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技术
植物病理学高级实验技术指导

管平躺,30℃ 60rpm 2-3h。 酶解过程中应吸取菌液镜检,检查原生质体是否释放;酶液需现配现用,PH 值很
关键,需用低浓度(0.1M)的 NaOH 调 PH 至 5.8。 * 以下步骤于 4℃下完成,0.7M NaCl 溶液,1ⅹSTC 先放于 4℃预冷。 6、取出酶解液,加少许 0.7M NaCl 溶液,轻轻摇晃,倒于三层擦镜纸过滤,用 0.7M
CaCl2
4、TB3
Autoclave
3g
Yeast Extract
3g
Casamina Acids
20%
Sucrose
Add ddH2O to 1L for solid media add agar to 0.65-0.75% Autoclave 5、PTC
60% (w/v)
PEG4000 in 1ⅹSTC
第一部分 真菌学实验技术
实验一 稻瘟病菌转化(Transformation of Magnaporthe grisea)
一.原生质体的制备(Protoplasting) 1、活化菌株,接种菌丝块(2mm×2mm)于 CM 平板上生长 6d 左右,菌落直径约 3cm,
菌株不宜太老,最好不要超过 12 d。 2、切取直径约 3cm 的菌落,尽量切碎,置于约 100ml CM/5ⅹYEG 的液体培养基
Add ddH2O to 100ml Store in a dark glass bottle at 4℃
2、5ⅹ YEG
5g
Yeast Extract
10g
D-Glucose
3、1ⅹ STC
组织病理学技术

组织病理学技术组织病理学技术一. 实验综述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
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
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目的1. 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步骤2. 掌握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3. 明白病理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程序及仪器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手术盘、镊子、手术刀、石蜡、小鼠病理组织、纱布、烧杯、脱水机、塑料包埋盒、水浴锅、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铅笔、标签2. 实验试剂:福尔马林、酒精(50% 55% 70% 75% 80% 85% 95% 无水浓度)、二甲苯、苏木素、盐酸酒精、伊红染液、树胶四.实验步骤(一)取材从尸体解剖材料或临床手术切除的待检材料上选取供作切片标本的病理组织切块,称为取材。
1. 取材要全面具有代表性,能显示病变的发展过程。
为此要选取病变显著的区域和可疑灶,在统一组织块中最好包括病灶及其周围的健康组织,并应包含该器官的主要结构部分。
较大而重要的病变可从病灶中心到外周的不同部位取材,以反映病变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
2. 取材时要尽量保持组织的自然状态与完整性,避免认为变化。
为此,切取组织块的剪刀要锋利,切取时勿使组织受挤压、拉扯胡揉搓。
3. 组织块的大小要适当,通常其长、宽、厚以 1.5 X1X 0.4cm为宜,必要时可增大到2X 1.5 x 0.5cm,以便于固定液迅速浸透。
2024年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

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病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病理学总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
2.系统病理学: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造血系统等的病理学。
3.病理学技术:包括病理标本的制作、染色技术、显微镜的使用等。
三、实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讲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
2.示教:演示病理学实验的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学实验操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四、实验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
2.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
五、实验安排1.实验室安排: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实验环境安全。
2.实验课时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实验课时。
3.实验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标本、试剂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生物安全、化学安全和物理安全。
2.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实验报告撰写: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实验效果评估1.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病理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及时总结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注重实验教学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病理学实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理论讲授1.系统性:理论讲授应该按照病理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病理学实验指导建议

