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3课时 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三课时

第二節分子的立體構型[板書]2、配合物(1)定義:通常把金屬離子(或原子)與某些分子或離子(稱為配體)以配位鍵結合形成的化合物稱為配位化合物。

[講]已知配合物的品種超過數百萬,是一個龐大的化合物家族。

[板書](2)配合物的組成中心原子: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都是帶正電的陽離子,過渡金屬離子最常見。

配位體:可以是陰離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配位體中直接同中心原子配合的原子叫配位原子,配位原子必須是含有孤對電子的原子。

配位數: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的數目叫中心原子的配位數。

配離子的電荷數:配離子的電荷數等於中心離子和配位體的總電荷數的代數和。

[投影][講]如:[Co(NH3)5Cl]Cl2這種配合物,其配位體有兩種:NH3、Cl-,配位數為5+1=6。

[講]配合物的命名,關鍵在於配合物內界(即配離子)的命名。

命名順序:自右向左:配位體數(即配位體右下角的數字)——配位體名稱——“合”字或“絡”字——中心離子的名稱——中心離子的化合價。

例如[Zn(NH 3)2]SO 4讀作硫酸二氨合鋅[實驗2-2]向盛有硫酸銅水溶液的試管裏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難溶物,繼續添加氨水,難溶物溶解,得到深藍色的透明溶液;若加入極性較小的溶劑(如乙醇),將析出深藍色的晶體。

[投影][問題]有誰上黑版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板書]3、配合物的形成:Cu 2++2NH 3·H 2O=Cu (OH )2↓+2NH 4+Cu (OH )2+4 NH 3·H 2O=[Cu (NH 3)4]2++2OH -+4H 2O [Cu (NH 3)4]2+深藍色[講]在[Cu (NH 3)4]2+裏,NH 3分子的氮原子給出孤對電子對,Cu 2+接受電子對,以配位鍵形成了[Cu (NH 3)4]2+ [投影][板書]4、配合物的性質 (1)配合物溶於水後難電離[講]配合物溶於水易電離為內界配離子和外界離子,而內界2+Cu NH 3H 3N NH 3NH 3的配體離子和分子通常不能電離。

选修3第二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

选修3第二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

选修3第二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学会运用VSEPR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3.能够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重点:1.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VSEPR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3.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难点:1.VSEPR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2.杂化轨道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模型3.分子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立体结构的分子模型,引发学生对分子立体结构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分子的立体结构对物质性质有什么影响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

b.分子的立体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2.讲解VSEPR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a.介绍VSEPR模型的原理和步骤。

b.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VSEPR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3.讲解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a.介绍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

b.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三、案例分析1.分析案例一:水分子H2O的立体结构a.运用VSEPR模型预测H2O的立体结构。

b.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H2O的立体结构。

2.分析案例二:氨分子NH3的立体结构a.运用VSEPR模型预测NH3的立体结构。

b.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NH3的立体结构。

四、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分子,运用VSEPR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预测和解释其立体结构。

2.各组汇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学会了运用VSEPR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预测和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2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2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1课时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能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学生自主学习一、形形色色的分子1.三原子分子(AB2型)2.四原子分子(AB3型)3.五原子分子(AB4型)最常见的为□09正四面体形,如甲烷分子的立体结构为□10正四面体形,键角为□11109°28′。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包括□01σ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02孤电子对)由于□03相互排斥而趋向尽可能彼此远离,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立体构型,以减小斥力。

2.价层电子对的确定方法σ键电子对数可由分子式确定。

a表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对于主族元素来说,a=原子的□04最外层电子数;对于阳离子来说,a=中心原子的□05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对于阴离子来说,a=中心原子的□06价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x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07原子数。

b表示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08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氢为1,其他原子=□09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3.VSEPR模型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1)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分子(2)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的分子对于中心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的分子,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互相排斥使分子呈现不同的立体构型。

1.五原子的分子空间构型都是正四面体吗?提示:不是,只有中心原子所连四个键的键长相等时才为正四面体。

如CH3Cl 因C—H键和C—Cl键键长不相等,故CH3Cl分子的四面体不再是正四面体。

2.VSEPR模型和分子的立体构型二者相同吗?提示:不一定相同。

(1)VSEPR模型指的是包括σ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在内的空间构型;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组成分子的所有原子(只考虑分子内的σ键)所形成的空间构型。

(2)若分子中没有孤电子对,VSEPR模型和分子立体构型一致;若分子中有孤电子对,VSEPR模型和分子立体构型不一致。

高二化学 选修3 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案及说课稿

高二化学  选修3   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案及说课稿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常见的配合物。

