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起义》PPT课件
《明朝的兴亡》教学课件

八股取士的害处跟焚书一样,而对人才的迫害 和影响比当年在咸阳郊区坑儒四百六十余人更大.
李自成起义
原因: 皇帝昏聩无能,无心朝政;宦官、权臣
交替专权,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李自成起义
• 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逐渐占领西北 、华北,成为各地夺取北京城,明朝灭 亡。
朱元璋像
一.明朝的建立
时 间:1368年 都 城:应天府(南京) 建立者:朱元璋 (明太祖)
明朝疆域图(1433年)
迁都北京
• 1402年,朱棣夺得皇位,改年号为“永乐 ”。朱棣即明成祖。
• 明成祖下令改北平府为北京,营建皇宫, 扩建都城,疏通大运河。
• 1421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原来的京城 称南京。
明朝北京城布局图
八达岭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
专制的强化
1、废除丞相,由吏、户、礼、兵、刑、工 六部掌管朝政,直接听命于皇帝; 2、将元朝行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分割地方权力;
3、设立锦衣卫; 4、推行专制教育。科举取士几乎成为选任官员的 唯一途径,“四书”“五经”成为学习和科举考 试的唯一内容。采用“八股取士”。
明朝的兴亡
一.明朝的建立与迁都北京 二.专制的强化 三.李自成起义
朱元璋曾恨死贪官污吏,当上皇 帝后,采用各种办法控制臣下,君主 专制在明朝达到一个高峰。朱元璋是 怎样建立明朝的?采取什么手段强化 皇帝的个人专制?明朝又是怎样灭亡 的?
相关史事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 ,他被迫到佛寺里当了和尚,到处化缘 维生。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 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 采取“高筑墙,广积 粮,缓称王”的策略 ,逐步发展壮大,最 终统一全国。
明朝为加强皇帝个人集权,采取了 哪些措施?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17课明朝的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人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3.过程与方法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髙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自成起义推翻明王朝,满洲的兴起。
教学难点: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丰富了农民战争的反封建内容。
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准备】《流民图》、李自成像、《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等图片、音像资料【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竞猜: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他"是谁:他是一位开国皇帝,他曾是一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也曾出家黄觉寺......(学生抢答:朱元璋)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
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明朝的灭亡。
二、讲授新课(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的发展,但政治日益腐败。
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导致宦官专政。
皇室内部又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秦末农民大起义》ppt课件(36张PPT)

•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
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
•
三、小说和戏剧
•
学生概括古典小说的成就,并通过这些古典小说概括明清文化的时代特征。
•
年代 著作 作者 题材 价值
•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三国时期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阿平亲眼看见了鸿 门宴中的项羽和刘邦, 项羽在咸阳城中的所 作所为,不禁心中有 了判断。于是,他决 心跟随刘邦…………
三、楚汉之争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江东父老
阿平受到了刘邦的 重用,运用自己的聪 明才智辅佐刘邦,取 得楚汉之争胜利,建 立了新的王朝。阿平 也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刘邦、项羽先后进行了秦末农民战争 和楚汉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 相同?
