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猫》中猫咪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掌握词语“懒洋洋”、“呼噜呼噜”的意思。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4.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及相关知识。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绘猫咪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猫》PPT课件。
2.板书设计:重点词语、课文梗概。
3.准备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生动形象地介绍猫咪的生活习性。
4.备有学生阅读课文的纸质或电子版。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本课的主题是猫,引入话题:你家有宠物吗?你喜欢什么样的宠物?2.播放与猫相关的视频或有关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请学生课前预习,然后齐读课文《猫》。
2.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让学生听故事、理解故事。
第三步:师生互动(10分钟)1.请学生口头描述课文中猫咪的特点和行为习性。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语重新叙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步:操练与拓展(15分钟)1.提问:为什么人们说猫喜欢睡觉?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猫咪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第五步:课堂作业(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回家后阅读与猫相关的故事或文章,并做简要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猫咪展开,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增进对动物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讨论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针对《猫》这一课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对教学有所启发。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猫》的主题,掌握课文中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
–能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描述自己家里的小动物,并且能表达自己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感教育法,让学生情感受到激发。
–通过词语解释和课文解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采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心和保护意识。
–增强学生情感认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猫》的主题内容和蕴含的情感。
2.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3.能朗读课文,感知语言的情感表达。
4.能写一篇简短的文章描述自己家里的小动物。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能串连表达情感,有效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感情。
四、教学内容与流程时间内容活动安排10分钟温故知新: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回忆上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引导复习巩固。
20分钟学习新课《猫》:课文朗读、理解、解析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分析课文中的难词难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5分钟词语学习:分组词语解释、造句将课文中重要词语分组进行解释,学生采用课后造句方式巩固词语记忆。
25分钟情感互动:讨论主题、表达个人感情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对小动物的感情。
20分钟写作训练:描述自己家的小宠物让学生围绕家里的宠物写一篇简短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宠物的喜爱与感情。
10分钟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展示优秀作品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展示学生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猫》这篇课文展开,通过阅读、词语学习、情感互动和写作练习等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章理解文本蕴含的情感,启发学生对动物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在词语学习和表达方面仍需要加强。
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词语的学习和理解,在情感互动与表达方面多设置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 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3课,主要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了猫的性格特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通过具体事例描述人物性格的课文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尤其是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描绘猫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猫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猫性格特点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在活动体验中,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在阅读观察的引领下,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其外形、喜好及趣事。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13 猫【核心素养目标】文化理解: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来写的。
思维能力:能理清课文的层次。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解析】关注作家及作品特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善于描述人们的日常,让人从轻快幽默的语言中品味生活的味道。
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猫》,描写小猫的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蹭”表现了猫的撒娇之态,“几朵小梅花”形容猫的小爪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的三个语气词,关爱之情就在这看似平常的语气里自然而然。
这样天然去雕饰的语言、不着痕迹的修辞在《猫》和接下来的《母鸡》中俯拾即是。
关注本文的写作方法:《猫》的写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文章布局清楚明了,二是以具体的事表现猫的特点。
与常见的“形”散神聚的散文布局不同,本文脉络清晰可寻,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到过渡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将文章一分为二,关注这样的关键句,理清文意,值得师生关注学习。
老舍先生善于观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通过点滴小事表现猫的特点。
写“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以事佐证“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和“它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猫的“贪玩与尽职”尽在猫身上矛盾的“行事风格”。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课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示范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优质示范课。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与猫之间的故事,揭示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情节曲折、有趣,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点也适合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生字词的掌握、语法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此外,学生对于动物的特点和性格有一定的了解,但通过阅读课文深入理解猫的古怪性格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还需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和语法点。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出本课课题《猫》。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猫》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猫》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猫的性格特点和习性。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述和细腻的描绘,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猫的可爱和有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和深层次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成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并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能力,学会从细节中抓住文章的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抓住文章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细节。
2.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相关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引导学生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猫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猫的性格特点、习性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课文中猫的可爱和有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巩固生字词。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3《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猫》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对《猫》中角色的人物形象的感知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猫》的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猫》中的人物角色和情感走向。
三、教学准备
1.备课教师:了解教案内容,准备教学PPT、故事书籍等;
2.学生:准备《猫》的教材,熟悉故事情节。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猫》的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讲解故事
•介绍《猫》的故事情节并请学生根据情节进行阅读。
第三步: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猫》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第四步:情感表达
