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陈鹏

指导教师:王萍副教授

合作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在学院:大连水产学院

2009 年6月

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从概念上,信息管理系统由四个部件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担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维护。

信息管理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分为从底层的业务处理到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最高层的战略计划。最基层由任务巨大处理繁杂的事务信息和状态信息构成。层次越往上,事务处理的范围越小,针对的也是比较特殊和非结构化的问题。

一个组织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分解为四个基本部分:

1、EDPS部分

2、分析部分

3、决策部分

4、数据库部分

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

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完成企业日常结构化的信息处理任务,一般认为MIS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方面:

1、对基础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求计量工具标准化、程序和方法的正确使用,使信息流通渠道顺畅。有一点要明确,“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也是垃圾”,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

2、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统一数据和报表的标准格式,以便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数据库。

3、高效低能地完成日常事务处理业务,优化分配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4、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现在和历史的数据信息等,运用各种管理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支持管理和决策工作,以便实现组织目标。

二、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开发系统是一套开发工具,旨在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无论他们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应对复杂的挑战并创建创新的解决方案。每天,软件开发人员都必须克服各种难题,创建改善人们生活的软件。Visual Studio 旨在改进开发流程,帮助人们更轻松地实现突破、获得更令人满意的结果。

Visual Studio 如何改进开发流程:

一、提高工作效率

Visual Studio 提供的工具不断提供更好的方法,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完成更多有意义的工作,

避免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重复和意义不大的工作上。从单一集成开发环境(IDE) 中的高效代码编辑器、IntelliSense、向导和多种编码语言,到Microsoft? 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 中的高端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ALM) 产品。Visual Studio 的新版本不断推出创新工具,帮助开发人员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繁琐的细节上。

二、集成

使用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人员会受益于包含工具、服务器和服务的集成产品体验。Visual Studio 各产品不仅能够相互良好协作,而且可以很好地与其他Microsoft 软件(如Microsoft 服务器产品和Microsoft Office system)一起使用。

三、全面

Visual Studio 提供的工具适用于软件开发的所有阶段(开发、测试、部署、集成和管理)和所有开发人员(从新手到经验丰富的专家)。Visual Studio 的设计还支持各种类型设备上的开发,包括PC、服务器、Web 和移动设备。

可靠

Visual Studio 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测试,能够提供良好的一致性、可靠性、安全性、互操作性和兼容性。Visual Studio 实现了安全功能、可伸缩性和互操作性的完美组合。Visual Studio 不断推出前瞻性功能,但其设计也尽可能确保向后兼容性。

三、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2005 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BI) 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使您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

SQL Server 2005 数据引擎是本企业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核心。此外SQL Server 2005 结合了分析、报表、集成和通知功能。这使您的企业可以构建和部署经济有效的BI 解决方案,帮助您的团队通过记分卡、Dashboard、Web services 和移动设备将数据应用推向业务的各个领域。

与Microsoft Visual Studio、Microsoft Office System 以及新的开发工具包(包括Business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Studio)的紧密集成使SQL Server 2005 与众不同。无论您是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工作者还是决策者,SQL Server 2005 都可以为您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您从数据中更多地获益。

四、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的框架可概括为:目标、过程和原则。

(1)软件工程目标:生产具有正确性、可用性以及开销合宜的产品。正确性指软件产品达到预期功能的程度。可用性指软件基本结构、实现及文档为用户可用的程度。开销合宜是指软件开发、运行的整个开销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这些目标的实现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它们形成了对过程、过程模型及工程方法选取的约束。

(2)软件工程过程:生产一个最终能满足需求且达到工程目标的软件产品所需要的步骤。软件工程过程主要包括开发过程、运作过程、维护过程。它们覆盖了需求、设计、实现、确认以及维

护等活动。需求活动包括问题分析和需求分析。问题分析获取需求定义,又称软件需求规约。需求分析生成功能规约。设计活动一般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详细设计产生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实现活动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确认活动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维护活动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伴随以上过程,还有管理过程、支持过程、培训过程等。

(3)软件工程的原则是指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支持以及工程管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参考文献

[1]曹祖圣.吴明哲.Visual C#.NET 程序设计经典.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P.50-53.

