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省中考命题作文解析及选材立意

2017年福建省中考命题作文解析及选材立意

2018-05-22 10:50:24

2017年福建省中考命题作文解析及选材立意

一、命题形式

今年是福建省第一次全省统一命题,延续了命题作文的形式。

前几年的命题非常浅显,直接告诉考生需要写的内容和主题,而这一次的中考命题明显带有厦门的风格,使用“暗喻型”的作文题。

命题作文,是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四类作文题目中最容易把握主题的一类,因存在导语材料,考察考生是否认真看清了“命题”二字,而不是将其当成“话题作文”另起题目。

与一些地市往年的命题不同,省考只给一个题目写作,而非“二选一”,目标明确,有助于引导考生抓住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无需犹豫。

不出之前我们的预测:这唯一的一个题目一定要让全省大部分考生“有话可说”。考题非常诗意,又贴近考生实际,注重考生的生活积累,强调考生的观察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考生去做一个喜观察、广阅读、善感受、懂审美、勤思考、爱记录的人。

二、审题思路——分解文题的手法及内涵

1手法

命题者以比喻(暗喻)的修辞设题,把人生的各个阶段或某一个节点比作“站点”,把值得赞美、值得珍惜、值得收藏的人事物情比作“风景”。

关键词内涵解读

人生:即整个成长过程、人生历程。

一个又一个的站点:

①可以是每一个成长阶段,如:儿时、小学、初中;命运顺遂时、命运坎坷时;

②可以是生活中的不同方面:个人、家庭、团体、社会、民族、国家;

③可以是人的心路历程的节点:由“不成熟”到“成熟”,由“幼稚”到“懂事”,由“肤浅、浮躁”到“深刻、沉静,有人生积淀”的重要时刻。

风景:“风景”的选择及阐述有两个方面:

①实景:

即眼中所看到的景色,但必须由实景表层引发出内心的深层感悟来表达中心,不可只阐述实景。也可以是线索式的写作方式,由“站点”“风景”贯穿全文,升华中心,表达主题。如2013年厦门市中考记叙文阅读文题“《母亲的风景》”,就是由“母亲眼中所见的旅途风景”引出“孩子是母亲眼中最美的风景”,一语双关,意蕴深刻。

②虚景:

虚写的“风景”,无论它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是美好的、感人的。或是一种值得倾吐的情愫,或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优雅的涵养、一种高尚的品格、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大爱的胸襟。

可以直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等切入分析,直接点明某个人物,某种情感是最美的风景——写作中就需要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总之,考生需要先思考自己要写的“站点”、“风景”是什么,什么样的景象、事例、感情可以称之为“风景”,进而解决通过“什么样的风景”展现“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一问题。再确定文体,进行写作。

三、立意与选材

关注现实生活

1、或写亲情,或写乡情,或写社会中人与人相处中的美好情感,或写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情感的理解不断加深,或写自己成长的痕迹、校园的故事。按照时间或地点顺序作为划分层次的标志,赋予风景独特的定义。

例如:“暮春,和小伙伴一起看落花/捡美丽的落叶”“夏夜,和爷爷数星星”“看门前的池塘生春草”“听老屋屋檐下的燕子呢喃”“暑天,和小伙伴们在水井旁嬉戏”“和爸爸一起听雨”等等……

2、写成功成长、花季中的酸甜苦辣。

3、写道德修养、生活中宝贵的品质,如诚信、真诚、善良等。

关注文化传统

写传统文化传承,例如:民风民俗、茶酒、建筑、诗词歌赋、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戏曲舞蹈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成长启迪等。

关注历史

书写沧辽历史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人生信仰/信念。建议是写某一个人物的人生不同阶段的风景,而这个人物有明显的分期,而这种分期是能够表现处这个人物的某些特点的。例如考生们可以尝试着:写孔子(参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杜甫(科举中举前后、生活安定时期)、苏轼(“乌台诗案”前后),李清照、辛弃疾、张岱……这类风格明显的人物。

