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套)

古诗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套)古诗文阅读10.对陶渊明《饮酒》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10.(2分)D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8、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下阕则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3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234

13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1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V1. 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D )A. 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政有关的新鲜内容B. 违背了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C. 文章缺乏独创性,只是模仿先秦两汉的文体文风D. 统治阶级推广意志力不够2. 以下不属于散文用典特点的是( B )A. 采用白描句式B. 一句一典,必须严加雕琢剪裁C. 或列举数典,不必为了对偶、平仄而炼词铸句D. 可详举一典,不限字数,亦不须另取一事与之对称满分:4 分3. ( A )行文用语,还是先秦文章的语气,开唐宋古文。
A. 《史记》B. 《汉书》C. 《文选》D. 《吊屈原文》满分:4 分4. 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A )A. 对于技巧的追求B. 联想C. 事证D. 音韵变化满分:4 分5. 在西方,古代汉语文学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是( B )。
A. 诗歌B. 散文C. 戏剧D. 小说满分:4 分6. 被称为“文章之衰”的时期是( D )。
A. 西汉B. 殷周C. 先秦两汉D. “八代”满分:4 分7. “散文”二字最早出现在文献( B )中。
A. 刘勰《文心雕龙》B. 西晋木华《海赋》C. 韩愈《与冯宿论文书》D. 刘师培《论文杂记》满分:4 分8. 今人一般认为骈文起源于( A )。
A. 秦汉B. 魏晋C. 六朝D. 西汉满分:4 分9. 下列不属于散文特点的是( D )A. 散文为主,可以杂用一些排偶、对句,但很少用四六B. 讲究朴素美,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C.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与骈文的整齐不同D. 古文总体上是追求口语的入文满分:4 分10. 韩愈《送孟东野序》中“鸣”字用法各不同体现了散文哪个文学语言特征( C )A. 散文为主,杂用一些排偶、对句,很少用四六B. 参差错落、抑扬顿锉的节奏,使得文气雄健奔放C. 讲究朴素美,讲究翻新,创造新词句,不用或少用典故与藻丽D. 比较注意于口语入文A. 《孟子》B. 《论语》C. 《左传》D. 《汉书》满分:4 分12. 唐初文风的缓慢变化不体现在哪个方面( D )A. 文学思想向教化说变B. 绮艳而不放荡C. 纵欲已经没有了,有了一股清新之气D. 完全摆脱梁陈文风的影响。
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检测练习卷2(答案详解)

【最新】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词检测练习卷2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厮守急燥蒙敝瞠目结舌B.逃遁迁徙寒喧欢呼鹊跃C.安祥苍桑回溯浮想联翩D.冈峦取缔匮乏震耳欲聋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下中国,有些人认为父辈的职业地位决定了子辈的职业地位。
其实,从农民、工人家庭中走出来并且大有作为的人俯拾皆是....。
B.宣称常吃绿豆、拍打拉筋等便能包治百病,其实是借此大肆骗财。
此类“神医”之所以前赴后继....,有关部门查处不力是重要原因。
C.《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
D.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
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后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
3.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利用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鹦鹉螺号在海底旅行的所见所闻,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史诗般的海洋。
在我们身边,也有一艘这样的奇妙的潜水船是它发现了冰海沉船,激发大导演卡梅伦拍摄了史上最赚钱的电影是它帮助美国海军在地中海找到了不小心丢失的氢弹,避免了一次灾难。
它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人类对深海的很多重大发现中都有它的身影。
它就是深潜水器中的明星阿尔文(Alvin)载人潜水器。
A.“”,。
,:B.——,:,:C.《》、。
;-—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国产动画片产量猛增,但是与国外优秀动画片相比,我们仍存在着技术水平落后,故事内容以及内涵更是相差甚远。
《唐诗宋词研究》全真模拟题一

《唐诗宋词研究11347》全真模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张三影"指的是()A.张先B.张元干C.张孝祥D.张若虚【答案】A【解析】北宋词人张先,号子野,诗句精工而受人称赞。
“三影”源于“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分值】1.02.下列属于盛唐边塞诗人的是()A.李顺B.元结C.张若虚D.顾况【答案】A【解析】B选项写政治讽喻诗;D选项是中唐诗人。
【分值】1.03.“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中“玉箸”一词的本义是指()A.筷子B.眼泪C.妻子D.首饰【答案】A【解析】出自高适的《燕歌行》。
【分值】1.04.《连昌宫词》的作者是()A.王建B.张籍C.元结D.元稹【答案】D【分值】1.0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所赠的诗人是A.张籍B.白居易C.柳宗元D.杜牧【答案】B【分值】1.06.李清照的号是()A.香山居士B.青莲居士C.易安居士D.石湖居士【答案】C【解析】A选项是白居易,B选项是李白,C选项是李清照,D选项是范成大。
【分值】1.0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作者是()A.皮日休B.韦庄C.聂夷中D.许浑【答案】D【分值】1.08.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的原因是()A.籍贯昌黎B.郡望昌黎C.被贬昌黎D.隐居昌黎【答案】B【分值】1.09.“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的词牌名是()A.《忆江南》B.《小重山》C.《青玉案》D.《采桑子》【答案】C【分值】1.010.“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作者是()A.高适B.王昌龄C.杨炯D.杜甫【答案】A【分值】1.011.“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作者是()A.秦韬玉B.元稹C.贾岛D.孟郊【答案】B【分值】1.012.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A.寻求诗律新变B.学习汉魏传统C.讲求彩丽竞繁D.倡导应制咏物【答案】B【分值】1.013.对律诗定型起了重要作用的诗人是()A杨炯和王绩B.宋之问和沈佺期C.陈子昂和张若虚D.魏征和上官仪【答案】B【分值】1.014.(登高》是杜甫晚年诗中的名篇,其诗体是()A.五律B.五绝C.七律D.七绝【答案】C【分值】1.015.被周济评价为“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的词人是()A.柳永B.秦观C.晏几道D.周邦彦【答案】B【分值】1.0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

