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解密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解密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解密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随着汽车在安全及环保性方面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饰件在安全性及环保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仪表板外形设计美观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仪表板采用无缝气囊门的外观设计,因此对汽车仪表板来说,一个好的仪表板不仅要有设计新颖美观的外形,舒适的手感,而且还需具有优良的老化性能及与乘客的良好相容性(优良的散发特性)。

由于PVC材料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花纹成型性且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目前PVC搪塑仍是使用最广的仪表板表皮加工工艺,PVC粉料占据了搪塑成型工艺的绝大部分市场。由于PVC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较高,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发脆,易造成无缝气囊仪表板在低温状态爆破时,气囊区域PVC表皮碎裂而飞出,对乘客产生安全隐患,PVC在抗老化性、增塑剂迁移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出于安全及环保原因,目前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相继开发出了PVC的替代材料及工艺。

由此可见,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与环境相容性较差的材料将逐渐被替代。今后,仪表板表皮材料将在以下性能上不断改进:优良的安全性能,低温性能;优良的老化性能,抗UV性能;易于循环使用;减小成雾性;材料无害性、与环境及人的相容性。

根据仪表板表皮性能这些发展要求,世界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不断开发出新的材料及成型工艺以满足表皮性能的发展要求,以下将对仪表板饰面表皮的一些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及其成型工艺进行介绍。

搪塑成型工艺

搪塑工艺是当前一项成熟并使用广泛的成型工艺,其加工成型工艺简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工艺。目前搪塑模可采用的皮纹也越来越广,如缝纫线(StitchLine),主要的环保新材料有热塑性聚烯烃(TPO)、热塑性聚氨酯(TPU)粉料。

1.热塑性聚氨酯TPU

热塑性聚氨酯TPU结合了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优良热塑性及工艺加工性。其优点有:是一种环保型的材料,可回收循环使用;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可使用较薄的表皮厚度;良好的耐化学性、耐老化性、抗摩损性;TPU搪塑料无须添加增塑剂,其具有良好的气味及散发特性;优良的低温性能,在低温状态下保持着优良的弹性,玻璃化温度为-50℃。

TPU搪塑粉料分二种,一种为芳香族聚氨酯,另一种为脂肪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由芳香族异氰酸脂MDI及聚醚组成,脂肪族聚氨酯由脂肪族异氰酸脂如HDI、IPDI和聚酯或丙烯酸聚醚组成。由于芳香族异氰酸脂存在不饱和键,易产生变黄及粉化现象,因此早期使用的芳香族TPU搪塑表皮表面需喷上涂层,以防止表皮变黄。目前开发的TPU搪塑粉料一般都是脂肪族体系,脂肪族聚氨酯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耐光性,因此无须对表皮表面进行喷涂处理,但脂肪族TPU一般的加工性能及高成本却影响了TPU材料的推广。由于脂肪族TPU优良的耐光性及舒适的手感,其在中高端的产品上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热塑性聚烯烃TPO

TPO搪塑粉料是一种新型的聚烯烃材料,目前只有少量应用,如Inteva公司。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待解决:表皮耐刮擦性差,脱模时易产生明显脱模痕而造成大量报废;耐油性差;脱模较困难,对仪表板外形设计局限性较大;成型温度范围较窄。

真空成型工艺

TPO阴模真空成型:阴模真空成型主要材料为TPO,工艺流程与目前普通真空成型的工艺流程相似,先将片材加热到一定温度,而后在成型工位进行真空成型,但阴模成型工艺使用的是镍壳真空模,并且片材表面无皮纹,皮纹是在真空成型过程中成型在表皮上的。可以单独成型表皮,也可直接复合在骨架上。

TPO阴模真空成型示意图

目前此工艺已经逐步成熟,在仪表板及门板上已经有较多应用。其主要优点为:皮纹均匀;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耐久性;优良的耐刮擦性;优良的气味、低散发特性,可循环回收。

TPO阳模真空成型:阳模真空成型具有模具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的优点,但以前用于阳模真空成型的材料PVC/ABS各项性能都较差,逐渐被淘汰;而普通TPO花纹保持性又较差,这些因素影响了阳模真空成型的应用。近几年,Benecke公司开发了用于阳模真空成型的深拉伸TPO表皮,深拉伸TPO表皮在有大的拉伸结构下仍能具有良好的花纹保持性,因此阳模真空成型又有了很好的应用。

PU表皮模塑成型工艺(PURIMSkin)

PU模塑表皮是一种PVC材料的理想替代材料,但其加工工艺目前并不成熟。PU表皮模塑成型工艺流程为:先在表皮成型模上下模喷上脱模剂,而后在下模表面喷涂模内漆,可喷涂不同颜色的模内漆,随后台模并浇注双组份聚氨酯原料,熟化后起模,根据原料配方,熟化时间为40-180s。

其具有以下优点:设计柔性高,可生产边角曲率接近0的仪表板;可变的厚度范围0.5-3mm;精密的表皮表面结构的重复生产能力;花纹结构不受限制;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优良的抗老化性能;优良的气味、低散发特性,雾化量<1mg;多颜色(通过Polyol加色浆或喷涂模内漆)、纹理由于PU表皮的原料的粘度较低,可生产表皮厚度从0.5-3mm。

由于PU表皮成型工艺类似于发泡工艺,因此其结构受到发泡模上模结构的限制,由于上模不能过多的使用抽芯机构,因此目前PU表皮不能设计Undercut太深的结构,否则较容易造成Undercut处表皮厚度有很大变化。目前模具制造商正致力于改进上模机构以及锁模机构,以改善PU表皮工艺对结构设计的限制。

PUR喷涂工艺(PURSpray)

PUR喷涂工艺使用的材料也分二种,一种为芳香族聚氨酯(Aromatic Polyurethane),为防止表皮变黄现象,需要喷涂模内漆(IMC),如BASF公司的体系;另一种为脂肪族聚氨酯(Aliphatic Polyurethane)。

PUR喷涂工艺主要有以下优点:精密的表皮表面结构的重复生产能力;花纹结构不受限制;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优良的低温、抗老化性能;优良的气味、低散发特性;多颜色(通过Polyol加色浆或喷涂模内漆)、纹理。

