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医堂-小经方】老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子

合集下载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

乳痈(急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乳痈即急性乳腺炎,是发生于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以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或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尚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其不但给产妇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影响婴儿喂养。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初期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

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肿痛减轻。

如脓液流出不畅,肿痛不消,可有“传囊”之变。

溃后不收口,渗流乳汁或脓液,可形成乳漏。

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

3.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

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临床分期】根据《中医外科学》,依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三期:郁乳期:患者感觉患侧乳房肿胀疼痛,并出现硬块(或无硬块),多在乳房外下象限,乳汁排出不畅;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骨楚、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经治疗后,若2~3日内寒热消退、肿消痛减,病将痊愈。

成脓期:上述症状加重,硬块逐渐增大,继而皮肤发红灼热,疼痛呈搏动性,有压痛,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高热不退,此为化脓的征象。

若硬块中央渐软,按之有波动感者,表明脓肿已熟。

但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需进行穿刺才能确定。

溃脓期:自然破溃或切开排脓后,一般肿消痛减,寒热渐退,逐渐向愈。

若脓流不畅,肿热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囊(腺叶),形成“传囊乳痈”,亦可形成败血症。

若有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则可形成乳漏。

【鉴别诊断】本病须与炎性乳癌、浆细胞性乳腺炎相鉴别。

炎性乳癌:本病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尤其是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表现为乳房迅速增大,常累及整个乳房,并可迅速波及到对侧乳房。

其皮肤颜色为一种特殊的暗红或紫红色,毛孔深陷呈橘皮样或猪皮样改变,局部肿胀,有轻微触痛。

检查患侧乳房多无明显肿块可触及,患侧腋窝常出现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全身的炎性反应较轻微。

治疗急性乳腺炎有奇效20偏方

治疗急性乳腺炎有奇效20偏方

治疗急性乳腺炎有奇效20偏方急性乳腺炎指的是乳腺部发生的急性炎症,以患乳肿痛、热、全身寒热为特征,约经2-3日后肿热扩大,疼痛剧烈,若治疗得当,多能消散痊愈;失治或误治,则可化腐成脓,溃破成疮。

中医学称本病为乳病。

和乳汤【组成】当归、蒲公英各30g,天花粉、贝母各9g,穿山甲、甘草各6g【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乳痈初起,恶寒作热【出处】《张八卦外科新编》复方大黄汤【组成】大黄12-30g,生赤芍60g,丹参10g,川芎10g,黄芪10-15g,金银花30g,公英30g,生甘草30g【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期间患侧乳房停止哺乳,以吸乳器吸出乳汁【功效】急性乳腺炎。

【出处】《实用专病专方临床大全》一醉忍冬汤【组成】忍冬藤、蒲公英各60g,雄黄3g【制用法】兑黄酒煎服,轻者日1剂,重者日2剂。

【功效】急性乳腺炎。

【出处】新中医明雄散【组成】明矾、雄黄各等分【制用法】上2味药共研细末,陈茶汁调涂患处。

【功效】急性乳腺炎。

【出处】新中医蒲留饮【组成】蒲公英50g,王不留行25g【制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乳腺炎。

【出处】广西中医药仙人掌膏【组成】仙人掌适量冰片适量【制用法】仙人掌捣烂,加冰片外敷患处。

【功效】急性乳腺炎未成脓阶段。

【出处】中医杂志砂仁塞鼻法【组成】砂仁末适量【制用法】取砂仁末少许与糯米饭拌匀,搓成花生米大小,外裹以消毒纱布塞鼻,右侧乳腺炎塞左侧鼻孔,左侧乳腺炎塞右侧鼻孔,或左右交替,每隔12小时更换1次,直至炎症消退。

【功效】乳腺炎。

【出处】江苏中医杂志公英糊【组成】鲜公英适量【制用法】捣烂外敷患处,每次1小时,每日3-4次。

【功效】适用于急性乳腺炎肿痛期患者。

【出处】《中医外治方药手册》乳痈消【组成】银花、生黄芪各18g,连翘15g,赤芍、归尾、红花、皂刺、白芷、桔梗、漏芦、通草各9g,炒山甲9g,甘草3g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乳痈脓肿期。

急性乳腺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急性乳腺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急性乳腺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急性乳腺炎别名中医:乳痈,外吹乳痈西医疾病分类代码皮及皮下感染,外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急性乳腺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绝大多数发生在产后哺乳的妇女。

