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纯化方法汇总

合集下载

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
微生物分离纯化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均质法:将微生物样品加入适量的缓冲液中,然后将样品经过均质器处理,使细胞壁破碎,释放细胞内物质。

通过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分离培养,可以得到不同的菌落。

2. 筛选法:将微生物样品铺在含有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上,根据对某种成分的利用能力,筛选出适应该成分的细菌。

3. 纯化法: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将一种菌落的单个菌株剔除出去,再进行单独培养,即可得到纯菌株。

4. 浓缩法:从土壤、水体等微生物来源中提取微生物样品,然后利用离心、滤网、浓缩膜等方法将细菌浓缩到一定程度,再用分离纯化方法进行分离。

5. 选择性富集法:根据特定的培养基条件,利用微生物自身的代谢特征在培养基中乘以菌落数量,然后利用纯化方法进行分离。

以上几种方法均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具体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目的来进行。

分离纯化技术

分离纯化技术
稀释平板分离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液(如1:10、1:100、
1:1000),取1:1000 稀释液1ml置于灭菌的平皿中,然后倾 注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摇 匀后待琼脂凝固 ,制成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单个菌落 。
五、涂布分离培养技术
1.稀释涂布平板法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blood agar, illustration b-hemolysi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on blood agar With on hemolysis
细菌纯培养
细菌斜面 纯培养法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
5.注意事项
①平板不能倒得太薄,最好在使用前一天倒好。为防止平板表面产生冷凝水,倒平板前 培养基温度不能太高。
②用于平板划线的培养基,琼脂含量宜高些(2%左右),否则会因平板太软而被划破。 ③用于划线的接种环,环柄宜长些(约10cm),环口应十分圆滑,划线时环口与平板
间的夹角宜小些,动作要轻巧,以防划破平板。 ④为了取得良好的划线效果,可事先用圆纸垫在空培养皿内画上4区,并用接种环练习
, 最后,将左手所持皿底放回皿盖中。 烧去接种环上的残菌
4 恒温培养 将划线后的平板至37℃倒置培养2~3天。 5 挑单菌落 良好的结果应在C区出现部分单菌落,而在D区出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菌落。然后从 典型的单菌落中挑取少量菌体至试管斜面,经培养后即为初步分离的纯种。
6 清洗、处理 清洗培养皿,将废弃的带菌平板作高压杀菌后进行清洗、晾干。
一、原理: 1、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一系列的稀释,使稀释样
品中的微生物或孢子呈分散状态; 2、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机和培养条件下长出单菌落, 3、再将单菌落转移培养,重复此过程两、三次便可获

不同类型的细菌的分离

不同类型的细菌的分离

不同类型的细菌的分离
不同类型的细菌的分离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离方法:
1.平板划线分离培养法:适用于混有多种细菌的情况,通过划线分离和培养,使原来混杂在一起的细菌沿划线在琼脂平板表面分离,得到分散的单个菌落,以获得纯种。

2.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法:对于一些无法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例如一些细胞大的细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需要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法。

常用的方法是稀释法,在同一个稀释度的许多平行试管中,大多数表现为不生长,以获得纯培养。

3.单细胞(孢子)分离法:在自然界中,很多微生物都是混杂在群体中的少数种类。

此时可以通过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

这种方法的难度与细胞或个体的大小成反比,较大的微生物如藻类、原生动物较容易,个体很小的细菌则较难。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

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

所谓平板,即培养平板的简称,它是指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固体培养基的平皿。

这方法包括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

固体培养基用琼脂或其它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

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

这种由Kock建立的采用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简便易行,100多年来一直是各种菌种分离的最常用手段。

1.1 稀释倒平板法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

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1.2 涂布平板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是一种将复杂微生物混合物分离为纯化菌株的过程。

这是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发现新的微生物物种,以及从微生物中获得新的代谢产物等研究领域的关键步骤之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1.常规分离法:常规分离方法是一种最常用的微生物分离技术。

该方法基于微生物菌落形态和特性的观察和比较,通过选取和分离菌落来获取纯化的微生物。

常见的常规分离方法包括移植法、罐培养法和环扩散法等。

2.筛选培养基:筛选培养基是通过优化微生物的培养条件,选择能够选择性生长其中一特定微生物的培养基。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离特定类型的微生物,例如革兰氏阳性菌、细菌等。

常见的筛选培养基包括含有特定抗生素、特定营养物质或特定pH值的培养基。

3.稀释分离法:稀释分离法是一种通过连续稀释样品来使微生物单个分离的方法。

首先,将样品连续稀释,然后在培养基上接种稀释液,并进行培养。

稀释分离法适用于稀释样品中含有少量微生物的情况,可以帮助分离纯化微生物。

4.毛细管扩散法:这是一种通过毛细管将微生物分离到培养基上的方法。

首先,将培养基注入玻璃毛细管中,并将其将培养基表面用火焰加热,使其与空气接触。

然后,将毛细管插入样品中,微生物通过毛细管扩散到培养基中。

这种方法使用较少的培养基和试剂,能够直接从样品中获得纯化的微生物。

5.细胞分离技术:细胞分离技术是通过分离微生物细胞来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包括细胞离心、滤膜分离和凝胶过滤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微生物细胞从细胞混合物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化的微生物。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这些方法在微生物研究和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

微生物的纯培养、分离纯化和平板菌落计数法姓名摘要: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其特点是能测出微生物样品中的活细胞数。

本实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纯化微生物以获得纯培养并进行平板菌落计数,旨在了解微生物的纯培养含义和意义、熟练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微生物样品中活细胞的原理、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的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平板菌落计数法1.引言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

