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是指对中成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疗效的最大化。

中成药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明显、温和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药效成分复杂,药性多样,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意义、管理原则、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及其病因病机,遵循中医药理论,科学合理地选用、配伍和应用中成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达到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中成药合理使用要求医生在诊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性、疗效性和优势性。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意义1.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类型进行综合施治,能够使中成药的疗效得到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

2.减少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降低药物滥用率。

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可以杜绝滥用药物的情况,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保护中药资源。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避免浪费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合理使用中成药能够促进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1.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体质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治疗,选用适合患者的中成药。

2.经验原则。

遵循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根据中医药的理论进行中成药的合理选用和应用。

3.安全原则。

优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和药物相互作用。

4.综合原则。

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施治,治病的过程是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性的。

5.疗效原则。

临床应用中成药要追求治疗疾病的效果,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和缓解。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中成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代表,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受欢迎。

然而,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在选择中成药的给药途径时,应遵循能口服给药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

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最方便的途径,不仅易于吸收,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在必要情况下,可选择肌内注射给药,但应避免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辨证用药辨证用药是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核心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证候进行治疗。

在选用中成药时,应根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例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应根据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三、辨病用药辨病用药是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应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中成药。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可根据其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病,可选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成药。

需要注意的是,辨病用药必须以明确诊断为前提,对于一些西医疾病,如癌症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相应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

四、注意事项在合理应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剂量: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中成药,不可随意超量或减量。

对于一些需要调整剂量的中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配伍:在联合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有些中成药之间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应避免同时使用。

如有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3.禁忌证: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禁忌证。

一些中成药可能不适用于某些人群或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

在使用中成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禁忌证和使用注意事项。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原料炮制、提取或加工制成的制剂。

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临床适应症明确原则临床医生在使用中成药前应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明确中成药的适应症。

中成药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症,但不同疾病或不同病情的患者对中成药的适应症可能各有差异。

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避免滥用或误用。

二、个体化用药原则中成药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不同人群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也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用药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剂型选择原则中成药的剂型多样,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膏剂等。

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剂型,以提高药物的便利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例如,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易于咀嚼和吞咽的片剂或颗粒剂。

四、药物组方原则中成药的药性复杂多样,不同中成药之间存在相容性和配伍性问题。

在使用中成药时,医生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抵消或加强作用,并合理组方以增加治疗的综合效果。

五、临床观察评估原则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或调整剂量,必要时进行其他治疗干预。

六、合理用药宣教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药物的用途、作用机制、用法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合理用药的意识。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成药,并及时报告服药期间的情况。

七、药物管理和记录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用药调整,并妥善保存患者的用药记录。

对于需要减量或停药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跟进并安排复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合理使用中成药是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也称为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中药或中药材作为原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制备而成的制剂。

它具有中药成分的特性,也保留了现代药物制剂的规范和标准化操作。

中成药因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我国临床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应用1. 青霉素消炎片青霉素消炎片是一种使用链霉素作为原料的中成药,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

它能够有效地杀死细菌,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但青霉素消炎片对某些细菌耐药性较强,因此在用药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

2. 人丹人丹是一种以黄连、黄芩、龙胆草为主要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急性肠胃炎等病症。

人丹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广泛受到患者的青睐。

3. 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以丹参、三七、甘草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活血化瘀、增加微循环、保护心肌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

此外,复方丹参滴丸还能够改善脾胃功能,提高食欲,促进消化等。

4. 金匮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是一种以熟地、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等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

它具有滋阴补肾、壮阳补益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阳痿不举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副作用少,可以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中成药之前需要了解自身的体质和病情,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中成药不能作为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的手段。

3.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4.患有重病或慢性病的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严格控制剂量和用药时间。

中成药在临床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尽管中成药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慎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和副作用。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引言中成药指的是使用中药材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其经过炮制、制剂加工等工艺方法后得到的药物制剂。

中成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及其合理应用。

常见中成药复方板蓝根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是由板蓝根、连翘、苦桔梗等药物组成的中成药制剂。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

合理应用复方板蓝根颗粒可以缓解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主要由牛黄、黄连、黄芩等药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成效。

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急性咽炎等疾病的治疗。

合理应用牛黄解毒片可以缓解炎症病症,促进患者康复。

逍遥丸逍遥丸主要由川楝子、大黄、黄连等药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适用于肝火旺盛、湿热瘀滞引起的病症。

合理应用逍遥丸可以调节体内湿热失衡,改善患者的病症。

四季感冒片四季感冒片是由桑叶、薄荷、甘草等药物制成,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的作用。

