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二

一、数据与信息

数据(Data)和信息(Informat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物理符号及其组合,反映信息的内容。信息(Information)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用的数据。

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都是用二进制形式编码表示的,而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十进制数来表示数据。为有效认识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首先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二、数制及其转换

1.所谓数制(也称进位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数字符号、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由低位到高位进位来表示数的一种计数方法。通常,将其所使用的符号个数称为该数制的“基数”,基数的方幂称为“位权”(简称“权”),表示数制中每一固定位置对应的单位值。对任何N进制,都有一套统一的运算规则,即采用“逢N进一”的原则进行运算。

如一个十进制数据1234.5,其基数为10,数字5所在位的权值为10-1(即0.1),数字4所在的权值为100(即1),数字3所在位的权值为101(即10),以此类推。

在计算机系统中,除人们日常使用的十进制外,还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常用进制数的表示如表1.2.1所示。

表1.2.1 常用进制数的表示

计算机中常用的二、八、十、十六进位制数的对应关系如表1.2所示。

表1.2.2 常用进位制数的对应关系

为区分不同数制表示的数,在书写时可以有2种方法表示,以十进制数5表示为例。第一种采用字母B(Binary)表示二进制(101B)、字母O(Octal)或Q表

示八进制(5O或者5Q)、D(Decimal)表示十进制(5D)、字母H (Hexadecimal)表示十六进制(5H);第二种表示方法就是将数值加括号,括号后面是该数值的进位制值,如十进制5表示为(5)10。

2.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数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八、十六进制数时,可将此数分成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别进行转换,然后再连接起来即可。

整数部分:通常采用“除基数取余”法,即用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反复除以基数取余数,直到商为0,第一个余数为低位,最后一个余数为高位,将每次所得余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由高到低位排列即可得到该进制数。

小数部分:通常采用“乘以基数取整”法,即用十进制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乘以基数,分别取出整数部分,直到满足要求的精度或小数部分为0,第一个为高位,最后一个为低位,将所得整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由高到低位组成小数点后的各位。

下面以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为例进行说明,十进制转换成八、十六进制完全类似,只是基数不同而已。

[例1-2-1] 75.625 D = 1001011.101B,具体转换过程如图1-2-1所示。

图1-2-1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过程图

②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将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一般方法是使用以下公式完成:

(F)R =a n-1×R n-1 + a n-2×R n-2 + ... + a1×R1 + a0×R0 + a-1×R-1 + ... a-m×R-m

其中,R为基数,Ri为对应数位的位权。

[例1-2-2] (101011)B=1×25+0×24+1×23+0×22+1×21+1×20=43D

(370)O =3×82+7×81+0×80 =248D

(2CF)H = 2×162+12×161+15×160 =719D

③二进制转换成八、十六进制

二进制转换成八(十六)进制的方法:整数部分从低位向高位每三位(四位)一组,不足三(四)位在前补0;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后第一位开始向右每三位(四位)一组,不足三位(四位)在后补0(注意,整数在最左面补0,小数在最右面补0);然后计算出每组对应的八(十六)进制数,按原来顺序连接即得到与之等价的八(十六)进制数。

[例1-2-3]

10110110111.01001B= 010 110 110 111.010 010B =(2667.22)O

= 0101 1011 0111.0100 1000B =(5B.748)H

④八、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

八(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的方法:构成该数的每位数均用相对应的三位(四位)二进制表示,然后连接起来即可。

每位均应表示成三位(四位)二进制代码,不足的加O0补足。

[例1-2-4]

207.02 Q = 010000111. 000010B=10000111.00001B

3AF.048H = 001110101111. 000001001000B = 1110101111. 000001001B

3.信息的存储单位

在计算机中,信息的存储单位通常有b、B、KB、MB、GB、TB等。

b(位/比特bit):这是内存中最小的单位,二进制数序列中的一个0或一个1即为一比特。

B(字节Byte):这是计算机中处理信息的基本单位,1B=8bit。

KB(千字节Kilo Byte):1KB=1024Byte。

MB(兆字节Mega Byte):1MB=1024KB。

GB(吉字节Giga Byte):1GB=1024MB。

TB(T字节Tera byte):1TB=1024GB。

目前微机中内存容量一般为4GB,有的更高,而硬盘的容量一般为几百个GB,有的甚至高达1TB。

4.中西文字符处理

计算机内部所有的信息表示、处理都是由二进制表示的。除了数值信息外的其他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都称非数值信息。这些非数值信息也是采用0和l两个符号来进行编码的。下面着重介绍中、西文的编码方案。

