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练习题
【高考语文】山东省区域2023届分类专题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高考语文】山东省区域2023届分类专题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甲)药可不能乱吃,不能乱买,更不能乱卖。
随着药品网络销售活动日趋活跃,(乙)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购买常用药、急用药,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
相比线下售药,网上药店往往没有实体店铺,购药时也没有药师当面指导,对销售行为的监管难度大,因而①,(丙)需要提高对药品网络销售行为的监管。
抓好药品网络销售全过程监管,确保每一笔交易有留痕、可追溯,如有违法违规问题就可以实现快速倒查。
我国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有着严格的分类管理。
②,不需要开具处方即可出售;处方药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违规出售造成的用药安全风险更大,必须在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出售。
(丁)第三方平台应担负起管理和监督。
第三方平台面向大量消费者,进驻的药店多、药品销量大,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药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③,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严厉查处。
21.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丁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甲B.乙C.丙D.丁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长达半年的太空“出差”有太多“名场面”让人记忆犹新。
人们还记得,三名字航员在太空中的失重环境里创下首次在太空中吃包含我们中国传统美食饺子的年夜饭的记录。
还有,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两次出舱活动,生动开启两次“天宫课堂”,中国空间站首次举办天宫画展,()星空浩瀚无垠,探索永无止境,我国今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天舟四号、五号货运飞船和问天、梦天实验舱将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中考语文语言运用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语言运用题及答案1. 病句辨析与修改(10分)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5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D.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通过……使”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者“使”;B项“品质”与“浮现”搭配不当,应把“品质”改为“形象”;C项“发扬和继承”语序不当,应先“继承”再“发扬”。
2. 语言的连贯与得体(10分)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 ⑥③④①②⑤B. ②⑤①④⑥③C. ②④⑥③①⑤D. ⑥④②⑤③①答案:A。
解析:这是一个说明性的语段。
首先要明确这个语段的中心是关于清明节插柳条的习俗。
⑥句提出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这是插柳条习俗的原因,所以⑥为首句;③句中的“它”指代柳树,“生命力的象征”是⑥句中柳树特点的延伸,所以③紧跟⑥;④句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句;①句是④句中人们企盼的目的;②句“于是”表示一种承接关系,因为有了前面的企盼,所以在郊游踏青时就会有后面的行为;⑤句“折一些柳条回来”是②句中郊游踏青时的行为结果。
3. 对联题(10分)题: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5分)上联:松竹梅岁寒三友下联:______答案:桃李杏春风一家。
解析: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
“松竹梅”是三种植物,对“桃李杏”也是三种植物;“岁寒”对“春风”,名词相对;“三友”对“一家”,数量词和名词相对。
语言的运用练习题.

语言的运用练习题1、一位家长说:“学校应该全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辅导又不是考试科目,不是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吗?”请你用一两句得体的话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
2、拟短信。
如今短信已成为一种时尚,它以新的交流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初中学业即将完成之际,请拟一则短信发送个你的恩师,对他(她)三年来的悉心教诲表示诚挚的感谢。
(要求:语言简洁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3、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
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2000元。
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过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称呼及部分内容已给出),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①王明给张伟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叔叔(阿姨),我是张伟的同学,(以下填写内容不超过30字)②王明给自己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爸爸(妈妈),(以下填写内容不超过15字)4、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
为此,某中学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假如你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你会怎么说?请写出来。
5、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阿拉法特的话表明了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
从这三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1)(2)(3)6、口语交际学校邀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来作报告,请你积极参加下列实践活动。
(1)请为学校拟一条欢迎标语。
(2)假如你是学校小记者,给你一次向航天员提问的机会,你会问什么问题?(3)听完航天员的报告之后,同学们异常兴奋,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请说说你的感想。
