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____沉积相分析原则等解析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课件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海洋环境分带
陆表海
陆缘海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 大洋中脊 大洋盆地 海沟大陆坡大陆架 滨海带 大陆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海洋环境分带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一)滨海沉积
• 滨海区是位于高涨潮线和低退潮线之间的地带, 其宽度随沿岸地形坡度而变化。
化石。 • 学生总结规律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三)半深海、深海沉积
• 半深海区主要分布在大陆斜坡上,这里有海底 峡谷,其中常有巨大的角砾堆积。
• 深海区主要有浊流沉积和远洋盆地沉积。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大陆斜坡与浊流沉积模式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
浊流的形成环境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1.浊流沉积
• 浊流经由海底峡谷把浅海中堆积的大量碎屑物 质搬运到深海区沉积,形成浊积扇。
• 粒度细、磨圆度低、分选差的岩石 ——较低能的水体中。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沉积环境的主要识别标志 ——岩矿标志
• 有些矿物和岩石在特定条件下形成——指相意 义。
• 例如,海绿石和鲕绿泥石是海相沉积标志; • 鲕状赤铁矿多数形成在水体动荡较浅的浅海环境; • 磷块岩的出现指示水深30m到300m左右的海洋环境; • 石膏、岩盐等是滨海泻湖和内陆盐湖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沉积的; • 鲕状灰岩形成于温暖动荡碳酸钙饱和的浅海中; • 竹叶状灰岩是在温暖滨海环境中形成的; • 礁灰岩则是在温暖的,含盐度正常的,清澈的浅海中形成的。 • 纯净的石英砂形成于浅水高能条件。
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
(一)风化壳 (残积相)
• 风化壳——由风化作用形成、分布于大陆 表面的风化产物所组成的不连续薄壳。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沉积岩中具有相似性质和特征的一组沉积物。
根据沉积相的不同特征和成因,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沉积相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物源沉积相物源沉积相是指沉积物来源于特定物源地区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物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陆源沉积相、海洋沉积相和湖泊沉积相。
1. 陆源沉积相:陆源沉积相主要由陆地上的物质经由河流、冰川等运动而形成。
其中包括冲积平原、河道、冰川前缘等。
这些沉积相的特点是颗粒较大,沉积速度较快,沉积物通常为砂砾、砂等。
2. 海洋沉积相:海洋沉积相是指由海洋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海底扇、大陆坡、海底平原等。
海洋沉积物通常是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沉积速度较慢。
3. 湖泊沉积相:湖泊沉积相主要由湖泊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包括湖泊三角洲、湖滨平原等。
湖泊沉积物通常是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二、环境沉积相环境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的特定环境下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河流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海洋沉积相和沉积盆地沉积相。
1. 河流沉积相:河流沉积相是指在河流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河道、冲积平原等。
河流沉积物通常为砂砾、砂等,沉积速度较快。
2. 湖泊沉积相:湖泊沉积相是指在湖泊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湖泊三角洲、湖滨平原等。
湖泊沉积物通常为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3. 海洋沉积相:海洋沉积相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海底扇、大陆坡、海底平原等。
海洋沉积物通常为细粒沉积物,如泥、粉砂等。
4. 沉积盆地沉积相:沉积盆地沉积相是指在沉积盆地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湖泊盆地、海盆等。
沉积盆地沉积物的特点与其所属的环境有关,可以是砂砾、砂、泥等。
三、气候沉积相气候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的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相类型。
根据气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干旱沉积相、湿润沉积相和寒冷沉积相。
1. 干旱沉积相:干旱沉积相是指在干旱地区形成的沉积相,包括沙漠沉积相、盐湖沉积相等。
沉积相讲课-1沉积基础和相概念

2020/7/11
印尼现代湖泊沉积环境
2020/7/11
沉积岩(物)特征:
1、岩性特征:颜色、成分、结构和 构造等
2、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 3、地球化学特征:相关指标 4、其他特征:地球物理方面
--相标志
2020/7/11
相关术语:
1、沉积相=相 2、岩相=相的一部分 3、岩相古地理=岩相+环境
岩相古地理
2020/7/11
第一章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一、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1、沉积相的概念 ①Steno,1669:
一定地质时期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 ②Gressly,1838:
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 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古 生物的差异
2020/7/11
第一章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一、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1、沉积相的概念
③前苏联鲁欣,1953: 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 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的综合
-物质表现
2020/7/11
第一章 沉积相概念和综合分类
一、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1、沉积相的概念
④Selly,1970: 沉积相是指具有特有的岩石学、 岩体几何形态、古生物、沉积构造 古流向等特征的沉积体-物质表现
