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303Z1课程名称: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cience学分:5 总学时:80 课内实验时数:6 课外实验学时:4周(80学时)先修课程要求:大学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学概论,结晶学与岩相学适应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四年制本科)参考教材:1.宋晓岚、黄学辉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胡志强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陆佩文主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硅酸盐物理化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4.周亚栋主编.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5.浙江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合编. 硅酸盐物理化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课程简介:《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从无机材料领域内的各种材料制品的工艺技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性规律而形成的一门课程,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该课程把基础科学理论,特别是物理化学、结晶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具体应用到无机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中,用理论来阐明无机材料形成过程的本质,阐述如何应用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生产、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无机材料引论、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非晶态结构与性质、固体表面与界面、相平衡与相图、固体扩散、固相反应、相变过程、烧结过程和无机材料环境效应等11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和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从无机材料领域内的各种材料制品的工艺技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性规律而形成的一门课程,是材料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

该课程的前身是《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其研究领域局限于传统无机材料材料和制品。

随着各种现代技术的发展,已在传统无机材料材料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特殊性能的高温材料、高强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以及激光、铁电、压电等材料,所涉及的化合物远远超出无机材料的范畴,而是整个无机非金属,因此改名为《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所属专业:材料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4学分(72学时)(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

本课程围绕材料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系统介绍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弹塑性变形及回复和再结晶、材料中的扩散、结晶与凝固、材料中的相变、相结构与相图等内容及其相互联系。

目标与任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材料的本质,了解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如何控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以提高材料的性能、改进和发展各种热加工工艺以及合理地选材打下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先修课: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

后续相关课程: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1) 石德柯,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 胡赓祥,蔡珣,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1) 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2) 刘智恩,材料科学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绪论1学时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结合建第三节原子排列方式第四节晶体材料的组织第五节材料的稳态与亚稳态结构(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掌握】:熟悉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定义、特点。

【了解】:了解原子结构及键合类型;掌握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一般了解】:对什么是材料科学、材料的结构与内部性能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进行概论。

第二章晶体结构第一节晶体学基础第二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第三节离子晶体的结构第四节共价晶体的结构(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10学时。

《材料科学基础2》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2》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2》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24036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2 [5E]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Science 2学分:2. 5学时:4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1 [无]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闭卷考试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Ll]无机材料学基础,张其土,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3]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内容概述: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涉及面广的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开设前所必须学的课程。

本课程是使学生掌握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材料的结构、物性和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相互的联系,为今后从事夏杂的技术工作和开发新型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which is highly theoretical, and almost involves all the sides of materials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one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organi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us it is set to be taught before other specialized courses. It aims at allowing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terials composition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and to establish a good 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in the future.《材料科学基础2》[无]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4036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2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2学分:2. 5学时:4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1 [无]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材方向、陶瓷与耐火材料方向)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涉及面广的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开设前所必须学的课程。

南京工业《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南京工业《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南京工业《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英文名称:Element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Science学分:3.5学分学时:56学时上机学时:4学时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教学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目的:《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深入理解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

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结晶学、结晶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物质的聚集状态有清楚的认识,掌握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缺陷、玻璃体、表面与界面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热力学的基本理论,熟悉相平衡图及其应用,能进行材料配料区的选择;掌握高温过程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绪论 (1学时)《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以及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性质和作用。

第一章晶体结构基础(8学时)1.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晶体的基本概念,空间点阵,晶体的基本性质2.晶体的宏观对称性晶体的宏观对称特点,晶体的宏观对称要素,点群,晶族和晶系3.布拉维点阵与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的划分原则,十四种布拉维格子,晶胞的概念4.点阵几何元素的表示法结点位置的表示法,晶向的表示法,晶面的表示法5.微观对称和空间群晶体的微观对称要素,空间群及符号6.结晶化学基本原理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球体最紧密堆积原理,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键参数,鲍林规则7.典型晶体结构类型单质的晶体结构,二元化合物的晶体结构,ABO3型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尖晶石型晶体结构,氧化物晶体结构的一般规律8.硅酸盐晶体结构硅酸盐晶体结构的一般特点与分类,岛状硅酸盐晶体结构,组群状硅酸盐晶体结构,链状硅酸盐晶体结构,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架状硅酸盐晶体结构基本要求: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单位平行六面体的划分原则,金红石结构,刚玉结构等典型的晶体结构类型,线缺陷。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介绍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介绍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科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无机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物理化学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从事无机材料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固体物理及量子化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达到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理论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晶体的几何外形规律与晶体结构要求学生掌握晶体的基本特性、生长规律和对称特点;晶体的理想形态与典型的晶体结构,硅酸盐晶体结构及实际晶体中的结构缺陷等内容。

需要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力。

2、硅酸盐聚集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玻璃体结构、性质及玻璃的形成;了解固体表面、界面行为。