(1)ASCII码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简称,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字符信息编码方案。ASCII码包括0~9共10个数字、52个大小写英文字母、32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以及还有34种控制字符(如回车、换行等)。ASCII码表见表1.3所示。

表1.2.3 标准7位ASCII码字符集

在ASCII码标准集中,每个字符用7位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因此,其基本集包括128个不同字符,其编码范围为0000000到1111111(即ASCII码值为0到127)。

ASCII码的机器内码为每个字符占一个字节,其最高位均为0被作为奇偶校验位。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记住各种字符的ASCII码,但应记住常用字符: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是连续且有序的。其中,字符0、A、a的ASCII码十进制分别为48D、65D、97D,十六进制分别为30H、41H、61H。

(2)汉字编码

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的前提条件是对每个汉字进行编码,这些编码统称为汉字编码。

①汉字输入码(也称外码):是计算机输入汉字的编码,代表一个汉字的一组键盘符号。汉字的输入方法不同,同一汉字的输入码可能也不同。目前,汉字外码的编码方案很多,按编码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流水码(又称顺序码),如国标

码、区位码等;音码,如全拼、双拼等;形码,如五笔字型、极品五笔等;音形码,如智能ABC、自然码等。

②国标码:汉字信息处理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编码。我国国家标准局于1981年5月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国家标准代号为GB2312-80,习惯上称国标码。共对6763个汉字和682个图形字符进行了编码,其编码原则为:汉字用两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用七位编码(高位为0)。

将GB2312---80的全部字符集排列在一个94行94列的二维表中,每两个字节分别用两位十进制编码,前一个字节的编码称为区码,后一个字节的编码称为位码,即区位码。

③机内码:为了避免ASCII码和国标码同时使用时产生二义性问题,大部分汉字系统都采用将国标码每个字节高位置1作为汉字机内码。这样既解决了汉字机内码与西文机内码之间的二义性,又使汉字机内码与国标码具有极简单的对应关系。汉字机内码(十六进制)=汉字国标码(十六进制)+8080H。

[例1-2-5] “中”国标码对应的二进制为01010110 01010000B,相应十六进制为5650H,它对应的机内码二进制为11010110 11010000B,相应十六进制为D6D0H。

④汉字字形码及字库:汉字字形码又称汉字字模,用于在显示屏或打印机输出汉字。汉字字形码通常有两种表示方式:点阵和矢量表示方式。

用点阵表示字形时,汉字字形码指的就是汉字字形点阵的代码。根据输出汉字的要求不同,点阵的多少也不同。简易型汉字为16×16点阵,提高型汉字为24×24点阵、32×32点阵、48×48点阵、64×64点阵等。

点阵规模愈大,字形愈清晰、美观,所占存储空间也就越大。如果用16×16点阵来表示一个汉字,则存储该汉字需要256 bit的存储空间,共需要256/8=32B,两级汉字需占用32×6763/1024KB的存储空间。而存储一个24×24汉字需要576 bit,共576/8=72B。因此,字模点阵只能用来构成“字库”,而不能用于机内存储。字库中存储了每个汉字的点阵代码,当显示输出时才检索字库,输出字模点阵得

到字形。

图1-2-2 点阵汉字

矢量表示方式存储的是描述汉字字形的轮廓特征,当要输出汉字时,通过计算机的计算,由汉字字形描述信息生成所需大小和形状的汉字点阵。矢量化字形描述与最终文字显示的大小、分辨率无关,因此可产生高质量的汉字输出。Windows中使用的TrueType技术就是汉字的矢量表示方式。

点阵和矢量方式区别是,前者编码、存储方式简单、无需转换可直接输出。但字形放大后的效果差;矢量方式特点正好与前者相反。

其他资料: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也可称埃尼阿克)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是图灵完全的电子计算机,能够重新编程,解决各种计算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ohn 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J. Presper Eckert应美国军方的要求构思和设计了ENIAC,并为美国陆军的弹道研究实验室(BRL)所使用,用于计算火炮的火力表。

它共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运作了九年之久。

ENIAC在公布的时候,就被当时的新闻赞誉为“巨脑”。它的计算速度比机电机器提高了一千倍。这是一个飞跃,之前没有任何一台单独的机器达到过这个速度。它的数学能力和通用的可编程能力,令当时的科学家和实业家非常激动。发明它的人为