相、重力流相
•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相、障壁岛相、潮坪
相、泻湖相和河口湾相
2020/7/11
相的有关术语
• 相组(sets of deposional systems): 沉积体系的有机组合
• 沉积体系(deposional systems) : 相的有机组合
• 相(facies):河流相、湖泊相 • 亚组(subfacies):相的次级单元,具有相同的亚环境 • 微相(micrafacies):亚相的次级单元,具有相同的亚环境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ppt

河道 边缘
心 滩 相 河 床 滞 留
辫状河相一维模式
辫状河相二维模式
第三节 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分析方法
一、岩石学标志
1.颜色:自生色主要决定于岩石中含铁自生矿物及有机质的种类和数量, 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 化学岩的自生颜色对古 水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 有良好的反映,是良好 的地球化学指标。 2、岩石类型及矿物成分: 其中尤以原生沉积的自生 矿物可指示沉积环境,重矿物 可指示物源区母岩的性质。岩 石类型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指示沉积环境外,还可指示沉 积环境的构造状况及古气候条件。
沃尔索相律示意图
沉积相命名:地理+岩性 湖泊砂泥岩相、河道砂岩相、浅海碳酸盐岩相。
习惯上在使用时将沉积相简化为地理环境
海相、陆相、河流相、湖相、三角洲相。
第二节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分类
一、沉积环境的分类
按照大的自然地理区划,可分出大陆环境、海洋环境与海陆过 渡环境。
二、沉积相分类
首先划分为三个相组——陆相组、海相组和海陆过渡相组。然后 根据次级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划分为若干个相,每个相可划分为若干 个亚相,每个亚相又可划分为若干个微相(如下表)。
四、岩相 一定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主 要组成部分。 五、沉积体系
Fisher (1967): 沉积体系是成因由现代或古代推测沉积 过程和沉积环境联系的三维组合; Brown 和 Fisher(l977):一种在成因上被依然起作用 的 ( 现代的 ) 或者推测的 ( 古老的 ) 作用和环境 ( 三角 洲、河流、障壁岛等 )联系在一 起的三维岩相组合 。 Scott (1969): 沉积体系是指空间上关联的三维组合; Reading(1978): 沉积体系是成因上或环境上相互关系。
第五章沉积相解析

13
地质学基础
14
二、冲积扇的沉积类型
(一)泥石流沉积
地质学基础
泥石流是一种高密度流,当水流携带的砾、 砂、泥沉积物达到足够数量时,就形成了密度大、 粘度高、呈可塑性状态的流体,称为泥石流。含 固体物质很多者,称之为颗粒流或碎石流。当泥 石流中呈拖曳状态搬运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山前堆 积后,就形成了泥石流沉积。它经常出现在冲积 扇的根部。
5
二、相序定律
地质学基础
相序:是指从一种相逐渐过渡到另外一种相的 一系列的关系或相的有序组合。
相序定律:很早沃尔索(Walther,1694)就指出: “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 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换句话说,只有在 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 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隔,这一规律称为相 序递变规律,又称沃尔索相律。
地质学基础
1
第一节 概述
一、沉积相的概念 二、相序定律 三、沉积相综合分类
地质学基础
2
一、沉积相的概念
地质学基础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 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是指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 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3
地质学基础
沉积环境主要由下列五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条件:海、湖、河流、冰川、沙漠等 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 气候条件: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 构造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 坳陷; 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介质的性质(如水、风、 冰川、清水、浑水)、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水介 质的温度和深度; 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 (Eh)、酸碱度(pH)、含盐度。
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分析报告课件

实例三:某地区海底扇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着重研究了海底扇沉积体系的特 征、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
VS
详细描述
海底扇沉积体系是由海底峡谷向海输送的 泥沙和砾石在海底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 该实例分析了海底扇的沉积构造、粒度变 化和古水流方向,探讨了海底扇的形成机 制和演化历史。此外,海底扇沉积体系的 分析对于海洋矿产资源和海底工程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生物壳体结构
壳体结构可以提供关于古生物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性 的线索。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稳定同位素分析
01
利用氧、碳同位素分析指示水体盐度、温度等信息。
微量元素分析
02
某些微量元素如Fe、Mn、Sr等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指示沉积环境。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03
有机碳、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可以提供关于古植被、气候等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实例二:某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
总结词
该实例探讨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和分布规律。
详细描述
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海洋入口处堆积形成的沉积体系。该实例分析了三角洲的沉积 结构、相带分布和演化历史,揭示了三角洲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此外,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析有 助于了解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前景,对于海洋工程和海岸防护也具有指导意义。
