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沉香与木香

合集下载

沉香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沉香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沉香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别名〕蜜香、沉木香、伽南香、土沉香、白沉香、芫香、女儿香。

〔来源〕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 Roxb及土沉香(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以含树脂的木材供药用。

〔成分〕沉香(伽南香)含挥发油约13%油中的主要成分为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

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沉香醇、沉香呋喃、二氢沉香呋喃、4-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4-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未感染的含硫、芹子烷、沉香醇等。

土沉香(白木香)含挥发油约0.33%及树脂等。

〔作用〕一、历代经验1.行气止痛:沉香有行气止痛、调中作用。

《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

《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

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癥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2.温肾纳气:沉香有别于木香、檀香者,因能温肾纳气、降气平喘。

《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

《本草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

二、近代研究近年未见对沉香的药理研究报告,临床观察有止痛、镇静及平喘作用。

〔性味〕辛、苦,微温。

归脾、胃、肾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纳气。

〔主治〕小腹冷痛,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便虚闭,小便气淋、石淋,男子精冷。

〔临床应用〕1.脘腹冷痛:沉香多用治寒凝气滞所致的脘腹冷痛,气逆上冲,呕吐,呃逆等,类似于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绞痛、妇女盆腔炎及痛经等,常配伍砂仁、台乌、延胡等行气活血止痛药,方例《加减沉香顺气散》、《沉香化气丸》、《四磨饮》、《沉香散》、若寒胜、少腹绞痛,四肢厥冷,痛极欲绝者,可配公丁、麝香等,方例《接真汤》。

沉香 、檀香、降香三种药物的功效区别在哪方面?

沉香 、檀香、降香三种药物的功效区别在哪方面?

沉香、檀香、降香三种药物的功效区别在哪方面?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棕黑色树脂的木材,经干燥后加工而成。

其味辛苦,性温,气味芳香,归脾、胃、肾经。

沉香即可降逆气,又可纳肾气,对于气逆喘急,呕呃等症均可应用。

如用于肾气虚寒,肾不纳气,症见喘急短气,动则喘甚而汗出,面虚浮,脉细而无力(如支气管哮喘),常与五味子、蛤蚧、人参、熟地等药同用;若与侧柏叶同用,临睡前服用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若气郁寒凝,胸膈不舒,脘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呕烦满,咳嗽痰涎等症,又宜配伍香附,砂仁、甘草等药。

对胃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者(急慢性胃炎),可与白豆蔻、丁香、柿蒂、紫苏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与肉苁蓉配伍可用于治疗气虚性便秘;与冬葵子、白头翁等同用可治疗面目浮肿,小便不畅等症。

檀香为檀香科植物的干燥木质心材。

其味辛香,性温,入脾、肺二经气分。

兼通阳明。

善理气滞,调畅脾肺,宽胸利膈,温散胃寒,有行气、散寒、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脾肺滞气、气逆所致的胸膈胀闷,心腹气滞疼痛及胃寒冷痛等症。

治胸肺气郁,胀闷不舒,常与枳壳、瓜蒌皮、苏梗等行气宽胸药同用;若治心腹气滞疼痛,可与砂仁、高良姜、乌药等行气药同用;对于寒邪犯胃,胃脘痛,呕吐清水,可配菖蒲、半夏、丁香等药;若饮食少进,噎膈吐食,还可与茯苓、橘红、人参同用;近年来,临床用本品与荜茇、延胡索、良姜、冰片等相伍,名为宽胸丸,治疗胸阳不宣,心脉痹阻而引起的胸痹痛有效。

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根部心材。

其性味辛温,归肝脾二经。

本品辛散温通,行血分,散瘀,止血,定痛。

临床多用于外伤瘀血,血溢及气滞血瘀胸痹之证。

如治心胃气痛,气滞血瘀胸胁作痛,常与木香、延胡索、桃仁等药同用;近年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配伍川芎、红花、赤芍、丹参等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又可与乳香、没药、血竭等活血祛瘀止痛药配伍;对于创伤或金疮出血,单用研末外敷,或相配三七及其他止血药合用。

