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政策选择
河南三化三改实施方案

河南三化三改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河南省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三化三改”战略,旨在推动河南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落实“三化三改”战略,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二、三化三改概述1. 产业结构升级河南省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 产业链条延伸加强产业链条延伸,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提高产业链条附加值,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3. 产业集群发展依托河南省优势资源,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4. 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5. 人才培养引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6. 企业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三、实施方案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产业升级改造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2. 加强项目引进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引进,提高项目引进的效率和质量。
3. 推动产业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5.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6. 鼓励企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四、实施效果经过“三化三改”实施方案的推动,河南省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链条得到了有效延伸,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提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市场主体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产业集聚规划区(以下简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培育科学发展的载体,加快形成跨越式发展新机制,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产业集聚区是皀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加工贸易园区、高效农业园区等在内的各类开发区和园区。
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等三大体系的有效载体,是我省实现“两大跨越”、促进中原崛起的战略支撑点。
发展产业集聚区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通过产业集聚发展,能有效左上角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创造有利于创业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创造和扩大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有利于以产带城,加快城镇化进程,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有利于促进产业集聚,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造条件;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条件。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更加突出城市与产业事例发展,更加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更加突出循环经济和节约集约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培育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先进产业集中区、改革创新试验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促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创造条件、提供支撑。
(三)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原则。
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高水平编制产业集聚区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其它重大规划紧密衔接,实现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38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豫政〔2015〕38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加快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涉及三次产业诸多环节,处于产业链两端和价值链高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融合性和创新性,是区域竞争的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更好地依靠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引领产业层次提升,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有利于弥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推动服务业扩规模、提水平、强支撑,助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激发内需潜力,促进创业创新,改善就业和民生,将巨大需求潜力转换为现实生产力,对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促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部署,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和现代农业大省建设,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以产业服务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技术智力支撑、载体平台建设、产业互动融合、企业品牌培育为抓手,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保障政策,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三次产业在更深领域、更高层次互动融合,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体系,为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河南省是中国的中部省份,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四大农业大省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推进,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首先,农业依然是河南省的重要产业。
河南省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河南省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河南省还有发展畜牧业和渔业的优势,养殖业和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工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铝土矿等矿产资源,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
河南省的重点产业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
郑州、洛阳、焦作等城市是河南省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服务业也在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逐渐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新增长点。
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河南省还有一些特色的产业。
例如,河南省是中国的小麦之乡,面食加工业在河南省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同时,河南省还以驻马店大曲、郏县豫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闻名,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体来看,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局面。
农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工业是支撑河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服务业是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未来发展中,河南省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富裕安康。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21•【字号】豫政〔2020〕32号•【施行日期】2020.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经济运行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豫政〔2020〕3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源头管控(一)严格规划管理。
各地政府要依据本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现阶段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下同),组织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自然资源部门科学编制产业集聚区国土空间规划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核同意后由本级政府批准实施;要合理确定产业集聚区用地规模、结构、布局以及各类设施配建标准,不得突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不得规划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大绿地等形象工程。
产业集聚区相关规划的空间布局应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以发展工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其工业、仓储物流用地比例不得低于60%。
严控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改变用途,不得以编制产业集聚区各类规划为由减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用地总量。
严格规划实施评估,实际使用各类建设用地未达到规划总面积70%的产业集聚区,原则上不得扩区。
(二)引导工业项目入区。
推行“按规招商”,确保招商引资项目符合规划。
除选址有特殊要求的,新建工业项目应全部进入产业集聚区,严格按照约定的投资强度、亩均产出效益以及用水、用电、用能等控制指标,确定用地规模及分期建设时序,鼓励带规划设计方案供应土地。
对实施“退城进园”、转型升级的中心城区企业,优先在产业集聚区安排或者置换建设用地。
豫政办 〔2011〕23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 〔2011〕2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科技厅制定的《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工作方案(省科技厅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为充分发挥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促进自主创新与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为主线,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和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快建设创新平台,丰富发展创新载体,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二、具体目标抓好现有的20项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力争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选择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项以上。
新培育50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新建5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建立由我省企业牵头的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新培育4―5名“中原学者”。
新建40个院士工作站和3―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新培育3―5个省级高新区、5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18%左右。
全年专利申请量力争超过2万件,专利授权量力争达到1.5万件。
三、工作重点(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把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技术瓶颈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攻克一批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
开发煤制乙二醇、焦炉煤气制乙炔等关键技术,改造提升煤化工产业。
河南产业发展趋势

河南产业发展趋势河南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
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河南省产业发展正朝着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本文将通过分析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政策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探讨河南省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其影响。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河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导。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河南省正在逐渐转变为以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1. 制造业:河南省的制造业以重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力设备和电子信息等为主。
例如,河南省拥有众多重型机械生产企业,如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洛阳玻璃集团等。
此外,河南省还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如鸿合集团、豫能控股等。
制造业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
2. 交通运输: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交通便利,交通运输业一直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
河南省是中国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航空和物流业发达。
例如,郑州凭借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和国际航空枢纽。
3. 服务业:河南省的服务业发展较快,逐渐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河南省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2%以上。
尤其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业正在崛起。
4. 农业:河南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
虽然农业在河南省的经济中占比逐渐减少,但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正在使农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河南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以上是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制造业结构仍然单一,缺少高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二是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低,创新支撑不足;三是人才流失较严重,人才引进和培养还存在困难。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河南省是中国经济大省之一,其产业结构一直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河南省的产业结构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升级。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1、农业产业河南省以农业产业为主,农业总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较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是中国的粮食主产省之一。
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2、工业产业河南省的工业产业以重工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金属、机械等领域。
但是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环保政策的影响,传统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3、服务业产业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小,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为主。
虽然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亟需进行优化升级。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省农业产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缺乏多元化和差异化,农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加快农业现代化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应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鼓励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物流和销售环节的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2、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服务业来说,应该加快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升级,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构建完善的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前景展望通过以上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河南省的产业结构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将得到合理解决和优化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南大 学 经 济学 院 , 南 开封 4 5 0 ) 河 河 7 0 1
摘 要 : 动 河 南 省 产 业 结 构升 级 已成 为 迫切 的任 务 , 过 实证 分 析 发 现 : 南 省 目前 处 于 “ 三 一 ” 构 , 标 推 通 河 二 结 与
准结构相 比, 其第三产业所 占比例 明显偏低 ; 与发达省份广 东相 比 , 产业结构仅相 当于广 东 19 其 9 5年水平。本文 最 后针 对河南产业结构存在 的问题 , 出了相应 的政 策建议 。 提
2 . 4 9
45 0 . 43 8 .
