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图形的变换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

运算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 等。

实数的运算与有理数类似,但要注意无理数的运算。

平方根和立方根也是实数的重要概念,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 的立方根是 0。

3、代数式代数式包括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分式和二次根式。

整式的运算有加、减、乘、除,其中乘法包括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分式要注意分母不能为 0,分式的运算包括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

二次根式要注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二次根式的运算包括化简、加减和乘除。

4、方程与不等式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来求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包括对称性、传递性、加法和乘法法则。

解不等式的步骤与解方程类似,但要注意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5、函数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 + b(k、b 为常数,k ≠ 0),其图像是一条直线。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k/x(k 为常数,k ≠ 0),其图像是双曲线。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 ax²+ bx + c(a、b、c 为常数,a ≠ 0),其图像是抛物线。

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要学会根据函数的表达式和图像来分析这些性质。

二、图形与几何1、线与角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延伸。

华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华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华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分式与分式方程3. 几何图形的镶嵌4.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5. 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6. 图形的变换与位似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学会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

2. 使学生熟练运用分式与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镶嵌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 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5.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提高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6.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与位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2)分式与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几何图形的镶嵌方法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4)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5)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推理和应用。

(6)图形的变换与位似的实际操作。

2. 教学重点:(1)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熟练运用分式与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几何图形的镶嵌方法和空间想象力。

(4)掌握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5)掌握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提高几何推理能力。

(6)学会图形的变换与位似,增强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几何模型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运用分式与分式方程解决问题。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引入几何图形的镶嵌。

(4)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5)通过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6)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图形的变换与位似。

九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活动方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课堂活动《利用图形变换设计图案》活动方案

九年级数学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内容:利用图形变换设计精美图案
二.活动目的
学生在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部分,已陆续学习到平移、轴对称、与旋转三种全等的图形变换,这三种变换有一个重要的基本结论:任何图形经过运动后,其形状,大小都保持不变,即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变化的只是图形的位置,三种变换在生活中是一种广泛的存在的现象,也是现实世界运动变换的一种基本形式。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主动学数学、自觉用数学、真诚爱数学、积极探索数
学的良好习惯与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我们九年级组将举办主题为“利用图形变
换设计精美图案”的学科活动。

三.活动对象:我校九年级全体学生
四.活动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
1.搜集一些用全等变换组合设计的图案,加以欣赏并分析其中用到的图形变换。

2.利用图形的变换及组合自己设计图案。

3.在班级活动基础上进行年级评选,对优秀作品进行评奖并展出。

五.活动时间
2017年12月12日—12月13日数学课时间
六.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七.活动要求:
1. 全员参与,各班数学老师认真做好辅导收集工作。

2.学生自备圆规、直尺等作图工具,需要彩色笔的自带。

8k纸由学生自己提供。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几何题大纲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几何题大纲

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几何题大纲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 2024 年全国初中数学几何题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方向。

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三边关系等。

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

2、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是重点,会通过给出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并利用全等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AS、SSS)以及性质,如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常与比例线段、三角函数等知识综合考查。

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是必考内容,包括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性质,以及从边、角、对角线等方面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矩形、菱形、正方形这三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条件。

3、梯形梯形的常见辅助线的作法,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圆1、圆的基本性质圆的有关概念,如弦、弧、圆心角、圆周角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2、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切线长定理。

了解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相离的条件。

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的判定和相关计算。

四、图形的变换1、平移平移的性质,能在坐标系中进行简单的平移变换。

2、旋转旋转的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能识别和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五、几何证明与计算1、综合运用各种几何定理和性质进行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证明过程。

2、几何图形中的计算问题包括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常涉及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知识的应用。

