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春玉米种植密度
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1)

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的品种介绍(Ⅱ)——玉米(2)、棉花(1)佚名【摘要】(上接第1期第54页)1.18荃玉9号1.18.1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18。
1.18.2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18.3品种来源:Y3052×18-599。
1.18.4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9天,比渝单8号早1天。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71 cm,【期刊名称】《种子科技》【年(卷),期】2012(030)002【总页数】5页(P50-54)【关键词】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品种介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棉花;选育单位;品种来源【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029(上接第1期第54页)1.18 荃玉9号1.18.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1018。
1.18.2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18.3 品种来源:Y3052×18-599。
1.18.4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区出苗至成熟119天,比渝单8号早1天。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71 cm,穗位高109 cm,成株叶片数18片。
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形,穗长19.1 cm,穗行数16或18行,穗轴红色。
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5 g。
平均倒伏(折)率4.9%。
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06 g/L,粗蛋白含量12.10%,粗脂肪含量3.76%,粗淀粉含量69.04%,赖氨酸含量0.42%。
1.18.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06.2 kg,比对照增产7.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1 kg,比对照增产6.8%。
玉米黔单19号不同栽植密度试验

玉米黔单19号不同栽植密度试验摘要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新品种黔单19号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6.15万株/hm2产量最高,说明该品种为密植高产型品种,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
关键词玉米;黔单19号;栽植密度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4-0031-01为了加速优质丰产稳产型玉米杂交种黔单19号的示范推广,按照省农业厅和省旱粮所的安排部署,贵州省贵阳市花浮区农业局承接了黔单19号的密度试验工作,现就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花溪区党武乡摆牛村付国民家的地块进行,面积为0.15hm2,土壤中等肥力且均匀,地势平整,属黄壤土,前作蔬菜。
1.2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3.75万株/hm2;4.35万株/hm2、4.95万株/hm2、5.55万株/hm2、6.15万株/hm2。
3次重复,共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面积66.67m2。
1.3栽培管理1.3.1播种及育苗。
试验采用营养块育苗,2007年4月5日播种。
在播种前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强种子发芽势,提高发芽率,减轻病虫害,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1.3.2大田移栽。
2007年4月17日移栽,采用宽窄行分带种植,带距1.6m,宽行1.0m,窄行0.6m,每小区种10行,株距根据每小区株数确定。
1.3.3肥水技术。
采取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的施肥原则。
具体为基肥施复合肥750kg/hm2,追肥施尿素450kg/hm2,其中150kg/hm2作苗肥(在第1次中耕除草时施用),300kg/hm2作穗肥(在第2次中耕培土时施用)。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玉米拔节后、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前后、籽粒灌浆期间进行浇灌,保证有充足的水分。
1.3.4田间管理。
玉米播种后移栽前,在降雨后田间湿度较大时,用土壤封闭除草剂化学除草,防止玉米地杂草生长迅速,与玉米争水争肥。
春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农 林 论l ll 坛
Hale Waihona Puke 春玉 米种植 密 度对产量 的影 响分析
