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身体变化特点

合集下载

正常产褥之母体变化

正常产褥之母体变化

正常产褥之母体变化产褥期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通常为6周。

我们看看产褥期母体的一些具体变化。

1. 生殖系统子宫在产褥期变化最大,于产后10日内降入骨盆腔内。

在胎盘娩出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全过程称为子宫复旧,一般为6周,其主要变化是宫体肌纤维修复、子宫内膜的再生、子宫血管的变化、子宫下段和宫颈的复原等。

阴道黏膜皱襞约在产后3周重现,但阴道至产褥期结束时仍不能完全恢复至未孕时的紧张度。

外阴在分娩后的轻度水肿,可于产后2-3日内逐渐消退,若有轻度撕裂或侧切缝合,多于产后3-4日内愈合。

盆底组织在分娩过程中常伴有肌纤维部分撕裂,产褥期应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若能坚持做盆底肌康复训练,可能恢复至接近未孕状态。

2. 乳房胎盘娩出后,体内催乳素抑制因子释放减少,在催乳素作用下,乳汁开始分泌。

婴儿的每次吮吸可以刺激下丘脑,使催乳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吮吸还能反射性引起缩宫素的释放,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收缩,使乳汁从腺泡、小导管进入输乳导管和乳窦而喷出乳汁(喷乳反射)。

吮吸和不断排空乳房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重要条件。

3. 循环系统产后72小时内,产妇循环血量因胎盘血液循环终止且子宫缩复,增加15%-25%,尤其产后2小时内,应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量,防治心衰的发生。

通常于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

4. 消化系统妊娠期孕妇胃肠蠕动及肌张力减弱,胃液盐酸分泌减少,产后需要1-2周逐渐恢复。

产褥期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加之腹肌及盆底肌松弛,容易便秘。

5. 泌尿系统妊娠期潴留的多量水分主要经肾脏排出,所以产后1周内尿量增多。

妊娠期发生的肾盂及输尿管扩张,需要2-8周恢复正常。

在产褥期,尤其产后24小时内可能由于膀胱内压敏感性降低、外阴切口疼痛、会阴受压过久、区域阻滞麻醉等引起尿潴留,可以用热水熏洗外阴、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诱导排尿,热敷下腹部、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规定为6周。

产褥期母体变化产褥期妇女的生理调适一、生殖系统1.子宫产褥期子宫变化最大。

胎盘娩出后的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需时6周,主要变化为宫体肌纤维缩复和子宫内膜再生。

(1)子宫体肌纤维缩复:于产后1周子宫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触及。

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腹部检查测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到正常未孕期大小。

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由分娩结束时的1000g降到非孕时的50g。

(2)子宫内膜再生:胎盘附着部位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若在此期间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引起晚期产后出血。

(3)子宫颈:产后2~3周子宫口仍能容纳两指,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宫颈管复原,子宫颈外形及颈内口完全恢复至非孕状态,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由于子宫颈外口分娩时常有轻度损伤,故由未产型的圆形变为已产型的横裂。

2.阴道及外阴产褥期阴道腔逐渐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分娩后外阴有轻度水肿,产后2~3日后自行消退。

会阴有轻度撕裂伤,或有会阴侧切缝合后,均可在3~4日内愈合。

3.盆底组织产褥期如能坚持产后运动,盆底肌肉可恢复至接近孕前状态,否则极少能恢复原状。

二、内分泌系统分娩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至产后1周时已降至未孕时水平。

胎盘生乳素于产后6小时不再被测出。

不哺乳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

产后较晚恢复月经者,首次月经来潮常有排卵,故哺乳妇女在月经恢复前也有受孕的可能。

三、乳房主要是泌乳,垂体催乳素是泌乳的基础,但乳汁分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

初乳:产后7日,因富含胡萝卜素,呈浑浊淡黄色液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尤其是球蛋白较多,使婴儿在出生后的一定时期具有防御感染的能力。

过渡乳:产后7日以后,乳房开始分泌,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

产褥期生理

产褥期生理

产褥期生理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在产褥期,产妇的每一个身体系统特别是生殖系统有较大的生理变化,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同时,伴随新生儿的出生,产妇及其家庭经历着心理和社会的适应过程。

了解这些适应过程对做好产褥期的保健、保证母婴健康都非常重要.产褥期母婴的健康对其以后的身心健康又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节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产妇产后机体各生理功能逐渐自然回复到非妊娠状态称生理调适.主要器官的生理变化及过程为:(一)生殖系统1子宫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