沉积构造特征分析
层面构造
如波痕、雨痕等,反映沉 积时的水动力条件。
层理构造
如水平层理、斜层理等, 指示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 方式。
生物遗迹
如虫孔、生物扰动等,揭 示古生物活动和沉积环境。
古生物特征分析
古生物种属
不同种属的古生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ppt

六、相序递变规律(Walther 相律)
1 相序定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 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或者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 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2. 相模式 (Sedimenary facies model)——以相序递变规 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 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 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 中,对沉积相的发育的演 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 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 的空间组合形式 。
沉积岩石学
Sedimentary petrology
课程负责人:杨友运 2006年10月 课程负责人:杨友运 2006年10月
第十五章 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
第一节 沉积相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分类 第三节 沉积相的识别标志及分析方法
第一节
沉积相以及相关概念
一、沉积相的概念
相这一概念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Steno(1669)引入地质文献, 并认为相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1838年瑞士地 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ly)开始把相的概念用于沉积岩,他认为 “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 古生物的差异”。
3、沉积岩的结构——粒度分析方法
粒度大小受流水作用强度的控制,与沉积物形成环境的关系极为 密切,因此,粒度分析资料广泛地用于沉积岩的成因分析。五十年代 末期以来,运用粒度分析解释沉积环境的方法很多,比较有效的有: 概率成因图解、CM图、粒度参数离散图以及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等方 法。
二、生物标志
四、相模式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 , 以现代沉 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 , 从 大量现代和古代研究的实例中对沉积相的 发展和演变加以高度规律性的概括 , 归 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 积相的空间组合 形式 ( 横向的和纵向的 ) , 称为相模式 。或者说 , 相模式是某种沉积环境中 各 种沉积特征的全面概括。 沃克 (R. G. W a 1 k e r , 197 G) 认为 , 标准相模式应起到以下四方面 作 用 : ①对于比较的目的来说 , 它必须起一个 标准的作用 ; ②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 , 它必须起提纲 和指南的作用 ③对于新的地区 , 它必须起预测的作用 ; ③对于所代表的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 释来说 , 它必须起一个基础的作用。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单位,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的不同,沉积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沉积相的分类及其详解进行阐述。
一、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颗粒组成,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碎屑岩相:碎屑岩相主要由岩屑颗粒组成,岩屑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决定了岩性。
碎屑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砂岩相、砾岩相和泥岩相。
砂岩相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常见于河流、河口和河口三角洲等环境。
砾岩相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常见于冲积扇和冲积台地等环境。
泥岩相主要由粉砂粒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环境。
2.碳酸盐岩相: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如石灰石、白云石等。
碳酸盐岩相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浅水环境,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构造物。
碳酸盐岩相又可以分为浅海碳酸盐岩相和深海碳酸盐岩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珊瑚、藻类和浅海生物的骨骼等构成,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深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微生物的残骸和颗粒物质组成,常见于深海盆地和大陆边缘沉积区。
3.有机质岩相:有机质岩相主要由有机质组成,如煤和页岩等。
有机质岩相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富含有机质的环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煤相和页岩相。
煤相主要由植物残体和腐殖质组成,常见于湖泊和沼泽等湿地环境。
页岩相主要由有机质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深水环境。
二、根据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点,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河道相:河道相主要由河流运输的颗粒物质沉积形成,常见于河流底部和河口沉积区。
河道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呈现层理结构和交错纹理。
2.冲积扇相:冲积扇相是由冲积扇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山区和山前平原。
冲积扇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呈现扇形堆积的特点。
