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主要侵蚀规律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流失基本变迁

土保持的理论 研究 和实 践开始于 2 0世 纪 3 o年 代 , 中国 土 壤
科 学 工 作 者 结 合 土 壤 调 查 , 全 国 各 地 的 土 壤 侵蚀 现 象 和 防 对
内 蒙古 地 区 地 域 辽 阔 , 地 类 型 多 样 , 土 山地 , 凌 及 高 原 丘
治方 法进 行 了研 究 1 4 90年 黄 河 水 利 委 员 舍 针 对 治 理黄 河工
作 的 需 要 t 出 了防 治 泥 沙 问 题 . 成 立 了 林 垦 设 计 委 员 会 , 提 并
推 动 了水 土 保 持 工 作 的 开 展 , 年 8月 林 垦 设 计 委 员 会 改 名 同 为 水 土 保 持 委 员 会 。 14 9 1年 以后 , 甘 肃 天 水 、 西 长 安 、 在 陕 福
演 变 文 章 缩 号 :0 9 0 8 (02 0 0 4 10 0 82 0 )1 0 一0 2
在古 代 , 娄 结 台农 业 生 产 对 水 土保 持 就 有 所 认 识 . 元 ^ 公 前 5 0年 , 国语 》 就 有 涉 及 水 土 保 持 理 论 的 记 载 。《 刑 》 5 《 中 吕 ( 元 前 9 6年 ) 也有 “ 水 土” “ 治 水 土 的记 述 我 国 水 公 5 中 平 、平
视 。1 5 9 2年 政 务 院发 出《 于 发 动 群 众 继 续 开 展 防 旱 、 旱 运 关 抗
力侵蚀 明显受降雨和地貌的影 响, 降水 成 为 水土 流 失 的 主要 外 营力 。水力 侵 蚀 区侵 蚀 模 数 多 在 20 0 1 0 / mz , 0 380tk ・a 最 高 达 4 0 / m。 a 0O 0rk ・ 。
航拍中国内蒙古地理知识点笔记

航拍中国内蒙古地理知识点笔记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边陲,是中国最大的行政区域,也是国内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它境内地势起伏,山脉河流众多,适宜发展旅游业,森林资源丰富,是国内的重要资源产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内蒙古的地理知识。
一、地理位置内蒙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地处中国的北部边疆,东临东北地区,南靠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西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俄罗斯和蒙古国。
它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东北亚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枢纽地带,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位置。
二、地形地势内蒙古地形地势起伏,地势呈西北向东南倾斜,高原、丘陵、盆地、山地等地貌形式分布广泛。
首先是高原,占地面积的1/3以上,是阿尔泰山、达尔哈湖等高山的分布区,其次是低山地区,占整个地理面积的1/4以上,山脉平均海拔在1500米以上。
而内蒙古还有大量盆地地形,例如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河谷和达尔滨盆地等。
同时,内蒙古也是中国的重要河流发源地之一,河流众多,如黑龙江、松花江等。
三、气候环境内蒙古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在东南部地区有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部干旱气候与半干旱气候交替分布。
这使得内蒙古干旱少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是国内著名的气候宜居地区之一。
四、自然资源内蒙古是中国的重要资源基地之一,森林、矿产、水资源等资源十分丰富。
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基地,森林覆盖率达32.3%,木材生产量占全国的1/3以上,是国内的重要木材生产地。
内蒙古也是中国的重要煤炭、稀土、铁矿等矿产资源基地,其水资源也很丰富,有许多河流、湖泊等。
五、生态环境内蒙古生态环境优美,草原、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非常美丽。
内蒙古拥有中国最大的草原,有着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兴安岭草原、乌兰布统草原等。
同时,内蒙古的湖泊众多,如呼伦湖、贝加尔湖、乌苏里江等,都是美丽的自然风光。
六、旅游资源内蒙古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草原风光、游牧文化、套娃艺术、乌兰布统风光等。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为广阔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沙漠化、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1、草地退化内蒙古有大片的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的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沙漠化等自然原因。
这导致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化加剧,动物资源减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2、沙漠化内蒙古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的沙漠化程度和速度正在逐年加剧。
沙漠化会侵蚀水土资源,引发风沙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的沙漠化区面积已经超过7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干旱气候,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另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问题之一。
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
4、大气污染内蒙古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产生的大量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不完善。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恶化,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引发雾霾。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草地保护内蒙古在草地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移民搬迁工程、推广增殖放牧技术、增加草地禁牧区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保护草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增加牲畜数量和提高质量。
2、沙漠化治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在得到有效的治理。
其中包括荒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沙石植被保护等措施,旨在提高沙漠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泥沙旋流度和生物多样性,减轻沙尘暴的影响。
风蚀地貌总结报告范文