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称子宫复旧.子宫复旧包括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子宫内膜再生;子宫颈复原和血管的变化。

(1)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胎盘及胎膜娩出后,子宫立即收缩成硬实略扁的球实体,上段厚而下段薄。

子宫肌层血管受压狭窄,最后闭锁。

同时,子宫峡部收缩使内腔变窄,与宫体合成一处。

宫体的缩复过程不是肌细胞数目的减少,而是肌细胞体积的缩小,是肌细胞胞浆蛋白被分解排出,胞浆减少所致.随着肌纤维的不断缩复,子宫体逐渐缩小,产后1周缩小至约妊娠12周大小;产后10日,在腹部们不到子宫底;产后6周恢复至非妊娠期大小。

于妊娠期子宫潴留的大部分水分和电解质随之消失,子宫重量也逐渐减少,分娩后子宫重约1000g,产后1周后约500g,产后2周时约300g,产后6周时则约50g。

(2)子宫内膜的修复:分娩后,遗留的蜕膜厚薄不一,特别在胎盘附着部高低不平。

遗留的蜕膜分为两层,外层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坏死、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深层遗留下的腺体和间质细胞迅速增生,形成新的子宫内膜。

这一过程约需3周。

但胎盘附着处全部修复的时间约需6周。

(3)子宫颈的复原:分娩后的子宫颈松软,壁薄,形成皱襞,子宫颈外口呈环状,产后1周,子宫颈外形及子宫颈内口恢复至未孕状态.产后4周,子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形态。

由于子宫颈两侧分娩时发生轻度裂伤,使初产妇的子宫颈外口由产前的圆形(未产型)变为产后的“一”字形横裂(已产型).(4)子宫血管变化:产后子宫血供减少,子宫壁间的血管与静脉窦随子宫肌肉的收缩和缩复而被压缩变窄,最终闭塞,使胎盘附着部得以有效得止血并形成血栓,最后机化.2阴道及外阴分娩后,阴道变为松弛的管道,肌张力低下,粘膜皱襞消失。

产 褥 期

产   褥   期
化的半流 质食物,例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蛋花汤 等。分娩时若会阴撕伤 Ⅲ度缝合,应给无渣膳食 1周左右,以保证肛门括约肌不会因排便再次撕裂。 做剖宫手术的产妇术后24小时给予术后流质食物 1天,(但忌用牛奶、豆浆、大量蔗糖等胀气食 品),以后再转为普通膳食。 母体在分娩过程中失血过多,需要补充造血 的重要物质,如蛋白质和铁等。鸡蛋含有很高的 蛋白质,但每日进食鸡蛋的量不要多于6个,以免 增加肾脏负担。
产褥期感染
产褥感染(puerperal infection)是指分娩 后生殖道的感染,又 称产褥热。发病率约 为1~7.2%。
产褥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一)子宫 胎盘娩出后6周~8周,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此过 程称子宫复旧(uterineinvolution)。 产褥期 : 主要表现为子宫体肌纤维的缩复和子宫内膜的再生。 1子宫肌纤维的缩复在子宫收缩的过程中,子宫肌细胞数大致不变,但 肌细胞长度和体积缩小,多余的胞浆变性自溶,通过溶酶体的酶系统,最后 转化成氨基酸,由血液和淋巴带至肾脏排出。 2子宫内膜的修复胎盘从蜕膜海绵层分离排出后,胎盘附着面立即缩小 至大小、面积仅为原来一半,导致开放的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压缩变狭窄,在 正常凝血功能影响下,形成血栓,出血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其后创面表面坏 死脱落,随恶露自阴道排出。残存的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和间质细胞迅速增 生,形成新的功能层。整个子宫新生内膜缓慢修复,约于产后第3周,除胎盘 附着面以外,宫腔表面均由新生内膜修复,胎盘附着面全部修复需至产后6周。 如在此期间,胎盘附着面因复旧不良,出现血栓脱落,可导致晚期产后出血。
(二)阴道与外阴 1.阴道分娩结束后,阴道变成为松弛的管道,阴道周围 的组织和阴道水肿,粘膜皱摺消失,于产褥期阴道腔逐渐 缩小,阴道壁肌张力逐渐恢复,约在产后3周重新出现皱 摺,阴道逐渐缩小,但至产褥期结束,尚不能恢复到未孕 时的紧张度。 2.外阴产后外阴轻度水肿,于产后2日~3日逐渐消退。 处女膜因分娩而成为残缺不全的痕迹,称处女膜痕,是经 产的重要标志。阴道后连合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使会 阴体缩短,大阴唇不再覆盖阴道口,而致阴道口裸露于外 阴部。阴道口周围有海绵体包绕。由于阴蒂部有丰富的血 管网,如发生裂伤,易形成血肿。会阴中心腱的伸展性极 差,也是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会阴部的裂伤或切开,由于 血液循环丰富,愈合较快,一般于产后3日~5日即可拆线。