故本品芳香清冽,能辟秽化浊,对于脾胃湿浊不去,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脘痞腹胀,苔腻者,可与藿香、佩兰、木香等药同用。

沉香、降香、檀香,三者药性区别

沉香、降香、檀香,三者药性区别

沉香、降香、檀香,三者药性区别沉香、降香、檀香都为辛温芳香理气药,但功效各有所长,需区别使用。

珍贵的老沉香(网络图片)沉香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经电击折断受伤而结成的油脂木材混合物。

其味辛苦,性温,气味芳香,归脾、胃、肾经。

医家认为,沉香质重而降,能下入丹田暖肾纳气,芳香辛散,能行气止痛;性温能散里寒,为温中、暖肾、理气之佳品,故临床多用于脏寒气凝、气逆诸症。

如肝气上犯肺胃气逆喘息,胸膈不舒,烦闷不食等症,常与乌药、木香、槟榔等药同用;如脾胃虚寒积冷,脘腹胀痛,喜温恶寒,呃逆呕吐,食欲不振,肢冷乏力,大便泄泻等,常与附子、干姜等药同用;若阴寒较盛,四肢厥冷,脐腹冷痛,痛极欲绝者,当配伍附子、丁香、麝香等强有力的温中散寒止痛药,以回阳救逆。

沉香即可降逆气,又可纳肾气,对于气逆喘急,呕呃等症均可应用。

如用于肾气虚寒,肾不纳气,症见喘急短气,动则喘甚而汗出,面虚浮,脉细而无力(如支气管哮喘),常与五味子、蛤蚧、人参、熟地等药同用;若与侧柏叶同用,临睡前服用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疗效;若气郁寒凝,胸膈不舒,脘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呕烦满,咳嗽痰涎等症,又宜配伍香附,砂仁、甘草等药。

对胃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者(急慢性胃炎),可与白豆蔻、丁香、柿蒂、紫苏等药同用。

此外,沉香与肉苁蓉配伍可用于治疗气虚性便秘;与冬葵子、白头翁等同用可治疗面目浮肿,小便不畅等症。

降香(网络图片)降香为豆科植物降香檀的根部心材。

其性味辛温,归肝脾二经。

本品辛散温通,行血分,散瘀,止血,定痛。

临床多用于外伤瘀血,血溢及气滞血瘀胸痹之证。

如治心胃气痛,气滞血瘀胸胁、作痛,常与木香、延胡索、桃仁等药同用;近年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配伍川芎、红花、赤芍、丹参等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又可与乳香、没药、血竭等活血祛瘀止痛药配伍;对于创伤或金疮出血,单用研末外敷,或相配三七及其他止血药合用。

故降香芳香清冽,能辟秽化浊,对于脾胃湿浊不去,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脘痞腹胀,苔腻者,可与藿香、佩兰、木香等药同用。

纯中药制的香

纯中药制的香

纯中药制的香
自家配方如下:
1、黄香饼方
沉速香六两、檀香三两、丁香一两、木香一两、黄烟二两、乳香一两、郎台一两、奄叭三两、苏合油二两、麝香三线、冰片一钱、白芨面八两蜜四两,将以上成分拌和成药剂,用印模制成饼状。

2、印香方
黄熟香五斤、速香一斤、香附子、黑香、藿香、零陵香、檀香、白芷各一两、柏香二斤、芸香一两、甘松八两、乳香一两、沉香二两、丁香一两、馥香四两、生香四两、焰硝五分,以上各料一块研为末,放到香印模中,模印成形后就可以焚烧了。

3、春香方
沉香四两、檀香六两、结香、藿香、零陵香、甘松各四两、茅香各四两、丁香一两、甲香五钱、麝香冰片各一钱,以上各料用炼蜜拌为湿膏,装进瓷瓶密封,就可以烧了。

