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与质变》教案设计
高三政治教案:《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高三政治教案:《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
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在哲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属于哲学常识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的第二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一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本框题分为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第二课时是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大板块。
第三课属于辩证法的教学内容;第三课分为二节分别教授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的教学逻辑是:一、什么是发展;二、发展的过程(量变到质变);三、发展的途径和实质。
按照教材的逻辑,本课教学内容既可以独立成章,又可以看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度。
学好本课,理解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能给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以很大的指导意义,又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之前所学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同时也能够为今后学习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时,更好地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发展也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因而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2、教学目标与要求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量、质、度、量变、质变的概念,理解并能运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相关的方法论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比较展示,以学生感性认同作为课程导入,形成思维逻辑和课程的起点推进材料。
通过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自主得出结论,并继续产生新的问题。
通过对材料的讨论和分析,巩固课堂知识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世界是发展变化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认同在实践中应树立和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等相关方法论。
3、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难点在于学生要理解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包括需要学生理解:一、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引发质变;二、量变和质变往往是相互交错着、渗透着,因而,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常常呈现出阶段性;三、量变到质变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高二政治量变质变原理教案

高二政治量变质变原理教案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量变与质变的原理这一框题既是对其次课开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冲突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开展的状态,即答复“事物是怎样变更开展的。
”因此,在教学中自觉处理好这一框题与其次课,第三课及第四课各框题的关系,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展世界观、方法论的教化。
2、教学目标⑴学问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势必结果;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需坚持适度原那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⑵实力目标:本课教学,以造就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的实力为主,同时还要造就学生擅长联系,联想的思索实力和探究实力。
⑶觉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展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根底。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更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构造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更,也会引起质变。
二、教法与学法:〔一〕教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依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充分估计学生的课堂反映状况的前提下,运用小游戏、漫画及具体事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驾驭学问,获得实力,提高觉悟。
〔二〕学法;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单独学习转为合作学习,获得学习转为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接受启发思索和组织学生探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留意造就学生的自学实力,乐于思索的实力,抽象思维实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唤起学习动机,我设置了小游戏——请三、四位同学到讲台上“吹气球” 竞赛,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开讲导入。
第二节 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第二节事物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弄清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2)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辨证关系原理;2、能力方面:(1)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量变质变辨证关系原理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3、觉悟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教学难点:量变引起质变的第二种情形,也即构成事物的成分和排列次序上也发生了变化,也会引起质变。
教学方法:(1)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大量的直观感性材料,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哲理;(2)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3)把教材的基本观点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教学的时代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回顾:复习回顾思考: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什么?2、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分析学生回答,总结上节课的知识点。
并启发学生思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那么事物的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呢?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探讨事物发展规律的问题。
导入新课:引用古希腊的“谷堆论证”和“秃头论证”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在介绍这两个著名哲学论证时,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多媒体显示):1、一粒谷子是否可以形成一堆谷? 2、一个长满头发的人会不会因为少一根头发而变成秃头?(学生议论,教师不断追问,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师点拨]一粒谷子能算作谷堆吗?少一根头发会成为秃头吗?答案很简单,大家都知道不能;再添一粒或再少一根如何?仍然不能,不过就是两粒谷子或少两根头发而已。
【知识学习】《哲学常识》第四课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教案