了进一步推广这些新思想,举办了一系列关于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讲座。ENIAC在1987年被评为IEEE里程碑之一。

据说,ENIAC耗电巨大,每次一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另外,真空管的损耗率相当高,几乎每15分钟就可能烧掉一支真空管,操作人员须花15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找出坏掉的管子,使用上也极不方便。

1946年7月,它被美国陆军军械兵团正式接受。为了翻新和升级存储器,ENIAC在1946年11月9日关闭,并在1947年转移到了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试验场。1947年7月,它在那里重新启动,继续工作到1955年10月2日晚上11点45分。

与现代计算机相比,当年的“埃尼阿克”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但它的诞生为人类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代号“ENIAC”-世界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点自己计算机ENIAC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经过三年紧张的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了。这台机器的名字叫“ENIAC”(埃历阿克),即“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的英文缩写。它采用穿孔卡输入输出数据,每分钟可以输入125张卡片,输出100张卡片。

在ENIAC内部,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7200个二极管,70000多电阻器,10000多只电容器和6000只继电器,电路的焊接点多达50万个;在机器表面,则布满电表、电线和指示灯。机器被安装在一排2.75米高的金属柜里,占地面积为170平方米左右,总重量达到30吨。这台机器还不够完善,比如,它的耗电量超过174千瓦;电子管平均每隔7分钟就要被烧坏一只,埃克特必须不停更换。尽管如此,ENIAC 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可以在3/1000秒时间内做完两个10位数乘法,其运算速度超出Mark Ⅰ至少1000倍。一条炮弹的轨迹,20秒钟就能被它算完,比炮弹本身的飞行速度还要快。

当年的“埃尼阿克”和现在的计算机相比,还不如一些高级袖珍计算器,ENIAC 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创世,人类社会从此大步迈进了电脑时代的门槛,使得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6年2月14日,在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50周年之际,美国副总统戈尔再次启动了这台计算机,以纪念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基础知识二

一、数据与信息 数据(Data)和信息(Informat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各样的物理符号及其组合,反映信息的内容。信息(Information)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用的数据。 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都是用二进制形式编码表示的,而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十进制数来表示数据。为有效认识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首先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二、数制及其转换 1.所谓数制(也称进位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数字符号、按照一定的运算规则、由低位到高位进位来表示数的一种计数方法。通常,将其所使用的符号个数称为该数制的“基数”,基数的方幂称为“位权”(简称“权”),表示数制中每一固定位置对应的单位值。对任何N进制,都有一套统一的运算规则,即采用“逢N进一”的原则进行运算。 如一个十进制数据1234.5,其基数为10,数字5所在位的权值为10-1(即0.1),数字4所在的权值为100(即1),数字3所在位的权值为101(即10),以此类推。 在计算机系统中,除人们日常使用的十进制外,还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常用进制数的表示如表1.2.1所示。 表1.2.1 常用进制数的表示

计算机中常用的二、八、十、十六进位制数的对应关系如表1.2所示。 表1.2.2 常用进位制数的对应关系 为区分不同数制表示的数,在书写时可以有2种方法表示,以十进制数5表示为例。第一种采用字母B(Binary)表示二进制(101B)、字母O(Octal)或Q表

示八进制(5O或者5Q)、D(Decimal)表示十进制(5D)、字母H (Hexadecimal)表示十六进制(5H);第二种表示方法就是将数值加括号,括号后面是该数值的进位制值,如十进制5表示为(5)10。 2.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①十进制数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数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八、十六进制数时,可将此数分成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别进行转换,然后再连接起来即可。 整数部分:通常采用“除基数取余”法,即用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反复除以基数取余数,直到商为0,第一个余数为低位,最后一个余数为高位,将每次所得余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由高到低位排列即可得到该进制数。 小数部分:通常采用“乘以基数取整”法,即用十进制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乘以基数,分别取出整数部分,直到满足要求的精度或小数部分为0,第一个为高位,最后一个为低位,将所得整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由高到低位组成小数点后的各位。 下面以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为例进行说明,十进制转换成八、十六进制完全类似,只是基数不同而已。 [例1-2-1] 75.625 D = 1001011.101B,具体转换过程如图1-2-1所示。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哪些?简要描述其功能和作用。 答案: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中央处理器负责执行指令,内存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硬盘用 于长期存储数据,输入设备用于将用户的指令输入计算机,输出设 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 2、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调度 计算机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的作用 包括: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控制和调度程序的执行,提 供文件管理和输入输出功能,以及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界面。 3、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优点是什么? 答案: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共享资源和信息的系统。计算机网络的优点包括: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计算机利用率;提供便捷的通信手段,方便信息交流;实现分

