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堙(yīn yān)
溺(nì nǐ)
曰(yuē rì)
帝(dì chì)
二、给多音字注音。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我是一名少( )先队员。
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看拼音写词语。
yándìshàonǚnìàiwǎnɡfǎn
五、理解词语。
1.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1.解词。
曰( ) 溺( )
堙( ) 故( )
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 》,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四、想一想,说一说。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参考答案:
一、皇帝 啼叫 溺水 弱小 返回 饭菜 衔着 街头
二、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三、
1.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
2.《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四、略
【篇四】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堂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 精卫填海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二、延伸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说,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 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因为天气酷热,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 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 人间,协助尧解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 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
A.填塞
B.土山
C.埋没
五、根据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女__娃__去_东__海__游__玩__,__溺__水__而__死__,__再__也__没__有__回__来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它__)_经__常__叼__西__山__上__的__树__枝__和__石__子__,__用__来__填__塞__东__海__。______ 3.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三、溺水而亡 1.溺水的地点是_____东__海_____。 2.炎帝的小女儿去那里玩耍,被_____海__水______淹没而
失去了生命。 3.炎帝的小女儿失去了生命后化身为一只鸟,这只鸟的
名字是_____精__卫_____。
四、填塞东海 1.原因:_东__海__让__女__娃__失__去__了__生__命__,__女__娃__痛__恨__东__海__,__所__以_
_炎__帝__的__小__女__儿__,__名__字__叫_女__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走进文本 《精卫填海》选自《__山__海__经__•_北__山__经___》,这本
书是一部志怪古籍,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1.让生字走入语境。
(1)炎dì()不但是农业之神,而且是医药之神。
(2)古语yuē():“nì()子如杀子。
”意思是:过分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2.选字填空。
[返版] ()回()本()权迷途知()[衔街] ()来()道()坊()接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衔:①用嘴含,用嘴叼;②心里怀着;③职务和级别的名号。
(1)他在抗洪抢险和地震救援中屡次立功,军衔.一再提升。
()(2)衔.泥的飞燕迎来春日的暖阳,为我们送来和煦的春风。
()(3)关汉卿的元杂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次我看到“窦娥衔.冤”这一场都不禁为窦娥鸣不平。
()4.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久而久之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5.下面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C.常衔/西山之/木石D.以/堙于/东海6.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几个同学读完课文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你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晓云:《精卫填海》这个故事非常动人,充满神奇的想象力,用离奇的手法教给我们道理。
()(2)小林:精卫鸟非常执着,坚韧不拔,表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3)小凡: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根本就不能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量力而行。
()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
(填序号)A.溺B.故C.堙D.少女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13 精卫填海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类文阅读-13 精卫填海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参考答案】1.知道到休息感悟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
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
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
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争:触:折: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参考答案】1.从前争夺碰、撞折断2.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组词。
啼()弱()饭()街()帝()溺()返()衔()二、辨字填空,组词语。
(1)违伟:()反()大(2)曰日:美其名()()记(3)古故:()诗()事(4)弱溺:()亡微()三、翻译句子。
(1)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词。
曰()溺()堙()故()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六、想一想,说一说。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参考答案一、返回饭菜衔着街头皇帝啼叫溺水弱小二、(1)违反;伟大(2)美其名曰;日记(3)古诗;故事(4)溺亡;微弱三、(1)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2)她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四、1.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2.《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
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五、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六、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13精卫填海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 ( 炎帝的小女儿 )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 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 叫做——(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 ( 小树枝 )和( 小石子)投进(东海)里。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 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 全书,实际上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
/
/
/
/
/
/
学认字
dì
炎帝
shào
少女
yuē nì
fǎn
名曰 溺而不返
识字游戏
返回
少女
溺水
炎帝
堙
子曰
精卫填海
学写字
注意与“日” 的区别。
dì yuē nì fǎn xián
三、女娃不幸被狂风巨浪吞噬,她会怎样想? (想象女娃溺水后的心情与立下的宏愿)
四、怎样填海?(想象精卫填海的动作、心理、 神情和遇到的困难)
13 精卫填海
你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吗?精卫是谁? 它为什么要填海呢?
