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干部人事档案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干部人事档案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干部人事档案的主要内容和分类

干部人事档案的主要内容和分类干部人事档案,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很正式、很严肃,但实际上,它就像一份人生的“简历”,里面藏着很多故事。

你想想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有的可能像电视剧一样跌宕起伏,有的则平淡如水。

但无论怎样,干部人事档案的主要内容和分类,真的是有趣得很。

干部人事档案里最重要的,就是个人基本信息。

这部分就像是你的身份证明,名字、出生日期、性别这些都得一一列出来。

你想啊,没了这些,谁会知道你是谁呢?像我朋友小张,他每次更新这些信息的时候,都特别紧张,生怕写错了。

也没啥好担心的,错了就改呗,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对吧!档案里还有学历和工作经历。

这就像你人生的履历表,得让人一目了然。

学历这一块,大家通常会写上自己的学校、专业,还有毕业时间。

你看,小李本科的时候是学文的,结果工作后跑去做IT,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但人嘛,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毕业后走的路和想象中完全不同。

不过无所谓,谁能预测未来呢?再说说工作经历,简直就是职场的“打怪升级”记录!每一份工作就像是游戏中的一个关卡,过了就能获得经验值。

小王在这儿呆了两年,那儿又干了三年,简直就是个“职场游侠”。

而且有些人在某个单位工作得特别久,像是个“老顽童”,根深蒂固,真是让人佩服。

他们的经历都记在档案里,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就是培训和进修。

这部分就像是给人生加了个buff。

你参加过什么培训、拿过哪些证书,都是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你看看,很多人为了职称、为了晋升,真的是拼了命地学习,根本停不下来。

老张最近报名了个线上课程,天天晚上看视频,真是有点拼命三郎的感觉。

这种精神我很欣赏,毕竟“活到老,学到老”嘛。

还有奖惩记录。

这一块儿,哎,可能就有点小尴尬了。

要是有表彰,大家都开心,像是捡了个大便宜;可要是有处分,心里就得咯噔一下。

就像小李,去年因为一时冲动,发了个不当言论,结果档案里记了一笔。

没事的,毕竟“人无完人”,谁还没有个小疏忽呢?档案里还有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等。

(完整版)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

(完整版)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排序、编目(上)(内容: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排序)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依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十大类内容的原则划分如下:第一类履历材料:干部履历表(书)、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登记表;个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的材料(报告与批件)。

说明:1.学生就读期间填写的反映其本人经历的登记表放第一类,而中学、大学报考登记形与成绩单和毕业生登记表共同构成一整套学历材料,放第四类。

2.反映党、团员一般经历的登记表或简历表放第一类,而在整党或重新登记过程中形成的党、团员登记表,则放第六类。

3.干部履历鉴定书(表)或履历表、简历表有鉴定的,以履历为主的放第一类,以鉴定为主的放第三类。

4.可以确认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的登记表(如应征入伍登记表、兵役登记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登记表等材料),归第九类。

5.没有实际内容的表格(如待业人员登记表等材料),不归档。

如确有保存价值的(如工会会员登记表),可放第十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是由本人撰写的叙述自己经历、思想变化过程、社会关系等情况的材料,包括自传、干部自传以及其他自传性质和以自传为主的材料。

说明:1.有的干部没有写过自传,可将含有自传内容较多的入党申请书放第二类,并在干部档案目录中标明“代自传”。

2.组织上要求干部本人交待的有关本人经历、家庭情况或社会关系等材料,凡有专题调查报告、调查材料及结论性意见的材料,应合并一起放第五类。

3.一般性的科技干部业务自传、技术自传,不归档。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以鉴定(含自我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表,离任审计材料等。

说明:1.含有成绩(或有“同意毕业”、“准予毕业”意见)的毕业生鉴定表放第四类。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排序、编目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排序、编目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排序、编目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依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十大类内容的原则划分如下:第一类履历材料:干部履历表(书)、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登记表;个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的材料(报告与批件)。

说明:1. 学生就读期间填写的反映其本人经历的登记表放第一类,而中学、大学报考登记形与成绩单和毕业生登记表共同构成一整套学历材料,放第四类。

2. 反映党、团员一般经历的登记表或简历表放第一类,而在整党或重新登记过程中形成的党、团员登记表,则放第六类。

3. 干部履历鉴定书(表)或履历表、简历表有鉴定的,以履历为主的放第一类,以鉴定为主的放第三类。

4. 可以确认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的登记表(如应征入伍登记表、兵役登记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登记表等材料),归第九类。

5. 没有实际内容的表格(如待业人员登记表等材料),不归档。

如确有保存价值的(如工会会员登记表),可放第十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是由本人撰写的叙述自己经历、思想变化过程、社会关系等情况的材料,包括自传、干部自传以及其他自传性质和以自传为主的材料。

