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合集下载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

测井地质学知识点

第二章测井层序地层分析第二节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二、体系域1.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2.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3.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4.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I型或n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5.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n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n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1.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2.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第三节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二、一般工作流程1.测井一地震一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2.关键层序界面识别3.研究区测井一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4.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5.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6.预测油气分布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1.测井资料预处理2.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3.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 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1.分形的概念2.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3.分数维的计算4.分数维的应用第三章测井沉积学研究第一节测井沉积学概念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第二节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1.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形态组合特征2.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岩性一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1.粒序模型2.不同沉积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相、滩坝相、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对比不同环境下SP曲线的差异3.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三、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1.测井响应特征值2.测井相图的编制3.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第三节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绿模式、红模式、蓝模式、杂乱模式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1.岩心刻度2.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3.层理角度与沉积相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1.平行结构、前积构造、发散结构、杂乱结构五、古水流研究2.古水流研究方法:全方位频率统计法、红蓝模式法3.用倾斜资料判断沉积环境(古水流)实例六、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1.冲刷面、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结核、透镜状层理、小型砂纹交错层理、生物钻孔构造、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第四节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相与微相模型的建立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分析第四章测井构造地质精细分析第一节测井构造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地层倾角测井构造解释原理二、井壁成像测井构造解释原理第二节褶皱构造倾角解释方法一、褶曲的形态分类二、地层倾角测井的褶皱解释方法1.对称背斜2.非对称背斜3.倒转背斜4.平卧褶曲5.对称向斜6.非对称向斜三、用单井倾斜测井资料研究地下构造和褶曲要素1.确定井孔剖面的地层产状2.判断地下构造的偏移方向3.构造的识别方法四、地层倾角确定盐丘、泥丘第三节断裂构造倾角测井解释方法一、断层要素及分类二、井下钻遇断层的主要地质标志★三、地层倾角测井的断层解释方法★★--不同类型断层的解释方法1.正断层2.逆断层3.逆掩断层4.地层倾角测井应用一-两口井之间确定断层四、利用井壁成像研究断层第四节不整合面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一、.平行不整合(假整合)解释二、角度不整合解释第五节井旁复杂地质构造的精细解释一、井旁高陡构造的精细解释二、应用一一用测井资料在渤海湾下古生界首次发现逆掩断层-平卧褶曲构造三、应用二--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第五章裂缝储层的测井评价第一节概述一、裂缝型储层二、裂缝-孔隙型储层三、裂缝-洞穴型储层第二节裂缝性储层的实验观察与研究一、储层裂缝系统的成因二、岩心裂缝观测与分析1.岩心裂缝几何参数的相关分析2.岩心裂缝密度和裂缝孔隙度的统计与分析三、裂缝的评价1.岩心裂缝的描述一单一裂缝参数和多裂缝参数2.裂缝分布密度的分形方法第三节裂缝的测井响应一、常规测井曲线对裂缝的响应1.微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2.双侧向测井3.补偿密度测井4.长源距声波测井5.岩性密度测井6.自然伽马测井7.地层倾角测井二、成像测井对裂缝的响应1.裂缝的分类及其基本图像特征2.真、假裂缝的识别3.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导裂缝的鉴别第四节裂缝有效性的测井评价及参数计算一、裂缝有效性评价1.从裂缝的张开度来评价裂缝的有效性**⑴充填缝和张开缝的判别⑵有效张开缝的判别2.从裂缝的径向延伸特征判断裂缝的有效性3.从裂缝的连通性和渗滤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⑴ 从裂缝的连通性判断裂缝的有效性⑵从裂缝的渗透性来判断裂缝的有效性二、裂缝参数计算1.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计算裂缝参数2.双侧向测井信息估算裂缝参数第五节裂缝发育规律及现代地应力场研究一、现代构造应力方向分析二、构造应力方向分析在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第六章烃源岩与盖层的测井研究第一节烃源岩的测井分析方法一、烃源岩的测井响应1.地层的组成2.导致测井异常的基本原理二、烃源岩的测井识别1.烃源岩的单一测井方法分析⑴自然伽马测井⑵自然伽马能谱测井⑶密度测井⑷电阻率测井⑸声波测井2.用交会图识别烃源岩⑴自然伽马一声波测井交会图⑵电阻率一自然伽马交会图⑶电阻率一声波时差交会图3.声波-电阻率曲线重叠法三、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参数1.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2.烃源岩剩余烃含量VHC第二节盖层的测井分析与评价一、有效盖层的识别与评价1.有效盖层识别2.泥页岩盖层等级划分二、储盖组合测井分析。