由于PU喷涂的原材料成本较高,并且工艺过程控制复杂而影响了其应用推广,目前主要应用于中高端的仪表板产品上。

TPU吹塑工艺(Blowmolding)

TPU吹塑工艺是目前最新开发的一项工艺,其工艺为对TPU材料的吹塑成型,吹塑成型的优点是能耗较低,模具采用镍壳模,与阴模成型模具类似,寿命很长,成型模无须加热,一次成型二个产品。TPU具有良好的耐摩擦,良好的机械性能,良好的花纹保持性,并且可以生产厚度较薄的表皮,但由于此加工工艺控制复杂,因此此工艺仍处于研发改进过程。

真皮仪表板(LeatherlP)

目前,真皮仪表板主要应用在高档仪表板上,其造型豪华美观,手感舒适,安全环保,与驾乘人员的相容性好,主要有直接包覆在骨架上、包覆在发泡上、先包覆软层再包覆真皮、真皮直接发泡成型四种成型工艺。

汽车副仪表总成设计规范

汽车副仪表总成设计规范 1范围 副仪表板总成通常包括副仪表板本体、副仪表板装饰盖板、杯托等,分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类型,本指南只针对整体式副仪表板总成进行阐述。 本标准简要介绍了副仪表板总成在整车中的地位及功能,副仪表板总成的大致构成,设计原则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避免的问题。 2规范引用文件 GB11552-2009轿车内部凸出物 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燃烧速度≤100mm/min) CNCA-C11-09:2014CCC要求 GB/T30512-2014禁限用物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副仪表板总成的主要功能是为车辆前地板纵梁上安装的暖通空调、变速机构、出风管道、机械驻车制动等机构件提供遮蔽。随着用户需求的日益提升,遮蔽功能已经是副仪表必须达成的最基本功能,而提供舒适操作空间、舒适装饰环境、适用储物空间,已经越来越成为副仪表板承担的重要功能。 1)副仪表板总成组成及功能说明 根据车型划分及结构特点,副仪表板大致可以分成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类型。整体式副仪表板,副仪表板本体作为外观零件,整体成型,而后装配各种装饰盖板。分体式副仪表板,拆分为左右侧板、中央面板及若干加强横梁,以整体式副仪表板为例介绍,如图1所示:

图1副仪表板总成 4副仪表板总成设计要求 4.1副仪表板总成通用要求 CCC要求:根据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汽车内饰件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CNCA-C11-09:2014)的要求,新增了汽车仪表板、副仪表板零件须进行3C强检认证。 4.2副仪表板结构设计要项 4.2.1副仪表板总成定位 1)定位设计 定位设计就是将产品在整车上的位置定住,用工程语言描述,就是约束产品的6个自由度。副仪表板产品一般在图示的区域布置定位点。副仪表板总成的定位一般通过几何尺寸和公差(GD&T)图纸进行描述。GD&T是工程产品定义标准,它描述了一个产品几何特征以及这些几何特征的相互关系,还有它们与之相匹配的总成或零件的功能要求。 Z向固定区域Y向固定区域 1)副仪表板总成安装 ①Z向安装:Z向固定一般做在杯托下面,用自攻螺钉来固定,上面加上杯托垫。 ②Y向安装:对于Y向固定,在副仪表板侧面开两个孔,然后通过打螺钉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在布置固定点时要考虑到在座椅安装后固定点 的拆卸,同时也要考虑到座椅怎样遮蔽固定点,使之不暴露 在的视野范围内。通常是把座椅滑到最前端,然后以座椅最 后部往后30mm左右来布置固定点,一定要用工具进行校 核。

解密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解密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随着汽车在安全及环保性方面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饰件在安全性及环保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仪表板外形设计美观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仪表板采用无缝气囊门的外观设计,因此对汽车仪表板来说,一个好的仪表板不仅要有设计新颖美观的外形,舒适的手感,而且还需具有优良的老化性能及与乘客的良好相容性(优良的散发特性)。 由于PVC材料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花纹成型性且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目前PVC搪塑仍是使用最广的仪表板表皮加工工艺,PVC粉料占据了搪塑成型工艺的绝大部分市场。由于PVC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较高,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发脆,易造成无缝气囊仪表板在低温状态爆破时,气囊区域PVC表皮碎裂而飞出,对乘客产生安全隐患,PVC在抗老化性、增塑剂迁移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出于安全及环保原因,目前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相继开发出了PVC的替代材料及工艺。 由此可见,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与环境相容性较差的材料将逐渐被替代。今后,仪表板表皮材料将在以下性能上不断改进:优良的安全性能,低温性能;优良的老化性能,抗UV性能;易于循环使用;减小成雾性;材料无害性、与环境及人的相容性。 根据仪表板表皮性能这些发展要求,世界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不断开发出新的材料及成型工艺以满足表皮性能的发展要求,以下将对仪表板饰面表皮的一些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及其成型工艺进行介绍。 搪塑成型工艺 搪塑工艺是当前一项成熟并使用广泛的成型工艺,其加工成型工艺简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工艺。目前搪塑模可采用的皮纹也越来越广,如缝纫线(StitchLine),主要的环保新材料有热塑性聚烯烃(TPO)、热塑性聚氨酯(TPU)粉料。 1.热塑性聚氨酯TPU 热塑性聚氨酯TPU结合了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优良热塑性及工艺加工性。其优点有:是一种环保型的材料,可回收循环使用;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可使用较薄的表皮厚度;良好的耐化学性、耐老化性、抗摩损性;TPU搪塑料无须添加增塑剂,其具有良好的气味及散发特性;优良的低温性能,在低温状态下保持着优良的弹性,玻璃化温度为-50℃。 TPU搪塑粉料分二种,一种为芳香族聚氨酯,另一种为脂肪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由芳香族异氰酸脂MDI及聚醚组成,脂肪族聚氨酯由脂肪族异氰酸脂如HDI、IPDI和聚酯或丙烯酸聚醚组成。由于芳香族异氰酸脂存在不饱和键,易产生变黄及粉化现象,因此早期使用的芳香族TPU搪塑表皮表面需喷上涂层,以防止表皮变黄。目前开发的TPU搪塑粉料一般都是脂肪族体系,脂肪族聚氨酯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耐光性,因此无须对表皮表面进行喷涂处理,但脂肪族TPU一般的加工性能及高成本却影响了TPU材料的推广。由于脂肪族TPU优良的耐光性及舒适的手感,其在中高端的产品上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答案样本