纯中药制香的作用:
1、礼佛祭祖
在礼佛和祭拜祖先时,人们都拈一柱香,借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

2、香熏治疗
香能清心,养性,檀香香熏有助放松精神,减压以及辟邪镇气;茉莉熏香则有助提高呼吸道机能,帮助入睡,解决失眠问题;丁香香熏则有助驱蚊灭虫,净化空气及治疗香港脚等功效。

3、清新空气
舫昌名香燃烧卫生,时间准确,香灰不易飞散,是现代家庭清新室内空气,杀菌除异味的理想选择。

4、驱赶蚊虫
香木等诸多类型的舫昌名香,可置于香炉燃烧,也可置于香袋,
有熏衣防虫的效果。

5、居家用香
可以有效的改善居家环境,让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芳香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即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也有助于烘托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中药材沉香

中药材沉香

中药材沉香别名:蜜香、沉水香、白木香药材类别:藤木类性味:辛苦,温。

①《别录》:微温。

②《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无毒。

④《纲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归经:入肾、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肾、命门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少阴,兼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肾二经。

④《本草经解》: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产地和分布:中国台湾、广东、广西有栽培;国外分布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

性状鉴别呈不规则块、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

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

质较坚实,断面刺状。

气芳香,味苦。

饮片呈不规则的极薄片、小碎块或细粉。

表面可见黑色与黄白色交错的纹理。

有特殊香气,味苦。

燃烧时有油渗出,并有浓烟。

粉末呈淡棕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后下;研末,0.5-1g;或磨汁服。

注意事项: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

②《本草汇言》:阴虚气逆上者切忌。

③《本经逢原》:气虚下陷人,不可多服。

④《本草从新》: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功效与作用行气止痛;温中降逆;纳气平喘。

主脘腹冷痛;气逆员息;胃寒呕吐呃逆;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

用于胸腹气滞,胀闷作痛,手足逆冷,脐部疼痛,呕吐呃逆,气逆痰喘。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

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

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癥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

