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_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专题研究
述职报告(国土资源所)

述职报告(国土资源所)篇一:国土资源所所长述职述廉报告国土资源所所长述职述廉报告我叫刘清珠,现任迁西县国土资源局滦阳所所长职务。
滦阳所辖区国土面积117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25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人,山场面积达14.9万亩,其中林地面积为11.6万亩,下面请允许我向各位作述职述廉报告。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自我担任滦阳所所长以来,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增强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观念。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经常组织我所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国土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传达学习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联系实际贯彻落实。
三是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请教,做到边学边干,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业务水平。
四是通过“6・25”土地日开展宣传活动、协助县局组织村级干部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努力提高村级干部依法管理土地、保护耕地的法律意识。
二、立足本职,打开国土资源管理新局面。
1、熟悉情况,把握新时期基层所工作新特点。
在滦阳所刚刚建成时,基础设施百废待兴,而且人员少、工作范围大,与原来在镇里工作有较大的差别。
为此,我首先主动向镇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争取他们的重视和支持,经常与镇分管领导的联系沟通,了解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经过一年的努力,由镇有关部门帮助与配合我所做到对各个村和矿区的档案完善,与去年相比有显著成效。
2、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网络。
根据我所的工作性质,形成国土资源“一横一纵”的管理网络。
“一横”是指加强与城建办、司法所、矿管办、派出所等部门的联系,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做到互相协作,信息共享。
“一纵”是指聘请村委会、村民小组干部担任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员和监督员,协助我们开展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监督土地利用情况、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协助调处土地纠纷,并及时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向国土所反馈。
2024年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总结(2篇)

2024年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心得总结一、引言作为____年土地利用规划实习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该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工作。
在这次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和交流合作,我不仅提升了专业能力,也增长了见识。
在此,我将就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二、实习内容和工作环境本次实习项目是关于制定____年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数据收集、规划编制和方案评估等。
实习团队由专业人员和实习生构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担任相应的角色。
整个实习过程紧张而充实,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三、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包括数据获取困难、信息不准确和难以达成共识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数据收集和整理。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评估。
同时,我们还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
我们定期举行团队会议,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
通过开展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加强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加强对外部专家的请教和咨询。
我们积极联系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并请他们参与规划编制的评估和指导工作。
通过专家的建议和指导,我们解决了许多复杂的问题,提高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实习经验和收获通过参与____年土地利用规划的实习,我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收获。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得到的一些启示:1.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习使我更加熟悉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我的技能水平。
我学会了如何利用数据和技术工具进行规划分析和决策支持。
2.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实习使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我认识到团队的力量远比个人的能力更为强大。
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习中,我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通过思考和尝试不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我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被大量开发利用,耕地资源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保护耕地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施耕地保护法以来,对于我国耕地保护立法和制度的发展贡献重大,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就我国耕地保护法律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耕地保护法的基本情况我国《耕地保护法》是为了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颁布的。
