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址城市更新设计类文献综述
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与更新

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与更新工业遗产建筑是城市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些建筑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提供了一个机会,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用途。
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与更新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方法。
首先,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与更新可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问题。
城市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土地的稀缺和有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工业遗产建筑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
这些建筑往往位于市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工作流程和人力资源的需求。
通过对这些建筑进行再利用与更新,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避免进一步的土地开发和开荒,从而保护土地和环境。
其次,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与更新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这些建筑依托于历史和传统,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它们蕴含了丰富的工业文化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城市的重要象征和见证者。
因此,通过对这些建筑进行再利用与更新,可以突出城市的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例如,将一座废弃的工厂改造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可以吸引艺术家、设计师和创意精英入驻,为城市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创新力量。
第三,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与更新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改造和更新,可以打造新的商业区、商业园区或商业综合体,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商家入驻,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
与此同时,这种再利用和更新也可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例如,将一座废弃的仓库改造成时尚购物中心,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品牌入驻,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与更新也有助于保护城市的历史和记忆。
这些建筑承载着过去时代的记忆和故事,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物。
通过对这些建筑进行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可以保留其历史的痕迹和韵味,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历史和进程。
同时,通过对这些建筑的再利用与更新,可以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献综述

旧厂房改造为工作室的方法解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遗存的工业厂房建筑迅速地退出城市生活的空间舞台,研究和探讨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设计方法,保护、开发与利用有价值的废旧厂房区,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本文从环境艺术角度出发,从室内和室外针对失去功能的旧厂房的改造利用进行研究,剖析旧厂房改造的特点及其影响层面,分析失去功能的旧厂房在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设计元素,归纳总结出旧厂房改造为工作室的设计方法。
并对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进行探讨以及分析,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环境艺术;旧厂房;改造利用1 相关概念的界定1.1 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等。
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
著名的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Richard P·Dober)解释道: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
这是一种爱管闲事的艺术,无所不包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上秩序的能力,以及提高、装饰人存在领域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美术高考网ms211认为很多人都将环境艺术设计过于笼统的看为一门专业,其实不然,追其本质它可以称为一个“系”,小到一间屋子,大到整个宇宙,都属”环境“之列,而身处环境中的人,便是直接受环境影响的,我们需要不断感知、领悟整个空间对我们带来的符号。
1.2 工业遗产罗劲在其《不死的建筑》中提到[1],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它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等。
它们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综述

2017年2月刊第6期当代经济摘要:工业遗产是工业化进程的遗存,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具有珍贵的价值。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作。
本文用文献综述法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对各城市的工业遗产改造工作起到理论及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综述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江西省战略产业选择研究,编号:14YJ29;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项目,生态文明、环境规制与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编号:JJ1436;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省景德镇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编号:GJJ14633。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综述邱婷,冯玉平(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面临被淘汰、改造和迁移的命运。
