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脱氮除磷研究
《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和脱氮性能研究》

《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和脱氮性能研究》篇一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体氮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高效、稳定地去除水中的氮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因其能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重要潜力的生物脱氮技术。
本文旨在分离鉴定两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的细菌,并对其脱氮性能进行研究,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样品来源本研究所用样品来自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
2. 分离与纯化采用梯度稀释法将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并通过划线法进行纯化。
3. 鉴定方法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
4. 脱氮性能测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细菌的硝化、反硝化性能,以及氮去除效率。
三、结果与分析1.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经过分离与纯化,成功获得两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的细菌,分别命名为 strain A 和 strain B。
通过形态观察,两株细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或球状。
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strain A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而 strain B 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2. 脱氮性能测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两株细菌的硝化、反硝化性能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两株细菌均具有较高的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且strain A 的脱氮效率略高于strain B。
在适宜的条件下,两株细菌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
利用好氧和厌氧组合来进行生物脱氮和除磷的原理

利用好氧和厌氧组合来进行生物脱氮和除磷的原理生物脱氮和除磷是现代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处理方法,利用好氧和厌氧组合来进行生物脱氮和除磷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使得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生物脱氮的原理是通过好氧和厌氧综合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达到去除氮的目的。
该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厌氧阶段和好氧阶段。
在厌氧阶段,通过加入硝化抑制剂来抑制硝化菌的生长,同时利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菌将废水中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
反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并释放到大气中。
在好氧阶段,通过加入缺氧条件下的硝化菌来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硝态氮。
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氨氮作为电子供体,同时吸收氧气,将氨氮氧化成亚硝态氮,再经过氧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
硝化过程产生的亚硝酸会进一步被反硝化菌氧化为N2,释放到大气中。
除磷的原理是通过好氧条件下的磷菌将废水中的磷转化为细菌形成的磷酸盐,从而实现磷的去除。
除磷过程可分为生物吸附和矿化两个阶段。
在生物吸附阶段,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磷菌的营养源,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附废水中的磷成为细菌形成的有机磷,从而将磷去除。
在矿化阶段,废水中的磷经过好氧条件下的生物氧化反应,被磷菌转化为无机磷酸盐,并与废水中的钙、铝等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或磷酸铝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可以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式去除。
好氧和厌氧组合的生物脱氮和除磷方法相辅相成,通过两者的配合可以实现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
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细菌互相依赖,在厌氧阶段,反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硝态氮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在好氧阶段,硝化菌利用废水中的氨氮作为电子供体进行硝化作用,产生硝态氮。
同时,在除磷过程中,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附废水中的磷,然后通过好氧条件下的生物氧化反应转化为无机磷酸盐,形成沉淀物。
通过好氧和厌氧组合的生物脱氮和除磷方法可以实现高效的废水处理,不仅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化学药剂的使用。
探究反硝化聚磷菌在工业污水中脱氮除磷的适宜环境

探究反硝化聚磷菌在工业污水中脱氮除磷的适宜环境一、摘要:本课题拟从污水处理厂的缺氧段的活性污泥中取样,分离得到反硝化聚磷菌,此菌既可脱氮又可除磷。
再筛选出高效的反硝化聚磷菌菌株,进行扩大培养。