《哲学常识》第四课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教案《哲学常识》第四课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教案〖重点〗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难点〗要坚持适度原则。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①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相关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等方法论要求加以说明。
②能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名言进行阐释。
能力方面:通过本框题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本框题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复习提问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样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量变和质变是密切联系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
正确把握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1.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我们看问题、办事情的指导意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7页第2自然段的事例:想一想这一段右下角小栏目中的内容。
阅读提纲①寓言《杰米扬的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②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做过了头而结果适得其反的事情?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一定质的数量界限。
好客热情也要掌握一定的度。
在一定限度内,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事物的质.而一旦超出这个界限,量的变化也会引起质的变化。
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佳品,但过了量,岂不变成灾难?在自然现象和社会想象中,任何事物都有其"度",这是普遍现象。
所以,我们看问题办事情,首先要坚持适度原则。
要坚持适度原则。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27页第4自然段至第128页第2自然段的内容。
统编人教版政治高中必修第四册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2)理解事物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了解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4)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
【科学精神】坚持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通过事例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分析问题。
1.教学重点:理解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教学难点: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引入新课世界是物质的,也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我们要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讲授新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板书)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板书)阅读与思考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化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条件。
生命的进化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过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并最终产生了人类。
从猿到人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发明和改进计算工具,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算盘、计算尺,再到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手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在不断发展。
生命的进化过程和计算工具的变化历程表明,物质世界处于怎样的状态?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高二政治教案: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方面:①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相关的哲学观点,结合实际,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等方法论要求加以说明。
②能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名言进行阐释。
能力方面:通过本框题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本框题知识的学习,认识到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教学难点:要坚持适度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讲授-议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l)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2)什么样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设计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复习学过的原理,导入本课方法论的教学,设计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为适度原则的提出做好铺垫。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导人新课:量变和质变是密切联系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量的变化只有超过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才会发生质变。
正确把握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我们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多媒体引出事例:北大医院曾经收治过一名年轻的患者。
刚来的时候,这位患者的症状是发烧、咳嗽。
但医院在使用了各类抗生素后都不能遏制他的病情,最终这位患者不治而亡。
为了查找原因,在经得家属同意后,医院进行了尸体解剖,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广发说:这位死者每天在单位食堂吃饭,他特别顾虑单位食堂不干净,可能会有一些细菌在里面。
所以,他每次吃完饭以后都要吃两粒抗生素。
天天吃,日积月累,最后就出了问题。
提问:为什么?教师讲解:由于70多年前,因感染细菌引起的疾病而命丧黄泉的人比比皆是。
大学质变量变教学教案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质变和量变的含义。
- 掌握质变和量变的关系,理解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了解质变和量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质变和量变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
-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变化,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质变和量变的含义。
2.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质变和量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运用质变和量变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质变和量变的基本概念、关系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质变和量变原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质变和量变的应用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质变?什么是量变?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量变是指事物数量和程度的变化。
二、讲解质变和量变的关系1. 质变和量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 通过实例说明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如:水滴石穿、积少成多等。
三、讲解质变和量变的应用1. 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生物进化、地质变迁等。
2. 在社会历史中的应用:如:社会制度变革、科技发展等。
3. 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如: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等。
四、案例分析1. 提供案例:某公司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了从中小企业到行业巨头的转变。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中,质变和量变是如何发生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五、讨论1. 提问: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质变和量变原理?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质变和量变的含义、关系和应用。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讨论1. 继续上节课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状态》》

事物开展的量变与质变的状态教学设计案一、教材分析:本知识点为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中“用开展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知识点。
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与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并能够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理解和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能够运用知识点分析生活现象所表达的哲学道理,并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的知识指导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热点视频分析,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解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理想〞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知识的一点一点的积累、一步一步的付出。
对“理想〞目标的实现要有方案性和科学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实现。
三、学情分析学生以初步掌握局部哲学理论,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实例分析、讲练结合五、教学过程:导入:观看视频?中国一分钟:跬步致远?结合预习,学生关注视频中的量变和质变的现象有哪些。
梳理:1分钟、16小时、60天、一年,表达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引出课题——开展的量变和质变状态。
阅读教材分析,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二者的关系如何。
学生分析,教师展示并强调。
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量变:性质不变,事物还是该事物质变: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追问:质变一定是开展吗?拓展:性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坏变好〔前进性的〕,一种是由好变坏〔倒退性的〕。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开展2、量变与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分析强调:〔1〕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事物在数量〔大小、速度、程度〕的增减事物的数量不变,但是场所发生变更〔结构发生变化〕举例:石墨和金刚石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田忌赛马的战术〔2〕量变只有到达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学生活动:运用1分钟你能干什么?你的知识如何积累?你的成绩如何提升?总结:积硅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很远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哲学的智慧和道理,中国1分钟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坚持用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变与质变》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量变、质变的含义
(2)理解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运用
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为什么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
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2.能力目标
本框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理解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为主。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
3.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
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教学难点]
事物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
[教学方法]
归纳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
1课时
板书设计:
﹡量变与质变
状态
﹡含义量变与质变关系
无限性
量变数量、程度
﹡含义逐渐、不显著
质变根本性质
显著、剧烈
事物变化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关系两种形式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两种形式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
﹡状态: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无限性:事物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而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