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是 中国先秦古籍,共18卷,分为《山经》《海经》 《荒经》。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 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
从那以后,精卫鸟每天飞到西山去衔一 根小树枝或一颗小石子投到东海里面。无论 是寒冬还是酷暑,从不休息,一直到今天, 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精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联系文中的具 体词句谈一谈。
精卫经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去填 东海,从这里能够看出精卫的坚忍不拔。
从“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可以感受 到精卫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挑战的精神。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 精卫填海同步练习(含答案)

13精卫填海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溺.水( ) 曰.( ) 衔.接( ) 炎.帝( )二、看拼音,选择形近字填空。
返板饭贩有钱来fàn( )货,有粮能烧fàn( ),有木做黑bǎn( ),有车可往fǎn( )。
三、把下列词语和正确的解释连起来。
1.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少女2.小女儿溺3.溺水,淹没故4.因此炎帝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精卫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 )2.写“帝”的时候“立”要稍小,“冖”宽,上部点和下部竖居中对正。
()3.“衔”本来的意思是马嚼子。
( )4.“少女”一词中“少”的读音是shǎo。
()5.《精卫填海》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五、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六、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溺而不返:(2)故为精卫:(3)以堙于东海:2.翻译下列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读完文章,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七、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斫:砍。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2)名刚: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参考答案一.nì yuē xián dì二.贩饭板返四.1.✓ 2.✓3✓ 4.× 5.✓五.1.炎帝之/ 少女,名曰/女娃。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答题】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因为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人们进进出出要绕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解答】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答题】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七岁小孩来帮忙的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七岁的小孩子都来帮忙可以看出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通过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内容可以看出愚公移山坚定的决心。
【答题】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主人公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精神;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不同点:《愚公移山》属于寓言故事,《精卫填海》属于神话传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交代了具体结果,精卫填海则没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
【解答】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出,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相同点在于都表现了主人公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不同点在于《愚公移山》属于寓言故事,《精卫填海》属于神话传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交代了具体结果,精卫填海则没有。
1.【答题】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送孟浩然之广陵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 久而久之D.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之”字的辨析。
【解答】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之”字熟练掌握。
炎帝之少女中“之”的意思为“的”。
A 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的意思为:往、到达。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之”的意思为:指知识和道理。
C久而久之中“之”的意思为:虚用,无所指。
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中“之”的意思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
1.让生字走入语境。
(1)炎dì()不但是农业之神,而且是医药之神。
(2)古语yuē():“nì()子如杀子。
”意思是:过分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2.选字填空。
[返版] ()回()本()权迷途知()[衔街] ()来()道()坊()接
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衔:①用嘴含,用嘴叼;②心里怀着;③职务和级别的名号。
(1)他在抗洪抢险和地震救援中屡次立功,军衔.一再提升。
()(2)衔.泥的飞燕迎来春日的暖阳,为我们送来和煦的春风。
()(3)关汉卿的元杂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次我看到“窦娥衔.冤”这一场都不禁为窦娥鸣不平。
()
4.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久而久之
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5.下面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C.常衔/西山之/木石
D.以/堙于/东海
6.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几个同学读完课文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你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晓云:《精卫填海》这个故事非常动人,充满神奇的想象力,用离奇的手法教给我们道理。
()
(2)小林:精卫鸟非常执着,坚韧不拔,表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3)小凡: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根本就不能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量力而行。
()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
(填序号)
A.溺
B.故
C.堙
D.少女
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
()
(2)故事的主人公是。
精卫填海的原因是,精卫填海的过程是。
(引用原文的话)
(3)翻译画“”的句子。
(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
8.小练笔。
精卫日复一日地填海时,与大海有一段对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大海:你这只可恶的小鸟,每天往我海里扔石头、树枝干什么?
精卫:
大海:
精卫:
大海:
精卫:我填不平你,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只要我努力坚持,一定会填平你的!
9.阅读神话经典,完成练习。
你读过《山海经》吗?它是中国古代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记录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原文还有几个句子。
其中“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一句正确的位置是()。
①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②是炎帝之少女,名
曰女娃。
③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④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之后
参考答案
1.(1)帝(2)曰溺
2.返版版返衔街街衔
3.(1)③(2)①(3)②
4.D
5.B
6.(1)√(2)√(3)×
7.(1)①A ②D ③B ④C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3)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B
(5)示例:精卫,你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应该向你学习。
8.示例:我要把你这坑害人的大海填平。
填平我?休想!我这么大,你填得平吗?我就是填一百年、一万年,也要把你填平!你就别白费力气了!
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