•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唐僧取经的故事 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着市民文学日趋成熟和繁荣,小说取代诗、词、散文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不仅着意于战争场景的描写,更精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曹操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统治阶级自私、贪婪、奸诈、残暴的种种表现,
一、秦的暴政
法律严苛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 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动不动就要受 处罚,而且一人有罪,家族邻居都要受牵连,每年被处以 各类刑法的人多达100多万。当时在市场,有一种奇怪的 现象: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第17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4】.下列与明朝灭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
①明朝朝政腐败,宦官专权
②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 ③明末农民起义 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⑤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A.①②③
C.②③⑤
B.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符合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人民的支持
3.李自成起义军的发展
1640年,起义军打到河南,提出“均田免粮”
1643年,被拥戴为新顺王 1644年,建国大顺 1644年,攻克北京,明朝灭亡
探究 三
起义军撤离北京
李自成与吴三桂在山海关展开激战。吴三桂勾结清军夹 击李自成军,农民军惨败,李自成退回北京。1645年,李自 成在通山九宫山遇难。明末农民起义的高潮结束。
材料二 农民军的战败引起北京人心惶恐。明降官纷纷南逃, 各地官绅地主也纷起反噬。尤其严重的是, 起义军的很多将官 经不起都市豪华生活的诱惑,鹜声色,贪财货,分据前明大官 住宅,日趋骄奢淫逸,士卒也各身怀重货,无有斗志。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起义军骄傲自满,麻痹轻敌 起义军进京后滋长了享乐腐化的思想 吴三桂与清兵联合进攻
1.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 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 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石 性冷而味腥,少食辄饱,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最可悯 者,如安补城西有粪场一处,每日必弃一二婴儿于其中,有号 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粪土者。至次晨,所弃之子已无 一生,而又有弃之者矣!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 外,便无踪迹。后见门外之人,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 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
探究 一
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31张PPT).ppt

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斩去左
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有各
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
腰斩、活埋10多种。这一记载说明秦的刑
法有什么特点?
刑
法
残
酷
(一)秦的暴政
秦始皇禁锢人们思想
言论,下令烧毁民间藏
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
秦国史书、医药、种植
及占卜之类的书。
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
“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
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
公元前207年,秦向刘邦
投降,秦朝灭亡。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
三、楚汉之争
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目的: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帝位
结果: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刘邦取胜,建
(二)项羽、刘邦起义
巨鹿之战
时间
公元前207年
战争双方
项羽和秦军
典故
结果
特点
破釜沉舟
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
以少胜多的战役
刘邦
破釜沉舟
二、秦末农民战争
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
大败秦军?
秦朝灭亡:
当时项羽在军事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
法,很难取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
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
立汉朝。
三、楚汉之争
鸿门宴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楚霸王竟然输给刘邦,为什么?
补充材料: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
婴,烧秦公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20张PPT)

车裂
烹刑
腰斩
“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趾,又
黥为城旦。”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束颈的铁钳
铁桎(zhì 脚镣)
表现四: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相关史事: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 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类的书 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 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垓下之战-十面埋 伏、四面楚歌
鸿门宴-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鸿沟议和-楚河汉界
乌江自刎-霸王别姬
思考:楚汉之争与秦末农民起义有何不同?
比较项目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战争
推翻秦朝 统治
楚汉之争
争夺帝位
农民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 农民战争
封建统治阶 统治阶级内部争
级
夺帝位斗争
项羽贵族出身,楚国名将项 燕之孙,拥军40万
焚书事件,是由博士淳于越在秦始皇的祝寿 盛宴上的一通发言引发
秦始皇将这些儒生连同方士,一共460人,全 部坑杀
表现五:秦二世更加残暴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 平乡东北)。胡亥与赵高、李斯合谋发动沙丘政变, 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 改诏篡位,残杀宗室手足
杀害了前朝重臣数余;杀死 了33位兄弟姐妹
随堂训练
3、公元前 209 年,“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应”,成千上万、几十万上百 万的革命农民揭竿而起。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
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 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 项是( )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D.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21张PPT)

新课学习
二、陈胜、吴广起义 学习任务二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 活动 1 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新课学习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政权 原因
公元前 209 年 陈胜、吴广 大泽乡 张楚政权
影响
新课学习
活动 2 读地图,完成相关活动。 找到渔阳的位置,陈胜、吴广 起义地点,张楚政权的根据地及秦 都城。 结合图例,说明陈胜、吴广起 义军的进军路线。
继位的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长姐妹,任意屠杀文武 大臣。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继续营建庞大的工 程,征调民力屯卫咸阳,还向郡县加征粮饷,赋役愈加沉重。道路上到处是 被押送的刑徒。
秦二世更为残酷
新课学习
秦朝暴政的表现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法律严苛 禁锢思想言论 秦二世更为残酷
课堂小结
导致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大起义
反抗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刘邦起义
秦朝灭亡
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课后任务
拓展作业 编演《陈胜、吴广起义》历史短剧。 说明:学习本课后,在查阅史料的基础上,编写《陈胜、吴广起义》 历史剧的脚本,合理分配角色,进行排练,成熟后在班级演出。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新课导入
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新课学习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30张PPT)

汉王—刘邦
5.结果: 6.启示:
启发点拨
楚汉之争
项羽拥有重兵,自封为西楚霸王,封 楚汉之争: 刘邦为汉王,他们之间的争战,史称
“楚汉之争”。
项羽、刘邦起义与楚汉之争性质是否相同?