在这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过程中,遗留下了大量工业遗产,它们承载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时代的发展记忆。
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志,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等多重价值。
而且,它们多是工厂建筑、机器设备,破败消亡的速度很快,一旦消失便不可恢复。
因此,要充分重视工业遗产的价值,既要考虑现代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要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大限度保存好工业文明的遗迹。
在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制定的《下塔吉尔宪章》中明确了工业遗产的定义,强调了工业遗产价值的重要性和保护工业遗产的意义[1]。
在我国,2006年在无锡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发布了《无锡建议》,呼吁全社会投入到工业遗产普查、认定和评估工作中[2]。
2006年5月,国家文物总局在此次会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正式颁布了工业遗产领域的法律性文件———《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了工业遗产保护的方式和任务[3]。
来自民间、业界、学界和政府的多方努力,在谋求发展的同时相当数量的工业遗产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利用。
研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已有研究及实践,对各城市工业遗产的改造和发展起到理论及实践层面上的指导作用。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研究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研究发布时间:2022-05-06T08:38:38.318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8期作者:刘勇乐徐丹丹张承家[导读]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功能已经出现了变化,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工业闲置厂房或者工业用地,如何有效地利用工业遗产,塑造城市新的面貌,并为工业遗产赋予新时代的价值,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城市更新为背景,探索工业遗产保护的思路,并提出对工业遗产进行开发再利用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功能已经出现了变化,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工业闲置厂房或者工业用地,如何有效地利用工业遗产,塑造城市新的面貌,并为工业遗产赋予新时代的价值,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城市更新为背景,探索工业遗产保护的思路,并提出对工业遗产进行开发再利用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工业遗产保护;城市规划研究引言: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国内各种工业厂房大量兴建,但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找到更加健康和高效的经济增长方式,一方面发展国内的经济,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大量工业遗产分布在城市中,如何有效的保护工业遗产并加以利用,成为当前人们着重研究的课题。
一、城市更新及工业遗产的概述城市由不同的区域组成,所以城市的形象也有着多样化的元素,城市的形象体现了城市的灵魂,也是确保城市具有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提升城市的综合水平,带动城市形象的上升,对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更新的理念源自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国家,在冷战结束后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出现了各种城市问题,所以各国纷纷开始清理平民窟,同时进行大量的重建工作,对城市的面貌加以改造,便进入了城市更新的初期阶段。
城市工业遗址的利用与更新研究综述

城市工业遗址的利用与更新研究综述摘要:“工业遗址不是城市的包袱,而是宝贵的财富”。
在与新兴的信息产业竞争中旧时的工业生产逐步衰退,一部分制造业的厂房、仓库和生产资料及用地随之被遗弃。
而工业遗产和遗址的历史、科技、文化和社会价值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是时代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人们把握近代历史,解释社会进程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证,同时也承载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保护和更新利用工业遗址,赋予其新生命,恢复其生机是现代景观亟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工业遗产;工业遗址;保护;利用更新Abstract :"An industrial site is not a burden of the city,but it is precious wealth". In the competition with emerging information industry,the old industrial production gradually recede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workshop,warehouse ,production tools and land have been abandoned,but the uniqueness and scarcity of industrial heritage,the different sites,and the value of their history,science,technology,culture and society is precious wealth left by the industrial age. Also is the important material evidence for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history ,explaining the social evolution and knowing technology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it is carrying person's social identity and belonging of a generation or even several generation. Therefore it is an urgent challenge of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use-with updated research-the urban industrial site and give it new life to help it regain its vitality. Key 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Industrial site;Protection;Use and update引言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模式、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结构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战以后科技进步致使曾经一度火热的大工业生产逐渐衰退,用于大工业生产的场地也随之被另作他用或是遗弃摧毁甚至成为废墟。