病理学实验指导建议首先,充分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
在进行病理学实验之前,应该对实验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并了解所要测试的变量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原理。
实验的目的可能是为了验证一个假设,比较不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差异,或者探索新的分子标记物。
在深入理解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当的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技术方法。
病理学实验通常需要使用病理标本或模型,包括组织样本、细胞培养物等。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应考虑到其与实验目的的符合性和可获得的性能。
同样,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常用的病理学技术包括光镜检查、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等。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仔细设计实验步骤和控制组。
在实验中,准确的步骤和清晰的控制组有助于获得可比性和可重复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先有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包括所需的试验和对照组的数量、实验的时间安排、样本的处理步骤等。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并尽量进行适当的对照和实验条件的标准化,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五,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在进行病理学实验时,应该认真记录实验的详细步骤和结果,包括样本的信息、实验条件、观察结果等。
这些记录将有助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并为后续的数据统计和结果评价提供依据。
最后,仔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在完成实验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对比不同组的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图表和图像等。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验证实验目的和假设,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相关的病理学理论。
总之,病理学实验是医学学习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技术方法、仔细设计实验步骤和控制组、注意实验的安全和道德问题、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以及仔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病理学实验,并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病理学实验技术重点

1.什么是病理学技术?病理学技术(组织标本切片和染色技术)是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与细胞的正常形态及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
2.组织制片的目的。
生物学标本在生活状态下多为无色透明,而且组织一旦离开机体后很快就会死亡,其结构就会失去正常状态,必须对组织采取固定、切片和染色措施!3.何谓组织制片技术?组织经过固定、切片和染色后,光波通过被检组织成分时,波长和振幅发生改变,在显微镜下能清晰的观察其组织结构,称之为光镜标本的基本制作方法或称为组织制片技术。
4.组织制片种类及其各类方法的分类。
(一)组织非切片制作方法:组织分离标本组织活体标本组织涂片标本磨片标本整体封存(压片)标本组织铺片标本组织印片标本等(二)组织切片法:1.石蜡切片法 2.火棉胶切片法 3.冰冻切片法4.超薄切片法(电镜技术) 5.树脂切片 6.碳蜡切片5.组织制片的主要程序。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渍-----包埋、切片----贴片、染色---浸洗----脱水----透明----封固6.实验动物处死常用方法及优缺点。
1)挥发性麻醉剂(吸入麻醉)包括:乙醚、氯仿等。
优点:乙醚吸入麻醉适用于各种动物,安全度亦大,动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
缺点:是对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体分泌增多、肺部充血,再通过神经反射可影响呼吸、血压和心跳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时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过深而致动物死亡。
2)非挥发性麻醉剂(注射麻醉)这类麻醉剂种类较多,包括10%苯巴比妥钠、4%戊巴比妥、5%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的衍生物,20%氨基甲酸乙脂(乌拉坦)和1%水合氯醛、氯胺酮等,可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优点:这些麻醉剂使用方便,一次给药可维持较长的麻醉时间,麻醉过程较平衡,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
3)断髓(脱臼)法动物处死过程中动作要迅速,尽量避免其长时间处于痛苦或濒于死亡状态,以免机体内组织或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引起人工假象。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病理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对病理学实验的开展,可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次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病理标本、显微镜、染色试剂等。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实验步骤:1. 取得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切片;2. 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细胞结构和病变情况;3. 将染色后的标本放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4. 记录观察到的病变情况和细胞结构特点。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病理标本中存在明显的病变情况,包括细胞结构异常、细胞增生、炎症反应等。
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病理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疾病的病理变化,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掌握了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总结,病理学实验是临床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病理学知识水平。
