 农业气象(部分)0905 动物生产类090501 动物科学090401 畜牧兽医(部分)090402 畜牧090405 蜂学(部分)090406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090502 蚕学090404 蚕学0906 动物医学类090601 动物医学090401 畜牧兽医(部分)090103 实验动物090407 兽医090408 中兽医090409 动物药学0907 水产类090701 水产养殖学090501 淡水渔业090502 海水养殖090702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90503 海洋渔业090604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部分)10 学科门类:医学类别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原专业代码原专业名称1001 基础医学类100101 基础医学100101 基础医学1002 预防医学类100201 预防医学100201 预防医学100202 环境医学100203 卫生检验100204 营养与食品卫生100205* 妇幼卫生1003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100301 临床医学100301 临床医学100302 儿科医学100303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100304 放射医学100307 医学营养学100302 麻醉学100308* 麻醉学100303 医学影像学100305* 医学影像学100304 医学检验100306* 医学检验1004 口腔医学类100401 口腔医学100401 口腔医学1005 中医学类100501 中医学100501 中医学。
复旦大学院系本科专业设置

050101 汉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
单位名称 学院 社会发 展 与 公共政 策 学院 系 社会学系 社会工作系 心理学系 代码 名称
专业 一级学科 专业 编码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社会工作 071501 心理学 020101 经济学
社会学 社会学 心理学 SOCI
经济学系 020101 经济学(数理经济方向) 世界经济系 经济学 院 公共经济系 国际金融系 保险系 管理科学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系 企业管理系 管理学 院 市场营销系 财务学系 会计学系 统计学系 数学科 学 学院 物理学系 核科学与技术系 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3 财政学 020104 金融学 020107w 保险 110101 管理科学 11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10201 工商管理 110202 市场营销 110204 财务管理 110203 会计学 071604 统计学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070201 物理学 080508s 核技术 070301 化学 化学系 070302 应用化学 071101 理论与应用力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081501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071301 材料物理 材料科学系 071302 材料化学 080606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
070401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 BIOL
生命科 学 学院
070402 生物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
SOFT
MED
法医学 预防医学 PHPM 公共管理 药学 PHAR
经济学
经济学 ECON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统计学 数学 MATH 数学 物理学 能源动力 化学 CHEM 化学 力学 MECH 航空航天 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 电气信息 MATE PHYS TCPH MA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学专业(070401)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现代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生物科学专门人才。
生物科学教育方向的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学生物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
生物制药方向的毕业生能够胜任生物学领域特别是生物制药领域的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通过学习生物科学的理论、实验技能和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毕业生具备从事生物科学教学或科研的基本能力。
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敬业精神、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及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国家生物高科技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6.生物科学教育方向的学生要熟悉教育法规,并能够将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为三至八年。
四、毕业最低学分:175.5+10,其中10学分为课外学分。
五、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六、主要课程与实践环节简介:(一)理论课程1.基础化学学时:108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无机部分主要讲授化学热力学基础;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理论及四大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解离平衡)原理;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比色法等的基本原理。
有机部分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各类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第三版,汪小兰,高等教育出版社。
2.植物生物学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营养与光合作用,植物的繁殖、发育及其调控,植物多样性与分类,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教材:《植物生物学》,周云龙,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3.动物生物学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繁殖与发育,动物分类,动物生态、行为,动物的进化等。
教材:《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出版社,国家级优秀教材。
4.生物化学学时:72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维生素和辅酶、糖代谢、生物氧化、脂代谢、蛋白质及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和调控等。
教材:《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5.遗传学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包括遗传基本定律、数据的统计处理、基因定位、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作用和环境的影响、基因的本质和精细结构、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细胞遗传、细胞质遗传、数量和群体遗传等。
教材:《遗传学》,刘祖洞,高等教育出版社。
6.微生物学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微生物的类群与形态结构,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遗传变异和生态,传染与免疫。
教材:《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7.细胞生物学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细胞表面、细胞基质、信号传导、细胞骨架和细胞运动、染色体、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等。
教材:《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8.分子生物学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核酸、蛋白质、多糖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DNA重组,基因的表达调控、基因组与基因文库的构建、基因治疗、基因芯片等。
教材:《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李毅,高等教育出版社。
