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类腔前卵泡的体外分离方法和培养体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与体外成熟的研究

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与体外成熟的研究

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与体外成熟的研究芮荣;张涌【期刊名称】《畜牧兽医学报》【年(卷),期】2000(031)006【摘要】通过比较3种培养基、5个培养系统和4种培养方法对卵母细胞生长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卵母细胞生长率而言,以MEM HEPES培养液+5%FCS+40μg/ml FSH+20 ng/ml IGF-1+2 mmol/L cAMP+2 mmol/L次黄嘌呤培养系统为佳.在腔前卵泡体外培养过程中,12个卵泡经腔期发育,约占同等培养条件下卵泡总数的2%(12/603).培养卵泡经腔期发育,并未改善其卵母细胞的成熟率(0/12).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经过不同时间的体外培养,发现经12和14 d培养结束的卵母细胞中,有81%(47/58)生发泡明显迁移至质膜下;培养14 d的卵母细胞中,约16.4%(9/55)产生pbI但不排出,因而可在胞质中见到极体;培养16 d得到1枚排出pbI的孤雌激活卵;同时发现培养16~18 d卵母细胞退化率明显增高(P<0.01).推测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时间为16 d.【总页数】6页(P481-486)【作者】芮荣;张涌【作者单位】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杨凌,712100;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4.8【相关文献】1.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体外发育和体外成熟 [J], 芮荣;张涌2.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J], 芮荣;曹贵方;张涌3.黄体生成素对小鼠腔前卵泡及其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研究 [J], 何宇;张耀君4.促卵泡激素对小鼠腔前卵泡及其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研究 [J], 张耀君5.抗氧化剂对小鼠腔前卵泡及其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影响研究 [J], 何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牛及小鼠腔前卵泡分离的研究

水牛及小鼠腔前卵泡分离的研究
( 西 大 学 动 物 繁殖 研究 所 ,广 西 南 宁 50 0 ) 广 3 0 5
摘要 :对水 牛 和小 鼠腔前 卵泡 的分 离方 法 进行 了系 统探 索 ,旨在找 出 一种水 牛 和 小 鼠腔前 卵泡 的
有效 分离 方法 。实 验一分 别用 梳刮 法 、剪 碎法 和显 微分 离 法分离 回收水 牛 卵巢 腔前 卵 泡 ;实验 二采 用 梳 刮法分 离水 牛胎 牛 、 青年 牛和成 年 牛腔 前 卵泡 ; 实验 三分 别用 浓 度为 0 C 、 . 2/、 . 4/、 . 8 ( K) 0 0 0 0 0 0 9 6 9 6
PAN Hon g—p ng, AHIDe—s n, LU n —hu i hu Fe a Xi o—l , i
GENG i x e,W EIJn we Gu — u ig— i
( i l e r d cin I si t ,Gu n x Un v r i ,Na nn 3 0 5 hn ) Anma R p o u t n t ue o t a g i ie s y t n ig 5 0 0 ,C ia
i v s i a e n t s s u . n e tg t d i hi t dy
C mbsrp to av se inf a t r b f l ra ta flce o —ca emeh d h r etds ic nl mo e uf ope n rl ol l g i y a i s[( 5 . 5+ 4 8 )/ 1 2 3 -4 . 1 -
的胶 原酶 消化 水牛 卵巢 2 n Omi ,然后 采 集腔 前 卵泡 ;实 验 四采 用 梳刮 法 、剪碎 法 和显 微 分离法 分离 小 鼠卵巢 的腔前 卵泡 。结果表 明 ,梳刮 法 能有 效地 分离 回收水 牛和小 鼠卵巢 的腔前 卵泡 。该法 分 离水 牛 卵巢所 得腔前 卵泡 的原始 卵泡最 多 , 级 卵泡 最少 , 次 而分 离小 鼠卵巢所 得 腔前 卵泡 的次级 卵泡最 多 , 原