4 4 5、 4 4 5.
3 3 9. 3 3 8、 3 6 9. 3 、 95 0 0 4 、 41 9 . 42 6 、 46 3 . 4 3 8.
5 7 . 5 5 、 5. 8 5. 9 5、 9 6. 3 6、 3 5. 8
3 1 O. 31 3 . 31 6 . 3 . 2 3 3 、 2 8 3 . 4 3 31 8 . 3 O O、
2 . 3O 2 . 23 21 3 .
1 5 7.
4 9 5. 4 2 8. 4 9 8.
5 . 2 1
l 3 9. 1 9 7. l 4 6.
、
河 南 省 三 次产 业 结构 的变 化 趋 势 分 析
17 9 8年以来 , 河南产业结构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 , 具体见
表 1 表 2 和 。
表 1 河 南省 三次 产 业 产 值 结构 :98 2 0 ( 17 - 0 6 单位 : J %
5 、 3 8
55 .
2 8 9.
3 1 4. 3 . 4 9 3 O 2.
2 . 77 2 7 4、
由图 1 以看 出 ,9 8年 以来河 南省产 业结构 变化 主 可 17
要 呈 现 如下 特 征 :
19 92
19 9 3 l9 9 4 19 95 19 9 6 19 9 7
关 键 词 : 南 省 ; 次 产 业 ; 业 结构 河 三 产
中图分类号 :0 15 F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7 5 2 0 ) 2— 0 1 0 10 3 1 (0 8 0 00 — 4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 式 , 加 推动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 关 系 国民经 济全 局 紧迫 而重大 的 战略任务。那么 , 河南省产业结构是什么状况 ?本 文拟通过 对河南省三次产业结 构与“ 标准结构 ” 以及 与我 国发达 省份 的结构比较 , 以期找到其 中的差距 和问题 , 并针对存 在 的问 题 提出相应 的对策和建议 。
1. 76 l O 7. l 、 8 l l 2 9. 1 9 9. 2 8 O. 21 2 . 2 . 4 0
2 . 4 2
3 、 83 3 0 9. 3 5 5. 3 8 6. 3 6 7. 0 2 4 . 3 8 7. 4 . 00 3 . 7 3 3 . 55 3 1 7. 4 6 2. 4 0 6. 4 8 7、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2期
Vo . 5 12 Noຫໍສະໝຸດ 2中州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Z HONG HOU U VE S T Z NI R I Y
20 0 8年 4月
Ap . 0 r 2 08
河 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政 策选择
一
8 l 吣 0 3 6 9 2 5耄 舢 嬲 ∞ ∞ l 姗 ∞ 4
lo O 0 、 l o. 0 O l0 0 0 . lo O 0 . l 0. 0 0 lo O 0 . l o. 0 O l 0. 0 0 l o、 0 O 2 . 4 9
注: 数据 来 自《 南 省 统计 年 鉴 ( 07 》中国统 计 出 版社 , 河 20 )
20 。按 当年价格计算。 07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 二产业
年 份
l7 9 8 l7 9 9 18 90 1 8 9 l 18 92 18 93 18 94 18 9 5 18 9 6 18 9 7 18 9 8 18 9 9 l9 9 0 l 9 9 l l o. 0 O l o、 0 O l o、 0 O l o. 0 O l o. 0 O l o. 0 O lo O 0 . lo O 0 . lo O 0 . loO 0 . l o. 0 O l o. 0 O l o. 0 O l o、 0 O l o. 0 O l o. 0 O lo O 0 . lo O 0 . l o. 0 O l o. 0 O 3 8 9. 4 7 0、 0 7 4 .
4 . 37 42 0 、 3 . 84 3 . 56 3 1 6.
3 1 2.
5. 7 5. 5 4 2 . 4 6 . 5 O . 5O .
2 . 6 1 2 . 7 9 2 . 86 2 6 9. 3 9 O. 2 7 9、
图 1 河 南 省产 业 结 构 趋 势 图
4 . 2 5 41 1 .
第三产业
工 业
建 筑业
6、 3 6. 2 6 .1 5 2 、 54 . 4. 9 5. 3 5. 7
5、 5
4 . 2 6 4 . 2 3
41 2 .
3 . 63 3 1 6. 3 1 5、 3 1 3. 3 6 3. 3 6 0. 31 5 . 31 9 . 3 7 4. 3 . 2 1 3 5 4、 3 1 3. 3 9 0. 3 1 2、 3 6 7、 0 8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