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专门的工业遗产保护法
明确工业遗产的定义、认定标准、保护措施和责任主体,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增加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确保工业遗产得到全面保护 。
建立多层次的保护体系
建立国家、省、市多级工 业遗产保护名录
根据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技术 价值等,建立各级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明确 保护对象。
将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线改造成为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空间,同时保留 了工业历史记忆。
03
城市更新中的工业遗产再利用 模式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模式
01
02
03
保护性再利用
保留原有工业建筑的结构 和外观,赋予其新的功能 ,如文化、商业或居住用 途。
适应性再利用
在保持工业遗产历史价值 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改造 和扩建,以适应新的使用 需求。
多元化保护与再利用方式的出现
未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不仅局限于单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造或保留,而是 根据不同工业遗产的特点和价值,采取更加灵活和创新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式。
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业的结合
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未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 用将更加注重与旅游业的结合,成为城市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参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组织
加入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组织,与其他国家共同探讨工业遗产保护的策略和方法。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与国外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
05
未来展望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
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将更加紧密结合
棕地更新规划—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文献综述

四、相关研究、主题( Theory、 subject)
从宏观角度出发的研究
4.2城市复兴背景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4.2.1城市复兴作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前提 4.2.2 “保护”与“再利用”的困境
a.忽视工业遗产再利用价值的消极保护; b.传统的文物建筑保护的观念及手段对工业遗产不适用; c.过分强调对建筑单体的改造,忽略城市层面的统一规划; d.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策划类型较为单一。
工业遗产价值的评估标准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定量分析 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
四、相关研究、主题( Theory、 subject)
从微观角度出发的研究
4.6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及模式探讨 4.6.1工业遗产保护性利用的设计原则
尊重的设计原则 匹配的设计原则 新旧共生的设计原则
四、相关研究、主题( Theory、 subject)
从微观角度出发的研究
4.6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及模式探讨 4.6.2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的探讨
博览中心模式 创意产业园模式 城市开放空间模式 综合功能开发模式 多样化的开发模式
四、相关研究、主题( Theory、 subject)
从题目延伸角度出发的研究
4.7城市边缘区 4.7.1城市边缘区特性
自然风景观光型 人文景观游览性 主题公园型 休闲购物型
四、相关研究、主题( Theory、 Subject)
从题目延伸角度出发的研究
4.8城市滨水区综合开发类型
居住功能 商业功能 公共空间 休闲功能 博览会展功能 商务功能
四、相关研究、主题( Theory、 subject)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研究综述摘要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设计类型。
工业遗址景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体现,是具体解决城市健康而有序发展的一个新手段,也是延续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径。
国内对其系统的、针对性的研究较少。
从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背景起源、概念、发展、实践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综述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及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形成了大量的工业遗址。
如何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保存城市工业文化特色、并重新组构产业价值,使工业遗址改造再利用,将是城市发展与特色营造的重大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避免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1 相关概念1.1 工业遗址所谓遗址(Sites)即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属于考古学概念[1]。
套用上述概念,工业遗址(Industrial Sites)就是人类工业活动留下的遗迹,其中包含2层含义:一是工业遗产[2](Industrial Heritage),属于不可恢复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棕地[3](Brownfields),属于可改造再利用的闲置工业土地资源。
