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线段最值问题综合应用
第03讲-二次函数解析式与线段最值(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一般形式及其图像性质,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二次函数的系数a、b、c。
举例:讲解如何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来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
(2)线段最值问题的求解: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利用二次函数求解线段最值问题的能力,掌握解题步骤。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解二次函数的系数a、b、c
2.线段最值问题的探讨:
-利用二次函数求解线段的最值问题,如最大值、最小值
-线段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求解平面几何中的最大或最小面积问题
-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线段最值问题,并掌握解题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解析式与线段最值这一章节时,存在一些问题和亮点。在这里,我想结合教学实际,对这次教学进行一些反思。
首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中,对系数a、b、c的含义和求解方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丰富的实例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内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概念。二次函数解析式是描述抛物线运动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形式。它是解决线段最值问题的关键工具,广泛应用于物理、工程等领域。
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二次函数是一种形式为 y = ax² + bx + c 的函数,其中 a、b、c 是常数且a ≠ 0。
二次函数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涉及到诸如物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二次函数在各个领域中的综合运用,包括最值问题、图像分析、实际问题的建模等。
一、最值问题对于二次函数 y = ax² + bx + c,其中a ≠ 0,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求得其最值。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以函数 y = x² + 2x - 3 为例。
1. 定义域和值域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该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对于二次函数 y= x² + 2x - 3,由于 x²的值始终大于等于 0,所以该函数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而二次函数在开口向上的情况下,其最小值即为函数的值域的下界。
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公式,可以求得该函数的顶点为(-1, -4),因此该函数的最小值为 -4。
2. 求解极值点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的方法求得二次函数的极值点。
对于函数 y =x² + 2x - 3,将其对 x 求导后可得 y' = 2x + 2。
令 y' = 0,解得 x = -1。
将 x = -1 代入函数 y = x² + 2x - 3 中可得 y = -4,即函数在 x = -1 处取得极小值 -4。
同样,对于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求得其极大值。
二、图像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般为抛物线,通过分析图像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函数的信息。
下面以函数 y = x² + 2x - 3 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1. 对称轴和顶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由函数的一阶导数确定的直线,其方程形式为x = -b/(2a)。
对于函数 y = x² + 2x - 3,对称轴的方程为 x = -1。
根据二次函数的顶点公式,可以求得该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1, -4)。
二次函数综合性问题——线段的最值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综合性问题——线段的最值教学设计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二次函数综合性问题——线段的最值教学设计)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二次函数综合性问题——线段的最值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
二次函数综合性问题——线段的最值教学设计重庆一中唐小力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和应用后,对二次函数综合性问题的中考专题复习课。
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重庆中考压轴题26题的第二问双最值中的第一个最值——线段的最值,争取让学生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得分。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求水平或者竖直的线段的最值入手,逐渐变化为求倾斜方向的线段最值,再转化为求三角形的最值,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层层递进,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按照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二次函数综合性问题——线段的最值问题的探究,让学生掌握利用设点的坐标的方法解决线段的最值问题以及将倾斜线段转化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七个例子的学习,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经历克服困难的活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获得新的思想知识的方法,从而体会熟悉活动中多动脑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线段最值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倾斜方向的线段转化为水平或竖直方向的线段,从而解决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中线段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中线段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中的线段最值问题(一)例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3,0)、C(0,-3),顶点为M。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对称轴上使得PA+PC最小的点P的坐标。
解:(1)由已知点可列出三个方程:y=a(-1)^2+b(-1)+cy=a(3)^2+b(3)+c3=a(0)^2+b(0)+c化简后可得:y=x^2-2x-32)对称轴为x=1,因此P的横坐标为1.设P的纵坐标为y,则根据距离公式可得:PA+PC=sqrt[(1+1)^2+y^2]+sqrt[(1-0)^2+(y+3)^2]对其求导并令其为0,可得y=-1/2.因此P的坐标为(1,-1/2),PA+PC的最小值为3.练1:如图,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抛物线y=-x^2+2x+3经过点B、C,与x轴另一交点为A,顶点为D。
在x轴上找一点E,使得EC+ED的值最小,求EC+ED的最小值。
解:(1)由已知点可列出四个方程:y=a(-1)^2+b(-1)+cy=a(3)^2+b(3)+c0=a(1)^2+b(1)+cy=aD^2+bD+c化简后可得:y=-x^2+2x+32)对称轴为x=1,因此D的横坐标为1.设E的横坐标为x,则EC+ED=sqrt[x^2+(3-(-x+3))^2]+sqrt[(1-x)^2+D^2]。
对其求导并令其为0,可得x=1/2.因此E的坐标为(1/2,0),EC+ED的最小值为2sqrt(10)。
练2:如图,抛物线经过点A(-1,0)、B(1,0)、C (0,-3),顶点为D。
点M是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CM的周长最小时,求点M的坐标。
