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聚磷菌初步简要总结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发展和人口增长,废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氮和磷是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反硝化聚磷菌作为一种新型微生物,其脱氮除磷机制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反硝化聚磷菌的简介反硝化聚磷菌是属于异养微生物的一类。
它们在缺氧条件下能够同时完成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2气释放至大气中。
此外,反硝化聚磷菌还具有优良的除磷能力,能够将废水中溶解性磷转化为固定态磷,从而实现废水中氮磷的联合去除。
二、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反硝化聚磷菌的脱氮除磷机制包含两个主要过程:硝化和反硝化。
首先,在含氧充足的条件下,反硝化聚磷菌能够将废水中的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
其次,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聚磷菌通过反硝化过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
同时,反硝化过程还能释放出大量的自由电子和H+,为菌体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能量。
此外,反硝化聚磷菌的菌体表面还有特殊的结构,能够吸附和吸引磷酸根离子,实现除磷作用。
三、反硝化聚磷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由于反硝化聚磷菌具有同时完成脱氮和除磷的能力,因此在废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固定化技术是将反硝化聚磷菌生物膜固定在滤料或载体上,形成固定化生物膜反应器进行废水处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可以有效地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相比于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具有更高的去除率、更短的处理时间和更小的设备占地面积。
此外,反硝化聚磷菌在新型废水处理技术中还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反硝化聚磷菌与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联合运用能够实现废水中氮磷的高效去除。
同时,反硝化聚磷菌还可以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结合,利用菌体产生的电子来发电。
这些创新性的技术为废水处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应用选择和发展机遇。
反硝化聚磷菌机制总结

反硝化聚磷菌机制总结本次文献总结主要来源:A2 /O工艺缺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特性研究及菌株鉴定;Interaction of denitrification and P removal in anoxic P removal systems;反硝化聚磷菌的SBR 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与浓度变化;EBPR系统中聚磷菌与聚糖菌的竞争和调控的基础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特性与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本次文献总结主要总结了硝化反硝化聚磷的机制,及聚磷菌释磷和聚磷速率的一种算法,简单介绍了聚磷微生物的研究。
重点介绍了在SBR反应器中一种更为详细的较好的培养富集反硝化聚磷菌的方法及其中微生物种群及其浓度的变化。
有一类聚磷菌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载体,同时进行反硝化脱氮和聚磷,称为反硝化聚磷菌。
反硝化聚磷菌既可以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也可以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
1、硝化反硝化作用和聚磷作用污水中的氮一般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形式存在。