说明:1. 有的干部没有写过自传,可将含有自传内容较多的入党申请书放第二类,并在干部档案目录中标明“代自传”。

2. 组织上要求干部本人交待的有关本人经历、家庭情况或社会关系等材料,凡有专题调查报告、调查材料及结论性意见的材料,应合并一起放第五类。

3. 一般性的科技干部业务自传、技术自传,不归档。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以鉴定(含自我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表,离任审计材料等。

说明:1. 含有成绩(或有“同意毕业”、“准予毕业”意见)的毕业生鉴定表放第四类。

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类、排序、编目

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类、排序、编目

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类、排序、编目
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类、排序、编目通常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分类:根据档案的内容和性质分类,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档案、工作履历档案、考核评价档案、培训教育档案、奖惩记录档案等。

2. 排序:在同一类档案中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以记录干部的个人发展历程和工作经历。

在排序过程中,还可以按照重要性、紧急性等因素进行优先级排序。

3. 编目:对于每个档案进行编目,包括编写档案编号和档案标题,以便于检索和管理。

编目可以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如按照年份、科室、姓名、档案类型等进行编码。

同时,还可以建立索引,方便查找和使用档案。

通过分类、排序和编目,可以对干部人事档案进行有序管理和使用,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便于使用者快速查找和获取需要的信息。

此外,还可以制定详细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和内容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和内容

附件一干部人事档案分类和内容干部人事档案共分十类,有关材料按类归档,其分类和内容如下:第一类履历材料1、干部履历表;2、学生登记表、各类个人简历及登记表;3、更改姓名的材料;第二类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等材料1、各种鉴定表(包括自我鉴定;单位组织鉴定;党、团员鉴定;学生及学员毕业鉴定);2、年终考核表、实习鉴定、各种评语表;3、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4、"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5、"各种专业人员、专门工作鉴定意见。

第四类学历学位成绩培训专业性材料1、"报考高等学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高校招生(报考)登记表;2、学习(培训结业)成绩表;3、毕业登记表;4、学历、学位、学绩、培训材料;15、选派留学生审查登记表;6、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和聘任表;7、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8、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目录。

第五类政审材料1、政历情况的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主要意见或说明情况的材料;2、主要证明材料、甄别、复查结论、调查报告、批复等有关依据材料;3、家庭出身、本人成份、社会关系调查材料;4、"主要社会关系、政历情况的证明及有关问题过去档案内记载的现已平反的证明;5、入党、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6、配偶情况登记表、调查材料;7、更改民族、年龄、国籍、入党、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审查意见及调查材料,上级批复以及依据的证明材料。

第六类加入党团组织的材料1、入党(团)志愿书、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2、"党(团)员登记表;3、预备党员因犯错误延期转正、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材料;24、认定不合格党员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依据和组织审批材料、退党材料;5、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

第七类奖励材料1、先进个人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嘉奖、通报表扬材料;2、军人在部队经组织批准立功,授勋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排序及编目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排序及编目

干部人事档案内容分类参考正本干部人事档案正本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干部情况的材料构成,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档案正本材料分类如下:第一类履历材料第二类自传材料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第四类学历、评聘专业技术情况材料第五类政审材料第六类加入党团材料第七类奖励材料第八类处分材料第九类任免、工资、待遇审批及各种代表会代表登记表材料第十类其他供组织上参考材料第一类履历材料〈一〉归入本类的材料是记载干部个人经历等基本情况的表格材料:1、干部登记表、简历表、履历表2、党员干部登记表、简历表、履历表3、土改、镇反、三反、肃反、社教运动工作队员登记表4、公安人员、军人、职员、工人、教师、学生、学员、行政工作人员登记表、简历表5、主要内容是干部简历的审查表、调查表、履历变化补充表6、干部个人革命活动简历材料7、申请更改姓名的材料〈二〉本类材料说明:1、本人填写的简历表、登记表、兼有组织鉴定等其他内容的,可按其主要内容、材料性质,确定归入第一类、第三类或其他类。

带有自传性质的归二类;2、部队转业干部档案中,凡《履历书》中履历、自传、鉴定、政历问题审查结论在一起的,需拆开装订,分别归入一、二、三、五类等;3、此类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登记目录,但材料排序时,将近期《干部履历表》放在首位,要及时做好干部工作单位变化(职务任免应登记在《职务变动登记表》上)的登记工作。