第一章作业答案 1、解释名词术语 工艺过程、工序、工步、试切法、静调整法、加工经济精度答: 工艺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 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 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称为工艺过程。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 在一个工作地( 机械设备) 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称为工序。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加工是否连续完成和工作地是否改变。 工步: 在一次安装或工位中, 加工表面、加工工具和切削用量中的转速及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 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称为工步。 静调整法: 先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 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 以保证工件被加工尺寸的方法。比试切法生产率高, 而且加工尺寸的稳定性也好, 适合于成批大量生产。 加工经济精度: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 每种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公差等级, 称为加工经济精度。 2、汽车零件切削加工时, 零件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几种? 答: 有四种: ( 1) 试切法: 经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 重复进行到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为止的加工方法。常见于单件小批生产。 ( 2) 静调整法: 先调整好刀具和工件在机床上的相对位置, 并在

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这个位置不变, 以保证工件被加工尺寸的方法。比试切法生产率高, 而且加工尺寸的稳定性也好, 适合于成批大量生产。 ( 3) 定尺寸刀具法: 是利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尺寸的。如用钻头、铰刀直接保证被加工孔的尺寸。 ( 4) 主动和自动测量法: 是在一些精密机床上加工工件尺寸的同时, 利用检测装置测量和控制被加工表面尺寸的一种方法。 3、汽车零件加工时, 零件形状的获得方法有几种? 答: 有三种: ( 1) 轨迹法: 是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所需要的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 2) 成形法: 是使用成形刀具加工, 获得工件表面的方法。 ( 3) 展成法: 在加工时刀具和工件做展成运动, 刀刃包络出被加工表面的形状, 称为展成法、范成法或滚切法。 8、在大批大量和单件小批生产时, 汽车零件尺寸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获得? 答: 大批大量生产中, 汽车零件尺寸多采用静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和主动及自动测量法来保证; 单件小批生产中多采用试切法和定尺寸刀具法来保证尺寸精度。 第二章作业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设计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六点定位规则、第一类自由

小轿车汽车仪表盘图解

汽车仪表盘图解 仪表知识 仪表是反映车辆各系统工作状况的装置。传统的仪表是机械式的,而现代仪表已经改用电子式。就目前大部分车型来看,显示车速、发动机转速等信息的表头依旧采用了传统的指针式. 车外温度表: 显示车外空气温度仪表,单位是摄氏度,目前拥有这种功能的车型基本上都在综合显示屏上直接用数字显示这一信息。 瞬时油耗表: 显示车辆某一瞬间油耗情况的仪表,单位是升/百公里 (L/100Km)。不少车型已经采用综合显示屏显示油耗,并能换算出余油尚能行驶的里程数。但奔驰、宝马等公司有些型号的车辆仍旧使用传统仪表显示。 自动挡挡位显示: 用于指示自动档档位。不同车型的显示方法不同,有的使用指示灯配合图形,有的则通过显示屏直接显示。

汽车仪表盘图解 转速表: 反映发动机转速的仪表,通常设置再仪表板内,与车速里程表对称地放置在一起。一般转速表单位是千转/每分钟 (1/min*1000)即显示发动机每分钟转多少千转。驾驶员可以通过该表了解发动机的运转情况,并据此决定挡位和油门的配合,使车辆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减少油耗,延长发动机寿命。 汽车仪表盘图解 速度表:

速度表是现代车辆必备的仪表之一,它显示的是汽车的时速,公制单位是公里/小时(Km/h),有些欧美国家同时采用英制 单位。传统的车速表是机械式的,现在很多轿车仪表已经装备了使用传感器的电子车速表 里程表: 它是记录车辆行驶里程的仪表,多整合在速度表内。它对于车主判断车辆的整体状态,常见故障等有着特别的作用。同速度表一样,以前的里程表也是机械式的,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车型采用了电子里程表。 小计里程表: 记录车辆某一段短途行驶里程的仪表,多与里程表整合在一起,能够随时清零。它能帮助车主掌握某段路程的长短以及计算油耗等。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 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 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 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 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汽车冲压工艺

汽车制造的冲压工艺培训资料 培训讲师-倪慨宇2012年12月培训范围:冲压工艺、车间、工装管理员 主要内容及介绍: 1、冲压前期工作 1.1开卷--洗 2、汽车制造中的冲压工艺 2.1 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 2.2汽车覆盖件 2.2.1介绍 2.2.2覆盖件分类及工艺特性 2.2.3特点及要求 2.3覆盖件冲模 2.3.1拉延模 2.3.1.1工艺补充与拉延筋 2.3.1.2拉延质量及穿、冲工艺孔

2.3.2修边模 2.3.2.1修边模介绍 2.3.2.2修边模的分类 2.3.3翻边模 2.3.3.1翻遍模的介绍 2.3.3.2翻遍模的分类 2.4汽车制造冲压工艺的新发展2.4.1模块式冲压 2.4.2亚毫米冲压 2.4.3特种冲压成型技 2.4.4液压式成型技 2.4.5电磁式成型技术 2.5 A级曲面介绍

1、冲压前期工作(开卷----清洗) 第一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开卷工艺,所谓开卷就是将送到工厂中的钢板卷还原成钢板,同时对钢材进行表面的清洗并进行初步的粗裁剪。 在钢板出厂前,往往会涂有防锈油,同时运输期间外界的污染物物也会附着在钢板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导致车辆在喷涂和焊接上导致喷漆不均和焊点不牢,因此在冲压钢板之前需要清洗掉它们。同时清洗钢板必须使用专用的洗涤溶剂,不可用酸性或者碱性溶剂,因为酸性或碱性会给车用钢板造成损伤,影响车身的质量造成钢板腐蚀。 粗剪后的钢板就像上图一样将按照生产计划投放到各条生产线上。目前开卷工艺的生产频率可达60片/分钟,而粗剪的精度也可达到0.1mm,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相当。 2、汽车制造中的冲压工艺 2.1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 汽车制造中有60%-70%的金属零部件需经塑性加工成形,冲压加工是完成金属塑性成形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是最基本、最传统、最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之一。车身上的各种覆盖件(图片)、车内支撑件、结构加强件,还有大量的汽车零部

