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

让·皮亚杰您检索的皮亚杰,一般指让·皮亚杰,其他释义请点击此处。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大学时期学习哲学。
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
从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简介让·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
皮亚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
自1936年起,皮亚杰一共荣获了三十多个全球各地的大学及学术团体所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更负责主持多项重要国际联合的会议、组织与团体,他一生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更于1969年获颁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7年获得了心理学界殊荣——爱德华·李·桑代克奖。
而皮亚杰一生的贡献并不止于心理学,他的理论对于现今的哲学、教育学、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1]皮亚杰(1896一l980)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
出生于瑞士。
父亲是位有自由思想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两人常因见解不同而发生争执。
他对生理学具有浓厚兴趣和突出才能,10岁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918年获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对“人是怎样获得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哲学问题产生兴趣。
由于纯熟的生物学知识及方法对解决此类问题无能为力,他便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作研究,因此对心理学也产生兴趣。
知觉心理学代表人物:吉布森人物简介

• 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吉布森在心理学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吉布森被誉为知觉心理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 在心理学领域享有盛誉
• 为知觉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吉布森在国际心理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 多次获得国际心理学奖项和荣誉
心理学教育与
实践中的应用
得到了广泛关
注
01
02
• 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知觉过程中的基本规
• 为研究心理学教育与实践中
律和机制
的知觉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为心理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贡献
04
吉布森的学术地位与影响
吉布森在心理学界的学术地位
吉布森被誉为知觉心理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 在心理学领域享有盛誉
• 为知觉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5
吉布森的生平与学术成就总结
吉布森的生平概述
吉布森于1929年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
• 成长在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
• 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
吉布森在哈佛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 师从赫尔曼·艾宾浩斯教授
• 研究方向为知觉心理学
吉布森在学术生涯中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和著作
• 为知觉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吉布森的实验和研究方法在视觉科学研
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揭示了视觉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 如视觉悬崖实验等
• 为视觉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 为研究视觉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献
吉布森的理论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中的应用
吉布森的理论
为虚拟现实和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概述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和观点。
因此,心理学有许多不同的流派或方法。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关注可观察行为的心理学流派。
它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环境和外界刺激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内在的心理过程所决定的。
行为主义强调,通过控制环境和刺激,可以控制和改变人类的行为。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有 Watson 和 Skinner。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类思维和知觉的心理学流派。
它认为,人类思维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判断和决策等。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的思维过程是可以研究和测量的,并且人类的认知能力可以随着训练和实践而不断提高。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有 Piaget 和 Chomsky。
3.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类内在体验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
它认为,人类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即自我实现的倾向,表现为人类追求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不仅仅是生物有机体,还是具有内在意识和自我实现能力的主体。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有 Maslow 和 Rogers。
4. 生物心理学生物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类生理机制和神经系统的心理学流派。
它认为,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是由神经系统和生理机制所决定的。
生物心理学强调,通过研究人类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有 James Olds 和Roger Sperry。
以上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学科,它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心理学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主要流派,它强调将心理现象转化为可观察的行为,并通过刺激和反馈来改变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沃森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人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正向或负向的刺激进行塑造和改变。
行为主义提出了许多实验和行为技术,例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和行为管理等领域。
然而,行为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由于其过度关注行为的可观察性,忽视了个体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不够全面地解释人类行为。