该法明确了耕地的保护对象、保护范围,规定了耕地的基本农田、耕地占用与补偿、耕地占用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该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的耕地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利益保护。
二、耕地保护法存在的问题1.保护标准不够严格。
在一些地区,由于政府为了经济发展而规避有关法律规定,盲目扩大城镇用地和工业开发区,大量占用耕地资源,对耕地的保护标准不够严格,导致耕地破坏严重。
2.老基本农田和新增基本农田的占用补偿不一致。
耕地保护法规定,对于占用耕地资源的项目,需要补偿占用的老基本农田和新增基本农田。
但是,在一些地区占用补偿不一致,导致占用新基本农田的补偿较低,使得新基本农田面临被占用的风险。
3.耕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不够协调。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发展经济和保护耕地往往存在着矛盾。
因此,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需要,统筹考虑耕地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平衡问题,合理规划土地资源。
4.监管措施不到位。
现有的法规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占用耕地的行为做出了相应的处罚和追责,但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部门不够严格,或者地方政府抵触执法,导致法律效果较弱。
5.执法效果需要提高。
在执法过程中,由于监管措施的不够严格和现实利益存在的干扰,执法效果需要进一步提高。
政府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快执法效率,使得违法者付出相应的代价。
三、耕地保护法律制度的优化路径1.加大保护标准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保护标准力度,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保护好我国耕地资源。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好耕地资源就是为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做贡献。
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面临着重大的困难,导致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并不能顺利地开展和进行。
为此,需要做好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耕地保护措施,健全耕地保护体系,有序推进生态退耕,推行耕地储备制度创新,以有效化、科学化的手段助推耕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更好地保护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保护1耕地保护面临的困难1.1耕地保护落实不够到位耕地是我国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保护好土地资源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且紧迫的工作。
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十分稀缺的国家,同时由于人口众多、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形势异常严峻。
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加强耕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地方部门往往对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
1.2耕地质量和利用效率下降在一些地区,因过度开垦、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耕地的肥力下降,土地污染问题严重。
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方式滞后等因素导致耕地利用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国家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大量土地被无效占用,导致了耕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1.3土地整治不够合理通过对道路、沟渠、零星土地的合理整治,可以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在现行的土地承包模式下,如何实现农民的利益平等,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面临的一个难题。
目前,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效率较低,空间分布分散,存在着“空心村”,采取一些土地综合整治的办法,例如拆迁等,可以提高一定的耕地面积。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的对策2.1做好耕地保护专项规划一是关于耕地空间。
其一,按照“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带图斑位置明确耕地保护目标,规划期占用的耕地严格落实占补平衡或进出平衡,以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
千阳县加强耕地保护发展绿色农业的探索

专题讲座E-mail:**************电话*************本栏编辑:刘 颖一、千阳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现状千阳县地处宝鸡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陕西省和宝鸡市确定的限制开发区,属全国首批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县。
近年来,该县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肥压青、秸秆还田、机械深松等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技术,农业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60多千米2,改良土壤18.26万亩,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区12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认定,土壤有机质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全县绿色农业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确立。
在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中,共示范推广了四种技术模式:1. 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在土样测试、田间肥效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不同区域土壤供肥性能,制定不同作物科学施肥配方,交由合作定点企业按配方生产肥料,指导群众科学施肥。