(完整版)汽车制造工艺流程

1.铸造 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而获得产品的生产方法。在汽车制造过程中,采用铸铁制成毛坯的零件很多,约占全车重量10%左右,如气缸体、变速器箱体、转向器壳体、后桥壳体、制动鼓、各种支架等。制造铸铁件通常采用砂型。砂型的原料以砂子为主,并与粘结剂、水等混合而成。砂型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粘合强度,以便被塑成所需的形状并能抵御高温铁水的冲刷而不会崩塌。为了在砂型内塑成与铸件形状相符的空腔,必须先用木材制成模型,称为木模。炽热的铁水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因此,木模的尺寸需要在铸件原尺寸的基础上按收缩率加大,需要切削加工的表面相应加厚。空心的铸件需要制成砂芯子和相应的芯子木模(芯盒)。有了木模,就可以翻制空腔砂型(铸造也称为“翻砂”)。在制造砂型时,要考虑上下砂箱怎样分开才能把木模取出,还要考虑铁水从什么地方流入,怎样灌满空腔以便得到优质的铸件。砂型制成后,就可以浇注,也就是将铁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浇注时,铁水温度在1250—1350度,熔炼时温度更高。 2.锻造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广泛地采用锻造的加工方法。锻造分为自由锻造和模型锻造。自由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铁砧上承受冲击或压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坊间称“打铁”)。汽车的齿轮和轴等的毛坯就是用自由锻造的方法加工。模型锻造是将金属坯料放在锻模的模膛内,承受冲击或压力而成形的加工方法。模型锻造有点像面团在模子内被压成饼干形状的过程。与自由锻相比,模锻所制造的工件形状更复杂,尺寸更精确。汽车的模锻件的典型例子是:发动机连杆和曲轴、汽车前轴、转向节等。 3.冷冲压 冷冲压或板料冲压是使金属板料在冲模中承受压力而被切离或成形的加工方法。日常生活用品,女口铝锅、饭盒、脸盆等就是采用冷冲压的加工方法制成。例如制造饭盒,首先需要切出长方形并带有4个圆角的坯料(行家称为“落料”),然后用凸模将这块坯料压入凹模而成形(行家称为“拉深”)。在拉深工序,平面的板料变为盒状,其4边向上垂直弯曲,4个拐角的材料产生堆聚并可看到皱褶。采用冷冲压加工的汽车零件有:发动机油底壳,制动器底板,汽车车架以及大多数车身零件。这些零件一般都经过落料、冲孔、拉深、弯曲、翻边、修整等工序而成形。为了制造冷冲压零件,必须制备冲模。冲模通常分为2块,其中一块安装在压床上方并可上下滑动,另一块安装在压床下方并固定不动。生产时,坯料放在2块冲模之间,当上下模合拢时,冲压工序就完成了。冲压加工的生产率很高,并可制造形状复杂而且精度较高的零件. 4。焊接 焊接是将两片金属局部加热或同时加热、加压而接合在一起的加工方法。我们常见工人一手拿着面罩,另一手拿着与电线相连的焊钳和焊条的焊接方法称为手工电弧焊,这是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熔化焊条和焊件,使之接合。手工电弧焊在汽车制造中应用得不多。在汽车车身制造中应用最广的是点焊。点焊适于焊接薄钢板,操作时,2个电极向2块钢板加压力使之贴合并同时使贴合点(直径为5—6甽的圆形)通电流加热熔化从而牢固接合。2块车身零件焊接时,其边缘每隔50—100甽焊接一个点,使2零件形成不连续的多点连

汽车仪表板总成造型综述

汽车仪表板总成造型综述 仪表板简称I/P(Instrument panel),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造型 仪表板是全车控制与现实的集中部位,仪表板的造型重点是对驾驶员操作区域的设计。现代轿车设计中,绝大多数的操纵开关都是供驾驶员专用的,所以,仪表板造型首先以驾驶员为之对仪表的可视性和对各种操作件的操作方便性为依据。在视觉效果上,仪表板位于市内视觉集中的部位,其形体队成员也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应强调其造型的表现效果。 1.仪表板的布置 在不至仪表板是要根据相关标准来选用和确定所有仪表、显示器和主要操纵控制间的位置,此外还要从结构空间进行人机工程验证,其中包括视野性、手、脚活动范围、肘部空间、手伸及界面、按钮区布局等诸多方面。同时,在形体设计时,还要注意仪表板面的反光效果,既要提高仪表的可见度,又要通过表罩的漫反射方法减少炫光,还要防止仪表板上的高光点在风窗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反射影像,以免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必须对仪表板的表面进行消光或亚光处理,已获得舒适安全的驾驶感觉。 仪表板上安装的仪表和各种器件大都来自不同的厂商,涉及时要保证个不同厂商器件的颜色、质感、纹理的统一,还要注意仪表表面、指针、屏显、数字、警示灯、刻度盘等的形体、颜色及灯光效果的统一,这些在方案设计初期都要处理妥当,为后期的细化和局部设计做好准备。

2.仪表板的造型分类 仪表板的器件按其功能一般划分为驾驶操控区、乘用功能区、保安区等几个部分 A区: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共用的区域 B区:驾驶员座位操作区 C区:唯有驾驶员操作区 D区;A、B、C区以外的区域 现代汽车的仪表板造型概念以趋于多元化,通过不同的仪表指示区、中置控制区、按键功能区的划分和形体的连接可以组合成多种形式。按照仪表板的大的体面关系和结构分块形式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仪表板上下分块式