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病症。

合理应用四季感冒片可以缓解感冒的病症,加快康复进程。

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本卷须知1.了解药物成分和成效,选择适合自己病症的中成药。

2.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3.注意个体差异,对中成药过敏或药物相互作用的患者应慎用或防止使用。

4.防止长期连续使用中成药,以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响。

5.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响,应及时就医咨询。

总结中成药作为中国传统的药物制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合理应用中成药可以缓解病症,促进康复。

但是,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病症的药物,并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响,应及时就医咨询。

总之,合理应用中成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成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心得体会范文

中成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心得体会范文

中成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心得体会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成药安全与合理应用心得体会一、了解中成药的特点。

中成药合理应用

中成药合理应用
应根据具体急情况性酌情咽掌握。炎等疾病的中成药,它仅适用于实热型咽候 疼痛的患者,风寒型的咽喉疼痛则不宜服用。所以 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生理盐水⑴,葡萄糖氯化钠⑵,四环素⑶,回苏灵⑷,红霉素⑸,10%葡萄糖酸钙⑹
患者和医生都要针对病证的特点,对证选用中成药, 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
龙虎丸中巴豆霜、砒霜是主要成分,九分散中马钱子含量占处方总量1/4,应严格控制用量和服用时间,否则极易引起中毒。
者却加重病情。如咳嗽,由肺热引起就应选用清肺 所以,中成药的用量应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定。
生理盐水⑴,葡萄糖氯化钠⑵,四环素⑶,回、膏粱厚味等辛热助阳之品; 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因为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脏药酶活性增强,使上述西药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性下降。 ⑴~⑶颜色变深,即刻出现浑浊
如同为治疗感冒的感冒清热颗粒和桑菊感冒颗粒, ❖ 中成药之问的配伍禁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中成药合理应用文档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1.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 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 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与“治”,《伤寒论》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是对中医临床 辨证论治精髓的高度概括。《内经》云:“合人形 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 之”。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而产生的,而 中医药理论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所以,应用中成 药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尤其应按辨证施治用 药,而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不经 辨证,盲目用药。

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

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

新编中成药合理应用手册一、前言中成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成药的应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本手册旨在对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规范和指导,以提高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水平。

二、中成药的概念和特点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多成分、多作用、多靶点的特点。

中成药与西药相比,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起到了辅助调理,整体调节的作用。

三、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原则1.病因辨证:根据疾病的不同病因,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2.辨证施治: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中成药进行治疗。

3.相似相匹:根据药物相似相匹的原则,选择中成药进行治疗。

4.综合施治: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综合考虑使用多种中成药进行治疗。

四、中成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确定中成药的适应症,以确保治疗效果。

2.禁忌症:确定中成药的禁忌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禁忌症包括对中成药成分过敏、妊娠期、哺乳期、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

五、中成药的剂量和用法1.毒副作用:根据药物的毒副作用,确定中成药的剂量和用法,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2.效应时间: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效应时间,确定中成药的用法,以确保治疗效果。

六、中成药与西药的配合应用中成药与西药的配合应用可以相互增强疗效,同时也需要注意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可能。

