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四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单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求。
材料: 1. 植物种子(可以选择豌豆、向日葵、小麦等); 2. 盆栽土壤; 3. 小盆或花盆; 4. 水; 5. 太阳光。
实验步骤: 1. 准备好材料,并将盆栽土壤填满小盆或花盆; 2. 在土壤中挖一小坑,将植物种子放入坑中,并轻轻盖上土壤; 3. 给植物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4. 将小盆或花盆放在室外或阳台等可以充分接受阳光的地方。
实验观察: 1.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植物的高度和叶子的数量; 2. 注意观察植物的颜色是否健康、根部是否有长出来。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发现植物的高度逐渐增加,叶子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同时,植物的颜色也保持健康,没有出现黄叶等问题。
根部也有逐渐生长出来。
实验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植物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和阳光。
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可以提供养分和保持植物体内的湿度;阳光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能够帮助植物合成养分; 2. 适当的土壤也对植物的生长起到重要作用。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可以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3. 植物的根部也是生长的重要部分,可以吸收水和养分,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条件。
实验意义: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种植植物、照顾植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植物是需要我们精心呵护的,只有给予它们足够的养分和环境条件,它们才能茁壮成长。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需求,包括水、阳光和适当的土壤。
这些条件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只有在这些条件充分满足的情况下,植物才能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植物根部的重要性,根部可以吸收水和养分,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条件。
这次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更加懂得如何照顾植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长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使用尺子和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尺子•卷尺•若干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木棍、铅笔等)实验步骤:1.向学生展示尺子和卷尺,并解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单位。
2.让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尺子和卷尺,并给每个组发放不同长度的物体。
3.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4.学生完成测量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讨论每个物体的长度是否一致。
5.将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汇总,进行课堂总结。
实验记录:物体尺子测量长度(cm)卷尺测量长度(cm)小木棍1 10 11小木棍2 15 14小木棍3 12 1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本次实验中,小组之间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1.不同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程度的差异,导致测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2.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比如尺子或卷尺的放置不准确等因素。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学会了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认识到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且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细心、准确地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思考问题:1.在本次实验中,你觉得尺子和卷尺哪一种测量工具更准确?为什么?2.除了尺子和卷尺,还有哪些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3.在进行测量时,你有没有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的?小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并了解了测量结果可能存在的误差。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细心、准确地进行测量,并探索其他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工具。
四年级的实验报告

四年级的实验报告四年级的实验报告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2. 实验材料- 纸巾- 小碟子- 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豌豆、玉米、小麦等)- 水3.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纸巾折叠成适当大小,放在小碟子中。
步骤二:在纸巾上均匀撒上不同种类的种子。
步骤三:分别用不同条件浇水,如一天浇水一次、两天浇水一次、不浇水等。
步骤四:将小碟子放在明亮的地方,并保持相同的温度。
4.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 在每天浇水的条件下,豌豆和小麦的种子发芽较快,而玉米的种子发芽较慢。
- 在两天浇水一次的条件下,小麦的种子发芽最好,而豌豆和玉米的种子发芽较差。
- 在不浇水的条件下,所有种子都没有发芽。
5. 结论- 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当的水分和光照。
- 不同种类的种子对水分的需求有所不同,有些种子需要更多的水分才能发芽。
- 恒定的温度也对种子的发芽起到重要的作用。
实验二:水的沸腾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 实验材料- 烧杯- 水- 火源(可以使用煤气灶或酒精灯)- 温度计3.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步骤二: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水。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步骤四: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记录下沸腾的时间。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 沸腾时,水中会产生气泡,并逐渐升至水面。
5. 结论-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水温达到这个温度时,水开始沸腾。
- 沸腾时,水中的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蒸气,并产生气泡。
实验三:物体的浮力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了解物体的浮力原理。
2. 实验材料-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木块、塑料球等)- 透明容器(如玻璃杯、水槽等)- 水3. 实验步骤步骤一:将透明容器装满水。
步骤二:将不同形状的物体轻轻放入水中。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实验步骤: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与同学讨论水面产生波动的原因。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66分)1.《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
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A.窃窃私语声B.钢琴声C.鞭炮声2.在下列乐曲中,音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1 2 3 4 5 6B.6 5 4 3 2 1C.4 4 3 3 2 23.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A.发生形变B.发生振动C.受到外力4.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鱼B.鱼缸→水→鱼C.空气→水→鱼5.耳朵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部分是()。
A.耳郭B.听小骨C.鼓膜6.调节音箱上的声音旋钮,改变了声音的()。
A.音量B.节奏C.音高7.要让正在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A.不再敲了B.马上用手按住音叉,使它不再振动C.继续轻轻地敲8.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以下表示振动幅度最大的是()。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0.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11.敲击铝片琴时,小明先轻轻敲击最右边的铝片,后重重敲击最左边的铝片。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实验报告单
以下是四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实验报告单的参考样本:
实验报告单
1. 实验名称:观察蚂蚁
实验材料:放大镜、蚂蚁、玻璃瓶、纸巾、笔
实验步骤:
1. 找一只蚂蚁,放在玻璃瓶里,观察它的身体结构。
2.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细节,如触角、脚、口等。
3. 用纸巾记录下观察到的蚂蚁的特征。
4. 用笔记录下观察到的蚂蚁的行为,如走路姿态、觅食方式等。
实验结论:
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应了觅食和生存需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观察蚂蚁,可以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现象。
2. 实验名称:测量温度
实验材料:温度计、笔、纸巾
实验步骤:
1. 找一只温度计,将其放入冰箱冷冻室中。
2. 等待一定时间后,将温度计取出,记录下显示的温度。
3. 用纸巾擦拭温度计表面,观察温度变化。
4. 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重复以上步骤。
实验结论: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过测量温度可以了解到物体的热力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可以学习到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报告单分组实验35个1. 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3、读数。
4、比较。
观察现象:1、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的地点。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 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观察现象:1、一天中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是: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3. 实验名称:自制风向仪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器材: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步骤和方法: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观察到的现象:1、风向是指的方向。
北风是由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吹来的风;2、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实验结果:4. 实验名称:自制雨量器实验目的: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一张制作方法说明书、1个厚底直筒玻璃杯、刻度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
步骤和方法:用一个高度在15厘米以上的厚底直筒玻璃杯子;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杯子的高度;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的中间;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有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则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则底部对齐;用粘贴刻度纸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上册)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一)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二)
实验步骤: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2、用玻璃棒或筷子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
然后静置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
3、用同样的方法在多加一些面粉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然后也静置一会儿,有出现了什么现象。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十五)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十六)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十七)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十八)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十九)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二十)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二十一)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二十二)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二十三)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二十四)
实验步骤: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与同学讨论水面产生波动的原因。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二十七)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二十八)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二十九)
科学实验报告单(四、三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
学生:
时间: 2017 年 月 日
科 目 科学
实验名称 做手臂活动模型
实验目的:体会肌肉和关节的运动
实验器材:绳子、硬纸板、铆钉(细铁丝)
实验步骤:1、 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把宽的硬纸板 沿 长边对折,窄的一端剪圆后夹在对折纸板中间,用铆钉固定。
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两侧的纸板上。 3、拉动绳子,活动手臂模型。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摆角无关,与摆线长度有关。
指导教师:雷政江
表 4:
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
学生:
时间: 2017 年 月 日
科 目 科学
实验名称 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发现力的大小,会使用弹簧称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弹簧称、钩码、装了文具的笔袋等
实验步骤:1、使用前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 2、将钩码挂在弹簧称上; 3、等指针静止时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 5、记录; 6、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 观察到的现象:力有大小,可用仪器测量。
实验结论:其他因素不变,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指导教师:雷政江
表 4:
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
学生:
时间: 2017 年 月 日
科 目 科学
实验名称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
实验目的: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线越长,摆得越慢;反之摆得越快
实验器材:不同长度的线、钩码
实验步骤:1、做一个摆,并明白一个来回算一次; 2、用摆线 30 厘米的摆实验,测量 15 秒可摆动多少次? 3、用摆线 15 厘米的摆实验,测量 15 秒可摆动多少次? 4、记录、比较摆的次数; 5、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 观察到的现象:摆的快慢与摆重、摆角无关,与摆线长度有关。
观察到的现象:1、在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玻璃球能滚动,也能改变其滚动方 向。滚动的玻璃球也能立马静止。 2、在力的作用下,橡皮泥发生变形。
实验结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速度、运动方向等。 指导教师:雷政江
观察到的现象:1、拉动绳子,手臂就会弯曲。 2、手臂打直,绳子就变直了。
实验结论:肌肉的收缩和舒带动骨骼运动。
指导教师:雷政江
表 4:
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
学生:
时间: 2017 年 月 日
科 目 科学
实验名称 物体的运动方式
实验目的:了解运动特点,说出运动方式并分类
实验器材:课件
实验步骤:1、课件出示一位小朋友玩滑梯,分析这位小朋友的运动有什么特 点?运动轨迹是什么样的?并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2、课件下滑的小朋友运动的轨迹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钩码、砝码盒
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确定起点和终点; 2、挂 2 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挂 3 个钩码,测量小车 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挂 4 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的时间; 3、实验反复做几次;计算出平均数并比较; 4、记录,交流; 5、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 观察到的现象:在相同时间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在相同距 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速度越快。
实验结论: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称标定的最大数值 指导教师:雷政江
表 4:
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
学生:
时间: 2017 年 月 日
科 目 科学
实验名称 探究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的影响
实验目的:指导知道力对物体运动和形状有影响
实验器材:玻璃弹子、橡皮泥
实验步骤:1、滚动玻璃球。用手把滚动的玻璃球让其停止滚动。 2、用手捏橡皮泥。
观察到的现象:小朋友的运动轨迹是直的,青蛙的跳跃轨迹是弯曲的,所以不 同。
实验结论:可以按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钢尺 的振动可以算是 直线运动中的特例,摆动是曲线运动中的特例。 指导教师:雷政江
表 4:
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
学生:
时间: 2017 年 月 日
科 目 科学
实验名称 研究小车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