崔 立军
( 黑龙 江省绥滨县普 阳农场 , 黑龙江 绥 滨 1 6 l ) 52 3
摘 要: 究了两个品种吉单 2 9J 0 )郑单 9 8 Z 5 ) 研 0 (D2 9 、 5 ( D9 8 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 L 动 态变化特征 , AI 并分析 了主要动 态特征参数与产量及 产 量 构 成 的 关 系, 讨 春 玉 米 高密度 高 产群 体 叶 面 积 系数 (efae n e ,AI动 态 变化 特 征 对 产 量 的 效 应 。结 果 表 明 : 密度 群 体 L 动 态 变化 探 L a raidx L ) 各 AI 呈单峰 曲线趋势, 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 同密度下 Z 5 相 D98群体 L I A 大于 I 0 , D2 9 表现较强的耐 密性。 两个品种 高产的适 宜密度 范 围是 6万 ~9万 株 /h1, n 群体的 最大 L J在 5 ; ^ ~7 各生育期的群体 L 与 密度 呈显著线性正相 关, 中抽雄 吐丝期 L 对密度的增 长率最 大, AI 其 AI 分别为 0 8 .5 3和 0 7; .6 9 灌浆期群体 L I A 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 表明此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大喇叭 口 L I 期 A 对穗数 、 穗粒数 影响最大。密度是通过调控群体的 L 和 穗 数 来 影 响 产 量构 成 和 最 终 产 量 。 AI 关 键 词 : 米 ; 植 密度 ; 玉 种 产量 玉米具有 较高大的高产潜力 , 同时又是穗 2结 果 与分 析 对 春玉米各 生育期 L I A 与产 量进行 逐步 数调节能力差 的作物 。大量玉米高产结果研究 21 . 不同品种 、不同密度下叶面积系数 动 回归模拟 , 显著影响产量形成 的时期是拔节期 、 表明 , 玉米 的生产是一个种群的过程 , 而非个体 态变化 。J 2 9和 Z 9 8不同密度群体 L I D0 D5 A 的 大喇叭口期对产量的影响次之 , 且为负效应。 可 的表现 , 密度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 加群体 总体变化基本一致 ,A 均呈单峰 曲线变化 , 增 LI 即 见在籽粒灌浆期提高群体 的叶面积是实现玉米 密度 仍然是我 国及世界玉米大面积 高产 的关键 L I A 随生育期进程先增大 ,在抽雄吐丝期达最 增产 的有效途径。 措施之一。 有关玉米密度的研究报道较多 , 大多 大值 , 之后星缓慢下降 , 各生育期 L I A 都随密度 26不 同密度群体籽粒灌浆期 的粒叶 比 . 是关于密度与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关系。有研 的增 加而升高 , 低密度群体较高密度群体波 且 在灌 浆期 , 两个 品种单 位叶面积所能承载 究认 为 ,高密度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 因是引 峰平缓 。同生育期 同密度下 Z 9 8群体 L I D5 A 略 的籽粒 数和籽 粒重 随密度 的增加 而成 减小趋 起玉米结穗率、 千粒重和行粒数降低 。 当密度成 大于 J 2 9 说明 Z 9 8的耐密性 大于 J 29 势。 D0 , D5 D 0。 说明随着密度的增加 , 籽粒库容增 加的速度 等差级数增 加时,平均每穗粒数成等比级数下 同品种不 同密度群体 L I A 随生育期的进程密度 减慢 , 而群体 叶面积增大的速 度加快 。 提高粒 叶 降, 粒重则随密度增加而直线下降 , 密度与子粒 问差值增大 , 从吐丝期至蜡熟期 , 同品种不同密 比是挖掘高 密度群体产量潜力的主要途径 。 产量之间呈二次 曲线关 系;当密度超过 一定数 度群体 L I A 随生育期 的进程 密度间差值减 小。 3结论 31密 度 对 L I . A 的影 响 。 两 个 品种 的各 生 值之后 , 子粒产 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 维持一定 除品种特性决定着植株叶面积潜力外 ,密度处 库源 比值是高产 的必要条件 ,低密度下库是 限 理对 群体 叶面积系数趋势变化 的影响起着主要 育期 L I A 都随密度 的增加而升高 ,且每个处 理 制产量的主要因素 ,高密度下源是产量 的限制 的作用。 的 L I 生 长进 行 呈 单 峰 曲线 变 化 趋 势 ,这 与 A随 因素 。 应主攻群体 总粒数 , 扩大库容。源库都是 22不同品种 、 同密度下 的产量效应。调 以往的研究 结果相符合 。同一品种不同密度的 . 不 A, A 并不是按 限制产量的因素 , 以库影响相对较大。 但 扩库限 控群体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 ,最适群体 L I从 曲线闯的距离可初步断定 L I 源增效是春玉米高产和超 高产的有效途径。保 密度是实现高产 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表 明, 同等 照 密 度 的增 加 成 比例 升 高 ,在 拔 节 期 群 体 L I A 证 一 定 总 粒 数 、 加 吐丝 后 干 物 质 积 累 量 、 高 密 度 条 件下 Z 9 8 均 产 量 均 大 于 J 2 9 增 提 D5平 D 0 。整 密度间的差距较均 匀,随着生育期的进程密度 成 穗 率 、 调 群 体库 源关 系是 玉 米 高 产 的关 键 。 体趋势表明, 协 产量与密度呈抛物线关系 , 两品种 间 的差 距 增 大 ,且 不 等 距 , 9万 一 2万 株 /m2 1 h 3 从光合特性角度的研究证 明,不同株型玉米的 均在 75万株 /m 密度下产量最高 ,两个品种 个密度处理的 L I . h A 动态变化 曲线较接近 ,说明 具有高产潜 力的密度应为 75万株 ,m2 . h 。 从 9万株 ,m2 I 开始 , l 密度的增加 对玉米叶片的 光合速率都是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以前 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密度对 源库性 状、 23 同品种 、不 同密度的产量构成因子 发育产生 了较大的限制效果 ,并且 由于密度引 .