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教材课程

合集下载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ppt

儿科常用中成药在临床的合理应用-ppt
激咽喉
2024/5/26
25
三、如何看待中药的不良反应
近年报道 含何首乌中药引起肝损害 前些年报道 含马兜铃酸中药肾损害,龙胆泻肝丸减肥 上世纪80-90年代 日本长期服用小柴胡汤(冲剂)肺间质病变
2024/5/26
26
国内用药现状
中西药联用 农村、城市 均十分普遍 许多基层医院已成临床用药的常规 无规范
2024/5/26
58
风热型感冒(外寒里热型)
发热、恶风、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 溲黄、便干等
柴胡口服液 柴胡、金银花、黄芩、葛根、荆芥、青蒿、连翘、桔 梗、苦杏仁、薄荷、鱼腥草 柴银口服液 柴胡、金银花、黄芩、白芍、葛根、荆芥、青蒿
2024/5/26
59
风热感冒高热重症
小儿热速清糖浆 柴胡、黄芩、葛根、水牛角、金银花、板蓝根、 连翘、大黄 芩翘口服液 黄芩、连翘、荆芥、野菊花、玄参、水牛角、 大黄(酒炙)、皂角刺、蜂房
12
4.剂型的改变
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用量要大 相对成药用量较小 外用制剂比内服剂量要大
2024/5/26
13
5.疾病的轻重
病势深重者,药力、药量应重 病势轻浅者,药力药量应轻
2024/5/26
14
6.体质的强弱
体质强实者,用量可适当大些 体质虚弱者,用量酌减 病重体弱者,给予扶正治疗时 用量不要减少、可从小量逐渐加大
2024/5/26
3
SFDA儿科药物品种信息
2024/5/26
4
儿科专用品种现状
2024/5/26
5
儿科用中成药剂型统计
46
2024/5/26
6
总结特点
数量少 治疗病症集中 部分未公布处方药味剂量 50%以上的儿科用药未见临床应用研究报道 急需建立安全性、必要性评价机制

常见中成药的临床运用(脾胃)课件

常见中成药的临床运用(脾胃)课件

消食导滞, 保和丸 和中止痛 或加味保和丸
疏肝和胃, 舒肝止痛丸 理气止痛 或舒肝和胃丸 或气滞胃痛颗 粒 清肝泄热, 左金丸 和胃止痛 或胃苏颗粒 化瘀止痛 五灵止痛散
肝胃气滞

肝胃郁热 瘀血阻滞
辨证用药
证 型
胃阴不足 虚 证
临床表现
治法
用药选择
养胃舒胶囊
隐痛或隐隐灼痛,饥不欲 益气养阴, 食,口干不思饮 和胃止痛
虚 脾阳不足 证 肾阳虚衰
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脐腹作痛,温肾健脾, 四神丸 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 涩肠止泻 后则安,形寒肢冷,腹部喜暖, 腰膝酸软
用药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勿食馊腐变质不洁之物,勿过食生冷,
或肥甘厚腻,或酒食无度,以防饮食所伤,脾胃功能失调;
2、夏季或梅雨季节,勿多贪凉露宿,或冒雨涉水,或久卧
便 秘
概念

便秘是指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排便无规律,粪质干燥 坚硬,或虽有便意而排便无力、粪便不干亦难排出
的现象。
西医学中的各种原因引得的便秘,包括功能性便
秘、功能性排便障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 道疾病(肠道神经/肌肉病变、先天性巨结肠、肿 瘤、炎症性肠病等),及胃肠道的系统性疾病(甲 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结缔组织病、淀粉样变性 、脊髓损伤、帕金森病等),药物(如阿片制剂、 精神类药、抗惊厥病、钙通道拮抗剂、抗胆碱能药 ),精神或心理障碍(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 食)引起的便秘,均参考本病用药。
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
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
使用。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中成药合理使用ppt课件