[2]宣小平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上海: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P.121-130.

[3]金银秋.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P.201-230.

[4]张海藩. 软件工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P.75-80.

[5]沃尔森.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2.0揭秘(卷1). 谭振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0-1.P.132-138.

[6]朱晔.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 第一步——基于C#和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2.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7-7-1.P.301-310.

[7]谭振林. 道不远人——深入解析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 2.0 控件开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9-1.P.125-140.

[8]哈特.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 2.0经典教程——C#篇. 孟宪瑞,易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2-1.P.20-40.

[9]朱印宏,熊利荣. Dreamweaver 8完美网页设计——ASP动态网页设计篇.北京. 中国

电力出版社. 2006-10-1.P.63-72.

[10]郝刚.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 2.0开发指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5-1.P.53-55.

[11]明日科技.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1-1.P.46-52.

[12]明日科技. ASP程序开发范例宝典.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7-1.P.96-100.

[13]蒋培,王笑梅.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 Web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6-1.P.76-88.

[14]刘乃丽. 精通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2.0+SQL Server 2005项目开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5-1.P.189-203.

[15]陈冠军. 征服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 2.0 Ajax——Web开发技术详解.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6-1.P.261-301.

[16]lvar Jacobson..Object-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第1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10

[17]Addison Wesley.A First Look at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 and System.Xml.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0

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前言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合同形式的多样性和履行过程的多变性,许多企业对此很少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来及时有效地实施合同的起草、修改、统计、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签署合同方资料档案、合同资料档案的管理,合同付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合同收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以及合同到期未付完款、到期未收完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并具有严格的系统用户及分级权限控制,保证了企业合同数据的严格保密性。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结合电子表格来进行合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电子表格容量小、关联性差、,不易于查询、更新和维护等。 2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系统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绩效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平台。 2.1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

进销存系统的设计--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学院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合作导师职称 论文题目企业进销存系统的设计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进销存管理势在必行。商品或货物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地大限度地减少手工操作带来的失误,对企业内部的一系列资源也进行全面的整合,而企业管理成为在整合、调整过程中主要调整对象。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管理,进销存,进销存管理 1 管理信息系统(MIS)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概念 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和经济一体化的新局面。“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从企业内部来看,必须构建企业的最佳业务流程,通过信息流,协同各生产经营单位和部门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核心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必然能代替过去大量、繁杂的手工操作。而且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商业企业的结构随着产品技术进步、市场变化而快速变化,时效经济和消费个性化会不断增强。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能使管理者对商业企业了如指掌,用数据帮助企业家瞻前顾后,使企业家能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用于处理风险规避上。

关于公园设计规划的文献综述1.

城市公园设计文献综述 一、城市公园的产生 公园作为城市的“肺”,给城市人口提供休息锻炼场所。公园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主城部分。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人口愈来愈来多、人们生活坏境的日愈恶化,人们对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结增。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人口休闲游憩的重要职责。以至于城市公园设计的要求越来越来高 二、公园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西方园林六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公园作为大众的休闲游憩的场所才有一百多年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民主意识的产生推动了公园的出现和发展。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园林的出现也较早,但在古代园林绝大多数是做私人场,大众的公园出现始于孙中山将广州越秀山开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 三、公园设计的内容 3.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整个公园的框架,设计公园时要结合地块的地貌,因地制宜、结合自然。设计时不能过大的改动地块原有的地行地貌,通过地形地貌结合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让景观效益发挥到最大。 3.2公园的道路规划 道路在公园设计中有重要作用,其负责组织空间、引导游客、组织交通、构成景观。道路设计时要以人为本,严格依照“公园设计规范”执行。由于道路类型的多样性,其也是公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3植物配置

