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显示原理

合集下载

lcd屏原理

lcd屏原理

lcd屏原理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一种通过电压控制液晶分子排列来实现图像显示的平面显示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屏幕,如电视、计算机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等。

下面是关于LCD屏幕的原理的参考内容。

一、基本原理1. 构造:LCD屏由两片平行的透明电极板组成,中间夹层有液晶分子。

每个液晶分子有一个极性主轴。

2. 分子排列:液晶分子具有两种排列方式,平行排列和垂直排列,取决于电场的作用。

当正常情况下,液晶分子处于扭曲排列状态。

3. 光的偏振性:液晶分子的扭曲排列会改变光的偏振性,使得光通过液晶分子的过程中会有相位差。

4. 电场作用:当电压施加到液晶屏上时,电场会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从而改变光的偏振性。

5. 偏振板:液晶屏上的偏振板可以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液晶屏夹层的两侧分别有两片偏振板,它们的振动方向垂直,只有当两个偏振面的方向平行时,光才能够通过。

二、液晶屏的工作原理1. 无电压状态下:当没有电场作用时,液晶分子扭曲排列,不会改变光的偏振性,光无法通过第二片偏振板,显示器呈现黑色。

2. 施加电压:当电压施加到液晶分子上时,液晶分子排列发生改变,光的偏振性也会发生改变。

- TN(Twisted Nematic)液晶:液晶分子在无电场时呈螺旋排列,施加电场后,液晶分子变直,光能够通过。

根据电场的不同强度,液晶分子的排列也不同,显示的颜色也会有所变化。

- STN(Super Twisted Nematic)液晶:增加了螺旋角度,可以使得液晶分子的排列发生更大的变化,显示效果更加明显。

- IPS(In-Plane Switching)液晶:液晶分子的排列与面板平行,可以提供更大的视角范围和更好的色彩还原。

3. 光源:液晶屏幕背部通常还有一片或多片光源,如冷阴极荧光灯或LED灯条,它们提供背光以增强显示效果。

三、液晶屏的优势1. 能耗较低:与传统显像管显示器相比,液晶屏幕的功耗较低,可显著减少能量消耗。

lcd 原理

lcd 原理

lcd 原理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原理是利用液晶
分子的物理特性实现图像显示。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物质,具有分子规则排列的特点。

液晶显示器由两块平行的透明电极板构成,中间夹层涂有液晶物质。

透明电极板上每个像素点都有一个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可以通过电场控制其排列的方向,从而改变光的透射特性。

液晶分子有两种基本排列方式:平行排列和垂直排列。

当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转动,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这种排列方式的变化影响液晶分子对光的透射特性。

液晶分子的转动会改变光的偏振方向,因此液晶显示器通常配备一个偏振镜,用来控制光的透射方向。

通过调整电场的强弱,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控制光的透射与阻挡,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显示器主要有两种类型:主动矩阵和被动矩阵。

主动矩阵液晶显示器使用每个像素点都有一个适配器来控制液晶分子排列,这种类型的显示器响应速度较快,适用于高分辨率显示。

被动矩阵液晶显示器使用一组电极线来控制一组像素点的液晶分子排列,这种类型的显示器响应速度较慢,适用于低分辨率显示。

总的来说,液晶显示器利用液晶分子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实现光的透射与阻挡,进而显
示图像。

液晶显示器具有低功耗、薄型轻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和显示技术领域。

lcd的显示原理

lcd的显示原理

lcd的显示原理
液晶显示器(LCD)的显示原理是基于液晶分子的定向调整和光的透过和阻挡来实现的。

LCD由液晶层、透明导电层、偏
振镜和背光源等部分组成。

液晶分子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扭曲态和平行态。

在没有外界电场作用时,液晶分子呈现扭曲态。

当外界电场作用于液晶分子时,液晶分子会发生定向调整,呈现平行态。

液晶面的定向调整会改变光的通过程度,从而产生显示效果。

液晶显示器中有两层平行的偏振镜,它们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当液晶分子呈现扭曲态时,偏振光通过液晶后,其偏振方向会遭到旋转。