一、报告背景风蚀地貌是指由于风力作用,地表物质受到侵蚀、搬运和沉积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
在我国,风蚀地貌分布广泛,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区。
为了深入研究风蚀地貌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风蚀地貌调查研究工作。
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二、调查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查阅国内外有关风蚀地貌的研究文献,了解风蚀地貌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分布规律等。
2. 实地考察:选择典型风蚀地貌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采集样本,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实验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分析风蚀作用的影响。
4. 数据处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风蚀地貌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我国风蚀地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风蚀柱:由风力侵蚀形成的孤立石柱,高度可达数米至数十米。
(2)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顶部平坦、底部狭窄的岩石,形似蘑菇。
(3)风蚀洼地:由风力侵蚀形成的低洼地形,四周高,中间低。
(4)风蚀丘:由风力侵蚀形成的连绵起伏的小丘,高度较低。
2. 风蚀地貌分布规律(1)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区。
(2)风蚀地貌分布与风向、地形、土壤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风向与地形一致的地区风蚀地貌较为严重。
3. 风蚀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风蚀地貌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壤侵蚀,导致土地退化。
(2)风蚀地貌影响地表水分分布,加剧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
(3)风蚀地貌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我国风蚀地貌的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风蚀地貌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貌类型,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2. 建议(1)加强风蚀地貌的研究,揭示其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发育特征

坡 的岩体结构条件 。
在鄂尔多斯 高原及阴山 山地局部地段 的碎屑岩 区 ,其砂砾 岩 中含有薄层状砂页 岩 、泥岩夹煤层 ,具有 软硬相间 的岩性结 构, 其中的软弱夹层降低 了岩土体稳定性 , 某些地段也会发育滑坡 。 就岩土体条件而论 , 内的阴山山地 、 境 大兴安岭 山地及鄂尔多斯 高原具 有崩塌及 滑坡 等不 良地质 现象发 生 的岩 性条 件 , 但
边 省 份 的 山 地 、 陵 区 。这 些 地 区人 口稠 密 、 丘
备充足 的水动力条件 , 才能携卷泥沙 、 碎石汇
聚 成 泥 石 流 。 内西 南 地 区大 型 、 大 型 泥石 国 特
降 雨量 仍 然 是一 个 低 值 ,平 均 仅 为 1( 5卜 10 m。降雨形 式无论小 雨 、 8m 中雨 、 大雨或暴
生于这些地 区,在影视纪录片 中看到的典型
滑坡 、 泥石 流场景多数取 自云 、 、 贵 川及 陕南
等地 区。那么相 比较而言 , 内蒙古地 区山地 、
本文所 述的地质环境是指非人类 活动影 响的 、 天然状态下 的地质环境 。 21 .地貌条件
丘 陵及荒漠广布 、气候半干旱 、矿产资源丰 富、 地广人稀 , 其地质灾害 的类型 、 规模 、 形成
所周 知 ,中国地质灾害严重发育的地区是 西 流 频发 地带 的年 降雨量 一般 在 7 o 15 0 雨 , o 一 ,0 均具有历时短的特点 , 大部分地 区连绵 不 mm。内蒙古 自治 区多数为半干旱气候 区, 年 散 的阴雨天较 为少见 ,且 降雨频次也较 国 内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区

