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合理应用_(1)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中成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代表,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受欢迎。
然而,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在选择中成药的给药途径时,应遵循能口服给药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
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最方便的途径,不仅易于吸收,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在必要情况下,可选择肌内注射给药,但应避免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辨证用药辨证用药是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核心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证候进行治疗。
在选用中成药时,应根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例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应根据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三、辨病用药辨病用药是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应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中成药。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可根据其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病,可选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成药。
需要注意的是,辨病用药必须以明确诊断为前提,对于一些西医疾病,如癌症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相应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
四、注意事项在合理应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剂量: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中成药,不可随意超量或减量。
对于一些需要调整剂量的中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配伍:在联合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有些中成药之间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应避免同时使用。
如有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3.禁忌证: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禁忌证。
一些中成药可能不适用于某些人群或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
在使用中成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禁忌证和使用注意事项。
常用中成药合理应用

(三)气血双补
归脾丸: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精神疲 乏,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以及妇女月经超 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 参考:可用于神经衰弱而伴有肠胃功能障碍的失眠多梦, 消化不良及贫血,慢性出血,和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
3、通便灵胶囊 功能: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症见: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 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月经期妇女 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药物组成:番泻叶 当归 肉苁蓉
4、苁蓉通便口服液 功能: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症见: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 秘及习惯性便秘 孕妇及实热积滞致大便秘结者慎用 何首乌 肉苁蓉 枳实 蜂蜜
(五)益气养阴 1 、生脉饮 功能: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用于气阴不足 症见:体倦气短懒言,口渴多汗,咽干 舌燥,及久咳伤肺,干咳短气,自汗者。 参考:①治热伤气阴的常用方剂。夏日 暑热,汗出过多,气阴耗伤,神疲口渴 者,可用此方。②对肺结核、慢性支气 管炎、神经衰弱引起的心烦失眠,及心 脏病的心律不齐均可参考本方治疗。
三、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剂 主治:外感表证未 1解、,葛又根见芩里连热丸
功能: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主治:湿热藴结
症见: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 以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 痛,脾胃虚寒腹泻
2、双清口服液 功能: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主治:风温肺热,卫气同病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咳痰, 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 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急性支气管 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孕妇及风寒感冒,脾胃虚 寒者慎用
七、峻下剂 1、舟车丸 功能:行气逐水 主治: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 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 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注意事项:孕妇及水肿属阴水者禁用。 不可过量久服 药物组成:甘遂 红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大黄 青皮 陈皮 木香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1 中成药的概念、形成、发展与应用中成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内容。
凡传统中成药都是我国历代医学家经过千百年来的临床验证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配制而成的。
以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而著称。
因此,其不仅为我国广大人民所喜用,而且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享有很高声誉。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成药也相应的发展很快。
在传统品种和旧有剂型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实验技术,密切结合临床验证,又研制出很多新品种,然而,由于中成药存在着种类繁多,配方各异,剂型复杂,疗效不同等因素,因此每一种中成药都有其一定的疗效特点和适应范围。