因此,旋转后的偏振光在第二层偏振镜上无法通过,从而显示为黑色。

当液晶分子呈现平行态时,偏振光通过液晶后的偏振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可以在第二层偏振镜上透过。

在液晶层和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电压,可以改变液晶分子的扭曲程度,从而调整液晶的定向状态。

当电压施加到液晶分子上时,液晶分子从扭曲态变为平行态,偏振光可以透过液晶显示器,显示为亮色。

相反,当电压去除时,液晶分子恢复到扭曲态,偏振光无法透过液晶显示器,显示为暗色。

背光源是液晶显示器中的光源,用来照亮显示区域。

背光源可以是冷阴极灯(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发出的光经
过液晶和偏振镜的调整后,显示出所需的图像和颜色。

综上所述,液晶显示器通过液晶分子的定向调整和光的透过和阻挡来实现显示效果。

液晶屏幕的电场作用改变了液晶分子的定向状态,而偏振镜则调整了通过的光线方向,最终显示出所需的图像和颜色。

lcd显示原理

lcd显示原理

lcd显示原理
LCD显示原理
LCD(液晶显示器)是一种由液晶元件组成的显示器,它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顺序,来控制光的反射程度,从而产生显示效果。

LCD显示原理的基本原理是液晶分子的排列,液晶分子具有特殊的构造,它们的排列形式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通过电场的作用,二是通过热能的作用。

电场作用是指当一个外部电场施加在液晶分子上时,液晶分子会根据电场强度的不同而产生排列变化,从而改变其反射光的强度。

热能作用是指当液晶分子受到热能作用时,它们会根据温度的不同而产生排列变化,从而改变其反射光的强度。

当液晶分子发生排列变化时,会影响它们的反射光的强度,从而产生显示效果。

通过控制这种排列变化,即可控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简言之,LCD显示原理是通过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来控制光的反射程度,从而产生显示效果。

这种排列变化受到电场和热能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电场和热能来控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LCD显示技术一直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种显示技术,它的优点是可以
节省电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它的使用范围也非常广泛,从普通的电脑显示器、手机屏幕、汽车仪表盘到电视机都有LCD的身影,可见它的重要性和广泛性。

总而言之,LCD显示原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节省电能和良好视觉效果的显示技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lcd显示器原理

lcd显示器原理

lcd显示器原理
LCD显示器是一种常见的平面显示技术,它的原理是利用液
晶分子的光学特性来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从而显示出图像。

LCD显示器由多个液晶层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液晶分子层。

液晶分子在没有电流输入时会呈现乱序状态,光线通过时会被分散,从而阻止图像的显示。

但是,当电流通过导线输入到液晶分子层时,液晶分子会自动排列成一个特定的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使光线透过液晶层,并显示出图像。

液晶分子排列的方式根据不同的类型而有所不同。

最常见的液晶显示器类型是TN(Twisted Nematic)和IPS(In-Plane Switching)。

TN液晶显示器中,液晶分子有两个平面,分别
是偏振平面和透光平面。

当电流通过时,这两个平面变得一致,从而让光线透过。

而在没有电流输入时,液晶分子会扭曲,使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从而阻止光线透过。

IPS液晶显示器采用不同的取向方式。

它通过改变电场方向来
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从而改变光线的透过与阻挡。

IPS显示
器具有更广角度的观看,更好的颜色再现和更高的对比度。

除了液晶分子的控制,LCD显示器还涉及背光源的使用。


光源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LED(Light Emitting Diode)。

背光源向后照明,在液晶分子层之后发出光线,从
而使图像显示更加清晰。

总的来说,LCD显示器的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学性质,
通过电流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控制光线透过与阻挡,实现图像显示。

