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例

合集下载

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

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

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1.引言1.1 概述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是一种新型的胶粘剂,其主要成分为丙烯酸树脂。

相比于传统的双组分胶粘剂,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越等优点,因此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的制备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要将丙烯酸树脂与其他助剂进行混合即可得到。

与传统的胶粘剂相比,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无需进行配比与固化处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由于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耐候性,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黏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用于家具制造、包装、建筑装饰、汽车制造等领域。

在家具制造方面,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能够提供坚固和持久的粘结效果,使家具的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在包装领域,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能够快速固化,提高包装生产效率。

在建筑装饰领域,它能够实现多种材料的粘接,满足各种不同需求。

在汽车制造领域,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可以广泛应用于车身胶合、零部件粘接等方面,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总之,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越、应用广泛等优势,因此在各个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胶粘剂要求的提高,相信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以下是各个部分的内容概述:引言部分旨在概述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首先介绍胶粘剂在现代产业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引出单组分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的特点。

最后,说明本文的目的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对全文的整体认知。

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了单组分丙烯酸树脂的特性和胶粘剂的制备方法。

在2.1节中,将详细介绍单组分丙烯酸树脂的物理化学特性。

包括丙烯酸树脂的结构、性能和使用特点等。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
【实用版】
目录
1.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简介
2.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的组成部分
3.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的具体步骤
4.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的应用领域
正文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简介】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是一种制造丙烯酸树脂的常用方法,它是通过将丙烯酸单体和适量的引发剂、溶剂等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加热、搅拌等手段促使丙烯酸单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丙烯酸树脂。

这种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因此在丙烯酸树脂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配方的组成部分】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丙烯酸单体:这是制造丙烯酸树脂的主要原料,它的种类和比例决定了最终生成的丙烯酸树脂的性能和用途。

2.引发剂:引发剂的作用是促使丙烯酸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它的种类和用量会影响聚合反应的速度和丙烯酸树脂的性能。

3.溶剂:溶剂的作用是溶解丙烯酸单体和引发剂,使它们能够充分混合和反应。

溶剂的选择和使用会影响聚合反应的效率和丙烯酸树脂的质量。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的具体步骤】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丙烯酸单体、引发剂和溶剂等混合在一起。

2.将混合物加热至一定温度,并进行搅拌,促使丙烯酸单体发生聚合反应。

3.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根据反应速率和丙烯酸树脂的性能要求,适时调整温度、搅拌速度等条件。

4.当聚合反应达到预期程度后,停止加热和搅拌,将丙烯酸树脂分离出来,进行后续加工和应用。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的应用领域】
丙烯酸树脂聚合法生产的丙烯酸树脂具有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性等优点,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丙烯酸酯胶黏剂

丙烯酸酯胶黏剂

1.1反应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特点
(1)优点: ①室温快固化,一般3~15分钟基本固化(25℃左右),
24小时完全固化。 ②使用时不需要正确计量及混合。 ③二液可分别涂布,使用寿命不受限制。 ④可进行油面粘接。
⑤被粘接材料范围宽广,如金属、非金属(一般是 硬性材料)可自粘及互粘。
⑥耐冲击性、抗剥离性等优良。 ⑦可提高劳动生产率,适用于流水线操作。
甲基丙烯酸 10 单体, 可提高固化速度
二缩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1-2 双酯,加速固化物的交联 速度和程度
热塑性聚氨酯 20 弹性体增韧剂,改善固化物脆性
对苯二酚 0.01 稳定剂,增加胶液的贮存期
异丙苯过氧化氢 5-6 引发剂
底剂
2-吡啶基硫脲 5 促进剂
甲醇
50 溶剂
乙腈
45 溶剂
双主剂型不用底剂,两个组分均为主剂,其中一个主 剂中含有氧化剂,另一
CH2 C COOR
A-
CH2 C COOR ACH2 C- COOR
A ( CH2
CN
C
) n
-2CH2
COOR
CN CCOOR
进一步反应
聚合物
α-氰基丙烯酸酯的物理性能和胶接强度
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牌号和性能
2.5 α-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的使用方法
粘接工艺采用以下任意一种即可: 表面处理-涂胶-叠合-加压-固化 表面处理-装配-定位-渗浸涂胶-固化 表面处理-涂底胶-涂胶-叠加-加压 表面处理-装配-定位-渗浸涂胶-涂底胶
目前生产氰基丙烯酸酯胶黏剂中酯基主要有甲基、乙基、 丙烯基、丁基、异丁基等。其中以乙酯(502胶)为主,占 销售量的90%以上。
目前,世界范围内销售2500~3000吨的各种氰基丙烯酸 酯胶粘剂。其中90%以上为氰基丙烯酸乙酯,因其兼有优 良的胶接性、较长的贮存期和较高的生产率等优点。