仪表板制造工艺

仪表板:汽车仪表板材料及制造工艺 随着汽车在安全及环保性方面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饰件在安全性及环保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仪表板外形设计美观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仪表板采用无缝气囊门的外观设计,因此对汽车仪表板来说,一个好的仪表板不仅要有设计新颖美观的外形,舒适的手感,而且还需具有优良的老化性能及与乘客的良好相容性(优良的散发特性)。 由于PVC材料具有良好的手感和花纹成型性且材料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目前PVC搪塑仍是使用最广的仪表板表皮加工工艺,PVC粉料占据了搪塑成型工艺的绝大部分市场。由于PVC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较高,材料在低温环境下发脆,易造成无缝气囊仪表板在低温状态爆破时,气囊区域PVC表皮碎裂而飞出,对乘客产生安全隐患,PVC在抗老化性、增塑剂迁移等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出于安全及环保原因,目前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相继开发出了PVC的替代材料及工艺。 由此可见,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与环境相容性较差的材料将逐渐被替代。今后,仪表板表皮材料将在以下性能上不断改进:优良的安全性能,低温性能;优良的老化性能,抗UV性能;易于循环使用;减小成雾性;材料无害性、与环境及人的相容性。 根据仪表板表皮性能这些发展要求,世界各主机、饰件及材料生产厂商不断开发出新的材料及成型工艺以满足表皮性能的发展要求,以下将对仪表板饰面表皮的一些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及其成型工艺进行介绍。 搪塑成型工艺 搪塑工艺是当前一项成熟并使用广泛的成型工艺,其加工成型工艺简单,是

目前应用最广的工艺。目前搪塑模可采用的皮纹也越来越广,如缝纫线(Stitch Line),主要的环保新材料有热塑性聚烯烃(TPO)、热塑性聚氨酯(TPU)粉料。 1.热塑性聚氨酯TPU 热塑性聚氨酯TPU结合了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优良热塑性及工艺加工性。其优点有:是一种环保型的材料,可回收循环使用;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可使用较薄的表皮厚度;良好的耐化学性、耐老化性、抗摩损性;TPU搪塑料无须添加增塑剂,其具有良好的气味及散发特性;优良的低温性能,在低温状态下保持着优良的弹性,玻璃化温度为-50℃。 TPU搪塑粉料分二种,一种为芳香族聚氨酯,另一种为脂肪族聚氨酯。芳香族聚氨酯由芳香族异氰酸脂MDI及聚醚组成,脂肪族聚氨酯由脂肪族异氰酸脂如HDI、IPDI和聚酯或丙烯酸聚醚组成。由于芳香族异氰酸脂存在不饱和键,易产生变黄及粉化现象,因此早期使用的芳香族TPU搪塑表皮表面需喷上涂层,以防止表皮变黄。目前开发的TPU搪塑粉料一般都是脂肪族体系,脂肪族聚氨酯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耐光性,因此无须对表皮表面进行喷涂处理,但脂肪族TPU一般的加工性能及高成本却影响了TPU材料的推广。由于脂肪族TPU优良的耐光性及舒适的手感,其在中高端的产品上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热塑性聚烯烃TPO TPO搪塑粉料是一种新型的聚烯烃材料,目前只有少量应用,如Inteva公司。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待解决:表皮耐刮擦性差,脱模时易产生明显脱模痕而造成大量报废;耐油性差;脱模较困难,对仪表板外形设计局限性较大;成型温度范围较窄。 真空成型工艺

典型零件选材及工艺分析

典型零件选材及工艺分析 一,齿轮类 机床、汽车、拖拉机中,速度的调节和功率的传递主要靠齿轮机床、汽车和拖拉机中是一种十分重要、使用量很大的零件。 齿轮工作时的一般受力情况如下: (1)齿部承受很大的交变弯曲应力; (2)换当、启动或啮合不均匀时承受击力; (3)齿面相互滚动、滑动、并承受接触压应力。 所以,齿轮的损坏形式主要是齿的折断和齿面的剥落及过度磨损。据此,要求齿材料具有以下主要性能: (1)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 (2)齿面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3)齿轮心部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 此外,还要求有较好的热处理工艺性,如变形小,并要求变形有一定的规律等。下面以机床和汽车、拖拉机两类齿轮为例进行分析。 (一)机床齿轮 机床中的齿轮担负着传递动力、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任务。一般机床中的齿轮精度大部分是7级精度(GB179-83规定,精度分12级,用1、2、3、……12表示,数字愈大者,精度愈低)。只是在他度传动机构中要求较高的精度。

机床齿轮的工作条件比起矿山机械、动力机械中的齿轮来说还属于运转平稳、负荷不大、条件较好的一类。实践证明,一般机床齿轮选用中碳钢制造,并经高频感应热处理,所得到的硬度、耐磨性、强度及韧性能满足要求,而县市频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 下面以C616机床中齿轮为例加以分析。 1、高频淬火齿轮的工工艺线 2、热处理工序的作用正火处理对锻造齿轮毛坯是必需的热处理工序,它可以使同批坯料具有相同的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并使组织均匀,消除锻造应力。对于一般齿轮,正火处理也可作为高频淬火前的最后热处理工序。 调质处理可以使齿轮具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提高齿轮心部的强度和韧性,使齿轮能承受较大的弯曲应力和冲击力。调质后的齿轮由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在淬火时变形更小。 高频淬火及低温回火是赋予齿轮表面性能的关键工序,通过高频淬火提高了齿轮表 面硬度和耐磨性,并使齿轮表面有压应力存在而增强了抗疲劳破坏的能力。为了消除淬火应力,高频淬火后应进行低温回火(或自行回火),这对防止研磨裂纹的产生和提高抗冲击能力极为有利。 3、齿轮高频淬火后的变形情况齿轮高频淬火后,其变形一般表现为内孔缩小,外径不变或减小。齿轮外径与内径之比小于1.5时,内径略胀大;当齿轮有键槽时,内径向键槽方向胀大,形成椭圆形,齿间椭圆形,齿间亦稍有变形,齿形变化较小,一般表现为中间凹0.002~0.0005㎜。这些微小的变形对生产影响不大,因为一般机床用的7级精度齿轮,淬火回火后,均要经过滚光和推孔才成为成品。

