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和防治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与预防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与预防

[ 键 词 ] 切 口愈 合 不 良 ; 宫 产 术 ; 术 切 口 关 剖 手
[ 图 分 类 号 ] R 1 . 中 798 [ 献标识码 ] B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0 8—8 4 ( 0 1 2 8 9 2 1 ) 6—3 7 0 2 9— 2 16 预 防 措 施 . 20 0 6年 5月 后 本 院 在 剖 宫 产 术 中 增 加 了 多
( 5 ) 经 产 妇 5例 ( 5 ) 终 止 妊 娠 时 间 为 孕 3 8% , 1% ; 6“ ~ 2 4 ”
例 全 部 治 愈 , 疗 至 愈 合 时 间 为 5~1 。2组 比较 , 愈 率 治 0d 治 相 同 ( 为 10 ) 治 疗 至 愈 合 时 间 A组 较 长 , 有 显 著 性 均 0% ; 2组
现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 d r Ju n l f ne rt rd i a C iee a dWetr Me iie 0 1S p 2 ( 6 o en o ra o I t a d T a io l hn s n s n dc 1 e , 0 2 ) g e tn e n 2
鞘 前以生理盐水 10m 0 L及 0 5 甲硝唑 2 L冲洗。⑥术毕 .% 0m
用 0 5 聚 维 酮 碘 浸 透 的 纱 布 1块 覆 盖 切 口 , 盖 上 敷 料 。 . 施 , 后 发 生 腹 部 切 术
口愈 合 不 良 2例 , 病 率 0 2 % 。术 后 发 生 腹 部 切 口愈 合 不 发 .1
合 子 宫 肌 层 前 以生 理 盐 水 5 0m 0 L及 0 5 甲硝 唑 3 .% 0mL先 后
年 4月 在 本 院 行 新 式 剖 宫 产 术 后 发 生 腹 部 切 口愈 合 不 良 的 3 4例 患 者 资 料 进 行 了 回 归 性 分 析 , 报 道 如 下 。 现

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

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探讨

1 8・ 0
医学创新
2 1 年 1 第 8卷第 3 0 1 0月 0期 Mei lI va in o C ja dc nno to f hn a
— — —

e.Q r至
! :

温热蒸馏水在乳腺癌手术 的无瘤操 作 中, 是作 为一种 冲
冲 洗手术创面的引流液量餐 。
其破损作用 的时间 , 明显加强其破 损率 , 本文 中统计发 现 , 不 同的水温下 的冲洗效 果存 在一定 的差 异 , 4 以 3℃ 的水温 下
腹 壁 切 口愈 合 不 良原 因分 析 及 处 理 方 法 探讨
娜仁 高娃
【 摘要】 目的 揭示和分析腹壁切 口愈合不 良的各种相关 因素 , 探讨预 防及 处理方案 。方 法 回顾性研究 2 2
综上所述 , 乳腺 癌手 术中应用温热 蒸馏水 冲洗创 面的适 宜水温为 4 , 3 有利 于创 口愈合 , 降低术 后并 发症 发生 率 , 安全有效 , 副作 用 , 无 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使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郭桂珠 , 贾文娟. 无瘤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手术 中的运用体会 . h Ci —
N Re g o .T t A n a wa h
P ol'H si lfJ x,i i 14 0 C ia e e o t i iJe 5 0 , hn p s p ao e x5
【 bt c】 O jcv T a z adr elh bo i l a c i ei alt aos e v ta o , A s at r befe oa l e n vat admn l i io han bd e ru l a c r i ny e e a w ln s n lg yh v i re n f ts

临床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临床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临床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方法选取60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婦产科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以随机方式将所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造成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具体分为术前因素、术中因素以及术后因素等,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率96.67%,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率为63.33%,其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造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必须对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加速妇产科患者切口愈合,而且还要对造成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加以重视,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标签:腹部手术;妇产科;切口愈合;护理措施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其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不能对伤口愈合不良进行有效处理,一方面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另一方面还会带给患者更大治疗痛苦,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制约[1]。

为此,必须对造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及时性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选取60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分析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60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年龄为21~49岁,平均年龄为(34.2±1.5)岁,其中有35例患者为剖宫产,25例患者为子宫次全切。