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

中药学第47讲 行气药: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

中药学第47讲 行气药: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
下面的一个药沉香。这个是中药当中比较名贵一个药,名贵的药。那么它主要的来源,我们书上来源于瑞香科的乔木,比较高大的,这是一个小枝,其实它是很高大的、很粗大的,一个是沉香树,一个是白木香树,来源于这两种树。古代呢来源于前者,这是半个世纪以前,所有的沉香,都来源于这个乔木沉香。那么当时的沉香放在水当中,它会沉在水的底部,至少是半浮半沉在水当中,所以又叫作沉水香,它是根据它的这个性状的特征来命名的。那么上一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我国进行药材的资源的考察的时候,发现了在广东、广西、云南这样的一些地方,或者台湾、海南,那么发现了白木香树,是沉香的同科同属的近缘植物,那么它们也能够产沉香。但是这个白木香树产的沉香,它有其名,而无其实,就是很优质的,把它放在水里面,它都浮在水上面的,它质地很轻,它不能沉在水下面,所以它已经没有沉水香这样一个现象了,这个是国产沉香,国产沉香不能沉于水,它来源于白木香树。之所以沉香比较名贵,这个沉香树和白木香树都是很高大的乔木,为什么那么贵重呢,不是这个树的任何部位砍下来都能作沉香用,能够作沉香用的,它是有严格的这个要求的,那一般所谓的结香,就是它分泌了大量的芳香的树脂,在这个木材里面,所以这个木材就变重,而且变得那种乌黑,油浸浸的、油润的,而且非常香,这个在传统呢,习惯上就把它叫作结香。那么结香的部位,为什么能结香,古代不清楚,就让它在自然的状态结香,自然的状态结香呢,非常困难,所以就更少。那么现在发现,是这种树的树干受到了损伤,至少伤到了木质部,皮已经完全破了,伤到了木质部。这个树为了一个自我保护,这个伤了以后,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细菌就侵入木材的部分,它为了保护自己,那么就分泌树脂,这地方就为了尽量地愈合这里的伤口,抵御入侵的这个微生物,这样的过程叫作结香。现在就用人工的方法,在它的树干上去砍,这个两、三公分深的(口)伤及了这个树干,就是木质部,慢慢地让它结香,但是就是有这样的情况,把它砍了伤口,但是微生物现在不是很清楚,它也老不结香。它有的砍了很多年,它并没有结香,所以仍然这个药材不丰富,所以我们临床用的沉香,在市场上据我所见的绝大多数都是不合格的,都是砍了的几年的伤口,并没有结香,那么收集的人等不得了,把它用刀把它这个地方取下来,其实它不是真正的沉香,真正合格的沉香现在非常少见,至少我在药材市场上没有见到,几乎没有见到。所以这个沉香呢,也就是现在这个真正要用,合格的很难,而且价格也不低,但是它也不是非常有特殊性,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必要迷信它,一定要使用,只是在说有的用其它的行气药代替不了的时候,那么我们可以考虑,一般的情况下不要象古人那样用得那么普遍。这个沉香的第一个功效,行气止痛。这个也象木香一样,也是用于多种气滞疼痛证,但主要也是在胃肠,或者说主要是在脾胃,那么它的止痛和木香大同小异,只不过沉香,更温一些,温性超过了木香,所以我们书上一般都是说沉香治疗的气滞疼痛呢,是寒凝气滞,不但考虑气滞,还突出了一个寒凝,也就说它的温性,比木香要强一些。那么木香的主治证,就一般的气滞疼痛,没有强调一个寒凝,而且很多的有热的,湿热证那么往往也用木香,就说明这个温性上有区别。但是只要是寒凝的疼痛,木香也能用,所以过去比如说我们用沉香来治疗胃痛,气滞的疼痛,象这个四磨饮、五磨饮,那些里面没有必要,就用木香,完全可以,基本上(可)达到相同的这样的行气止痛的效果。第二个温中止呕。也是它有明显的温性,又有能降胃气的作用,那么这一点是木香所不及的,但是能够止呕的药比较多,那比如我们用前面的白蔻,白豆蔻,用砂仁,用丁香完全可以温中止呕,用于寒凝气滞的恶心呕吐,那么这个方面呢沉香也没有很特殊的(长处)。沉香比较特殊的是第三个功效,这个纳气平喘,常常用于肾阳虚,肾不纳气的这种(虚喘)。我们在学《中医学基础》里面,这个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人的这个呼吸是由肺和肾共同完成的,如果肾虚了,那么这个吸气就不能归根,出现的就是出气多,进气少,这种虚喘称为肾不纳气。肾不纳气,肾气虚可以出现,肾阳虚可以出现,肾阴虚也可以出现。沉香属于温性的药,那么常常是用于肾阳虚或者肾气虚,这样的肾不纳气。肾阴虚的,一般还是不太适宜的,这个是木香没有办法所取代的。所以沉香和木香相比,如果要有特殊性的话,这就是比较特殊的,要用,可能用于纳气平喘,它不容易耗伤正气,而且还有纳气平喘的效果。由于沉香比较名贵,所以一般不作汤剂,在汤剂里面,一般都是把它作成散剂,很细的粉末,那么即使要用汤剂,也是要后下,不宜久煎,避免它的芳香性的损耗,因为沉香的药材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一个熟悉的药,不作为一个重点的药,因为临床医生不很常用。

沉香与檀香功效有什么不同吗

沉香与檀香功效有什么不同吗

沉香为瑞香科乔木植物沉香及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主产于东南亚、印度等地,白木香主产于海南、广东、台湾等地,生用。

为科小乔木的木质心材,主产于云南、海南、广东等地,生用。

共同点:二者性味辛、温,均归脾、胃二经。

都具有行气止痛之作用,可同治寒凝气滞之证。

入煎剂宜后下。

不同点:沉香兼有苦味,还入肾经,质重沉降而下行,能降气以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且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无破气之害,善治胃寒呕吐、下元虚冷及肾不纳气之虚喘证。