初中数学图与图形的变换精讲

初中数学图与图形的变换精讲

图形与图形的变换1.图形的初步认识①掌握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②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③了解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④掌握比较角的大小,估计一个角的大小,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进行度、分、秒简单换算.⑤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⑥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⑦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了解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⑧掌握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⑨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和平行线的识别;了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掌握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⑩理解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掌握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2.轴对称①认识轴对称.②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③掌握能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④掌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指出对称轴.⑤掌握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及相关性质.⑥掌握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的设计.3.平移和旋转①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掌握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掌握选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②认识旋转(含中心对称);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③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④掌握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⑤掌握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四种关系形式.⑥掌握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⑦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课时分布】图形与图形的变换在第一轮复习时大约需要3个课时,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课时数内容1基本图形的认识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平移与旋转1图形与图形的变换单元测试与评析【知识回顾】1.知识脉络图形的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视图平面展开图点和线角相交线平行线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旋转对称中心对称2.基础知识(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2)视图有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左视图、右视图).(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5)平移的特征:①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连结对应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②对应角分别相等;③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6)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决定.(7)旋转的特征:①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②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相同的角度;③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3、能力要求例1选择、填空题(1)如图6-1,小军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将这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大致图形是·····································A.B.C .D .【分析】图形的旋转与展开.【解】D .(2)如图6-2,已知□ABCD 的对角线BD =4cm ,将□ABCD 绕其对称中心O 旋转180°,则点D 所转过的路径长为()A .4πcmB .3πcmC .2πcmD .πcm【分析】图形的旋转与圆弧问题结合.【解】C .(3)有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将其中一个始终保持不动,另一个矩形绕其对称中心O 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每次均旋转45 ,第1次旋转后得到图①,第2次旋转后得到图②……,则第10次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图①~图④中相同的是()A .图①B .图②C .图③D .图④【分析】图形的旋转与操作.【解】B .(4)如图6-3,在Rt △ABC 中,∠C =90°,AC =8,BC =6,ABCD 图6-3C’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6-2ABCDO图6-1(5)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则折痕BD的长为__________.【分析】图形的折叠与勾股定理应用.【解】35.(5)如图6-4,在68⨯的网格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中,⊙A 的半径为2个单位长度,⊙B 的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要使运动的⊙B 与静止的⊙A 内切,应将⊙B 由图示位置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分析】图形平移、圆的位置关系与发散思维结合【解】4或6(6)如图6-5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将ABC△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 重合,若=70A ︒∠,则1+2∠∠=()A.140︒B.130︒C.110︒D.70︒【分析】图形折叠、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的结合【解】A(7)如图6-6-1和6-6-2,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四边形EFGH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D 与点F 重合,点B ,D (F ),H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正方形ABCD 沿F →H 方向平移至点B 与点H 重合时停止,设点D 、F 之间的距离为x ,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图6-4图6-5图图【分析】图形的平移、动点问题及函数图像【解】B【说明】由于概念、性质比较多,复习时可以通过基本练习题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形与图形变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视平移、旋转、折叠、展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训练,重视平移、旋转、折叠、展开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分解、组合图形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数学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初中数学 图形的变换(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图形的变换一、平移1.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同一方向进行了移动。

