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经历简介PPT.pdf
合集下载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通用课件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通 用课件
目录
• 杜甫简介与背景 • 杜甫的成长经历 • 杜甫的文学成就 • 杜甫的社会活动与影响 • 杜甫的逝世与遗产 • 总结与评价
01
杜甫简介与背景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
杜甫的生平跨越了盛唐和中唐两 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 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
杜甫的遗嘱影响
他的遗嘱对后人对他的了 解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
杜甫的遗产与纪念
杜甫的遗产
杜甫的遗产包括他的作品、他对唐代文学的贡献以及他对后世文 学的影响。
杜甫的纪念方式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人们设立了杜甫奖,建造了杜甫纪念馆 和杜甫陵园。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 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贬谪生涯
文化活动与创作
杜甫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01
对当时政治的反映
02
对社会现象的揭示
03
对文化的贡献
04
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描写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对社会现象的启示与反思
05
杜甫的逝世与遗产
杜甫的逝世
01
02
03
杜甫的逝世
杜甫在五十九岁时去世, 死因一直是个谜。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深远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历史意义
杜甫的历史贡献和文化价值,不 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目录
• 杜甫简介与背景 • 杜甫的成长经历 • 杜甫的文学成就 • 杜甫的社会活动与影响 • 杜甫的逝世与遗产 • 总结与评价
01
杜甫简介与背景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之一,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
杜甫的生平跨越了盛唐和中唐两 个时期,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 这两个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
杜甫的遗嘱影响
他的遗嘱对后人对他的了 解和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
杜甫的遗产与纪念
杜甫的遗产
杜甫的遗产包括他的作品、他对唐代文学的贡献以及他对后世文 学的影响。
杜甫的纪念方式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人们设立了杜甫奖,建造了杜甫纪念馆 和杜甫陵园。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 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贬谪生涯
文化活动与创作
杜甫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01
对当时政治的反映
02
对社会现象的揭示
03
对文化的贡献
04
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与描写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对历史研究的价值 对社会现象的启示与反思
05
杜甫的逝世与遗产
杜甫的逝世
01
02
03
杜甫的逝世
杜甫在五十九岁时去世, 死因一直是个谜。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与意义
深远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
历史意义
杜甫的历史贡献和文化价值,不 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于杜甫生平介绍及作品赏析的(共19张PPT)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 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 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 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 ,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 ,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 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 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古人“开涮”,看似无伤大雅,但是炒作和公众的围观,恰恰折射出了当下 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杜甫涂鸦现象,也给当下社会一个善意的 提醒:对于李白、杜甫诗歌这样支撑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巨石,人们或 许还是应该教育孩子学会“仰望”,而不是视如玩物。
谢谢观赏
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
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
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
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
点击继续
最近,诗圣杜甫突然爆红网络,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再创作恶搞令人捧腹,适逢杜甫诞辰1300 周年,突然的风靡网络恐怕是杜甫本人也始料未及的.
80、90后的网友,对杜甫这样的人物非常的熟悉,都是自己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人物,
因此,面对着对杜甫很忙图片的恶搞,很多一部分是对自己儿时的回忆,有网友戏称,这是对 那些年,我们一起恶搞过的古代人物!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 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 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 《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
杜甫简介课堂PPT

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产
生了《兵车行》、《丽人行》、《前出
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五百字》这样的不朽名篇和“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警世之句。此期流传
下来的诗大约100首,其中大都是五七言古
体诗。流亡时期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
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
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15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
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
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房案直
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
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
安。此时期的杜甫,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
识,先后写出了《悲陈陶》、《春望》、
《北征》、《羌村》、“三吏”、“三别”
自京赴奉先 县咏怀五百
字
9
分 期
年代
年 龄
重要事件及经历
代表作品
天宝十五年
夏,携家流亡,至鄜州(陜西富县)羌村。 哀王孙、
肃宗至德元年 45 八月,奔赴肃宗行在灵武,途中被叛军 悲陈陶、
(公元七五六年)
所俘,押至长安。
月夜
四月,冒死奔赴凤翔谒见肃宗。五月,
三 、
肃宗至德二年 (公元七五七年)
46
上疏救房管获罪。九月,收复长安;十
间曾因乱流亡梓、阆二州。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
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因病滞留云安,次年暮春迁往
夔 州。768年出峡,辗转江陵、公安,于年底达岳阳。
他生活的最后二年,居无 定所。飘泊于岳阳、长沙、
衡阳、耒阳之间,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 甫
死于长沙到岳阳的船上,年59岁。逝世前作36韵长诗
杜甫个人简介PPT课件