7、请完成下面口语交际题。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练习题(共十二大题32小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强化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福建省2023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红楼梦》以其①的社会内容被称为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
直到今天,它仍像新发现的宝藏那样,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有着②的伟大价值。
就以曹雪芹艺术语言的功力来说,也很难用某一种风格一言蔽之。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用简括的词语,或褒或贬,一下子就能抓住诗人或散文家语言的特色,或典雅,或深奥,或精约,或繁缛。
然而,这么多形容语言面貌的词汇,拿来概括曹雪芹的语言时,却又显得③。
“概括”这个词儿好象顿时被抽去了全部血液,变成抖索着的一张薄纸片,实在无法包拢那样繁富多样的语言素质。
铺陈需要绚丽多采,嘲讽需要喜笑怒骂,抒情需要深沉隽永,叙述需要流利畅达。
要什么,有什么,可以说曹雪芹是进入语言自由王国的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简直是一个奇迹!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2.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福建省2023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眼睛发痒怎么办?眼睛进了小飞虫怎么办?眼睛酸胀疲劳怎么办?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由眼球、视路、眼附属器三大部分组成。
这些结构共同构成眼睛,维持着眼睛的功能和生理状态。
当三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冲击、病变、使用时间过长等情况时,眼睛就会向我们发出“警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睛里存在“异物感”。
①,有的同学不自觉地用手去揉搓眼睛。
②,我们的手指指腹往往会携带一些病菌、病毒和螨虫。
拿指腹去揉搓眼睛时,不仅容易对眼皮造成伤害,还容易乘虚而入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导致眼睛的免疫防线受到攻击的结果。
短时间的揉眼可能造成感染,③,最终甚至可能导致角膜上皮脱落损伤或者角膜弧度改变。
这个时候,我们再想停下揉眼的“罪恶小手”,可就晚了。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一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治沙就是消灭沙漠”,其实, A 。
治沙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
沙漠分为“原生沙漠”和“人造沙漠”两大类,原生沙漠是自然演变产生的,有的沙漠的形成年代高达数百万年,彼时人类还没有出现。
对待“天然”沙漠,B,目的是保护天然的荒漠生态系统,方式是建立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如.荒漠类型国家公园、国家沙漠公园、封禁保护区等。
人造沙漠则是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这部分“沙”才突出一个“治”字,应该予以治理、修复。
此外,针对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沙化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如原生沙漠周边地区的绿洲、农田等,应注重一个“防”字,即C。
①不论是原生沙漠还是人造沙漠,②对人类来说都有“用”的价值,③应该合理有序开发利用。
④原生沙漠可以开展成为自然教育、科普的基地,⑤如巴丹吉林沙漠的高大沙山、库姆塔格沙漠的雅丹和羽毛状沙丘、罗布泊的“大耳朵”等。
⑥人造沙漠可以在被有效治理后综合开发利用,⑦发展多种沙产业健康成长。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3. 下列句子中的“如”与文中加点的“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从上空俯瞰,古城内泉州府文庙、南外宗正司遗址等8处世界遗产如明珠般错落其间。
B. 数字化转型可以创造和增加新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如虚拟现实购物、智能家居服务等。
C. 他前几年因为意外做过两次大手术,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需要居家静养。
D. 不同于畜牧用马,运动马往往圈养在马房里,如不及时修蹄,会引起蹄病或马匹跛行等问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因为未庄的人们之于阿Q,只要他帮忙,只拿他玩笑,从来没有留心他的“行状”的。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初中语言运用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诵】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朗诵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 舒缓B. 欢快C. 激昂D. 深沉(2)【我阅读我分享】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我阅读我创作】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我的创作:________。
【答案】(1)A(2)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3)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不耻下问;请教(4)每一朵小花/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解析】【分析】(1)诗歌朗诵的语调主要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
从“梦乡”“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等词句可以看出,诗句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夜景图,因此朗诵时语速应慢,语调舒缓。
故选A。
(2)“幽暗的松林”是主语,“失去”是谓语中心语,“喧响”是宾语,它们中间都应该停顿。
(3)【甲】处属于前后矛盾,“诗歌”就包含了“古典诗词”。
【乙】处是成语“不耻下问”不得体,“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因此,“不耻下问”不能用于向老师,家长请教。
(4)写作的关键在于选取好写作对象,可以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甚至是不起眼的事物,同时要揭示出它的内涵。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一语言文字的运用-图文转换类高考真题练习(附答案)

专题一语言文字的运用图文转换类1.(2020浙江,6)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分)图1图2(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