丙烯酸酯压敏胶剂型

丙烯酸酯压敏胶剂型
种类: ◆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氢
氧化铝、碳酸钙、粘土、陶瓷粉等。
33
(三)橡胶型压敏胶
1、主要组分(续)
(5)黏度调整剂
作用:增加胶的接触黏性,调整胶 的黏度,以满足使用要求,但会降 低黏附力和内聚力。
种类:
◆蓖麻油、大豆油、液体石蜡、氯 化石蜡、甘油、机油等。
34
(三)橡胶型压敏胶
电气绝缘胶带
4
(一, ②基材 ③底层处理剂 ④背面处理剂 ⑤隔离纸
压敏胶的主要成分包括橡胶型和树脂型,如聚丙烯酸酯或聚乙烯 基醚两类,基材要求均匀,伸缩性小而且对溶剂浸润性好,包括,(1) 织物类的如棉布,玻璃布或无纺布等,(2)塑料薄膜类如PE,PP, PVC和聚酯薄膜,(3)纸类如牛皮纸,玻璃透明纸等,基材厚度在 0.1-0.5mm之间.
1、主要组分(续)
(6)硫化剂 作用:提高胶层的内聚强度、耐热、耐溶剂、 耐老化性。 种类:
◆硫黄、各种硫载体、氧化物、酚醛树脂等。 (7)溶剂
作用:调节黏度、改善操作性能。 种类:
◆汽油、甲苯、二甲苯、醋酸乙酯、甲乙酮等 有机溶剂。
35
(三)橡胶型压敏胶(续)
2、橡胶型压敏胶配方实例
提高内聚性能,对黏附性、耐水性、透明度 及工艺性的提高有特殊作用
18
1、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基本配方组成(续)
(1)单体基本成分
③改性成分:能与黏附成分及内聚成分共 聚的带有官能团(羧基、羟基、氨基、环 氧基、羟甲基、酰胺基等)的单体。如丙 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
来酸酐、丙烯酸 -羟乙酯、氨基乙基丙
配方特点:黏附成分必不可少
20
2、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合成
丙烯酸酯压敏胶剂型:溶剂型、乳液型、 热熔型、液态固化型。

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制

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制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制姓名:吕文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指导教师:周小凡20040301摘要现代造纸工业中,废纸回用量的迅速增加已引起日益严重的“胶粘物质”问题,给造纸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

因此消除“胶粘物质”问题是造纸界人士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各种压敏胶粘制品是“胶粘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开发能容易在制浆过程中除去,不生成“胶粘物质”的新型压敏胶粘剂意义重大。

本论文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的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就是这样一种产品。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问和搅拌速度对乳液聚合反应有重要影响。

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加,产品乳液的电介质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初粘性能和水溶性能降低,持粘性能则先增加后降低。

过硫酸盐引发剂用量为o.8%左右时,80℃下反应约2小时,本课题涉及的乳液聚合反应能较好的完成。

2、单体配比、聚合度及中和度对产品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硬单体比例的增加,产品持粘性能和水溶性能增加,初粘性能降低;一定调节剂用量下,使产品具有水溶性有一个最小的硬单体比例,而且该值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改变调节剂用量可有效改变产品的聚合度:随调节剂用量增加,产品持粘性能降低,水溶性能提高,初粘性能基本不变,而且调节剂用量在。

一o.25%的范围内,产品性能的改变最为明显;氨水中和能有效改善产品的水溶性能。

3、z系列是一类有效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增粘剂,其中分子量较高的z一3增粘效果最好,其适宜用量在10一15%(w)之间。