不 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但对群体 L l A 变化动 分析。 各密度下的产量构成因子研究结果表 明, 起 田问通风较差 、 遮阴严重等使 叶片早衰 , 导致 态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 系研究还需进一步探 两 品种 单位 面 积穗 数穗 密度 的增 加 而增 加 , 群体 L 快速下降 , AI 影响群体 的生 长发育 。 32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构 成的影响 。随着 . 讨 。本研究从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的 I I A 动态变 J 2 9各密度的单位穗数小 于 Z 9 8 D0 D 5 ;平均穗 化特征对产量及产量构成 的影响方面探讨了密 粒随着密度 的增加而减少 , 对于同密度群体 , 除 密度 的增加 , 产量不是无限增 长, 当密度高于适 度对产量调控的机理。 3万 株 /m 外 , D 5 h Z 9 8均 大 于 J 2 9 J 2 9千 宜密度时 ,群 体产量 开始下 降。6 _ 万 株 D 0 ;D 0 万 9 1 料 与 方 法 材 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 Z 9 8千粒重 随 /m 密度范围是春玉米实 现高产 的最适播种密 而 D5 h 11 验 设 计 。以品 种 和 密度 为 因素 , 用 密度的变化规律不 明显 。高密度有效地增加 了 度期间。产量 的增高或降低并 不是按 照密度 的 .试 采 裂 区设计 a主区为 品种处理 ,采用耐密型品种 群体穗数 , 同时也降低 了穗粒数 , 对粒重影 响则 变化比率而变化 。这是 由于低 密度的群体个体 空问充足,用大个体补充了因密度小 而减少 的 吉单 2 9( 2 9和郑单 9 8Z 9 8。 区为密 因 品 种 而 异 。 0 J 0) D 5 (D 5 ) 副 度处 理 ,分 别 为 3 ..'.9 1. , 5 75 、05和 l 4 6 , 2万 株 2 . 4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 L I A 回归分析 个体产量 ;高密度群体个体竞争压力增 大导致 /m 7个 密 度 。小 区 7行 , 长 5 行 距 7 h 共 行 m, O 对各 生育期 L I A 与群体 密度 的相 应进 行 个体生长受限 ,个体减少的产量消弱了因密度 c 面积为 2 .m , m, 45 试验均设 3次重复。 回归模拟 ,各时期 L I A 对密度响应的 回归方 程 而 增 加 的果 穗 产 量 。 密度对 于产量 的构成影 响较大 的是单 位 1 - 2测定项 目与数据处理 。1 . 叶面积指 结果表明 ,各时期 L I 随密度增加呈极显 著 .1 2 A均 数 。每个处理小区选生长一致 的玉米 2 O株 , 挂 线性增大 , 两个品种抽雄吐丝期的值最大 , 分别 面积的有效穗数及单穗粒数 ,而对粒重影响较 牌标记 。 于拔节期 、 大喇叭 口期 、 吐丝期 、 抽雄 灌 为 0 8 和 0 7 ,可见密度对 比 .3 5 .9 6 此期 群体 L I 小 。在高密度条 件下平衡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 A 矛盾 , 提高有效穗 数的同时增加单穗粒数 , 提高 浆期及蜡熟期测量绿叶叶面积 ,I面积测量展 的影响最大。 1 - f 2 各生育期 L I . 5 A 与产量 、 产量构成关系 结实率是实现高产 的有效途径 。 开 叶为长 ×宽 × 0 5 未展叶为长 ×宽 × 05 . 、 7 ., 参 考 文 献 L I 单 株�
种植玉米的株距和行距

种植玉米的株距和行距种植玉米的株距和行距:一、玉米株距多少合适玉米的株间距离和玉米播种季节,品种,土壤肥力有关。
1、播种季节如果是春播玉米,行距为50-60cm左右,株距为33-40cm左右,每亩地定植3300-4000株。
如果是夏播玉米,行距为50-60cm左右,株距为25-33cm左右,每亩地定植4000-4500株。
2、品种如果是普通的玉米品种,行距为60cm左右,株距为30cm左右,每亩地定植4000株。
如果是茎叶夹角小,叶片上冲的小棒型玉米品种,行距为60cm左右,株距为20cm左右,每亩地定植5000株左右。
如果是高秆、叶片平展的大棒型玉米品种,行距为60cm左右,株距为35cm左右,每亩地定植3500株左右。
3、土壤肥力如果是肥力较好,土质轻,保墒保水能力强,通透性良好的地块,应当将种植密度适当提高。
如果是肥力较差,土层薄,保墒保水能力差,透气性差的地块,应当将种植密度适当降低。
二、玉米的种植方法1、土地整理(1)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旱田进行种植。
(2)结合深耕深翻,每亩地施加1000-1500kg腐熟农家肥,15-20kg尿素,25-30kg磷肥,15-20kg钾肥,1kg锌肥作为基肥,然后整平做畦。
2、播种(1)挑选色泽光亮、饱满、无病虫害,纯度在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超过13%的玉米种子进行播种。
(2)播种之前,根据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种衣剂进行包衣。
(3)当5cm处耕作层稳定在6-8℃以上的时候进行播种。
(4)如果是株型比较清秀的玉米品种,每亩地种植4000株左右。
如果是株型比较紧凑的玉米品种,每亩地定植4000-4500株左右。
3、施肥(1)大喇叭口期的时候,结合中耕,每亩地施加30kg尿素。
(2)在花粒期的时候,每亩地追施5kg尿素或10-15kg碳铵,或者是每亩地叶面喷施70-100kg的1-2%尿素溶液+0.4-0.5%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
怎样算玉米种植密度