背光源的使用可以增强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

lcd显示屏显示原理

lcd显示屏显示原理

lcd显示屏显示原理
LCD(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常见的平面显示技术,它使用液晶分子的光学特性来显示图像和文字。

LCD显示屏的显示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偏振:在LCD显示屏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放置一对偏振片,它们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当没有电流通过时,偏振片之间的光会被第一个偏振片阻挡,因此屏幕上没有显示。

2. 液晶分子排列:在两个偏振片之间,涂覆了一层液晶材料。

液晶分子会根据电场的方向来改变它们的排列方式。

液晶材料通常是在两个玻璃基板之间形成的,其中一个基板上有一组透明电极。

3. 电场控制:当LCD显示屏接收到电信号时,液晶分子会根据电场的方向进行排列。

这些电场是通过透明电极产生的,电极的位置由驱动芯片控制。

通过改变电场的方向和强度,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4. 光的旋转:当电场施加在液晶分子上时,它们会旋转偏振光的方向。

当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时,如果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与偏振方向一致,那么光将能够通过第二个偏振片并显示在屏幕上。

5. 显示图像:通过控制驱动芯片的电信号和电场方向,可以精确地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实现像素级的图像控制。

通过在不同的像素位置上创建不同的电场,液晶分子的旋转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形成图像或文字。

总结起来,LCD显示屏的显示原理主要涉及了偏振、液晶分子排
列、电场控制和光的旋转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的组合和控制,LCD 显示屏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和文字显示。

lcd工作原理

lcd工作原理

lcd工作原理
lcd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变化来控制光的透过和
阻挡,从而显示图像。

液晶显示屏由两块平行的透明电极板组成,中间夹层注满液晶分子。

当不施加电流时,液晶分子垂直排列,光线透过时发生折射,显示为不透明状态。

而当通过施加电流改变电场时,液晶分子发生排列变化,使得光线透过时不再发生折射,显示为透明状态。

液晶分子的排列变化是通过液晶屏幕后面的驱动电路实现的。

驱动电路根据输入的图像信号,通过控制电极板之间的电势差和施加的电流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

常见的液晶分子排列有平行排列和扭曲排列,其中平行排列时,光线透过液晶分子时是平行的,并且可以通过液晶分子的排列来选择透过的光的偏振方向。

当液晶分子处于平行排列时,如果通过适当的偏振器,只有与液晶分子排列方向相同方向的光线才能通过,其他方向的光线将被阻挡。

当施加电场改变液晶分子排列时,液晶分子的偏振特性也会发生变化,导致通过液晶分子的光线方向相应地改变。

通过合理的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和选择透过的光的偏振方向,液晶显示屏就能够显示出丰富的图像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LCD的工作原理中没有涉及使用背光源的情况。

对于背光源液晶显示屏,背光源位于液晶屏背面,可以提供光线照射到液晶屏的背光。

这样,在液晶分子排列改变时,通过液晶分子的光线经过液晶屏前面的偏振器和色彩滤光器后,
再透过液晶屏背后的偏振器时就会成为可见的光线,从而显示图像。

lcd屏幕 原理

lcd屏幕 原理

lcd屏幕原理
LCD屏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扭曲,这种扭曲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

当电场消失时,液晶分子会恢复原来的状态,光线也会恢复原来的方向。

通过这种扭曲现象,LCD屏幕可以通过透光膜来控制像素的显示。

在液晶屏幕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有两种:平行排列和垂直排列。

平行排列的液晶分子可以让光线透过,而垂直排列的液晶分子则会阻挡光线的通过。

因此,在LCD屏幕中,每个像素都有一个
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可以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扭曲,从而控制像素的显示。

此外,LCD屏幕还有一个背光系统,它将光源通过透明的液晶屏幕照射出来。

背光系统的亮度和颜色也可以通过液晶分子的状态来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LCD屏幕的分辨率是由像素数量决定的。