猪腔前卵泡机械分离研究

猪腔前卵泡机械分离研究
中图分 类号 :8 8 ¥2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 8 7 3 ( 0)3 0 0 — 3 0 5 — 032 61— 0 9 0 0
卵母细胞是体外授精 、 核移植 、 转基 因等胚胎生物 技术研究必不可少的实验材料 ,目前卵母细胞 的来 源
内层 , 直到刮碎为止。其他步骤 同剪碎法 。 1 腔前 卵泡的培养 _ 3 将 回收到 的结构 完整 、 形态正 常 直径 大 于 10 5 m 的腔前 卵泡用 卵泡分离 液清洗 2 次 , 用卵 泡培 养液 清 洗 1 后 , 5 O 温 度 为 再 次 在 %C 、
小 于 1 m, 倒入 5 L小烧杯 中, m 0m 用直径 约 1 mm的巴
胞 包裹 。卵泡大小多在 2~ 0 0 5 m之 间 ,平均 ( . ± 22 70
5 1l ( =5 ) . ) m n 0 。把卵泡移到三蒸水 中, 9  ̄ 在倒 置显微镜 下观察 , 可见卵泡逐渐膨胀 , 最后 卵泡破裂 , 前颗粒细胞 渐渐扩散 , 每个 <5 m腔前卵泡平均有( 6 ) 0 3 9± . 个 7 ( :1 ) n 0前颗粒细胞 。经过荧光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
21 各类腔前卵泡 的形态特点 .
直径小于 5 m卵泡 0
形态特点 :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 卵泡多呈 圆形 , 个别 呈 卵圆形 ; 色较深 , 颜 看不到卵母细胞。 在相差显微镜下观 察, 卵泡 表面凸凹不平 , 有呈多角形扁平状 的前颗粒 细
卵泡分离液 , 用眼科镊子及剪刀将 卵巢皮质剪碎 , 直径
维普资讯
26 4卷第1 0 乏差 2 3 0 期
Rpdc nn Pyog ・ erui d h i y 囝丑圜 o t a sl o o
猪腔前卵泡机械分离研究

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初探

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初探

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初探靳双星;张桂枝;刘太宇【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07(23)5【摘要】【研究目的】为了进一步挖掘猪的遗传潜力,为体外受精、动物克隆和转基因等胚胎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大量优质卵源。

【方法】以极体排出情况为判断标准,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成熟培养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来考察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最佳成熟方式。

【结果】采用任何一种方法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后都没有达到MⅡ。

然而,腔前卵泡体外培养5d后,分离出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再培养12d,卵母细胞平均直径达到102.68μm(102.68±12.21),接近正常成熟卵母细胞的体积,为卵母细胞的成熟创造了条件。

【结论】用两步法培养猪的腔前卵泡,其卵母细胞能够达到接近正常成熟卵母细胞的体积,说明采用两步法培养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是可行的。

【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猪;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作者】靳双星;张桂枝;刘太宇【作者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畜牧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4.6【相关文献】1.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采集、体外发育和体外成熟 [J], 芮荣;张涌2.猪卵泡液和胎牛血清对猪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J], 卢晟盛;杨秀荣;卢克焕3.猪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研究 [J], 孟庆刚;张成林;张永忠;李光鹏;谭景和4.山羊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发育与体外成熟的研究 [J], 芮荣;张涌5.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研究 [J], 李朝军;王斌;范必勤;刘智慧;阮金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牛卵母细胞及体外胚培养技术研究

牛卵母细胞及体外胚培养技术研究

牛卵母细胞及体外胚培养技术研究牛卵母细胞及体外胚培养技术研究序言:牛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家畜之一,其产奶、提供肉食和劳动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传统的牛繁殖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繁殖效率低、繁殖周期长等,制约了牛产业的发展。

因此,研究牛卵母细胞及体外胚胎培养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牛卵母细胞提取与培养卵母细胞是牛胚胎发育的重要原始细胞,提取和培养牛卵母细胞是开展体外胚胎培养研究的第一步。

目前,常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输卵管穿刺取卵的方法,然后通过卵巢剖腹取卵的方法提取牛卵母细胞。

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培养液的温度、酸碱平衡以及添加适宜的营养物质等因素,以满足卵母细胞的生理需要。

二、牛体外胚胎培养技术体外胚胎培养技术是指将受精卵或早期胚胎转移到体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其继续发育并形成胚胎。

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基的优化体外胚胎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基的优化。

培养基的组成应包括必需和非必需营养物质、酶、胺基酸、维生素、激素等,以提供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和生长因子。