没有植物的公园,公园就失去了活性,像死物一般,恐怕就没人会去公园了。植物是公园修饰的重要方式,其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提高公园的生态效益,所以在做植物配置时要体现多样性。通过植物配置多样性来体现公园景观的层次性、和谐性、生态性等。植物配置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结合自然,配置出合理、人性、独特的植物来。 3.4景观建筑及小品 建筑是公园管理和景观需求必然需要的,随着公园人流量的增加,公园管理越来越重要。公园设计时要注意配置合理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建筑也是公园中一道重要的景观、体现着公园的人性化。 小品有时可能是一个公园的灵魂,一个独特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品会吸引着人们的观望。一个独特的园林小品设计会让证整个公园增光添彩,让人流连忘返,一个是被的园林小品也许会成为一个公园的败笔,让整个设计黯然失色。四、公园设计的方法 收集大量的信息,各种相关书籍数据进行阅读分析, 通过几个典型案例分析、解刨,结合所要设计公园的要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五、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六、5.1生态性原则 公园设计要在保护生态系统完善和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营建,坚持生态性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5.2 整体性原则 公园设时,公园中任何一个景点都不能是孤立存在的,要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智能公共交通现状与未来发展

智能公共交通现状与未来发展 智能公共交通现状 现今社会各界都在谈论智能交通,因为它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息息相关。那么,我们首先得清楚认识到,何谓“智能交通”,可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下,智能交通是其建设的分支部分,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中国,交通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短缺与其利用的低效率并存;道路交通设施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绝大部分交通设施严重超负荷运作;交通阻塞严重,导致运输效率下降,出行时间大量浪费,加重了城市空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等,智能交通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必然需要解决其交通问题,因此,我国的智能交通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 公路交通领域目前热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费,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联网收费软件和计重收费系统。此外,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是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成为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车载导航系统等。 3、城市公交信息化 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还比较落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在地域分布上,国内的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很显然,智能交通主要是信息化建设,与安防行业和视频通信行业在技术对接方面必不可分,以下从明日实业涉及的监控与视频通信业务领域谈智能交通的趋势。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文献综述 班级:信管11302 姓名:王丽健学号:20130660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带人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新生产力的代表,建立一个优良的信息系统,有利于信息的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随着当前信息化人才的分工细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可以采取大专业中的不同培养方向。这既符合企业的不同需求,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建设的思考 引言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我校于2006年起开办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为了提高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美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设置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信息科学专业下的分支方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既要求学生学习管理类知识,又需要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因而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专业培养方案更新的建设意见和思路 培养目标的细分和完善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培养方向上可有以下三个方向。 l、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信息化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管理信息系统被广泛使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所接受。该方向应该以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规划为培养重点。利用目前管理学院与国内知名的企业管理软件制

造企业金蝶所共同建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实验室,开展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案例教学,特别是重视企业资源规划(ERP)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熟练掌握ERP的使用,了解企业运作的业务流程,并对其中的某个流程如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相当熟悉。 2、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培养目标是培养可以担当企业中或专业汀服务机构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工作的人才。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来自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埋下了隐患。大部分建立了自身网站的企业缺乏网络人侵防御机制,没有响应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一旦遭到黑客的人侵,企业的重要信息将泄漏,并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网络(D扛RENET)也需要进行严格管理,对网络的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作为企业中的网络管理员,应合理调配资源,控制企业中的不良访问。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少企业开始采用远程分销体系,例如温州的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采用了远程分销体系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总部远程调控,实时掌握各门店的销售信息、库存信息、财务信息等,并加以综合分析。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企业虚拟网(VrN)因而在该方向的培养中应该以计算机网络、企业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为重点。建设相应配套的先进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实验室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室中就可以直接以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进行网络管理的模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实践学习。 3、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既定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目前正处nN4向正佰的过渡中,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动向。流媒体点播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并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盈利模式。而月少6H动画的风靡更证明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经济的新动力,并形成了产业。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而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从事多媒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1 毕业设计材料: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专业:软件开发与测试 学生姓名:李祥坤 班级:0813113 学号:30 指导教师:卢正洪 完成日期:2011-10-23 C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公司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客户己经成为企业与公司争夺的焦点。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CRM 系统的结构和分类,以及CRM 的发展,同时对CRM 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功能作出了描述,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系统设计的模式。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管理系统、CRM 系统、客户 一、CRM 概述 1、CRM 的体系结构