时期 项羽、刘邦起义
楚汉之争
目的 性质
推翻秦的暴政统治
争夺帝位
农民起义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材料: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
欢迎进入历史课堂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 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 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 秦朝呢?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 亡的历史知识; 2.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 得天下的道理。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5.下列秦末农民战争的事件中,依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C )
①建立张楚政权 ②大泽乡起义
③吴广、陈胜被杀 ④刘邦率兵进入咸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6.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王 侯 将 相 宁 有 种 乎 !
自主学习 贰 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1.时间: 公元前209年 2.地点: 大泽乡 3.领导: 陈胜、吴广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篝火狐鸣,鱼腹丹书
直接原因: 戍边遇雨误期 4.原因:
根本原因: 秦的残暴统治
5.经过: 大泽乡起义 攻占陈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末社会危机
宦官专权
明 宦
官
像
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
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
1621年,明熹宗朱由校继位,改元天启。天启初东林党人受重用,分据 首辅和吏、兵、礼、都察院等部院长官,势盛一时。
天启元年,魏忠贤升任司礼秉笔太监,有权处理大臣奏章。不久,魏忠 贤设内标万人,全副装备,建立一支私人武装。天启三年,魏忠贤提督东厂。 随着魏忠贤的得势,他内结由校乳母客氏,外收东林党的反对派作羽翼,逐 步形成了阉党。天启四年,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阉党”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遭到魏忠贤的残酷镇压。东林党人逮杀殆尽。明后期政治陷入极端黑暗腐败。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大 顺 通 宝 、 永 昌 通 宝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1627年(天启七年),陕西灾荒严重,澄县知县张斗耀苛征暴敛,勒逼租税,农民无法 负担,数百饥民在澄城起义,杀死知县,揭开了明末大起义的序幕。1628年,府谷王嘉胤、 宜川王左桂、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等相继起事,农民起义在陕西大部分地区迅速展开。 参加者有驿卒、逃兵和大量饥民。李自成、张献忠分别于1629、1630年参加起义。
以东林书院为基地而形成的政治团体与其 它地区反对朝廷的士大夫逐渐融为一体, 形成一股社会力量。顾宪成与江西吉水人 邹元标,北直隶高邑人赵南星被当时誉为 “三君”。明末,以清流自居的士大夫以 名列东林为荣。另有山东齐党,湖广人楚 党,浙江人浙党。三党联合与东林党相互 攻击。
赵 南 星 奏 折
邹元标《五言诗轴》
票拟
批红
明末社会危机
皇帝不理政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廿二史札记》卷三三《明内阁首辅之权最重》 “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 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 亦听命矣”。
庙号
年号
宦官
主管
四
英宗
大
宪宗
权
阉
武宗
熹宗
正统 成化 正德 天启