以上,在我们的语文课上都讲过。

2017年福建省中考命题作文解析及选材立意

2017年福建省中考命题作文解析及选材立意 2018-05-22 10:50:24 2017年福建省中考命题作文解析及选材立意 一、命题形式 今年是福建省第一次全省统一命题,延续了命题作文的形式。 前几年的命题非常浅显,直接告诉考生需要写的内容和主题,而这一次的中考命题明显带有厦门的风格,使用“暗喻型”的作文题。 命题作文,是命题、半命题、话题、材料四类作文题目中最容易把握主题的一类,因存在导语材料,考察考生是否认真看清了“命题”二字,而不是将其当成“话题作文”另起题目。 与一些地市往年的命题不同,省考只给一个题目写作,而非“二选一”,目标明确,有助于引导考生抓住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无需犹豫。 不出之前我们的预测:这唯一的一个题目一定要让全省大部分考生“有话可说”。考题非常诗意,又贴近考生实际,注重考生的生活积累,强调考生的观察能力和情感体验,引导考生去做一个喜观察、广阅读、善感受、懂审美、勤思考、爱记录的人。 二、审题思路——分解文题的手法及内涵 1手法 命题者以比喻(暗喻)的修辞设题,把人生的各个阶段或某一个节点比作“站点”,把值得赞美、值得珍惜、值得收藏的人事物情比作“风景”。 关键词内涵解读 人生:即整个成长过程、人生历程。

一个又一个的站点: ①可以是每一个成长阶段,如:儿时、小学、初中;命运顺遂时、命运坎坷时; ②可以是生活中的不同方面:个人、家庭、团体、社会、民族、国家; ③可以是人的心路历程的节点:由“不成熟”到“成熟”,由“幼稚”到“懂事”,由“肤浅、浮躁”到“深刻、沉静,有人生积淀”的重要时刻。 风景:“风景”的选择及阐述有两个方面: ①实景: 即眼中所看到的景色,但必须由实景表层引发出内心的深层感悟来表达中心,不可只阐述实景。也可以是线索式的写作方式,由“站点”“风景”贯穿全文,升华中心,表达主题。如2013年厦门市中考记叙文阅读文题“《母亲的风景》”,就是由“母亲眼中所见的旅途风景”引出“孩子是母亲眼中最美的风景”,一语双关,意蕴深刻。 ②虚景: 虚写的“风景”,无论它在“眼中”,还是在“心中”,都应该是美好的、感人的。或是一种值得倾吐的情愫,或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优雅的涵养、一种高尚的品格、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大爱的胸襟。 可以直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等切入分析,直接点明某个人物,某种情感是最美的风景——写作中就需要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总之,考生需要先思考自己要写的“站点”、“风景”是什么,什么样的景象、事例、感情可以称之为“风景”,进而解决通过“什么样的风景”展现“什

201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2017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0)《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的诗句均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引申义理解作答. 【解答】答案: (1)白露为霜 (2)海内存知己 (3)恨别鸟惊心 (4)到乡翻似烂柯人(重点词:柯) (5)却话巴山夜雨时 (6)人有悲欢离合 (7)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重点词:赢) (8)断肠人在天涯(重点词:涯) (9)逝者如斯夫(重点词:逝)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8分)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的“铭”和《马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C.《背影》《藤野先生》都是我国近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 D.《假如生活欺骗你》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作品 【考点】F5: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要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来判断即可. 【解答】A.正确; B.词不叫“绝句”; C.《藤野先生》作者鲁迅; D.《假如生活欺骗你》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作品. 故选:A.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甲(A、众目睽睽B 、举世瞩目).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为此,他们着①(A、zhuóB 、zháo)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②(A、励B 、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乙(A、承载B 、承接)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②拼音选在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A②B

2017年福建省中考作文《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优秀范文(5篇)