再将这些菌株接种到污水中,通过改变条件,探究得到适宜且高效脱氮除磷的条件,从而达到高效处理污水中氮磷元素的目的,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二、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水体富营养化三、实验材料方法1.菌株的筛选(1)样品的采集本实验所用的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的缺氧段。
(2)配制筛选用培养基反硝化菌分离培养基:1g琼脂、2g硝酸钾、0.2g七水硫酸镁、1g磷酸一氢钾、1g磷酸二氢钾、g柠檬酸钠、1000ml 蒸馏水、ph7.2~7.。
聚磷菌分离培养基:3.68g三水醋酸钠、28.73mg二水磷酸一氢钠、7.27mg氯化铵、131.82mg七水硫酸镁、26.74mg 硫酸钾、17.2mg二水二氯化钙、12ghepes缓冲溶剂、1g琼脂、2ml微量元素、1000ml蒸馏水。
微量元素构成:0gedta、g七水硫酸铁、1.6g五水硫酸铜、g四水二氯化锰、1.1g(nh4)6mo7o24.4h2o、0mgh3bo3、10mg碘化钾、0mg六水二氯化钴。
(3)分离与鉴定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菌株,对菌落形态进行观察。
再对分离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接触酶(过氧化氢酶),氧化酶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然后进行检索鉴定。
(4)反硝化聚磷试验分析方法将分离出来的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富集培养,并在20摄氏度~40摄氏度设置温度梯度,在限磷培养液(po4>=4mg/l)中厌氧培养24小时,然后在富含磷和硝酸根的培养基中厌氧培养20小时以上,检测培养基中硝酸氮和磷的质量浓度变化。
硝酸根-n采用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磷酸根-p采用钼锑钪比色法。
(4-1)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步骤:(ⅰ)绘制硝酸盐氮校准曲线a.在一组7支0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0、0.1、0.3、0.、0.7和1.0ml硝酸盐氮标准溶液,加纯水稀释至1.0ml。
反硝化除磷脱氮机理及工艺研究共3篇

反硝化除磷脱氮机理及工艺研究共3篇反硝化除磷脱氮机理及工艺研究1反硝化除磷脱氮机理及工艺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大量的氮和磷元素。
氮和磷是污水中的重要营养物质,但过量排放却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对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因此,对氮和磷的处理成为当前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是现代污水处理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氮和磷元素去除。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等,然后通过受限条件下的微生物反硝化和磷酸根去除过程,将氮和磷元素转化为氮气和磷酸盐的形式最终被排放到环境中。
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投资费用低等优点,因此在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中,微生物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硝化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物代替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呼吸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释放到环境中。
同时,磷酸根去除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氢氧化物或有机酸等作为电子供体,去除污水中的磷元素。
在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的实现中,还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反应温度、流速、溶解氧、污泥停留时间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反应速度和微生物代谢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反应宜在25℃左右进行,过低的温度会降低反应速度,而过高的温度则容易导致微生物死亡。
流速和溶解氧也是影响反应的关键因素,流速过高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而溶解氧含量过高则会影响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
污泥停留时间也是影响反应的一个关键参数,过短的停留时间会导致反硝化除磷效果不佳,而过长的停留时间则会降低处理效率。
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相信该技术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综上所述,反硝化除磷脱氮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投资费用低等优点。
水体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筛选与初步鉴定

水体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筛选与初步鉴定邵基伦环境工程专业摘要: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尤其是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
水污染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而以氨氮的污染最为广泛且严重。
所以控制污水中的氨氮含量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内容。
污水脱氮的基本原理是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首先经过微生物的氨化作用转化为氨,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并继续氧化为硝酸盐。
硝酸盐经过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等环节成分而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实现污水脱氮。