2.会正确表示配位键、配位化合物。

3.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2、通过举例及资料卡片呈现的形式,培养学生从信息中主动获取知识,总结归纳,增强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史实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了解配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学习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等概念,了解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配位化合物理论。

教学过程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说课稿一、设计思想1、把握的原则:将复杂的知识理论简单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2、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三条主线:(1)知识线。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2)方法线。

注重学习中所蕴含的化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线。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

爱祖国,爱家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在必修2和选修3已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并得出很庞大的一类物质——配合物。

对配位键和配合物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并不深,只需要认识和判断配合物和配位键并能正确表达配位键。

能知道它在生产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构建了共价键的概念,一般共价键的形成方式是成键双方原子各提供一个单电子,而形成共价键还有其他方式,学习配位键能打破他们对共价键固有的认识。

本班学生化学基础较好,通过两年的新课程学习已基本具备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人教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3课时导学案

人教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3课时导学案

⼈教化学选修3第⼆章第⼆节分⼦的⽴体结构3课时导学案第⼆节分⼦的⽴体构型(第⼀课时学案)学习⽬标:1、了解不同的分⼦的不同的空间构型2、学会⽤VSEPR理论推测分⼦的⽴体构型[复习] 写出CO2、H2O、NH3、CH4的电⼦式和结构式;指出键⾓和空间构型【新课】⼀、形形⾊⾊的分⼦三原⼦分⼦四原⼦分⼦五原⼦分⼦⼆、价层电⼦对互斥理论()(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1、理论内容(1)共价分⼦或离⼦的⽴体构型主要取决于。

(2)价层电⼦对包括(3)价层电⼦对各⾃占据的位置倾向于彼此分离得尽可能的,此时电⼦对之间的斥⼒,整个分⼦最。

2、VSEPR的应⽤——预测分⼦或离⼦的⽴体构型⑴确定中⼼原⼦价层电⼦对数⽬价层电⼦对数=+σ键电⼦对数=孤电⼦对数=a:x:b:⑵确定价层电⼦对的空间构型(VSEPR模型)空间构型中价层电⼦对的排列遵循;(3)确定分⼦的空间构型:略去VSEPR模型中的即可得分⼦的空间构型(4)离⼦的⽴体结构的预测阴离⼦价层电⼦对的计算阳离⼦价层电⼦对的计算SO42-NO3-NH4+[练习]2.下列分⼦或离⼦的中⼼原⼦,带有⼀对孤对电⼦的是A.XeO4B.BeCl2C.CH4D.PCl3 3..下列分⼦中,各原⼦均处于同⼀平⾯上的是A.NH3B.CCl4C.H2O D.CH2O 4.在以下的分⼦或离⼦中,空间构型不是三⾓锥形的是A.NF3B.SO2C.SO3D.H3O+第⼆节分⼦的⽴体构型(第⼆课时学案)复习:价层电⼦对数VSEPR模型名称σ键电⼦对数孤电⼦对数电⼦对的排列⽅式分⼦构型名称实例234三、杂化轨道理论1、杂化轨道和杂化轨道理论的内容⑴同⼀原⼦中的原⼦轨道在成键过程中重新组合,形成⼀系列的新轨道的过程叫杂化。

形成的新轨道叫⑵能量相近通常指2sC2s杂化2s2pC2s杂化2sC2s2p杂化⑶杂化轨道的数⽬等于⑷原⼦轨道的杂化的过程中才会发⽣⑸杂化轨道⽤于或 (6) 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最⼤原理,最⼩原理 2、杂化的类型⑴ sp 3杂化①轨道和轨道杂化形成杂化轨道②构型: ③实例: ⑵ sp 2杂化①轨道和轨道杂化形成杂化轨道②构型:③sp 2杂化的中⼼原⼦必有个垂直于σ⾻架的,该p 轨道⽤于④实例: ⑶ sp 杂化①轨道和轨道杂化形成杂化轨道②构型:③ sp 杂化的中⼼原⼦上有个垂直于σ⾻架的。

2018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导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2

2018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导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2

《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导学案(第2课时)班级:姓名:组名:【学习目标】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知识链接】1.共价键类型:σ、π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 我们已经知道,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形结构,它的4个C—H键的键长相同,H—C—H的键角为109°28′。

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甲烷的4个C—H单键都应该是σ键,然而,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的ls原子轨道重叠,不可能得到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

为什么?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阅读教材P39及图2-16理论原理:原子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杂起来,混杂时保持轨道总数不变,重新组合成新的相同的轨道。