先秦至唐宋文学史试题库(客观试题)第一套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语出自一书。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
5、”路漫漫其修远兮,”见于屈原的《>>o6、《阮步兵集》的作者是。
7、陶渊明《饮酒》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
8、文学史上认为西汉枚乘所作的《七发》是向转变时期的作品。
9、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杰出诗人。
10、庾信的诗,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杜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1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
1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13、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小谢”指14、杜甫的《»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5、“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16、,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1、《诗经》中国风的篇数是()。
A一百六十篇B三百零五篇C一百零五篇D四十篇2、我国历来将“风”、“骚”并称,这里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是()A屈原和宋玉的作品B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C《诗经》和《楚辞》D《国风》和《离骚》3、秦代唯一的作家是(A吕不韦B秦始皇C李斯D赵局4、下列属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的事()A侯生B高渐离C范增D田蛤5、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A司马相如的《子虚赋》B贾谊的《吊屈原赋》C枚乘的《七发》D杨雄的《羽猎赋》A孔融B陈琳C阮壬禹D王粲6、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7、南北朝骈赋、骈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是()A庾信B江淹C郦道元D鲍照8、唐传奇《霍小玉传》的作者是()A.杜光庭B李朝威C白行简.D蒋防9、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A江西诗派B剑南诗派C江湖诗派D晚唐诗派10、作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而自成一家,世号“诚斋体”的南宋诗人是()A杨万里B.范成大C陆游.D尤袤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10分)1、下列属于历史散文的著作是()A《论语》B《左传》C《战国策》D《春秋》E《吕氏春秋》2、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A《五柳先生传》B《桃花源记》C《与子俨等书》D《归园田居》E《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3、下列诗句中出于孟浩然笔下的是()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试卷及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唐宋诗词研究考试试卷古代文学试题一、填空(1×10=10分)1.《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
2.司马迁称《史记》的写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慷慨而多气也。
”这几句话评论的对象是曹操。
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
7.宋初西昆体的主要代表诗人有三位,他们是杨亿、刘筠、钱惟演。
8.宋代被誉为“集大成”的词人是周邦彦。
9.“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评论的是关汉卿。
10.“陈叙百年,该括万事。
”评论的是《三国演义>>。
二、解释名词术语(5×4=20分)1.赋、比。
兴: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
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比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2.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3.变文:文体名。
简称“变”。
唐五代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亦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如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4.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
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三、简答题(10×2=20分)1.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内容与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答:(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
他的诗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其名作《锦瑟》、《夜雨寄北》。
(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
如其《安定城楼》一诗,八句中连用四个典故,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绝伦。
(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
如“集鸟翻鱼艇,残虹拂马鞍”,一个“翻”,一个“拂”,写尽了水禽飞舞嬉戏、残虹行空如彩的景象。
(4)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5)诗中运用典故,意境含蓄,情味隽永。
(6)语言清丽精工,音韵和谐。
总之,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用含蓄象征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曲折细致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诗有气氛、有追求、有意境,融艺术性、生活性、思想性为一体,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
“无题诗”的这些特点,在我国文坛上影响非常深远,为后人所喜爱,并广为传诵、引用。
2.《儒林外史》一书的讽刺特点。