产褥期的知识宣教

产褥期的知识宣教

汁 中,故产妇于 哺乳期 用药 时 ,必须 考虑药 物对 新生 儿有
无 不 良影 响 。
产妇休息 ,哺乳都需要一个 良好 的环境 ,居室 要安静 、 整洁 、光线充足 、保持空气新鲜 ,温度适宜。 夏天可 以将房 间内不直 接对 着产妇 和婴 儿 的窗户打 开 通风 ,避免 电扇 直接 吹 向产 妇 ,谨 防感 冒,可 用空 调保 持 室 内温度 2 5 。 ,冬季注意保暖 ,每 日开窗换气 ,先将产妇 和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护 理 研 究
Nu r s i n g Re s e a r c h
1 2 0・
C h i n e s e j o u ma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熟乳 。初乳及成熟 乳 中均含有 大量 免疫 抗体 ,有 助于增 加 新生儿 的抵抗 力 。母 乳 中含 有矿 物 质 、维 生 素及 各 种 酶 , 对新生儿生长发育 有重 要作用 。多数 药物 可经母 血渗 入乳
丈夫在产褥 期对 产妇 更应该 理解 和格外 体贴 ,以维持 产妇
正常 良好的情绪 ,保 持快 乐 的气 氛 ,这也 是为 孩子创 造一 个 良好家庭环境的重要条件 。 5 产褥期 的产妇休息
状态所需 的一段 时间 ,称 为产褥 期 ,通 常规 定为 6周 ,俗
称坐月子 。产褥 期是妇 女一 生 中很重要 的时期 ,这个 时期
在生理 、心 理及 社 会角 色 上 ,妇女 都 面 临着 巨大 的转 变 , 同时也是新 生儿 健康正 常发育 和产 妇身 体各 器官 复原 的一 个重要 时期 。这 段时间产妇 的心 理状态 、修养 环境 、饮食 、 卫 生及 人们 对产褥期 的知识 的 了解 和利 用程 度都会 对产 妇

妇产科学之产褥期与产褥期疾病

妇产科学之产褥期与产褥期疾病
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暂停母乳喂养。
产褥期痔疮
总结词
产褥期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等症状,可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和康复。
详细描述
产褥期痔疮通常是由于妊娠期间腹压增加、便秘等因素导致的痔疮发生或加重。痔疮可出现在肛门周 围或直肠下端,导致疼痛、便血等症状。治疗产褥期痔疮的关键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进 行适当的提肛运动等。在症状较重时,可使用痔疮膏或手术治疗。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情绪波动
产褥期妇女容易出现情 绪波动、易怒、焦虑、 抑郁等情况,需要关注
和心理支持。
角色适应
产褥期妇女需要适应新 的角色和身份,如母亲 、妻子等,需要家庭和
社会支持。
母乳喂养
产褥期妇女需要学习母 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建
立良好的哺乳习惯。
产后锻炼与康复
产褥期妇女可以适当进 行锻炼和康复运动,有 助于身体恢复和塑形。
产后抑郁
如果产后出现抑郁症状,应及时寻求心理治疗和支持,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 习惯。如果抑郁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产褥期日常护理
总结词
产褥期日常护理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个 人卫生、穿着舒适、休息充足等方面,有助 于预防感染和促进产妇恢复。
详细描述
产妇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有害气 体和烟尘,以免影响母婴健康。同时,产妇 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洗头、刷牙、 剪指甲等,穿着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 保持身体清洁干燥。充足的休息也有助于产 妇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
产后出血
要点一
总结词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 首位。

产褥期是什么

产褥期是什么

产褥期是什么
产褥期说的是准妈妈在生产完以后机体和生殖器恢复所需要的时间,这段时间差不多要经历6-8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坐月子。