3、热力学应用及相平衡掌握热力学有关计算;学会看相图,重点掌握三元相图的分析与应用。

4、过程动力学了解各种扩散机制、扩散规律及影响扩散的因素;固相反应的特点及动力学方程的应用;了解固-液相变机理、核化、晶化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烧结的各种传质机理、烧结速率方程表达式及影响烧结的因素。

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共有2个验证性实验、4个综合性实验和一个设计性实验,具体内容见实验教学。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掌握晶体结构的特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实际晶体的缺陷;玻璃体结构、玻璃体与晶体性质差异、玻璃的形成;固体表面、界面行为;热力学有关计算,学会分析与使用相图;各种扩散机制、扩散规律及影响因素;固相反应特点,化学反应与扩散控制的动力学关系与应用;相变的规律,固-液相变的核化、晶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固相烧结的各种传质机理、烧结速率方程的表达式与应用。

对材料的组成—工艺—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对无机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共性和规律有较全面和系统的理解与认识,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教学大纲(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教学大纲(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课程编号:030301Z1课程名称:材料学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Materials Science学时与学分:16 /1先修课程要求:物理化学适应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参考教材:材料科学基础,杜丕一,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课程后,对材料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了解材料科学的内涵、所要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并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对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范畴和专业特点,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

教学大纲: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材料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标志。

材料科学与工程所探讨的是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联,涉及的领域宽广。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课程后,对材料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了解材料科学的内涵、所要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及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并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现代技术对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范畴和专业特点,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材料学导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专业课程。

要求学生能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能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认识材料科学的基本科学问题,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制备的共性技术与基本原理等。

能综合应用已学的物理化学、力学、机械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加深对材料科学的理解。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基本内容包括:材料学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原理,晶体的完整性和固溶体,非晶态固体和固体材料中的质点运动,材料制备的共性技术与原理,材料改性与新型无机材料合成,材料设计原理与方法,材料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典型新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高新技术的材料要求,材料学发展趋势。

四、实验要求无实验。

《无机材料》教学大纲【模板】

《无机材料》教学大纲【模板】

《无机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B中文名称:无机材料英文名称:Inorganic Materials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总学时:32学时(理论23学时+实验9学时)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和应用化学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无机材料》课程是化学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无机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掌握无机材料化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今后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 理论教学:1.使学生在无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无机材料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无机材料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应用,为以后的实际研究打基础;2.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完成从大一到大三在学习方式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都有一个突跃;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晶体几何基础(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晶体的基本性质、晶胞与空间点阵的概念与区别;2、晶胞和空间群等结晶学基本知识;3、熟悉晶体的宏观和微观对称与分类;4、晶体定向和晶面指数、了解各晶系晶体定向法则与结晶符号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结晶学基础,晶体结构的描述方法,晶体的宏观和微观对称与分类;2、教学难点:晶体定向与晶面指数的表示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晶体的概述晶体的定义;晶体内部质点周期性重复排列的表示—空间格子;晶体与非晶体在宏观性质上的区别(自限性,均一性和异向性,对称性,最小内能和最大稳定性)第二节晶体的对称与分类对称的概念;对称操作及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旋转反伸轴和螺旋轴);对称要素的组合;对称型;晶体的对称分类;对称型的国际符号第三节晶体的理想形态单形;聚形第四节晶体定向与晶面指数晶体的定向;晶面指数;晶向符号和晶面符号的关系;晶面间距与晶面指数的关系第五节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第六节空间群空间群的概念;空间群的国际符号第二章晶体化学基础(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复习巩固结晶学基本知识;2、研究晶体结构中质点的几何关系、质点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并能预测判断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pdf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pdf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1A31201课程名称: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Inorganic Material Science课程类型: □通识必修课□通识核心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总学时:88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16学分:5适用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李嘉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是阐明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以及无机材料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过程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材料专业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须掌握的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等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进行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学习、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材料设计制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和自主学习无机材料领域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无机材料组成-工艺-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硅酸盐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客观规律,构建硅酸盐物理化学领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及运用于实践、指导生产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术、工艺、质量等工程问题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用于材料的制备、合成、加工成型、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并能通过资料分析等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复杂问题,得出有效结论2.1能够分析材料合成与制备过程中的工程问题,识别和判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2.3能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认识到解决方案的多样性√2.4能正确表达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分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2.2具有拓展知识面和跨专业、跨文化的学习能力√12.3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发展√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无机材料的化学键与电子结构主要内容:(1) 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的结合能一、元素的电离能与亲和能简介二、离子键的特征三、离子晶体的结合能(2) 共价键与分子轨道理论一、共价键的基本性质与共价晶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选择性讲授)二、共价键分子与分子晶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选择性讲授)(3) 金属键的基本性质与金属晶体(材料物理、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选择性讲授)要求:(1) 了解无机材料中的各种化学键概念;(2) 掌握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与范德华键及其相关晶体的性质与基本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31035
课程英文名称:Science found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3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必修。

