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限制性氨基酸绝食代谢RDP 理想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热增耗(HI)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的周转代谢氨基酸拮抗二、辨析题(判断并改正)1.反刍动物消化的特点是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中进行。
()2.碳水化合物是供给动物代谢活动快速应变需能的最有效的营养素。
()3.当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会下降,生长会受阻,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4.热增耗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低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5.用TDE反映饲料的能值比ADE准确,但测定较难,故现行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表一般都用ADE。
()6.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但甲状腺肿不全是因为缺碘。
()7. 脂溶性维生素的排泄途径主要经胆汁从粪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从尿排出。
()8. 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和改变核酸代谢。
()9. 消化实验与代谢实验的不同之处在于,消化实验在代谢实验的基础上准确收集排粪量,排尿量。
()10.“标准”为了适应动物的营养生理特点,对每一种动物或每一类动物分别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性能制定营养定额。
()11. 妊娠期营养水平对母猪体重的影响:高营养水平下,增重与失重表现明显,妊娠期增重越多,哺乳期失重就越多,其净增重较低;低营养水平下,增重和失重均较小,则净增重较高。
()12. 由于反刍动物能将NPN转化为菌体蛋白供宿主的利用,故反刍动物蛋白质的供给不需考虑蛋白质的品质。
()13. 一般以水中总可溶性固形物(TDS),即各种溶解盐类含量指标来评价水的品质。
()14. 必需脂肪酸通常包括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15. 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NSP)在动物消化道内能使食糜变黏,进而增强养分接近肠黏膜表面,最终增加养分消化率。
()16. NPN对非反刍动物基本上没有利用价值。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调控原理

反刍动物是一类能够通过发酵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等植物纤维,将其转化为有机酸、细菌蛋白和其他物质的草食性动物。
在这一过程中,反刍动物产生了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和气体,同时也生成了多种营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碳水化合物。
本文旨在探讨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调控的原理,并对其在动物营养学领域的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一、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1.1 碳水化合物是反刍动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它们主要通过草料和其他植物性饲料中的纤维素、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来获取能量。
1.2 在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中,碳水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转化为有机酸和气体,进而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1.3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与其种类、生长阶段、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
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利用2.1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瘤胃、网状胃、omasum和第四胃,其中瘤胃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发酵场所。
2.2 碳水化合物首先在瘤胃中受到微生物的作用,经过发酵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气体和其他有机酸,然后被进一步吸收和利用。
2.3 反刍动物能够通过瘤胃中丰富的微生物裙来降解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植物纤维,将其转化为易于吸收和利用的有机物质。
三、碳水化合物营养调控的原理3.1 碳水化合物营养调控的原理包括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消化与吸收、代谢和利用等多个环节。
3.2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控制需根据其种类、生长阶段、饲养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配比,并且要确保其饲料中含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3.3 消化与吸收是碳水化合物营养调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瘤胃中的微生物活动对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转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3.4 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体内经过代谢和利用后会转化为能量和蛋白质,支持其正常的生长和生理功能,同时也需要通过饲料添加剂等手段进行营养强化。
四、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调控的意义4.1 碳水化合物营养调控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动物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的分解过程

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的分解过程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对于反刍动物来说,在瘤胃内的分解过程尤为重要。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一个特殊部分,能够有效地分解纤维素以及其他难以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被微生物分解成简单的糖类。
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
它们通过发酵作用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例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这些简单的糖类可以被动物体吸收和利用,提供能量。
瘤胃内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
VFA是一类低碳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等。
它们是反刍动物能量来源的主要产物,能够直接被动物吸收和利用。
VFA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还能促进瘤胃壁的细胞生长和修复。
瘤胃内的微生物还能产生气体,例如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这些气体是由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甲烷是反刍动物排放的重要温室气体之一,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影响。
瘤胃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过程还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饲料的质量和种类、瘤胃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以及反刍动物自身的生理状态都会对分解过程产生影响。
例如,高纤维饲料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分解速率。
总结起来,碳水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的瘤胃内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糖类和挥发性脂肪酸。
这些产物能够为反刍动物提供能量,并促进瘤胃壁的细胞生长和修复。
瘤胃内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饲料质量和种类、微生物种群结构以及反刍动物自身的生理状态等。
通过深入了解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内的分解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刍动物的消化机制,并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反刍动物忌口服使用抗菌素