人们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

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个种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

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以重复的有意义的结果,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形状稳定的纯培养(菌种)是微生物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否则生产或科研都无法正常进行。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使用显微操作器单细胞挑取法可以直接得到纯培养。

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是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常规方法。

后几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进行,达到好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1)简易单细胞挑取法:它需要特制的显微操纵器或其他显微技术,因而其使用受到限制。

简易单孢子分离法是一种不需显微单孢操作器,直接在普通显微镜下利用低倍镜分离单孢子的方法。

它采用很细的毛细管吸取较稀的萌发的孢子悬浮液滴在培养皿盖的内壁上,在低倍镜下逐个检查微滴。

将只含有一个萌发孢子的微滴放一小块营养琼脂片,使其发育成微菌落。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生物固氮
通过研究固氮微生物,提高作物的氮素供应,提 高产量。
在医学上的应用
01
02
03
抗生素
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 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疫苗
许多疫苗是通过微生物培 养制备的,用于预防疾病 。
诊断试剂
微生物可用于制备各种诊 断试剂,用于疾病的快速 诊断。
在工业上的应用
食品加工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起到 重要作用,如发酵、制作 酸奶、面包等。
划线分离
通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微生物在划线区域内独立生长,形成 单菌落。
液体培养基分离
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接种量,使 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独立生长。
03 微生物的鉴定
形态学鉴定
总结词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 颜色等特征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状、 大小、排列、运动性等特征,初 步判断其种类。
纯培养可以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酶活性、生长繁殖条件等特性,有助 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纯培养的方法
选择性分离
根据微生物的特殊性质,如对营养的需求、耐受力、生长温度等,在 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出单一的微生物。
稀释与涂布
将微生物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控 制稀释度和涂布量,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独立生长。
琼脂平板保存法
将微生物培养至琼脂平板上, 待菌落长成后,密封保存。
糖发酵管保存法
利用微生物对糖类的发酵作用 ,将微生物保存在含有糖类的
培养基中,常温下保存。
05 微生物的应用
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加速土壤中有机质 的分解,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

二、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1.斜线法
平板划线分离的方法
2.曲线法
3.方格法
4.放射法
5.四格法
二、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二)利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稀释法原理: 连续稀释,使一只试管里分配不到 一个微生物 如果大多数平行稀释管里没有微生 物生长,那么有微生物生长的试管 得到的培养物就是纯培养物
二、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1、微生物纯种分离的原理 2、微生物纯种分离的方法 利用固体培 养基分离、利用液体培养基分离、单细 胞分离、选择培养分离
任务 1、如何检验平板上某个单 菌落是不是纯培养? 2、请问在平板培养细菌为 什么要倒平板培养?
将含菌的样品加入还比 较烫的琼脂培养基,再 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 敏感菌的死亡 某些好氧菌会在琼脂中 间缺氧影响生长
二、微生物分离纯化的方法
涂布 v3、平板划线分离法(streak plate method)
特点:快速、方便 分区划线: 适用于浓度较大的样品 连续划线: 适用于浓度较小的样品。
模块七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microorganisms
任务二、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
知识目标:
掌握常用的纯种分离技术
掌握纯培养概念
技能目标:
能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任务二、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技术
内容导入 分离(isolation):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微生物的 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如果稀释度适宜,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 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 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特点:操作较麻烦,染菌几率大,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纯化方法汇总
含有一种以上的微生物培养物称为混和培养物(mixed culture)。

如果在一个菌落中所有细胞均来自于一个亲代细胞,那么这个菌落称为纯培养(pureculture)。

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

得到纯培养的过程称为分离纯化,方法有许多种。

1、倾注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通过一系列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与熔化好的保持在40-50°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充分混合,然后把这混合液倾注到无菌的培养皿中,待凝固之后,把这平板倒置在恒箱中培养。

单一细胞经过多次增殖后形成一个菌落,取单个菌落制成悬液,重复上述步骤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物。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通过适当的稀释,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放在无菌的已经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的玻璃刮刀把稀释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上,经恒温培养便可以得到单个菌落。

3、平板划线法
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用无菌的接种环取培养物少许在平板上进行划线。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当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上往后移动时,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稀释,最后在所划的线上分散着单个细胞,经培养,每一个细胞长成一个菌落。

富集培养法的方法和原理非常简单。

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条件只让所需的微生物生长,在这些条件下,所需要的微生物能有效地与其他微生物进行竞争,在生长能力方面远远超过其他微生物。

如果要分离一些专性寄生菌,就必须把样品接种到相应敏感宿主细胞群体中,使其大量生长。

通过多次重复移种便可以得到纯的寄生菌。

5、厌氧法
在实验室中,为了分离某些厌氧菌,可以利用装有原培养基的试管作为培养容器,把这支试管放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以便逐出培养基中的溶解氧。

然后快速冷却,并进行接种。

接种后,加入无菌的石蜡于培养基表面,使培养基与空气隔绝。

另一种方法是,在接种后,利用N2或CO2取代培养基中的气体,然后在火焰上把试管口密封。

有时为了更有效地分离某些厌氧菌,可以把所分离的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上,然后再把培养皿放在完全密封的厌氧培养装置中。

6、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
是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

较大的微生物,可采用毛细管提取单个个体。

个体相对较小的微生物,需采用显微操作仪,在显微镜下用毛细管或显微针、钩、环等挑取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孢子以获得纯培养。

单细胞分离法对操作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