同时,还需要控制培养基的温度、pH 值和气体环境,以维持胚胎发育的正常进程。

2. 胚胎的分级和选择在体外胚胎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胚胎进行分级和选择,以筛选出发育良好的胚胎,并移植到母牛体内。

通过观察胚胎的细胞数目、形态和活力等指标,可以初步评估其发育能力和潜在质量。

3. 胚胎的保护和冷冻技术在体外胚胎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如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条件的不稳定等,容易导致胚胎的发育异常或死亡。

因此,需要对胚胎进行保护,选用适当的冷冻技术,储存健康的牛胚胎,以备不时之需。

结论:牛卵母细胞及体外胚胎培养技术的研究为改善牛繁殖效率和提高育种进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牛卵母细胞的提取与培养,以及体外胚胎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完善,可以大幅提高牛胚胎的获取率和存活率,缩短繁殖周期,达到节省繁殖成本、提高繁殖效益的目的。

牛腔前卵泡在体外无血清培养中发育为有腔卵泡

牛腔前卵泡在体外无血清培养中发育为有腔卵泡
前 卵 泡 的 生 长 未表 现 促 进 作 用 。
关 键 词 : ; 前 卵 泡 ; 外 培 养 牛 腔 体
中图 分类 号 :8 33 S 2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5 4 4 ( 0 2 0 — 5 8 O 1 0 5 5 2 0 ) 50 1 2
培 养 成 熟 、 外 受 精 , 下 后 代 , 样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增 加 了 对 体 产 这
母 牛 优 良 遗 传 资 源 的 利 用 。然 而 。 目前 的 体 外 受 精 技 术 , 限 只
于 从 卵 巢 上 获 取 有 腔 卵 泡 内 的 卵 母 细 胞 。 如 何 扩 大 优 质 卵 母
周 虚 Ro etW e b (. , br b 。 1解放 军 军需 大 学 动物科 技 系 , 吉林 长春 1 06 ; . 国诺 丁 汉大 学 生 命 科学 学 院 ) 0 2 2英 3
摘 要 : 无 血 清 培 养 系 统 研 究 了牛 腔 前 卵 泡 的 体 外 培 养 。 直 径 为 1 0 2 0 m 的 牛 腔 前 卵 泡 在 添 加 L 谷 氨 酰 胺 、 用 O ~ 0 B A 、 酮 、 铁 蛋 白 和 硒 的 Mc o a培 养 液 中 培 养 , 泡 保 持 正 常 的 形 态 结 构 并 持 续 生 长 , 养 1 左 右 形 成 卵 S 睾 转 C yS5 卵 培 0d 泡 腔 . 腔 率 约 5 。 培 养 液 中 添 加 胰 岛 素 对 卵 泡 直 径 的 增 长 和 卵 泡 腔 的 形 成 有 明 显 的 促 进 作 用 . 添 加 F H 对 腔 成 O 但 S
卵 泡 库 很 少 的 比例 , 大 部 分 卵 母 细 胞 均 未 被 利 用 , 成 遗 传 绝 造 资 源 的 极 大 浪 费 。 年 来 。 外 受 精 等 生 物 技 术 的 发 展 提 高 了 近 体 卵 母 细 胞 的 利 用 效 率 , 体 内 未 排 卵 的 卵 泡 卵 母 细 胞 经 体 外 即

牛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

牛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

牛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高建明;吴学清;王占贺;万善霞;高雅芝;孙颖【期刊名称】《中国兽医学报》【年(卷),期】2002(22)4【摘要】通过在α- MEM和 D- MEM/ F1 2 基础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 ITS、丙酮酸钠、谷氨酰胺、次黄嘌呤和血清 ,观察了不同基础液对牛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而筛选出较好的组别。

在筛选出的基础液组别中添加 3个水平的FSH、L H、E2 ,观察了其对牛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α- MEM和 D- MEM/ F1 2 2种基础液中以α-MEM为好 ,不同的基础培养液组合对牛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添加不同水平的激素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也有显著影响。

试验初步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液成分为α- MEM+ITS(I- 5 m g/ L ,T- 5 mg/ L ,S-5μg/ L ) +丙酮酸钠(0 .2 3mmol/ L) +谷氨酰胺 (1.5 m mol/ L) +次黄嘌呤 (2 m mol/ L) +血清 (7.5 % ) +FSH(0 .2 5 mg/ L) +L H(5 IU/m L ) +E2 (0 .5 mg/ L )。