废水脱氮的基本原理则是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其过程如下:对于污水中磷的去除则采用聚磷菌聚磷的机制,在乙酸盐作为碳源的条件下,其过程如下:而丹麦技术大学的Henze等研究者提出了在厌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聚磷菌体内磷的释放(r PR)和摄取(r PU)的速率可分别用如下Monod方程表示:其中各字母代表意义如下:代表乙酸盐与磷酸盐的化学计量系数(HAC/P),为2mol/mol ;K HAC代表乙酸利用速率常数,(HAC/PAO),kg/(kg.d);S HAC代表乙酸质量浓度,mg/L ;K S’HAC代表乙酸去除的饱和常数,mg/L;X PAO代表聚磷菌PAO浓度,mg/L ;代表PO43-的最大比降解速率(PO43-/PAO),kg/(kg.d);代表PAO的最大产率系数(PAO/ PO43-),kg/kg;代表磷酸盐中磷的质量浓度,mg/L;代表磷酸盐中磷的饱和常数,mg/L。
反硝化小结

A2N反硝化除磷:A2N(Anaerobic /Anoxic /Nitrification) 连续流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是基于特殊的反硝化聚磷菌(Denitrifying Phosphate Removal Bacteria, 简称DPB) 缺氧吸磷的理论而开发的新工艺, 是采用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双污泥系统。
与传统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相比较, A2N 工艺具有“一碳两用”、节省曝气和回流所耗费的能源、污泥产量低以及各种不同菌群各自分开培养的优点1.基本原理:厌氧区:DPB吸收VFA转化为PHA(PHB PHV影响)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吸磷的电子供体, 并将体内聚磷酸分解为磷酸盐。
挥发酸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且糖原经过ED?EMP途径提供还原力,多聚磷酸盐水解提供ATP和释放磷酸盐于体外,最终产生PHA。
主要影响因素:硝酸盐影响?(硝酸盐存在,会使普通反硝化细菌优先使用COD作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影响DPB合成PHA)HRT长:充分吸收COD合成PHA,为缺氧段反硝化除磷提供电子供体;HRT 过长造成无效释磷(无有机物吸附也无PHA合成),造成总的吸磷效率下降。
大部分COD进入硝化段被微生物好氧降解, 硝化段由于好氧异养菌的过量繁殖, 影响了硝化效果。
硝化段去除的大量COD既不利于系统的脱氮, 也不利于除磷。
尽量缩短HRT,提高处理效率。
丙酸为碳源时,PAO将吸收丙酸转化为聚3 - 羟基戊酸盐( PHV)和聚3 - 羟基- 2 - 甲基戊酸盐( PH2MV)。
乙酸为碳源时,PAO 将吸收乙酸转化为PHB.(影响)生物膜硝化段:(自养硝化细菌:厌氧段COD/N比不宜过高)氨氮的氧化,为缺氧吸磷提供电子受体。
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膜段存在微缺氧环境(DO:4 mg/L过高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降低;过低影响硝化,出水氨氮增加,甚至影响反硝化除磷),形成同步硝化反硝化,有利于脱氮,保持较长HRT,脱氮效率提高?(缺氧段反硝化除磷需要硝酸盐氮作电子受体)缺氧区:厌氧合成的PHA 被降解并合成糖原,同时过量摄取污水中的磷合成聚磷酸盐。
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分离方法及菌种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反硝化聚磷菌培养驯化分离方法及菌种特性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反硝化聚磷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能够在低氧环境下利用硝酸盐等氧气供体进行反硝化过程,并且还能够利用无机磷酸盐合成多聚磷酸盐。
多聚磷酸盐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无机磷存储形式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微生物学意义。
然而,由于反硝化聚磷菌数量较少、分布范围广、分离困难等因素,反硝化聚磷菌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开展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分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计划采取以下方法开展反硝化聚磷菌的培养驯化分离及菌种特性研究:
1.采集不同环境样品,如沉积物、底泥等,建立样品库。
2.采用适当的营养基,如混合碳源、氮源、硫源等营养基,培养反硝化聚磷菌。
利用微生物毒性试验等方法筛选出适宜反硝化聚磷菌生长的培养条件。
3.筛选培养出的反硝化聚磷菌,根据形态和生理特性确定其分类和物种。
4.对分离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多聚磷酸盐合成能力进行实验室研究。