(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二、轴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该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三、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四、中心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1.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3.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一、选择题1.在图形的平移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方向相同;B.图形上任意点移动的距离相同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点;D.图形上任意对应点的连线长相等2.如图所示图形中,是由一个矩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所形成的图形的是()A.(1)(4)B.(2)(3)C.(1)(2)D.(2)(4)第4题图3.在旋转过程中,确定一个三角形旋转的位置所需的条件是()①三角形原来的位置;②旋转中心;③三角形的形状;④旋转角.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如图,O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下列图形中可由△OBC平移得到的是()A.△COD B.△OAB C.△OAF D.△OEF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则△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B.两个位似图形的面积比等于位似比;C.位似多边形中对应对角线之比等于位似比;D.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6.下面选项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梯形C.五角星D.菱形7.下列图形中对称轴的条数多于两条的是()A.等腰三角形B.矩形C.菱形D.等边三角形8.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有图形的轴对称设计的是()9.钟表上2时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A.30°B.45°C.22.5°D.15°二、填空题10.一个正三角形至少绕其中心旋转________度,就能与本身重合,一个正六边形至少绕其中心旋转________度,就能与其自身重合.11.如图,可以看作是由一个三角形通过_______次旋转得到的,每次分别旋转了__________.12.如图,在梯形ABCD中,将AB平移至DE处,则四边形ABED是_______四边形.13.已知等边△ABC,以点A为旋转中心,将△ABC旋转60°,这时得到的图形应是一个_______,且它的最大内角是______度.14.如果两个位似图形的对应线段长分别为3cm和5cm,且较小图形的周长为30cm,则较大图形周长为________.15.将如左图所示,放置的一个Rt△ABC(∠C=90°)绕斜边AB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右图所示四个图形中的_______(只填序号).16.如图,一张矩形纸片,要折叠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纸,小明把矩形的一个角沿折痕翻折上去,使AB边和AD边上的AF重合,则四边形ABEF就是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的判定方法是_______第16题图第17题图17.如图,有一腰长为5cm,底边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着底边上的中线将纸片剪开,得到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用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的平面图形中有_______个不同的四边形.三、解答题18.如图,平移图中的平行四边形ABCD使点A移动至E点,作出平移后的图形.19.如图,作出Rt△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180°、270°后的图案,看看得到的图案是什么?20.如图,P是正方形内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能与△CBP′重合,若BP=3,求PP′.2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E点在边DE上,F点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F=90°.(1)试证明:△ADE≌△ABF.(2)△ADE可以通过平移、翻转、旋转中的哪种方法到△ABF的位置.(3)指出线段AE与AF之间的关系.2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D⊥BC,E为BC边上的点,将直角梯形ABCD沿对角线BD 折叠,使△ABD与△EBD重合(如图中的阴影部分).若∠A=120°,•AB=4cm,求梯形ABCD的高CD.23.如图,正方形ABCD内一点P,使得PA:PB:PC=1:2:3,请利用旋转知识,•证明∠APB=135°.(提示: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至△BCP′,连结PP′)。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图形与坐标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图形与坐标

23.6 图形与坐标学习目标1.会用合适的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方法描述图形的运动变换。

2.能运用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内在联系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知识详解1.用坐标确定位置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多这种方法的应用:如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一个地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电影院的座位用几排几座来表示,国际象棋中竖条用字母表示、横条用数字表示等。

除了用坐标形式表示物体的位置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的还有用一个方向的角度和距离来表示一个点的位置。

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平面上的点可以用坐标来描述,在平面上由于建立的坐标系不同,单位长度选定不同,所以同一个点描述的坐标也可能不同。

平面上的点也可以用一个角度来描述其位置。

2.图形的变换与坐标一个图形沿x轴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

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关于x轴或y轴成对称的对应点的坐标的关系: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的变化,其对应顶点的坐标也发生了变化。

【典型例题】例1: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能够准确表示汶川这个地点位置的是()A.北纬31°B.东经103.5°C.金华的西北方向上D.北纬31°,东经103.5°【答案】D【解析】根据地理上表示某个点的位的方法可知选项D符合条件.例2:如图,小明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40米,再向南走30米到达点M,如果点M的位置用(﹣40,﹣30)表示,那么(10,20)表示的位置是()A.点AB.点BC.点CD.点D【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小明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40米,再向南走30米到达点M,如果点M的位置用(﹣40,﹣30)表示,即向西走为x轴负方向,向南走为y轴负方向;则(10,20)表示的位置是向东10,北20;即点B所在位置。

备考2021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填空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1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填空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1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锐角三角函数_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填空题专训及答案备考2021中考数学二轮复习:图形的变换_锐角三角函数_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填空题专训1、(2016大连.中考真卷) 如图,一艘渔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18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55°方向上的B处,此时渔船与灯塔P的距离约为________海里(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55°≈0.8,cos55°≈0.6,tan55°≈1.4).2、(2018东胜.中考模拟) 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东北方向,距离灯塔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30°方向上的B处,则海轮行驶的路程AB为________海里(结果保留根号).3、(2019辽阳.中考模拟) 如图,湖心岛上有一凉亭B,在凉亭B的正东湖边有一棵大树A,在湖边的C处测得B在北偏西45°方向上,测得A在北偏东30°方向上,又测得A、C之间的距离为100米,则A、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米(结果保留根号形式).4、(2018吉林.中考模拟) 如图,港口A在观测站O的正东方向,OA=40海里,某船从港口A出发,沿北偏东15°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从观测站O处测得该船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求该船航行的速度________.5、(2019张家港.中考模拟) 如图,小明一家自驾到古镇C游玩,到达A地后,导航显示车辆应沿北偏东60°方向行驶12千米至B 地,再沿北偏西45°方向行驶一段距离到达古镇C,小明发现古镇C恰好在A地的正北方向,则B,C两地的距离为________千米。