【总页数】3页(P341-343)【关键词】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作者】高建明;吴学清;王占贺;万善霞;高雅芝;孙颖【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3【相关文献】1.NGF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 [J], 李海;周虚2.牛腔前卵泡入培直径及每孔培养卵泡数对其体外发育的影响 [J], 李海;周虚;高志花;安铁洙3.无血清培养液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影响 [J], 高志花;周虚;高庆华;李海4.牛腔前卵泡在体外无血清培养中发育为有腔卵泡 [J], 无5.神经生长因子对牛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 [J], 李海;周虚;安铁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畜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

家畜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

家畜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王锋;徐照学【期刊名称】《草食家畜》【年(卷),期】1993(000)006【摘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家畜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断期与胚胎基因组的激活、细胞周期对早期胚胎发育的调节、能量代谢机理与培养基的改进,不同家畜早期胚胎的体外共同培养系统以及输卵管与其它生长因子的作用。

随着胚胎工程的深入研究和商业性胚胎移植的迅猛发展,对胚胎尤其是牛胚胎需求量日益增加。

目前除了超数排卵以外,体外受精技术是又一条获得胚胎的主要途径。

但后者需要适宜的培养系统,使受精卵体外发育到囊胚(或桑椹胚)期,以便进行非手术移植;而判断培养方法本身的成功与否通常也是以能否发育到囊胚期来衡量的。

因此,建立适宜的体外培养系统,无论是在生产上还是在科研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系统比较复杂,其中对胚胎存活起关键作用的成分有温度、湿度、光、pH值、渗透压、离子浓度、能量来源、血清成分(大分子和未确定的生长因子)、气象水质及培养器皿等。

由于早期胚胎体外发育时存在着“发育阻断”现象,因此仅采用无血清的特定培养基很难有效地促进早期胚胎的发育。

目前,在哺乳动物尤其牛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都是采用与其他细胞共同培养的方法来促进早期胚胎的体外发育,但仍存在着下列问题:(1)囊胚发育率低。

