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电视台的方言类节目

合集下载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广播电视节目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媒体形式,以其传播快捷、影响力广泛的特点,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消遣的重要途径。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常常出现一种现象,即方言现象。

方言现象指的是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使用方言的情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方言现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影响和作用。

方言现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各地区都有各自的方言。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类节目中,包括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等。

尤其是在地方性的节目中,使用方言更加普遍。

这是因为方言不仅代表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而且对于一些地区的观众来说,方言更加亲切、易于理解。

方言现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可谓是司空见惯。

方言现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

方言是一个地区的语言特色,它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方言,不仅可以展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的内涵,而且可以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和喜爱这些节目。

方言现象还可以促使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具有促进文化融合的作用。

方言现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方言的使用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由于方言通常只在某个地区使用,观众在其他地区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其中的特殊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降低了节目的有效传播。

方言的使用可能引发观众的地域情绪和偏见。

一些地方的方言可能被认为是“低级”或“土气”的,而另一些地方的方言可能被认为是“高雅”或“文艺”的。

这种地域情绪和偏见可能引发地域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应对。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方可以在节目中使用方言时在屏幕上显示对应的普通话字幕,以增加观众对方言的理解。

可以选用一些地域性较强但具有普遍性的方言作为节目中的表演语言,如四川话、湖南话等。

浅谈方言节目的优势和局限性

浅谈方言节目的优势和局限性

摘要:我国是由5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化种类多样。

近年来,由在央视春晚上方言小品的跑火,各地电视台也开始依靠方言类节目而大放异彩。

此类节目着实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光,但在传媒界对此类节目的评价却各说纷纭。

本文通过访谈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方言类节目现状及其优势和局限性做了详细、全面的分析研究,探求其存在的目的与意义。

从多个角度认识方言类节目,对方言类节目的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方言类节目在文化传播中发挥其优势从而更好地引领民众思想与娱乐精神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方言节目;优势;局限性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dialect programsAbstract:Our country is multi-ethnic composition of the 56 ethnic minorities,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diversity species. In recent years, run by a fire in the CCTV Spring Festival Evening Pieces dialect, local television stations have begun to rely on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and shine. Such programs really attract a lot dialect class program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and do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its existence. Understanding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from multiple angles, and in the epilogu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type of program development dialect, the dialect class program to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in cultural transmission and better lea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 thought and the spirit of entertainment.Keywords:Dialect programs; advantages; limitations前言随着我国传媒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不断进步,各传媒主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使用方言来进行表达和交流。

这种“方言现象”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分析其现象特点、影响和未来趋势。

2. 方言的亲和力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应用往往能够增加节目的亲和力,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在一些地方性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使用方言进行对话,往往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表达,吸引更多的观众。

3. 方言的文化表达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方言进行表达往往能够更好地展现当地的文化和传统,传递出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节目更富有地方特色。

二、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影响1. 文化传承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方言文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方言面临失传的危机。

而广播电视节目在方言文化的传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不断的展现和表达,使得方言文化得以传承。

2. 地方特色彰显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彰显地方的文化特色。

节目中使用当地的方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使得节目更贴近当地的生活和习俗,增强了地方节目的特色。

3. 促进地区认同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有助于增强地区居民的认同感。

当地的方言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节目中,能够使得当地观众更加自豪和认同自己所在的地区,增强对本地区的归属感。

1. 多样化的应用形式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形式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

不仅仅局限于当地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可能会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2. 文化创新与交融广播电视节目中方言现象的应用,将会更加注重与现代文化的创新和交融。

方言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将会产生更多新颖的创意和形式,为观众呈现更为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体验。

浅谈方言类新闻节目的“是”与“非”

浅谈方言类新闻节目的“是”与“非”

▲THE FORUM论坛浅谈方言类新闻节目的“是”与“非”王光辉(作者单位: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摘 要:方言类新闻节目以方言进行播报,在地方电视台比较多见,其属于一种保护方言的方式,在公众视线中一直具有较高的活跃度。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不相同,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受众主要指的是说此方言的居民,因此其具有较高的亲民性。

从本质上和长远上来看,方言类新闻节目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和发展的合理性。

但近年来,受到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方言类新闻节目自身的局限性影响,使得方言类新闻节目不得不重新进行自我审视,对未来发展方向与空间进行优化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百姓。

本文先对方言类电视节目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方言类新闻节目的“是”与“非”,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方言类新闻节目创新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方言;新闻节目;优势;创新发展方言通俗地讲,就是指“地方话”“白话”。