CRM 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一种数字、实时、互动的交流管理系统[1 ] 。从逻辑模型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CRM 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界面层、功能层和支持层。其中,界面层是用户与系统之间进行交互、获取或输入信息的接口。通过直观的、简便易用的前台界面,为各项用户操作提供方便。功能层是由各种功能模块构成包括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客户支持与服务、呼叫中心、电子商务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模块,执行CRM 的各项基本功能。支持层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通常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等。 2、CRM 分类 通常,CRM 系统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作型三类。 (1)运营型CRM 。运营型CRM 为分析和客户的服务支持提供依据。运营型CRM 收集大量的客户信息、市场活动信息和客户服务的信息,使得销售、市场、服务一体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主要包括销售、市场和服务三个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一体化。在销售方面, 包括销售信息管理、销售过程定制、销售过程监控等。在市场营销方面,提供从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管理、计划预算、项目追踪等功能。 (2)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 主要是将大容量的销售、服务、市场以及业务数据进行整合,使用决策支持技术,将完整的和可靠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可靠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必要而有意义的预测,为整个企业提供战略和战术上的商业决策,为客户服务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协作型CRM 。协作型CRM 是为了实现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交互服务与

茶社设计文献综述

论茶社装修装饰设计的文献综述 前言 吃茶品茗始于中国,中国茶社之多,严格地说来,冠于天下。茶社文化丰富,是中华茶文化的首要构成部分。茶社,别名茶肆、茶坊、茶店、茶铺、茶馆等,是以吃茶品茗为中间的综合性活动场合。茶社是跟着吃茶品茗的昌隆而呈现的,是跟着城镇经济、市民文化的发展而昌隆起来的、从古到今,茶社经历了上千的演变,不但具有各个时期的烙印,也具有较着的地区特点,似的茶社由纯真谋划差说的功效,衍生出了诸多别的功效。现代随着人民生活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更多的希望有一个宁静、幽香,没有喧哗的地方让我们静静的品一杯清茶,洗去一身的烦躁。 一、茶社设计的本土化发展 (一)茶社店面设计的重要性 如果说在西方大都市,咖啡馆是一座座文化驿站的话,中国各大城市的茶社就是中国都市文化的代表,喝茶、品茶、闻茶、聊茶,在中国人看来极其稀松平常。作为茶馆业,曾被成为“绿色产业”,它的性质是直接为顾客提供以品茶为主,集休闲娱乐等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没有人因为口渴而去茶社饮茶,他们去茶社往往是为了休闲放松和突出自己的文化品位。故此,茶社的设计应该是一种美的文化表现形式。 (二)茶社设计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已经形成一种模式的咖啡文化相比,中国的茶社虽然发展了一千多年,却始终按照休闲茶社、文化茶社的套路经营着,一直没有打的突破。在品牌塑造上,没有品牌意识,缺乏茶社价值的塑造;在文化层次上,虽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但未真正理解茶文化的真谛;在装修风格上,极近相似,主题不鲜明,环境不突出。茶社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饮茶环境,它往往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对茶社进行装饰,甚至食品也与主题相配合,为顾客营造出一种或轻松或愉悦的