以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52·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韩 洁 任凯红 谭 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二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摘 要: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的各类影响因素与其相对应的防控对策。

方法:摘选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47例,把其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段时间中,摘选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后并未出现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58例,把其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结果。

结果:观察组肥胖的总发生率、胎膜早破的总发生率、低蛋白血症的总发生率、合并有阴道炎的总发生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的术前白细胞(WBC)较高的总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是因为许多因素所引发的,临床中需要更为关注肥胖、胎膜早破、低蛋白血症、合并有阴道炎等有关的因素,以尽可能地防止引发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

关键词:剖宫产术 影响 腹部伤口愈合不良 效果 防控对策近几年,在剖宫产、麻醉有关的技术得到极大地提升后,使得孕妇大多选取剖宫产,而由于许多原因不愿意进行自然分娩。

在总剖宫产率逐步上升后,人们十分重视的核心除了剖宫产以外,还有剖宫产所引发的各类并发症。

特别是对于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而言,其会给产妇、产妇亲属均给予许多压力,甚至是极有可能会危害到产妇的生命;另外,还会增多医护人员的工作总量,并提升发生医患纠纷的机率。

为此,临床中需要更为关注剖宫产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对其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处理[1]。

本研究特选取本院47例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分析并研究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的各类影响因素与其相对应的防控对策:1对象及方法1.1 对象摘选2018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后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47例,把其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段时间中,摘选我院接收的剖宫产手术后并未出现腹部伤口愈合不良产妇58例,把其作为对照组。

大黄、芒硝外敷防治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观察

大黄、芒硝外敷防治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观察

大黄、芒硝外敷防治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大黄、芒硝治疗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290例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资料,对其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观察,总结出肥胖、贫血、妊娠期水肿、滞产、术时麻醉效果不良、腹部多次手术者为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其中46例有愈合不良高危因素患者,于术后48 h采用中药大黄、芒硝外敷腹壁切口。

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46例患者中45例为Ⅰ期愈合,其中35例于术后切口出现红肿和硬结,11例腹壁水肿仍较重;经用药2~4 d后水肿消退,红肿和硬结消失,切口拆线Ⅰ期愈合,痊愈出院。

1例肥胖、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伤口渗液,部分裂开后,经局部敷药延期愈合,治愈率97.83%,伤口愈合不良占总剖宫产的0.45%。

结论大黄、芒硝外敷防治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黄;芒硝;剖宮产切口;愈合不良;防治法本院妇产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大黄、芒硝外敷防治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科共分娩12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222例,总结出肥胖、贫血、妊娠期水肿、滞产、术时麻醉效果不良、腹部多次手术者为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对有愈合不良高危因素的46例患者进行观察。

1. 2 方法术后除常规应用抗生素外,对46例高危因素患者严密观察,于术后48 h换药时,对切口周围组织水肿仍较重或者出现红肿硬结者,取大黄100~120 g、芒硝250~300 g,研成细末混匀,分装于两个16 cm×8 cm的灭菌白棉布袋内,换药时先用2层无菌纱布(也可用医用敷料)覆盖切口,再将大黄、芒硝药袋敷于其上,用腹带固定。

根据渗液多少决定换药次数,一般为1 次/d;如果渗液多可适时更换药袋,换下的药袋晒干或晾干后研粉可重复使用。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分析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分析
术 后 实施护 理 。结 果 观 察 组 患者 切 1 : 1 愈 合 不 良现 象 改善效 果 明显优 于对照 组 ;切 口愈合 不 良治疗 时 间和 住 院 总时 间 明显短 于对 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 于 切 口愈合 不 良导 致 出现 不 良心理 状 态 的人 数明 显 少于对 照 组 ;患者 对术后 护 理服 务满意度 明显 高于对 照 组 。结论 应 用综合 护理 措施 对
3讨