汽车仪表板设计浅谈

汽车仪表板设计简介 一、造型 仪表板是全车控制与现实的集中部位,仪表板的造型重点是对驾驶员操作区域的设计。现代轿车设计中,绝大多数的操纵开关都是供驾驶员专用的,所以,仪表板造型首先以驾驶员为之对仪表的可视性和对各种操作件的操作方便性为依据。在视觉效果上,仪表板位于市内视觉集中的部位,其形体队成员也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应强调其造型的表现效果。 1.仪表板的布置 在不至仪表板是要根据相关标准来选用和确定所有仪表、显示器和主要操纵控制间的位置,此外还要从结构空间进行人机工程验证,其中包括视野性、手、脚活动范围、肘部空间、手伸及界面、按钮区布局等诸多方面。同时,在形体设计时,还要注意仪表板面的反光效果,既要提高仪表的可见度,又要通过表罩的漫反射方法减少炫光,还要防止仪表板上的高光点在风窗玻璃的内表面形成反射影像,以免干扰驾驶员的视觉。必须对仪表板的表面进行消光或亚光处理,已获得舒适安全的驾驶感觉。 仪表板上安装的仪表和各种器件大都来自不同的厂商,涉及时要保证个不同厂商器件的颜色、质感、纹理的统一,还要注意仪表表面、指针、屏显、数字、警示灯、刻度盘等的形体、颜色及灯光效果的统一,这些在方案设计初期都要处理妥当,为后期的细化和局部设计做好准备。 2.仪表板的造型分类 仪表板的器件按其功能一般划分为驾驶操控区、乘用功能区、保安区等几个部分 A区: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共用的区域 B区:驾驶员座位操作区 C区:唯有驾驶员操作区 D区;A、B、C区以外的区域 现代汽车的仪表板造型概念以趋于多元化,通过不同的仪表指示区、中置控制区、按键功能区的划分和形体的连接可以组合成多种形式。按照仪表板的大的体面关系和结构分块形式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汽车仪表板横梁设计规范

仪表板横梁设计规范

仪表板横梁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仪表板横梁的设计要点。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SUV等车型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71-2007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9279-2007 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 GB11552-2009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3 术语和定 3.1 仪表板横梁在车身系统中的布置 仪表板横梁总成安装在驾驶室的前端,主要作用是将仪表板和车身固定起来,同时将转向管柱、安全气囊、线束,电器盒等电器附载件装配固定起来,支撑仪表板总成等负载件的整体刚性,同时正碰实验时对驾驶室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如图1:

图1 3.2 仪表板横梁简要说明 仪表板横梁总成主要零部件如图2: 图2 (1-横梁左侧安装支架,2-横梁右侧安装支架,3-中间固定支架,4-前挡板固定支架,5-转向管柱安装支架,6-管梁,7-手套箱支架,8-PAB 安装支架,9-保险丝盒安装支架,10-CD 机安装支架,11-空调安装支架) 以上是横梁的主要零部件,若要出口欧美,则在正副驾驶侧增加膝盖碰撞吸能支架,其他相关固定 1 2 3 4 5 6 8 9 7 10 11 车身机舱 仪表板横梁 仪表板装置 前地板中通道

支架则根据分布在仪表板系统上的电器件及仪表板自身固定的要求分布。 横梁中间管梁本体的材料通常采用20#无缝钢管和Q195焊管,各支架的材料根据支架的厚度来定, 如果厚度在1.8mm以内,则选用DC01的材料,如果厚度在1.8mm以上的则选用SPHC的材料;横梁 支架冲压成型后通过悬挂点焊和CO2气体保护焊接成品。 4 仪表板横梁主要零件的设计要点 4.1 横梁的设计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a.满足整体刚性(通过CAE分析); b.支持转向管柱功能,满足NVH要求; c.支持线束、电器件的固定; d.支持仪表板装置等塑料件的固定; e.支持安全气囊的固定,为安全气囊的顺利爆破提供支撑; f.在满足强度的要求、NVH等试验的要求下最大限度的减轻重量,同时尽可能的将各支架工艺简易。 4.2 横梁管梁本体的设计 管梁有标准管梁和非标准管梁,标准管梁可以直接采购,而非标准管梁需要定制,既增加成本又不易采购,所以尽可能的选择标准管梁;仪表板横梁通常使用的几种管梁外径有:35mm、38mm、42mm、45mm、50mm、54mm、60mm。 管梁按结构分为直管和弯管,直管加工简单,制造公差容易控制,有利于碰撞试验,所以布置的时候尽量采用直管;若因边界条件的限制不能布置成直管,只能按照弯管布置,弯管相对直管需要二次加工,弯管制造公差大,难控制,成本增加。 4.2.1 直管的设计 管梁的中心位置,横梁管梁不能布置在PAB模块的正下方,一般距离管梁为10mm到45mm之间。图3是B01布置的截面图: PAB 仪表板横梁管梁本体 图3 横梁管梁到方向盘中心的距离越小越好,一般最大不超过460mm,能有效减小方向盘共振。 横梁管梁到转向管柱安装面的距离推荐范围60mm到70mm。

汽车生产四大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

汽车生产四大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 一、工艺基础—概念 1、工艺 即加工产品的方法(手段、过程)。就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原材料、毛坯、半成品进行加工,改变其几何形状、外形尺寸、表面状态与内部组织的方法。 2、工艺规程 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与操作方法等工艺规定(文件)。 3、工艺文件 指导工人操作与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就是企业组织生产、计划生产与进行核算的重要技术参数。 4、工艺参数 为达到加工产品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选用与控制的有关量,如电流、电极压力压等。 5、工艺装备 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与工位器具等。 6、工艺卡片(或作业指导书) 按产品的零、的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她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与工艺装备。包括冲压工艺卡片、焊接工艺卡片、油漆工艺卡片、装配工序卡片。 7、物料清单(BOM) 用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 8、外协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外协件的图号、名称与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9、外购工具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购买的全部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10、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填写产品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所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11、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 将“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中的各种材料按单台产品汇总填列的一种工艺文件。 12零部件转移卡 填写各装配工序零、部件图号(代号)名称规格等的一种工艺。 二、工艺基础—管理 1、工艺管理内容包括: 产品工艺工作程序、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与程序、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规程设计、工艺定额编制、工艺文件标准化审查、工艺文件的修改、工艺验证、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工艺纪律管理、工艺标准化、工艺装备编号方法、工艺装备设计与验证管理程序、工装的使用与维护、工艺规程格式、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2、工艺设计过程 策划(产品定义)-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数据)-过程设计与开发-产品与过程确认-生产-(持续改进)。 三、车身制造四大工艺定义及特点 在汽车制造业中,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合为四大核心技术(即四大工艺)。 1、冲压工艺 冲压就是所有工序的第一步。先就是把钢板在切割机上切割出合适的大小,这个时候一般只进行冲孔、切边之类的动作,然后进入真正的冲压成形工序。每一个工件都有一个模具,只要把各种各样的模具装到冲压机床上就可以冲出各种各样的工件,模具的作用就是非常大的,模具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工件的质量。 a、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冲压工序的分类 冲压就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它就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与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