王振 汪直 刘瑾 魏忠贤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旧征未完,新饷己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
政树治有腐啼鹃败,尽洒土鞭扑地之血集。黄中埃赤地赋,乡税乡沉重 几断人烟; 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 提出了“均田免粮” 的口号,李自成占领 西安。 1644年正月, 李自成改国号大顺, 建元永昌,改西安为 长安,称西京。铸永 昌通宝钱,造甲申历。
明末农民起义
主讲:李君平
明末社会危机
宦官专权
与汉、唐相比,明代宦官数量庞大,机构发达, 权力广泛。 明朝宦官机构非常庞大,重要的有十二监、四 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
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明末社会危机
宦官专权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设立“东厂” 特务机构,由亲信宦官掌管,后来例用司礼 监太监提督,开宦官干政之端。
起义军初期数量虽多,但各自为战,分合无定,无统一领导。计有36营,20余万众,活 动于陕西、山西、河北等省。由于力量分散,常被明军击败,
明
魏
熹
忠
宗
贤
坐
塑
像
像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兴起
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明朝的最后一个 皇帝明思宗即位时,明朝已经陷入严重的统 治危机。 明中后期,皇族及地主大量掠夺农民土地,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与日俱增,农民的负担日 重一日。随着东北满族的兴起和农民的不断 起义,明朝政府在田赋之外加派辽饷、剿饷、 练饷。“三饷”的数额超过正常赋税一倍以 上,农民苦不堪言。
明 代 石 刻 东 林 党 领 袖 顾 宪 成 像
无锡明东林书院遗址
· ·
顾宪成画像
明 代 石 刻 东 林 党 领 袖 高 攀 龙 像
由于东林党人对时政的尖锐批评,万历末 年,东林党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势力,东林 党的概念也与以前不同。凡批评朝廷腐败, 或为清流所认可的大臣辩护,或主张在官 吏考察中去奸留贤,或在三案中敢于力争 的,都被视作东林党人。
明末社会危机
东林党创始人为顾宪成,南直隶无锡人,因推举阁臣违 背帝意,万历二十二年罢官归家。顾宪成回家后,结识常 州知府欧阳东凤,修茸东林书院,讲学其中。与具有类似 经历的高攀龙(无锡人)、南京吏部主事安希范(无锡 人)、南京礼部郎中刘元珍(无锡人)、南京工部主事叶 茂才(无锡人)、御使钱一本(武进人)、国子助教薛敷 教(武进人),组成“东林八君子”。形成东林学派,也 称东林党。
李自成(1606~1644),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务农为业,家境贫寒,从21岁开始充 当驿卒。崇祯二年,明廷下令裁减驿站经费。作为驿站马夫的李自成被迫离开驿站,又因岁 饥欠官钱无法偿还而被带枷示众。走投无路之下,他带领一批群众参加义军,号称“闯将”。
张献忠(1606~1646),字秉吾,号敬轩,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1630年, 他发动米脂十八寨农民起义响应王嘉胤,自号“八大王”。
治资本而展开的争权斗争,激烈的党争加速了政治的混乱。
争国本
神宗末年,就立贵(立幼)还是立长问题, 神宗与廷臣之间出现了激烈争论,是为争 国本。在廷臣强烈要求之下, 1601年(万 历二十九年),神宗被迫以长子朱常洛为 太子。
明末社会危机
东林党
是明末以江南地主
阶级知识分子为主 的政治集团 ,顾
宪成与高攀龙等在 东林书院讲学,议 论朝政,裁量人物, 后又制定了《东林 会约》,发起了东 林大会 。
明宦官专权,始于英宗时之司礼监太监王振。
明末社会危机
宦官专权
明朝废了宰相,形成了部分的权力真空,这为明 代宦官专权提供了空间,使得宦官得以以皇帝家 奴的身份窃取了部分皇权。
通政司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 内阁 票拟↓
内阁 ← 司礼监 ← 皇帝 ← 司礼监 批红
通政司 → 司礼监 → 内阁 → 司礼监 → 内阁
司礼监 锦衣卫 司礼监 司礼监
明末社会危机
宦表,是其得以 专权一因。
王 振 像
明末社会危机
明末三案
明朝后期政治日 益黑暗、腐朽。 官吏贪污腐化, 朝廷党争不已。 先后出现了“梃 击”、“红丸”、 “移宫”等三案。
明末社会危机
“争国本”和明末三案都是官僚集团中不同派别为谋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