从发展本源上来看,方言是从民族语言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地域性的语言变体。

其区别于标准语普通话,是独特地域文化的积淀,承载着受众的乡土情结,蕴含着特殊的文化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疆域面积广大,因此方言种类非常多,而且各具特色。

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具有不可再生性,必须要注重保护和传承,才能促进其不断发展。

在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跨越发展时期,应加强对语言资源、遗产等的保存和保护[1]。

方言类新闻节目就是用某个地区独有的语言来报道新闻,是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

方言并不适用于广泛传播信息,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市场主要是方言覆盖的区域,受众也具有区域性。

方言类新闻节目利用方言承载的独特地域文化和现代大众传播媒介,通过风趣幽默的方言来播报新闻,吸引大众的眼光,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

但从整体来看,方言类新闻节目既有其显著的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

因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方言类新闻节目的挣扎和没落已显现,不少节目出现改版、缩水甚至停播的情况。

但作为方言这种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载体,形态多元的方言类新闻节目是现代社会的文化根基所在,也是知识化、城市化、全球化的文化主动和补充,对重构地域认同发挥了巨大作用,应在实践中予以进一步的发展支持。

浅析方言类电视节目-《生活369》为例_广播电视编导

浅析方言类电视节目-《生活369》为例_广播电视编导

浅析方言类电视节目-《生活369》为例_广播电视编导
方言类电视节目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以各地方言或方言为主要语
言进行节目制作的节目。

这种节目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观众
对本土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地方文化的传播和保护。

以《生活369》为例,该节目是由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方言类
情感生活节目。

该节目广泛地收集了各地的方言语音,以不同地方
的方言为主要语言进行节目制作。

该节目集合了粤语、湘语、闽南语、川普等多种方言,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能够了解和感受地
方文化的魅力。

在节目内容上,《生活369》倡导“真情实感、发现身边美好”的节目理念。

通过选取真实发生的情感故事,将情感升华为一种正
能量,既能够感动观众,又能够传递阳光的力量。

此外,《生活369》还采用了时下流行的组织方式,即“真人秀”的方式,让节目主持人与嘉宾直接互动,展现出更真实、更生
动的情感故事。

通过该种方式,加强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互动,让
观众更容易被节目所感染。

总的来说,方言类电视节目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形式,通过
以方言为主要语言的制作方式,让观众了解和感受各地方的文化魅力。

而《生活369》这样的节目,则更是秉承了正能量、真情实感、发现身边美好的节目理念,博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方言表达

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方言表达

浅析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方言表达作者:杨帆来源:《活力》2013年第11期[关键词]民生新闻;方言;可持续发展电视新闻竞争激烈,地方电视台走本土化道路,扬地域性优势就是根本。

只有贴近观众、贴近生活,强化服务意识,才能使地方台办出特色,从而在媒体残酷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方言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从2004年掀起热潮以来,这类节目在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中一直居高不下,但是随着类似节目的不断出现,此类新闻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

一、方言类新闻节目的优势不容否认,方言新闻栏目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栏目形式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百姓生活,不少方言节目创造了当地收视率新高。

首先,主持人从着装到言谈举止有着鲜明的本土特色,他们操着原汁原味的方言讲述市井新闻和奇闻趣事,反映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亲切的乡音拉近了媒体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使新闻的传递更加贴近百姓。

其次,方言类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程度和最广泛地实现“民众本位”的回归。

当前公众对话语权的需求日益高涨,尤其在网络,谁都可以成为一个自由评论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很多方言类新闻在麻辣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话语权、民主监督权和参与权。

打破了专家、社会名流、官方新闻来源占主导地位的藩篱,以平民的身份、平民的视角、平民的心理为依托,将强势话语权向基层倾斜。

二、方言类新闻节目的局限性1.将传播对象局限于本地老居民,新进入居民以及城市中的流动人群更是被排斥在外。

2.所有的方言类节目,似乎都难逃一个“俗”字。

语言俗,内容俗,思想俗。

方言类民生新闻节目在题材上局限在市井新闻,百姓的家长里短。

在报道的内容上以软性新闻报道为主,逐渐减少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的比例。

这一特点不可避免的导致新闻的平民化和低俗化。

3.为了追求高收视率,很多方言新闻节目放低了要求,变成了娱乐全民的路线,或者干脆以纯粹的娱乐形式进行新闻的传播和解读。

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方言晚新闻《我和你说》,直接使用“莲花落”来播报新闻,而扬州电视台的《新闻评话》则采用当地传统曲艺的形式讲述新闻故事。

浅谈方言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方言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方言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作者:指导老师: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人们生活的物质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并且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得到了发展。

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放眼节目是其中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形式。