据统计,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累计263万亩,粮经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 增施有机肥模式针对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造成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实际,在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提倡增施有机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
大力支持规模养殖场改进生产工艺,健全粪污治理设施,改善养殖环境,畜—肥—果(菜)循环种植模式广泛推广,逐步走上生态环保型发展路子。
创办了木美土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宝鸡乾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有机肥生产企业,据统计,全县有机肥年资源总量117.9万吨,其中堆肥56万吨、商品有机肥8万吨、沼液21.4万吨、沼渣8.5万吨、各种绿肥9万吨。
2019-2020年先后争取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资金1 500万元,共建立有机肥替代化肥苹果高标准示范园3.2万亩,示范区果园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化肥亩用量较上年减少15%,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上年平均提高0.1个百分点。
关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几点对策建议(完整版)

关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几点对策建议关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几点对策建议关于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几点对策建议政协甘洛县委员会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早在1994年8月国务院就颁布实施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1998年12月对《条例》再次进行了修订完善。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县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状况,查找发现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贯彻落实《条例》,201X年4月下旬,县政协组织县级相关部门领导和政协委员,先后深入阿尔乡、普昌镇、沙岱乡、前进乡和新市坝镇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全县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一、基本情况根据县国土资源局201X年进行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调整,201X年末,全县耕地面积为15660.35公顷(即905.25亩),比201X年凉山州人民政府下达的耕地面积15617.29公顷(即905.3亩)多43.06公顷(即645.9亩)。
目前我县已划定基本农田地块750块,保护面积13859.28公顷(即207889.2亩),确定保护责任人136540人。
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后,县人民政府和各乡镇均成立了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小组,村有监督小组,县对乡镇、乡镇对村、村对农户层层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共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136540份,保护责任人全面落实到位,做到了责任明确。
同时,201X年以来,县人民政府在划定的基本农田区树起保护牌28块,保护表、册、卡和保护图纸等档案资料齐备。
二、存在的问题(一)部分乡镇领导重视不够。
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机构不健全。
虽然各乡镇过去均成立有基本农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乡镇恐怕连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是哪些人都不甚清楚;另外,由于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人员,有的乡镇没有明确专职或兼职的国土管理员,致使此项工作没有具体人员抓。
推动自然资源工作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作为——2021年全区自然资源工作要点摘登

2021年2月25日,全区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会议全面总结了“十三五”及2020年广西自然资源工作成效,对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谢瑾瑜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年,做好自然资源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全系统要聚焦重点、把握关键,坚持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切实、奋力完成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要素保障攻坚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一)要素保障方式再优化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批准前,指导各地做好过渡期规划保障,支持各市、县按照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20 %统筹划定过渡期城镇开发边界。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计划指标分级分类保障机制,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点保障范围。
优化用地指标核销制,凡是符合自治区核销条件的项目,一律从快予以核销。
支持各地整合国有农垦、监狱农场、国有林场、水产畜牧的土地用于保障地方发展。
(二)产业用地用矿保障再强化加大产业用地保障力度,统筹优化工业推动自然资源工作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作为——2021 年全区自然资源工作要点摘登<<<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在2021年全区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讲话 潘丽娜/摄2021. 03 南方国土资源7——————园区布局,将工业园区纳入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引导各类工业项目在工业园区内集中布局。