通过测定多聚磷酸盐合成速率、酶活力等参数,分析不同反硝化聚磷菌合成多聚磷酸盐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5.利用PC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多聚磷酸盐合成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多聚磷酸盐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开展将深入探究反硝化聚磷菌的生态学和微生物学特性,对于完善反硝化过程的基础理论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反硝化聚磷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反硝化聚磷菌初步简要总结

反硝化聚磷菌总结主要文献来源: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的聚磷菌;SBBR 系统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及其鉴定;Effect of influent nutrient ratios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n simultaneou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a two-sludg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rocess;反硝化聚磷菌:其除磷原理与聚磷菌相类似,聚磷菌是在好氧的条件下氧化聚-β-羟基丁酸盐(PHB)产生能量来吸收水体中的磷酸盐,而反硝化聚磷菌不仅仅可以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还能够在缺氧的条件下以硝酸盐(N0X-)作为电子受体来氧化聚-β-羟基丁酸盐(PHB),不仅可以使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溢出体外,同时过量地摄取污水中的磷酸盐,从而达到除磷和反硝化(脱氮)在同一时期同一环境下进行的目的,同步去除污水的氮与磷。
COD对其影响在一些通用的生物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工艺中,COD通常是作为磷释放和反硝化作用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对比例较低的COD:N的污水。
在好养除磷的系统中,聚磷菌需要利用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VFAS)除磷,经过实验发现乙酸盐作为其中的碳源时除磷效果最好,当污水中的SCVFAS不足时,需要进行补充,这就增大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而COD对反硝化聚磷菌的影响较低,能够在缺乏碳源的环境中同时去除氮和磷元素。
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反应器(A2N-SBR)中,反硝化聚磷菌较活跃,与聚磷菌有较相似的代谢作用,同等去除率下,在生物除氮反应器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应用使COD得以存留(50%)和省却曝气量(30%),并产生较少的污泥(50%)。
库巴等人在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厌氧—缺氧/硝化序批式反应器(A2N-SBR)显示稳定的磷和氮去除率,其只在COD-乙酸盐400mg /L能够有效去除15mg/L磷和105mg/L氮, 即最佳流入的COD/N之比为3.4:1 。
试述反硝化聚磷菌在低碳源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中的应用

试述反硝化聚磷菌在低碳源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在低碳水源的城镇生活废水治理中,应用反硝化聚磷菌可以很好地解决常规废水中的氮、磷去除问题,对我国的污水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在城市生活废水的脱氮除磷过程中,在环境温度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下,反硝化聚磷菌在对氮、磷进行处理时很难取得较为可观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带来困扰。
为此,需深入研究国内外关于反硝化聚磷菌型废水中氮磷的利用状况,探讨其在城市生活废水中的脱氮除磷效果。
关键词:反硝化聚磷菌;低碳源城市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是低碳源城市生活废水治理的常用手段。
采用反硝化聚磷菌对废水进行脱氮除磷的处理这一方式与常规的聚磷菌相比,反硝化聚磷菌可在低氧条件下以多聚磷酸盐(Poly-P)的形态聚积并将其从水体中剥离。
由于利用反硝化聚磷菌处理废水的效率高,而且对碳源的要求比较低,因此适合应用于连续废水的治理中。
1.反硝化聚磷菌污水脱氮除磷应用现状对于我国的城市生活废水治理工作而言,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反硝化聚磷菌,当采用多段多级AO工艺对低碳源废水进行脱氮除磷时,一方面曝气的持续时间过长会对废水的处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会增加系统的功率消耗和运营费用。