硝化作用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硝化作用是指氨经过微生物的作用氧化为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由硝化细菌完成。
硝化细菌是一类好样化能自养细菌,包括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个亚群。
硝化细菌能够利用还原态无机氮化合物进行自养生长,硝化细菌的生命活动在污水脱氮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菌,其生长速率很慢,因此硝化、亚硝化细菌的生命活动成为污水脱氮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们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及亚硝酸氮的含量,对水产养殖业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硝化细菌是生物硝化脱氨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直接影响硝化效果和生物脱氨的效率。
因为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在污水脱氮中的特殊意义,对这类微生物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氨和亚硝酸分别是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唯一能源。
对于硝化细菌来说生长环境中的温度对其影响较大,pH值和盐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大多数硝化细菌的合适生长温度为10~38 ℃,高于20℃时硝化细菌的活性较高,但超过38℃消化作用将会消失。
当环境气温低于20℃时,氨的转化会受到影响。
一般认为,适宜硝化菌和亚硝化菌生长介质的pH值分别为6.0~8.5和6.0~8.0。
水体DO的高低影响到好氧、厌氧微生物的比例,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DO的浓度应当控制在1.0~2.0 mg/L,低于0.5 mg/L时硝化作用明显减弱。
另外,碳氮比、碱度等对硝化及脱氨均有影响。
《2024年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TY1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范文

《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TY1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的日益严格,硝化和反硝化技术因其高效的脱氮效果成为研究的热点。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由于能在同一菌体上实现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过程,因此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针对一种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TY1的分离、鉴定及脱氮特性进行详细研究,旨在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材料与方法(一)菌种来源及分离本研究所用菌种来自某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
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划线分离等方法,成功分离出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TY1。
(二)菌种鉴定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
(三)脱氮特性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温度、pH值、碳源等条件,研究菌株TY1的脱氮特性。
三、结果与分析(一)菌种分离与鉴定通过划线分离法,成功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TY1。
该菌株在显微镜下呈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属于假单胞菌属。
(二)脱氮特性研究1. 温度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在5℃至35℃的温度范围内,TY1菌株均表现出良好的脱氮效果。
其中,在25℃至30℃时,脱氮效果最佳。
2. pH值对脱氮效果的影响:TY1菌株在pH值为6.5至9.0的范围内均能进行脱氮反应,其中以pH值为7.5时效果最佳。
3. 碳源对脱氮效果的影响:TY1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进行异养硝化反应,如葡萄糖、乙酸等。
不同碳源对脱氮效果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差异不大。
4. 耐低温特性:TY1菌株在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脱氮效果,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耐低温特性。
(三)脱氮机理探讨根据相关文献和实验结果,推测TY1菌株的脱氮机理可能包括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等过程。
在异养硝化过程中,细菌利用有机碳源作为能源进行硝化反应;而在好氧反硝化过程中,细菌则利用氧气进行反硝化反应,从而实现脱氮。
城市河流来源脱氮菌Delftia sp.B07的分离及其脱氮活性研究

溴百 里 酚 蓝 (BTB)初 筛 培 养 基 (g/L):KNO3 1.0g/L,KH2PO41.0g/L,用酒 精 稀 释 1% 的 溴 百 里酚蓝 (BTB)1 mL,丁 二 酸 钠 8.5g/L,MgSO4· 7H2O 1.0 g/L,CaCl2·6H2O 0.2 g/L,FeCl2· 6H2O 0.5g/L,pH 7.0~7.5。
TC/TN(w/w)。 1.2 菌 株 的 富 集 、分 离 与 筛 选
样品采集后4 ℃保藏。超净台中用移液枪吸取
594
第46卷 增刊2020年
给水排水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Vol.46 增刊2020
Keywords:Delftia sp.;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Aerobic denitrificatio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0 前 言 在几乎所有生态 系 统 中,微 生 物 是 推 动 主 要 地 球 元
度及其相互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本研究从城市水体 深圳 大 沙 河 中 富 集、筛 选、分 离 得 到 一 株 脱 氮 菌,对