.
3
对杜甫的评价
.
4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 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白居易
❖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 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 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
❖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
.
5
杜甫生平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杜甫简介
.
1
❖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 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 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 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
.
8
❖ 杜甫思想
❖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诗风沉郁顿挫, 忧国忧民。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
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 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
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 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
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
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 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 史”。
.
9
❖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 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
古代诗人名人杜甫人物介绍PPT

相关资料
杜甫死因
唐人刘斧的《摭遗》、李观的《杜传补遗》都提出了“淹死 说”。《杜拾遗补传》记载:“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 尸不知落于何处。洎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 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日: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 矣。以此事闻。”“聂令”为掩盖事实,制造假坟,并骗玄 宗说杜甫是因为“牛肉白酒”撑死的。
作品特点
理论主张
杜甫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他创作的诗歌都表现出有益于国家人民。 他在诗中经常赞美《国风》《楚骚》。杜甫重视诗歌的形式和技巧。 杜甫对诗歌艺术反复锤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晚节渐于诗律细。”道出他对诗歌形式、技巧、格律、语言 的追求。在继承文学遗产方面,杜甫包容海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批判地继承前人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杜甫艺术眼界的开阔,对较全面 地欣赏文学作品的宏伟、清词、豪迈等多样风格。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后世影响
杜甫一生写作了大量诗歌,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甫集》六十卷。 《全唐诗》存其诗一九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文苑》《新唐书》卷 二零一、《文艺》有传。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 18卷,题为《杜工部集》。宋元明清时期,杜诗学成为显学,出现“千家 注杜”的诗学壮观。历代整理、笺注、评点、研究杜诗的著作,今存者尚 不下二百余种。
表现手法的成熟运用
杜甫的诗表现手法多样,《前出塞》《后出塞》《石 壕吏》《无家别》《垂老别》等,用寓普遍性于特殊 性之中典型的手法;《枯棕》《三绝句》等,用带有 象征意义的比喻的典型的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 苍耳》)则用贫富对比的手法;还有白描勾勒的方法, 瘦语(不用辞藻)盘空,委婉曲折等。
杜甫生平介绍PPT课件

第8页/共32页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第9页/共32页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第22页/共32页
杜 甫 草 堂
第23页/共32页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24页/共32页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 甫根对据我李的白阅读的,崇杜甫拜至少在十五首诗中
表现出对李白的很明显的崇拜之情。其中有 《赠李白》两首《梦李白》二首《春日怀李 白》《冬日末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饮中八仙歌》等共 十五首。
第5页/共32页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时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当道,所以杜甫 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 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 “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 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第9页/共32页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第22页/共32页
杜 甫 草 堂
第23页/共32页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第24页/共32页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 甫根对据我李的白阅读的,崇杜甫拜至少在十五首诗中
表现出对李白的很明显的崇拜之情。其中有 《赠李白》两首《梦李白》二首《春日怀李 白》《冬日末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饮中八仙歌》等共 十五首。
第5页/共32页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时的皇帝身边有奸臣当道,所以杜甫 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 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 “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 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杜甫PPT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 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 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 ) 眦( ) )当 ) ) 簪( )
青未了( ) 会( 搔( 蓟( ) 花重( ) 衣裳(
(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杜甫其人其诗
●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人称杜少陵,杜工部 生活年代:公元712-770年 文学成就:诗被称为“诗史” 人被称为“诗圣”
●
●
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的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五岁之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放荡齐赵间 洛阳遇李白, 洛阳遇李白, 开元十九年, 5年后洛阳应 开元十九年, 年后洛阳应 举不第, 高适, 举不第,漫游 高适,三人同 时年二十岁, 时年二十岁, 游梁宋 漫游吴越 齐赵 李杜又到齐州 分手后再次遇 于东鲁, 于东鲁,再无 见面
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 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 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 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 望岳》 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 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三、默写 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会当临绝顶, ________。 4. ________,城春草木深。 5 .烽火连三月,________。 6 .随风潜入夜, ________。 7 .白日放歌须纵酒, ________。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岱( ) 眦( ) )当 ) ) 簪( )
青未了( ) 会( 搔( 蓟( ) 花重( ) 衣裳(
(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杜甫其人其诗
●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人称杜少陵,杜工部 生活年代:公元712-770年 文学成就:诗被称为“诗史” 人被称为“诗圣”
●
●
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的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五岁之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放荡齐赵间 洛阳遇李白, 洛阳遇李白, 开元十九年, 5年后洛阳应 开元十九年, 年后洛阳应 举不第, 高适, 举不第,漫游 高适,三人同 时年二十岁, 时年二十岁, 游梁宋 漫游吴越 齐赵 李杜又到齐州 分手后再次遇 于东鲁, 于东鲁,再无 见面
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 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 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 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 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 望岳》 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 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三、默写 1.岱宗夫如何?________。 2.________,浑欲不胜簪。 3.会当临绝顶, ________。 4. ________,城春草木深。 5 .烽火连三月,________。 6 .随风潜入夜, ________。 7 .白日放歌须纵酒, ________。
《杜甫生平》PPT课件