[ 2 】 王宇应 . 眼球 穿 孔伤 视 网膜脱 离 手术患 者 的护理 [ J ] . 眼 外伤 职 业 眼病杂 志, 2 0 0 9 , 2 8 ( 4 ) : 3 1 3 — 3 1 4 .
治疗的依从性是巩固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能够对临床治疗的有 效率起到直接的决定作用。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表明,住院治疗过程
实施护理 的临床 效果 进行研究 。现将研 究过程和结果作如 下汇报。 1资料 与 方法 1 . 1一般资料 在2 0 1 0 年l O 月至2 0 1 2 年1 O 月抽 取8 8 例腹 部切 口愈合 不 良患者 ,随 机 分为 对 照组和 观察 组 。对照 组患 者 中男2 8 例 ,女 l 6 例 ;患者 年 龄 1 8 ~7 4 岁 ,平 均年龄 ( 4 5 . 7 ±1 . 8 )岁 ;患者 体质 量4 2 ~7 4 k g ,平 均
腹部切 1 : 7 愈 合不 良患者 在术后 实施 护理 的临床 效果 非 常明 显。
【 关 键词 】 综合 护理 ;腹 部 ;切 口愈合 不 良 中 图分 类号 :R 4 7 3 . 6 文 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9 - 0 3 3 1 - 0 2

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和临床诊治探讨

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和临床诊治探讨
I  ̄ v I E O I C AL L AB OO A T @, q Y B c工 E N E日 医学检验
H工NA H E A LT H 工 N口 U B T 口 Y
腹部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 因素和临床治探讨
孙 立 萍
赤 峰 市 巴林 右 旗 妇 幼 保 健 院妇 产 科 , 内蒙 古 赤 峰
临床 治 疗 腹 部 术 后 伤 口愈 合不 良措 施 主 要 有 药 物 治疗 和 缝 合 治 疗 两组 措 施 , 本 文研 究 中, 在 缝 合 治 疗 时, 应待急性炎 症消退, 分 泌 物 减 少, 周围组织 无红肿 , 且 有 新 鲜 肉芽 组 织 时 方 可 进 行 缝
合, 缝 合 治 疗 愈 合 时 间较 慢 , 且第 二次缝合后, 易 因 切 口低 的 一 侧 后, 于 切 口内填 充 碘甘 油 , 再 次 外 敷 双 柏散 药 粉 制 成 的糊 状 敷 料 。 与 肉芽 组 织 融 合 , 但 高出 对 侧 切 口, 无 法 与对 侧 愈合 , 且 缝 合 愈 合 1 . 2 . 2 缝合 治疗组 拆 线 后 清 除 切 口内坏 死 组 织 及 线 结 , 用双 氧 水 后 的 切 口瘢 痕会 增 大 1 ~ 2 c m, 影 响美观 。 药 物 治 疗 中, 由传 统 葡 清 洗 切 口, 碘 甘 油纱 布 填 充 伤 口引流 , 更 换 利 凡诺 尔敷 料 , 直 至 创 面 萄 糖 敷 料 改 为 中药 双 柏 散 药 粉 糊 状 敷 料 治 疗, 将 双 柏 散 药 粉 加 入 无 明显 坏死 组 织 或渗 液 。 随 后在 l %利 多卡 因局 麻 下 , 彻底 清 创 , 再 7 5 %酒精调制成糊状后经微 波炉加热至沸腾, 外敷于腹部切 口处。
生变性, 使 血供 发生障碍, 影 响 切 口愈 合 ; 另外, 切 口暴 露 久 , 手 术 时 间较 长 , 机械牵拉 、 挤 压 等 操 作 也会 引起 皮 下脂 肪 液 化 。 ② 切口 感染: 切 口继 发 感 染 、 切 口敞 开 引流 时 间 较 长 , 皮 下脂 肪缝 合 不 当,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06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06例分析
> 2 4小 时; 1 3例行 急诊剖 宫产 , 羊水 均有 不 同程度 的胎粪 污 染 , 8例手 术 时 间 >1 小 时。②易感 高危 相关 因素 6 8例 , 其 中 体型肥胖 3 6例 , 瘢痕 切 口3 0例 , 贫血 5 0
例。
道内寄生大量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 但妇 女
理。
出细菌生长 , 考虑 为肥胖 、 术 中使用 高频
电刀不当 、 缝合技术等所致皮下脂肪组织 血运差 、 脂肪液化所致切 口愈合不 良。
诸 多影 响剖宫产 术后切 口愈合 不 良相关
因 素 中 居 首 位 。 一 般 认 为 , 孕 妇 分娩
前体重指数 ≥3 0 k g , ' m 为肥胖 , 如孕前及 孕期过度 营养摄人对术后切 口愈合 不利 , 可能 因为肥胖者单位组织供血少 , 影响操
过密可影 响组织 血运 , 导致 组织 缺血 、 坏 死及缝线异 物反应 ; 术 前贫 m 、 低 蛋 白 缸
处理 : 剖 宫 产 术后 腹 部 切 口出现 红
资 料 与 方 法
肿、 硬结 , 可给予庆 大霉 素 +利 多卡 因局
2 0 0 2~2 0 1 1 年 收治剖宫 产术后发 生 腹部切 口愈 合不 良患者 1 0 6例 , 其中8 6
0 4. 11 1
不 良。① 乙 级 : 切 口局 部红 肿 , 硬结, 血