还归肺经,善调膈上诸气,能畅脾肺、利胸膈,能理气开胃、散寒止痛,用治寒凝气滞的胸腹冷痛、胸痹绞痛、胃脘寒痛及噎膈等证。

沉香来自哪里

沉香来自哪里

沉香来自哪里沉香,植物中的钻石,集天地之灵秀,聚日月之精华,既是珍贵香料,又是名贵中药。

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无上珍宝。

沉香并非独产自中华,据古籍所载,海外的占城、真腊、暹罗、交趾。

近古时期,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含海南),邻近的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均有大量沉香出产。

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记载:“沉香、青桂等香,出海南诸国及交广崖州。

”这里的海南,是大海之南,犹如说今之东南亚,而交广崖州,则是说越南北部、广西、广东、海南。

就地理学而言,沉香分布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主要在亚洲东南部。

这些地区属高温、多雨、湿润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沉香树生长所需气温,年平均在19至25摄氏度。

所需土壤条件,为土层厚、腐殖质多的湿松红壤或山地黄壤。

在山地雨林或常绿季雨林中,沉香常与青冈、黄桐、橄榄、水石梓等树种混生。

为弱阳性树种,幼时尚耐庇荫,生长较慢,10年后生长逐渐增快,沉香树在春末夏初开花,果实在中秋之际成熟。

沉香树属于典型的瑞香科植物,生长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因地区的不同,而分属不同的三个亚种,从北至南有:中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岛的莞香树;老挝、柬埔寨、越南的蜜香树;还有就是产于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鹰木香树。

沉香在我国的分布,与其生长习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关,主要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云南的景洪。

瑞香科树种通常生长在海拔400米以下,但在海南很特殊,沉香树生长的最高海拔可达1000米。

从古代民族居住地区而言,在百越所居之地,就多有沉香。

百越之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百越包括许多支系,因而号称百越。

《汉书·地理志》说: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交趾郡在今越南北部,会稽郡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西部、北部。

由此可以断定,从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百越民族最集中的分布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没有陈香,只有沉香。

陈香胃药指的是配料有陈皮和木香。

沉香: 【临床应用】1.用于呕吐呃逆。

沉香质重沉降,功能温中降逆,可用于脾胃虚寒、呕吐呃逆之症常配合陈皮、半夏等药同用。

2.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

沉香性温达肾,又能温肾助阳,对下元虚冷、肾不纳气的虚喘,疗效颇佳,可与附子、补骨脂、五味子等同用。

3.用于胸腹胀痛。

沉香芳香辛散,温通祛寒,能行气止痛,常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可配合木香、乌药、槟榔等同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入煎应后下。

研末冲服,每次0.5--1g。

亦可用原药磨汁服。

*****************************************************************木香:类别:理气药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药用部位:根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lOcm,直径0.5~5cm。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

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

气香特异,味微苦。

地道沿革:综上所述,木香自古来源复杂,不止一种。

国产进口皆有,但以广州进口,形如枯骨的质量为最好,称为“广木香”我国种植广木香始于30年代未,种子来源于印度,试种成功后得以大量种植,云南产量最大,并提供药材,故有“云木香”之称。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肺、胃、大肠、胆、三焦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煨木香实肠止泻。

用于泄泻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掺;调敷;或熬膏涂。

禁忌:脏腑燥热,气虚、阴虚者禁服。

芳香不宜久煎。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

采收和储藏:培育3年,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收获,选晴天,挖掘根部,去除泥土、茎杆和叶柄,粗大者切成2-4块,50-60℃低温下烘干。

【原形态】木香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m。

柱根粗壮,圆形,直径可达5cm,表面黄褐色,有稀疏侧根。

茎直立,被有稀疏短柔毛。

基生叶大型,具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苌三角形,长30-100cm,宽15-20cm,基部心形或阔楔形,下延直达叶柄基部或一规则分裂的翅状,叶缘呈不规则浅裂或波状,疏生短刺,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带褐色,被短毛;茎生叶较小,叶基翼状,下延抱茎。