1.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就是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对具有历史、社会、技术、建筑、审美启发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闲置荒废的工业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其空间主要包括场地、建筑、废弃工业设施、废弃材料、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景观要素。
其内涵不仅仅是将废弃的工业空间改造再利用,而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对工业遗址的艺术处理,延续场地的工业文化特色。
2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研究进展2.1 发展历程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是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兴起,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景观设计领域。
国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历程[4]:20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开始出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地艺术家参与废弃地的更新实践,矿区更新运动与大地艺术结合;20世纪80~90年代,生态思想与生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标志着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成熟;21世纪初,科技的发展和生态美学思想的普及,促进了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XXXX工业遗产保护地块城市更新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2014年 3月 10日工业遗址城市更新改造文献综述一、研究目的见证了城市工业历史的重要变革的工业遗址的更新改造设计是我国当今城市建设中亟需改革和创新的课题,探索如何适合工业遗址空间再利用的城市设计策略是关键所在。
本案选择的是合肥马合钢铁厂为研究对象,规划设计重点在于研究中心城区的工业遗址的再利用和再开发的城市设计策略,通过对钢铁厂工业遗址现状的实地调查和有序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成功案例对方案进行全面的比较与评价,选择最满意的改造方案加以实施,为钢铁厂工业遗址改造项目设计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案。
规划重点注意从以下几个层次出发:(1)梳理原有空间肌理,通过“拆”、“改”、“留”、“复”进行建筑整合。
(2)根据城市及遗址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对地块进行合理定位。
(3)本地块不同于一般的工业遗址,地块内部兼具历史文化保护建筑和工业遗产,情况特殊。
(4)依据国内外工业遗址改造模式,选择恰当的模式进行改造。
二、查询文献要点通过文献的查询要对本次地块的城市更新设计覆盖以下几个范围以及关键词:(1)后工业时代工业遗址更新的特点(2)工业要素评价体系的建构,对于工业遗存要素的实施要求(3)工业遗址保护更新模式以及分别适应的实际情况(4)工业厂房建筑空间尺度结构等特征以及工业遗址构筑物的建筑改造(5)工业遗存文化建筑与历史文化建筑的协调与共生(5)生态恢复、棕地改造等设计要点三、国内外案例研究借鉴工业用地功能的转换通常与旅游开发、新兴产业的引入的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从整体区域的层面上来看,工业用地性质的转换属于区域整治计划所带动的区域性统一开发模式。
(一)工业遗址公园后工业景观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在工业遗址上若保留原有的建筑而开发成以工业为背景的城市公园是环保且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
既能面向外地游客,也能吸引本地的居民,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空间。
与一般的自然景观园林不同,这样有特色的公园并不多见,将休闲游览设施巧妙地与原有的工业设备建筑的特点等结合,不但能成为城市旅游独特的风景线,也使城市光辉灿烂的历史得以延续。
特点:工业区可以被改造成公园、运动场等空间,来平衡城市休闲场所的缺乏。
它被用来重建城市的生态网络。
这种模式着眼于生态效益和旅游效益,偏重于后工业景观的塑造。
同时,在专家的监督下,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多样性将逐步形成和延续。
案例: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经过4年多的努力,这个昔日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为一个占地230万平方米的综合休闲娱乐公园。
(1)改造原则: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大幅度改动,并加以适量补充,使改造后的公园所拥有的新结构和原有历史层面清晰明了。
他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区域。
①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
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
②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护,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
③水的循环利用采用了科学的雨洪处理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和美化景观的双重效果。
(2)整个公园分为四个景观层面:①高架铁轨形成公园的立体交通空间;铁轨公园结合高架步道营建出了公园中的最高层,它像整个公园的脊德国鲁尔区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柱一般,不仅仅是景区内部的散步通道,还建立了各个市区间的联系,增强了城市沟通,并且增调了开放性空间的功能。
②在公园的底层上是水景观层,利用以前的废水排放渠收集雨水,雨水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
③公园内各式各样的桥梁和四通八达的步行道一起构成的道路系统作为第三个层面。
④功能各异的使用区和构思独特的花园一起自成体系,在这一层面上游客可以充分体验独特的工业景观。
(二)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园模式是目前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最常用的一种模式。
“创意产业”一词曾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政策于1998年由成立于英国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所提出,并被认为是一项“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并且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便可拥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
如今,这一概念被多个国家接受并吸收,创意产业也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将其作为城市的主导经济发展战略,然而各城市的发展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北京注重文化内涵,上海则注重创意的表达。
而后工业景观范畴下的创意产业在继承了其中的创意元素的同时,秉承着对场地原有文脉、工业元素的保留和发展理念,形成了其独有的景观特质。