沉积微相

沉积微相
文87 文89 文13-87 文200 文9 新文16 濮73 濮65 濮124
新文88
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
岩性相变 岩性相变
新文88
岩性相变
文75
预测扇体 面积12km2
预测石油 资源量
605×104t
3、文东沙三2扇体
文18 新文16
沙 三2 盐 岩 横 向 分 布 特 征
文105 文218 文32 文9 文200
沉积微相研究
一、研究意义 1、从沉积的角度分析,沉积环境和沉积条件控 制着砂体的发育程度、空间分布状况及内部结构。 2、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砂体具有不同的储集 特征,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开发均有不同的影 响。 二、沉积微相的概念 微相是在沉积亚相带内具有独自的岩性、岩石 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及一定的平面分布规律 的最小沉积组合。
地震信号的各种参数的变化,都会集 中反映到地震道形状的变化
综合来讲:实际是波形在发生变化
振幅A
利用地震道形状即波 形特征对某一层间内的实 际地震道进行逐道对比, 细致刻画地震信号的横向 变化,从而得到地震异常 平面分布规律即地震相图。
3、文东沙三2扇体
文87-濮124井沙三2盐南北向地层对比图
提取可以表征目的层反射波波形主体特征的振幅 值,称为主振幅。由于主振幅具有相互间无制约 性、有效的去噪性、高度的保真性和准确的定量 性等特点,使之对地层岩性有很高的灵敏反映, 凭此可以确保有效地降低地震波场特征的多解性, 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沉积相的划分。经过二维地 震测线进行精细的主振幅处理之后,在工作站上 利用人机交互解释软件进行交互式解释,定量提 取主产层中油组的主振幅值,经网格化后,形成 地震主振幅平面图。 2、地震主振幅与岩性相关分析 为了寻找有利油气聚集的储层分布区,以指 导油气钻探,以往前人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时,

测井分析沉积相

测井分析沉积相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曲流河
辫状河
注意油层水淹后曲线形态畸变
曲流河环境模式及典型曲线
(2)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
综合分析 模式分类 模式识别
星形图
教材P136
直方图
梯形图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进行相分析
绿模式
识别层理类型 判别古水流方向 推断砂体延伸方向
蓝模式
红模式
教材P136
第四节 碎屑岩的八大沉积作用
三)侧向加积(Lateral Accretion),简称侧积
广义的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堆积于一个斜坡地貌上,而整个加 积过程中并不发生改变这一斜坡的地形特征,只引起沉积物向下坡 方向进行侧向移动或堆积。这里主要是指发生在河道内部,由于河 道的弯曲使水流形成侧向运动并造成沉积物重新分布的过程,它是 形成曲流点沙坝(也称边滩)的主要成因机理。
沉积作用是形成各种沉积环境的主要成因机理,这里所 指的沉积作用是单个成因单元(砂体)形成时的沉积方式, 它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这是由于不同的 沉积作用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响应关系。为此,在前人的基 础上,将碎屑岩的沉积作用归纳为八个字。
即:垂、前、侧、漫;筛、选、填、浊。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①钟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钟状。

曲线从下往上幅度突然变高,然后逐渐下降,慢慢恢复到泥岩基线,它反映出沉积环境从低能突然变为高能,之后又从高能缓慢恢复到低能的情况。

岩性具正粒序结构,底部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关系,一般对应于底冲刷,顶部与泥岩渐变接触,反映了逐渐减弱的水动力特征,是由中—粗粒砂岩至中—细砂岩组成的、由粗变细的曲流河边滩或辫状河心滩砂体上部的沉积特征。

如由多个冲刷面、叠置的边滩或心滩与薄泥岩夹层组合在一起,因每个叠置砂体的粒级及含泥量的韵律性变化,可使钟形曲线多次叠加而呈宏观的圣诞树形;②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箱状,它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较强。