每个像素都由液晶和透光膜组成,通过控制电场和背光来控制像素的显示。

因此,LCD屏幕在显示效果上具有高分辨率、低功耗、显示清晰等优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LCD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D基本介绍—LCD架构
CF g组
Transmissive type LCD--TN LCD
Ex. TN Mode
Polarizer
1 0.9 0.8 0.7
V-T Curve
Transmittance
0.6 0.5 0.4 0.3
ctrode
Chapter 2 LCD显示原理
液晶以分子排列分类
ematic liquid crystal线状液晶
排列特点:分子倾向指著某个特定方 LCD用液晶之主流
液晶之介电异向性ε
液晶之介电常数值ε越大产生的induce dipole越大 介电异向性ε决定LC之转动
Induced Dipole
ε>0
LC birefringence n定义
TN LCD之制作方法
Rubbing direction 与配向之关系 Rubbing direction 配向膜
LC
LC分子沿著rubbing方向排列
TN LCD之制作方法
Rubbing direction
Rubbing direction
TFT大玻璃基板
CF大玻璃基板
Rubbing process
Birefringence n=neff-no<0
负单光轴晶体(negative uniaxial)之折射率椭圆球
1.负单光轴晶体用於显示器之光学补偿膜 2.盘状液晶(discotic LC) 为负单光轴
光入射时单光轴晶体之双折射特性
单光轴晶体nx=ny ≠ nz 光在x方向传播时折射率为ny和nz 光在y方向传播时折射率为nx和nz 光在z方向传播时只一种折射率nx(=ny) 晶体只在一个方向(z方向)得到单一折射率(即 n=0)所以称单光轴晶体 z轴为光轴
线偏振光之偏振和λ/4波板光轴夹45o 入射,出射光为圆偏振 线偏振光之偏振和λ/2波板光轴夹θ入射,出射光之偏振转2
Polarizer的作用
Polarized light
穿透轴
偏光板有吸收轴跟穿透轴,两轴永远相互垂直 非偏振光通过偏光板变成线偏振光,此线偏振光之偏振平行 穿透轴 非偏振光通过偏光板后光强度剩原来之一半
线偏振光
双折射晶体内有nd
相位延迟δ= π/4 π/2 3π/4 π 5π/4 3π/2 7π/4 2π 光在双折射晶体内随相位延迟量δ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偏振形状
λ/4 plate and λ/2 plate
2
π
Crossed wave plates
Slow axis
+
Slow axis
=
Slow axis
单光轴晶体的分类
A-plate:光轴平行film材表面
Positive A-plate
Negative A-plate
C-plate:光轴垂直film材表面称
Positive C-plate
Negative C-plate
A-plate, C-plate用於LCD之补偿膜
Color dispersion(色散)
光入射时双光轴晶体之双折射特性
双光轴 nx ≠ ny≠ nz
nz
光在晶体之x方向传播时看到之折射率为ny和nz 光在晶体之y方向传播时看到之折射率为nx和nz 光在晶体之z方向传播时看到之折射率为nx和ny
nx
ny
双光轴晶体有两方向无论光之偏振为何光只看到一 射率所以称之为双光轴
双光轴晶体折射率椭球 双光轴晶体用於显示器之光学补偿膜(补偿视角)
Polarized Wave
Linear Polarization
Circular Polarization Left-hand/Right-hand Elliptical Polarization
Polarization of Optical Waves
光偏极化之物理机制: (1) Dichroism (selective absorption) (2) Birefringence (double refraction) (3) Reflection (4) Scattering
nment film
Homogenous alignment (ECB)
Twisted alignment (Twisted nematic
Homeotropic alignment
Hybrid alignment
晶体光学
光入射液晶之可能现象和效应 1. 吸收(absorption)和穿透(transmission) 2. 折射(refraction)和反射 3. 双折射效应(birefringence effect) 4. 旋光效应(polarization rotation effect) 5. 散射(scattering) 6. 绕射(diffraction) 7. 色散(dispersion)
Transmittance for ECB type
ECB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
β=45o polarizer analyzer analyzer polarizer
E nd = 0
1 2 Γ 1 2 πnd 2 o T⊥ = sin ( ) sin (2 × 45 ) = sin ( ) 2 2 2 λ
β
Transmittance of LCD
Γ sin X 2 T⊥ = cos φ sin X sin φ cos X + sin (φ 2 β ) X 2 X
ECB type
φ
2
2
考虑通过低一 片偏光板之光 强会少一半
LC
1 2 Γ T⊥ = sin ( ) sin 2 (2 β ) 2 2
Ex: dichroism
相位延迟与偏振状态之关系