中成药合理使用ppt课件
桑螵蛸、牡蛎、甘草等20味组成。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又用于妇女经期腹痛、肢体水肿、产后体弱、虚汗低热等。妇女更年期的综合症、少 女青春期经期紊乱、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女子不孕等 均可用,男子性功能衰退也可用本品。 ⑤金匮肾气丸:(补阳剂)
③参麦注射液
【主要成份】由红参、麦冬组成。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生脉,益气固脱。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
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 疫机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
18
是以解表药与治里药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双解作用,用以治疗表 里同病的中成药,表里双解剂分为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 三类。临床以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为辩证要 点。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 肠溃疡、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痢疾、胃肠型感冒、急性胃 炎等。
6
是以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菊花、柴 胡、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 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临床以恶 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为辩证要点。
①伤7风感冒冲剂
【主要成份】由防风、羌活、荆芥、白芷、紫苏、桔梗等十味组成。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主治外感内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
④消炎利胆片:
【主要成份】由穿心莲、溪黄草、苦木组成。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利胆。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右胁胀痛、口苦、厌食油腻、小
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本品药性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过量久服。
14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 辨证和辨病相结合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中成药优先 考虑的原则。
• 由于不同的患者之间体质各不相同,导致同一类疾病的临床 症状也千差万别,在西医学看来是同一种疾病,而在中医看 来其中证候却不同。
• 例如,同样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患者,体质较好的和体质较 差的临床表现完全不同,所以其证候也完全不一样,不能都 用九味羌活颗粒来治疗,即所谓“同病异治”。
3)对症用药
• 症是指单一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到的不适,如发热、 口渴、头痛等。
•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有些中成药 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以解燃眉之急。
• 如元胡止痛片针对疼痛症状的治疗。准确使用中成药解除 某些突出症状,从而缓解病痛,也是正确选药的内容之一。
一、正确选用
4)辩证和辨病结合
一、正确选用
5)异病同治及引申使用原则
• 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演变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证同 治亦同,即所谓“异病同治”。
• 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是不同的病,只要具有气短、懒 言、乏力等中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均可使用补气升阳的补中 益气丸治疗。
二、合理应用
对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我们要还注意: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 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中 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用药禁忌。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 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一、正确选用
1)对证用药
• 中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 • 证是对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
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揭示了疾病发展某一 阶段的病理实质。 • 辨证施治就是在辨明证候的基础上,选择对证中药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认识疾病的证候;根据证候确定治法;再依 据治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使中成药的主治证候与患者的具 体证候对应起来,就是对证用药。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中成药是指由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疾病的药物。

它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方便易用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常用的中成药,并讨论其合理使用。

1.当归:主要用于调经活血、补血养颜,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女病症。

合理使用当归,需要注意剂量,避免过量导致出血。

2.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作用,适用于体虚乏力、气短乏力等症状。

但是因其性温热,痰湿内盛者慎用。

3.甘草: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调和各种药物的作用。

常用于调理脾胃功能。

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引起水肿和电解质紊乱。

4.陈皮:陈皮味辛性温,主要用于理气消食。

适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过量使用会导致焦渴、口干。

5.五味子:主要用于益气健脾,固肾收精,适用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因性温热,虚热内盛者慎用。

6.木瓜蛋白酶: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胃肠道炎症等症状。

但因其酶活性较高,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7.当归血建:主要用于补血养血,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

但贫血非懵病症状者慎用。

8.石菖蒲酊:主要用于镇静安眠,适用于失眠多梦、心烦不宁等症状。

但因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遵医嘱使用。

9.逍遥丸:主要用于舒肝理气,适用于情绪波动、失眠多梦等症状。

但因性温血暖者慎用。

10.清宁胶囊:主要用于镇静、安眠,适用于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

但因药效强烈,需遵医嘱使用。

11.金银花颗粒: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但因性寒湿者慎用。

12.乌鸡白凤丸:主要用于滋阴养血、补肺益气,适用于肺燥干咳、声音嘶哑等症状。

但病理改变明显者慎用。

13.参附胶囊: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

但因其性温血瘀者慎用。

14.人参片:主要用于益气生津、安神定志,适用于气虚懒言、失眠多梦等症状。

但因人参为温补药物,阳虚患者慎用。

15.三七伤药片:主要用于止血、消肿,适用于外伤出血等症状。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廖志航课件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廖志航课件

参麦注射液: 1.以过敏反应、输液反应为主,严重过敏性反应 主要有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 2.静滴 (一个疗程) 15天,偶有患者谷丙转氨酶 升高。少数患者有口干、口渴、舌燥。 3.对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警惕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
• 如有人内服中华跌打丸一粒即出现过敏性肾炎;口服三 黄片4片后出现肉眼血尿;口服牛黄解毒片致出血性膀 胱炎等。 • 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特别敏感,不论用量如何,只 要所使用的方药中有这味药,即发生过敏反应。 • 患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遗传缺陷者在 食用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会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 病要禁用中药珍珠粉、金银花、薄荷、樟脑、萘酚、川 莲、牛黄粉、腊梅花、熊胆、开口茶、七厘散、婴儿素、 牛黄解毒丸等。 • 不同性别、年龄、体质、生理状况的患者,对药物敏感 性、反应性、耐受性不同。处方剂量虽在安全范围之内, 但因个体差异而致严重过敏反应。
含有以下中草药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作用的中草药分为禁 用药与慎用药两类。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 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 • 禁用药多是引产堕胎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水药, 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 乌头、附子、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 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 慎用药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 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 七等;行气破滞类的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 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 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八种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 柴胡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反应;过敏性 休克;固定性药疹。 • 清开灵注射液:以各种类型过敏反应为主, 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急性 喉头水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间质性肾 炎。