砂岩层顶、底均为突变接触。

根据箱型曲线是否齿化,可进一步分为光滑箱型和锯齿状箱型两种曲线形态。

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光滑或微齿化,内部结构较均匀,岩性较单一,无粉砂或泥岩夹层,曲线底部呈突变关系,顶部突变或略显正韵律变化特征,反映物源充足、强而稳定的水动力特征,在本区多是由含砾粗砂岩和中—粗粒砂岩组成的具有多韵律叠置的辫状河心滩沉积特征;③锯齿状箱型:与上面的光滑箱型非常相似,自然伽马曲线齿化,岩性组合通常是有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内部结构不均匀,可能发育有多个泥岩夹层,反映了水动力条件强但不稳定、强弱平凡交替的特征,在本区指示了由中—粗粒砂岩或中—细粒砂岩组成的多韵律叠置辫状河心滩和河道充填沉积特征;④漏斗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漏斗状,反映沉积环境的能量从弱到强,然后突然变弱的变化特征。

岩性主要为反韵律的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对应砂体厚度小(2m左右),砂体顶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与泥岩渐变接触,砂岩主要发育于上部,反映突发性的洪水流溢岸沉积,如决口扇和决口河道,多个决口扇的连续发育可形成叠置漏斗型曲线。

⑤指型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指状,曲线幅度高,表明物源少而沉积环境能量强。

岩性一般为细一中砂岩,厚度一般小于2m与上下泥岩突变接触,是决口扇和决口河道的典型曲线特征。

沉积微相约束下的砂砾岩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及应用——以滨南油田滨三区为例

沉积微相约束下的砂砾岩储层测井精细解释模型及应用——以滨南油田滨三区为例
[ 要 ] 对 于 岩 性 、物 性 差 异 较 大 的 砂 砾 岩 储 层 ,测 井 解 释模 型 的 建 立 不 能 套 用 岩 性 物 性 相 近 的 较 为 简 单 摘
的砂 泥 岩 储层 标 准 。 为 此 。 以取 心 井岩 心 分 析 为 基 础 ,分 沉 积 相 分 岩 性分 别 研 究 砾 岩 、含 砾 砂 岩 一 岩 储 砂 层岩 性 、 物 性 、 电性 和 含 油 性 两 两 之 间 的 关 系 。 同 时 对 不 同 的岩 性 采 用 不 同 的地 层 指 数 ,分 别 建 立 了砾
— —
以滨 南 油 田滨 三 区 为 例
罗 水 亮 ,林 承 焰 (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 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76) 501
袁 学 ( 虽 大港油田 集团 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 天津 大港808) 020
章 亮 ( 胜利油田 公司 有限 孤东采油厂, 山东 东 273 营 5 7 2)
[ 键 词 ] 测 井解 释 ;沉 积 微 相 ;砾 岩 ;砂 砾 岩 ;解释 模 型 关 [ 图分 类 号] P 3 . 4 中 6 18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5 (0 8 5— 0 5— 4 文 0 0 7 2 2 0 )0 0 8 0
通 常情 况下 ,测井 响应 曲线 是地 下地 质条件 的一种综合 反映 ,所 以相 似 的测 井 曲线特征 可能是 由储
砾 岩 、砾 岩 、砂岩 ] 。滨三 区扇 三角洲 平原 亚相分 为辫 状 河道 和河 道 间微 相 。其 中辫状 河 道 以砾 岩为 主 ,成分复杂 ,砾岩 分选差 ,杂 质支撑 为 主 ,磨 圆中等好 ,块状 或大 型交 错 层理 ,其 主要 井 区为 B —7 32 井 附近 。河道 问主要 以含砾 砂岩 、细砂 、粉砂 为 主。扇三 角洲前缘 亚相 主要分 为水 下分支 河道 、河 口砂 坝 、前 缘席状 砂 、水下 分流河 道 间等微 相 ,其主要 井区为 B —O井附 近 。其 中水下 分流河 道具有 明 显的 32

陆相盆地主要沉积微相的测井特征(简化)

陆相盆地主要沉积微相的测井特征(简化)

陆相盆地主要沉积微相的测井特征冲积扇相泥石流沉积泥石流堆积往往是多期的复合,每一期的泥石流堆积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与辫状河道的高幅度相比显示为低幅度特征,多具反向齿形。

多期泥石流沉积的幅度组合为前积式包络线,反映冲积扇体不断地向盆地内进积。

辫状河道辫状河道沉积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为中、高幅度,正向或对称齿形。

曲线形态为箱形—钟形组合。

这一曲线特征反映具有正粒序的沉积特征,底部有冲刷和滞留砾岩,向上有变细的趋势。

筛状沉积筛积物沉积自然电位曲线为高幅度,正向齿化,箱形形态,反映颗粒支撑的细砾岩和含砾砂岩特征。

筛积物沉积虽然在冲积扇沉积中是一种特色的沉积,但在测井曲线上容易和辫状河道相混淆。

片流沉积片流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多表现为低幅度箱形或钟形曲线形态,反映岩性较辫状河道沉积明显变细,低幅度箱形代表垂向粒度无明显变化,而钟形则反映出正粒序沉积特征。