(结果保留根号)6、(2019新泰.中考模拟) 如图,一般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80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45°方向上的B处,这时,海轮所在的B处与灯塔P的距离为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7、(2018滨州.中考模拟) 如图,一天,我国一渔政船航行到A处时,发现正东方向的我领海区域B处有一可疑渔船,正在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西北方向航行,我渔政船立即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1.5小时后,在我航海区域的C处截获可疑渔船,问我渔政船的航行路程是________海里(结果保留根号).8、(2017肥城.中考模拟) 如图,甲、乙两渔船同时从港口O出发外出捕鱼,乙沿南偏东30°方向以每小时10海里的速度航行,甲沿南偏西75°方向以每小时10 海里的速度航行,当航行1小时后,甲在A处发现自己的渔具掉在乙船上,于是迅速改变航向和速度,仍以匀速沿南偏东60°方向追赶乙船,正好在B处追上.则甲船追赶乙船的速度为________海里/小时?9、(2017天桥.中考模拟) 一艘轮船在小岛A的北偏东60°距小岛80海里的B处,沿正西方向航行2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4 5°的C处,则该船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_海里/小时.10、(2018济宁.中考真卷) 如图,在一笔直的海岸线l上有相距2km的A,B两个观测站,B站在A站的正东方向上,从A站测得船C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从B站测得船C在北偏东30°的方向上,则船C到海岸线l的距离是________ km.11、(2018潍坊.中考真卷) 如图.一-艘渔船正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处测得岛礁在东北方向上,继续航行1.5小时后到达处此时测得岛礁在北偏东方向,同时测得岛礁正东方向上的避风港在北偏东方向为了在台风到来之前用最短时间到达处,渔船立刻加速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继续航行________小时即可到达 (结果保留根号)12、(2020黄石.中考模拟) 周末,张三、李四两人在磁湖游玩,张三在湖心岛处观看李四在湖中划船(如图),小船从处出发,沿北偏东方向划行200米到处,接着小船向正南方向划行一段时间到处.在处李四观测张三所在的处在北偏西的方向上,这时张三与李四相距________米(保留根号).13、(2019荆州.中考真卷) 如图,灯塔在测绘船的正北方向,灯塔在测绘船的东北方向,测绘船向正东方向航行20海里后,恰好在灯塔的正南方向,此时测得灯塔在测绘船北偏西的方向上,则灯塔,间的距离为________海里(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14、(2017邵阳.中考模拟) 如图,一艘渔船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灯塔18海里的A处,它沿正南方向航行一段时间后,到达位于灯塔P的南偏东55°方向上的B处,此时渔船与灯塔P的距离约为________海里(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55°≈0.8,cos55°≈0.6,tan55°≈1.4).15、(2018.中考模拟) 如图,甲、乙两船同时从港口出发,甲船以60海里/时的速度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乙船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半小时后甲船到达C点,乙船正好到达甲船正西方向的B点,则乙船的路程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16、(2018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真卷) 一艘货轮以18 ㎞/h的速度在海面上沿正东方向航行,当行驶至A处时,发现它的东南方向有一灯塔B,货轮继续向东航行30分钟后到达C处,发现灯塔B在它的南偏东15°方向,则此时货轮与灯塔B的距离是________km.17、(2020宁波.中考模拟) 如图,某轮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上午8:00,测得小岛C在轮船A的北偏东45°方向上;上午10:00,测得小岛C在轮船B的北偏西30°方向上,则轮船在航行中离小岛最近的距离约为________米(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 ≈1.414, ≈1.73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