是在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及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承上启下的课程,并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测试研究方法等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够做到:(1)了解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2)了解理想晶体和实际晶体的结构,能够应用晶体结构模型分析无机材料的结构与组成和性能的关系;(3)掌握熔体与非晶态固体以及材料表面和界面等与材料性能相关的知识;(4)了解掌握材料的静态热力学平衡(相平衡)过程;能利用专业相图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协助进行配方设计;(5)了解掌握材料的扩散、相变、固相反应以及烧结等动力学过程。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
掌握晶体结构缺陷的类型、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热缺陷浓度的计算、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了解位错及面缺陷的知识;掌握固溶体的分类、置换型固溶体、间隙型固溶、固溶体的性质;掌握熔体的结构、熔体的性质、玻璃的通性、非晶态固体形成、玻璃的结构;掌握固体表面与界面行为;掌握相平衡的基本知识,熟练分析三元凝聚相图;掌握扩散的基本特点及扩散方程、扩散的推动力及影响扩散的因素;掌握相变的分类,熟练掌握液固相变、液液相变的机制及应用;掌握固相反应类型、固相反应机理、固相反应应用、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掌握固态烧结、液态烧结的机理、模型,熟练掌握影响烧结的因素。

2.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备分析无机材料结构和缺陷的能力;
初步具备通过相图确定无机材料组成及根据相图设计配方的能力;
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3.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备合理选材用材、开发新型材料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本教学大纲依据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指导教学环节。

2.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大纲实施中要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理论、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现代教学手段与理念的应用,做到讲授与实际有机结合。

着重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重点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在讲授本课前,学生应修完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每部分教学内容结束后,结合重点和难点内容,安排适当、适量习题;习题类型有论述型、计算型。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要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

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试方法:闭卷。

3.课程总成绩:最终理论考试成绩占60-80%、实验成绩占10-20%、平时考核成绩占10-20%。

(七)参考书目: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教程》,胡志强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硅酸盐物理化学》,浙江大学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及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晶体结构、熔体与玻璃体、表面与界面、相平衡及相变、烧结等内容。

本课程将将使学生掌握材料的结构、物性和化学反应的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进而能够从事复杂的技术工作和开发新型材料。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01部分晶体结构缺陷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晶体结构缺陷的类型;
2)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
3)热缺陷浓度的计算;
4)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5)位错;
6)面缺陷
重点:
缺陷反应式的写法,分析,各种缺陷浓度计算
难点:
缺陷反应式的写法
习题:
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热缺陷浓度的计算
第02部分固溶体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固溶体的分类;
2)置换型固溶体;
3)间隙型固溶;
4)固溶体的性质
重点:
熔体的结构与性质,特别是性质部分
难点:
熔体的结构与性质
习题:
置换型固溶体和间隙型固溶体;固溶体的性质
第03部分熔体和非晶态固体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熔体的结构;
2)熔体的性质;
3)玻璃的通性;
4)非晶态固体形成;
5)玻璃的结构
重点:
玻璃结构,玻璃结构学说,玻璃通性及晶体性质的区别难点:
玻璃结构
习题:
玻璃结构的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实验:
流变学实验
第04部分固体表面与界面行为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固体的表面;
2)固体界面;
3)晶界。

重点:
晶体表面能、吸附和粘附区别,晶界构型、液相与固相的接触润湿
难点:
晶界构型、液相与固相的接触润湿
习题:
固体界面和晶界的性质
第05部分相平衡
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10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相平衡的基本概念、相律;
2)相平衡的研究方法;
3)单元系统相图;
4)单元系统相图应用;
5)二元系统相图类型和重要规则;
6)二元相图及应用;
7)三元系统相律及组成表示;
8)三元系统相图规则;
9)三元相图类型;
10)三元系统相图应用
重点:
分析相图,掌握其规则,三元相图,专业相图中玻璃,陶瓷,水泥相图及生产实际的关系难点:
分析三元相图,专业相图中玻璃,陶瓷,水泥相图及生产实际的关系
习题:
单元相图的、多元相图的表示方法及其规则
第06部分扩散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扩散的基本特点及扩散方程;
2)扩散的推动力;
3)扩散机制和扩散系数;
4)固体中的扩散;
5)影响扩散的因素
重点:
扩散机理,固体中扩散,影响扩散的因素
难点:
扩散机理,固体中扩散
习题:
扩散机理,固体中扩散
第07部分相变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相变的分类;
2)液固相变;
3)液液相变
重点:
成核——生长相变,斯宾那多分解
难点:
成核——生长相变,斯宾那多分解
习题:
液固相变、液液相变、固固相变、气固相变的特性第08部分固相反应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固相反应类型;
2)固相反应机理;
3)固相反应应用;
4)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重点:
固相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影响的固相反应因素
难点:
固相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习题:
固相反应机理;固相反映的因素
第09部分烧结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烧结概论;
2)固态烧结;
3)液态烧结;
4)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
5)影响烧结的因素
重点:
液、固相烧结机理、模型,影响烧结的因素
难点:
液、固相烧结机理、模型
习题:
固态烧结、液态烧结机理;影响烧结的因素
实验:
陶瓷泥浆稀释注浆成型、烧结性能测定综合设计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