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预习及课后练习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后打上“√”。
堙(yīn yān)
溺(nì nǐ)
曰(yuē rì)
帝(dì chì)
二、给多音字注音。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我是一名少( )先队员。
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看拼音写词语。
yándìshàonǚnìàiwǎnɡfǎn
五、理解词语。
1.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1.解词。
曰( ) 溺( )
堙( ) 故( )
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 》,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四、想一想,说一说。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参考答案:
一、皇帝 啼叫 溺水 弱小 返回 饭菜 衔着 街头
二、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三、
1.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
2.《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四、略
【篇四】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堂练习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1.让生字走入语境。

(1)炎dì()不但是农业之神,而且是医药之神。

(2)古语yuē():“nì()子如杀子。

”意思是:过分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2.选字填空。

[返版] ()回()本()权迷途知()[衔街] ()来()道()坊()接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衔:①用嘴含,用嘴叼;②心里怀着;③职务和级别的名号。

(1)他在抗洪抢险和地震救援中屡次立功,军衔.一再提升。

()(2)衔.泥的飞燕迎来春日的暖阳,为我们送来和煦的春风。

()(3)关汉卿的元杂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次我看到“窦娥衔.冤”这一场都不禁为窦娥鸣不平。

()4.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久而久之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5.下面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C.常衔/西山之/木石D.以/堙于/东海6.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几个同学读完课文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你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晓云:《精卫填海》这个故事非常动人,充满神奇的想象力,用离奇的手法教给我们道理。

()(2)小林:精卫鸟非常执着,坚韧不拔,表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3)小凡: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根本就不能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量力而行。

()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

(填序号)A.溺B.故C.堙D.少女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预习及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预习及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13《精卫填海》预习及课后练习题预习4、书写下列生字。

帝曰溺返衔课后练习题第一课时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shǎo( ) rì( ) wéi( )少.女名曰.故为.精卫shào( ) yuē( ) wèi ( )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ì wánɡ nì shuǐ fǎn huí xián tǔ( ) ( ) ( ) ( ) xián dì fǎn nì yuē( )接皇( ) 往( ) 沉( ) 美其名( )三、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溺:故:堙:四、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B.yīn第二课时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美其名( ) ( )记(2)违伟:( )反 ( )大(3)弱溺:( )亡微( )(4)古故:( )诗 ( )事二、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三、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 )女娃。

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类文阅读(选做)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划线的字的选择正确注音。

少女________(shǎo shào)名曰________(rì yuē)故为精卫________(wéi wèi)2.看拼音写词语。

yán dìnìshuǐfǎn huítóu xián míng yuē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形近字组词。

帝________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衔________ 返________旁________ 日________ 弱________ 街________ 反________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

(1)名曰女娃。

________(2)溺而不返。

________(3)故为精卫。

________(4)以堙于东海。

________5.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_的故事。

6.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7.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 《三字经》B. 《山海经》(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 yānB. yīn二、文言文阅读8.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________女娃。

女娃游于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常________,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测试题(预习单)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测试题(预习单)含答案

第13课精卫填海--测试题(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óu xián míng yuē yán dì shào nǚ
nì shuǐ fǎn huí xián tǔ
二、给句子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年少(shǎo shào)时应该好好读书,少(shǎo shào)玩电子产品。

2.游泳时遇到溺(lìnì)水应该如何自救呢?
3.玉皇大帝(bìd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最高主宰。

4.今天大雾弥漫,不远处的高层建筑都堙(yīn yīng)没在雾气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精卫填海》中精卫鸟其实是____________变化的,她不甘心自己这样死去,就决心_________填平东海,以免此类悲剧再发生。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课文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________________,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炎帝之少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13 精卫填海 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类文阅读-13 精卫填海 练习及答案

类文阅读-13 精卫填海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参考答案】1.知道到休息感悟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

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

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

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争:触:折: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参考答案】1.从前争夺碰、撞折断2.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预习卡 13 精卫填海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预习卡 13 精卫填海

预习卡 13 精卫填海
★生字识记
1.朗读课文,读流利后,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少.女(shào shǎo)
溺.(ruònì)
堙.(yīn yíng)
2.认真观察下列字形,工整、美观地书写下来。



易错提醒:“溺”左边是“氵”,不要写成“弱”;“衔”的部首是“彳”,中间的“钅”不要写成“氵”。

★词语理解
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感知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认真填一填。

《精卫填海》讲述的是在东海游泳淹死了,变成了。

她痛恨大海,于是就西山之木石来填海。

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疑问难
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课时练习题精品配套2套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课时练习题精品配套2套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课时练习题精品配套2套含答案13 精卫填海第一套一、积累与运用1.专项书写展示。

把下列句子抄写在横格上,注意字距和在横格中的位置。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趟旅行最少.(shào)得走三天。

B.沉溺.(nì)网络的危害太大了!C.你应该迷途知返.(fǎn),改正错误。

D.喜鹊把小树枝衔.(xián)入自己的新巢。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来源:学&科&网]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犹如依旧鸦鹊无声山崩地裂B.叶柄架驶垂头丧气无原无故C.庞大大概悄无声息无可奈何D.清晰追问腾云架雾疑惑不解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每逢学校搞活动时,刘辉总是打头阵...,从来不叫苦叫累。

B.碰钉子...的事情在所难免,我们要学会迎难而上,勇于克服。

C.爸爸将车停在十字路口,等到开绿灯...后才走。

D.年轻时候,不栽跟头...,不碰壁,又怎么能成长呢?6.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课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是神话中鸟的名字。

B.课文讲述了黄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

C.精卫填海的起因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经过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D.从精卫鸟誓填东海的行为中,可以感受到它敢于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坚韧执着的形象。

E.对那些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地同困难做斗争的人,我们都可以赞扬他们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7.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shǎo shào1.炎帝之少.( )女,名曰女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预习及课后练习题
预习
4,书写下列生字。

帝曰溺返衔
课后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shǎo() rì() wéi()少.女名曰.故为.精卫
shào() yuē() wèi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ì wánɡ nì shuǐ fǎn huí xián tǔ
()()()()
xián dì fǎn nì yuē()接皇()往()沉()美其名()三、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
溺:
故:
堙:
四、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yān
B.yīn
第二课时
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 美其名()()记
(2)违伟:()反()大
(3)弱溺:()亡微()
(4)古故:()诗()事
二、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三、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女娃。

女娃游于(),(),故为精卫,常(),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类文阅读(选做)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
息: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第一课时答案
一、shào yuē wéi
二、帝王溺水返回衔土衔帝返溺曰
三、小女儿。

淹没。

因此。

填塞。

四、1.B 2.A 3.B
五、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第二课时答案
一、(1)美其名曰;日记(2)违反;伟大(3)溺亡;微弱(4)古诗;故事
二、(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三、1.名曰东海溺而不返衔西山之木石
2.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
3.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4.示例:这个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

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燧人钻木取火【参考答案】
1.知道到休息感悟
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