扇前冲积平原自然电位曲线为低幅齿形曲线组合。

此种沉积与曲流河的漫滩沉积一致,低幅齿形反映沉积物的沼泽化,齿中线水平平行反映沉积物加积式的沉积特点。

辫状河相心滩心滩在自然电位曲线上表现为中高幅度,呈箱形或齿化箱形。

其反映心滩沉积砂砾质含量相对较高,缺少泥质沉积。

齿化箱形是心滩叠加或砂体前积的反映。

同时此种齿化箱形曲线特征常出现在心滩的边缘,此处叠置砂体间的泥质含量有所增高。

沙滩沙滩沉积在自然电位曲线上呈现光滑或微齿的箱形,齿中线内收敛。

此种特征反映出心滩沉积经风的改造作用而形成沙滩沉积的过程。

河道淤积由于河道后期的充填物质逐渐终止而形成,粒度沉积逐渐变细,曲线以箱形为主,因向上泥岩层变厚,基线变明显,曲线形态由齿化向微齿、光滑过渡。

曲流河相边滩边滩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为低中幅度的钟形或齿化钟形,有时出现二者的叠加,齿中线内收敛。

钟形曲线反映出正粒序的沉积特征,齿化钟形反映了边滩沉积的多期叠加或与泛滥平原沉积互层。

河道滞留沉积河道滞留沉积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为高幅度齿化到微齿钟形,齿中线下倾。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摘要】沉积微相研究必须依靠大量的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

在识别大相、亚相的前提下,岩芯资料是地下沉积相研究最重要的信息。

但一个工区内所取芯的资料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借助测井的手段对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曲线沉积特征1 测井相1.1 测井相分析测井相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指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

具体而言它是由一组恢复地层的岩性剖面和沉积环境的测井曲线组成。

当研究区内的一个井段岩性剖面确立了之后,就应当适时的将测井相转化为具有地质意义的数值和概念[1]。

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了解该区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清楚其沉积特征以及相分析方法后,结合由岩芯分析等地质资料所建立准则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从测井相到地质相的转换。

1.2 测井相的划分原理及方法1.2.1 曲线幅度幅度分高幅,中幅,低幅,幅度越大粒度越大,说明水流能量越强。

通常海湖岸的滩、坝砂岩体表现为高幅度,河道砂岩为中幅度,河漫滩相多为低幅度。

1.2.2 曲线形态箱形:反映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都很稳定,曲线幅度变化小,如支流河道砂[2]。

