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汇总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题(说明: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叨天(dāo)恓惶(qīhuáng)夤缘(yín)相濡以沫(r ú)B、戕灭(qiāng)聒噪(guō)戏谑(xuè)蜚声国际(f ēi)C、夙昔(sù)衣袂(jué)云翳(yì)含情脉脉(màim ài)D、亘古(gèn)熨帖(yù)桎梏(gù)烟波浩淼(miǎo)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他的外表整洁和内心有条理是一致的,人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有过烦燥不安的表情。
B、纵观世界文学,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免。
C、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辨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D、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
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弄清了。
B、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
C、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希为贵。
”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4、下列各句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耿耿于怀的家。
B、仿古建筑虽然也是雕梁画栋、黄瓦红墙,但是缺少基本的古建筑常识,不伦不类,令人贻笑大方。
C、这老爷子对今天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成天慨叹着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D、当一名人质实在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三暮四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语文期中试题第I 卷(选择题,共18 分)注: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第I 卷涂在机读卡上,第II 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每小题 2 分,共计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寥廓(kuò)拊心(fǔ)峥嵘(zhēng)游说(shuì)B.漫溯(sù)执拗(niù)长篙(gāo)青荇(xìng)C.瞩目(zhǔ)提防(dī)吮吸(shǔn)雏菊(chú)D.窒息(zhì)创伤(chuàng)褴褛(làn)弄堂(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ft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ft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ft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高一必修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翻箱倒柜(fān)毕恭毕敬(bì)B. 惊弓之鸟(jīng)碧空如洗(bì)C. 水落石出(lào)雕梁画栋(diāo)D. 鸡犬升天(shēng)贾而不售(g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
B.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我们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B.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C.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D.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4. 下列词语中,与“骄阳似火”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阳光明媚B. 骄阳如火C. 阳光灿烂D. 阳光和煦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C. 我看到了大海,看到了天空,看到了远方。
D. 这篇文章的文笔优美,语言生动。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雪花飘飘洒洒,仿佛在向大地诉说着什么。
B.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C.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D.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7.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青天白日B. 呼风唤雨C. 美轮美奂D. 风和日丽8.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性格比较内向。
B.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C. 她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D. 这个城市的环境非常优美。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个湖的水很清,能看清湖底的沙石。
高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蹉跎岁月(tuó)恣意妄为(zì)B. 雕梁画栋(diāo)震耳欲聋(zhèn)C. 沧海桑田(cāng)比比皆是(bǐ)D. 美轮美奂(lún)荡然无存(d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老师的辛勤教导。
B.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C. 他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一直上不去。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才能解决。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读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C. 她的能力确实出类拔萃,是我们团队的中坚力量。
D. 他的演讲激情澎湃,令人热血沸腾。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昨天去了北京,明天又要去上海。
”B. “这个月我挣了三千元,还欠了五千元。
”C. “我想去图书馆,你呢?”D.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比喻)B. “他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
”(拟人)C. “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剑,刺痛了我的心。
”(比喻)D. “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
”(夸张)6.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
”改句:“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是他。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 B. 原句:“他的成绩提高了。
”改句:“他的成绩被提高了。
”(主动句改为被动句)C. 原句:“我们明天去公园。
”改句:“公园我们去明天。
”(定语后置)D. 原句:“他一直努力学习。
”改句:“努力学习他一直。
”(状语后置)7. 下列各句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这次考试失利,感到非常沮丧。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思想“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孝”的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孝”强调对父母的敬爱与顺从。
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意愿,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所能满足父母的需求。
其次,“孝”注重赡养父母。
子女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
最后,“孝”倡导传承家族文化。
子女通过继承家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将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孝”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一方面,“孝”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当今社会,“孝”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弘扬“孝”的思想,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价值观,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
B.“孝”只强调对父母的顺从,不注重其他方面。
C.“孝”思想有助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重要意义。
D.在当今社会,“孝”思想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孝”的内涵、价值以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B.文章在论述“孝”的内涵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C.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价值时,从家庭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D.文章在论述“孝”思想的现实意义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
必修1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必修1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涣然冰释B. 脍灸人口叱咤风云C. 明察秋毫风声鹤唳D.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我非常欣赏。
D. 由于他认真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知识像海洋一样深。
C.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他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勤奋。