因此采用多段多级AO工艺进行曝气,不仅会使废水的脱氮率降低,而且废水的各项性能也不符合要求。
除此之外,多段多级AO工艺的脱氮率普遍较高,但在耗氧与低氧的交错分配下,其脱氮除磷的作用并不明显。
使用反硝化聚磷菌处理的废水,气温的变化对其脱氮除磷的去除率有较大的影响。
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温环境下,聚磷菌群的竞争优势得以凸显,从而有助于改善除磷的效率;在高温约200℃时,该菌群的除磷作用将达到最高值。
因为反硝化聚磷菌的除磷作用是不相同的,所以低碳源城市废水的脱氮处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在碳源级上,单个碳来源对细菌的筛选很容易产生某些反应,这会对细菌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干扰,进而对整个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污水反硝化聚磷菌的生物学特征和调控技术

Bi l g c lCha a t r s i s a p r to a c o o y o n t iy n oo ia r c e i tc nd O e a i n lTe hn l g fDe ir f i g PO y h s at l p 0 ph e—Ac u ul tn r a im s f r W a t wa e e t e c m a i g o g n s o s e t r Tr a m nt
严 桂英 。 李 慧
( 家 港 市 环 境 监 测 站 ,江 苏 张 家 港 2 5 0 张 1 6 0)
摘 要 : 阐述 了强 化 生 物 除 磷 系 统 ( B R 中活 性 污 泥 功 能 菌 聚 磷 菌 和 竞 争 菌 聚 糖 菌 的 菌 种 构 成 ; 讨 了 菌 种 利 用 不 EP) 探
第2 5卷 第 4期
20 12 年 8 月
污
染
防
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技
术
Vo . 5. 1 2 NO. 4
POLLUTI ON CONTROL ECHNOLOGY T
J n. 2 0 12 u ,
污 水 反 硝 化 聚 磷 菌 的 生 物 学 特 征 和 调 控 技 术
gaino iee t u jcst efr h de b u ilgc l h rceit si P ytmsa drsac no eain l atr i rt fdf rn be t op rom se isa o t oo ia aa trs c EB R s s n ee rho p rt a fcos n o f s b c i n e o
污水厂微生物之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聚磷菌

污水厂微生物之反硝化细菌与反硝化聚磷菌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bacteria,DB)是异养型兼性厌氧菌,缺氧条件下,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为电子受体,发生反硝化反应。
亚硝酸盐是中间产物,往往这个反应的后半段比较慢一些,前半段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的过程比较快一些,容易造成亚硝酸盐短暂被积累。
该过程其中包括以下四个还原反应:1.硝酸盐(NO3-)还原为亚硝酸盐(NO2-):2NO3-+ 4 H+ + 4 e-→ 2 NO2-+2 H2O2.亚硝酸盐(NO2-)还原为一氧化氮(NO):2NO2-+4 H+ + 2 e-→ 2 NO + 2 H2O3.一氧化氮(NO)还原为一氧化二氮(N2O):2NO + 2 H+ + 2 e-→ N2O + H2O4.一氧化二氮(N2O)还原为氮气(N2):N2O+ 2 H+ + 2 e-→ N2 + H2O影响因素:碳源:通常BOD5/TN宜>4,当其比值较低时,虽然可产生反硝化,但是速率很慢,如果低于3,需要投加外碳源助于反硝化,通常采用甲醇,因为它分解后的产物是CO2和H2O,不留任何难降解的中间产物,且反硝化速率较高,但是这家伙易燃易爆。
C/N比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亚硝酸盐的积累,低温的积累量也高于高温,中温25℃积累最少,但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延长缺氧反应时间来解决。
pH:反硝化菌最适宜的pH值是6.5~7.5,在这个pH值条件下,反硝化速率最高,当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反硝化速率将很快下降。
溶解氧:反硝化菌是异养兼性菌,只有在无O2而同时存在NO3-或NO2-的条件下,它们才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使硝酸盐还原。
在有溶解氧存在时,反硝化菌首先利用溶解氧作为电子受体,因为氧化O2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更利于增殖,但不利于脱氮啊。
但当水中有少量溶解氧时,污泥絮体内部仍为厌氧状态,所以反硝化反应并不要求DO严格为零。