所有培养基使 用 蒸 馏 水 配 置,固 体 培 养 基 加 入 1.5%~2%琼脂粉,培养基中的金属盐过滤灭 菌,其 他成分 均 在 121 ℃ 条 件 下 灭 菌 20 min 后 备 用。 硫 酸铵和丁 二 酸 钠 的 浓 度 可 根 据 试 验 需 要 调 整 不 同
究表明,上述因子 对 不 同 种 类 的 异 养 硝 化 - 好 氧 反 硝化细菌 有 明 显 不 同 的 影 响 。因 [11-12] 此,系 统 地 评 估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过程中上述参数的影响强
《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和脱氮性能研究》范文

《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和脱氮性能研究》篇一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因其独特的脱氮机制,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分离鉴定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并对其脱氮性能进行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样品来源:本实验的样品来源于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
(2)培养基:采用含有适量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复合培养基。
2. 实验方法(1)菌株分离与纯化:采用梯度稀释法对活性污泥进行梯度稀释,涂布于含有适当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
(2)菌株鉴定: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
(3)脱氮性能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两株菌株的硝化及反硝化性能,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等指标的去除效果。
三、结果与分析1. 菌株分离与纯化结果经过梯度稀释法和涂布法,成功分离出两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分别命名为HN1和HN2。
2. 菌株鉴定结果(1)形态观察:HN1和HN2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短杆状或球状。
(2)生理生化试验:两株菌株均具有异养硝化及好氧反硝化功能,能在复合培养基上生长,并利用碳源进行异养硝化作用,同时具有好氧反硝化能力。
(3)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两株菌株分别属于不同的菌属。
HN1属于假单胞菌属,HN2属于产碱杆菌属。
3. 脱氮性能研究结果(1)硝化性能:两株菌株均具有较高的硝化性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
其中,HN1的硝化速率略高于HN2。
(2)反硝化性能:在好氧条件下,两株菌株均具有反硝化性能,能够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HN1和HN2的反硝化性能相当,均表现出较好的脱氮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 Henan University , Kaifeng 475001 , China ; 2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94 , China)
反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 : KNO3 2 g , 柠檬酸钠
5 g , K2 HPO4 1 g ,MgSO4 ·7H2O 012 g ,蒸馏水1 000 mL , 121 ℃,灭菌 20 min. 1. 2 分离纯化
利用硅酸胶平板分离. 在每个硅胶平板上加反 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 2 mL ,轻轻转动培养皿 ,使培 养液分布均匀 ,打开皿盖 ,置于 50 ℃烘箱内 ,到平板
用无菌水补充. PCR 产物以 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 测 ,经纯化后送测序公司测序 ,所获得的 DNA 序列 与 BLAST 程序的数据库序列比较 ,确定菌株的分类 地位. 1. 5. 3 DGGE 电泳及分析
采用 DCode 系统 (Bio2Rad ,Laboratories ,Hercules , Calif) 对 PCR 扩增产物用双变性法进行 DGGE 分 析[17] . 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为 6 %~12 % ,尿素变性 梯度为 20 %~55 % (尿素为 7 molΠL ,甲酰胺为 40 % 时的变性浓度为 100 %) ,在 61 ℃恒温下 ,电压为 200 V 时电泳 5 h ,采用 SYBRGREEN Ⅰ(Molecular Probes , Eugene ,Ore) 染色 30 min , 紫外凝胶成像系统分析 结果[18] . 1. 6 生活污水中氮 、磷的去除试验
Abstract :20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river sediment using enrichment culture medium for denitrification ,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intensity was determined. F10 , one of bacteria strain , was identified having the highest denitrifying intensity , and further used to test its role in the removing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wastewater in laboratory. By checking the individual morphology , colony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 DNA sequencing and 16S rDNA gene bank , F10 was identified as Alcaligenes f aecalis , and its denitrifying intensity was 6312 %. The highest removal of TN (7612 %) and TP (9318 %) were observed in a 10 days period with an addition of F10 at a rate of 100 mgΠL . Key words :denitrifying bacteria ;eutrophication ;river sediment ;domestic wastewater ;bioremediation