C. 你去哪里了?D. 他为什么能成功?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能不努力呢?C. 你难道不知道吗?D. 他怎么能不努力?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1.下列关于鲁迅及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A.鲁迅是著名的电影表演家,有些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篇目。
B.鲁迅先生是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奠基人。
C.鲁迅的小说作品以嫁接西方文学风格而脱胎换骨而出,是我们的文学宝库中无法替代的经典之作。
D.鲁迅先生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
答案: B2.只有飞翔的鸟儿懂得_____(“懂得”和“飞翔”成对)A.风中的流浪B.自由的意义C.天上的云朵D.飞翔的高度答案: B3.下列属于叙事文的文体特点是()A.有写实的成分,叙述人物的性格、行为和环境的变化。
B.写作者的个人感受或思想感情,重点是抒发感情,表达思想。
C.以谈话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日记、便笺等。
D.试图通过比喻、夸张、畸变等手法表现某种精神内涵,并发挥文学与人生的高远意义。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
A. 司机大哥开车较慢,我便跟前打盹。
B. 听了王小浪的讲话,学生们纷纷涌上前去与他合了影。
C. 许多人认为学英语是难事,但小李每天坚持背100个单词。
D. 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不明白,就请问教师。
答案: C5.以下区别加粗部分读音的一组是()A. 桥/qia/ 庆/ qing/B. 处/chu/ 竹/zhuzhu/C. 树/shu/ 数/ shu/D. 收/shou/ 受/shou/答案: C第二部分:填空题1.笑容满面,他迎上前来,对我亲切____________ 。
(填词,两字)答案:招呼2.浙江的经济发展迅速,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发达。
(一个名词)答案:交通3.看起来站直了,其实是在假装____________。
(三个字)答案:神气4.我们已经确定好了路线,就是____________,你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下资料。
(一个国名)答案:巴西5.美食以____________见长,各种海鲜、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新八省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含解析)适用地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1-4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高级中学2013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9分)一、(每小题3分,共计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遒.(qiú)劲莅.(wèi)临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B.弄.堂(lòng)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èi)C.凌侮.(wǔ)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ò)然开朗D.噩.(è)梦踌躇.(z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噩梦云宵易帜兵荒马乱喧宾夺主B、焦躁褴褛契约桀骜不驯深居简出C、荤腥涵养淋漓直接了当姗姗来迟D、舔舐窒息箴言彪炳千古挺而走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已经到了这地步,还有什么办法?一不做,二不休....地为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B、你只要身临其境们想想,就会同情我们的处境,不会对我们求全责备了。
C、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D、在危难关头,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
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
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D.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
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的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
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
后者在咏花诗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
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王昌龄《诗格》)。
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
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
”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
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吟》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
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
亚里士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
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
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
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
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
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
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
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
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
7.对“趣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是一种饶有兴趣的事。
B.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了解了古人的花卉栽培情况。
C.人们阅读鉴赏咏花诗词时产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D.咏花诗词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
8.从文中看,对“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诗人以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为务,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
B.我们欣赏这种诗词时,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
C.创作的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符合人们欣赏时直接感知形象的需要。
D.诗人通过“巧构形似”的艺术再造自然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
9.不属于“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A.白居易《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产生了“吟之未终,皎然在目”的艺术效果。
B.韦庄写白牡丹,不见其花,惟闻其香,便可知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
C.范成大《霜天晓角》“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是舍其形而摹其神。
D.戴叔伦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10.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历来以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感情世界的诗品为上乘之作。
B.我国古代咏花诗词首先追求“形似”,其次追求“神似”,以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
C.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只有通过“神似”,才能体现其历史认识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
D.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往往通过“神似”,以体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计9分.)巨鹿之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公。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④。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
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
④支吾:抵抗。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疲惫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C.立羽为假.上将军假:假扮D.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④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⑥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A.①②③B.②④⑥C.②③④D.④⑤⑥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
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地臣服。
第Ⅱ卷(共111分)四、文言翻译、诗歌鉴赏及默写题( 2 4分)14.翻译下面短文中画线和课文中的句子。
(10 分)陶公侃少时,作鱼梁吏。
尝以坩(土罐)鮓(鱼干)饷母。
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世说新语》)(1)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 3分)(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4分)(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分)《荆轲刺秦王》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