此外风成砂丘,也可成为这种形态。

钟形:下粗上细,反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物源供应不断减少。

如蛇曲河点砂坝。

漏斗形:下细上粗,反映向上水流能量增强,分选逐渐变好。

如海相滩坝砂岩体。

齿形:a正向齿形海进式细粒沉积物覆盖在粗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后积式。

b反向齿形海退式粗粒沉积物覆盖在细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前积式。

1.2.3 接触关系底部突变式:反映上下层之间存在冲刷面,通常由河道下切造成。

顶部突变式:反映物源供应突然中断。

底部渐变式:反映砂体的堆积特点,为水下河道冲刷能力差的表现。

顶部渐变式:反映稳定的能量减退过程,如河道侧向迁移[3]。

1.2.4 曲线的光滑程度光滑曲体:反映物源丰富,水动力强,淘洗充分,分选好的均质沉积,如砂坝、滩坝。

微齿状:反映物源丰富,但改造不彻底,分选不好,如河道砂,或是因季节性变化,使流量变动而形成的沉积物粗细间互。

测井沉积微相分析方法研究

测井沉积微相分析方法研究

测 井 资 料 预 处 理
测 井 信 息 标 准 化
隙度 交 会 图 方 法 对 X 地 区 E 油 藏 各 井 。
自然 伽 玛 、 中 子 、 声 波 、 密 度 、 电 阻 率
维普资讯
2 2
天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0 0 2年 6月 出 版
数为止 。 第 六 步 ,在 完 成 分 解 、剔 除 、合 并 ,
测 井 曲 线 的 变 化 主 要 是 由 岩 石 物 理 法 对 E 油 藏 测 井 信 息 进 行 自动 分 层 。 该 方 法 是 利 用 活 度 曲 线 极 大 值 来 确 定 分
性 质 的 变 化 引 起 , 因 此 本 研 究 采 用 活 度 则 需 重 复 上 述 过 程 ,直 到 得 到 预 定 分 类
不 断 提 高 , 要 寻 找 有 利 的 储 集 相 带 必 须 积 环 境 , 在 不 同 井 中 对 同样 储 集 层 记 录
的 同类 测 井 曲 线 ,测 井 数 据 应 显 示 出 类
似 的 频 率 分 布 特 征 。 但 由 于 测 井 原 始 曲
型 号 不 统 一 、 刻 度 不 一 致 ,仪 器 操 作 人
确 、更 稳 定 ,其 标 准 模 式 积 微 相 模 式 , 进 行 测 井 沉 积 微 相 划 分 ,取 得 了好 的地 质 效 果 。
测 资 料 的 基 础 上 ,选 择 测 井 曲 线 质 量 可 靠 的 ¥ 2井 作 为 关 键 井 , 采 用 频 率 直 方 3
图法 以 及 中 子 一 密 度 、 中 子 一 声 波 三 孔
等 测 井 曲 线 进 行 标 准 化 。保 证 了 E 油 藏 各 井 测 井 数 据 在 全油 田的 一 致 性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摘要】沉积微相研究必须依靠大量的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

在识别大相、亚相的前提下,岩芯资料是地下沉积相研究最重要的信息。

但一个工区内所取芯的资料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借助测井的手段对沉积微相的展布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曲线沉积特征
1 测井相
1.1 测井相分析
测井相分析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指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沉积相分析研究。

具体而言它是由一组恢复地层的岩性剖面和沉积环境的测井曲线组成。

当研究区内的一个井段岩性剖面确立了之后,就应当适时的将测井相转化为具有地质意义的数值和概念[1]。

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了解该区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清楚其沉积特征以及相分析方法后,结合由岩芯分析等地质资料所建立准则进行匹配,从而实现从测井相到地质相的转换。

1.2 测井相的划分原理及方法
1.2.1 曲线幅度
幅度分高幅,中幅,低幅,幅度越大粒度越大,说明水流能量越强。

通常海湖岸的滩、坝砂岩体表现为高幅度,河道砂岩为中幅度,河漫滩相多为低幅度。

1.2.2 曲线形态
箱形:反映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都很稳定,曲线幅度变化小,如支流河道砂[2]。

此外风成砂丘,也可成为这种形态。

钟形:下粗上细,反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物源供应不断减少。

如蛇曲河点砂坝。

漏斗形:下细上粗,反映向上水流能量增强,分选逐渐变好。

如海相滩坝砂岩体。

齿形:a正向齿形海进式细粒沉积物覆盖在粗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后积式。

b反向齿形海退式粗粒沉积物覆盖在细粒沉积物之上,形成前积式。

1.2.3 接触关系
底部突变式:反映上下层之间存在冲刷面,通常由河道下切造成。

顶部突变式:反映物源供应突然中断。

底部渐变式:反映砂体的堆积特点,为水下河道冲刷能力差的表现。

顶部渐变式:反映稳定的能量减退过程,如河道侧向迁移[3]。

1.2.4 曲线的光滑程度
光滑曲体:反映物源丰富,水动力强,淘洗充分,分选好的均质沉积,如砂坝、滩坝。

微齿状:反映物源丰富,但改造不彻底,分选不好,如河道砂,或是因季节性变化,使流量变动而形成的沉积物粗细间互。

齿状:韵律性沉积,物源丰富但沉积能量有节奏性变化。

1.2.5 齿中线
反映能量的周期性变化,齿中线分为收敛(内收敛、外收敛)、平行(下倾、水平、上倾)。

2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多项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已经得到了运用,其中自然电位(SP)和视电阻率(RT)曲线在解释沉积相和沉积环境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特别是SP曲线的应用[2,3]。

2.1 冲积扇相
泥石流在SP曲线上与辫状河道的高幅度特征相反,且多具反向齿形,RT 曲线往往表现为高峰值。

辫状河道沉积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高幅度,正向或对称地齿形,齿中线下倾或水平[4]。

筛积物沉积在SP曲线上表现为箱形,高幅度,正向齿化。

片流沉积以薄层状的中、细砂岩沉积为主,齿中线上倾或水平,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幅度箱形或钟形曲线形态。