•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达角色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此次课中,通过《猫》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下一步可以通过更多的角色扮演和情感交流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以上是针对《猫》这篇文学作品的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望能带给学生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猫》(教案)教学内容:《猫》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展现了猫的聪明、灵活、好奇和独立等特质。
文章通过对猫的描写,使学生对猫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的描述。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猫》的教材。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猫的各种行为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动物类课文,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2. 出示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猫的了解和感受。
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释生字词。
3.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三、讨论与分享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对猫的描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观察与表达1. 出示猫的行为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1. 《猫》2. 课文内容梳理:性格特点、行为习惯3. 生字词列表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猫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
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
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教学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作者介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老舍的文章小麻雀雨后,院里来了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
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
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
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
我想到了:这是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
所以它不十分怕人。
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
想到这个,我忽然的很难过。
一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
这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
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个小而不美的小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
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
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
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
我想拿几个饭粒诱它前来,又不敢离开,我怕小猫来扑它。
可是小猫并没在院里,我很快的跑进厨房,抓来了几个饭粒。
及至我回来,小鸟已不见了。
我向外院跑去,小猫在影壁前的花盆旁蹲着呢。
我忙去驱逐它,它只一扑,把小鸟擒住!被人养惯的小麻雀,连挣扎都不会,尾与爪在猫嘴旁搭拉着,和死去差不多。
瞧着小鸟,猫一头跑进厨房,又一头跑到西屋。
我不敢紧迫,怕它更咬紧了可又不能不追。
虽然看不见小鸟的头部,我还没忘了那个眼神。
那个预知生命危险的眼神。
那个眼神与我的好心中间隔着一只小白猫。
来回跑了几次,我不追了。
追上也没用了,我想,小鸟至少已半死了。
猫又进了厨房,我楞了一会儿,赶紧的又追了去;那两个黑豆眼仿佛在我心内睁着呢。
进了厨房,猫在一条铁筒——冬天升火通烟用的,春天拆下来便放在厨房的墙角——旁蹲着呢。
小鸟已不见了。
铁筒的下端未完全扣在地上,开着一个不小的缝儿小猫用脚往里探。
我的希望回来了,小鸟没死。
小猫本来才四个来月大,还没捉住过老鼠,或者还不会杀生,只是叼着小鸟玩一玩。
正在这么想,小鸟,忽然出来了,猫倒象吓了一跳,往后躲了躲。
小鸟的样子,我一眼便看清了,登时使我要闭上了眼。
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象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
它身上并没血。
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非常的短。
头低着,小嘴指着地。
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楞着。
它只有那么一点活气,都在眼里,象是等着猫再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又象是等着猫赦免了它,或是来个救星。
生与死都在这俩眼里,而并不是清醒的。
它是胡涂了,昏迷了;不然为什么由铁筒中出来呢?可是,虽然昏迷,到底有那么一点说不清的,生命根源的,希望。
这个希望使它注视着地上,等着,等着生或死。
它怕得非常的忠诚,完全把自己交给了一线的希望,一点也不动。
象把生命要从两眼中流出,它不叫也不动。
小猫没再扑它,只试着用小脚碰它。
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的注视着地上。
但求它能活着,它就决不反抗。
可是并非全无勇气,它是在猫的面前不动!我轻轻的过去,把猫抓住。
将猫放在门外,小鸟还没动。
我双手把它捧起来。
它确是没受了多大的伤,虽然胸上落了点毛。
它看了我一眼!我没主意:把它放了吧,它准是死?养着它吧,家中没有笼子。
我捧着它好象世上一切生命都在我的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好。
小鸟不动,蜷着身,两眼还那么黑,等着!楞了好久,我把它捧到卧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又楞了半天,忽然头向左右歪了歪用它的黑眼睁了一下;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课后练习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分辨带点字的读音。
的确( )(de dí dì) 暖和( )(hē hè huo huò)玩耍( )(suǎ shuǎ yào) 折磨( )(zhé shé zé)二、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 )吧,它的确( )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 )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3.它们逐渐( )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小猫什么都怕,可是。
2.今天的劳动任务很重,可是。
3.上午的自习课,虽然老师没有来,可是。
阅读能力大提升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古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的第_____段着重写了猫性格的古怪,是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的。
课文的第2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这句话可作为该段的段落大意。
课文反映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_之情。
五、重点片段品析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它们到院子里来了。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处,枝折花落。
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1.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文中第()句话写出猫的可爱,第()句话写出猫的淘气。
3.从“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你读出了作者对猫的()之情。
六、用“摘录法”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你别看小草那样柔弱,可它们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
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来了一场暴雨。
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些小草。
呀!小草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
果然,小草慢慢地又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是啊,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可是它们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这段短文主要讲了:()。
思维创新大拓展七、读诗句,填上动物的名称。
两个黄()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故人西辞()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留恋()时时舞,自在()恰恰啼。
泥融飞(),沙暖睡()。
参考答案:一、 (dí) (huo) (shuǎ) (zhé)二、1.听话确实 2.如果 3.慢慢三、1.又非常勇猛,遇上蛇也想斗一斗。
2.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没有一个叫苦的。
3.同学都在认真学习,课堂秩序非常好。
四、稀奇怪异,一总分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五、2.2、3、4;5、6、73.喜爱六、别看小草那样柔弱,可它们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七、(鹂)(白鹭)(黄鹤)(戏蝶)(娇莺)(燕子),(鸳鸯)。
13 猫教学目标1.会认“虑、职”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屏、折”的不同读音,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忧、虑”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老舍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院子里——花草遭殃3.根据板书,再读第二部分,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品味情感。
1.过渡:这么古怪的猫,老舍喜不喜欢呢?请大家再来读读第1~5自然段,标出能体现老舍喜欢猫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标出相应语句。
3.指名读出自己标出的语句,说出体会。
4.交流体会。
(1)课件出示“说它贪玩吧”一句,指名读。
(2)教师引导:这句话中一连用了三个语气词,我们把这三个语气词去掉,看看有什么变化。
(出示去掉语气词的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语气词中传递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老舍作品中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3)情景对话,进一步体会老舍的喜爱之情。
出走一天一夜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把它抱起来,抚摸着它光滑的毛。
家人看见了:“咱家的猫怎么刚回来?太贪玩了。
”老舍说:“_____________”邻居看见了:“你家的猫回来了,太贪玩了。
”老舍会说:“_____________”帮忙呼唤猫的朋友到家来看见猫了,老舍还会说:“_____________”5.出示“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
老师故意将“小梅花”换成“脏脚印”,学生指出错误后引导学生说出两词在感情色彩上的不同,并想象老舍的心理活动。
老舍正在专心写作,小猫跳上来踩上了几个脚印,看着稿纸上的脚印,老舍想:“_____________”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提问:你喜爱老舍笔下的猫吗?为什么?2.小结: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一个小孩子。
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
五、拓展阅读,感悟精彩。
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