反硝化菌以在厌氧、好氧交替所谓“兼氧”的环境中生活为宜,DO应控制在0.5mg/L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硝化聚磷菌总结
主要文献来源: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中的聚磷菌;SBBR 系统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及其鉴定;Effect of influent nutrient ratios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n simultaneou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a two-sludg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rocess;
反硝化聚磷菌:
其除磷原理与聚磷菌相类似,聚磷菌是在好氧的条件下氧化聚-β-羟基丁酸盐(PHB)产生能量来吸收水体中的磷酸盐,而反硝化聚磷菌不仅仅可以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还能够在缺氧的条件下以硝酸盐(N0X-)作为电子受体来氧化聚-β-羟基丁酸盐(PHB),不仅可以使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溢出体外,同时过量地摄取污水中的磷酸盐,从而达到除磷和反硝化(脱氮)在同一时期同一环境下进行的目的,同步去除污水的氮与磷。
COD对其影响
在一些通用的生物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工艺中,COD通常是作为磷释放和反硝化作用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对比例较低的COD:N的污水。
在好养除磷的系统中,聚磷菌需要利用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VFAS)除磷,经过实验发现乙酸盐作为其中的碳源时除磷效果最好,当污水中的SCVFAS不足时,需要进行补充,这就增大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而COD对反硝化聚磷菌的影响较低,能够在缺乏碳源的环境中同时去除氮和磷元素。
在厌氧/缺氧交替运行的反应器(A2N-SBR)中,反硝化聚磷菌较活跃,与聚磷菌有较相似的代谢作用,同等去除率下,在生物除氮反应器中反硝化聚磷菌的应用使COD得以存留(50%)和省却曝气量(30%),并产生较少的污泥(50%)。
库巴等人在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厌氧—缺氧/硝化序批式反应器(A2N-SBR)显示稳定的磷和氮去除率,其只在COD-乙酸盐400mg /L能够有效去除15mg/L磷和105mg/L氮, 即最佳流入的COD/N之比为3.4:1 。
在Yayi Wang、Yongzhen Peng等人的文献《Effect of influent nutrient ratios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on simultaneou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a two-sludge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process》中,研究发现在不同的COD/P的进水中,不管COD进水的变化,进水磷的浓度越高,由于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可利用的磷增多在菌体内形成聚磷酸盐,所以释放的磷也相应增多。
在他人的试验中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在含有较高的磷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能够聚集较多的聚磷菌并保持较高活性。
在Yayi Wang、Yongzhen Peng等人的研究中发现进水的COD/P比例升高,在厌氧--缺氧/硝化作用的SBR反应器(A2N-SBR)中P的去除率随着增加,最终达到约20时,磷的去除率稳定在96%左右。
COD/TN的比例对最终磷
的去除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HRT对反硝化聚磷实验的影响
在Yayi Wang、Yongzhen Peng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厌氧—缺氧/硝化序批式反应器(A2N-SBR)中,对于12L的容量系统运行三小时尚不能有效地去除其中的硝酸盐,磷的去除率为75%左右,而延长到四小时后磷的去除率达到94% 。
反硝化聚磷菌一体化设备:
隋军博士根据反硝化聚磷菌的特性,发明了一套脱氮反硝化聚磷一体化的设备(已申请专利)。
如图所示:
其原理是利用反硝化菌聚磷菌在厌氧状态下放磷的同时吸附污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有机物,而后经沉淀池分离污水,污水在进入生物膜发生硝化使得其中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而吸附了有机物的污泥即反硝化聚磷菌在缺氧池下利用吸附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的同时过量