3.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由三角洲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河口沉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研究结果
恢复研究区的古地理面貌,重塑研究区沉积建造的形成环 境,还原研究区的沉积演化过程,建立研究区的沉积演化模式, 区里研究区的生储盖组合关系,为油气勘探开发服务。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纪沉积特征
四、参考书
油区岩相古地理,赵澄林,2001; 沉积相与古地理重建,梅志超,1994; 沉积学与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2004 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刘宝珺,曾允孚,1985; 冯增昭关于碳酸盐岩的系列专著
三角洲相
⑤相是指某种沉积环境的生物组合特征,如笔石相、 介壳相、礁相。这种相称为生物相或生态相。
粘结格架
相的概念怎样使用才比较妥当,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 题。如果我们从研究的实际出发,不难发现上述相概念的用 法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例如当人们一时还不能确定岩石的成 因时,可以用岩相的术语反映客观存在的沉积特征。如果人 们能够客观地解释某种沉积作用过程,也可以用冲积相、浊 积相等解释性术语。具有自然地理环境含义的相术语,在我 国和原苏联的地质文献中使用得比较普遍。对于这种概念, 我国著名沉积学家叶连俊(1960)曾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认 为,沉积相既然是沉积环境的具体物质反映,就一定要有时 间上和空间上的条件,即有地层的和古地理环境的含义。相 的“岩性序列”是沉积环境在时间上演化的反映,其侧向上 的变异则是沉积环境在空间上非均一性的表现。这种见解比 较全面地论证了相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欧美的一些沉积学者 不主张使用具有环境含义的相术语,他们认为,古环境的分 析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只有在研究了所有的沉积特征,并 根据与现代沉积的研究建立的相模式对比之后,环境才能最 后确定(Middleton,1978)。
近些年来,随着沉积学飞速的发展,人 们对“相”的认识也逐渐趋向统一。当前国 内外地质界多数人的认识是把“相”或沉积 相看作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包括岩石组 分、几何形态、结构、构造、生物化石等方 面。所以“相”应是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 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规律综合(Reineck H.E. 和 Singh I.B,1980)。根据这个定义, “相”与“环境”不是同一的概念。“环境” 是条件、原因,而“相”是环境中诸作用的 产物、结果。
2、观。沉积环境 就是指发生沉积作用的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它是 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地貌单元,可根据物理的、化 学的、生物的、或地貌的参数定义,如三角环境、 浅海环境等。 西方人一般把相 理解为岩石,把环 境理解为古地理景 观。
一、沉积相
沉积学中的“相(facies)”或“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是地质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也是一个长期有争议的概 念。在地质学发展的早期,“相”这个术语就被丹麦学者斯丹诺 (N.Steno,1669)引入到地质文献中。当时斯丹诺只是从地层学 的意义上用“相”来表示“时期”和“阶段”。最早赋予“相”以 沉积学含义的是瑞士学者格列斯利( A.Gressly,1838)。当时格 列斯利在研究瑞土西北部侏罗纪地层时,发现该地层在岩性和古生 物面貌方面有极大的变化。于是,格列斯利就用“相”来描述这种 变化。他认为地层单位的“相”或“象(aspect)”的种种变化具 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岩性相似的地层单位必然具有相同的古生物 组合;另一点是不同岩性的地层单位不可能具有同一属种的生物群 (Miodleton G.V.1978)。后来,由于研究者的侧重点不同,有 关相的概念就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目前文献中常见的相概念主要有 以下几类:
此外,近二十年来,随着在碳酸盐岩中油气勘 探工作的需要及新的碳酸盐沉积学理论的发展,开 创了根据岩石薄片进行微相分析的新领域。早在 1943年布鲁恩(Brown)曾提出“微相”术语用以 表示在显微镜下所显示出来的环境特征(E.Flugel, 1982)。弗卢格(E.Flugel,1982)、威尔逊 (J.L.Wilson,1975)等人都研究过一些微相类 型。弗卢格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微相”下 了一个简明定义。他认为“微相”是在薄片、揭片 和光面上表现出来的古生物的和沉积的标志的综合。 术语“微相”首先是在碳酸盐岩石学的研究中得到 广泛地应用,随后又扩展到碎屑岩领域。“微相” 研究为环境分析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微观信息。
油区岩相古地理
陈世悦
2012.2.14
《油区岩相古地理》
一、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进一步了解油区岩 相古地理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研究 方法,掌握岩相古地理的研究程序和编 图方法,熟悉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岩 相古地理特征。 油区岩相古地理主要面向沉积盆 地—沉积体系—沉积相---生储盖组合与 分布的控制作用
二、研究内容与层次
油区
含油气盆地、坳陷、凹陷、区带、 区块、勘探目标区 岩相、沉积体系、沉积相、沉积 亚相、沉积微相 地质历史时期,元古代以来(群、 组、段、亚段、砂层组、砂层;层 序、体系域、准层序、层组等)
油 区 岩 相 古 地 理
岩相
古 地理
地理面貌,包括沉积盆地、物源区、 沉积物输入通道、沉积过程及其特 征
①相是具有一定特征的岩性单位,如红色砂岩 相、黑色页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这个一般也称 为岩相。 ②相是某种沉积作用的产物,冲积相、如台地 相、浊积相。这种概念能够解释岩石的成因,可称 为沉积作用相。
③相是沉积条件或沉积环境的综合物质表 现,赋有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如河流相,三 角洲相、层浅海陆相等。这种概念可称为环境 相。 ④相是指某种大地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沉积 产物,如复理石相、磨拉石相,这种概念常见 于欧美文献中,在我国和原苏联的文献中多称 沉积建造。
古地理学报
第一讲 沉积相及其分析原则
沉积相是岩相古地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主 要任务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由于古代 的环境已经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而消失,留下的仅 仅是一些不完整的地质记录。所以,只能通过对地
层中各种沉积特征的全面考察,并结合地层与大地
构造背景资料的综合分析加以推论。
第一节 沉积相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