2017福建中考《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优秀作文5则 【作文原题】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旅行的终点,又是新旅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600字。 友情提示:点此可查看下载2017福建中考语文试卷 【优秀范文】 【范文一】: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寒风冽冽,无情的划过我的脸颊,冷气穿过我的身体,从我的身旁呼啸而过,那一刻,我很怕,怕这孤独,寂寞。 ——题记 视野里出现了一个诺大的空间,广阔银白的没有任何痕迹的地面,拖着行李箱急匆匆走过的寥寥数人,这里有着不同于其他火车站的寂静与清冷,行李箱的轮子滑过地面,发出舒心的响声,看着那些待车的人们,我忽然发现,我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是的,这是一个火车站,坐落在原野中的火车站,独特整洁的设计让人体会出设计者的精心与细致,白色的柱子,悠悠清波划过的池塘,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清新,雅致,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路边一只不起眼的小牌子,“梦想从这里起航”,梦想?多么神圣高洁的词语,让我不由得联想到,是不是有一天,我也可以拖着精致的行李箱,坐上一列通往梦想的列车,看窗外花草急匆匆走过,享受着少有的安逸与幸福,成功的欲望不断地在我的心中升华,我决定啦,一定好好努力!一定要在我喜欢的静寂的车站,由他静静的欢送着我,坐上通往北京的列车。 看着这整齐有序的地方,心中无限的遐想,我目前并不属于这里,但我会努力,努力的让自己不后悔,未来,是一个缥缈而又充满希望的词语,我相信,我终有一天会走进梦想的殿堂,轻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鼻尖成功的滋味,我会握起笔,书写未来,书写过去,书写着自己那永不言弃的青春。 清幽的风吹过面颊,在满是芳香的小路上,踏着我一步步走过的脚印,细细回忆那曾经的收获和失去,再轻轻的抚摸天使的翅膀,我不怕,不怕寒风的凛冽,因为清风,伴我左右!!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参考例文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参考例文 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 ①审题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 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 1.鲥鱼的角度: 2.乌龟的角度: 3.整体分析: 【例文】短暂的生命多彩的人生有人说:“生命像花,美丽而且鲜艳。”有人说:“生命像草,平凡而且脆弱。” 可我认为,人的生命虽然短暂,可同样要活的有意义。人生在世,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不求举世闻名,但求无愧生命;不求人人称颂;但求无愧于心。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种技巧及专家解析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种技巧及专家解析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

2017年4月福建省高中语文质检作文题解析及优秀范文

2017年4月福建省高中语文质检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材料解读: 1、只能选写某一身份,对“共同记忆”的定义作阐释,谈启发与感受,而所写的内容必须是考生最熟悉、最有话可谈的。本次作文题不要求考生从三个不同的身份,作面面俱到的阐述, 也不要求学生对三个人物(父亲、老师、市长)所下的定义作异同分析。 2、必须对“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谈清、谈深“为什是亲情的纽带?”因为记忆有许多痛苦、幸福的往事,家庭遇到不幸与挫折、遇到难以忘怀的幸福与快乐都会珍藏于亲人的心中,成为一笔精神财富,如薪火代代相传。美好或痛苦的“记忆“,可以不忘初心,可以展望未来。

同样,对老师解读的“共同记忆“是精神家园,也必须谈清,写好“为什么”,老师与学生所镌刻在记忆中的美好与痛苦的回忆,所展现出来的师生情谊是不胜枚举的,老师教书育人的成果,师生之间难忘的误会与后来的消除,教师职业的平凡而伟大,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和光荣感……从学生这个身份来体味,来感悟,写起“精神家园”就会更有说服力。 同样,从市民的身份来谈“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也是要谈清“为什么“。考生可以追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表现城市的繁荣昌盛是几代市民努力的结果,市民生活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必须把它作为自己的家,扎根在这个作为灵魂归宿的家,建设好这个家。可以谈城市不仅需要高楼大厦,更需要文化底蕴,保护传统文化,创建城市文明建设,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3、在写好“为什么”的基础上,考生还可以拓展一笔,去阐述,如何巩固作为家的精神纽带,如何建设精神家园,如何为城市的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丰富而充实。 4、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从材料看,命题者的意图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是否抓住精神、文化层面来写,是否写出有启发感悟的文章。考生切不可为“共同记忆”这个概念所困扰,应写三个人物对“共同记忆”定义的体会和感悟。点评2017年4月福建省高中语文质检作文题 还是“选择式”材料 但未必要“呼应其他” 众人瞩目的2017年福建省4月质检作文的话题是“共同记忆”,与省里以往几次大考的“传家宝”、“二十四节气”,以及2015年高考课标二卷作文题“风采人物”的选题相似,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或民族精神入题,力图引导学生