汽车主副仪表板系统设计指导

仪表板设计指南 1简要说明 1.1仪表板知识简要说明 仪表板是汽车中非常独特的部件,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与装饰性于一身。除了要求有良好的刚性及吸能性,人们对其手感、皮纹、色泽、色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仪表板因其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使愈来愈多的操作功能分布于其中,除反映车辆行驶基本状态外,对风口、音响、空调、灯光等控制也给予行车更多的安全和驾驶乐趣。因此,在汽车中,仪表板是非常独特的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与装饰性于一身的部件。首先,它需要有一定的刚性以支撑其所附的零件在高速和振动的状态下保证正常工作;同时又需要有较好的吸能性使其在发生意外时减少外力对正、副驾驶员的冲击。随着人们对车的理解愈来愈超出其功能,对仪表板的手感、皮纹、色泽、色调也逐渐成为评判整车层级的重要标准。 仪表板通常包含仪表板本体(壳体)、仪表、空调控制系统、风道/风管、出风口、操作面板、开关、音响控制系统、除霜风口、除雾风口、手套箱、左盖板、装饰板等零件。大部分仪表板还包含:储物盒、驾驶员侧手套箱、扬声器等饰件和时钟、金属加强件、烟灰盒、点烟器、杯托等功能性零件;部分中高档汽车设计有卫星导航系统、手机对讲系统、温度传感系统,USB-SD卡接口等高端产品。 仪表板简称IP(Instrument panel),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仪表板的分类 仪表板按安全性可分为无气囊仪表板和带气囊仪表板。随着人们对安全性的重视,客户对带PAB、KAB(膝部气囊)仪表板需求加大,主机厂也将此作为卖点之一。气囊打开在保护乘客的同时,也可能伤害乘客,尤其是儿童。因此,现在设计仪表板气囊已开始加装气囊屏蔽开关。为气囊的正常开启,在气囊上方多设计有气囊盖板,在其打开时释放气囊。但其与仪表板匹配处存在可视装接线,影响整车美观。为此,近年愈来愈多车型的仪表板设计为无缝气囊仪表板。既能保证气囊正常开启,又无可视装接线。 仪表板按舒适性可分为硬塑仪表板、软质仪表板。仪表板本体以注塑工艺制成的为硬塑

(工艺流程)典型的汽车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汽车发动机连杆加工工艺分析 3.1 汽车发动机连杆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技术要求 连杆是汽车发动机中的主要传力部件之一,其小头经活塞销与活塞联接,大头与曲轴连杆轴颈联接.气缸燃烧室中受压缩的油气混合气体经点火燃烧后急剧膨胀,以很大的压力压向活塞顶面,连杆则将活塞所受的力传给曲轴,推动曲轴旋转。 连杆部件由连杆体,连杆盖和螺栓、螺母等组成。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连杆要承受膨胀气体交变压力和惯性力的作用,连杆除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尽量减小连杆自身的重量,以减小惯性力。连杆杆身的横截面为工字形,从大头到小头尺寸逐渐变小。 为了减少磨损和便于维修,在连杆小头孔中压入青铜衬套,大头孔内衬有具有钢质基底的耐磨巴氏合金轴瓦。 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转均衡,同一发动机中各连杆的质量不能相差太大。因此,在连杆部件的大、小头端设置了去不平衡质量的凸块,以便在称重后切除不平衡质量。 连杆大、小头两端面对称分布在连杆中截面的两侧。考虑到装夹、安放、搬运等要求,连杆大、小头的厚度相等。 连杆小头的顶端设有油孔,发动机工作时,依靠曲轴的高速转动,气缸体下部的润滑油可飞溅到小头顶端的油孔内,以润滑连杆小头铜衬套与活塞销之间的摆动运动副。 连杆上需进行机械加工的主要表面为:大、小头孔及其两端面,连杆体与连杆盖的结合面及连杆螺栓定位孔等.连杆总成的技术要求如下: (1)为了保证连杆大、小头孔运动副之间有良好的配合,大头孔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6,表面粗糙度Ra值应不大于0.4μm,小头孔的尺寸公差等级为IT5,表面粗糙度Ra 值应不大于0.4μm。对两孔的圆柱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头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06mm,小头孔的圆柱度公差为0.00125mm。 (2)因为大、小头孔中心距的变化将会使气缸的压缩比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发动机的效率,因此要求两孔中心距公差等级为IT9。大、小头孔中心线在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平行度误差会使活塞在气缸中倾斜,致使气缸壁唐攒不均匀,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使曲轴的连杆轴颈磨损加剧,因此也对其平行度公差提出了要求。 (3)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对大头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过大,将加剧连杆大头两端面与曲轴连杆轴颈两端面之间的磨损,甚至引起烧伤,所以必须对其提出要求。

浅谈仪表板制造工艺

浅谈仪表板制造工艺

浅谈仪表板制造工艺 作者:浙江众泰汽车技术中心王智 仪表板简称“IP(Instrument panel)”,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空间位置,使得仪表板成为诸多操作功能的载体:驾驶者不仅可通过仪表板了解车辆的基本行驶状态,而且可对风口、音响、空调和灯光等进行控制,从而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驾乘乐趣。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操作功能被集成到了仪表板中。显然,为了确保所支撑的各种仪表和零件能够在高速行驶及振动状态下正常工作,仪表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而为了减少发生意外时外力对正、副驾驶的冲击,还要求仪表板具有良好的吸能性。与此同时,出于舒适和审美的要求,仪表板的手感、皮纹、色泽和色调等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总之,作为一种独特的内饰部件,仪表板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和装饰性于一身,这些性能的好坏已成为评判整车等级的重要标准之一。一般,不同的车型所配备的仪表板等级是完全不同的。根据车型的配置要求,可选择适合的仪表板生产工艺,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仪表板种类及生产工艺