中医释名西医病因系由细菌感染所致。

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可为链球菌。

正常妇女哺乳期乳腺腺管高度扩张,分泌大量乳汁并通过乳头排出。

若乳头有擦伤、皲裂,细菌可直接由乳头破口侵入,腺管内瘀积的乳汁则成为良好的培养基,使细菌大量繁殖;另外也有少数妇女因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灶经血行播散,导致乳腺炎的发生。

本病一般仅单侧发生,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乳腺肿胀、触痛,甚至形成脓肿,或出现脓毒血症。

乳汁淤积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淤积乳汁的分解产物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

导致乳汁淤积的原因有:①乳头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

②乳汁过多,哺乳时乳汁未完全吸空。

③乳管阻塞,影响排乳。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少见。

中医病因乳痈的发病原因,多由乳母乳头畸型、内陷、难以哺乳或乳汁多而乳地难以吸空,造成乳汁瘀积,败乳蓄积酿脓;另外哺乳期情志内伤肝气不舒,肝失疏泄条达,使乳汁排出不畅或饮食不节,阳明积热,致经络阻塞,邪热蕴结为脓;也可由于乳头破溃,感染邪毒,入里化热,肉腐成脓。

季节地区人群初产妇多见,多发生于产后的2~6周。

强度与传播发病率近年来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及围产期对产妇乳腺护理的重视,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发病机理致病菌自乳头肢损或皲裂处侵入乳管和腺小叶,也可沿淋巴管蔓延至腺小叶间的脂肪纤维组织,引起蜂窝织炎。

中医病机正常的乳房居胸前左右,主要为肝、肾二经的循行部位,并通过肝胃二经来接受脏腑气血的濡养。

妇人妊娠以后,血聚养胎,双乳亦膨隆丰满,但并不排出乳汁;一旦分娩以后,乳房则受肝胃之气,聚全身之血及水谷精微化生乳汁;再受肝气的疏泄,调节其盈虚,为哺育婴儿提供最为天然合理的营养物。

一旦肝胃二经及其他脏腑功能失常,或感受邪毒入里化热,或乳汁失其流泄,瘀而化热,即发为痈肿。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乳痈(急性乳腺炎)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乳痈(急性乳腺炎)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乳痈(急性乳腺炎)乳痈(急性乳腺炎)[通治方]夏少农:自拟一经验方:当归12克,赤白芍各12克,老苏梗12克,忍冬藤花各15克,蒲公英30克,留行子12克,路路通12克,丝瓜络12克,炙甲片12克,丹皮12克,制香附12克,生军12克(或知母15克)水煎服。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庚生:予尝以杨氏秘方试之甚效。

方用泥鳅1尾,捣极烂,入生豆浆搅匀,涂敷患处即消。

《串雅内编》卷四许履和:塞鼻疗法。

用鲜芫花根皮捣烂,搓成细长条寒鼻,约20分钟左右,鼻内觉有热辣感时取出,左右交替使用,1日2次。

此药能迅速退热消肿止痛,以往曾小结300例,乳腺炎在3天以内者,单用此法,消散率达92%以上。

如无芫花根皮,用公丁香末,裹于干棉球内塞鼻,每日3次,每次6小时亦效。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陈国恩:治乳痈初起,损打红肿,常以山栀、大黄3味共为细末,以酒调敷患处,消肿止痛甚效。

《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辨证方]1、虚证王绪鳌:若因元气不足,营气不从,则溃后脓液不尽为漏,甚难收口,可用黄芪30克,当归4.5克,炒白术9克,甘温之剂,以促进疮口收敛。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2、热证许履和:余治急性乳腺炎,悉以乳痈验方统治之。

药用:蒲公英15~30克,全瓜蒌12克,连翘、当归各10克,青皮、橘叶、川贝各6克,柴胡、生甘草各3克。

全方疏肝清胃,下乳消痈,疗效甚好。

寒热头痛,加荆芥、防风;胸痞呕恶,加半夏、陈皮;排乳不畅或乳汁不通,加漏芦、王不留行、路路通;脓已成,加皂刺、甲片。

《名医特色经验精华》鲍旭东:乳痈初期,局部皮肤掀红或微红,按之灼热疼痛,内有硬核肿痛,伴有发热或不热,口干而渴,用牛蒡子汤。

牛蒡子10克柴胡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瓜蒌15克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天花粉10克皂角刺10克生甘草6克水煎,分2次内服。

另外,服药之后,将药渣热敷患处,双管齐下,内消外散,疗效显著。

《北京市老中医经验选编》(二)高仲山:乳痈一症,曾自拟瓜蒌青皮汤,乳痈红肿热痛之期,投之效如桴鼓,后学用之亦应手取效。

中医医案——急性乳腺炎(二)