在配合应用时,应根据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配伍。

七、中成药的储存和质量控制中成药的储存应遵循规范的储存条件,以保证药物的质量。

同时,需进行质量控制,对中成药药材、制剂进行质量监控,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八、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经验本手册还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经验,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这些经验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于提高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九、总结与展望中成药是我国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合理应用的基础上,可以发挥出更好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回顾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回顾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6. 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 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 能主治用药。 • 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 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 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 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 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 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 强监测。
背景
不合理使用现状
不辩证 用药 联合用 药不合 理 用量不 当、剂 量随意
认为中 成药无 副作用
补益药 当营养 品
背 景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临床使用原则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剂型
散剂、颗粒剂、片剂、丸剂、 胶囊剂、滴丸剂、胶剂、栓剂、 丹剂、贴膏剂、涂膜剂等 煎膏剂、软膏剂、凝胶剂等
固体制剂 半固体剂型 液体制剂 气体剂型
• 寒证:患者恶寒喜暖,面色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滑,脉迟或紧。 • 热证:患者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色红赤,四肢灼热, 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脉数。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既要看到 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又 要看到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 型。 • “同病异治” • “异病同治”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3)寒凝心脉证,症见胸闷心痛,形寒肢冷,舌质淡,有瘀 斑。可选用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丸等。 • (4)心气不足证,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刺痛,心悸自汗, 气短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可选用 柏子养心丸、补心气口服液等。 • (5)气阴两虚证,症见心悸气短,胸闷心痛,神疲倦怠,五 心烦热,夜眠不安,舌红少苔,脉细数。可选用生脉饮、益心 舒胶囊等。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同病异治:
• 感冒,由于四时受邪不同,外感风寒、风热、挟暑、挟湿的区分
• 风寒感冒,治宜发汗解表、疏散风寒。可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 粒等。 • 风热感冒: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选银翘解毒、金链清热、芎菊 上清丸等。 • 感冒挟湿,治宜解表祛湿,可选用九味羌活丸等; • 感冒挟暑挟湿,治宜解表化湿祛暑,选用藿香正气丸(口服液)等。 • 小儿外感挟食、挟痰、挟惊,治宜解表、消食、化痰、定惊,可选用小 儿宝泰康颗粒。
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
主要内容
• 历史悠久、惠及 大众 • 品种多、管理乱 • 不合理使用现状
• 剂型 • 分类 • 不良反应
• 基本原则 • 联合用药原则 • 孕妇用药原则 • 儿童用药原则
背景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临床 应用原则
背 景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临床使用原则
背景
• 历史悠久、惠及大众
背景
品种多、管理混乱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联合用药原则
• 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 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 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如火毒 上攻,咽喉肿痛,可内服一清颗粒,外用冰硼散吹喉,共 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筋骨折伤者,可内服舒筋活 血丸,外敷七厘散,共奏活血伸筋,疗伤止痛之效。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孕妇用药原则
• 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 • 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 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 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 及时减量或停药。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2.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根据疾病特 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 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选用相应的中成药, 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 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治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 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联合用药原则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 • 十八反、十九畏 • 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
• 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 种中成药。例如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又兼见肾阳不足,腰膝冷 痛者,可用补中益气丸配合金匮肾气丸。
• 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如外感风寒 或脾胃虚寒之呕吐泄泻,常用生姜、大枣煎汤送服中成药,以增 强散风寒、和脾胃之功。
18.止咳平喘剂 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 清肺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
19.消导化积剂
20.杀虫剂
消食导滞、健脾消食。
驱虫止痛、杀虫止痒。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不良反应
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在合理使 用的情况下,中成药的安全性是较高的。 合理使用包括正确的辨证选药、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禁忌症、合 并用药等多方面,其中任何环节有问题都可能引发药物不良事件。 合理用药是中成药应用安全的重要保证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
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 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良反应。 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
背 景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临床使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 用基本原则 孕妇使用中成 药的基本原则
联合用药原则ຫໍສະໝຸດ 儿童使用中成 药的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 辨证用药 依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 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反映出药物在影响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 •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提出 了以病证寒热作为用药依据的基本治疗原则。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中药自身的药理作用或所含毒性成分引起 的不良反应;
(2)特异性体质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 过敏等;
(3)方药证候不符,如辨证不当或适应证 把握不准确; (4)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 性中药材的 中成药,如朱砂、雄黄、 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 量服用即可中毒; (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 目前获批的中成药品种近万种,但临床常用中成药不过几百种, 中成药品种低水平重复及无序竞争问题突出。 •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 卷)收录2855个品种。
• 中成药剂型40余种,科别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 官等科。
• 随着我国中药制药企业的发展,中成药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日益 普及,不合理应用亦凸显出来。
合剂、口服液、酒剂、糖浆剂、 注射剂等 气雾剂
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 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 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分类
• 按中成药的功效可分为以下20类: 1.解表剂 2.泻下剂 3.和解剂 4.清热剂 两清。 5.祛暑剂 6.温里剂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气血 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3. 合理选择适宜的剂型
•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 选择适宜的剂型。 • 蜜丸分为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 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 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达到肠溶效果, 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7.表里双解剂
8.补益剂
9.安神剂 10.开窍剂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
重镇安神、滋养安神。 凉开、温开。
11.固涩剂 12.理气剂
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遗、敛肺止血、固崩止带。 理气疏肝、疏肝散结、理气和中、理气止痛、降气。
13.理血剂 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散 瘀、化瘀消癥、散瘀止痛、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血(凉血止血、 收涩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 14.治风剂 15.治燥剂 16.祛湿剂 17.祛痰剂 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清宣润燥、滋阴润燥。 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 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联合用药原则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 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 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 • 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 相同的,应分开使用。 • 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 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 在选择用药前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二者缺一不可 • 一是病情证候的阴阳性质; • 二是拟用药物的寒热属性; • 中医病证临床证型较多,若分证太细,不利于西医人员临床应用, 所以临床强调需抓住本质,分清病证“寒”、“热”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