头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通常2-3个丛生于花茎顶端,几无总花梗,腋生者单一,有长的总花梗;总苞片约10层,三角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9-25mm,外层较短,先端长锐尖如刺,疏被微柔毛;花全部管状,暗紫色,花冠管长1.5cm,先产央5裂;雄蕊5,花药联合,上端稍分离,有5尖齿;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之外,柱头2裂。

瘦果线形,长端有2层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桌熟时多脱落。

花期5-8月,果期9-10月。

【药理作用】1.对呼吸系统的作用:豚鼠离体气管与肺灌流实验证明,木香水提液、醇提液、挥发油及总生物碱能对抗组胺与乙酰胆碱对气管与支气管的致痉作用。

挥发油中所含总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等内酯成分以及去内酯挥发油均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与氯化钡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作用,其中以二氢木香内酯作用较强。

腹腔注射给药对吸入致死量组胺或乙酰胆碱气雾剂豚鼠有保护作用,可延长致喘潜伏期,降低死亡率,以上结果表明其扩张支气管平滑作用特点与罂栗碱相似。

认为直接作用与平滑肌所致。

将胸内套管刺入麻醉猫胸膜腔描记呼吸,静脉注射云木香碱可出现支气管扩张反应。

而将动物脑破坏后再给药则无效,提示其作用与迷走中枢抑制有关。

水提液、醇提液、挥发油、去内酯挥发油与总生物碱静注对麻醉犬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中以挥发油作用较强,挥发油所含各内酯成分对呼吸无明显影响。

犬机械刺激致咳实验证明,挥发油中各内酯成分和去内酯挥发油无镇咳作用。

2.对肠道的作用:木香水提液、挥发油和总生物碱对小鼠离体小肠先有轻度兴奋作用,随后紧张性与节律性明显降低。

对乙酰胆碱、组胺与氯化钡所致肠肌痉挛有对抗作用。

小剂量煎剂对离体小肠的作用无一定规律性,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

挥发油亦可抑制离体兔小肠运动,使其节律变慢,收缩不规则。

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以及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挥发油与二氢木香内酯作用较强。

3.对心血管的作用:低浓度的木香挥发油及从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各种内酯部分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豚鼠与兔离体心脏的活动,对离体蛙心也有抑制作用。

小剂量的水提液与醇提液能兴奋在体蛙心与犬心,大剂量则有抑制作用。

云木香碱1-2mg静脉注射能兴奋在体猫心,对心室的兴奋作用比心房明显。

离体兔耳与大鼠后肢血管灌流实验还表明,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有较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

其他内酯部分作用较小。

小剂量总生物碱可扩张离体兔耳血管,大剂量反而引起收缩反应。

水提液与醇提液给麻醉犬静脉注射有轻度升压反应,耐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等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中度降低(30-40mmHg),且降压作用比较持久。

将动物颈部脊髓和两侧迷走神经切断或阿托品化或给神经节阻断药、抗肾上腺素药或抗组织胺药均不改变上述降压反应。

初步认为其降压机制在于心脏抑制和扩张血管所致。

4.抗菌作用:挥发油1:3000浓度能抑制链球菌、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的生长,对大肠杆菌与白喉杆菌作用微弱;总生物碱无抗菌作用。

本品煎剂除对副伤寒甲杆菌有轻微抑制作用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7种致病菌无效。

另有报道,煎剂对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等10种真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大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如下:总内酯300mg/kg、二氢木香内酯200mg/kg。

对其总生物碱静脉注射的最大耐受量,小鼠为100mg/kg,大鼠为90mg/kg。

本品挥发油混入大鼠饲料中,每天服量为1.77mg/kg,(雄鼠)与2.17mg/kg(雌鼠),连续给药90天,结果对大鼠的生长、血常规与血尿素氮均没有影响,主要脏器病理检验亦未见异常。