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附中考作文详细解析)

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附中考作文详细解 析) 中考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指的是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来写作文的形式。材料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来审题、立意、构思,将材料的中心思想设定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就会出现偏题的问题。 在近几年中考作文中,材料作文越来越受青睐。面对这种看似陌生的形式,不少考生会感到手足无措。实际上,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灵活,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素材和文体进行写作。 一、材料作文的特点 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新颖、广博,形式一般为“材料+ 提示语+ 要求”三部分。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其特点归结起来有四点: 1. 命题材料的多样性。2021 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材料作文命题材料,内容包括经典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诗歌名句、寓言故事,在形式方面也有所创新,有的提供开头或结尾,有的利用图画拓展思路,有的摘录美文名句引导,有的呈现自然现象启发&bd;&bd;命题材料形式新颖,内容广博,涵盖面广,内涵丰富,极富文化气息和时代感,而且切近考生生活实际,能给考生以启迪和感动,让考生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 2. 引导语的自由性。材料作文的引导语是命题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一方面约束着写作范围,避免考生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引导写作的方向,避免考生写作时离题、偏题。 3.

写作要求的宽泛性。材料作文在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选文体,自拟 题目,自选立意”的要求,有的还暗含有“根据材料提示,自选话题”的自由。这些要求都充分体现了材料作文的优势,强化了作文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自由度和开放性,有利于考生抒写自己的个性体验,并且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 4. 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材料作文命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写作时可以根据材料内容提炼出多个话题,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从多个角度立意,最后选择一个最佳的行文。这就加强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思维过程,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非常有 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同时还可以考查考生提炼话题的能力。这几种形式的材料都呈现出文字短小、寓意明确、生动有趣等共性,是中考作文常见考查形式,也是中考作文逐渐接轨高考作文趋势的体现。 二、审题立意技法 1.抓【【关键词】:^p 】:句材料作文中给出的材料是最重要的写作参考依据,所以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词】:^p 】:句,特别是对于材料比较长的说,准确抓住重点词句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可以给语句编号,或者边读边勾画,这样能准确把握重点,不至被自己的感觉带偏。以 2021 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为例: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身经历,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这则材料出现若干形容词,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分析^p ,看出词语两两相对,且从生活逻辑上来看是互为反面,美丽--健康,伟大--庄严,完满--努力,永恒--真诚,都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对立性词语。审题时要把重点放在材料所显现的具有情感倾向性的词语上,“健康”“庄严”“努力”“真诚”,选取亲身经历的鲜活的素材,就能写出不偏离题旨的作文。

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欢迎大家参考!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1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2]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3]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 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 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4]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

2017年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2017年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2017年中考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思路 这类材料作文中心单一明确,可采用“聚焦中心”法构思,即直接提炼出材料中心,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比如2010年云南曲靖市中考作文题材料:一名画家小时候,兴趣非常广泛,样样都想拿第一,结果却一无所获。于是他的父亲拿来一个小漏斗和一捧玉米,当父亲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时,玉米粒相互挤着,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父亲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如果这个漏斗代表你,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那么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 这则材料的中心非常明确,关键句为父亲意味深长的话,提炼出来即:“集中精力,才会收获成功和快乐;面面俱到,往往会因精力分散而导致失败。”考生写作时需要注意:一是这篇作文适宜选用议论文文体。二是材料中父亲说的话运用了类比手法,考生在得出论点时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漏斗”与“画家”,“玉米粒”与“每天要做的事”,“玉米一粒也没从漏斗里掉下来”与“画家每天做很多的事却没有一点收获”,“玉米粒相互挤着”与“不分取舍地做事,消耗了画家大量的精力”。只有分析清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可能更好地把握材料中心。三是论点要想鲜明准确,必须借助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四是材料中的一个细节可作为论点的支撑:小时候样样想拿第一却一无所获的孩子长大后成了画家,父亲的话功不可没。 2.多元型材料作文 命题者在命制材料作文时,选择的语言材料常常具有丰富的含义,这样的材料就可能不止一个中心,而是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指向。对于这样的材料作文,考生可以采用“从中选点”法构思,即从多项中心里选择一个重点立意选材,然后再布局谋篇。怎样“从中选点”呢?应区分重点与一般,根据中考作文阅卷短平快的特点,考生可以先摒弃含混晦涩的角度,再剔除容易陷入雷同选材的中心,最后选择最能体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10道材料作文题目,含材料解读及立意)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10道材料作文题目,含材料解读及立 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苏州市城管部门发放一种“绿色存折”,居民每次“卖”废品(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得到的金额,都会记录在“存折”上,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在环卫流动车上兑换成家居日用品。到年末还会根据“绿色存折”的记录,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进行适当的奖励。“绿色存折”制度,通过适当的奖励措施来调动起居民分拣的积极性,久之,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得到提升,垃圾分类工作也往前跨出一大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生活的哪些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不少于800字,不抄袭或套作。 【题目阐释】 近年来,高考命题导向,是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多角度观察生活,独立表达对生活中的某种现象、问题的真实感受,理解并有条理地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领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倡导崇高的思想境界、确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处世态度,体现当代人文关怀和辨证理性思维。 本题目属于叙议结合时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苏州市城管部门发放“绿色存折”推进垃圾分类的成功事例;第二部分评论“绿色存折”的积极作用。评论中的关键词:适当奖励、调动积极性、提升意识、推进工作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对适当的奖励措施调动参与积极性的相关思考。另外,题目还提出“引发了你对生活的哪些思考?”的要求,要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谈谈适当奖励的作用与局限。所以文章可以从正面立意,探究适当奖励的作用,突出适当奖励对学习、工作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从反面立意,不能一味依赖奖励措施,奖励措施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夸大奖励的作