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主要流派。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关注人类如何感知、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和巴特利特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经典实验,如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为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积极主动的,个体在接收到信息后会加工、组织和解释这些信息,进而产生相应的行为。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还涌现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信息加工理论和计算机模型等。
三、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类个体自我实现和人类潜能发展的心理学流派。
在人本主义的观点中,人的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追求自身的成长。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等。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
心理学十大流派

心理学十大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多年来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这篇文章将介绍心理学领域的十大流派,包括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社会学习理论、生物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人类发展心理学和系统论。
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早期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以其关注分析心理过程的结构和组成部分而闻名。
代表人物包括威廉·詹姆斯和爱德华·塔奇纳。
结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将其拆分为更小的组成部分来理解。
然而,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结构主义逐渐式微。
2.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流派,强调观察和测量可观察行为,而忽视内心思想和情绪。
行为主义的先驱是约翰·沃森和伯福斯·斯金纳。
行为主义者相信,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所确定的。
他们使用实验和条件反射来研究行为模式和学习过程。
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强调我们如何获取、处理和保存信息。
代表人物包括乔治·米勒和乔姆斯基。
认知心理学研究记忆、学习、语言、注意力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活动。
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到自由意志、自我概念和情感需求的驱动。
它注重个体的成长和达到个人潜力的过程。
5. 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是心理学领域最早的一种探索潜意识和个人心理动力的流派。
精神分析学主张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受到心理冲突和潜意识欲望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使用自由联想和解析技术来揭示潜意识,并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6.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结合起来,强调观察、模仿和情境的重要性。
阿尔伯特·班达和朱利安·罗特尔是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 -回复

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回复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50人是指在中国心理学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杰出贡献的学者和专家。
他们通过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刻的见解,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这50位学者和专家的相关问题。
问题1: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50人都有哪些?中国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50人涵盖了不同领域、不同学术背景和不同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他们包括:1. 杨维扬:他是中国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心理学之父”。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学方法论和心理测量。
2. 王明达:他是中国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与记忆、心理语言学。
3. 李铁夫:他是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理论、社会认知和心理测量。
4. 汪国梁:他是中国学习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和发展心理学。
5. 朱笃庆:他是中国临床心理学的杰出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心理治疗和儿童心理学。
6. 石晖:他是中国健康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健康、应激和心理治疗。
7. 邢增强:他是中国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8. 孙明莉:她是中国人格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测量。
9. 张智成:他是中国心理测量学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心理测量和心理统计。
问题2: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领域都有哪些?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习与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等。
他们各自在这些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突破。
通过他们的研究,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为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问题3: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哪些重要的突破?这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很多重要的突破。
例如,杨维扬首次提出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的理论和发展。
世界著名99位心理学家介绍

世界著名99位心理学家介绍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无意识、潜意识、心理防御机制等理论,对人类心理的探索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卡尔·荣格(Carl Jung)卡尔·荣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的人istic心理学家,也是人istic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4. 伊万·巴夫理斯特(Ivan Pavlov)伊万·巴夫理斯特是俄罗斯的著名生理心理学家,他通过对狗的条件反射实验发现了条件反射的现象,被誉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
5.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威廉·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他提出了心理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心理现象的目的在于适应环境。