4、离子型交联剂Al:(so。

),能显著改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持粘性能。

温度对离子型交联反应基本没有影响:中和度对离子型交联反应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当中和度在75%左右时,交联反应几乎不能进行。

离子型交联剂的用量主要受压敏胶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限制。

5、自交联剂N—MAN能显著改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持粘性能。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配方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分类,组成,配方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所列出配方表数据经过修改,如需要更详细的内容,请与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联系。

1. 背景丙烯酸乳液型胶粘剂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聚合物乳液胶粘剂,它一般是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或加入醋酸乙烯酯等其它单体共聚而成。

该胶粘剂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能特别好,并目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很大的断裂仲长率,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建筑、纺织以及皮革等行业。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环境友好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乳液型胶粘剂因具有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易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禾川化学是一家专业从事精细化学品以及高分子分析、研发的公司,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

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2. 丙烯酸乳液胶黏剂聚丙烯酸酯是一类具有多种性能的、用途广泛的聚合物,其乳液一般是以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丙烯腈等共聚形成乳液。

对聚合物的结构或聚合方法加以改进,可使得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

2.1有机硅改性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水性能,利用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粘剂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有机功能烷氧基硅烷作为粘合促进剂和交联剂,广泛用于胶粘剂、密封胶和涂料等领域。

有专家研究了一种专用于水性体系的有机硅烷Wz-A在水乳型聚丙烯酸密封胶中的应用,这种水性硅烷可以在不改变产品稳定性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密封胶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Wz-A 的添加量在0.8%-1.6%较为合适。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合成方法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合成方法
2007-4-8 29
§6.4 快速固化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8)
④典型配方: 组份: A剂 B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 ABS树脂 异丙苯过氧化氢
四甲基硫脲 对苯二酚
2007-4-8
42 18 15 6 25 8
0.1
52.5 22.5 4 25 8 0.1
2007-4-8 13
§6.3 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8)
四.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制备
CN H2 C COOEt
N
100℃
SOCl2



OH

OH
2007-4-8
14
§6.3 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9)
五.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典型配方分析及配方技术

典型配方分析:
配方 质量份 100 3 1 3 0.1 0.5 各组分作用 单体 增稠剂,提高粘度 稳定剂,延长储存期 增塑剂,改善胶层脆性 稳定剂,提高储存稳定性 偶联剂,提高粘结强度
15
氰基丙烯酸酯 聚氰基丙烯酸酯 对苯二酚 二丁酯 二氧化硫 KH-550
2007-4-8
§6.3 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10)
配方技术 1) H2C C