布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增强数据安全性。 4、请简要解释什么是互联网? 答案:互联网是指连接全球各种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庞大网络系统。它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国际性网络,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远程控制等各种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 1、什么是多任务操作系统?请简要描述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 答案:多任务操作系统是指具备同时执行多个任务的能力的操作系统。它通过任务调度算法和时间分片的方式,将 CPU 的使用时间切分成若干小的时间片段,分配给不同的任务执行,使得用户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并且在使用上感觉到它们是同时运行的。 2、描述操作系统是如何管理内存的。 答案:操作系统通过内存管理技术来管理计算机的内存。它将内存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块,每个块称为一页或帧。操作系统利用页表来记录页面和物理内存帧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分页机制实现对内存中的数据的地质映射和访问控制,从而实现对内存的有效管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二)1

计算机应用基础(二)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答案写在试卷后的答题纸上) 1.按计算机性能高低和规模大小分类,把计算机分为(1巨型计算机)、(2大 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3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等几种类型。 2.计算机的软件一般分为(4系统软件)和(5应用软件)两种。 3.中央处理器简称CPU,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中央处理器由(6控制器)、 (7运算器)、内部寄存器组和(8处理器总线)等部分组成。 4.Windows操作系统,又称(9视窗)操作系统,由微软公司开发,是一个(10 多任务)操作系统。 5.在桌面上建立一个文件夹,命名为“Share”,请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共享名为 “我的共享”,属性设置为“只读”。 (1)在桌面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文件夹”,修改 新文件夹的名称为“Share”。 (2)在“Share”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11属性”,会 出现文件夹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择“12共享”选项卡。 (3)在“共享”选项卡上选择单选钮“13在网络上共享此文件夹”,在按钮下放 的“共享名”文本框中输入“14我的共享”。 (4)单击对话框中的“15常规”按钮,在弹出的文件夹权限对话框中设置访问 权限为“16只读”。 (5)在完成共享文件夹设置后,单击对话框中的“确认”按钮就可以完成设置。 6.请获取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c19500291.html,对应的IP地址,并记录下来。 使用网络故障诊断命令“17ping ”。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18 命令提示符”,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在窗口中输入命令“19ping ”。 如果网络连接正常,将显示4行“Reply from xxx.xxx.xxx.xxx: bytes= ……”,其中 “xxx.xxx.xxx.xxx”即为https://www.360docs.net/doc/0c19500291.html,的IP地址。 7.在Outlook Express的通讯簿中新添加一个联系人,其姓名为张三,电子邮件地址 为zhangsan@https://www.360docs.net/doc/0c19500291.html,。 (1)启动Outlook Express程序,选择菜单“工具”||“20通讯簿”命令,打 开通讯簿。 (2)在通讯簿中选择“新建”||“联系人”命令。 (3)将题目所给联系人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填入相应输入框内,单击“确定”按 钮。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0分,请将答案写在试卷后的答题纸上)

计算机应用基础2

计算机应用基础2 一、单选题 1、在第二代计算机期间(1958-1964)内提出一个重要的系统软件的概念是______。 D:操作系统 2、为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计算机属于______。 D:专用计算机 3、计算机能够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______。 C:存储程序 4、当前计算机应用最早的领域是______。B:科学计算 5、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的表现形式被统称为______。 D:数据 6、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系统包括主机和外设。下面关于主机错误的说法是______D:主机必须包括计算机网络 7、计算机中1KB表示的字节数是______。 C:1024 8、计算机的系统软件中,为用户提供功能完备且操作灵活方便的应用环境的是______。D:操作系统 9、冯·诺依曼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控制器是其中之一。它在计算机中的地位是______A:指挥控制中心 10、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属于______。 C:CPU 11、扫描仪属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关于对它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扫描仪主要用来输入图片资料 12、个人计算机(PC)是除了主机外,还包括外部设备的微型计算机。而其必备的外部设备是______。 B:显示器和键盘 13、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微型计算机主要性能指标的是______。 C:重量 14、与二进制数11111100等值的十进制是______。 D:252