【鉴别】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水浴加热约1min,滤过。

取滤液1ml置试管中,加浓硫酸0.5ml,显浓紫色。

(检查去氢木香内酯)【炮制】木香片:将原生药放清水内洗净,捞出,闷润12-24小时使软,切片,晒干。

煨木香:将木香片放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

有些地区将木香片1斤,麸皮4两,放锅内拌炒至黄色不焦为度,筛去麸皮,放凉。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调中导滞。

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1.《本草经疏》: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

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

2.《得配本草》: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

【各家论述】1.《药类法象》: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丁焦结滞,须用槟榔为使。

2.《汤液本草》:木香,《本经》云,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痃癖块,破也。

与本条补破不同何也?易老以为破气之剂,不言补也。

3.朱震亨:调气用木香。

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

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当用黄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4.《本草会编》:木香,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

5.《纲目》: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6.《本草汇言》:广木香,《本草》言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

然性味香燥而猛,如肺虚有热者,血枯脉躁者,阴虚火冲者,心胃痛属火者,元气虚脱者,诸病有伏热者,慎勿轻犯。

7.《药品化义》:木香,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

以此治痞闷嗳气,水肿腹胀,痢疾脚气,皆调滞散气之功。

但辛香属阳,阳则升浮,如中焦、下焦结滞,须佐槟榔堕之下行;因性香燥,同黄连、黄芩治痢疾,同黄柏、防己治脚气,皆藉寒药而制其燥,则用斯神矣。

若怒气拂逆攻冲,遍身作痛,以此使肺气调,则肺气自伏,若肝气郁,致胁肋小腹间痛,同青皮疏之,令肝气行,则血顺痛止。

8.《本草新编》:广木香,止可少用之为佐使,使气行即止,而不可谓其能补气而重用之也。

大约用广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钱而止,断勿浮于一钱之外,过多反无功效,佐之补而不补,佐之泻而亦不泻也。

9.《本草经百种录》: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

《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

11.《本草正义》:木香,芳香气烈而味厚,《本经》止言味辛,《别录》则谓之温。

虽洁古谓气味俱厚,当主沉降,然其气浓郁,药中有此一味,则煮之香闻满屋,必不可概以为降。

王海藏谓辛苦热,味厚于气,阴中之阳,立说颇允。

《本经》主邪气,辟毒疫者,芳香得以辟除秽恶,疫疬为害,无非阴霾恶臭,足以病人,木香芳烈,自可以消除秽浊之气。

强志者,芳香之气,足以振刷精神也。

淋露有因于清阳下陷者,木香温升,故能治之。

若热结于下者,必非所宜。

治温疟者,亦即燥湿辟恶之义。

治气劣、气不足,则升动清阳而助正气也。

行药者,气为血帅,自能为百药导引耳。

濒湖本作引药,其大旨正同。

木香以气用事,故专治气滞诸痛,于寒冷结痛,尤其所宜。

然虽曰辛苦气温,究与大辛大热不同,则气火郁结者,亦得用之以散郁开结,但不可太多。

且味苦者必燥,阴虚不足之人,最宜斟酌,过用则耗液伤阴,其气将愈以纷乱,而痛不可解矣。

近人更用之于滋补药中,恐滋腻重滞,窒而不灵,加此以疏通其气,则运行捷而消化健,是亦善于佐使之良法。

疝瘕积聚,滞下肠澼,此为必须之药。

12.《本经》: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13.《别录》:疗气劣、肌中偏寒。

主气不足,消毒,(治)温疟,行药之精。

14.《本草经集注》:疗毒肿,消恶气。

15.《药性论》: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

治九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癖症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

治霍乱吐泻,心腹XIU刺。

16.《日华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

疗赢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

17.王好古: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主脬渗小便秘。

18.《本草通玄》:理疝气。

【摘录】《中华本草》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煨木香实肠止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