肿, 渗液 ; ②丙级 : 切 口化脓 。
结 果
感染相关 因素 : 剖宫产术后腹部 切 口
感 染 的 主 要 原 因有 破 膜 时 间 过 长 , 产 程 较

要 目的 : 探 讨 剖 宫 产 术后 腹部 切 口
阴道 有 自净作 用 , 羊水胎粪 中含有抗菌 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和防治方法分析目的探讨影响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愈合的因素、相关处理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方法随机抽调1990年6月~2010年6月2035例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导致因素、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结果。

结果2035例患者中有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者65例,发生率为3.19%(65/2035);其中切口感染25例,占38.46%(25/65);脂肪液化33例,占50.77%(33/65);裂开7例,占10.77%(7/65)。

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大、有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切口偏大或术中延长切口、缝合切口的医师缝合技术差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等。

经过治疗之后均愈合,在术后随访中有2例形成切口疝,未发现瘘道形成。

结论外科手术的切口愈合不良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但是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治疗都可以顺利愈合。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general surgical wound healing factors, rel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sDeployed from June 1990 to June 2010 2035 c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general surgery clinical data,and its statistical analysis,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of wound healing,leading factors,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Results2035 patients have poor wound healing,65 patients,the incidence rate of 3.19%(65/2035);one wound infection in 25 cases,38.46%(25/65);fat liquefaction of 33 cases,50.77%(33/65);split 7 cases,10.77%(7/65).Factors:patient age,and have underlying diseases,emergency surgery, skin preparation to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incision is too large or extended incision,suture the incision suture technique is poor and surgical physicians a longer time.After heale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in two cases of incisional hernia formation,fistula formation was not found.ConclusionThe surgical wound healing is caused by many factors,but through timely,targeted therapy can be healed.[Key words]General surgery;Wound healing;Adverse factors;Control methods 在外科手术,特别是在普通外科手术的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发生愈合不良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在9.65~17.65%[1]。

其发生常是多种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旦发生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就会造成切口的液化、感染、愈合延迟,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

为减少和降低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并探讨其预防措施,笔者对199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2035例普通外科经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汇总1990年6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普通外科手术患者2035例,男1635例,女400例;年龄7~69岁,平均45.5岁。

病种主要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肠破裂修补术、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腹部损伤剖腹探查术、肠梗阻松解术、胃大部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脾破裂切除术、胃癌根治术以及肝癌切除术等。

其中,有65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占5.44%(21/386)、肠梗阻松解术占5.13%(10/195)、阑尾切除术占 4.49%(26/579)。

术前有基础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慢性肺病、恶性肿瘤等)患者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高达11.28%(37/328)。

1.2切口愈合不良的诊断标准如患者于术后3~9 d内出现切口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或者发现切口内有液体渗出及波动感,患者发生低热,体温波动在37.5 ℃~38.5 ℃之间,且手术切口需再次清创、引流、二期缝合等处理方能愈合的均诊断为切口愈合不良[1]。

1.3方法总结1990年6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35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病程记录、手术记录、切口分泌物和引流物细菌培养结果等资料,分析发生切口愈合不良(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裂开以及脂肪液化)的影响因素、发生率和治疗方法及后果。

2结果2035例患者中有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者65例,发生率为 3.19%(65/2035);其中切口感染25例,发生率1.23%(25/2035),占38.46%(25/65);切口脂肪液化33例,发生率1.62%(33/2035),占50.77%(33/65);切口裂开7例,发生率0.34%(7/2035),占10.77%(7/65)。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高龄患者、有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切口偏大或术中延长切口、缝合切口的医师缝合技术差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等。