2017福建中考作文题目

2017福建中考作文题目 2017福建中考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历来就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今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就成了大家热搜的关键词,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2017福建中考作文题目,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2017福建中考作文题目: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心旅行的终点,又是新旅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N海都记者曾小琴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面对今年中考作文,你会如何落笔? 今年是自福建省初中课改后,全省中考首次统考。昨日,泉州全市69195名考生迎来中考首日。首科语文考试的结束,中考作文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海都记者第一时间邀请福、泉、厦三地老师,就作文进行点评。 “要想写出彩,在‘风景’上做文章”,福州屏东中学一级教师林密认为,这中考作文题型传统,但颇有深度。厦门一位初三语文名师则认为下笔容易,但写好不易。泉州一中一级教师李晓蓉则支招,考生要想写好,可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看到题为《每个站点都有风景》这个材料命题作文,考生“小韵”称,他觉得好难写,作为考生,他纠结重点是“每个”还是“风景”,最后他重点描写风景。 当然,不少网友也大发感慨。网友“佳鑫鞋材织造”认为,出生就是站点,活在当下就处处是风景。网友“丁迎春”称,人的一生都有站点,每个站点都是风景。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过程我们可以努力。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圆满地收获这个青春该有的色彩。

可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捕捉“风景” 点评人:泉州一中一级教师李晓蓉 2017年是福建省重新统一命卷的第一年,作文题目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作文题目在形式上与各市质检卷保持高度的一致,都是材料加全命题的形式,而内容上则展示出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符合时下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同时又与当下的时事热点“一带一路”等有一定的关联性,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1.抓关键词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可拆分为“每个”“站点”“风景”。“每个”最好可以表现出成长路上的几个节点,当然也可截取某一特定时间,但应在结尾处做相应的升华。“站点”在材料中已经给予充分说明,即提醒学生应选取人生路上的关键时间节点。“风景”则为全文的写作重点,它既可指现实中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又代表着生活中某些激励精神、温暖人心的小片段,写作过程中应紧扣题目写作,注意点题。 2.中心立意 则应拓宽思路,深度立意,适当创新。可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如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挫折重新获取勇气信心,是人生中的一道动人风景;日常生活中,家人温馨的陪伴,友人热切的鼓励,师长殷切的叮咛,陌生人友善的微笑,是人生中一道动人的风景;写作过程中,可适当挖掘风景的深层意义,凸显其情感感悟上的内涵。 3.文体选择 此次作文偏向记叙文,当然议论文亦可构思,选择好的中心论点进行写作。最后,在素材方面,注重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风景”,叙述应完整,适当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顺理成章地扣题。也可在结尾处适当抒情、议论,阐发风景对于各个阶段的影响,升华主题。 2017中考话题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痕迹 “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