中医医案——急性乳腺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解毒法治愈乳痈病案:李某,女,38岁。

初诊:1991年3月19日。

主诉及病史:左乳肿痛三周余。

产后15天突然恶寒发热,左乳肿痛,经某院检查,诊为“急性乳腺炎”。

曾肌注青霉素及静脉点滴青霉素十余天,未见好转,遂来北京中医医院就诊。

患者高热烦急,体温持续在38℃以上,纳呆便干,小溲黄赤。

诊查:左乳外上方可触及一约12cm×15cm肿块,皮色焮红,疼痛拒按,未及波动感;左腋下可触及黄豆大小结节,按之微痛。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毒热内蕴,乳络阻隔。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处方:瓜蒌20g 蒲公英30g 连翘10g 野菊10g 炒麦芽 30g 丹皮 10g 茅根 30g 生甘草 10g另:牛黄清热散 1 瓶分冲。

二诊:1991年3月26日。

患者服7剂药后,烧退,局部红肿已消,皮色正常,按之不痛,仅左乳外侧可摸及一约10cm×8cm 硬节。

纳食尚可,大便调和。

舌苔薄白,脉弦滑。

效不更方,继1服前方药 7 剂,以巩固疗效。

三诊:1991 年 4月 2日。

患者局部肿块已消,且无任何不适,纳可便调。

嘱注意饮食,注意排乳。

按语乳痈患者均为产后哺乳期之妇女,且以乳房部肿痛为主要症状表现。

若出现乳房肿块疼痛硬结,皮红拒按,伴有高热时,则说明邪毒内盛,应治以清解毒邪、消肿散结之法,常重用公英、野菊等清热解毒之品,以使热解结散。

此外,乳痈之初期的主要矛盾是乳汁瘀滞,此期应通乳与回乳并举。

一方面应用大量通乳之品,使瘀滞之乳络通畅,则瘀滞之乳汁有路可出;另一方面使用回乳之品,减少“上游”乳汁的分泌,以利瘀乳的排出。

一回一通,使瘀乳得散、肿块得消。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396-397,王玉章医案。

王玉章,1916年生人,男,回族,河北省文安县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1932年启蒙,师承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解放前开始在北京行医。

经方治疗乳腺炎病案一则–经方派

经方治疗乳腺炎病案一则–经方派

经方治疗乳腺炎病案一则–经方派乳房炎,也名乳腺炎,为产妇授乳期间常有之症。

大抵生产后四五周最常发。

依其原因分为郁血性乳房炎及细菌性乳房炎二种。

此二种之区别,对于预后有重大关系。

我对此病的治疗,在战争前,大多使用荆防败毒散料一方通治各期的乳房炎,因此,疗效不尽如理想者往往有之。

及至战争后以此道为职业,遂多随证施药,而治愈率渐多,乃至百分之百收效。

本病十之七八以发热恶寒战栗开始,继而乳腺肿胀、灼热疼痛。

如是,在外行人看来,都说是乳儿吹风所致。

经西医消炎,遂致成为脓疮,终致非开刀手术不可,真是愚不可及之疗法也。

对于此症的患者以阳证,或阳实证者居多。

治法大多可从分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

总而言之很少阴虚者。

所以,近年来我治此病,依下面例证,收效率颇高。

举例如下:(1)初期恶寒发热、项强肩重、头痛、乳腺肿胀疼痛者,用葛根汤加石膏,或更加桔梗。

有此症状者可用,不必分是郁滞性或细菌性,如是则属于太阳病型。

(2)投葛根汤热稍退,现口渴、舌苔、食欲不振,或口苦咽干,则属郁滞性(即少阳病型),大抵以小柴胡汤加桔梗石膏可收效。

(3)发热时期,乳腺肿胀发赤,用十味败毒汤加连翘,或荆防败毒散。

(4)热既退,脓既成而未开口,或硬韧肿胀,大抵用托里消毒饮即可使之消散。

(5)太阳时期既过,体力稍衰而脓不能排出,用千金内托散促其早期开口排脓,或自溃后,肉芽生长迟缓者,亦可用此方促进肉芽早期生长。

(6)虽肿胀已经化脓,但不会排脓,用其他方法也不能开口时,用排脓散予之,即一二日中便自然开口出脓。

总之,治疗乳房炎也与其他内科疾患无异,皆要随证施药。

以上所举不过是孟子所谓规矩而已。

节选自《朱木通经方医案》。

外敷芒硝和大黄,轻松治愈急性乳腺炎

外敷芒硝和大黄,轻松治愈急性乳腺炎

外敷芒硝和大黄,轻松治愈急性乳腺炎症状:急性乳腺炎很老很老的老偏方:①硝60克、大黄30克,研成粉末后混匀,装入薄布袋,外敷局部。

②蒲公英适量,捣烂为末,与鸡蛋清调匀敷于乳房红肿硬结处。

同时,取蒲公英100克,煎水饮用,每日1次。

郝女士经常来找我问诊。

前几天她又来到我的门诊,这次是因为乳房感到胀痛,还有红肿、硬结的现象,人有轻微发烧的症状。

因为想到她刚生完孩子不到一个月,我大致清楚了她所患的病,就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细菌侵入乳腺后,生长繁殖所引起的乳腺感染。