15、汉字国标码的2个存储字节中,每个字节的最高二进制位的值分别为______。 D:1,1 16、在Word编辑状态下,若要在当前窗口中打开(或关闭)"绘图"工具栏,则可选择的操作是单击____菜单项。 D:"视图"→"工具栏"→"绘图" 17、某用户要选择文件菜单页面设置,但此命令是无效(灰色)的,原因是______。 A:文档正处于大纲视图 18、在Excel 2003中,假定一个单元格所存入的计算公式为=18*2+1,则当该单元格处于编辑状态时显示的内容为__________。 C:=18*2+1 19、在Excel 2003工作表的单元格中,若想输入作为学号的数字字符串550327,则应输入______。 A:'550327 20、在Windows 中,打开一个窗口后,通常在其顶部是一个______。 A:标题栏 21、在Windows的"记事本"中,"打印"菜单项所在的下拉菜单是。 A:文件 22、在Windows中,有些菜单选项的前面有打勾记号,这意味着这些菜单选项______。 A:对应的功能正在起作用 23、关于Windows用户账户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D:所有用户账户登录的用户"我的文档"文件夹内容一样 24、下列文件名中,非法的Windows文件名是______。 C:** myfile ** 25、浏览Internet上的网页,需要知道_________。 C:网页的地址 26、在Internet上收发E-Mail的协议不包括_________。 C:telnet 27、在PowerPoint 2003中,如果在备注页视图中输入文本,那么______。 B:既可以在普通视图中修改文本,也可以在备注页视图中修改文本

《计算机应用基础》题库(二) 及答案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题库(二) 【大题标题】单选题 【大题说明】本模块主要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可为空)1、【单选题】下列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 【A】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美国发明的ENIAC 【B】ENIAC不是存储程序控制的计算机 【C】ENIAC是1946年发明的,所以世界从1946年起就开始了计算机时代 【D】世界上第一台投入运行的具有存储程序控制的计算机是英国人设计并制造的EDSAC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计算机的发展史。 【答案】C 【分值】2 【解析】C与题意不符。 【本题结束】 2、【单选题】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基本构件包括: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______。【A】显示器 【B】控制器 【C】磁盘驱动器 【D】鼠标器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基本构件的组成。 【答案】B 【分值】2 【解析】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基本构件中包含B项内容,与题意相符,ACD与题意不符。 【本题结束】 3、【单选题】到目前为止的计算机都属于_______计算机。 【A】第三代 【B】新一代 【C】第四代 【D】第五代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计算机的发展史。

【分值】2 【解析】目前都处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 【本题结束】 4、【单选题】下列关于U盘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A】U盘属外部设备 【B】U盘可通过USB口接入计算机 【C】U盘属于内存 【D】U盘可反复存储数据,可靠性较高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场硬件组成。 【答案】C 【分值】2 【解析】U盘属于外部存储器。 【本题结束】 5、【单选题】下列软件中,_______是操作系统。【A】Photoshop 【B】SQL Server 【C】inter explorer 【D】liunx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计算机软件分类。 【答案】D 【分值】2 【解析】linux属于操作系统。 【本题结束】 6、【单选题】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_______。【A】主机、键盘、显示器 【B】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D】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知识点】本题主要考察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州 大学研制成功。 2、计算机发展史: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采用电子管为基本元件,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采用晶体管为基本元件,程序设计采用高级语言,出现了操作系统,应用到数据 和事物处理及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采用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应用到文字处理、企业管理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功能元件,在办公自动化、电子编辑排版等领域大显 身手。 3、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运算精度高 (3)存储能力强 (4)逻辑判断能力强 (5)可靠性高 4、计算机的分类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按工作原 理划分 按功能划 分 按性能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 巨型计算机又称超级计算机、超级电脑。 大中型计算机 小型计算机 工作站 微型计算机 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模拟数字混合计算机 台式机 便携机或称笔记本 手持机或称掌上 (1)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 ) (4)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管理教学(CAI/CMI ) (5)自动控制 (6)多媒体应用 (7)电子商务