强化“标准地”与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供地政策的组合实施,推行城市规划区、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压矿区域等整体评估,帮助企业降本减负。
全面推行绿色勘查,加大战略性矿产和广西优势矿产勘查力度,推进深部找矿,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全力支持做大做强铝、锰、有色金属等产业,打造碳酸钙、稀有稀土等新兴千亿元产业。
(三)资源利用效率再提升树立“亩产论英雄”理念,严格各类建设用地标准控制,积极推进土地复合利用,推广节地技术、节地模式,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

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专题报告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优化压力加大。
同时,土地利用还存在以下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土地权属纠纷频发等。
二、耕地保护政策解读耕地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耕地保护政策主要包括: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红线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
三、耕地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是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建设占用等因素。
其中,农业结构调整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态退耕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此外,建设占用也是导致耕地减少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用地的扩张对耕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耕地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土地质量下降、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农村劳动力流失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五、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提出以下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建议: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化利用;加强土地监管和管理;加强土地法律宣传和教育。
六、耕地保护与利用的未来展望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耕地保护与利用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落实,确保补充耕地面积与建设占用面积相平衡;二是加强生态退耕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四是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七、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存在诸多问题,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同时也要看到耕地保护工作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专题研究——以省易县为例班级:09土管四班组别:第三小组姓名:孔喆王登吉周涛吴思远许超王东升陈林曹佳藤徐鑫何旭平张琪穆航飞姜伟张小龙杨彬指导教师: 高彩云完成时间:2012年6月12日目录一、易县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2.社会经济概况二、耕地利用现状三、耕地需求量预测四、耕地供给量预测五、供需平衡分析六、基本农田保护1.数量、成分、分布等2.存在问题3.工作目标七、总结1.制度措施2.经济措施3.行政措施4.法律措施5.生态环境措施6.技术措施一、易县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1.1地理环境易县,古称易州,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位于省中西部,市西北部。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1'—115°37',北纬39°02'—39°35'。
东西跨67.7公里,南北越61.7公里,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
县境地处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十分之七为山地,与定兴县相邻的高陌乡是全县唯一平原乡,平均海拔324米,地势由西向东下降明显,流水落差大,易患水灾;山体多为侵蚀、剥蚀、岩溶地貌。
主要山峰有摩天岭、、五峰寨、云蒙山、狼牙山等。
最高山峰摩天岭位于蔡家峪乡与涞水县交界处,海拔1813.3米。
境主要河流有北、中、南三条易水河和漕河、拒马河,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河流总流程216公里,年径流量9.31亿立方米,正常泄洪能力1580立方米/秒,主要水库7个。
1.2地形地貌条件易县地势西高东低,自西而东海拔变化幅度为1813~32米,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齐全。
其分布特征为:西部群山起伏,海拔300~1813米,面积145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7.4%;中部丘陵相连,海拔100~300米,面积906.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5.7%;东部地势平坦,为平原地貌,面积177.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0%,是县主要耕作区。
全县境具有海拔高差大、地貌类型全的地势特点,排列整齐有序,地貌界限清晰。
海拔高差达1781m。
山系呈西南至东北方向排列,有摩天岭、别湖岭、云蒙山、五回岭、五峰寨、狼牙山六大山脉。
西部山区地质年代属前震旦纪古老片麻岩及震旦纪白云岩、片麻岩,以角闪斜长及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为主,并有火成岩侵入岩脉、岩层,剥蚀严重,呈风化裂隙发育。
矿藏种类较多,花岗岩、石、金、铁、玄武岩等蕴藏丰富。
丘陵区域属震旦纪和寒武纪,基岩主要为白云岩和页岩,石灰岩、金、天然板岩、玄武岩等矿藏储量可观。
东部平原属第四纪,覆盖层以黄土、中粗砂为主。
基岩为奥纪灰岩、寒武纪页岩,局部为火成岩体。
石灰、砂子、石子等三类建材储量较大。
1.3.气候条件易县气候属于季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原为半干旱气候,山区为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山区9.4,平原13.5,无霜期为160天,90%保证率为141天。
全年的太阳辐射总量为129.88千卡/cm2,全年降水量在570mm-670mm之间。
1.4.土壤条件易县境因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母质、地下水、植被等差异,成土过程不同,故土壤类型繁多。
有6个土类,13个亚类,41个土属,114个土种。