解:(1)由已知点可列出三个方程:y=a(-1)^2+b(-1)+cy=a(1)^2+b(1)+c3=aD^2+bD+c化简后可得:y=x^2-2x-32)设M的横坐标为x,则△ACM的周长为AC+CM+MA=sqrt[(x+1)^2+9]+2sqrt[(x-D)^2+1]。
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值问题二次函数是一个在数学中广泛应用的函数模型。
在实际问题和生产生活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也经常出现。
本文将介绍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包括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最值、生产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最值、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作图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公式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和利用对称轴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等方面。
一、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最值在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最值通常出现在诸如最大利润、最小成本、最高产量等问题中。
例如,一个工厂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而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化的成本。
因此,总成本函数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为了使总成本最低,需要找到自变量的取值,使得总成本函数的导数为零,并判断导数是否为零,从而确定最值是否存在。
二、生产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最值在生产生活中,二次函数最值也经常出现。
例如,一个公司投资一个项目,该项目的收益随投资额变化,且收益函数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
为了使收益最大,需要找到投资额的最优解。
最优解可以通过求解收益函数的导数并令其为零得到。
三、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最值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二次函数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项和一个常数项之和的形式,然后利用平方的非负性求出最值。
具体步骤如下:(1)将二次函数配方为一个完全平方项和一个常数项之和的形式;(2)根据平方的非负性,求出这个完全平方项的取值;(3)将这个完全平方项的取值代入配方后的二次函数中,求出最值。
四、利用导数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导数,然后令导数为零,解出此时的自变量取值,最后比较所有自变量取值对应的函数值,找出最大(或最小)的一个即可。
五、利用作图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作图法是一种直观地求解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
二次函数求线段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求线段最值问题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二次函数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1.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指形式为y=ax^2+bx+c的函数,其中a、b、c为常数,且a不等于零。
其中,a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是向上开口还是向下开口),b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对称轴,c是二次函数的纵坐标系原点和曲线的纵坐标的距离。
2.二次函数的图像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a大于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下。
b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对称轴的方程是x=-b/2a。
3.二次函数的最值针对二次函数,我们通常关心的是它的最值问题,也就是函数的峰值和谷值。
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它的最小值处于对称轴上;对于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它的最大值处于对称轴上。
二、利用二次函数求线段最值的步骤1.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给定线段的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如,给定线段为y=ax^2+bx+c,其中a、b、c是待确定的系数。
2.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可以通过计算-b/2a来求得对称轴的横坐标。
3.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通过求解对应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可以得到线段的最值。
需要将对称轴的横坐标代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中,计算出最值对应的纵坐标。
三、例题解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解线段最值的问题。
例题:给定线段y=x^2-4x+5上的点M(-2, 13),求线段上的最小值。
解析:根据题意,给定线段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x^2-4x+5。
1.求对称轴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可以通过计算-b/2a来求得对称轴的横坐标。
本题中,a=1,b=-4,所以对称轴的横坐标为x=-(-4)/2*1=2。
2.求最小值线段的最小值处于对称轴上,对应的纵坐标可以通过将对称轴的横坐标代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中,计算出最小值对应的纵坐标。
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典型例题

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典型例题摘要:一、二次函数简介1.二次函数的定义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1.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模型2.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三、二次函数典型例题解析1.求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2.求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3.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4.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正文: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典型例题一、二次函数简介二次函数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函数形式,一般表示为f(x) = ax^2 + bx + c,其中a、b、c 为常数,x 为自变量。
二次函数的图像通常为抛物线,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和顶点特征。
根据a 的值,二次函数可以分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两种情况,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质。
二、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联系1.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模型在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常常作为问题的数学模型出现。
例如,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落体运动、抛射物体的运动轨迹、电池的放电过程等都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描述。