6. 约翰·华生(John Watson)约翰·华生是美国心理学家,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行为是心理”的观点,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加以解释。
7.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阿尔伯特·班杜拉是加拿大心理学家,也是认知社会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而产生的。
8.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菲利普·津巴多是美国心理学家,也是社会心理学家领域的知名学者。
他进行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
七大心理学流派及主要观点

七大心理学流派及主要观点七大心理学流派及主要观点:一、构造主义;二、行为主义;三、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四、机能主义;五、精神分析学派;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七、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
一、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主要观点:1、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2、用内省的方法,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3、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二、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主要观点:1、《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2、行为主义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第一势力);3、反对研究意识,直接研究行为;4、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法进行客观研究。
三、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主要观点: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四、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主要观点:1、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2、意识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五、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提出潜意识;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六、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主要观点: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学派和认知行为主义理论的“第三力量”)七、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代表人物:奈瑟、皮亚杰主要观点:1、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2、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3、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4、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皮亚杰您检索的皮亚杰,一般指让·皮亚杰,其他释义请点击此处。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
皮亚杰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大学时期学习哲学。
但他在大学读书时就已经开始对心理学有兴趣,共曾涉猎心理学早期发展的各个学派,如病理心理学、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
从1929年到1975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
简介让·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他先是一位生物学家,之后成为发生认知论的哲学家,更是一位以儿童心理学之研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
皮亚杰身份的顺序代表了皮亚杰一生从事智慧活动的历程。
自1936年起,皮亚杰一共荣获了三十多个全球各地的大学及学术团体所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更负责主持多项重要国际联合的会议、组织与团体,他一生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更于1969年获颁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7年获得了心理学界殊荣——爱德华·李·桑代克奖。
而皮亚杰一生的贡献并不止于心理学,他的理论对于现今的哲学、教育学、人工智能的发展……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1]皮亚杰(1896一l980)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家。
出生于瑞士。
父亲是位有自由思想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两人常因见解不同而发生争执。
他对生理学具有浓厚兴趣和突出才能,10岁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1918年获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对“人是怎样获得对于世界的认识”的哲学问题产生兴趣。
由于纯熟的生物学知识及方法对解决此类问题无能为力,他便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来作研究,因此对心理学也产生兴趣。
1918年,他进入心理实验室工作,研读弗洛伊德著作,感到精神分析学说虽有趣,但失于思辨,不是严谨的科学。
他从中吸收和学到一些重要概念与方法(如儿童发展阶段理论、临床谈话法等),对他后来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极其有益。
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大学从事病死心理学、数理逻辑及科学哲学等学科的学习、研究。
[2]2生平家庭背景皮亚杰,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
皮亚杰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主要是研究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学。
由于皮亚杰的父亲所学的是人文领域,他十分重视皮亚杰的科学观念,更着重于培养皮亚杰对于事实的讲求与爱好;皮亚杰的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她坚持让皮亚杰接受严格的宗教训练,并且为皮亚杰选择了一位对哲学颇有研究的教父-科努特。
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皮亚杰有机会去接触与思考有关哲学和科学的知识,进而发展出一套属于皮亚杰他自己独到的思想与见解。
由于父亲的教导,使得皮亚杰重视以科学的系统性来求知。
生平简介1896年8月9日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Nenchâtel),卒于1980年12月16日。
父亲亚瑟·皮亚杰是大学中世纪文学教授,母亲丽贝卡·杰克逊。
皮亚杰是家中的长子。
10岁发表有关鸟类生活论文,有科学神童之称。
在纳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对哲学、生理心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
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
1918年在纳沙特尔大学得科学博士学位,当年去苏黎世,在烈勃斯(Lipps)和雷舒纳(Wreschner)的心理实验室工作,井在布鲁勒(Bleuler)精神病诊疗所学习精神分析学说。
他听荣格(Jung)的讲课,并阅读弗洛伊德(Freud)的书籍。
1919年去巴黎大学,听过皮龙(pieron) 的讲课,学习病理心理学,并学习科学的逻辑学和哲学。