棕壤土类分布在西部700米以上地区,褐土类分布在山地脚下,潮土类分布在中易水、北易水两岸低洼处,草甸土类分布在山间河谷地带,水稻土类分布在北易河、中易河沿岸洼地,风沙土类分布在中易水、北易水及拒马河沿岸2.社会经济概况2.1.行政区域易县辖8个镇、18个乡、1个民族乡:易州镇、梁格庄镇、西陵镇、裴山镇、塘湖镇、狼牙山镇、良岗镇、紫荆关镇、桥头乡、白马乡、流井乡、高村镇、高陌乡、大乡、安格庄乡、凌云册回族满族乡、西山北乡、尉都乡、独乐乡、七峪乡、富岗乡、坡仓乡、牛岗乡、桥家河乡、甘河净乡、蔡家峪乡、南城司乡。
(现高村乡已撤乡建镇。
)共469个行政村。
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2.2.交通运输以县城为中心,南距市区87公里,东北距123公里,东距190公里,西南距省会169.2公里,东与涞水、定兴相邻,西与涞源接壤,北与涞水毗邻,东南与徐水接壤、南与满城为邻、西南一小部分与顺平县相接,过境的京原铁路和112国道、京赞线、易定线、易保线组成境主体交通网。
易县虽属山区,但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铁路、公路齐备,京源铁路从北部穿过,高易铁路与京广铁路相连。
公路四通八达,京广西线、津同、易保、易定、泥岭、良川等主要干线交汇于县城。
另外石高速已于2008年底建成通车。
石高速第二通道正在建设中。
二、耕地利用现状易县是山区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253491.71公顷,其中耕地41878.37公顷,占15.68%。
在耕地面积中,水田63.28公顷,占0.15%;水浇地21948.57公顷,占52.41%;旱地19866.52万公顷,占47.44%。
(如图一)单位:公顷图一易县耕地利用结构其中水浇地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区域,约占水浇地总面积的75%。
水田集中分布在中易水河两岸的高村、裴山和上驿坡下的一些地段。
旱地则广泛分布于地域广阔的山区和丘陵区域。
三、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一1.人口预测人口统计年份总人口城镇人口2003 543923 484002004 547626 486362005 548590 48784设序列值X1,X2,…X n为各年人口统计数量,历年的增长率为:r=X i\X i-1-1(i=2,3,…n)则平均增长率为:r_=1/(n-1) (r2+r3+,…+r n),从而得到自然增长率预测模型为:X n+T=X n(1+r—)T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求得:r—=0.0092 X2020=574641*(1+0.0092)11=6321052.粮食作物单产预测到2020年,粮食单产6558千克/公顷3.粮食作物用地需求量的确定3.1本县粮食的需求:D=规划期末的人口数*规划期末人均粮食已知该地人均用粮标准为450公斤,求得D=632105*450=284447250(公斤)3.2粮食自给率的确定总体的粮食自给率为0.95到1.00,考虑到易县山地丘陵广布,平原相对较少,可利用耕地面积不多,我们将粮食自给率确定为0.95 3.3复种指数的确定复种指数=1.353.4粮食总产量公式:粮食总产量=粮食需求量*粮食自给率由此,粮食总产量=284447250*0.95=270224887.50(公斤)3.5粮食作物用地需求量:粮食作物用地需求量=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复种指数)=270224887.5/(6558*1.35)=30522.50(公顷)3.6粮作比的确定粮作比=0.754.耕地需求量预测公式:耕地需求量=粮食作物用地需求量/粮作比可得:2020年耕地需求量预测=30522.5/0.75=40696.67(公顷)方法二(趋势预测法)规划区域或单位的耕地面积或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实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 。
以时间为参数的数列称之为时间序列。
若假定变量的过去Yf)(tt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从而得到预测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法。
常用趋势线方程分为直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指数方程,在这里以直线方程为例:Y耕地面积(万XY X²年份X年次亩)2002 1 71.19 71.19 1 2003 2 71.07 142.14 4 2004 3 60.81 182.43 9 2005 4 60.83 243.32 16 2006 5 60.68 303.4 25 2007 6 60.67 364.02 36 2008 7 60.59 424.13 49 2009 8 62.82 502.56 64∑X=36∑Y=508.66∑XY=2233.19∑X ²=204求得a=69.57 b=-1.33 直线型预测模型为:Y=69.57-1.33X ,X ∈(1,8)四、耕地供给量预测假设一直按照这种不很乐观的下降趋势,到2020年仅有36626.67公顷左右的耕地保有量。
距离40696.67公顷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相差4000公顷左右。
根据2009年未利用地有108769.25公顷,按照3.5%的开发整理,可开发整理补充耕地4070.76公顷,可满足耕地的需求量。
五、供需平衡分析耕地的供求平衡分析就是在耕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依据耕地供给量和耕地需求量晾着之间的数量借以评价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需平衡状况。
耕地必须有足够供给量才能满足需求,解决当地的温饱问题,而耕地的需求量决定着如何规划和安排当地的供给量。
根据2009年未利用地有108769.25公顷,按照3.5%的开发整理,可开发整理补充耕地4070.76公顷。
耕地供需平衡盈余量=4070.76-(40696.67-36626.67)=0.76此处仅对未利用地进行了 3.5%的开垦,还可加大对其开垦的力度,或对其它用地进行进一步的开发整理复垦等会相应的增加一定的耕地。
耕地供需平衡盈余量大于0,当地2020年的耕地预测平衡有余。
六、基本农田保护1.数量、成分、分布等县区基本农田共44211.25公顷,耕地37684.23公顷,其中水田57.25公顷,水浇地19413.96公顷,旱地18213.02公顷;其他地类6527.02公顷,其中园地2977.36公顷,林地3549.66公顷。
水田主要分布在裴山镇,高村乡、西陵镇也有部分分布;水浇地除边的质量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需要保护的耕地不划入基本农田,而“划远不划近”;将区位较差、质量较差、远离建设需求区域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区,而“划劣不划优”。
2.存在问题2.1.基本农田保护“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的现象严重当前基本农田保护以上级下达保护数量指标,乡镇为具体指标落实单位的方式进行,上级政府要求县、乡基本农田划定在规定期限,作为行政任务完成。
而数量指标分解、保护区界定等具体工作,没有明确的科学论据。
地方出于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往往难以接受上级指标,常是凑足面积,甚至优先把苇塘等荒地考虑到基本农田保护区,致使基本农田保护流于形式。
一些地方政府从眼前利益出发,把满足建设用地放在第一位。
2.2.基本农田保护“占优补劣”现象较为普遍当前,基本农田保护主要侧重于面积指标,忽视质量保护指标,具体表现在基本农田保护“占补平衡”政策的执行上。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质量相当”没有可操作的硬性指标加以控制,“占补平衡”变成没有质量保证的单纯基本农田数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