9.生态学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对象与范围,生态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环境因子、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物多样性范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系统生产力、能量流动、调控原理、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圈、应用生态学等。
教材:《普通生态学》第五版,孙儒泳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发育生物学学时:36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配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器官发育、动物个体发育的基因调控、再生。
教材:《发育生物学》,张红卫,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11.神经生物学学时:36学时,专业方向课。
内容简介:神经系统结构、突触传递和信号传导、神经系统的发育、递质在脑内的分布及其功能通路、感觉器官、运动系统、脑的高级功能与行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等。
教材:《神经生物学》,寿天德,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12.人体解剖生理学学时:72学时,专业方向课。
内容简介: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位置、形态和功能。
教材:《人体组织解剖学》,北京师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体生理学》,王步标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3.生理学学时:54学时,专业方向课。
内容简介: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
教材:《人体生理学》,王步标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4.免疫学学时:36学时,专业方向课。
内容简介: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应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等。
教材:《免疫学导论》,于善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施普林格出版社。
15.植物生理学学时:72学时,专业方向课。
内容简介:包括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转化与运输、植物激素、植物的生长、生殖、成熟与衰老的规律与调节,植物的逆境生理。
教材:《植物生理学》第五版,潘瑞炽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6.保护生物学学时:36学时,专业选修课。
内容简介:讲述生物多样性(生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原理与方法,以及国际国内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策略。
教材:《保护生物学》,蒋志刚等,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7.中学生物教学论学时:36学时,专业选修课。
内容简介:主要研究中学生物学科的课程、教材,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包括中学生物教育发展史、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材:《中学生物教学论》,刘恩山,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二)实验课程1.综合化学实验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36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8学时。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实验》黄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基础生物学实验一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植物生物学实验和动物生物学实验两部分,各占27学时。
教材:«植物学实验指导» 高信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基础生物学实验二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生物化学实验。
教材:《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基础生物学实验三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微生物学实验和遗传学实验两部分,各占27学时。
教材:《微生物学实验》,沈萍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遗传学实验》(第二版),刘祖洞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基础生物学实验四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细胞生物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两部分,各占27学时。
教材:《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第二版),刘鼎新,北医/协和医大联合出版社。
6.基础生物学实验五学时:36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生态学和相关的数据处理实验。
教材:《生态学》,李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7.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学时:54学时,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的实验技术,了解电子显微镜技术,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镜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和酶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教材:《现代生物学技术》,张丰德等,南开大学出版社。
8.生物制药大实验学时:54学时,专业方向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药物制备、生物工程、药物分析和药理试验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药理学实验》,付守廷等,沈阳药科大学出版社。
9.水产养殖大实验学时:54学时,专业方向课。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鱼类学、水产动物疾病学和水环境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水产养殖学概论》,刘焕亮主编青岛出版。
(三) 实践环节1.动植物野外实习学时:2周。
动植物野外实习是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掌握动植物标本的采集、鉴定方法、认识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教育实习学时:8周。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中学教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也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学教育实际,推动我校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
3.毕业实习学时:10-16周。
毕业实习是本科学生培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专业背景的了解,拓宽视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激励学生敬业、创业精神,增强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毕业就业的双向选择。
该实习环节适用于非师范本科专业方向,时间10周-16周,通常安排在第六学期假期和第七学期。
4.指定书目阅读。
为生物科学教育方向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由导师指定阅读内容并定期检查进度,一般在第七至第八学期进行,考核方式可以是提交读书报告(文献综述)、面试、闭卷考试等,具体考核形式由导师决定。
5.科研训练。
为非师范方向的限制性选修课,一般不单独开设理论和实验课,由导师指定文献检索和阅读内容,并安排一些实验训练项目,也可以和毕业论文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以提交报告或文献综述的形式进行。
6.生物学专题讨论。
由各班班主任和班委会组织,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形式包括演讲、辩论、邀请专家座谈等,主持人可根据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给与成绩。
7.毕业论文学时:15周包括毕业论文的选题、文献检索、文献阅读与整理、英文文献翻译,试验设计与实施,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