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
(2分)选择图(),标题:(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
(4分)图1:(2分)图2:(2分)答案(1)(示例1)1凝聚力量,抗击疫情(示例2)2新门神(2)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点明主题。
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弃疾的愿望。
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解析(1)为图片拟标题时要紧紧围绕图片主题,可直接“亮剑”,也可含蓄委婉。
图1只要写出与图中“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意思相近的词语,表达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决心与信心即可。
图2是两张年画,画了两个新门神——霍去病、辛弃疾,故图2可拟为“新门神”“新年画”。
(2)评价图片创意时,可结合构图要素来分析。
图1:整体看是个心形,由无数小心形组成,中间是个形似船头的口罩,恰好对应“万众一心”的“心”与“同舟共济”的“舟”,鼓舞人心。
图2:年画上人名中“去病”“弃疾”两个词语引人注目,表达了祛除疾病之意,令人耳目一新,也完全符合2020年公众的心愿。
2.(2019江苏,4)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VR的未来方向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答案B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阅读图表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B项,结合图表可知,应是“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慢,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快”。
高中语文202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练习(共五大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附:参考答案一、18.福厦高铁将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南北贯通。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去掉“带来益处”;二是搭配不当,把“的修建”去掉。
4分。
每处2分)19.(静态验收是)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的过程。
(4分。
单句1分,“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1分,“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1分,“全面检查确认”1分)二、18.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良莠不齐)②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解析:第一处,结合上文“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此处是说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好坏人都有,可以填“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龙蛇混杂)”,“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第二处,结合上文“因时而变”“新陈代谢”,此处是说时代发展快、变化大,可以填“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发展、进步很快。
第三处,结合上下文“职业因时而变”“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推断此处是说“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要不断创新,可以填“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19.无论是(不管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道理)。
评分标准:①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但是……和……”改成“无论是……还是……”或“不管是……还是……”(如改成其他关联词语,只要符合逻辑,均可酌情给分。
)(2分)②搭配不当,“凝固“要改为“凝结”(如改成其他词语,意思对即可)。
(1分)③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要加上“哲理”或“道理”。
(如写其他词语,意思对即可)(1分)20.①比拟,“守望着……”赋予老行当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地再现了老行当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突出了老行当是国人共同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运用+名句默写+古代诗文阅读[共50分]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中国创造”已经渐渐代替“中国制造”而被世界广泛认知,它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
“中国创造”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①不是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就意味着不需要体力劳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12字以内)(5分)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
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家委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刘教授来作报告,下面是家委会负责人主持词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之处,请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
(5分)首先衷心感谢刘教授接受我们的邀请并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惠顾我会作家庭教育辅导报告。
刘教授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早年即立志治学,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功底。
刘教授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现忝列我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一职。