特点:这种模式着眼于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偏重于开发价格、开发强度、开发用途。
案例1: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798、718等几个工厂的厂区的统称,位于北京的东北角区域。
这里被称为。
新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
798的建筑是德国包豪斯风格的轻工业厂房。
是前苏联在我们新中国成立初期援建的。
负责设计并进行施工的是原民主德国的建筑设计师。
(1)概况:798厂的总面积为 64 万平方公里,聚集了 400 多家艺术机构,厂区每年的直接收益达 3000 多万元,而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则在 3 亿人民币左右。
全球有40-50位总理级别的参观者到过 798 文化创意区,其影响力已开始波及世界,可开发潜力巨大。
(2)设计理念:设计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和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是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
整个厂区的建筑风格独特,这种风格的建筑在亚洲的遗存已寥寥无几,因此极为珍贵.这不仅是优秀的工业建筑.也是珍贵的工业遗产。
(3)空间的利用:798厂废弃的厂房中进驻了大批独立的画廊、设计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和多功能的媒体、时装、餐饮、表演展示空间等,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对工厂车间内原有的管道进行了改造,有的刷新了厂内的操作制度牌,有的特地将要求女工戴帽工作的警示牌保存了下来,延续了历史。
国内外艺术空间将798 形容为几十年前曼哈顿的 SOHO。
由大山子所有艺术空间共同参与的“再造798”活动,已引对工业遗产进行功能置换并带给旧工业区新生命的实践。
(4)创意产业挖掘:厂房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主要是因为这些厂房建筑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空间和景观感受,其不仅可以容纳各种艺术活动.为艺术家的个性设计和创造提供非同寻常的空间;并且这些老厂房都是有历史和故事的,通过厂房这种物质的元素,给空间带来一种非物质的氛围.并产生出一种特别的场所感,这是一个单纯的新的建筑设计所不能带来的。
案例2:上海8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1)基本概况: 8号桥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卢湾区建国中路8-10号,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
该公司硬管、软管、热处理器、板金等车间设在此地,共有50—80年代厂房8栋。
园区占地7000多平方米(2)主打创意产业:创意办公吸引了众多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的企业入驻,包括海内外的知名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广告、公关、媒体、顶级餐饮等公司。
2003年,创立了“8号桥”。
每一座办公楼都有天桥相连;而且改造后的旧工业厂房可以作为一个桥梁,将过去的历史和现代的理念融合起来,将国内和国外的文化与人才连接起来,这一举措开了上海将工业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先河,并注入了新产业元素,使工业老建筑所特有的底蕴、想象空间和文化内涵成为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新天地。
(3)空间布局①基本维持原有老厂房空间布局整个8号桥由8栋房子构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布局。
②独特的“租户共享空间”成为艺术工作者激发灵感和创意空间8号桥最独特的是园区设计师留出了很多“租户共享空间”,如商务中心、休闲后街、阳光屋顶等,可以给租户提供许多互动空间,使不同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和各类时尚元素在这里互相碰撞,激发灵感和创意。
(4)建筑特色:桥,整个8号桥由7栋房子构成,在房子的二层,设计师以桥作为连接,连通了每一栋房子,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整个园区一共有四座桥,每座桥的造型均不同,极富工业感的铁桥是在厂房原来的设施上扩展的。
有着绿色“门”字造型的天桥,是一个放大版的8号桥的logo,非常现代。
(三)工业体验基地对于仍然能够投入使用的工业建筑可直接开发工业游览,使旅游单位和企业同时获利。
让游客直接参与工业生产,亲身体验工业生产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能起到宣传及科普教育的作用。
开展工业游览能帮助宣传工厂的企业形象,创造企业额外效益,也间接保护了动力机厂的历史和文化。
对于某些经营不佳的工厂,工业游览也更是可行的自救方式,这些工业建筑在城市更新和竞争中依旧能保存下来。
案例:波兰的维利奇卡盐矿是世界遗产,盐矿还在开采,但产量和效益日渐减少。
为保存传统工艺和产业振兴,因此维持其正常运营的不仅只有传统盐业,它更应是包括博物馆、旅店、餐厅、教堂的工业体验中心。
游客可亲手开动机器体维利奇卡盐矿体验中心一角验采盐过程,并制作各类盐制工艺品和纪念品。
(四)城市混合功能区商业活动是城市社会动力的来源,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购物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商业活动不是但已存在的,它和很多社会活动交织相关联,很多社会活动往往伴随着购物活动的出现,购物过程中,人们进行社会交往与交流,城市社会的生活模式就由这些构成。
以往,将占据商业地段的工业遗产拆除,变为商业用地的例子层出不穷,然而现代人们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开始注重对历史的保护。
所以,商业化再利用产业类历史建筑越来越常见。
综合开发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改造模式,主要是把工业遗产和商业活动相结合。
特点:综合开发模式通过利用工业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资源的同时,融入商业元素,激发商业看点,二者相互结合,利用商业活动带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
既充分利用了工业遗产资源,提高了工业遗产的知名度,又展示了商业建筑的特色,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宣传效果。
案例:奥伯豪森中心购物区综合开发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德国奥伯豪森市中心购物区。
奥伯豪森是一个工业化城市,特别富有金属矿,1758年,鲁尔区首家铁器铸造厂在这里建立。
逆工业化造成工厂倒闭与失业工人增多,迫使该地区必须另寻发展道路,奥伯豪森实现了购物消费与工业遗址成功结合。
(1)改造概念:在该工厂废弃地上建立了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并设有酒吧、美食文化街、咖啡馆、影视娱乐中心、儿童游乐园、体育中心以及用废弃矿坑改造的人工湖等。
由于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便捷的交通设施,奥伯豪森购物中心已经发展成鲁尔区购物文化的发源地,逐渐成为奥伯豪森新的城市中心,并成为欧洲最大的购物旅游中心之一,每年吸引着无数世界各地的旅游、购物、休闲与度假的游客。
(2)设计重点:设计者在进行商业化改造的同时,还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一个高 117m、直径打 67m 的巨型储气罐被保留,并改造成为一个魔幻般的展览场所,所示,罐顶是鲁尔区最为著名的观景台,在这里能够眺望到整个购物中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