【总页数】4页(P30-33)【作者】王锋;徐照学【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4.6【相关文献】1.牛磺酸对昆明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和着床的影响 [J], 范晶晶;郑秋闿2.昆明鼠自体卵丘细胞与早期胚胎序贯共培养对胚胎体外发育潜能的影响 [J], 李娟;于小洁;王磊光;魏斌;王洪岩;邱毅;张丽红;张琦;张梅心;江平3.芝麻素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J], 何道宏; 韩国波; 孙敬宇; 鄂志强; 崔宇新; 许永男; 高青山4.抗氧化剂对家畜胚胎体外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J], 金磊; 张子敬; 朱肖亭; 吕世杰; 黄永震; 王二耀; 徐照学; 施巧婷5.甘草素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朱纯宇;尹月;李钟淑;方南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农 业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 年
用, 造成了卵巢生殖资源的极大浪费。 目前仅有小鼠原始卵泡经体外培养后,其卵母 细胞成熟、 受精、 并获得后代的报道 ; 家畜类(主要
$#%
时期的卵母细胞不但体积增大,质量也获得了显著 增加,主要表现在蛋白含量的增加和卵母细胞在成 熟、受精及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物质的储备 增加,但这时的卵母细胞还不具备重新启动减数分 裂的能力, 与减数分裂相关的因子和 +,- 的成分还 在合成中$9"%。 随着卵泡的进一步发育, 卵泡内出现了腔隙, 称 为卵泡腔, 这时的卵泡称为有腔卵泡。 在有腔卵泡发 育期, 卵母细胞顺序性地获得了减数分裂启动、 完成 第一次减数分裂和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的能力, 这 一结果是以卵母细胞的生长为基础的,如:直径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N"$, K304:@B-35-/E4A60B104@B-LA31762:3B3EM----%II")**-- ( ")
・ 综述 ・
家畜类腔前卵泡的体外分离方法和培养体系研究进展 .
’’’’’’’’’’
刘瑞华 $’’’’ 李 明 $)%’’’’ 焦丽红 $’’’’ 郑 行 %’’’’ 王 红 $.’.
$)%
9""*! ! 的猪和牛的卵母细胞可以启动减数分裂但 不能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而直径在 99"! : 的牛 卵母细胞和 99;! : 的猪பைடு நூலகம்母细胞均能完成第一次 $99<* 减数分裂, 停滞在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 )
9!%
。来自于小的有腔卵泡的卵母细胞虽然能完成核
但其受精 成熟(如排出第一极体)而 进 入 + " 期 , 率较低, 而且很难发育到囊胚期; 而大的有腔卵泡的 卵母细胞其受精率和囊胚发育率则显著增加。卵母 细胞在各阶段的发育能力与卵母细胞和卵泡的大小 直接相关$9!%。
! 基金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
刘瑞华 !’ 女 )’*+,* 年生 )- 博士研究生。
.. 通讯作者。 /01234-534-63447893:;7:67<’=>?@AB!-CD@:E2F-9@:;@<A3G<@6<6:H<------ 收稿日期: %I#%>#">%J----- 接受日期: %II%>*%>%&
卵泡的体外培养还处于研究的早期阶段。本文就哺 乳动物卵泡在体内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目前技术条 件下体外分离和培养家畜类腔前卵泡的方法进行综 述。
发育 " ****家畜类腔前卵泡的体外分离、
腔前卵泡期卵母细胞的培养体系因实验目的的 不同分为两种: 一是完整卵泡的培养, 观察单个卵泡 的发育特征;二是从腔前卵泡分离卵母细胞 1 颗粒 细胞复合体的培养, 目的是研究卵母细胞的生长、 发 育机制。 目前, 啮齿类腔前卵泡期卵母细胞的体外生 长体系较为成功,不论是卵母细胞 1 颗粒细胞复合 体还是完整卵泡的培养,卵母细胞均能完成两次减 数分裂, 并经体外受精获得后代 $#<*9!%, 家畜类腔前卵 泡期卵母细胞的体外发育体系还处于建立的早期阶 段, 主要是完整的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 卵泡的培养 不但可以使卵泡细胞或卵母细胞分泌的许多对卵母 细胞生长、分化起重要作用的因子在卵泡液中积聚 至较高浓度并发挥作用,而且完整的卵泡结构保证 了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之间的信息 交流和物质交换。 不足之处是必须从结缔组织丰富、 质地较韧的家畜卵巢分离完整卵泡。 家畜类腔前卵泡的体外分离 "# !$$$$ 卵泡分离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其体外发育。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IIIOI ; %’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 $III+P )
摘要:在哺乳动物体内, 启动卵泡生长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卵泡的体外培养遇到较大困难; 由于不同物种卵泡的成熟时 间和调节机理有较大差异, 因此它们的体外培养技术还不能通用。在过去的几年, 不同动物的卵泡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均有一 定程度的发展, 而且对卵泡的发育过程也有了很好地了解, 但是获得高质量的成熟卵母细胞还有相当的距离。在目前的技术条 件下, 啮齿类的腔前卵泡已能经体外培养发育至有腔卵泡期, 而且从有腔卵泡分离的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 体外受精后已能产 生新的个体。但家畜类腔前卵泡的体外培养体系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探讨早期卵泡的发育特征, 建立成功的体外分离方法和 培养体系是开发家畜类卵巢资源的基础。 关键词:腔前卵泡 Q’’ 体外分离 Q’’ 体外培养
发育 ! ****哺乳动物卵泡在体内的生长、
在胚胎期的卵巢内一旦生殖细胞停止有丝分 裂,即与周围的一小部分前颗粒细胞建立联系而形 成原始卵泡, 生殖细胞随之进入减数分裂期, 成为卵 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的卵母细胞暂停在第一次分 裂前期的网线期,直到细胞内合成足够的减数分裂 启动因子 (+,-) 才重新启动减数分裂。 在新生卵巢 内, 形成了一个原始卵泡库, 它们的数量随动物种类 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原始卵泡库一旦建立, 卵泡 便开始生长、 发育, 但是到目前为止启动卵泡生长、 发育的因素仍是卵巢生物学中令人困绕的难题。许 多分子 / 因子被认为是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 调节原始卵泡的发育, 如: 成视网膜细胞 01234 基因、 瘤蛋白以及一系列生长因子等, 但均缺乏确切证据, 而且也没有在哪一个变异的或转基因动物中观察到 只含有原始卵泡的卵巢。 随着卵泡的生长,卵母细胞以及卵泡内的其它 细胞也开始生长、 分化, 这时的卵泡称为腔前卵泡。 在腔前卵泡期, 卵母细胞体积增大, 颗粒细胞增殖形 成多层, 卵 泡 内 膜 细 胞(456078*0688 )从 周 围 的 基 质 中分化出来, 这 # 种细胞共同构成了卵泡单位。 这一
/;R@:678’35’127’S787@462’3:’T83B@1A3:’@:;’U0B1047’534’127’V3?781A6’W47@:14@B’ X3BBA6B78’T: YA143
ZA0’S0A20@*’’’’ZA’[A:E*)%’’’’KA@3’ZA23:E*’’’’\27:’]A:E%’’’’^@:E-_3:E*..
‘*<’a1@17’b7M’Z@c34@134M’35’S7943;061AR7’LA3B3EM, T:81A1017’35’\33B3EM)’U2A:787’/6@;7?M’35’a6A7:678)’ %<’U3BB7E7’35’LA3B3EA6@B’a6A7:678)’U2A:@’/E4A60B104@B’e:AR748A1M)’L7AdA:E’*III+P)’U2A:@’f L7AdA:E’*IIIOI)’U2A:@ ;