近几年,发表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散文大约100多篇;出版家庭教育专著多部,新著《家庭教育新探》也即将付梓印刷。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教授给大家作报告。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清澈,而“________________”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情态。
(3)《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的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大鹏南徙的情形。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去宥①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
惠王问秦之墨者唐姑果。
唐姑果恐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东方之辩士也。
其为人甚险,将奋于说以取少主也。
”王因藏怒以待之。
谢子至,说王,王弗听。
谢子不说,遂辞而行。
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不以善为之悫,而徒以取少主为之悖,惠王失所以为听矣。
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今惠王之老也,形与智皆衰邪?荆威王②学书于沈尹华,昭釐恶之。
威王好制,有中谢③佐制者,为昭釐谓威王曰:“国人皆曰:王乃沈尹华之弟子也。
”王不说,因疏沈尹华。
中谢,细人也,一言而令威王不闻先王之术,文学之士④不得进,令昭釐得行其私。
故细人之言,不可不察也。
且数怒人主,以为奸人除路,奸路以除而恶壅却,岂不难哉?夫激矢则远,激水则旱⑤,激主则悖,悖则无君子矣。
夫不可激者,其唯先有度。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
邻父因请而以为薪。
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
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
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此真大有所宥也。
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
宥之为败亦大矣。
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注】①〔宥〕通“囿”,局限。
〔去宥〕去掉人的局限,去掉人认识事物的障碍,去掉人的主观偏见。
②〔荆威王〕即楚威王。
古时楚地亦称“荆”。
③〔中谢〕官名,亦作“中射”,古时王侯的侍御近臣。
④〔文学之士〕精通古代文献典籍的人。
⑤〔旱〕通“悍”,猛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 B.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 C.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 D.凡听言以求善也/所言苟善/虽奋于取少主何/损所言/不善/虽不奋于取少主/何益/(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
约产生于春秋时期。
创始人为墨翟。
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等。
B.辩士,就是以辩才出众之士。
《韩诗外传》提醒君子要小心躲避三种锋利武器:武士的锋端,文士的笔端,辩士的舌端。
东汉人王充说天下有四种毒物,辩士是其中的巨毒。
历史上对辩士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C.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君子”一词出自《易经》,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D.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名履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国君之一。
“桀纣”一词常连用,泛指暴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姑果担心秦惠王亲近谢子后认为他比自己贤能,于是就在惠王面前诋毁谢子,说谢子只是东方善于辩论的人,是来取悦秦惠王的。
B.那个中谢一句话就让楚威王疏远了沈尹华,让楚威王学不到先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使有学问的人不能得到晋升,让昭嫠能够实行自己的阴谋。
C.齐人走到卖金子的人那里,见别人手里拿着金子,上前就去抢夺。
真可谓“利令智昏”,这也从反面揭示了“去宥”的必要性。
D.文中秦惠王、楚威王、邻人、齐人都是认知有局限的人,因他们内心产生了主观偏见,认知闭塞,所以容易做出“不智”的行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用志若是,见客虽劳,耳目虽弊,犹不得所谓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
邻父因请而以为薪。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9分)别王百谷①袁宏道河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
锦帆泾②绕郎官舍,冠子桥③通处士家。
好事每挥林下麈④,清斋长试谷前茶。
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纱。
【注】①本诗为作者将要离开苏州时所作。
②〔锦帆泾〕苏州城内的河名。
③〔冠子桥〕苏州城内的桥名。
④〔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
魏晋清谈名士多执此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的“清霜”“雁”“西风”等意象点明送别季节为秋季。
B.颔联的“郎官”和“处士”点明诗人和王百谷的身份,二人同为官场之人。
C.“好事”句写诗人和王百谷经常在一起像魏晋名士一样挥麈清谈。
D.“谷前茶”是指谷雨前的茶。
诗中以清斋品茶来体现王百谷的清疏绝尘、情趣高雅。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运用+名句默写+古代诗文阅读1.②不是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就意味着一定具备核心竞争力③不是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就意味着我国必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解析】本题给出的文段主要介绍“中国创造”。
根据示例可以知道,①处“不是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就意味着不需要体力劳动”是对“它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这一推断的否定,由此分析,给出的语段中的“意味着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两个推断犯了说法过于绝对的错误。
2.“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解析】先从所给语段中找出一级信息“一带一路”,再找出二级信息“推动的……更是文明互通……”,最后在规定的字数内将标题拟写出来即可。
3.①删掉“拨冗”(或删掉“从百忙之中”和“抽身”)。
②“惠顾”改为“莅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