反刍动物忌口服使用抗菌素南通盛友饲料有限公司尤佩华反刍动物口腔中淀粉酶含量很少.活性又弱。
因此,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是由瘤胃开始。
在瘤胃,大部分纤维、淀粉、糖在细菌发酵作用下,生成丙酸、丁酸及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和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
挥发性脂肪酸被胃壁吸收进入血液输送到肝脏、气体则通过暖气由口腔排出。
未被消化的淀粉、糖经过其它胃进入小肠后。
在胰液、肠液中多种酶的作用下,最后分解为葡萄糖等单糖。
被小肠吸收后进人肝脏,而粗纤维在小肠内变化不大。
进入大肠的碳水化合物又在细菌发酵作用下,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和气体。
少量的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后进人肝脏.最后在大肠中还未消化吸收的物质及所产生的气体一起由肛门排出体外。
因此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的作用是以挥发性脂肪酸代谢为主。
在瘤胃和大肠中靠细菌发酵进行的。
而以葡萄糖代谢为辅,在小肠中靠酶的作用进行,因此反刍动物不仅能大量利用碳水化合物中的无氮浸出物,也能大量利用粗纤维。
所以,当给反刍动物口服抗菌素类药物等化学制剂时,对瘤胃微生物群落的发育、繁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甚至对某些微生物被消灭,所以抗菌素药物不宜口服给反刍动物。
有些民间兽医怕麻烦,还有的“专家”以打针应激为由建议养羊户采用口服给药方法,给反刍动物(牛、羊)口服抗菌素包括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磺胺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还有一些所谓的“中兽药”,口服此类药物后该病畜形成消化不良,反刍停止,瘤胃鼓胀,贫血等症,与瘤胃酸中毒的症状完全相同,严重的会发生死亡。
这类问题的发生其实就是由于抗菌素进入瘤胃中将瘤胃微生物杀死后,只剩下耐药的乳酸菌在其中起作用,大量产酸,与大量采食精料引起的酸中毒的机理是一样的,因此症状基本一样。
所以在饲养管理上一定要记住,生病尽量不吃药,打针是治疗首选方案,图省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一旦发生药因性瘤胃酸中毒,治疗上与精料过量使用引起的酸中毒的应对措施基本一样,可选用促进反刍的药物注射,然后用酸碱调整好瘤胃PH值到6.0-7.0之间(可用PH值试纸测定),若病畜瘤胃容物PH值低于5.0即可投服小苏打50—100g。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和。
2、动物按需要量将矿物元素分为和。
3、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和等。
4、饲料中常用的钙源性饲料主要有和,常用的锌添加剂有和。
5、必须有脂肪才能吸收的维生素有、、和。
6、蛋白质中N的平均含量为。
7、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以形成为主,形成为辅,主要消化部位在。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动物和植物性食物的区别()。
A、植物中有粗纤维,动物中有果胶B、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能量贮备,而动物贮备形式是蛋白质C、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动物中很低D、彼此间化合物或元素差别不大2、如果按下列动物对粗纤维的利用率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羊-马-猪-鸡B、羊-马-鸡-猪C、马-羊-猪-鸡D、鸡-猪-马-羊3、日粮缺乏()容易导致动物发生甲状腺肿大。
A、CuB、MnC、SeD、I4、豆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A、赖氨酸B、蛋氨酸C、色氨酸D、谷氨酸5、动物在氧化供能时,三大能源物质的利用顺序为()。
A、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B、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C、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D、三大物质同时被利用6、有效评定家禽饲料体系的方法是()。
A、消化能体系B、净能体系C、代谢能体系D、能蛋值7、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地发现,把生牛肝用蜂密泡后食用,可治疗“夜盲症”,现弄清科学依据是牛肝中富含()。
A、VDB、VAC、VB12D、VC8、下列属于矿物质营养作用的是()。
A、为动物体供能B、维持机体酸碱平衡C、缺乏维生素B1营养糖代谢 D、蛋白酶可以进行简单消化9、下列属于非营养性添加剂的是()。
A、单细胞蛋白质B、诱食剂C、氨基酸添加剂D、非蛋白氮10、下列具有协同作用的元素为()。
A、VE-SeB、Mo-CuC、Mo-SD、Fe-Zn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限制性氨基酸2、配合饲料3、营养4、饲养标准5、非蛋白氮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简述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及影响因素?2、简述在畜禽生产中使用的饲料添加剂有哪些?3、小麦作为能量饲料在禽、猪和牛鱼饲料生产中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4、影响Ca、P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试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五、论述题(共10分)详述维生素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复合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时应分别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答案一、填空题1、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奶牛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K . M i l l e r 等( 1 9 9 1 ) 用含 D L P为 8 %~ 1 2 % 的饲 料
种碳水化合物 的吸收量是必须 的, 特别是其特殊消化的碳水
化合物。
1 各 类 碳水 化 合 物 的 消 化 吸 收 机 理
广一 非细 胞 壁 —T ( 1 ) 糖 l( 非构造性 ) ( N S C ) L 一( 2 ) 淀
和生理功能 :
( 1 )是奶牛乳脂肪成分和能量的来源。
( 2 )促进反 刍 , 使瘤 胃内环境处 于 良好 的状 态 , 保持健
康体况 。 ( 3 )支配干物质摄入量 、 产奶量 和牛奶营养成分。 N F C: 是奶 牛所 需能 量的重要来 源 , 也是合 成乳 糖和乳 蛋 白的原料 。Mc C n l l o n g h试验认 为 N F C的上限为 日粮干物 质的 3 5 %, 淀粉含量在 2 3 %以下最好 。 N S C:西弗吉尼亚大学的 w. H. H o o v e r 和T .
各 阶段碳水 化合 物 占 E t 粮干 物质 的含 量
碳水化合物的简单分类 :
瘤 胃 消化 碳 水 化 合 物 的 基 础 是 微 生 物 产 生 的 酶 类 , N a s r
为 下 表
动物营养学试题1