扇前冲积平原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幅齿形的曲线组合特征,齿中线互相平行且都呈水平状[6]。

2.2 河流相
2.2.1 辫状河相
心滩在SP曲线和RT曲线上都表现为中-高幅度,呈箱形或齿化箱形。

沙滩沉积在SP曲线和RT曲线上都表现为光滑或具微齿的箱形,齿中线呈内收敛。

风的作用使得沉积物分选变好。

河道淤积在SP曲线上表现为以箱形为主,向上泥岩层变厚,曲线形态由齿化向微齿、光滑的形态过渡[5]。

2.2.2 曲流河相
边滩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中幅度的钟形或齿化钟形,两者有时会出现叠加,齿中线内收敛,泥质含量低,电阻率较高[3]。

河道滞留沉积在SP曲线与RT曲线上都表现为高幅度齿化到微齿钟形,齿中线下倾。

天然堤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幅对称齿形。

RT曲线与SP曲线形态一致,呈镜像对称。

决口扇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低幅的齿化或钟形曲线,齿中线下倾或水平[3]。

漫滩若SP曲线平直,偶有指形小尖峰,则反映漫滩上发育湖泊沉积,RT 曲线幅值也较低。

若SP曲线为低幅齿形曲线组合,则反映漫滩上发育沼泽沉积,RT曲线也呈低幅的齿化曲线形态。

2.3 三角洲相
2.3.1 三角洲平原亚相
分流河道在SP曲线与RT曲线上都表现为中幅的厚层箱状或钟形及箱形的复合体,齿中线内收敛。

河道间在SP曲线上表现为幅度总体较低或呈锯齿状,反映泥岩与粉砂岩互层,RT曲线为幅度较低的齿化曲线[7]。

2.3.2 三角洲前缘亚相
分流河口坝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高幅齿化漏斗形,齿中线水平。

水下河道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中幅微齿或齿化钟形,或呈箱形或箱型齿化钟形的复合,齿中线下部水平,上部下倾。

席状砂在SP曲线上表现为指形或低-中幅的漏斗形。

远砂坝在SP曲线上表现为数个低幅漏斗形曲线叠加或低-中幅的刺刀形、指形,幅度由下至上逐渐加大。

朵叶间在SP曲线上表现为微齿形或低幅的平直形,RT曲线幅度值也较低。

2.3.3 前三角洲亚相
静水泥质沉积在SP曲线上为低幅度光滑平直形态,RT曲线呈低幅微齿化。

2.4 湖泊相
砂质湖滩在SP曲线与RT曲线上都表现为低-中幅的箱形或漏斗形,齿中线水平。

泥质湖滩在SP曲线上表现为幅光滑或微齿状箱形,中线水平为主,RT曲线低幅微齿化[7]。

砂质混合滩微相在SP曲线上表现为起伏巨大的指状,反映砂、泥岩频繁互层。

滨湖砂坝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幅齿化箱形,齿中线内收敛,RT曲线为齿化的漏斗形。

临滨砂坝在SP曲线上表现为中幅齿状的钟形,RT为中幅齿化钟形曲线。

湖底扇在SP曲线上表现为低幅漏斗形、指形、齿化箱形或微齿,RT曲线为低-中幅锯齿状。

3 讨论和结论
利用测井曲线的形态、光滑程度、幅度、组合特征等,不仅可以作为识别地层、划分地层和地层对比的标志,也可以用于微相的分析研究。

通过系统研究各微相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利用测井曲线能够较好地将各个微相区分开来,并对于进一步研究沉积微相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国测井处理解释技术发展很快,测井与地质、地震等学科的结合也更为紧密,应当结合各种资料对沉积相作出综合判定。

参考文献
[1] 文政,雍世和,王中文.应用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沉积微相[J].沉积学报,1996,(1):40-46
[2] 杜启振,杨少春,王志欣,等.测井相模式自动识别分析.石油物探,1997 ;36(增刊):108)111
[3] 杨凤丽,张善文,才巨宏,等.曲流河砂体的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研究及预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34(2):171)179]
[4] 尹寿鹏,王贵文.测井沉积学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9,(5):440-445
[5] 陈纲花,王中文,王湘文. 河流沉积微相与测井相研究[J]. 测井技术,1996,(20)
[6] 黄智辉.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在分析沉积环境中的应用,1986:20-125
[7] 马正.油气测井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9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