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叙事作文立意谋篇

中考作文指导:叙事作文立意谋篇 2017年中考作文指导:叙事作文立意谋篇 叙事最简单的意思,即是对于故事的描述,但在文学、符号学等领域成为重要的概念,有其特定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叙事立意谋篇,欢迎大家参考! 【叙事作文立意谋篇】 作者:林承雄 教学内容:质疑与思辨: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任务驱动型叙事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课型定位:写作指导课 授课教师:林承雄 开课时间:2015年12月25日(星期五上午) 授课班级:借班上课 授课地点:霞浦宏翔高级中学(高三13班理科实验班) 开课级别:市级公开课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任务驱动型叙事体材料作文的材料特点。 2.培养针对事件当事人及相关方的行为表现进行质疑,进而选择角度,表明态度的能力。 3.培养针对事件的具体事实,针对事件当事人及相关方进行思辨,具体深入阐述看法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对事件进行质疑与思辨,通过具体、深入的分析,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2通过作文提纲编拟环节的技法指导(“起承转合”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等思维工具,条分缕析地阐述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质疑、思辨与立意、谋篇的训练,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友爱相处、自强自尊等意识。 2.培养学生理性说理的态度:(1)有针对的说理:顺应任务指令,切近事实要害,深入挖掘,入情入理;(2)有原则的说理:表达己见,关注异说;质疑思辨,澄明观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当事人“小李”行为表现的质疑,引导学生学会复杂性分析,避免一元化单向认知与思维浅表化。 2.通过对当事人“小李”及“小李舍友”、“小李同学”、“学校”三个相关方行为表现的质疑,引导学生正确表明态度,阐述看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基于贴近事实(现象)的态度与看法的表达上升为有一定概括度和抽象性的论旨(中心论点),并能斟酌语言形式(句式、辞格、用词)等以优化中心论点及标题的书面表达? 课前准备: 1.准备导学案(依据相关操作环节,设计表格,提供示例,供学生课前自学自练) 2.制作课堂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简介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乙卷的作文题,引出关于“任务驱动型叙事类材料作文题型”的简要解说) 高考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60分)(2015高考全国乙卷)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2017年福建省中考满分作文《每个站点都有风景》15

2017年福建省中考满分作文 【作文原题】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旅行的终点,又是新旅程的起点……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600字。 每个站点都有风景 花开花落,潮涨潮逝,人生亦在汹涌,一刻不停地变幻着风景。——题记 人生的每个阶段亦如花开的每个时期,或稚嫩,或含苞待放,或吐蕊,或熠熠生辉,都各有各的韵味。酸甜苦辣,无人知晓。正如花开无声,花落无痕。泪水和汗水浇灌在自己心中,深埋于泥土,择日芳香。 邀一缕明月,以岁月打磨,幼时的模样便愈发清晰。 在那个一根棒棒糖可以打消所有烦恼的年龄,每一幕中都会有两个眼中满是你的人――父母,为你而奔忙,在他们的庇护下,幼时的我们没有见过风雨便已得到彩虹。幼时每一个看似可笑的进步都融成心中亘古不化的温暖。 朦胧的印象伴着模糊的记忆构成幼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在那个看似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的伊甸时期,笑着、闹着,用一颗稚嫩且处世不惊的心看待世间万物,也感受着仅属于此的明媚风景。将世间的一切镌刻,刻在时间里,刻在一切刚刚开始的那里。 掬一捧清水,用时光雕刻,少时的无拘无束便多了一份纯真。 幼时对大人亦步亦趋的脚步逐渐疏离。初识万物的我们,以自己的独特视角看待世界,用拙劣的可笑的笔迹偷偷改卷子上的分数,用玩耍过后沾染尘土的手毫不避讳的把嘴里填满食物,企图用歪歪扭扭的步伐推开时光的大门,开始渴望