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广东省某市城市博物馆设计 1.前言 博物馆为藏品保管、陈列展览、文化教育及学术研究等业务活动而专门设计修建的城市公共文化建筑。曾几何时,在寻常百姓眼中,还是高贵深沉又充满神秘感的博物馆类建筑,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休闲和提升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那曾经的距离感正在渐渐削减,那期盼的亲和力也正在建筑师的关注中越走越近———对博物馆建筑布局中的人性化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接受了现代建筑原则,一切以使用效果为前题,建筑设计完全服从功能要求,从而根本改变了博物馆建筑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博物馆建筑。这些新颖的博物馆建筑除了使用功能完善,且有良好的现代化设施外,建筑设计趋向于同环境结合,使博物馆建筑与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相互融合,既美化了城市,也美化了博物馆内外部的视觉环境。博物馆事业的高度社会化,促进了现代博物馆在保存、展览、研究、教育、文化休息、游览观光等方面向综合、多功能化方向的发展。 2.博物馆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2.1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在不同的国家或组织有不同的定义: 博联定义,博物馆是指像公众开放的工艺、美术、科学、历史以及考古学藏品,也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但是没有常设陈列室的图书馆除外。 美国: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常设性机构,其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组织临时展览,该机构应享有免交联邦和州所得税的待遇,向社会开放,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机构进行管理,为社会利益而保存、保护、研究、阐释、收集、陈列具有教育和欣赏作用的物品及具有教育和文化价值的标本,包括艺术品、科学标本、历史遗物和工业技术制成品,符合前述定义的还包括具备上述特点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天象厅、历史文化学会、历史建筑遗址等。

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陈鹏 指导教师:王萍副教授 合作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所在学院:大连水产学院 2009 年6月

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从概念上,信息管理系统由四个部件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信息处理器负担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和维护。 信息管理系统一般被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分为从底层的业务处理到运行控制、管理控制、最高层的战略计划。最基层由任务巨大处理繁杂的事务信息和状态信息构成。层次越往上,事务处理的范围越小,针对的也是比较特殊和非结构化的问题。 一个组织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分解为四个基本部分: 1、EDPS部分 2、分析部分 3、决策部分 4、数据库部分 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 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完成企业日常结构化的信息处理任务,一般认为MIS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几方面: 1、对基础数据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求计量工具标准化、程序和方法的正确使用,使信息流通渠道顺畅。有一点要明确,“进去的是垃圾,出来的也是垃圾”,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 2、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统一数据和报表的标准格式,以便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数据库。 3、高效低能地完成日常事务处理业务,优化分配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 4、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包括现在和历史的数据信息等,运用各种管理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支持管理和决策工作,以便实现组织目标。 。 二、Visual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598737.html,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开发系统是一套开发工具,旨在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无论他们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专家)应对复杂的挑战并创建创新的解决方案。每天,软件开发人员都必须克服各种难题,创建改善人们生活的软件。Visual Studio 旨在改进开发流程,帮助人们更轻松地实现突破、获得更令人满意的结果。 Visual Studio 如何改进开发流程: 一、提高工作效率 Visual Studio 提供的工具不断提供更好的方法,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完成更多有意义的工作,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徐振兴 摘要:随着现代高校的学生日益增多,高校的信息管理越来越复杂。以前 的管理模式很快就适应不了现在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基于此,开发一个针对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变得有必要,此系统可以让所有的管理学校信息的工作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一.前言 高校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 是一个由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的用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易使用等特点。 二.国内相关研究及现状 高校信息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成绩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易于出错且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业务。特别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高校信息管理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如果全由手工完成,耗时巨大,效率却很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信息信息管理更应赶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开发一套适合学校专业设置的计算机化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要求建立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而对于后者则要求应用程序以尽可能的方便用户使用为宗旨,还要尽可能的实用。纵观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在数据安全性和信息更新化方面仍存在有一定的不足,各现有系统资料单独建立,共享性差;在以管理者为主体的方式中,信息取舍依赖管理者对于信息的认知与喜好,较不容易掌握用户真正的需求,也因此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在现已开发设计的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中,有些系统仍需较多的人工干预及用户操作,有些系统的人机界面不是很好,有些系统则出现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能够较好地运行,而子系统之间却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数据共享性差的情况。另外,各个子系统之间在界面风格上也相差甚远。这样,给软件系统的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城市形象与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形象与文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一直以来,一个城市形象的传播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调研法,对该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并作研究主题和内容的分析综述,为城市形象传播提供参考建议。 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城市对外的窗口,对于一个区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该区域突出重围,彰显自身魅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他人的关键因素。利用城市文化来构建城市形象,在城市形象传播中尤为重要。因此,城市形象与文化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形象研究状况 以“城市形象”为关键词搜索,截止目前为止,中国知网共收录文献7507篇,内容覆盖范围很广,包括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新闻传媒等学科。本文主要选取新闻传媒类论文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城市形象的定义基础及发展、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城市形象媒介呈现研究。 1、城市形象的定义基础及发展 学术界对于城市形象的定义数不胜数,但是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美国城市研究学者凯文林奇在其专著《城市意象》中提到,城市形象是通过人的综合感受而获得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道路、边界、