6、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巨型化 微型化 网络化 多媒体化 7、计算机硬件系统(冯。诺伊曼机构)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控制器 运算器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 控制器和运算器构成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通常把控制器、运算器和内存储器称为主机。 8、计算机指令定义 指令是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元,是一种采用二进制表示的命令语言。一条指令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操作码和操作数。 9、指令的执行过程。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11、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计算机软件一般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2、系统软件分类 1、操作系统windows 、linux、unix 等 2、编程软件汇编语言、高级语言、机器语言、C语言、C++、java、C#等 3、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Oracle、Mysql和Visual FoxPro等。 13、应用软件分类(软件名称自己总结) 办公应用 平面设计 视频编辑与后期制作 网站开发 辅助设计 三维制作 多媒体开发 程序设计 14、相关定义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用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大型程序,是其他软件运行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资料-

《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资料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 技能。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全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复习资料, 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卡等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负责计算和控制,内存用于存储数据,硬盘 用于存储文件,显卡用于显示图像。 2. 计算机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和运行环境。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3.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连接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互 连起来,实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一种技术。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包 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二、常用办公软件

1. Microsoft Office套件 Microsoft Office套件是一款常用的办公软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程序。Word用于处理文字文档,Excel用于处理数据和制作表格,PowerPoint用于制作演示文稿。 2. Adobe Photoshop Adobe Photoshop是一款图像处理软件,常用于图像编辑、设计和 修饰。它提供了各种绘图工具和滤镜效果,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图像 处理任务。 3. Autodesk AutoCAD Autodesk AutoCAD是一款用于二维和三维设计和绘图的软件。它 广泛用于建筑、机械、电气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绘图工具和建模功能。 三、常见编程语言 1. C语言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高级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系统软件、嵌入 式系统等领域。它具有简洁、高效的特点,并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库。 2. Java语言 Java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广泛应 用于移动设备、企业级应用等领域。它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3. Python语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电子设备,它能够执行指定的操作并生成结果。 2. 计算机系统由哪些硬件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等硬件组成。 3.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用于控制计算机系统和执行特定任务的程序代码的集合。 4. 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提供用户界面等功能。 5. 什么是网络? 网络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第二章:常用应用软件

1. 什么是文字处理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是一种用于创建、编辑和格式化文档的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Word、Adobe InDesign等。 2. 什么是电子表格软件? 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Excel、Google Sheets等。 3. 什么是演示文稿软件? 演示文稿软件是一种用于制作演示文稿和展示内容的应用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Prezi等。 4. 什么是数据库软件? 数据库软件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应用软件,如MySQL、Oracle等。 5. 什么是图像编辑软件? 图像编辑软件是一种用于处理、编辑和创建图像的应用软件,如Adobe Photoshop、GIMP等。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 1. 什么是局域网? 局域网是指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设备组成的网络,如家庭网络或办公室网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选择题答案解析 1. A 2. B 3. C 4. A 1.2 填空题答案解析 1. 计算机 2. 高效、精确、快速 1.3 简答题答案解析 1.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定程序进行自动运算的现代化智能工具。 2. 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 储设备等。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个层次。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1. B 2. C 3. A 4. D 2.2 填空题答案解析 1. 局域网 2. 广域网 2.3 简答题答案解析 1.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2. 网络通信传输常用协议有TCP/IP协议和UDP协议。 第三章操作系统基础 3.1 选择题答案解析 1. C 2. D 3. A 4. B

1. 内存管理 2. 文件管理 3.3 简答题答案解析 1.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系统软件。 2.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第四章数据库基础 4.1 选择题答案解析 1. B 2. C 3. A 4. D 4.2 填空题答案解析 1. 数据库管理系统 2. 结构化查询语言 4.3 简答题答案解析