COOR
中烃基对胶的性能影响很大。
用途
CN
R甲基 乙基 丙基 异丙基 丁基 异丁基
2007-4-8
抗拉(钢-钢) 抗剪(钢-钢) /MPa /MPa 34 26 19 31 17 18 23 14 11 15 5 12
七.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配方实例 502胶配方: 组分: 氰乙酸乙酯 二氯乙烷 甲醛 六氢吡啶 二丁酯 对甲苯磺酸 五氧化二磷 对苯二酚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例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例
50
甲基丙烯酸丁酯
50
甲基丙烯酸
10
端羟基丁晴橡胶
45
异丙苯过氧化氢
3
B
二甲基苯胺
3
无水乙醇
50
应用:
将A、B组分分别涂在金属表面进行粘接,放置24小时以上,其剪切强度可达12MPa。
配方八、丙烯酸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60
甲基丙烯酸丁酯
40
甲基丙烯酸
10
氯丁橡胶
35
ABS树脂
55
配方三、丙烯酸酯胶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
6.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55
甲基丙烯酸丁酯
12
氯丁橡胶
3
乙二醇-顺酐不饱和聚酯树脂
1
聚苯乙烯
35
气溶胶
0.8
石蜡
0.3
双异羟丙基对甲基苯胺
0.5
对苯二酚
0.007
配制工艺:
该配方反应活性高,在上述组分中加入3%过氧化苯甲酰的DOP溶液(50%),即可在室温固化。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例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配方一、丙烯酸酯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
27
二乙基苯胺
0.15
过氧化甲乙酮
0.1
环烷酸钴(5.0%—7.0%)
0.06
配制工艺:
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0h以上。
0.12
环烷酸钴(7%)
0.07
丙烯酸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2
环烷酸钴(7%)
0.07
丙烯酸
6
配制工艺:
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4h以上。
应用:
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1.0MPa,有机玻璃>8.5MPa,聚碳酸酯>12.5MPa
配方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50
甲基丙烯酸丁酯
50
甲基丙烯酸
10
有机玻璃模塑料
45
二乙基苯胺
0.15
过氧化苯甲酰
0.15
环烷酸钴(6%)
0.06
应用:
该配方用于金属和金属、金属和玻璃、玻璃和玻璃之间的粘接。
配方七、油面金属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A
甲基丙烯酸羟乙基酯
应用:
用于铁、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粘接;用于有机玻璃等材料的粘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0.0MPa,有机玻璃>8.0MPa,聚碳酸酯>12.0MPa
配方二、丙烯酸酯黏合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100
甲基丙烯酸
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
28
二乙基苯胺
0.13
过氧化甲乙酮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例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配方一、丙烯酸酯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93
甲基丙烯酸
1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
27
二乙基苯胺
0.15
过氧化甲乙酮
0.1
环烷酸钴(5.0%—7.0%)
0.06
配制工艺:
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0h以上。
配方五、PVC板粘接胶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A
氯磺化苯乙烯
40
甲基丙烯酸甲酯
5
甲基丙烯酸
8
二甲基丙烯酸-1,3-丁二烯酯
1
环氧树脂
2.5
异丙苯过氧化氢
0.1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
0.05
B
氯乙烯-醋酸乙烯(6:1)
12
丁醛
6
苯胺
6
甲乙酮
96
使用方法:
将A和B组分分别涂在要粘接的PVC板处,粘合15分钟,固化72个小时。其剪切强度可达18MPa以上.。
过氧化羟基异丙苯
10
二甲基苯胺
4
应用:
室温下迭合30分钟,固化24小时。
主要用于金属、塑料和橡胶的粘接。
配方九、丙烯酸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A
甲基丙烯酸甲酯
60
甲基丙烯酸丁酯
5
甲基丙烯酸
3
端羟基丁晴橡胶
15
B
ABS
70
过氧化羟基异丙苯
4
促进剂
3
应用:
室温下迭合30分钟,固化24小时。
主要用于金属、塑料和橡胶的粘接。
粘接铝合金和碳钢中,抗剪切强度均在30MPa以上。
配方四、不锈钢用粘合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
100
氧化锆
11
过氧化苯甲酰
2.5

甲基丙烯酸甲酯
90
甲基丙烯酸丁酯
17
二甲基对甲苯胺
2

羧甲基纤维素
工艺配制:
将10份固相组分与3份羧甲基纤维素粉末均匀混合,加入适量液相组分,再加入10份水调和均匀,涂在粘和处即可。
配方十、丙烯酸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A
丙烯酸树脂
50
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
50
B
苯醌
0.0004
N,N-二甲基苯胺
1.5
对烷基烷过氧化物
2
甲酰胺
0.9
应用:
应用于金属,尤其油面金属的粘接。
50
甲基丙烯酸丁酯
50
甲基丙烯酸
10
端羟基丁晴橡胶
45
异丙苯过氧化氢
3
B
二甲基苯胺
3
无水乙醇
50
应用:
将A、B组分分别涂在金属表面进行粘接,放置24小时以上,其剪切强度可达12MPa。
配方八、丙烯酸胶粘剂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60
甲基丙烯酸丁酯
40
甲基丙烯酸
10
氯丁橡胶
35
ABS树脂
55
配方三、丙烯酸酯胶
配方组成
配比(质量份)
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
6.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55
甲基丙烯酸丁酯
12
氯丁橡胶
3
乙二醇-顺酐不饱和聚酯树脂
1
聚苯乙烯
35
气溶胶
0.8
石蜡
0.3
双异羟丙基对甲基苯胺
0.5
对苯二酚
0.007
配制工艺:
该配方反应活性高,在上述组分中加入3%过氧化苯甲酰的DOP溶液(50%),即可在室温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