1921年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继在巴黎任西蒙(Simon)助手,在一所小学的比纳(Binet)实验室研究儿童心理,受西蒙委托应用勃德(Burt)的推理测验测量巴黎儿童,并进行标准化。
他早年接受生物学的训练,继而对认识论和逻辑学具有浓厚兴趣,以后他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1921年,经日内瓦大学克拉巴莱德(Claparede)的邀请,皮亚杰由巴黎回到日内瓦,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
从三十年代开始,把研究成果写成他早期的五本儿童心理学著作。
1925年和1927年,他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1931年生一男孩。
他在妻子协助下,以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
他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研究,提供了他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
1929年在日内瓦大学任科学思想史教授,兼卢梭学院助理院长。
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心理学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儿童的具体运算和运算的整体结构的论文。
1924——1954年他连任日内瓦大学教授,1929——1939年的十年期间,坚持研究数学、物理和生物学中主要概念的形成和历史,并在卢梭学院以较大规模从事儿童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1940年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现改称教育学院)院长兼实验心理学讲座和心理实验室主任。
瑞士成立心理学会,他连任学会主席三年。
1939——1945年间,从事两方面研究:第一方面,研究儿童到成年期的知觉发展,企图探索知觉与智慧的关系,借以验证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论点。
第二方面,利用具体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开始研究儿童的时间、运动和速度概念以及与这些概念有关的行为的发展。
1954年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心理学会议,被选为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1955年起,任日内瓦“发生认识论国际研究中心”(Intemational Center of Genetic Epistemoligy)主任。
他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该中心集合各国著名学者共同研究儿童认识的发生与发展问题,据1970年报道,已出版22卷专著。
1972年退休。
个人经历1907年,皮亚杰在公园发现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经过仔细的观察,小小年纪的皮亚让·皮亚杰杰随即写了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并寄给纳沙特尔自然科学史杂志《冷杉树》刊登出来。
文中皮亚杰细致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不仅令人惊叹,也让他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份他向往已久的好工作-纳沙特尔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因此邀请皮亚杰一同搜集标本,并聘请他共同参与研究软体动物。
随后,皮亚杰发表了一系列和软体动物有关的论文,并对正统门德尔的进化论提出质疑;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文字,在欧洲动物学界起了很大的反应,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人们想不到这样一位知名的生物学家,居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而已!1915年,皮亚杰获得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的学位,之后三年,他还攻读了哲学、科学的课程;1918年,当时年仅22岁的皮亚杰,即以一篇关于研究软件动物的论文,获得了纳沙特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的学位。
这段期间内,皮亚杰思想上的主要发展,在于哲学观念的逐渐成形;因为从小他的教父向他推荐了博格森的"创造性进化"和一系列的哲学书籍,加上他在大学中聆听了雷蒙德的演讲,以及因为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期间,皮亚杰的内心于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冲突与变化。
而皮亚杰所写的自传体小说《求索》(Recherche),是他年少时的哲学随笔,小说中详述一位青年在追求科学与道德真知的过程里,所遭遇到的迷惘与危机;其实这本小说,就是根据皮亚杰本人实际的哲学观点所写,文中记载了他自己的危机和解决过程,并且展示了皮亚杰一些基本观念的萌芽(如同化、平衡化)。
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皮亚杰来到苏黎世一个心理实验室内做事,这里的工作使他获得了和实验心理学相关的丰富知识;在此,他接触了心理分析与临床精神医学,并聆听了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课,以及研读弗洛伊德的理论。
当时皮亚杰以精神分析理论,写了一篇关于《儿童的梦》的文章,据说当时就连弗洛伊德本人都对这篇由皮亚杰所发表的文章相当的关注。
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求学,这段期间促使皮亚杰真正的进入了心理学的领域;他在巴黎大学研修心理病理学及科学哲学,并且在1921年担任西蒙的助手,在比奈实验室内工作,并负责将英国心理学家伯特的“推理测验”标准化。
因为比奈实验室位于一所小学之内,皮亚杰在这段期间之内,每天下午都亲自与七至十二岁的儿童们谈话;在交谈过程中,皮亚杰十分地尊重儿童,因为他是真的想要了解儿童本来的面目,皮亚杰并认为:研究儿童的逻辑,是了解人类心智发展的基础。
在巴黎期间,皮亚杰将他的这些观念写成了论文,寄给鲁索学院院长,因此皮亚杰被聘为鲁索学院的研究部主任,于1921年回国就任。
鲁索学院是一个研究儿童、训练教师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法语教育研究组织,皮亚杰年仅25岁即担任研究部主任,在心理学界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之后皮亚杰在自传中即写到:当时他仅打算以五年左右的时间来研究儿童的思维,谁知道一头钻进去后,研究的工作便持续了约半个世纪之久!在鲁索学院任职期间,皮亚杰和妻子瓦朗蒂纳·夏特内结婚,共育有二女一子。
皮亚杰夫妇俩婚后也一直是工作上的好伙伴,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们在发展学习上的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与详细的记录;之后皮亚杰便将研究结果发表于世,出版了《儿童智力的起源》、《儿童对现实的建构》和《儿童象征性的形成》此三本书;皮亚杰的三个孩子:杰奎琳、露西安娜、罗伦,也就因此成为儿童发展心理学文献上不朽的婴儿案例。
让·皮亚杰这几本着作,可以说是皮亚杰进入了草创认识论的阶段,之后他的学术活动与研究工作也就愈来愈深入。
1930年代是皮亚杰忙碌的十年,他将鲁索学院由私立的学校升为日内瓦大学的附属组织。
皮亚杰还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长,这样的条件,使得皮亚杰之后便于将他自己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推及整个欧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40年代,皮亚杰担任日内瓦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及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主席、创办《瑞士心理学》杂志。
皮亚杰并与他著名的学生英海尔德共同发表了关于儿童的数字、空间、因果、几何、逻辑、时间的著作。
此时,皮亚杰对于发生认知论的理论观念更为成熟及稳固,并总结了他个人三十多年来的研究,出版了《发生认知论导论》。
1954年,皮亚杰当选为国际心理学会主席,并创立“国际科学心理学联合会”,担任主席。
来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创立了“国际发生认知论中心”,学术界常常将他们称之为“日内瓦学派”,其宗旨在于传播及发展发生认知论;此中心联合了多种不同的学科,包括:心理、哲学、生物、物理、逻辑学....集合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经由不同的角度,进行交叉性的讨论,一同来探讨思维的发生和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