g27’ 7h@61’ ?762@:A8?8’ 47E0B@1A:E’ A: RAR3’ 53BBA60B3E7:78A8’ A:’?@??@BA@:8’2@R7’ 3:BM’c77:’ 9@41BM’ 0:4@R7BB7;<’ a3?7’
943678878)’ 8062’@8’127’A:A1A@1A3:’35’E43D12’35’94A?34;A@B’53BBA6B78’@47’81ABB’9334BM’0:;748133;<’ g2A8’A:647@878’127’;A55A60B1M’13’60B1047’ 53BBA6B78 A: RA143<’ g2747’@47’A?9341@:1’8976A78’;A55747:678’A:’47E0B@1A3:’@:;’1A?A:E’35’?@104@1A3:)’D2A62’?@i78’A1’;A55A60B1’13’14@:89387’ 1762:Aj078<’kR74’4767:1’;76@;78)’;A55747:1’@:A?@B’53BBA6B7’60B1047’8M817?8’2@R7’c77:’;7R7B397;)’@:;’@’c71174’A:8AE21’2@8’c77:’E@A:7;’A:’ 127’9436788’35’53BBA60B3E7:78A8)’c01’127’MA7B;’35’E33;’j0@BA1M’?@1047’336M178’2@8’c77:’R74M’BA?A17;<’ e:1AB’:3D)’ 3:BM’DA12A:’127’?3087’ ?3;7B)’127’cA412’35’BAR7’M30:E’2@R7’c77:’4793417;<’^A12’127’7h6791A3:’35’@’0:Aj07’7h974A?7:1)’D2747’127’81@41A:E’1A8807’D@8’63?9387;’ 35’94A?34;A@B’53BBA6B78)’@BB’31274’60B1047’8M817?8’630B;’3:BM’8081@A:’336M17’E43D12’@:;’;7R7B39?7:1)’D27:’53BBA6B78’D747’4714A7R7;’543?’ 127’947@:14@B’53BBA6B7<’ T:’127’;3?781A6’@:A?@B’?3;7B8’lc3RA:7)’ 9AEf)’ 127’8066788’ 35’53BBA60B3E7:78A8’ A: RA143’2@8’ c77:’ R74M’BA?A17;<’ /1’ ?381’127’E43D12’ A: RA143’35’947@:14@B’53BBA6B78’630B;’c7’@62A7R7;’ A:’127’c3RA:7’’@:;’9AE<’ g27’9049387’ 35’12A8’47RA7D’ A8’13’;75A:7’127’ 62@4@6174A81A68’35’947@:14@B’53BBA6B78’E43D12’@:;’;7R7B39’127’A83B@1A3:’?7123;8’@:;’60B1047’8M817?’A: RA143’’A:’;3?781A6’@:A?@B8 ’’947@:14@B’53BBA6B7Q’’A83B1@1A3:’A: RA143 Q’’60B1047’8M817?’A: RA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