怎样算玉米种植密度种植玉米需要了解玉米的种植密度才能进行高产,那么你们知道怎么计算玉米的种植密度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计算玉米种植密度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算玉米种植密度的方法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精量播种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为0.57米)÷亩留苗数×种子发芽率(一般大于92%);1米=3尺=30寸。
按尺算是一样的,1亩=667平方米=6000平方尺。
宽窄行方式首先计算出平均行距即可,播种质量和除草剂等造成的出苗损失较大时应适当缩小株距,不间苗。
温馨提醒:精量播种对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净度)要求非常高,发芽率低于92%不可精量单粒播种。
2、半精量播种种子半精量播种株距(米)=667(平方米)÷平均行距(米,一般为0.57米)÷亩留苗数;1米=3尺=30寸。
采用半株距或一穴两粒播种时一般种子发芽率大于85%但小于92%。
定苗时按株距定苗,缺苗时就近留一穴双株。
3、如何算一块地的玉米的多少株(棵)?株(棵)数=[(地长÷株距)+1]×[(地宽÷行距)+1]比如长30米,宽20米的地块,玉米按等行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种有多少棵玉米[(30÷0.3)+1]×[(20÷0.6)+1] = 3434棵4、玉米密度表不同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耐密性,紧凑型杂交种耐密性强,密度增大时产量较稳定。
适宜种植的密度较大,平展型耐密性差,密度增加范围小,若增加密度就会减产。
1、平展型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此类品种、植株高大、叶片较宽、叶片多、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35度,穗位以上的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大于45度。
每亩留苗3000~3500株为宜,适宜春播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加有效积累提高产量。
2、竖叶型早熟耐密玉米杂交种。
此类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穗位以上各叶片与主杆夹角平均小于25度。
黔玉3号栽培密度及氮肥施用量研究

黔玉3号栽培密度及氮肥施用量研究摘要研究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量对春播玉米黔玉3号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各处理在施等量底肥和管理一致的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在同一密度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其中,以 5.1万~5.55万株/hm2的密度水平和825~975kg/hm2施氮量水平为最佳。
关键词春播;黔玉3号;密度;追氮量黔玉3号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组配选育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瘠的山区玉米三交种。
200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
2004年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推广科技成果,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品种,国家863计划后补助品种,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做到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其生产潜力,2006年笔者在平坝羊艾农场进行了黔玉3号不同密度、不同追氮量栽培试验研究,以探索黔玉3号的最佳栽培技术措施,用以指导农业生产,为贵州省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及试验地概况供试品种为黔玉3号。
试验安排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平坝县羊艾农场,试验地土壤肥力中下等,前作绿肥(油菜)。
玉米播前畜力耕耙各1次,人工碎土,平整细碎,人工挖穴,各处理每公顷用过磷酸钙300kg,硫酸钾75kg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播种穴内。
1.2试验设计试验设4种栽培密度:(A1)42000株/hm2、(A2)46500株/hm2、(A3)51000株/hm2、(A4)55500株/hm2;3种施氮水平(尿素46%):(B1)675kg/hm 折纯氮310.5kg/hm2、(B2)825kg/hm2折纯氮379.5kg/hm2、(B3)975kg/hm2折纯氮448.5kg/hm2。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共计36个小区。
每小区播4行,小区长5m、行距0.8m,穴距分别为0.31m、0.28m、0.25m、0.22m,小区面积16m 每小区收中间2行计产。
玉米生长知识点总结

玉米生长知识点总结一、玉米的种子处理1. 种子选择:种子的选择是玉米种植管理的第一步。
优质的种子具有高萌发率、较高的生长势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农民在购买种子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保证种子健康和萌发的重要步骤。