目前,常使用的仪表板主要包括:硬质仪表板、半硬质仪表板、搪塑发泡仪表板、阴模成型仪表板和聚氨酯喷涂仪表板等几种类型。不同的仪表板,其生产工艺也不尽相同。 一般,硬质仪表板(注塑件)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本体零件→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组装相关零件;半硬质仪表板(阳模吸塑件)的工艺流程为:注塑/压制仪表板骨架→吸塑成型表皮与骨架→切割孔和边→组装相关零件;搪塑发泡仪表板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骨架→真空成型/搪塑表皮→泡沬层的发泡处理→切割孔和边→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装配相关零件;阴模成型仪表板(阴模成型及表皮压纹)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骨架→真空成型/吸塑表面压纹→泡沬层的发泡→切割孔和边→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组装相关零件;聚氨酯喷涂仪表板的工艺流程为:注塑成型仪表板骨架→PU喷涂→发泡层发泡→切割孔和边→焊接主要零件(如需要)→组装相关零件。 仪表板的注塑成型 对于全塑的硬质仪表板和发泡仪表板而言,其骨架的注塑成型一般需要使用锁模力为2000~3000T的注塑机,骨架材料可以采用PC/ABS、SMA或PP+GF,表1对这3种材料的成型性、成本和使用性能做了比较。 表1 注塑成型骨架材料的比较 仪表板的注塑工艺可分为高压注塑和低压注塑两种方式。高压注塑的特点是:材料在经螺杆加热后被注入到闭模中成型。一般,经高压注塑成型的部件易出现缩印、变形和熔接痕等质量问题,这通常是由加强筋和/或浇口位置设计不当引起的,此外,材料或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也会对此有所影响。低压注塑的主要特点是:经螺杆加热后的材料被注入到微闭合的模具中,模具在二

《乘用车仪表板总成和副仪表板总成》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要求 (2) 5 试验方法 (5) 6 检验规则 (13) 7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总成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组分散发量采样方法——袋式法 (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QC/T 804-2014《乘用车仪表板总成和副仪表板总成》,与QC/T 804-2014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新增总成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组分散发量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3.1和5.2.3.1); ——新增总成气味(本版4.2.3.2和5.2.3.2); ——取消甲醛散发量、气味特性、可冷凝组分和总有机物挥发量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2014版的4.2.3.1、~4.2.3.4和5.2.3.1~5.2.3.4)。 ——新增耐刮擦性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5和5.2.5); ——新增抗发粘性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7和5.2.7); ——新增禁用物质要求和试验方法(本版4.2.13和5.2.13); ——修改无缝气囊仪表板抗冲性能的试验方法(见5.2.14); ——新增手套箱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5.1和5.2.15.1); ——新增储物盒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5.2和5.2.15.2); ——新增副仪表板扶手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5.3和5.2.15.3); ——新增出风口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5.4和5.2.15.4); ——新增手套箱耐久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6.1和5.2.16.1); ——新增储物盒耐久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6.2和5.2.16.2); ——新增副仪表板扶手耐久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6.3和5.2.16.3); ——新增出风口耐久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6.4和5.2.16.4); ——新增仪表板子系统气囊点爆要求和试验方法(见4.2.17和5.2.17); ——修改耐溶剂性的试验方法(见5.2.2) ——修改低温落球试验的试验方法(见5.2.9);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剑锋、陶政、邵雄、王忠杰、林芳景、王茜

汽车塑胶仪表板弱化工艺

汽车塑胶仪表板弱化工艺 众所周知,无缝安全气囊仪表板的生产工艺过程并不复杂,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在于控制表皮弱化的残余厚度和切割成形的精度。如残余厚度过厚,气囊爆破时,仪表板本体不能顺利炸开,气囊不能顺利弹出,难以保证前排乘员的安全;如残余厚度过薄,仪表板表面就能够看到划痕,影响仪表板的美观和整体性。目前弱化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铣刀切割工艺(包括I/P表皮、骨架和发泡层) -水切割工艺(包括I/P表皮、骨架和发泡层) -激光切割工艺(包括I/P表皮、骨架和发泡层) -模内注塑弱化(仅弱化表皮) -激光弱化(仅弱化表皮) -冷刀弱化(仅弱化表皮) -热刀弱化(仅弱化表皮) 对于外观效果,不是所谓的哪种比较好,只是控制的残留厚度的问题。 表面蒙皮残余厚度的精度是保证安全气囊能否在膨胀后0.08s内打开的关键。因此,残余厚度的公差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将残余厚度控制在±0.1mm以内。表皮弱化的加工周期视不同产品的具体情况而不同,如北京现代摩比斯的实际加工周期约为55s。残余厚度必须是非常精确的。根据材料弹性和物理性能,要求机器能保证的误差范围±0.05毫米。 1、表皮弱化汽车仪表板的表面蒙皮一般采用PV C、ABS、TPO、TPU等材料,经过吸塑或搪塑成型,厚度一般在1.0~ 1.5mm左右(根据仪表板的设计和材料而定)。表皮弱化就是在吸塑成型后的仪表板软表皮内表面进行半透性切割,使得切割后的表皮仍保留一定的残余厚度,蒙皮的外表面看不出切割的痕迹。残余厚度根据不同车型的设计要求及表皮材料的弹性等物理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切割形状一般为U形或者H形。

2、注塑骨架和发泡层弱化发泡复合后的仪表板半成品,对已经弱化的表皮所对应的位置的注塑骨架和发泡层还需要弱化。仪表板的材料和形状决定了适于用铣刀弱化,保证注塑骨架和发泡层弱化的精度,保证气囊安全功能的实现。 3、注塑仪表板的弱化硬塑仪表板材料多使用PP,仪表板骨架的材料主要有PC/ABS、PP、SM A、PPO(PPE)等改型材料。对于硬质仪表板,适于铣刀弱化。 一般为H 型结构,根据不同汽车厂家的标准,残留厚度一般在0.8毫米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