答:1.作者能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对贪官污吏是无情揭露和严厉鞭挞,对迂腐儒生是既同情又讽刺,对正面人物是在肯定中略显微词,做到了“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
而且,作者的讽刺还往往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
2.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和真实性结合起来。
《儒林外史》的讽刺,能够面向现实,挖掘其社会根源,使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得到高度的统一;在表现讽刺对象的喜剧性特征时,绝不以主观好恶去阉割客观形象的丰富性、整体性,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真实场景使其获得“讽刺的生命”。
3.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
《儒林外史》能真实地展示出喜剧性情节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锋利冷峻,振聋发聩,使讽刺包含有深邃的社会批判和巨大的文化容量;同时也形成了“慼而能谐”、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品格。
4.作者善于运用含蓄、婉曲的讽刺手法,冷静超然,不动声色。
在作品中作者往往直书其事,不加断语,既不介入事件的讲述,也不带任何褒贬色彩,而是把合理的夸张和客观的描述有机结合,使讽刺的深意通过情节的发展自然流露出来,在蕴藉中见出锋芒,在超然中寓有沉痛,真正做到了“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考试题(共50分)一、解释下列概念(每小题2分,共10分)1、小篆——小篆又叫篆书,本来也是战国文字的一种,但是它被延用到秦汉时代。
2、隶书——隶书出现于战国晚期的秦国,秦汉时期延用下来,汉代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主要书体。
3、形训——“形训”指通过对古文字的形体结构进行分析以获得字的本义的方法。
4、战国文字五系说——二十世纪初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两部分:西土文字与东土文字。
后来,唐兰先生表达了相同的主张,将战国文字分为秦文字和六国文字。
战国文字二分法使人们对战国文字的认识得到深化,直到今天仍有它的应用价值。
五十年代末,李学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以一个国家代表。
这种划分方法后来被学术界接受并改进,形成“战国文字五系说”:秦系、楚系、齐系、晋系、燕系。
比起“二分法”来,“五系说”对战国文字的分析更为精密科学。
“五系说”的提出,不仅为战国文字的考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战国时期文化分布的认识。
5、右文说——因为左右结构的形声字,形旁在左、声旁在右者居多,所以人们把声旁称为“右文”,这种认为声符含义的理论就叫做“右文说”。
二、说一说“隶变”发生的时代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意义。
(10分)隶书出现于战国晚期的秦国,秦汉时期延用下来,汉代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主要书体。
由篆到隶的变化过程称为“隶变”,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相传隶书是秦始皇时程邈发明的,那么秦代就是古今文字转变的时代。
三、从记载文字的材料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哪些种类?(10分)答:战国文字指的是上起春秋末年,下迄秦统一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内所有的出土或传世古器物上的文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分类标准是文字依存的材料,而战国文字的分类标准是时代。
因此,从逻辑上看,战国文字所概括的内容与甲骨文和金文有重合之处。
实际情况是,战国文字这一概念中也包含有战国时代的金文。
战国文字或写,或刻,或铸,或嵌印,载于众多品类的古物上。
常见的有铜器、铁器、金器、银器、玉器、石器、陶器、木器、漆器、竹简、木牍、绢帛、货币、玺印、封泥等。
以上四种情况使得战国文字的研究比起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来更加困难。
一些战国文字材料虽然早就出土传世,却长时期无人问津。
二十世纪初叶,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两部分:西土文字与东土文字。
后来,唐兰先生表达了相同的主张,将战国文字分为秦文字和六国文字。
战国文字二分法使人们对战国文字的认识得到深化,直到今天仍有它的应用价值。
五十年代末,李学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将战国文字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以一个国家代表。
这种划分方法后来被学术界接受并改进,形成“战国文字五系说”:秦系、楚系、齐系、晋系、燕系。
比起“二分法”来,“五系说”对战国文字的分析更为精密科学。
“五系说”的提出,不仅为战国文字的考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战国时期文化分布的认识。
四、“六书”中的“造字之法”和“用字之法”是怎样提出来的?(10分)古人对文字分类归纳,总结出一套古文字的构形理论来,这就是传统文字学中的“六书”。
后代通行的六书名称和顺序如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在《说文·叙》里说: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中的每一种以八个字为定义,并举二字为例,精炼、工整,但有些方面表述并不是很明确。
后代学者关于“六书”有很多的解释,其中争论最多的是“转注”,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
但是,有一点学者们达成了共识。
从宋元到清代,文字学家们对“六书”进行研究,逐渐认识到,“六书”中前四书的运用产生新的字形,被称为“造字法”,后二书的运用不产生新的字形,被称为“用字之法”,这就是所谓的“四体二用”说。
五、形声字有两个怎样的不同来源?(10分)形声字从结构上来看都是一形一声,仔细考察起来,却有两个不同的来源。
(1)同音假借字附加形旁形成的形声字这里说的假借,是指在早期的文字使用中,语言中有了这个词,而文字中没有这个字,就借用同音的字来写这个词,这就是“六书”中的假借。
假借在古代的某个时期十分盛行。
但假借虽然解决了有词无字的问题,用得多了,却容易造成表达上的混淆。
例如:辟,本义是法,《说文》:“辟,法也。
”《诗·大雅·板》:“无自立辟。
”假借字附加形旁以后,使这些字的表义性更加明朗化,保证了书面语言交流的准确,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形声字。
(2)记录同源词的字附加形旁形成的形声字词汇在语言中不断地使用,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便造成了词义的引申,一个词的词义不断引申,发展,便形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
同一词兼有的词义太多,在表达时不能确指哪一词义,也存在不清晰的问题。
为了克服这个弱点,人们也采取了在原有的字上附加形旁分化的方法,如:②俾,门侍人也。
(《说文》,即守门的男奴仆)奴仆的地位低下,引申为人体下部的大腿,加“骨”为“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