1.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 2.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建立、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的软件。 第五章网页设计基础 5.1 选择题答案解析 1. C 2. B 3. D 4. A 5.2 填空题答案解析 1. HTML 2. CSS 5.3 简答题答案解析 1. 网页设计是指通过使用HTML、CSS等技术创建网页的过程。 2. HTML是超文本标记语言,用于创建和组织网页的结构。 CSS是层叠样式表,用于定义网页的样式和布局。 第六章程序设计基础 6.1 选择题答案解析 1. B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是一本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材。本教材按照学科的逻辑思路,分为多个章节,依次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网络与通信、应用软件等内容。同时,为了增加读者对各个概念的理解,我将在每个章节中除了介绍基础知识外,还会提供一些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应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会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我们将会介绍CPU、内存、硬盘、显卡等计算机硬件设备,并且会对每个设备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详细的解释。接下来,我们将会探讨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等步骤。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二进制、字节、位等,以及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表示方法。 第二章:操作系统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会介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首先,我们将会解释操作系统的概念以及它在计算机中的作用。然后,我们会介绍几种主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和Mac OS等,对它们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会重点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文件管理、软件安装和系统配置等方面。通过这些实践操作,希望能够让学生对操作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网络与通信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会讲解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基本原理。我们将会介绍网络的分类,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并对每种网络的特点和应用进行分析。此外,我们还将会讲解IP地址、子网掩码和域名等网络基础知识,并介绍网络安全和数据传输的相关概念。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还会介绍常用的网络协议,如TCP/IP和HTTP 等,并对网络连接的配置和故障排查进行讲解。 第四章:应用软件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会介绍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多媒体软件。我们将会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如Word,以及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如Excel。同时,我们还会介绍图像处理软件、音频编辑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等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会通过实践案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熟练运用它们进行办公和娱乐。 综上所述,本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希望本教材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和工作中的有益指导,并能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 第2章-习题解答

2.6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操作系统是一种________。C A.应用软件B.高级语言 C.系统软件D.数据库管理系统 2.Windows中,当一个应用程序窗口被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_____。A A.被转入后台执行B.被暂停执行 C.被终止执行D.继续在前台执行 3.在Windows中删除某程序的快捷键方式图标,表示______。B A.既删除了图标,又删除该程序 B.只删除了图标而没有删除该程序 C.隐藏了图标,删除了与该程序的联系 D.将图标存放在剪贴板上,同时删除了与该程序的联系 4.Windows中,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应首先选定第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_______键,单击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C A.Tab B.Alt C.Shift D.Ctrl 5.在Windows窗口中,单击鼠标右键出现_____B A.对话框B.快捷菜单 C.文档窗口D.应用程序窗口 6.Windows中将信息传送到剪贴板不正确的方法是_____。C A.用“复制”命令把选定的对象送到剪贴板 B.用“剪切”命令把选定的对象送到剪贴板 C.用CTRL+V把选定的对象送到剪贴板 D.Alt+PrintScreen把当前窗口送到剪贴板 7.在Windows中,要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错误的操作是_____。B A.单击第一个文件,按下Shift键不放,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B.单击第一个文件,按下Ctrl键不放,再单击最后一个文件 C.按下Ctrl+A,当前文件夹中的全部文件被选中 D.用鼠标在窗口中拖动,在画出的虚线框中的全部文件被选中 8.Windows中有设置、控制计算机硬件配置和修改桌面布局的应用程序是____。D A.Word B.Excel C.文件管理器D.控制面板 二、操作题 1.在练习文件夹中,分别建立Lx1、Lx2和Temp文件夹。 2.在Lx1文件夹中新建一个名为Book1.txt的文本文档。 3.在练习文件夹中,再新建一个Good文件夹,把Lx1文件夹及其中的文件复制到Good ·1·

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3章知识点

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3章知识点 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3章知识点 不少的学生已经开始准备2017年10月份的考试了。考生们要以科目教材为主进行复习,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年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3章知识点,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信息请持续关于我们店铺! 第二章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1、定义: 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是指:能通过某种途径隐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或程序)内,本身具有传染性,对计算机系统具有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的集合。 2、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隐蔽性、可激发性 3、传播途径 (1)通过软盘 (2)通过硬盘 (3)通过光盘 (4)通过网络 4、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 5、计算机病毒防护 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磁盘; 使用外来软件时应先查毒; 做好程序及数据备份,尤其是系统软件的备份; 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查系统,查杀病毒和定期升级。平时上网的时候一定要打开防病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 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不打开可疑邮件和可疑网站;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很多病毒利用漏洞传播,一定要及时给系统打补丁; 第三章多媒体应用基础

1、媒体定义: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 2、常用的媒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感觉媒体。感觉媒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能直接产生感觉。 2)表示媒体。表示媒体是指各种编码,如语音编码、文本编码、图像编码等。 3)表现媒体。表现媒体是感觉媒体与计算机之间的界面。 4)存储媒体。存储媒体用于存放表示媒体,即存放感觉媒体数字化后的代码。 5)传输媒体。传输媒体是用来将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载体。 3、多媒体技术定义 利用计算机交互方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的技术。 4、多媒体分类 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影像 5、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 6、多媒体输入设备 键盘、数码相机、扫描仪、话筒、手写板/笔、触摸式屏幕 7、多媒体输出设备 显示器、打印机、相片冲洗仪 8、多媒体信息的.存储设备 U盘、硬盘、移动硬盘、光盘、软盘、内存、SD卡、TF卡、相机存储卡等 9、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①教育与培训 ②多媒体办公系统 ③多媒体家用系统 ④多媒体电子出版物