这种病在初产妇中最为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的数周内。

这个病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婴儿在吃奶时,可能会损伤乳头,给细菌入侵制造方便之门;另外,婴儿患有口腔炎或婴儿口含乳头睡觉,都可能使细菌直接通过乳腺导管开口,进入乳房里发生感染。

一番询问之后,得知有医生给她开了头孢类抗生素,但她对青霉素过敏,所以没有服用。

无奈之下,她只好来问我有没有其他好办法。

其实,这个病治起来不难,主要是解外毒、散瘀积,用中药中的“抗生素”——芒硝和大黄就可以了。

芒硝是散结的好手,大黄则是泻炎解毒的好药,它对金黄葡萄球菌很敏感,能够抑制细菌的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我给她开了下面这个方子,具体做法是:芒硝60克、大黄30克,把两味中药研成粉末后混匀,装入一个缝制的薄布口袋,封口;将口袋外敷在乳房肿块表面,面积略大于肿块,然后戴上乳罩固定住就可以了。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芒硝,味苦咸,苦能泻热,咸能软坚。

”《黄帝内经》中也讲到:“气坚者以咸软之。

”两个药配合起来,正好一个解毒,一个散积。

因为它疗效确切,这个方子在产科临床上也有使用。

但是,如果乳腺炎已经化脓了,出现了明显的发热症状,光用这个方子就不保险了,得去接受抗生素治疗,甚至可能需要引流排脓,才能保证疗效。

一般情况下,芒硝大黄外敷法每天要外敷至少6小时,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但每天一定要更换一次。

复元通气散治疗急性乳腺炎

复元通气散治疗急性乳腺炎

复元通气散治疗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投乳妇人,妊娠中亦有之,是门诊中常见的外科疾患之一。

笔者历20余年临床实验,采用“复元通气散”加味,疗效显著,故特介绍如下:
【处方】青、陈皮各三钱,瓜蒌皮、仁各三钱,金银花四钱,连翘三钱,炮甲片一钱五分,皂针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五分,黄花地丁五钱,梭萝子(杵)三钱,陈酒一杯,调服。

【适应】外吹乳(乳腺炎):寒热、头痛、乳房肿硬,色淡或微红,腋淋巴腺牵引肿胀。

(妊娠忌用)
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内服1—2剂,即消炎、退热;重者亦可服3—5剂,无有不效。

在治疗过程中,遇有严重者,可停其授乳,防影响乳儿健康。

但务使乳汁排泻一空(采用吸乳器),并以x带x项(小编注:文献古老,此处不清)中提举乳房,可减轻乳房的负重而致坠痛,并防瘀血。

若内脓已成,消之不应者,可加生芪五钱,白芷三钱;再倍加皂针,炮甲,托里排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医堂-小经方】老中医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子
急性乳腺炎是很多朋友,尤其是初产妇的苦恼,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孩子,自己又被乳腺炎所困,多烦躁!急性乳腺炎,对于要母乳喂养的妈妈来说,真的是让人头疼不已的不速之客,未曾经历过的,或许不能体会其中滋味!
但此病到底该怎么治疗呢?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老中医用来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子,供大家参考。

芍药瓜蒌甘草汤
【组方】:赤芍30g,甘草10g,瓜蒌15g,蒲公英30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乳香8g,没药3g。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服用一次。

方解:本方以清热解毒、通络散瘀为法,毒解则痈消,乳通则肿消,故对乳痈初起有良效。

方中赤芍活血凉血、散瘀止痛,甘草清热解毒,两药合用是为君药;瓜蒌消肿散结,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均为善治乳痈的要药;路路通、王不留行善通血脉,下乳汁;乳香、没药用于痈肿初起,有化瘀散结、消肿止痛之功,共为辅助药。

上药合而成方,则解毒消肿、活血通乳,利于乳腺炎早期的内消。

若恶心呕吐者,去乳香、没药,加青皮、陈皮;若发热恶寒重者,加连翘、牛蒡子、金银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