17
• 又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用一个“垂”字,便显出了夜间平野的广 阔,用一个“涌”字便显出了月光如水和浩浩大 江的气派。
• 再如《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连 用四个动词,把送别者悲痛欲绝、无可奈何的心 理、动作,刻画得多么生动。
• 杜甫诗中还善于引用俗语、方言,这主要表现 在一些古体诗中。如《新安吏》:“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兵 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些都很接近当时的口 语,读起来非常朴素生动。
16
五、杜诗的语言凝炼含蓄,准确生动,而通俗自然。
• 杜甫诗歌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所谓凝炼含蓄,就是词约义丰,言简义赅。 •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概括出整个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实质, •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诗包含有九层可悲的意思,
这些都是语言凝炼含蓄的典型。 • 杜诗的语言还非常准确生动,“暮投石壕村”,一个“投”字就非常准确生动。
(, 与思 增 而
钟体 扬, 悲 莫
嵘沉 雄不 ” 违
《郁 书能 ( ”
诗之 从经 陆
品幽 取年 机
12
关于顿挫的解释
• “顿挫”的基本意蕴很单纯,《文选》陆机《文赋》 “箴顿挫而清壮”张铣注:“顿挫,犹抑折也”。抑折, 亦即曲折之意,后又派生出一系列的引伸义,有:
• 1、指作品的语言声调及情感的抑扬起伏,例如《后汉书•郑孔荀 传赞》:“北海天逸,音情顿挫”;
•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
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 又如《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用一个“垂”字,便显出了夜间平野的广 阔,用一个“涌”字便显出了月光如水和浩浩大 江的气派。
• 再如《兵车行》中“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连 用四个动词,把送别者悲痛欲绝、无可奈何的心 理、动作,刻画得多么生动。
• 杜甫诗中还善于引用俗语、方言,这主要表现 在一些古体诗中。如《新安吏》:“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兵 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 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些都很接近当时的口 语,读起来非常朴素生动。
16
五、杜诗的语言凝炼含蓄,准确生动,而通俗自然。
• 杜甫诗歌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所谓凝炼含蓄,就是词约义丰,言简义赅。 •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概括出整个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实质, •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诗包含有九层可悲的意思,
这些都是语言凝炼含蓄的典型。 • 杜诗的语言还非常准确生动,“暮投石壕村”,一个“投”字就非常准确生动。
(, 与思 增 而
钟体 扬, 悲 莫
嵘沉 雄不 ” 违
《郁 书能 ( ”
诗之 从经 陆
品幽 取年 机
12
关于顿挫的解释
• “顿挫”的基本意蕴很单纯,《文选》陆机《文赋》 “箴顿挫而清壮”张铣注:“顿挫,犹抑折也”。抑折, 亦即曲折之意,后又派生出一系列的引伸义,有:
• 1、指作品的语言声调及情感的抑扬起伏,例如《后汉书•郑孔荀 传赞》:“北海天逸,音情顿挫”;
•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成熟,
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