方言节目居于浓厚的地方色彩,将当地的文化生活结合到作品中,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支持,因很快便流行起来,某些地方的放眼节目更是成为了当地电视台的支柱。

方言节目凭借着自身的特色在群众中发展,不仅充实了电视节目的内容,也体现了对文化的传承,但目前方言节目的发展并不成熟,在节目形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等形式等方式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撰写本文,以期促进我国方言类节目的发展。

关键词:方言类节目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的发展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各个地方的方言更多的进入广大群众的视野中,尤其是一些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方言,比如山东话、四川话等,这些语言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也是方言节目得以发展并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方言节目的观看人群具有区域性、地方性,群众市场较为狭窄,但是在某一区域中收视率很高。

方言节目的内容与当地的文化特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地方文化的魅力在放眼节目中得到释放与升华,方言节目不仅传承了当地人民多年的文化内容,将人们熟悉的内容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出来,而且方言节目这一形式使电视节目的丰富了许多,是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与放映的内容等都有了丰富。

当今时代各行各业发展十分迅速,电视媒体也在经历巨大的发展,在电视媒体发展的大潮中,方言节目抓住了这一发展机会,在最开始的时候便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但是也有很多人对于方言节目的形式与内容表示不太赞同,不能接受,并对其进行抨击。

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方言节目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其发展的中参数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以期使方言节目的内容、形式规范化,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

论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我们能够在家中舒适地收看各种各样的节目。

在这些节目中,其中一个现象是方言的使用。

方言是一种特定地区或群体使用的语言形式,它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具有一定的存在感。

本文将探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及其影响。

方言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地域特色。

方言是语言的分支,它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等因素息息相关。

在中国,方言种类繁多,有粤语、闽南语、四川话等等。

当这些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出现时,观众可以通过听到熟悉的语言,感受到自己所属地区的独特文化和个人认同。

方言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方言的使用限制了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范围。

因为方言是一种特定地区使用的语言,不同地区的观众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方言节目的内容。

这就导致了方言节目只能在特定地区或地方台播出,无法全国范围内传播。

方言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语言交流上的困扰。

如果在全国性的广播电视节目中频繁使用方言,那些不懂方言的观众将无法理解节目的内容,从而降低了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作出一些调整。

对于全国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可以尽量减少方言的使用,使用更为通俗的普通话,以便更多地观众能够理解和接受节目。

也可以增加方言的解说或字幕,帮助不懂方言的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内容。

方言节目可以适当增加普通话的解说或者做一些方言的解析,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方言节目。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方言是一种展示地域特色和增加趣味性的方式,但也要注意方言使用的限制以及对观众的影响。

我们应该在保持方言多样性的兼顾观众的需求,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加普及和受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方电视台的方言类节目
王玄文学院1005班2010101020504
摘要:当前,国家、省级媒体和卫视的电视节目的都是普通话类型的节目,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城市台方言类节目的出现打破了原先普通话电视节目一统天下的格局,成为主流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方言电视节目媒体
在全媒体勃兴的舆论格局下,城市台以方言类就为突破口,提升舆论引导力,在全媒体时代捍卫话语权,重塑公信力,既是挑战更是契机,然而城市台方言类节目面了内外资源,体制环境等困境,如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引领城市台方言类节目品质向纵深提升,不断提升影响力,是城市台方言类节目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台方言类节目兴起的缘由
1、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腾飞为城市台方言类节目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继武汉之后湖北建立的第二座城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之一。

老百姓对于大众主流文化司空见惯,本土类的电视节目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老百姓更希望看到轻松、流行、时尚的电视节目。

方言类节目的出现满足了这一要求,可以说方言类节目时应老百姓的要求而生的。

2、竞争是方言类电视节目星期的外部因素
在全媒体时代,城市台面临的竞争来源于三个层面:首先是城市台和广播、网络、报纸等媒体之间的竞争。

这种竞争广泛而深入;其次是城市台和国家、省市级媒体以及卫视的竞争,这是一种强势而又直接的竞争,具有不可抗拒性;再次是城市台频道栏目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相对来说缓和一些,具有不可操控性。

3、城市台方言节目兴起的内在因素
当前,国家、省级媒体和卫视的电视节目的都是普通话类型的节目,而每一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例如黄石话,大冶话。

这些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只能通过自身的语言以及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之后,才能充分地表达地域文化。

而方言其本身具有简洁、形象、生动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因而方言类节目的兴起,有利于提高城市台节目品牌的知名度,同时,方言还承载本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城市台方言类节目的出现打破了原先普通话电视节目一统天下的格局,成为主流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方言给人一种亲近感
1、黄石电视台的《方言故事会》当中的演员为大家讲诉黄石发生的故事,让大家感觉仿佛是在听两个邻居讲着一些趣事。