区域、标志物等方面,并提到“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心态。” 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认为城市形象是指人们对于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国内学者居易的《城市形象的基本概念及其感受》中则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建设中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是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印象或感受。包括精神感受系统、视觉感受系统、消费感受系统、风土人情感受系统。 张卫国在《城市形象设计理论探讨》中则提出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给人们的综合印象,即城市这一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城市形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们对某一个城市或特定区域形成的主观印象。 2、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区域的软实力,必须通过一定的符码形式传递出去,才能吸引外界的公众。在此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传播策略至关重要。 何国平在《城市形象的传播模型与基本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城市形象传播的总体范式,即在城市定位元素资源与城市形象元素资源库的二元合力中形成一个最优方案,由此提出了城市形象传播的四个策略,利益相关者策略、城市营销策略、大众传媒策略和文化策略。 陶建杰的《城市形象传播的误区突破与策略选择》中也曾提到城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文献综述适合研究生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电气112班王志刚 1062) 一、交通灯的历史发展 早在19世纪初期,在英国的一座城市中,红绿装是女性不同身份的代表,其中着红装的女性代表已婚,而着绿装的女性代表未婚,后来由于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撞人的事件,于是当时一位名叫德哈特的设计师受红绿装的启发,发明了当时世界上第一台交通信号灯——该信号灯柱高7米,身上挂着一盏红色和一盏绿色的煤油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的牵动着皮带转换灯的颜色。不幸的是,在该信号灯面世的半个多月,煤气灯突然爆炸,并且将在执勤的警察炸死,从此,信号灯就隐匿了。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在美国一个叫克利夫兰的城市率先恢复了红绿交通信号灯,这时已经是电气信号灯了,随后美国许多城市也就陆续的将这种信号灯投入交通使用。对于第一盏名副其实的三色灯(红、黄、绿三种标志)在1918年诞生,该信号灯是三色圆形四面投影器,被安装在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楼上,由于它的诞生,使城市的交通大为改善。话说红黄绿三色灯的发明者是我国的胡汝鼎,当时他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念到美国深造,他站在繁华的十字路口等待绿灯信号,当他看到红灯面就要过去是,一辆转弯的汽车呼啸着从他身边擦过,吓了他一身冷汗,回到宿舍的他,对刚刚发生的这惊险一幕一直耿耿于怀,他反复琢磨,终于想到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就是在红绿灯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盏黄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从此三色灯就成为了一个在交通上出色的指挥官,慢慢的也就遍及了全世界。 我国最早的交通信号灯出现在1928年的上海英租界,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人们才慢慢的感觉到交通信号灯对交通安全和秩序的重要性,交通灯也才在中国慢慢流行。 从最早的手动控制煤气灯到后来的电气控制,从采用计算机控制到现代化的电子定时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011002240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基于Java 的人事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姓名许耀辉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42班 学号201011002240 系(部)理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董西广(讲师) 完成时间2014年3月4日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现阶段的人事管理系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仍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极其容易出错,设计一种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企业人事管理的基本应用,包括人事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考勤信息管理的增、删、改、查,个人简历信息管理等基本应用,设计的人事管理涉及MySQL数据库的操作,Eclipse以及jdbc数据库的连接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Java/MySQL/Eclipse/人事管理 1 引言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本次论文创作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款简单、易操作的现代人事管理系统,在论文创作的过程中,我借助学校和个人收集的相关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渠道,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系统设计思路。 2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 2.1人事管理系统的国外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同时大型企业用手工来计算和发放薪资既费时费力又容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智能公交无线报站系统(移动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电子信息工程 智能公交无线报站系统(移动端) 前言 公交车的发展历史距今已有180多年了。早在1831年,英国人沃尔特·汉考克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装有发动机的公共汽车开始,公交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更新。目前, 国内公交车比起以前的那报站的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最初的“闷罐头”到如今配套的空调系统;从最初的单层到现在的多层;从人工报站到半自动语音报站,从无监视系统到有监视系统,公交车向着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前的售票员喊话报站改变为如今驾驶员使用报站器手动报站,虽然使用手动报站器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因为驾驶员需要在保证安全驾驶的前提下进行手动报站,往往需要在车子进出站的同时进行人工操作,由于这两个时间点往往是路面情况最复杂的时刻,经常会出现错报、漏报的现象。而且让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进行报站,也存在着安全隐患。公共交通问题显得日益重要,现在的交通系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现有的智能自动化系统大都用于私家车与商业运营车,在公交车辆尚未成功地应用,试用品也只是在某些城市开通,并为驾驶员和乘客们考虑较小,在一些功能上还有待完善,所以暂时并没有普及市场,但是公交依然还是广大使命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如何更好地发展与管理城市公交,实现其社会效益最优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减少政府补贴,成为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现有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把握公交总体发展水平,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提供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依据,对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主题 1.总设计思路 本论文的目的就是利用STC89C58单片机、ISD1720系统语音芯片、OCMJ12232C_1液晶模块以及GPS和GSM无线数据收发模块来实现全自动语音报站系统必要的功能。 论文正文主体部分首先介绍GPS的定位原理和基础,介绍GPS定位的优点,GPS的组成,