65例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经清创、引流、二期缝合等治疗,均愈合。

在出院随访中,有2例发生切口疝,未发现有瘘道形成。

3讨论3.1导致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3.1.1手术切口受到污染在手术中,手术人员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很好地保护切口,从而切口受到渗出液或者脓性液、肠液的污染。

关闭切口前,手术人员又未能充分地冲洗切口,或者重复使用受到污染的器械,从而造成了切口的二次感染。

3.1.2切口缝合技术欠佳切口皮下止血不彻底导致血肿形成,或者皮下过度缝合缝线较多,以及异物存留、脓液积聚等,均可降低切口组织的抵抗力。

3.1.3手术操作技巧欠佳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不仅能缩短手术的时间,而且恰当准确的处理更可以减小组织创伤,把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降到最低。

在上述65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手术中,医生手术操作不熟练,手术时间长;视野暴露不好导致过度地分离或牵拉手术切口;不恰当结扎大块组织;过度使用电刀,使切口内的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使切口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3.1.4患者患有基础疾病使免疫力下降在上述65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合并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病:如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恶性消耗性疾病、贫血、糖尿病、肝硬化等,使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

3.1.5其他在上述65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老年患者、肥胖症患者以及引流部位选择不当的患者和某些慢性病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Khan S,Teotia SS,Mullis WF[2]提出的4种易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手术类型是:(1)腹部手术;(2)时间超过2 h的手术;(3)污秽或已发生感染的手术;(4)被确诊患有3种以上疾病患者的手术。

这个论断和本文上述的分析是一致的。

3.2针对以上导致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为减少和预防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医师除了应具备熟练精细的手术操作技巧以外,还要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正确的术后处理。

3.2.1完善术前准备3.2.1.1手术区皮肤的准备为降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择期手术的患者均应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于术前1 d沐浴并更换清洁内衣。

备皮时应检查其手术区的皮肤有无炎性反应或破损。

剃毛后,护士可用适量75%的酒精消毒手术区的皮肤,用无菌巾包裹此处的皮肤。

备皮最好在手当日手术前完成。

急诊患者也应尽可能在备皮以后再进行手术。

3.2.1.2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在进行肠道手术(特别是结肠手术)前应为患者做好肠道准备,如在术前2 d口服有效肠道抗生素、在术前1 d改进流质饮食、手术前一天晚上和手术当日的早晨要各进行一次清洁灌肠等,以最大限度减少术中可能发生的污染。

3.2.1.3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

进食困难或消化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摄入易于消化吸收的要素饮食。

必要时可于术前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3.2.1.4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在进行可能造成污染的手术(如胃切除、肠切除等)或一些较大的手术(如严重创伤的急救手术、胰腺和胆管手术等)前,应预先估计手术所需的时间和切口受到污染的几率,并适当地应用抗生素来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据文献[4]报道,与在术前2周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相比,在术前2 h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更好。

而根据卫生部抗生素使用原则,目前更趋向于在术前1~2 h使用有效抗生素,如手术时间较长,可在术中加用一次足量有效抗生素。

术后根据病情应用5~7 h有效抗生素。

3.2.2培养正确熟练的手术技巧3.2.2.1掌握正确的手法,力求一次性切开切口,避免反复、多次、多刀地切割切口处的组织。

尽量减少使用电刀,为了单纯追求速度而使用强电流操作或进行大面积烧灼止血的做法更不可取。

3.2.2.2打开腹腔后要采取正确的方法保护切口(1)腹膜外翻固定法;(2)恰当地使用纱布和护皮巾;(3)在关闭腹腔时应使用未被污染的手术器械,必要时更换手套;(4)用生理盐水逐层彻底地冲洗切口。

3.2.2.3在关腹以前,可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腹腔。

也可用抗生素药液冲洗发生较重腹膜炎的腹腔。

但是,如果腹膜炎局限时,只需要清理干净分泌及渗出物即可,清洗腹腔有可能使腹膜炎扩散。

关腹前根据需要在腹腔内放置理想的腹腔引流物,引流物要保证通畅且位置合适。

3.2.2.4切口缝合过程时,保证不留无效腔。

同时也要避免同一部位反复进出针,易导致皮下脂肪液化。

皮肤缝合时对合不良、打结过紧也会影响切口的血液循环,使切口延迟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