2.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1)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假设物体从高度h 自由落下,空气阻力不计,仅受重力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下落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可以表示为v = gt - 1/2gt^2,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模型。
(2)抛射物体运动:假设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以初速度v0 抛出,仅受重力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可以表示为h = v0t - 1/2gt^2,其中h为物体的高度,t为时间。
这也是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模型。
三、二次函数典型例题解析1.求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顶点坐标是二次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通过公式法或配方法求解。
例如,对于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顶点的x 坐标为x = -b/2a,y坐标为y = f(x) = c - b^2/4a。
2.求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即为函数值为0 时的自变量解。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最值问题的应用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最值问题的应用二次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函数,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其中最值与最值问题是二次函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次函数的最值性质,以及如何利用最值问题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 ax²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 ≠ 0。
二次函数的图像为抛物线,开口方向取决于a的正负性。
在讨论二次函数的最值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些与最值相关的基本性质。
1. 首先,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由系数a的正负性决定。
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的最小值出现在顶点上;当a < 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的最大值出现在顶点上。
2. 其次,二次函数的顶点即为函数的最值点。
顶点坐标为(h, k),其中h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的横坐标,k为函数的最值(最小值或最大值)。
3. 再次,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与顶点的横坐标相同。
对称轴的方程为x = h。
二、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是指求解函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最值问题经常出现,例如求解投掷问题中的飞行距离最大值或者盈利问题中的最大利润等。
1. 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为了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即找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通过完成平方项的平方,将二次函数转换为顶点形式,可以轻松地求解最值问题。
例如,对于函数y = x² - 4x + 3,我们可以完成平方项的平方,将其转换为顶点形式:y = (x - 2)² - 1从中可以看出,顶点坐标为(2, -1),函数的最小值为-1。
因此,原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1。
2. 应用最值问题最值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常见,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为例进行解析。
例题:某商品的价格为p(元),销量为x(件),已知该商品的价格和销量满足二次函数关系p = 0.5x² - 2x + 8,求该商品的最佳销量以及最佳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3, 0A
y=x+3
Q
, 0 B 1
D
x
(4)P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连接PA、PC。 求△PAC的最大面积。 分析:过P点作y轴平行线交直线AC于Q点,交x轴于D点。
S△PAC= S△PAQ+ S△PCQ 1 1 = 2 PQ· AD+ 2 PQ· OD 1 = PQ(AD+OD) 2 1 = PQ· AO
y
P
y=x+3
C (0,3)
Q
(3, 0) A
O
B 1,0
x
2、 如图,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交x轴于A点、B点(点A在点B左 边),交y轴于C点。 (1)求A、B、C三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解析式; (2)①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y轴 平行 线交直线AC于点Q,求线段PQ长度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 ②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x轴平 行线交直线AC于Q点, 求线段PQ长度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 P点的坐标; y
(2)若线段PQ把△PAH面积分成1:2两部分,求此时P点坐标。
y
P
Q
H
C
A
D
B
x
y
P
C (0,3)
(3, 0) A
O
B (0,1)
x
y
y=x+3
P
3 C 0,
H
-3, 0 A
Q
D
0 B 1,
x
合作探究
如图,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交x轴于A点、B点(点A在点B左边), 交y轴于C点。 (3)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求P点到直 线AC的最大距离。
y
问1:若没有特殊角45度,如C (0,4), 你还能求吗?
பைடு நூலகம்
P
C 0,4
H
-3, 0A
y=x+3
Q
, 0 B 1
D
x
拓展延伸
如图,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交x轴于A点、B点(点A在点B左边), 交y轴于C点。 (3)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求P点到直 线AC的最大距离。
y
P
C 0, 3
问2:你能求出△PQH周长的最大 值吗?
y=x+3
P
Q
C(0,3)
PQ=PG
竖直线段 水平线段
转化
45
(3, 0)A
45 45
G
D
O
B 1,0
x
目标呈现
1、会求二次函数中的竖直线段、水平 线段、斜线段、周长和面积的最 大值问题。 2、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自主学习
如图,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交x轴于A点、B点(点A在点B左边), 交y轴于C点。 (3)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求P点到直 线AC的最大距离。
中考专题复习之
二次函数综合
——线段的最值问题
郑芸青
预习反馈
1、 竖直线段
y
A x ,y
1
水平线段
y
A x1, y
,y B 2 x
B x2 , y
x
x
AB=y1-y2(纵坐标相减) AB=x2-x1(横坐标相减) 上减下 右减左
2 3 = 2 PQ
y
y=x+3
P
H
C 0,3
Q
3,0 A
D
B 1,0
O
x
(三角形面积
转化 竖线段)
小结:1,2,3
一个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
两个线段:竖直线段,水平线段
三个转化:斜线段 三角形周长 三角形面积
转化 竖直(水平)线段
转化 竖直(水平)线段
转化 竖直(水平)线段
目标检测
如图,二次函数 y x2 x2 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左边)
,与y轴交于C点。点P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 ,过P作x轴垂线交直线AC于Q,垂足为D。作PH⊥AC于点H,
1 2 1 2
(1)求A、B、C三点坐标及直线AC表达式;
2、 如图,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交x轴于A点、B点(点A在点B左边), 交y轴于C点。 (1)求A、B、C三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解析式; (2)①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y轴平 行 线交直线AC于点Q,求线段PQ长度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