所以,中成药用之得当,可迅速奏效,反之,轻者浪费药品和耽误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对此决不可轻视。
近年来临床上,由于用药不当,发生很多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不应有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因此,中成药能否合理应用将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以及节约药品的重要问题。
2 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与目的合理用药是指运用中医辨证,重要组方配伍的综合知识指导用药,在充分掌握病情和所用药物的基础上,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使用药物。
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毒副作用降至最低水平,防止或减轻不良反应,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得到最好的疗效效果,充分利用医药资源,避免不应有的浪费。
3 合理用药的指导内容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3.1 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器官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地理和气候的影响。
所以在诊断疾病时非常强调整体观念,临床中要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考虑,不能孤立的对一个任何症状而概括疾病全面。
3.2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就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搜集的病情资料,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归纳、分析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证,从而判断疾病的症候性质。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如:丸剂、片剂、颗粒剂、酒剂等。
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1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
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1.1 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
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栓剂、丹剂等。
1.2 半固体剂型例如:煎膏剂,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传统的膏滋也属于此剂型,以滋补作用为主而兼治疗作用,如蜜炼川贝枇杷膏。
1.3 液体制剂例如:合剂,是在汤剂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剂型,易吸收,能较长时间贮存,如复方扶芳藤合剂。
酒剂,酒剂较易吸收,但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
注射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如醒脑静脉注射射液。
1.4 气体剂型例如:气雾剂,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黏膜或腔道给药,如云南白药气雾剂。
2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2.1 辨证合理用药 2.1.1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制成的现成药品,作为目前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才能发挥最佳疗效,正所谓药证相符,效若桴鼓。
2.1.2 辨病辨证相结合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灵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
如甘露消渴胶囊,功能主治为滋阴补肾,健脾生津。
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引言中成药指的是使用中药材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其经过炮制、制剂加工等工艺方法后得到的药物制剂。
中成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及其合理应用。
常见中成药复方板蓝根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是由板蓝根、连翘、苦桔梗等药物组成的中成药制剂。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
合理应用复方板蓝根颗粒可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主要由牛黄、黄连、黄芩等药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急性咽炎等疾病的治疗。
合理应用牛黄解毒片可以缓解炎症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逍遥丸逍遥丸主要由川楝子、大黄、黄连等药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适用于肝火旺盛、湿热瘀滞引起的症状。
合理应用逍遥丸可以调节体内湿热失衡,改善患者的症状。
四季感冒片四季感冒片是由桑叶、薄荷、甘草等药物制成,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的作用。
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
合理应用四季感冒片可以缓解感冒的症状,加快康复进程。
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1.了解药物成分和功效,选择适合自己病症的中成药。
2.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3.注意个体差异,对中成药过敏或药物相互作用的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
4.避免长期连续使用中成药,以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5.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咨询。
总结中成药作为中国传统的药物制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合理应用中成药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但是,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病症的药物,并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咨询。
总之,合理应用中成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 由于不同的患者之间体质各不相同,导致同一类疾病的临床 症状也千差万别,在西医学看来是同一种疾病,而在中医看 来其中证候却不同。
• 例如,同样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患者,体质较好的和体质较 差的临床表现完全不同,所以其证候也完全不一样,不能都 用九味羌活颗粒来治疗,即所谓“同病异治”。
3)对症用药
• 症是指单一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到的不适,如发热、 口渴、头痛等。
•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有些中成药 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以解燃眉之急。
• 如元胡止痛片针对疼痛症状的治疗。准确使用中成药解除 某些突出症状,从而缓解病痛,也是正确选药的内容之一。
一、正确选用
4)辩证和辨病结合
一、正确选用
5)异病同治及引申使用原则