计算机应用基础2(答案)

计算机基础2 一、单项选择题 1.计算机当前被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 B )。A.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辅助设计D.过程控制 2.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而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则是(B )。 A.运算速度B.字长C.存储容量D.进位数制 3.在微机中,将数据送到硬盘上,称为( A )。 A.写盘B.读盘C.输入D.以上都不是 4.十进制数160相对应的二进制数应是( D )。 A.10010000 B.01110000 C.10101010 D.10100000 5.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历四代,而划分成四代的主要依据则是计算机的( B )。 A.规模B.功能C.性能D.构成元件 6.早期的计算机体积较大、耗能高、速度也较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A )。 A.工艺水平B.元器件C.设计水平D.元材料 7.计算机键盘一般分为4个区域,其中Shift为换档键,它的位置在( C )。 A.主键盘区B.小键盘区C.功能键区D.编辑键区 8.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B )。A.高速运算B.指令系统C.可编程性D.存储功能 9.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但其主要的都是用于( A )。 A.科研B.军事C.商业D.管理 10.当前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预报方法会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C )。A.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与辅助设计 C.科学计算和过程控制D.数据处理和辅助设计 11.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D )。 A.数据处理B.文献检索 C.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D.信息传输 12.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的应用领域是(B )。A.科学计算B.自动控制C.辅助设计D.信息处理 13.一个完备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含计算机的( B )。

计算机应用基础2

计算机应用基础2 计算机应用基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对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以及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计算、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基本操作和技能。它涵盖了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用户来说,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 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 OS 等。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配置,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设备

驱动等,对于日常使用计算机有很大帮助。 2、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信息系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如创建数据库、设计表结构、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等,对于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很有必要。 3、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技能之一。了解程序设计的语言基础、流程控制、函数调用等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自动化处理和计算。 4、网络: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通信。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协议,如TCP/IP协议、HTTP协议等,对于网络资源利用和信息安全保护十分重要。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分析 1、文字处理:在Word中,我们可以使用段落格式化、字体设置、插入图表等功能,实现文本的美化和排版。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文档编辑效率。 2、数据计算: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公式、函数、数据分析工具等,进行数据计算、统计和可视化。了解这些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分析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2.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科学计算。 3.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字长_。 4.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电子器件。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6.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电子器件。 7.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8.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9.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存储程序。 10.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基本字长。 11.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编制的软件。 12.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 13.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14.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5.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军事。 16.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 17.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方法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18.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的应用领域是信息处理。 19.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20.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 2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人工智能 2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23.所谓的信息是指处理后的数据 24.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程序内存或称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冯·诺依曼。 2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程序存储。 26.计算机系统中,最贴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_。 27.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是机器语言。 28.计算机断电后,会使存储的数据丢失的存储器是RAM。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知识点归纳大全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2.计算机当前已应用于各种行业、各种领域,而计算机最早的设计是针对科学计算。 3.计算机有多种技术指标,其中决定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的是字长_。 4.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电子器件。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6.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大、耗能高、速度慢,其主要原因是制约于电子器件。 7.当前的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它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8.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 9.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的基础是存储程序。 10.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时的高精确度主要决定于基本字长。 11.计较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体例的软件。 12.计算机的通用性使其可以求解不同的算术和逻辑问题,这主要取决于计算机的可编程性。13.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很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辅助设计是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绘图。 14.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科学计算。 15.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军事。 16.计算机应用中最诱人、也是难度最大且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是人工智能。17.气象预报已广泛采用数值预报方法,这种方法涉及计算机应用中的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18.利用计算机对指纹进行识别、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处理属于的应用领域是信息处理。19.计算机最主要的工作特点是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20.用来表示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 21.利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高级思维活动称为人工智能 2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23.所谓的信息是指处理后的数据 24.时至今日,计较机仍接纳步伐内存或称存储步伐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XXX.XXX计较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步伐存储。 26.计较机系统中,最切近硬件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_。 27.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中,可以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并执行的是机器语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