第二类自传材料(一)归入本类的材料是自传性质的材料:1、自传、干部自传2、其他带有自传性质的材料(二〉本类材料说明:1、本人所写的叙述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的自传性质的材料一般应归本类;2、此类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一)归入本类的材料是对干部优缺点的评定材料和考核、考察材料:1、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1〉自我鉴定、个人鉴定〈2〉干部、职工、学生、学员鉴定(3〉党员鉴定(1970年整党建党阶段的"党员鉴定表"和非党干部的"干部鉴定表"不存档)、团员鉴定〈4〉毕业鉴定、结业鉴定(以此认定学历的放第四类)〈5〉劳动鉴定、工作调动鉴定〈6〉出国鉴定〈7〉社教工作人员鉴定表〈8〉专业人员工作鉴定意见〈9〉思想工作总结、工作小结、劳动思想小结后面附有自我鉴定、小组意见、支部意见、组织鉴定的,如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二年思想工作总结报告等〈10〉后备干部登记表(职务提拔后放入三类,没有提拔的不存入本人档案)〈11〉年度考核表、领导干部年终总结报告表〈12〉学生品德鉴定表(有成绩)以鉴定为主〈13〉挂职干部鉴定表〈14〉专家情况鉴定表〈15〉学生社会实践表(有鉴定意见)〈16〉离任审计材料(有鉴定意见)2、考核、考察材料〈1〉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2〉干部考核登记表〈3〉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二)本类材料说明:1、归档的考察、考核材料,需经组织上审定盖章,草稿不归档;2、从本人档案中摘录的优缺点不归档,班组、科室搞的月考核材料不归档;3、此类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和内容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和内容

附件一干部人事档案分类和内容干部人事档案共分十类,有关材料按类归档,其分类和内容如下:第一类履历材料1、干部履历表;2、学生登记表、各类个人简历及登记表;3、更改姓名的材料;第二类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等材料1、各种鉴定表(包括自我鉴定;单位组织鉴定;党、团员鉴定;学生及学员毕业鉴定);2、年终考核表、实习鉴定、各种评语表;3、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4、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5、各种专业人员、专门工作鉴定意见。

第四类学历学位成绩培训专业性材料1、报考高等学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高校招生(报考)登记表;2、学习(培训结业)成绩表;3、毕业登记表;4、学历、学位、学绩、培训材料;5、选派留学生审查登记表;6、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和聘任表;7、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8、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目录。

第五类政审材料1、政历情况的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主要意见或说明情况的材料;2、主要证明材料、甄别、复查结论、调查报告、批复等有关依据材料;3、家庭出身、本人成份、社会关系调查材料;4、主要社会关系、政历情况的证明及有关问题过去档案内记载的现已平反的证明;5、入党、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6、配偶情况登记表、调查材料;7、更改民族、年龄、国籍、入党、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审查意见及调查材料,上级批复以及依据的证明材料。

第六类加入党团组织的材料1、入党(团)志愿书、申请书、入党转正申请书;2、党(团)员登记表;3、预备党员因犯错误延期转正、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材料;4、认定不合格党员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依据和组织审批材料、退党材料;5、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

第七类奖励材料1、先进个人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嘉奖、通报表扬材料;2、军人在部队经组织批准立功,授勋材料。

第八类违反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1、所犯错误结论、处分决定、甄别、复查报告;2、本人的检查、交代材料;对处分决定的意见;3、上级批复及本人意见;4、通报批评材料;5、法院审判工作形成的判决书等材料。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排序、编目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排序、编目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排序、编目一、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依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十大类内容的原则划分如下:第一类履历材料:干部履历表(书)、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登记表;个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的材料(报告与批件)。

说明:1. 学生就读期间填写的反映其本人经历的登记表放第一类,而中学、大学报考登记形与成绩单和毕业生登记表共同构成一整套学历材料,放第四类。

2. 反映党、团员一般经历的登记表或简历表放第一类,而在整党或重新登记过程中形成的党、团员登记表,则放第六类。

3. 干部履历鉴定书(表)或履历表、简历表有鉴定的,以履历为主的放第一类,以鉴定为主的放第三类。

4. 可以确认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的登记表(如应征入伍登记表、兵役登记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登记表等材料),归第九类。

5. 没有实际内容的表格(如待业人员登记表等材料),不归档。

如确有保存价值的(如工会会员登记表),可放第十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是由本人撰写的叙述自己经历、思想变化过程、社会关系等情况的材料,包括自传、干部自传以及其他自传性质和以自传为主的材料。

说明:1. 有的干部没有写过自传,可将含有自传内容较多的入党申请书放第二类,并在干部档案目录中标明“代自传。

”2. 组织上要求干部本人交待的有关本人经历、家庭情况或社会关系等材料,凡有专题调查报告、调查材料及结论性意见的材料,应合并一起放第五类。

3. 一般性的科技干部业务自传、技术自传,不归档。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以鉴定(含自我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表,离任审计材料等。