• 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演变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证同 治亦同,即所谓“异病同治”。
• 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是不同的病,只要具有气短、懒 言、乏力等中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均可使用补气升阳的补中 益气丸治疗。
二、合理应用
对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我们要还注意: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 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中 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用药禁忌。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 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一、正确选用
1)对证用药
• 中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 • 证是对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
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揭示了疾病发展某一 阶段的病理实质。 • 辨证施治就是在辨明证候的基础上,选择对证中药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认识疾病的证候;根据证候确定治法;再依 据治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使中成药的主治证候与患者的具 体证候对应起来,就是对证用药。
中成药合理应用

中(成)药配伍禁忌与合理应用1、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鹿茸、何首乌、甘草、人参等,这些中药与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苯乙双胍、格列苯脲、胰岛素等同服时,中药中所含的糖皮质激素样物质能使糖异生,减少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葡萄糖的分解,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在治疗糖尿病时,参茸片、鹿茸片与西药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降糖灵合用,能减弱降血糖的疗效,因中成药鹿茸含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会使血糖升高,产生拮抗作用。
2、人参、麻黄及含麻黄碱的中药,不宜与复方降压片、优降宁及帕吉林等降压药同服,高血压病患者应慎用。
3、珍珠母、龙骨、瓦楞子、牡蛎、石决明等含钙高的中药以及前面提到的含麻黄碱的中药,如复方川贝精片、莱阳梨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均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合用,否则会使药的毒性增强,易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衰。
4、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就是“辩证施治”。
如感冒的患者,根据其表现的症状不同要区分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还是体虚易感,选择合适的药物,对症治疗,会起到较好的疗效。
又如便秘的病因有热结、寒结、燥结和水结的区别,要注意辩证合理用药,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而不能自行购买泻下药、泻火药随意服用,岂不知这是很危险的,尤其是牛黄解毒片等含有雄黄成份的中成药,不可大剂量、长时间服用。
5、含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小儿常用中成药:川、草乌,附子:参附注射液、益肾灵颗粒、桂附地黄丸、人参再造丸、活络丸、风湿骨痛胶囊、祛风生筋丸、祛风止痛片、骨刺消痛片等。
半夏:小柴胡片(颗粒)、保和丸、藿香正气液(胶囊)、祛痰止咳颗粒、调肝和胃丸、川贝枇杷膏、暑湿感冒颗粒、半夏天麻丸、复方鲜竹沥液、桂龙咳喘宁、通宣理肺丸等。
瓜蒌:川贝枇杷膏、清肺化痰丸(瓜蒌子)、风热清肺颗粒(瓜蒌皮)、保济丸(天花粉)、橘红丸(瓜蒌皮)、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
贝母:金嗓散结丸、西瓜霜喷剂、清肺拟火片、止嗽青果丸、羚羊清肺颗粒、润肺膏、小儿宝泰康颗粒、金嗓清音丸、川贝枇杷膏、甘露消毒丸、橘红化痰片、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橘红梨膏、蛇胆川贝散、清肺化痰丸、益肺清化膏等。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内容简介二、《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特色优势三、《国家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合理使用1.《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编写目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行基本药物理念,确保基本药物公平可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所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文件,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载体。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2012年版《基药目录》的实施工作,指导和规范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诊疗行为,国家卫生计生委适时启动了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部分)的制定工作。
2.《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编写原则⏹按照科学、严谨、简明、实用的原则,2012年版《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突出保基本、强基层的理念,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和特色,力求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便于使用,以指导和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诊疗行为。
3.《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使用范围主要供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使用。
4.《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覆盖中医病(证)、西医疾病数量⏹2012年版《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在编写中注重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的衔接,203个品种覆盖了173个中医病(证),对应西医疾病177个。
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骨伤科等临床各科常用药,覆盖面较广,代表性较强,基本上满足了临床用药的需求。
⏹由于采用了中西医病名对应介绍的编写方法,也极大地方便了西医及广大基层医生合理使用中成药。