-3π/4
-π/2
-π/4
0
π/4
π/2
3π/4
π
E=Ex(z,t)+Ey(z,t)
E x (z, t) = E ox cos(kz ωt) i E y (z, t) = E oy cos(kz ωt + δ ) j
-1
1) δ = 0 或 ±π 时, 电场为线偏极化, 偏振方向与x轴之夹角 θ = tan (E oy / E ox ) 2) δ = ±π/2 且 E ox = E oy 时, 电场为圆偏极化(正号为左圆;负号为右圆偏振) 若 E ox ≠ E oy 时, 电场为椭圆偏极化且主轴在x或y轴上 3)其余状况为椭圆偏振
-
Liquid Crystal Black (TFT On)
0.2 0.1 0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White (TFT Off)
LC为一光阀:控制通过光的强弱(本身不发光) 外加电压 改变液晶的排列方式
NW NB
Voltage
造成光极化态的改变
再搭配Polarizer或补偿膜
光入射时单光轴晶体之双折射特性
nz
正单光轴晶体 x=ny<nz
椭圆截面 nx no
θ ny neff
光入射晶体时: k 晶体之两个折射率值分别为k垂 平面和折射率椭圆球产生之椭圆 面之长短轴 短轴 no=nx=ny 长轴 neff = 2
no ne
2
ne cos 2 θ + no sin 2 θ
正单光轴晶体之折射率椭圆球
1 sin 2 ( π 1 + u 2 ) 2 (NW) = 1 2 1+ u
i.e. u>>1
NB
Voltage
LC
NW在暗状态下有self-compensation effect 对比高 NB在暗状态下液晶对光有作用所以有色散现 对比低
L
Optics of TN LC
1. Calculate LC Directors profile 2. Calculate transmittance: Jones Matrices 3. Calculate viewing angle Extended Jones Matrices
1 2 π (0)d T⊥ = sin ( )=0 2 λ
Transmittance of TN (Twisted Nematic) LCD
TN, φ=90o
Γ T⊥ = cos X + ( cos( 2 β )) 2 sin 2 ( X ) 2X
2
T⊥有极大值,且其值和β无关
=0.866 named for NB
λ/4 plate
λ/4 plate
Slow axis
λ/2 plate
Slow axis
+
=
λ/4 plate
λ/4 plate
isotropic
光在双折射晶体内之偏振变化
Special case:
45o
光轴
θ
光轴

园偏振 λ/4波板 nd=λ/4 相位延迟量δ= π/2 λ/2波板 nd=λ/2 相位延迟量δ= π
光电场在晶体内可分成两分量
λ
光电场分量1
d
ne
光电场分量2
λ
d
δ
2 πdn 2 πd 2 πd Phase Retardation δ = = λ λ ne λ no
no
光在各方同向之介质中
线偏振光
各方同向介质内无相位差
相位延迟δ=
0
0
0
0
光在各方同向之介质中向位差值维持一定所以偏振不变
光在双折射晶体内之偏振变化
Δφ为相位差
图示相位延迟与偏振状态之关系
Ey Ey Ey E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