理论要点:1.轨道杂化条件:杂化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分子时,通常存在激发、杂化、轨道重叠等过程。

但应注意,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而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同时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如2s,2p等)才能发生杂化,而1s轨道与2p 轨道由于能量相差较大,它是不能发生杂化的。

例1.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CH4分子的形成过程。

例2.阅读教材P40及图2-17.为了满足生成BF3和BeCl2的要求,B和B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应如何改变?用轨道式表示B、Be原子的价电子结构的改变。

2.最小排斥原则: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化学键间最小排斥原理,键与键间排斥力大小决定于键的方向,即决定于杂化轨道间的夹角。

由于键角越大化学键之间的排斥力越小,对sp杂化来说,当键角为180°时,其排斥力最小,所以sp杂化轨道成键时分子呈直线形;对sp2杂化来说,当键角为120°时,其排斥力最小,所以sp2杂化轨道成键时,分子呈平面三角形。

化学专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套精品选修3导学案 第2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化学专题-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套精品选修3导学案 第2章 第2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第1课时学习目标:1.会判断一些典型分子的立体结构,认识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2.通过对典型分子立体结构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及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观察分子的立体结构,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学习重点: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学习难点: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学习过程:【温故知新】观察CO2、H2O、NH3、CH2O、CH4等分子的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判断它们的立体构型,并思考:为什么它们会具有这样的构型?【学习新知】一、形形色色的分子【自主学习】请学生阅读教材P35相关内容,思考如下问题:(1)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与它们的空间构型有何关系?(2)同为三原子分子,CO2 和H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什么原因?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NH3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什么原因?【归纳】含有同种原子的分子,因为原子形成的不同,不同。

【归纳小结】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构成分子的总数不同;2、含有同样数目原子的分子的不同。

【思考交流】观察阅读P36彩图,思考讨论:不同的分子为何会形成不同的键角,从而导致不同的结构?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7-38内容,归纳以下问题:(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怎样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2)什么是价层电子对?对于ABn型分子如何计算价层电子对数?(3)什么是VSEPR模型?如何确定分子的VSEPR模型与空间构型?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相互排斥的结果。

分子中的斥力>的斥力>的斥力。

由于相互排斥作用,尽可能趋向彼此远离,排斥力最小。

2、价层电子对的计算:价层电子对是指。

以ABn型分子为例:价层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所成+ 中心原子数=n +1/2(a-nb)注:a为中心原子A价电子数,b为配位原子B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n即为分子式中的n值,即配位原子的个数。

2018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导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1

2018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三导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构型-1

《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导学案(第1课时)班级:姓名:组名:【学习目标】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学习过程】一。

形形色色的分子阅读教材P35-36,完成下表写出CO2、H2O、NH3、CH2O、C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成键情况,分析分子内的原子总数、孤对电子数与空间结构的关系。

2. 结构式能反映出分子的空间构型吗?3.同为三原子分子,CO2 和 H2O 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什么原因?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 与 NH3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什么原因?思考空间构型由什么决定。

[阅读] P37科学视野,思考:分子的空间结构我们看不见,那么科学家是怎样测定的呢?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阅读教材P38-391.理论要点:在AB x(x≥2)型分子(包括离子)中,中心原子A的周围配置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几何构型,主要取决于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电子对(包括成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电子对)的互相排斥作用,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结构。

2.基本概念:(1)两种原子:对于AB x(x≥2)型共价分子(包括离子),A称之为,B称之为 。

x 为配原子的 ,简称配体数。

分子结构特征:中心原子通过 个σ键与配原子形成分子。

(思考:任意两个B 原子之间是否存在化学键?) (2)三种电子对:①成键电子对数 = 配体数x = σ键数目(思考:为何π键不计入其中?) ②价层电子对数=2价电子总数=2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体提供的价电子数其中: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主族序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配体提供的价电子= 8-该原子的价电子数(氢做配体提供1个电子)。

③孤电子对数=价层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例1.F 、Cl 、O 、S 、N 、C 原子作中心原子时提供的价电子数依次为 例2. 原子做配体时提供的电子数都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的分子的不同的空间构型
2、学会用VSEPR理论推测分子的立体构型
[复习] 写出CO2、H2O、NH3、C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指出键角和空间构型
【新课】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三原子分子
四原子分子
五原子分子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alence Shell Electron Pair Repulsion )
1、理论内容
(1)共价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主要取决于。

(2)价层电子对包括
(3)价层电子对各自占据的位置倾向于彼此分离得尽可能的,此时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整个分子最。

2、VSEPR的应用——预测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⑴确定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数=+
σ键电子对数=
- 1 -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