OA办公系统自动化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基于JAVA智能化办公系统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来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本文阐述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与现状,它在人机交互和信息处理方面不断改善,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就开发技术来就讲,从早期的CGI等到现在的Java。目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仍然有很多不足的问题,有待我们从软件角度去完善它。就我自己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想来说,应该将设计的着眼点放在用户对象上,将面向对象的思想引入到系统设计中去。最后,提出了对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建设的个人设想。 1.办公自动化的内涵和变迁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它利用先进的技术,使人的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办公自动化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我国的提出,到现在已有近二十年发展历史。由于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的内涵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最早的办公自动化指的是传真机、打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的使用;接着,办公自动化指的是用电脑进行文书存贮、排版、及输出工作,用电脑进行人事、财务等管理;现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观点认为:办公自动化实际上是人与人、人与部门、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分类、传递及处理、协调过程。传统的办公自动化多是指字处理系统、轻印刷系统、文档管理系统,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换、传递,难以对非文本的如:声频、视频、图形、OLE对象、扫描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超文本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超文本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传统的电子邮件系统没有对办公过程中的工作流提供良好的支持,难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工作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更好地跟踪事务的处理过程。因此,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更着重于提供办公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传递、监控功能,提供协同工作的环境。 OA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日常的办公效率问题。因此我们日常工作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归入OA处理的范畴,如文字处理、文件誊写、传真、申请审批、办公用品、公文管理、会议管理、资料管理、档案管理、客户管理、订货销售、库存管理、生产计划、器材需求、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成本、财务计算、劳资、人事管理等等,那么这些都是办公软件的处理范围。但是我们发现OA承载过多,那到底办公自动化应该包含那些内容:广义讲,对于提高我们日常工作效率的软硬件系统,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以及办公软件都是可以成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狭义上讲,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处理,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 2.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公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数字化办公。所谓数字化办公即几乎所有的办公业务都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特别是互连网技术的发展,安全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理论的发展,实现数字化办公是可能的。从管理体制和工作习惯的角度来看,全面的数字化办公还有一段距离,首先数字化办公必然冲击现有