黄石的观众会感到一种亲近感,能很快融入到氛围中,很快找到一种心理认同感,让电视节目一下就和观众拉近距离。

方言作为某一个特定区域文化的象征的载体,与这一地区受众有着天然的心理亲近感,同时,方言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最明显的标志,无疑是准确叩击这一地区受众的集体心理的有效工具。

方言是一种文化,方言也提高了区域认同感。

有些新闻用普通话播报会少了一些韵味,而方言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词语都具有
更深层次的含义,让本地的受众听到后会有一种亲切感。

2、“窄播”方式扩大了原来的受众
《方言故事会》将节目定位在听得懂黄石方言的人,做到尽量在小范围内争取更多的受众。

《方言故事会》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收视率一直都很高,成为了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

从某个方面来说,方言节目从众多的节目竞争中脱离出来,竞争也只在黄石的方言新闻类节目中,取得成功的希望也就更大。

现在,窄播的方式在广播,杂志等方面都正在不断发展,比如,在湖北经视中,《跨天》、《阿星笑长开讲》都是以武汉话为基础,受众是能听懂武汉话的人。

《阿星笑长开讲》开播首月,就创下全省新闻类节目收视第一。

现在的方言新闻节目也可以看做是“窄播”的一种方式,方言新闻节目的受众以会讲本地方言的人为主要受众,节目内容也以本地新闻为主,刚好符合了人们的收看心理,《华盛顿邮报》的一个调查表明,该报63%的读者对当地的地区新闻感兴趣,46%的读者对美国国内新闻感兴趣。

受众对与自己相接近的新闻更感兴趣。

面向大众化的节目已经很多了,从中央台到各地方台,已经数不胜数了,要和这么多的节目争取受众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方言新闻类节目则将节目受众定位在听得懂方言的人,这样总的竞争减少了,相对会出现更加固定的受众。

3、从精英明星回归平民大众
方言新闻节目与一般新闻类节目不同的是,方言新闻类节目走的是平民化路线,试图更加的接近观众,让观众有亲近感,而很多的新闻类节目则一般打造明星品牌,但是这样会给观众产生距离感,传者和受着之间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受者很多时候都在仰视着传者。

方言新闻类节目则将传者的“地位”和受者的“地位”摆在同等高的地位,从平民化的角度来解读新闻。

4、娱乐性吸引更多受众
《方言故事会》节目中演员都很具有幽默感,时不时会结合生活中的故事给观众讲上一段冷笑话,既切合主题,又能让观众乐一乐。

“娱乐和货币一样是最好的,是人人都需要的媒体”,“娱乐的色彩加在人体上,与把黄金加在产品上一样好”。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在选择收看到的节目时也喜欢看点娱乐性强的节目来放松自己,而现在,电视制作者很多时候要从观众的喜爱来考虑节目的制作,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收视率。

方言类节目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主持人一般也很具有幽默感,会让观众在获得一些信息的同时也能开怀一笑。

5、新鲜性吸引更多观众
《方言故事会》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具有很大新鲜性。

面对电视节目如云的今天,许多观众会觉得很多节目其实是大同小异的,如何要在这么多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了摆在电视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只有节目做出自己的独特性才能吸引更多受众。

方言新闻类节目就以自己的独特,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鲜感,人们总是对新鲜的事比较感兴趣,“现在电视观众中的遥控器每三秒要换一个台”,这是摆在电视媒体从业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我们需要花更多的心思让观众的眼睛多停留几秒,最终爱上这个节目。

当人们在众多的节目中发现了方言类节目想必会多停留几秒吧!如果电视节目本身就具有可看的内容,则会增加越来越多的观众。

方言只是一种形式,说什么才是关键。

如果只是说历史,那用不了多久就说完了;如果只是说方言笑话,观众的兴趣也很难持久。

为什么不少节目现在停办了,就是因为它们只是贴了个方言标签,内容乏善可陈,要么是说的事太小,鸡
毛蒜皮提不起劲,要么评论得不痛不痒,让人看着不解气,等新鲜劲过了,观众也就不感兴趣了。

对新闻事件,我们还是要先有自己的思考和价值判断,然后再从老百姓的角度,用他们的话说出来,观众自然听得入心入耳。

说到底,方言类新闻节目,不能仅仅贴个“乡音”的标签了事,只有真正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的节目才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新闻前哨》第六期 P68
《大众传播》第五期 P43
《新闻大学》第九期 P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