黄 土 高 原 区
长西 西
江南 南
上诸 游地 及区
岩 溶 区
南 方 红 壤 区
区
Ⅲ1
Ⅲ2
Ⅲ3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页,共五十页。
Ⅲ4
Ⅲ5
Ⅲ6
Ⅱ Ⅰ
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Ⅰ
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 以及宁夏、陕北、内蒙古、东北西部等地的风 沙区,面积达187.6万km2。
荒漠化治理
当前您正浏览第十八页,共五十页。
风力侵蚀区>>目前研究重点
(1)侵蚀产沙机理与运移规律;风沙草原区土地
退化机理与利用模式、承载力其及预警体系; (2)保护性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体系;荒漠及绿
洲植被生态演变及恢复技术;
(3)草原鼠害综合防治、草库仑建设与防风固沙型牧业制度改革途径
与技术;沙地表土固结技术等
Ⅲ3 ---北方山地丘陵区
(北方土石山区)
当前您正浏览第三十五页,共五十页。
北方土石山区>>基本情况
本区是指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 ,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 省(自治区)范围内有土壤侵蚀现象的山地、丘陵。 涉及海河、淮河两个流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的太行山 、沂蒙山、桐柏山、大别山、伏牛山等地。
2、同一区内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条 件基本一致。
3、同一区内的治理方向、治理措施和土地利用方向基本相 似。
4、侵蚀分区以自然界线为主,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和地域 的连续性。
当前您正浏览第七页,共五十页。
五、土壤侵蚀分区
我国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特点,构成了各种类 型土壤侵蚀发生的基本条件。且由于各地自然 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 点的土壤侵蚀类型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规律内蒙古自治区面积约118.3万平方公里,其地下水分布受气候的影响,明显有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带性。
同时因地下水储存地质条件与岩性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性。
内蒙古自治区多年降水量从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一带486毫米向西至额济纳旗减至37毫米,蒸发量相应由1000毫米增至3000毫米以上。
从东到西跨越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三个气候带。
在自然景观上从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地下水沿此方向逐渐减少,含水层逐渐变薄,地下水资源逐渐贫乏。
干旱、半干旱地下水水质特征逐渐明显,如大陆盐化逐渐加重,地下水中Cl、SO4、Na离子与F、NO3含量逐渐增加,水质逐渐变坏等。
地下水储存条件,因含水层岩性不同可分为以松散岩类为主的孔隙水、以碎屑岩类为主的裂隙孔隙水、以碳酸岩类为主的裂隙溶洞水、以基岩为主的裂隙水。
它又可根据储水构造与地貌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类型。
初步可划为十种类型。
第一类为第四系断陷盆地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西辽河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
其特点是含水层厚度大,水量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开发最有远景地区。
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冲洪积与冲湖积砂砾石与砂。
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埋藏有由山前向平原中部变小、变差、变浅的规律。
第二类为第四系断拗陷盆地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境内几大沙漠区。
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浑善达克沙漠。
其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湖积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气候影响,地下水补给能力由东向西减弱,地下水富水性也由东向西变差。
因湖积砂透水性好,降水易补给,使各沙漠下部都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尚有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含水层变厚、水量变富的规律,水质一般都较好,矿化度小于1.0克/升。
局部洼地,水质较差,有的形成盐碱湖。
各沙漠区是自治区富水地段之一。
第三类是第四系河谷冲积平原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河谷平原与大兴安岭东麓地段。
《内蒙古草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范文

《内蒙古草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土壤有机碳的储存和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
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其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变化对于区域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化特征及主要驱动因子。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研究区域为内蒙古草原,包括多个旗县,具有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
2. 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与采样:在内蒙古草原不同地区进行野外调查,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
(2)数据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空间分析,探讨其空间变化特征。
同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气候、植被、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关系。
三、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化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通过GIS技术对内蒙古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空间分析,发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总体上,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草原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
此外,不同旗县之间土壤有机碳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2. 空间变化趋势通过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内蒙古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在近几十年内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总体上,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内存在差异。
其中,一些地区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四、驱动因子分析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降水量和温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
而温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强度,进而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主要侵蚀规律
一、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是内蒙古地区最为常见的侵蚀类型,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较大、地形坡度较陡的地区。
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地表土壤和岩石被冲刷侵蚀,形成沟壑、河谷等地貌。
水力侵蚀对地表的破坏较大,会降低土地的生产力和肥力。
二、风力侵蚀
内蒙古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风力资源丰富,因此风力侵蚀也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侵蚀类型。
在干燥气候和强风条件下,地表土壤和岩石会被风吹走,形成风蚀地貌。
风力侵蚀会导致土地贫瘠化和沙漠化。
三、冻融侵蚀
内蒙古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凉,因此冻融侵蚀也比较常见。
在冬季,土壤和岩石因冻结而产生裂隙,随着气温升高,裂隙扩大,导致岩石碎裂、剥落,形成石海、石河等地貌。
冻融侵蚀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水文循环。
四、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由于耕作、采矿、道路建设等人为因素导致的土壤流失。
内蒙古地区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过度开垦、放牧和采矿等区域。
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地退化、肥力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五、混合侵蚀
混合侵蚀是指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侵蚀类型,如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组合、水力和冻融侵蚀的组合等。
混合侵蚀对地表的影响更大,会形成更加复杂的地貌类型。
总结:
内蒙古地区的主要侵蚀规律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土壤侵蚀和混合侵蚀。
这些侵蚀类型会对地表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导致土地退化、生态失衡和生产力的降低。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各种侵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