主要包括种子浸种、种子包衣、种子灭菌等过程,可以通过增加种子的生长势和抵抗力,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
3. 浸种处理:将种子浸泡在适宜的药剂中,以增强种子的抗性和生长势,例如可以用20%多效唑或者1%的粉锈消毒剂浸泡种子,可以有效地防治玉米种子的病害。
二、玉米的播种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通常在气温稳定在10~15℃以上,土壤温度稳定在8~10℃以上时为宜。
2. 播种深度:玉米的种子播种深度一般在3~5厘米左右,根据土壤的湿度和结构确定。
一般来说,土壤湿度充足时,播种深度可深一些,土壤干燥时则应适当浅播。
3. 种植密度:玉米的种植密度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夏玉米的种植密度在6.7~7.5万株/公顷,春玉米的种植密度在7.5~9.4万株/公顷。
三、玉米的生长发育1. 生长期分期:玉米的生长发育大致可以分为萌芽期、幼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抽雌期、授粉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多个阶段。
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2. 生长适宜条件:玉米对气温和光照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适宜的日照时间在12~14小时左右。
此外,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也是玉米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
3. 生长势控制: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适时的疏苗和微量元素补充可以控制玉米的生长势,促使植株长势均衡,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对于一些生长势过强的玉米植株,适时的叶面喷施高效磷肥可以有效抑制其生长势,促进玉米的均匀生长。
四、玉米的施肥管理1. 基肥施用:在玉米的基肥中,主要施用磷、钾、有机肥等。
投入新品种有机复合肥,施用速效磷肥、腐植酸钾肥,能够保证玉米幼苗对养分的需求。
杂交玉米新品种勋单505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农技服务2022,39(3):76~78投稿网址http://杂交玉米新品种勋单505的选育及栽培要点王勋1,周佳佳1,王秋1*,罗国兵2(1.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贵州兴义562400;2.册亨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兴义562400)[摘要]杂交玉米新品种勋单505是以自选自交系XD9043为母本,MG12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7—2018年参加贵州省区试及生产试验,16点次平均产量825.8kg/667m2,比贵单8号增产9.5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98.7kg/667m2,比贵单8号增产15.40%。
该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在贵州省贵阳市、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等海拔1500m以下地区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
[关键词]杂交玉米;勋单505;选育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和轻工业的原材料,被视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资保障,其安全供给关系着国计民生,市场关注程度极高[1]。
2016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贵州进行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连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使贵州玉米生产和市场从供大于求转变为产不足需[2-3]。
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下,贵州生猪养殖得以恢复性增长,决定了养殖业对玉米需求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使玉米供给偏紧的形势或将持续[4-5]。
为兼顾当前贵州“农业结构调整”、“恢复生猪生产”等政策及理念,选育品质优,抗病性强,丰产性好且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首要育种目标,推广种植强适应性品种是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针对生产需要,选育出产量高、抗性和适应性较好的杂交玉米新品种勋单505,该品种田间表现抗病性强、籽粒品质优、丰产性好,适用性广。
现将该品种的选育及特性介绍如下,以期为勋单505在贵州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品种来源勋单505是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以自选自交系XD9043为母本、MG1211为父本,于2012年春在贵州兴义组配而成的杂交玉米新组合,参试代号为WX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