5.《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加强宣传培训的意义⏹目前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如适应症的选择、剂型剂量、使用的时间、联合用药等不合理现象,影响了疗效的发挥,或出现了不良反应,因此加强宣传培训,积极推广使用2012年版《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对指导中医和西医专业的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尤其是对广大基层医生合理使用中成药,提高疗效,将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大的成分,随意加大剂量,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目的,反而
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中成药的用量应以药物的 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定。
❖ 人们普遍认为中成药无副作用,随意加大服用量,如有一 女自述:患感冒后,自己到药店买了几种中成药同时服用, 而且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剂量,如复方大青叶片说明书中注 明的用量是一次3片,该患者一次服7片,最终因过量服用 药物导致全身皮肤瘙痒、久治不愈。有些成人服用的中成 药的说明书上,标用量时,标有儿童酌减或遵医嘱,这就 使有些医生受中药无毒思想的影响,出现了4~6岁的孩子 都服用成人量的处方。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中药学理 论也早有“中病即止”的说法,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就是 服药不能过量,以防中毒。,大多数中成药说明书上不注 明药物的毒副作用,这就给患者造成了“中药无毒”认识 上的误区,而近年来使用中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断增多, 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药物的服用量又是成正比的,因此生产 厂家应在产品说明书上对剂量进行量化,只要儿童能服用 的成人药都应详细标明。
❖ 与药引配伍 这种配伍是根据中药的归 经理论,引导药物吸收,到达机体某一系统 的组织或器官,从而增加其疗效,如用生姜 汤送服中成药,治外感风寒、内伤肠胃之呕 吐、腹泻等症状;用酒送服三七粉、云南白 药等中成药治疗跌打损伤。用蜂蜜送服麻仁 丸,酸枣仁汤送服养血安神丸。
❖ 服药方法 ❖ 中成药的用法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及不同的疾病而定。如
❖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与“治”,《伤寒论》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是对中医临床 辨证论治精髓的高度概括。《内经》云:“合人形 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 之”。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而产生的,而 中医药理论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所以,应用中成 药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尤其应按辨证施治用 药,而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不经 辨证,盲目用药。
❖ 忌口 ❖ 服用中成药时要注意食物对其作用的影响,即中医所谓之
病在上焦、中焦、下焦可分别按饭后、两餐之间、空腹服用 为宜;服用补阳益气、行气活血、软坚散结药宜晨起顿服, 要借助人体之阳气、脏气充盛之势,有利于祛邪取效;而滋 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平肝熄风之品,则宜傍晚顿 服,以获滋补收涩、安定平息之功;对于一些含对消化道粘 膜有较大刺激的成分(如冰片、乳香、没药、朱砂等)的药 物宜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粘膜的刺激。 ❖ 中成药用法是否正确,对提高疗效及减少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 有些疾病尽管辨证和选药准确,但由于用量不当也难以获得 满意的疗效。有相当一部分中药方剂做成成药时与汤剂比较 起来其有些成分用量相差悬殊。如银翘解毒丸,其丸剂1~2 丸含量仅相当于汤剂每剂药量的2%~4%,按常用量服用效 果较差,而适当增加用量,效果较好。很多中成药用量都有
此弊,因此,适当加大一些中成药的用量是很有必要的。然
❖ 5.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外用的,不口服,能 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 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 静脉给药是最危险的给药方式,70%的药物 不良反应由此而引起。
❖ 配伍应用
中药汤剂配伍 即在汤剂的基础上加用 中成药,如当归四物汤,配合适当的中成药 妇科千金片等,对痛经及月经不调有显著作 用,服药后可使月经期腹痛减轻 ,并能促进 子宫发育,减少分泌物,减轻炎症,调顺月 经。用二仙汤送服逍遥丸以调摄冲任,疏肝 解郁,增强疗效。
❖ 另外在选药时也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如春季 容易出现外感风邪为主的感冒,用防风通圣 丸效果较好,而夏季感冒暑湿较重,宜用藿 香正气丸(水)。
❖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 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点 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 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 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但不 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 如同为治疗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和桑菊感冒颗粒, 前者为辛温解表药,后者为辛凉解表药。如用于治 疗暑热感冒,后者可能疗效显著,病情好转,而前 者却加重病情。如咳嗽,由肺热引起就应选用清肺 热的中成药,如鲜竹沥口服液、杏仁糖浆等,而不 能选用养阴敛肺、镇咳祛痰类中药,又如肺热咳嗽、 痰多者宜选用蛇胆川贝散,风寒痰喘咳嗽者,宜选 用复方川贝精。六神丸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咽炎等疾病的中成药,它仅适用于实热型咽候 疼痛的患者,风寒型的咽喉疼痛则不宜服用。所以 患者和医生都要针对病证的特点,对证选用中成药, 才能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学顺 教授 2013.3.
❖ 中药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 中成药的组分具有中药的所有特质:四气、 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
❖ 应用:中医药理论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 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这是病。证 候:
❖ 瘀血阻络证:地奥心血康、丹参颗粒、银杏叶胶囊、 灯盏花素片。活血化瘀通络。
❖ 气滞血瘀证: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行气活 血、通络止痛。
❖ 寒凝心脉证:冠心苏合滴丸、宽胸气雾剂 ❖ 心气不足证:舒心口服液、通心络胶囊、诺迪康胶
囊、补心气口服液、 ❖ 气阴两虚证:黄芪生脉饮、滋心阴口服液等。
❖ 3.剂型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 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 型。
❖ 在应用中成药时,应合理选择剂型。丸、片 剂吸收慢而作用持久,适用于轻、慢性病者; 冲剂、散剂、胶囊剂吸收较快,适用于急性 病者;浸膏剂通常以滋补为主;注射剂因作用快, 吸收迅速,适用于重症、急救。
❖ 4.使用剂量的确定 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的, 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的中成药, 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