oa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oa 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互联网的出现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步伐的加快,使得企业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与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信息获取是否及时、信息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信息的反应是否敏感准确,也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人们对企业办公管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快速、有效的开发企业级的应用系统,成为当前的迫切要求。因此,建立一个反应快速、智能、灵活、安全的企业办公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企业办公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21 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仅仅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竞争,更重要的是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与管理理念结合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促进企业各机构、各部门、各员工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随时随地沟通。 一个“简单、实用、开放、灵活”的协同办公平台已然成为了企业办公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实现将组织与异地的分支机构、人与人、上下级部门之间组成了网状结构,可以保持实时联系; 网络中的每个人身处异地仍能及时了解和处理单位事务; 即使相隔万里的多个人之间也可以同步协调工作。从而使组织内的经验、知识、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共享利用; 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无损耗、无延迟的完美传递。 协同办公平台关注人员沟通、流程协作、知识共享与整合,可以帮助企业的业务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管理及图形化监控,让组织内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角色,及时反馈问题,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帮助决策层全面、准确的了解整个团队的协作和执行力;保证企业信息流(组织)、工作流(业务)、知识流(技术、知识)无细缝整合和协作; 从而为企业建立规范的办公流程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服务企

平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平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一: [1]《古籍版本学概论》,严佐之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10 月第一次,第二版 [2]《中国雕版源流考》,孙毓修著,商务印书馆,1990 年9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3]《南宋手工业史》,葛金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12 月 [4]《南宋人口史》,吴松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10 月第1 版 [5]《书法通论》,丁文隽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年5 月第2 版第2 次印刷 [6]《古书版本常谈》毛春朔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 年7 月第 1 版,2003 年4 月第3 次印刷 [7]《书林清话》(插图本)叶德辉撰,(古籍版本基本知识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2 月第1 版,2008 年2 月第1 次印刷 [8]《宋代地域文化》,程民生著,(宋代研究丛书),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年8 月第1 版第1 次印刷 [9]《万物》,[德]雷德侯著,张总等译,党晟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年12 月北京第1 次印刷 [10]《中国古代书籍装帧》,杨永德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年4 月 [11]《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中国古代科技名著译注丛书,韩寓群,徐传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4 月第1 次印刷 平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二: [1] Krumhansl, C. L. 2002. “Music: A Link between Cognition and Emotion”[A]. In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1 [C]: 45-50. Oxford: BlackwellPublishers. [2] Mitnick, K. D., and W. L. Simon. 2002. The Art of Deception: Controlling theHuman Element of Security [M]. Indianapolis: Wiley. [3] Ekman, P. 2003. Emotions Revealed: Recognizing Faces and Feelings to Improve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Life [M]. New York: Henry Holt & Co./Times Books. [5] Quentin Newark. 2007. What Is Graphic Design? Essential Design Handbooks [M].RotoVision. [6] Berryman, Gregg. 1990. Notes on graphic design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M].Crisp Publications. [7] Bojko, Szymon. 1972. New graphic design in revolutionary Russia [M]. LundHumphries. [8] Thompson, Bradbury. 1988. The art of graphic design: Bradbury Thompson [M]. YaleUniversity Press. [9] Ades, Dawn, Brown, Robert K.,Friedman, Mildred S.1984. The 20th-century poster:Design of the avant-garde [M]. Abbeville Press. [10] White, Jan V. 1988. Graphic design for the electronic age [M].Watson-GuptillPublications. [11]吴国欣.标志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2]朱锷.现代平面设计巨匠田中一光的设计世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13](日)Works 社编辑部编著.日本平面创意设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14]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5]何家讯.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6]张金海. 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