在生完宝宝以后,准妈妈的生理会发生非常多的变化,当这些变化产生的同时,也有助于身体各部位的复旧,准妈妈开始恢复到怀孕前的身体状况。

在生完孩子一小时以后,子宫会先下降至肚脐处,差不多会停顿一天,接下来会每天下降约一指幅,通常情况下准妈妈在产后第10天时就已经收缩的很好了,子宫到达骨盆腔,无法再通过腹部触摸到。

另外,喂母乳会释放催产素,子宫收缩的速度会变快。

在生完孩子以后还有一项变化就是产妇的阴道会流出类似经血的分泌物,但血量会多一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恶露。

在生完孩子后的前三天恶露的成分差不多都是血液,所以多呈红色之“红恶露”,在生完宝宝后的第四天起,恶露的量会慢慢减少,且颜色变成褐色,被叫做“浆恶露”。

在生完孩子后的10天起,分泌物的量减少,颜色开始变白变无色,这时候就把它叫做“白恶露”,一般情况下,恶露会随着子宫收缩而排出,在生完孩子后的第六个星期才会完全排净。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
1.生殖系统
(1)子宫:产褥期变化最大的器官,一般为6周
①子宫体肌纤维缩复:不是肌细胞数目减少,而是肌浆中蛋白质分解排出,使细胞质减少导致肌细胞缩小。

产后1周缩至孕12周大小,产后10 日降至骨盆内,6周恢复到50~70g。

②子宫内膜再生:胎盘附着处的内膜修复约需要6周,其余部位需要3周。

③子宫下段及宫颈复原:产后4周恢复到未孕状态;分娩时宫颈外口多发生撕裂伤(多在3点、9点),宫颈外口未产型为圆形,产后为一字横裂(已产型)。

2.乳房:泌乳。

妊娠期雌激素、孕激素、胎盘生乳素升高,乳腺发育形成初乳,分娩后在催乳素的作用下,开始分泌乳汁。

吸允乳头反射性的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

初乳是产后七日内分泌的乳汁、淡黄色,性状较稠。

初乳含蛋白质及矿物质较成熟乳多,还含有多种抗体,尤其是免疫球蛋白IgG及分泌型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因此及易消化。

产后7~14日为过渡乳,14日以后为成熟乳。

3.血液及循环系统: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创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