说明:1. 含有成绩(或有“同意毕业、”“准予毕业”意见)的毕业生鉴定表放第四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干部人事档案分类标准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
依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十大类内容的原则划分如下:
一、履历材料:主要是履历表和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等材料,包括:
1.干部、工人、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的履历表(书)、登记表、简历表(《学生履历表》放1类,《学生登记表》放4类);
2.个人参加革命活动简历的材料,如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
3.带有鉴定的履历表、简历表和登记表;
4.其他由本人填写反映个人经历情况的各种表格。

二、自传材料:主要是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及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材料,包括:
1.自传;
2.带有自传的履历表或简历表;
3.带有自传内容的材料;
4.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发生变化的报告表等材料。

三、鉴定、考核材料:主要是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调查、评价的材料,包括:1.个人鉴定,干部、党员、团员、学生等各类人员的鉴定材料;
2.毕业、结业、出国(境)、调动及其他一些鉴定性质的材料;
3.以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材料,如定期考核材料,年度考核登记表,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等考核材料;
4.在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材料;
5.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归档);
6.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四、学历学位、职称、学术、培训的材料
(一)学历学位材料:学生登记表;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中专毕业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校、军队院校报考登记表,入学考试各科成绩表,研究生推免生登记表,专家推荐表;学生(学员、学籍)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党校学历证明;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等参加出国(境)学习和中外合作办学学习的有关材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单位出具的国内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等。

(二)专业技术职务材料: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职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或职业(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等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呈)报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等材料。

(三)科研学术材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通知;遴选博士生导师简况表;博士后工作期满登记表;被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等评选为专业拔尖人才的材料;科研工作及个人表现评定材料,业务考绩材料;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著作、译著和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

(四)培训材料:为期7天以上的学员培训(学习、进修)登记表、考核登记表、结业登记(鉴定)表等材料。

五、政审材料:
1.审查干部政治历史情况的调查报告、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代或情况说明材料,作为结论依据的证明材料、证据材料;
2.甄别、复查结论、调查报告、批复及主要依据材料;
3.入党、入团、入伍、出国的政审材料;
4.干部更改姓名、民族、年龄、国籍、参加工作时间、入党团时间中形成的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等。

六、党、团材料:主要是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包括:
1.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转正申请书;整党工作、
党员重新登记工作中民主评议党员的组织意见,党员登记表,党支部不予登记或缓期登记的决定、上级组织意见;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组织审批意见及主要依据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材料;退党、自行脱党材料;恢复组织生活(党籍)的有关审批材料;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
3.加入或退出民主党派的材料。

七、表彰奖励材料:主要是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包括:
1.县处级以上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等予以表彰、嘉奖、记功和授予荣誉称号的审批(呈报)表、先进人物登记(推荐、审批)表、先进事迹材料;
2.撤销奖励的有关材料等;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材料。

八、涉法违纪材料:主要是干部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包括:
1.处分决定,免予处分的意见,上级批复,核实(调查、复查)报告及主要依据与证明材料,本人对处分决定的意见、检查、交待及情况说明材料;
2.解除(变更、撤销)处分的材料;
3.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书;
4.法院刑事判决书、裁定书;
5.公安机关作出行政拘留、限制人身自由、没收违法所得、收缴非法财物、追缴违法所得等的行政处理决定等;
6.通报批评材料。

九、工资、任免、出国、会议等材料:主要是干部职务变化、工资待遇、出国(境)等材料,各种会议代表登记表等材料。

(一)工资材料:工资审批表、转正定级审批表,工资变动(套改)表、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或工资变动登记表,工资停发(恢复)通知单;解决待遇问题的审批
材料。

(二)任免材料:录(聘)用审批(备案)表;选调生登记表及
审批材料,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应征入伍登记表,招工审批表;取消录用、解聘材料;干部任免审批表及相应考察材料;干部试用期满审批表;公务员登记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干部调动审批材料;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登记(推荐)表;授予(晋升)军(警)衔、海关关衔、法官和检察官等级审批表;军人转业(复员)审批表;退(离)休审批表等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自愿辞职、引咎辞职的个人申请、同意辞职决定等材料,责令辞职的决定,对责令辞职决定不服的申诉材料、复议决定;辞退公务员审批表、辞退决定材料;罢免材料。

(三)出国境审批材料:因公出国(境)审批表,在国(境)外表现情况或鉴定等材料;外国永久居留证、港澳居民身份证等的复印件。

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
(四)会议代表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委员当选通知或证明材料,委员简历;代表登记表等。

十、其他材料:主要是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包括:
1.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材料;
2.治丧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材料;
3.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单;干部人事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材料;
4.其他材料: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派遣证),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公务员申诉处理决定书(再申诉处理决定书、复核决定),再生育子女申请审批表等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