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B类课程。
它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
课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任务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大学英语课程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核心,以知识为主线,挑选较为典型和常用的工作场景作为语言环境,将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合作性和交际性贯穿于教学之中,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要求融入行业工作过程内容中,进行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提高职业能力素养的目标。
2.课程整体设计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时,大学英语课程将行业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着重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了晦涩难懂、应用性不强的部分,加强实践性教学而不是只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英语》课程标准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物联网方向的专业基础课。
在第三学期开设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英语词汇,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读写和应用能力。
前导课程为基础英语,基础为本专业学习的相关理论。
2.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词汇,计算机专业技术术语,培养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
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
教学重点:专业词汇的翻译教学难点:专业词汇和语法的翻译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五、相关课程的衔接
开设此门课程之前,学生应完成基础英语的学习。
六、其它
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考核重点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计算机应用中的英语知识,包括常见的专业英语语法、句型、常用词组,并具有一定的翻译能力。
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过程考核。
考核内容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增加了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
成绩考核方法分为过程考核和理论考核两种。
平时成绩为过程考核,包括出勤表现20%、课堂提问20%、作业测评10%,期末考试为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进行试卷分析,研究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3 月 2 日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标•课程的性质:《电气自动化专业英语》是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借助英语来帮助学生了解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应用领域及相关专业词汇。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相关词汇、短语及术语,了解相关专业必备的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与翻译能力,为学生日后实际应用专业语言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的目标:具体课程设置的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了解本专业的相关背景知识;2. 掌握本专业的英语单词、短语及固定搭配用法;3. 掌握一定的基础语法知识(如被动语态、定语从句等);4. 掌握一般长句的翻译技巧,了解其翻译特性等;5. 掌握专业的工作、操作等原理。
(二)技能性目标1. 熟知本专业的常用英文术语;2. 能基本熟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设备操作手册、编程手册、调整手册、安装手册、维修手册和维护手册等;3. 具有一定的实用英文资料的翻译能力;4 .具备一定的熟练认知相关设备的专业英文能力;5. 具备和外国专家进行简单的技术交流的能力;6 .具备登录外国公司网站查阅最新信息的能力。
(三)关键能力目标1. 能正确认识本门课所学知识、技能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地位与作用,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成就事业的人生价值观;2. 除专业英语知识外,应有以诚待人、团队精神、善于沟通、相互协作的方法及社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虽然它不会像专业课程那样,把其知识技能要求直接与企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但作为专业辅助课程,它能提升学生的层次。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以及结合学期教学学时,该课程在其36教学课时内,进行工作任务分解,确定出该课程学习6个教学单元,并分成三个层次:1. 课堂教学。
讲解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即精读、泛读;2. 多媒体教学。
中职机电一体化英语课程标准

中职机电一体化英语课程标准In the vocational curriculum, the English course for Mechatronics Integration is designed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It aims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to excel in their field.The course focuses on practical English usage,integrating technical terms with everyday language to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convey complex ideas. Through interactive sessions and role-play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pply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real-world scenarios.Reading materials are carefully selected to reflect the latest industry trends, ensuring that students stay updated with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mechatronics. This not only broadens their horizons but also prepares them for future challenges.Listening exercises are tailored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technical lectures and discussions, acritical skill for anyone looking to excel in a specialized field. These exercises help students to grasp the nuances of specialized English.Writing assignments in the course are project-based, requiring students to document their work in a clear andprofessional manner. This fosters the development oftechnical writing skills, which are invaluable in the workplace.The use of multimedia resources, such as videos and simulations, enriches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making the subject matter more engaging and accessible. It also caters to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ensuring that all students can benefit from the course.Assessments are designed to be comprehensive, evaluating not only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but also theirability to apply that knowledge in a mechatronics context. This holistic approach ensures that students are well-rounded and ready for the workforce.In conclusion, the English course for Mechatronics Integr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dynamic andpractical program that prepares students for the demands of a technical career while enhancing thei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机电部英语课程标准

机电部英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
随着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日益全球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如能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同时,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开阔视野、发展个性,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健全的心理智能,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和职业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参考课时152三、课程学分24四、课程目标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具备必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文化差异,能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汽修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模块目标如下图:五、课程内容和要求一、必选模块二、限选模块三、任选模块六、考核方案主要是针对听,说,读,写的考察,及日常分数的积累。
七、考核办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评价方法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应简单易行,既要避免因使用过于烦琐的程序而干扰日常教学,又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
1.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评价可以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
定量评价的形式有标准化测验、开放性测验和口头测验等。
定性评价可以采取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表现性评价等方法,采用评语或成长记录等形式,使用激励性语言全面、客观地描述学生的状况。
2. 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模块的目标要求,书面测试与口语测试的比例份额可适当调整,口语测试应着重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分强调语音、语调。
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书面测试应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要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有助于学生思维表达的主观题,以检测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将引导学生重视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提高英语,使课外英语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英语》课程标准