摄磷。
即反硝化聚磷菌利用硝态氮氧化有机物,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在小曝气池中溢出水体,磷则过量被摄入菌体内,通过沉淀池分离出水体。
该反硝化聚磷一体化设备在试验期间磷的去除率达98%左右,出水磷的浓度大都在
0.5mg/L以下,从中分离出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菌属有假单胞菌属、副球菌属、肠杆菌科,均为兼性厌氧细菌。
其中假单胞菌属和副球菌属是广为人知的好氧吸磷的聚磷菌,但在缺氧的条件下同样具有很强的聚磷功能。
而副球菌科在缺氧条件下的吸磷作用要相对较弱,这是因为肠杆菌科和副球菌科为兼性厌氧菌,当环境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0.1v以上时进行好氧呼吸以养为电子受体,当氧化还原电位值在0.1v以下时,进行厌氧呼吸,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降解硝酸盐。
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取SBBR系统底部活性污泥10毫升,加入到含有90毫升无菌水的无菌三角烧瓶(250ml)中,此时该菌液的浓度为10-1,装入数粒玻璃珠,放在磁力搅拌器中搅拌20分钟打碎污泥液中的菌胶团。
用移液枪吸取打散后的菌液1毫升于含有9毫升无菌水的无菌试管中,此时菌液浓度
10-2,盖上棉塞混匀;再吸取1毫升于含有9毫升无菌水的无菌试管中,加盖混匀,此时菌
液浓度为10-3;依次做法,直至菌液浓度为10-5 。
取质量浓度分别为10-1 、10-2 、10-3 、10-4 、10-5 的各菌液0.5毫升涂布在已灭菌的培养皿中,倒入温度为40℃的反硝化专性培养基(成分:酒石酸钾钠20g、琼脂20g、七水硫酸镁2g、硝酸钾2g、磷酸氢二钾0.5g、蒸馏水1000ml、PH控制在7.2~7.4之间)快速摇匀并倒置,每个质量浓度梯度做两个平板,共十个。
将十个培养皿用报纸包好绑好之后倒置于30℃的培养箱中培养3天,随时进行观察,选取一个微生物菌种多且分布均匀的一个平板进行平板划线培养。
(预计质量浓度为10-4 的平
板种群多)。
硝酸盐还原实验(验证是否能够还原硝酸盐)
实验一:具有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能够在厌氧的情况下利用有机物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产生气泡。
在若干试管中装入8毫升的硝酸盐还原培养基(成分:硝酸钾1g;磷酸氢二钾2. 42g;葡萄糖1g;琼脂1g;蛋白胨20g;蒸馏水1000mL,配好后测定其中硝酸盐的含量),高温灭菌20分钟,分别接入所分离到得细菌,混匀。
用灭菌后的液体石蜡封口,放在30℃的培养箱中培养,设置对照组,每隔三天进行观察。
若有气泡产生,并产生浑浊现象,则说明对硝酸盐具有还原现象。
可在三、五、七天取水养测量其中硝酸盐含量测定,测定对硝酸盐的去除率。
实验二(吸放磷实验):将所得的菌株接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在35℃下培养48小时制成本吸放磷实验用的用液(菌悬液)。
在本实验用液中冲入氮气,使其中的溶氧为0后,迅速加入葡萄糖、硝酸钠、磷酸二氢
钠,使其浓度依次为70、16、6.5mg/L。
取一点水样测量其中的磷酸盐、硝酸盐、溶氧的含量,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间隔一定时间后取样过滤进行测量其中的磷酸盐、硝酸盐、溶氧的含量,分别计算磷酸盐及硝酸盐的去除率。
文献读后感:
1、在现在所研究的厌氧氨氧化ASBR反应器中,添加碳源之后能够很好的去除其中的硝氮,但影响了厌氧氨氧化的反应,使得污水中氨氮和亚硝氮的去除效果变差,发生了反硝化反应,可以从其中取少量的活性污泥,按上述所述方法提取聚磷菌与反硝化聚磷菌(倾向于按“文献总结一”中所提到的方法),按上诉所述的两种方法之一找去一种效果最佳的除氮除磷的反硝化聚磷菌(倾向于上述所述的方法二)。
2、在现在所研究的厌氧氨氧化ASBR反应器中,在添加碳源之前能够很好的去除污水中的氨氮以及亚硝氮,生成硝氮,是否可以再后面再添加一个缺氧的SBR反应器,活性污泥接种反硝化聚磷菌,即污水在经过厌氧氨氧化的ASBR反应器去除其中的氨氮和亚硝氮,生成硝氮后,使处理后的水再经过第二个ASBR反应器,利用其中的硝氮去除污水中的磷,并在同时去除了其中的硝氮。
2、反硝化聚磷菌除磷虽然能节省大量的COD,节省了传统聚磷菌需添加碳源的一些成本,但须研究其反硝化除磷最好的COD含量(COD/N, COD/P等)。
是否可以直接以污水中本身的COD为碳源足够等等。
4、可以对反硝化聚磷菌溶氧的要求进行研究,在实验室规模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在污水中充氮气进行严格厌氧控制,但在实际应用处理污水中,由于氮气的成本较高,本人认为并不切合实际,可能达不到严格厌氧的要求。
所以在我们的研究中可以研究反硝化聚磷菌除氮聚磷的效果与溶氧的关系。
5、对设置的系统各个环节找到一种合适的HRT之比,使其能够既有效的去除污水氮磷又能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