产后72小时内血液循环量增15%~25%,应注意预防心衰。

循环血量产后2~3周恢复至未孕状态。

产褥期妇女心理调适
1.依赖期:产后三日。

丈夫及家人的关心帮助,医务人员的细心指导极为重要。

2.依赖-独立期:产后3~14日。

这一时期容易产生压抑,应及时提供护理指导和帮助。

3.独立期:产后两周至一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系统
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乳汁开始分泌
排卵恢复
{
不哺乳,平均产后6-10周恢 复
哺乳,平均产后4~6个月恢复
腹壁的变化
初产妇腹部紫红色妊娠纹变银白色,腹壁明显松 弛。腹壁的紧张度于产后6-8周恢复。下腹部正中 色素沉着在产褥期会逐渐消失
产褥期产妇的临床表现
发热:
生理性体温升高
有些产妇24小时内体温稍升高,但不超过 38℃。可能于产程 中过度疲劳,产程延长或机体脱水有关。 泌乳热产后 3~4日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 可有 37.8~39℃,一般持续 4~16 小时候下降至正常。不属于病 态。(但要排除其他原因尤其是感染引起的发热)
消化系统
易发生便秘:产后因卧床少动,腹肌,盆底肌松弛,胃肠肌张 力、蠕动减弱。 产后1-2周内胃肠功能恢复正常。
泌尿系统
尿量增多—妊娠体内潴留过多的水分在产后主要由肾排出。
尿潴留
原因
:1、膀胱黏膜水肿充血、肌张力降低,
2、会阴伤口疼痛 3、腹壁肌松弛
产 后 2 小 时 应 提 产后4~6小时自解小便,超过6小时应处理: 醒和鼓励排尿! 鼓励下床、听流水声、温水冲洗外阴、若上 述方法都不行,立即通知医生,选择导尿术!
会阴护理
观察会阴伤口,有无渗血、血肿、水肿等。若出 现疼痛加剧,局部红肿,硬结及分泌物因考虑会 阴伤口感染 1.水肿者,遵医嘱用50%硫酸镁湿热敷。
2.有血肿者 小血肿:遵医嘱,24小时后可用远红外线灯照射或湿热敷, 大血肿:应去让医生做切开处理。 3.有硬结者,遵医嘱用大黄,芒硝外敷或用95%乙醇湿热敷。
1、产后产妇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42天才能复 原) 2、产褥期产妇易患疾病(肾、胃肠、等位置会发生相 应的改变,内分泌发生改变) 3、产后产妇身体虚弱(产妇需要6~8周才能恢复到怀 孕前的生理状态)
二、产褥期护理不当可能带来的危害
可能引发:
●产后乳汁不足; ●出现黄褐斑;
●产褥期忧郁症;
●腰痛等病症。
三、产褥期护理的“误区”
1.“捂月子” 要安静、清洁、通风良好; 2.不刷牙 可导致牙龈炎、牙周炎、多发性龋齿;
3.不洗澡、不运动: 及时清洁皮肤可解除疲劳,保持心情舒畅;
4.不吃蔬菜和水果: 多吃蔬菜水果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及排便。
乳房胀痛或皲裂
产后1-3日若没有及时哺乳或排空乳房,产妇可有乳房胀痛。哺乳产妇尤 其是初产妇在最.初几日哺乳后容易出现乳头皲裂
乳腺炎 当产妇乳房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时,或有痛性结节,提示患有乳腺炎。
产后压抑 主要表现为易哭,易激怒,忧虑,不安,喜怒无常。
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 白细胞等经阴道排出。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不臭,总量大约 为250~500毫升。正常情况下,恶露大约在产后4-6周干净了。 恶露分为三个阶段: 1、血性恶露:产后最初3天,色红,有大量的血液、少量胎膜、 坏死蜕膜组织 2、浆液性恶露:产后4~14天;色淡红,少量血液、坏死蜕膜、 宫颈黏液; 3、白色恶露:产后14天以后;色白,坏死退化蜕膜、表皮细胞、 大量白细胞和细菌。
子宫体的复旧
{
子宫体肌纤维缩复
子宫内膜再生
子宫颈外口的变化
分娩后:
子宫颈松软,壁薄,宫颈口敞开
产后一周: 宫颈内口迅速关闭,宫颈管形成 产后4周: 子宫颈恢复正常形态
乳房的变化—泌乳
雌、孕激素、胎盘生乳素水平下降 垂体催乳素抑制解除—乳汁开始分泌
依赖哺乳吸吮刺激是关键
血液循环系统
产后72小时内,特别是产后24小时血容量增加15%-25%,使心脏的负担 加重。心脏病产妇此时极易发生心力衰竭。血容量在产后2-3周恢复正 常 原因:1、子宫的收缩, 2、胎盘循环的停止, 3、大量组织间液回吸收。
月嫂提升班课程
产妇护理
1.产妇身体变化特点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什么是产褥期?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 1.生殖系统 2.乳房 3.血液及其循环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系统 6.内分泌系统 7.腹壁的变化
{
生 殖 系 统
每天2次做会阴擦洗,保持外阴清洁。 指导产妇伤口对侧侧卧。 产后2~4天会阴伤口拆线。
向产妇介绍有关的产褥保健知识
提供良好的环境 饮食 休息和活动 清洁卫生
应摄入干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少 食多餐,多饮汤类以利于乳汁分泌。 产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 但避免蹲位或站立太久以及重体力劳动 产后要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以增强血液 循环,促进子宫收缩、恶露排出及会阴伤口 的愈合,促进大小便排出的通畅,促进盆底 肌肉张力恢复。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产后、产妇需从妊娠、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 要接纳家庭中的新成员组合新的家庭。产妇在产后2-3日内发生 的轻度或中度的情绪反应称为产后压抑。也与雌激素孕激素水 平急剧下降及疲劳等因素有关
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产褥期护理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要进行产褥期护理
褥汗 产后一周内,孕妇潴留的水分通过皮肤排泄。在夜间睡眠和初 醒时更明显,产妇醒来满头大汗。习称褥汗。不属于病态。 (原因:孕期血容量增加,组织间液增加,产褥期皮肤排泄功 能旺盛。)————避免受凉,勤换衣服,补充水分
产后宫缩痛 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产后阵痛对子宫的恢复起到促进作 用.子宫疼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不需特殊用药。 会阴伤口水肿或疼痛 分娩时因会阴撕裂或侧切。于产后3日内可出现局部水肿、 疼痛,拆线后症状自然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