《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英语》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计算机行业英语》课是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选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计算机和通信方面的相关的英语词汇,掌握科技类文章阅读和翻译方法和技巧,便于了解通信事业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其它相关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通信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2.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较多的计算机、通信专业词汇、术语和基本概念,提高使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熟练阅读计算机专业文献、资料和书籍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解决与计算机专业英语相关的问题提供知识基础,也为学生学习通信技术等相关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从事通信方面,移动通信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四、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软件相关词汇和缩略词,网络,网络设备和协议和网络安全方面相关词汇和缩略词,移动通信专业相关词汇,术语和缩略词,电子商务相关词汇和缩略词教学难点:相关词汇在专业类文章中的理解和词义问题,课文中长难句的理解和翻译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五、相关课程的衔接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为交通通信方向和移动通信方向的专业基础程,其前置课程为《基础英语》,后续课程为移动通信方向《TCP/IP路由技术》等相关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
六、其它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考核中注意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认证考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力争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考核方式为理论考核+过程考核。
注重过程考核,考核内容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英语总学时数:180(实践课学时数:36)学分数:10学分适用专业:专科非英语专业开设时间:第一和第二学期一、课程性质《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基本能力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供专科非英语专业第一、二学期使用。
本课程贯彻》、《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对高职高专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要求,使学生在打好语言基本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的同时,也掌握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并为学生参加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做好准备。
二、课程定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以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实施开放式、交互性、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口头交际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未来事业发展和社会交流的需要。
三、课程的教学设计思想1.本课程教学遵循“使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2.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尤其是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3.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4.《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因此,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5.考虑到目前学生入学水平的差异,教学和测试分A、B两级。
对入学时未达到标准入学水平的学生应进行必要的补充训练,逐步使学生都能达到A级要求,以保证《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全面落实。
计算机英语课程标准

计算机英语课程标准计算机英语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和英语语言学习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领域的专业知识,并提高英语水平,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科技社会。
计算机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育机构的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计算机英语课程标准展开讨论,探讨其内容和实施。
首先,计算机英语课程标准应该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
在计算机领域,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同时,他们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理解和表达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
因此,课程标准应该明确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以便教师和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其次,计算机英语课程标准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学习进度。
在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课程标准需要及时更新,确保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课程内容也应该全面覆盖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和开发等方面。
在英语学习方面,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表达能力方面。
此外,计算机英语课程标准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
在计算机领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同样重要,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程序设计能力。
因此,课程标准应该明确实践教学的要求和内容,包括实验课程安排、项目设计和实施等方面。
同时,教师也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最后,计算机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资源。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也需要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计算机设备、实验室条件、教学人员等方面的支持,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
总之,计算机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英语》(应用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专业英语》课程是高职电子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在学生总体学习和掌握了本专业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上,鉴于英语在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类专业上的广泛使用, 让学生掌握较熟练阅读和翻译一般科技文章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今后工作和发展中有更高层次的发展提高。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2.课程类别:专业扩展课程
3.课程编码:
4.学时:60
5.适用专业:电子应用技术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大部分掌握电子专业的基础和部分专业课程后,以专业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扩大学生的专业词汇量,提高学生英文专业文章的阅读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方面的新知识并了解新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设置的依据
课程设置根据电子产品设计、电子设备维护、电子产品销售等岗位的技能要求制作。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电子专业的相关词汇和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科技文献方面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进一步深造提供便利。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根据实际要求设置教学单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根据科技发展、学生现状等扩展新内容,“不变”与“变”结合起来。
3.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1)课程设置的依据
课程设置根据通信产品设计、通信设备维护、通信运营销售等岗位的技能要求制作。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专业的相关词汇和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科技文献方面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进一步深造提供便利。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根据实际要求设置教学单元,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根据科技发展、学生现状等扩展新内容,“不变”与“变”结合起来。
(3)课程设置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将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用到的英文产品说明书,英文电路原理图、英文应用软件、英文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和技术数据手册,技术规范,产品广告等,结合其它专业课对专业英语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应用能力。
这门专业选修课不光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针对职业学院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要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学习兴趣,循序渐进,以趣味性吸引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专业英语有自身特点,不光有大量专业术语,很多普通词汇在专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要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应用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技文献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及简单写作能力,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和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主要英语词汇,掌握专业英语常用的语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阅读专业英语文献,能够借助词典翻译本专业的科技文献。
(二)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相关常用词汇900个;
●掌握科技论文阅读方法;
●掌握科技论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借助词典等工具阅读和翻译电子专业的英文资料;
(2)能识别电子企业相关英语术语;
(3)能阅读与理解电子产品的英文说明书;
(4)能进行电子元器件英文DATASHEET的查询与阅读。
(5)会撰写科技论文英语摘要和英语求职材料等;
(6)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专业相关的简单口头和书面交流;
3.职业(素养)目标
(1)使学生初步具备严谨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事实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注意精神,培养世界意识,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内容标准
根据学生专业掌握情况和英语水平以及行业发展,安排了以下7个项目: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
英语课程不仅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专业英语处理日常工作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打好语言基础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
采取讲解少练习多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实际练习。
“讲要“精讲”,讲解关键的语言点和语法项目,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即可。
其他的知识可留给学生课前预习
或课后复习。
这样,余下的时间可以用来操练。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直观的学习形式和环境,延展学习时间和空间。
多加口头和笔头的语言练习学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沟通、协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材编写
可以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任务项目,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实际需求。
将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要求紧密结台起来。
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通信专业英语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知识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三)教学评价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任务评价,理论与实际应用能力一体化评价模式。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实际应用考核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四)教学资源
注重有特色的任务驱动型讲义的开发和应用。
可以灵活选用国外经典专业教材中的某一节,专业网站上的某篇文章作为教学材料。
不仅能够紧跟技术的发展,也能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