实验的意义,病理学实验是医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结语,通过本次病理学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疾病的病理变化,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病理学知识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检验专业病理学技术实验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病理 学 是 医学 检 验 各 专 业 课 程 的重 要 基 础 课 程 , 理诊 断学 课 程 中的诊 断 细 胞 学 又 为 临床 检 验 病 专业课 程 之一 。病 理学 是 医学 检验 专业 学 生认 识患
2 结果 与讨 论
共发 放 5 0份 调 查 问 卷 , 回收 4 8份 有 效 问 卷 。 调查 结果 见表 1 。 2 1 学 生对病 理 学 技 术 实 验课 程 的看 法 从 调 查 . 结果 看 , 所有 的学 生对 《 理 学 技 术 实验 》 程 有 浓 病 课 厚 的学 习兴趣 , 为 能够 提高 他们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 认 理论水 平 、 实验 技 能 、 思维 能力 等 , 大部 分 认 为开 且
基础 医学教 育( ai M dcl d ctn 2 生 月 , 3 Bs ei uao) Q c aE i l (
・
25・ 5
检 验 专 业病 理 学 技 术 实 验 教 学 情 况 调 查 与分 析
武 世伍 俞 , 岚 周 蕾 承 泽农 陈 昌杰 王 萍 , , , ,
1 对 象与 方法
在 蚌埠 医学 院 2 0 0 8级 检 验 专业 选 修 病 理 学 技 术 实验 课程 的学 生 中 , 随机抽 取 5 学 生进 行 问卷 0名
调查 。调查 工具 为 自行 设 计 的《 病 理 学 技 术 实 验 对 课程 的 调查 问卷 》, 设 计 出 1 共 8道 题 , 设 立 了 主 并
卷 考试 的形 式考 核 。现 有 的考 核体 系 主要 重视理 论
内容 的测试 , 生靠 死记 硬 背应 付考 试 , 忽略 了应 学 而 用 能力 的考 核 ¨ 。本 课 程 考 核 的 目的 就 是 要 注 重 J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五、布置学生预习实验指导p15病例二
六、布置学生复习《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做自测练习,下次实验课进行网上测试
实验小结
10分钟
1、炎症如何进行分类?
2、炎症细胞的类型和功能及出现时机如何?
思考题
从形态学角度如何分析判断:
(1)炎症是否存在?
(4)肉芽肿与肉芽组织
实验方法
观察切片+标本
课时安排
10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教学步骤:
一、复习理论课内容,实验报告批阅小结
二、老师示教切片,学生自主观察切片
1、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2、炎性息肉(鼻息肉);
3、脓肿;
三、老师示教,学生自学三维立体标本并完成实验报告的填空作业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化脓性脑膜炎;纤维素性心包炎;脑脓肿;亚急性重型肝炎;流行性乙脑炎;胆囊炎;鼻息肉;宫颈息肉;白喉。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授课教师:
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
第四次实验炎 症
课型
实验课
对象
临床医学、全科
实验目的
1、掌握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
2、掌握炎症的经过及结局
3、掌握炎症的常见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了解炎症对机体的意义
实验难点
从形态学角度如何鉴别:
(1)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和化脓性炎
(2)脓肿发展阶段如何?
(3)严重程度如何?
(4)病原性质如何?
教学后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实验技术
病理学实验技术是一门关注疾病诊断的学科,是疾病诊断的基础。
它涉及到多种实验技术,如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技术都是通过研究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遗传学
特征,来揭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组织学技术
1. 组织标本的制备
组织标本制备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在组织标本制备的过程中,病
理学家需要对组织进行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多个
步骤。
其中,固定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对组织进行固定,才能保持组
织在形态、结构和染色上的稳定性。
2. 组织切片的制备
组织切片制备是组织学技术中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
病理学家会将固定的组织样本切成薄片,使其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必须足够薄,通常在3-4 μm之间,以确保显
微镜下的观察到位。
3. 组织染色技术
组织染色技术是通过对组织进行染色来增加组织样本的对比度,以
便观察细胞和组织之间的区别。
在组织染色技术中,常用的染色剂包
括血液学染色剂,如H&E染色剂及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等。
其中,Immunohistochemistry染色技术可根据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来判断组织和细胞是否存在特定的蛋白质。
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专门识别和检测组织
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技术。
这些物质包括细胞表面受体、cytokines、细胞分子、肿瘤抗原等。
该技术可对某种特定的抗原进行定量和定位,
从而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帮助。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来研究疾病发生
和发展的学科。
该技术通过研究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来了解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
的方法。
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PCR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PCR技术能够
通过对DNA进行放大,从而扩增少量DNA,使得对DNA的分析得以
进行。
结论
综上所述,病理学实验技术涉及到多种技术,包括组织学技术、免
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这些技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
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病理学实验技
术在未来会更加先进和精确,从而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