对所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 ,通过观察菌落形 态 、显微镜下菌体形态观察 、革兰氏染色 、16S rDNA 扩增以及 DGGE 等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了菌株的鉴定等 ,依照微生物学细菌分类鉴定实 验方法 ,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1. 5 DNA 提取及 PCR2DGGE 技术 1. 5. 1 样品准备和细菌 DNA 提取
第 30 卷第 1 期 2009 年 1 月
环 境 科 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 30 ,No. 1 Jan. ,2009
河流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及脱氮除磷研究
王琳1 ,2 ,李季2 3 ,康文力2 ,陈云增1 ,郭廷忠1
(11 河南大学环境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 ,开封 475001 ; 2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北京 100094) 摘要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 ,从河流沉积物中筛选出 20 株具有反硝化作用的细菌菌株 ,研究了其反硝化强度 ,对反硝化强度 最大的菌株进行了鉴定 ,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不同浓度下脱氮除磷的性能. 结果表明 ,筛选的菌株均具有一定的脱氮能力 ,但不 同菌株的脱氮能力不同 ,反硝化强度在 50 %以上的有 10 株 ,其中 F10 菌株的脱氮能力最强为 6312 % ,通过形态学 、革兰氏染色 结合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 ,其鉴定结果为粪产碱杆菌 ( Alcaligenes f aecalis) ;不同浓度的 F10 净化生活污水 ,其中 100 mgΠL的处理效果最好 ,在第 10d 时 ,总氮 、总磷的去除率最大 ,分别为 7612 %、9318 %.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 ;富营养化 ;河流沉积物 ;生活污水 ;生物修复 中图分类号 :X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023301 (2009) 0120091205
试验从北京市清河取水. 在 25 L 的水桶内 ,每 个水桶装 20 L 水 ,各水桶敞口并按序排列在试验塑 料大棚里 ,大棚气温略高于室外温度 ,各水箱的环境 条件基本一致. 该试验采用连续投菌 ,反硝化液体菌 液进行4 000 rΠmin离心 10 min ,收集菌体 ,并用 018 % 的生理盐水洗涤 3 次 ,加入到 20 L 水体中 ,使其在 水体中的浓度分别为处理水体积的 100 、500 、1 000 mgΠL ,每个处理均设 3 个平行组. 根据其对数生长期 进行处理 ,共处理 5 次 ,每次处理之前取样 ,测定水 质指标 ,研究不同浓度下的净化效果. 1. 7 化学指标测定方法
Denitrifyi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River Sediment and It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Capacity from River Water
WANG Lin1 ,2 ,LI Ji2 , KANG Wen2li2 ,CHEN Yun2zeng1 , GUO Ting2zhong1
近年来 ,国内外已做过不少通过反硝化细菌去 除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研究[1~4] . 反硝化脱氮技术主 要集中在发展生物脱氮技术的新工艺和新概 念[5~9] 、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10 ,11] 、菌株 选育[12~14] 等方面. 在菌种的选育方面 ,虽然已经发 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反硝化细菌 ,这些反硝化细菌 在消除污水中氮的同时又消除了含氮的有毒有害物 质 ,主要是通过诱导产生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 酶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进行还原. 不同反硝化细菌 的反硝化作用能力不同. 如何获得高效的降解菌株 以及如何使其成为反应体系中的优势种群而发挥反 硝化作用仍然是研究的热点. 本试验从受纳生活污 水的河流沉积物中分离 、筛选反硝化细菌高效降解 菌株 ,并采用形态学特征 、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进 行鉴定 ,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 脱氮除磷性能和相关污水的处理提供微生物基础.
总氮 ( TN) :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磷 ( TP) :钼锑抗 分光光度法[19] .
PCR 的反应程序 :95 ℃10 min ;接下来是下面的 程序进行 25 个循环 ,93 ℃1 min ,50 ℃1 min ,72 ℃ 1 min 30 s ,之后 ,93 ℃1 min ,50 ℃1 min ,72 ℃5 min. 反 应体系 (50 μL) : 1 μL dNTP (10 mmolΠL) 、5 μL 10 × PCR Gold Buffer 、4μL MgCl2 (25 mmolΠL) 、015μL 357F (45 pmolΠμL) 、015 μL 517R (45 pmolΠμL) 、1 μL 模板 DNA (10 ngΠμL) 和 015μL Taq 酶 (2 UΠmL) ,其余体积
收稿日期 :2008201202 ;修订日期 :2008203220 基金项目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D17B05) ;北京市
生态学重点学科项目 ( XK10019440) ; 北京市都市农业学 科群建设项目 (XK100190553) 作者简介 :王琳 (1980~) , 女 , 博士 , 讲师 , 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的 生物处理 , E2mail : wlenglish @163. com 3 通讯联系人 ,E2mail :liji @cau. edu. cn
1 材料与方法
1. 1 富集培养
北京市清河主要是生活污水的受纳水体 ,其特 点是氮 、磷含量很高 ,其中 TN 的浓度为 9146 mgΠL (以 N 计) ,TP 浓度为 0196 mgΠL (以 P 计) . 取清河的 底泥 5~10 g ,接种于无菌反硝化细菌富集培养液 中 ,置于 30 ℃培养箱中静置培养. 培养 4~5 d 后 ,以 20 %的接种量接入新鲜的富集培养液中 ,如此反复 3~4 次 ,直到获得优势种.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