动物营养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
2、胞饮吸收:细胞通过伸出伪足或与物质接触的膜内陷,从而将这些物质包入细胞内。
3、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质合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4、热增耗:绝食动物饲给饲粮后,产热量增加,增加的那部分热量损失掉了,这个部分热量就叫热增耗。
5.维生素: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6.氨基酸的拮抗:由于某种氨基酸的过量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需要量提高,称为氨基酸的拮抗。
(7.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饲料供给的对机体正常的机能和健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
(8.维生素的概念:是指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须的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物。
二、填空题1、(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3、 1 cal = ( 4.184 )J4、非反刍动物的脂类消化场所主要在(十二脂肠),反刍动物的脂肪合成场所主要在(脂肪组织).5.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一般通过(1.血液和尿中维生素的浓度)、(2.维生素的功能酶的代谢产物含量)、(3.以维生素为辅酶的特异性酶的活性)的检测来描述。
6.按结构分,非淀粉多糖(NSP),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选择题:1.自然界中维生素K的主要拮抗物为(B)。
A.硫胺素B.双香豆素C.凝集素D.棉酚2.维生素B12是一个结构最复杂的、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又叫做( D )。
A.核黄素B.硫胺素C.生物素D. 钴胺素3.单胃动物,(A)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最快?A.葡萄糖B.果糖C.半乳糖D.戊糖三、判断题1、构成动植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相同,但植物体能自身合成全部的氨基酸,动物体则不能全部合成。
粮食工程技术《项目一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

工程一 动物营养原理任务四 碳水化合物营养【知识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使学生能够识别出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说明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能区分出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特点,归纳出影响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以劳动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相应岗位目标考核标准为依据,能够在动物养殖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充分发挥碳水化合物的营养潜力,尤其是粗纤维在草食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而发挥其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性能。
【课前思考题】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主要的能量物质,那么碳水化合物包括哪些呢?碳水化合物的分布如何?有哪些营养功能?对不同动物的消化代谢特点有何区别与联系?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与植物性饲料中,在植物组织中一般占干物质的50%~75%,在一些谷物子实中,其含量可高达80%。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动物生产中的主要能量类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氧原子的比为2:1,与水分子的组成相同,故又称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如图1-8所示。
图1-8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中的无氮浸出物是构成植物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淀粉〔由许多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无氮浸出物 碳水化合物粗纤维 糖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物质 木栓质、硅酸角质木质素各种饲料中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块根块茎类及子实类中含量最多,且主要成分是淀粉,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利用。
而纤维素、半纤维素镶嵌在一起构成植物的细胞壁,多存在于植物的茎叶、秸秆和秕壳中。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是复杂的多糖化合物,它们不能被动物消化道分泌的酶水解,但能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酵解,酵解后的产物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木质素不能被动物利用。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功能〔一〕碳水化合物是动物能量的主要能量为支撑,如维持体温、血液循环、胃肠蠕动、肺的呼吸、肌肉收缩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Ruminant)消化碳水化合物的特点:
一、反刍动物消化食物方式:
1、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舌、牙齿、胃和瘤胃。
2、反刍动物把食物放进瘤胃,通过有齿的牙齿和舌将食物细碎,并含
有消化酶。
3、瘤胃中除了消化酶,还有细菌和发酵微生物,它们把碳水化合物分
解成更小的部分,例如乳酸、硫酸等有机酸,以便吸收。
4、食物在瘤胃中经过发酵,大部分被彻底消化,然后放进胃中,最终
由胃吸收进入血液中。
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
1、由于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特殊结构,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
化率比其他动物要高得多,有达到90%以上。
2、反刍动物可以大量消化植物性食物,而不必改变植物性食物,因为
它们可以把植物性食物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以方便吸收。
3、由于使用细菌和发酵微生物来参与消化,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可以
有效的消化大量碳水化合物,大大提高效率,而且不会浪费太多能量。
三、反刍动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的优势:
1、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可以有效的消化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比起其他动物效率更高,而且可以把微小的有机酸吸收入体,从而大大提高消化效率。
2、反刍动物可以利用碳水化合物完成体能活动和生长发育,可以增加肉质量和大小,以及饲料利用率。
3、反刍动物胃内发酵细菌可以有效率的分解碳水化合物,从而为动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对于动物健康和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结构可以有效的消化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还有助于动物的体能活动、生长发育以及饲料利用率。
反刍动物利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可以达到90%以上,可以有效的分解碳水化合物,有助于动物获得更多营养物质,为动物健康成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