成为大人,开始幻想十年二十年后自己的模样,我们开始做梦,开始不切实际却又真诚热切地做梦,梦着最美最甜的梦。 折一枝柳叶,借青涩点缀,青春的甜涩交织便如是显露。 叛逆的青春没有一丝征兆就降临人间,曾经渴望的长大在与父母日复一日的争吵中消失殆尽,逐渐成熟的我们,开始自我讽刺年少时的憧憬与无知,却又无比渴望回到那无拘无束的时光,面临着各种升学压力和学业负担,我无数次想过放弃,却也深知坚持的意义。 青春的我们凭借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少年力量与世界赌一个明天。我们不愿低头,不愿认输,想象那向日葵般逆风飞舞,向阳而生。 风不会为街道停留,街道也不能追随风。不会有哪一段岁月在时光中定格,依然不会有哪一幕风景在记忆中经久不退。 我不知未来有何种风景,但我会携着每一幕风景和收获砥砺前行。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以汗为泉,以梦为马,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怅。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后记 【文题解读】 此题的题眼是“站点”和“风景”,这是两个带有很深比喻义的词语。“站点”既有空间的指向,比如公交车或者火车的站点,又有时间的节点,比如四季的某段时间,或者人生成长的阶段等。而“风景”一词同样值得咀嚼,既可以是自然风光,比如长城风光、鼓浪屿风光,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的情景,比如温馨感人的场景。 明白了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之后,构思立意就简单得多了。结合提示语中“憩息处”“落脚点”“旅行的终点”“旅程的起点”,加上“联想”“感悟”等词语,选材的范围十分开阔,我们只需要选择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间段来选材,并由此

写作 中考·语文 最新模考 福建专用)(解析版)

冲刺小卷11 写作. 一、作文 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 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⑶书写工整规范。 【立意指津】本题考查学生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①审题:既要审题目也要审提示和要求。这个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语:“风景”、“成长路上”。②写作:这道命题作文可写的内容很多,提示中给了方向“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只要是来源于成长过程中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在写作时可供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原义的“风景”,也就是通过写自然界中的风景来写自己发现到的独特美感;二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的“风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来发现不一样的“动人”的感觉。③在写作时,注意题目要求以记叙为主,注意立意、选材和构思的新颖,书写的整洁美观。要有细腻的描写,语言尽量生动优美,表达出真情实感。 2.(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九中雪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立意指津】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该题目简洁新颖,没有审题障碍,这个题目在命题上不落窠臼,在思维

2017年高考作文题及审题立意解析汇总精华版

2017年高考作文题汇总 一、全国卷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全国卷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全国卷I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北京卷 大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国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2017年中考压题作文之半命题作文“埋在时间深处的_____”写作指导(5篇)

2017年中考压题作文之半命题作文“埋在时间深处的_____” 写作指导(5篇) 第一篇:2017年中考压题作文之半命题作文“埋在时间深处的 _____”写作指导 2017年中考压题作文之半命题作文“埋在时间深处的_____”写作指导 【模拟金题】 作为初涉人世的中学生,你已走过十余载人生之旅,不难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难忘记忆,生活也因时间的延续而美好。一个人,一件事,一瞬间……都会在时间深处久酿久藏! 请以“埋在时间深处的_____”为题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思路导引】 1.读懂题意明要求。先看本题中的“引言”部分,“身边的一切”强调了所选素材须以“我”为中心;“难忘”、“美好”暗示了所选素材的意义和审美价值;“一个人”、“一件事”、“一瞬间”等,提示了取材的大致范围。再看文题中的限制词语,“埋”可谓题眼,这里有“珍藏”的意思,与“难忘”、“美好”的暗示相勾连;“时间深处”与“久酿久藏”的提示相呼应;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即写作的对象,可根据自主立意来确定为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境等。 2.精心选材补文题。根据文题要求,横线上既可填写“樱桃树”等物名式的词语,又可填写“一巴掌”等情节式的词语;既可填写“星光”等象征式的词语,又可填写“温暖”等情感式的词语,还可填写“回忆”等想象式的词语。补题其实就是选材,就是“写什么”。不能忘记文题中“身边的……难忘记忆”这一要求,不能违背文题抒写自我情感的原则。 【佳作示例一】埋在时间深处的地方郑姝雯 纵使时光老去,风儿仍然记得美好往昔。 埋在時间深处的那个地方,感觉它离我很远,却又很近;近在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