中成药合理应用PPT课件

中成药合理应用PPT课件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反映出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 作用倾向。
《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提出了以病证寒热作为用药依据 的基本治疗原则。
帮助每一个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在选择用药前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二者缺一不可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3. 合理选择适宜的剂型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
蜜丸分为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的含蜜量较少;水丸崩解较蜜丸快,便于吸收;糊丸 释药缓慢,适用于含毒性成分或药性剧烈成分的处方;蜡丸缓释、长效,且可达到肠溶 效果,适合毒性和刺激性较大药物的处方;浓缩丸服用剂量较小。
帮助每一个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联合用药原则
中成药之间的配伍
十八反、十九畏 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 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例如中气
下陷,久泻脱肛,又兼见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者,可用补中益气丸配合金匮肾气丸。 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
(5)不适当的中药或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帮助每一个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中成药概述
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多种类型:
临床可见以消化系统症状、皮肤粘膜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循环系 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精神症状或过敏性休克等为主要表现的不 良反应。
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或几种症状。
帮助每一个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背景
不合理使用现状
联合用 药不合

不辩证 用药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培训课件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培训课件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28 28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
品种介绍
【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3
一、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
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
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 的药品。
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
临床必需 价格合理 使用方便
安全有效 质量可控 中西医并重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4
一、国家基本药物的概念
▪ “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是指优先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避免贪新求贵;
22 22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具体品种介绍
品种介绍
【药品名称】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方 解】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禁 忌】 【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剂型规格】
处方中药物名称统一使用国家标准 中收载的名称。处方中药物排列顺 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表述。
(九)止血剂 (十)祛瘀剂 (十一)理气剂 (十二)消导剂 (十三)治风剂 (十四)祛湿剂 (十五)调脂剂 (十六)固涩剂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19 19
《基药指南》(中成药部分)
外科用药
眼科用药
(一)清热剂
(一)清热剂
(二)温经理气活血剂 (二)扶正剂
(三)活血化瘀剂
耳鼻喉科用药
妇科用药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12
2012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特征

保20基12本版目、录强的基特点层:、建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2 参苓白术散:
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用于脾胃 气虚挟湿,症见饮食不消,胸痞 脘闷,或吐或泻,四肢无力,形 体消瘦,苔白腻,脉弱。
参考: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营 养不良,妇女带下色白属脾虚湿 气下注之证。
2020/8/14
27
㈡ 补血
四物合剂:
补血调血。是补血的常用方,也 是调经的基本方剂。凡血虚症, 月经不调及胎前产后等症,均可 用本方加减治疗。运用时以唇爪 无华,舌淡脉细为辩证要点。
参考:用途广泛,可用于麻疹 初起,流感,急性扁桃体炎, 及一切发热流行病,如乙脑、 腮腺炎等初起阶段,出现风热 表证者。
2020/8/14
3
2桑菊感冒冲剂: 用于风温初起,以咳嗽、身热为主, 见咳嗽痰稠,咳痰不爽。
参考:①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轻型 支气管炎,流行性结膜炎属于风热者。 ②秋燥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
2020/8/14
5
3维C银翘片:中西药合用增强 了解表发汗的能力,用于风热 感冒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
咽痛。
2020/8/14
6
4芎菊上清丸: 清热解表,散风止痛。用于外 感风热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 头痛。
2020/8/14
7
㈡ 辛温解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 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口 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 脉浮紧或浮缓等。常用辛温解表 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 苏叶等为主组成。
2020/8/14
24
1补中益气丸: 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用于脾 胃虚弱,中气下陷,症见体倦 乏力,少气懒言,食少腹胀, 久泻,脱肛,子宫下垂。
2020/8/14
25
参考:可用于慢性消化性疾病, 慢性出血性疾患所造成的身体 衰弱,疲倦无力,食欲不振, 及低血压,胃下垂,重症肌无 力等。
2020/8/14

2020/8/14
15
用参考:可用于治疗结膜炎、急 性中耳炎,鼻前庭及外耳道节肿。 高血压属肝胆实火上炎者,对急 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带状疱 疹属肝胆湿热内蕴,及泌尿系感 染,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可加 减运用。
本方药多苦寒,易伤脾胃,中
病即止,不宜久服。孕妇慎。
2020/8/14
16
2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 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胃 火炽盛,见口舌生疮,齿龈、 咽喉肿痛,口气热臭。 孕妇慎用。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王幼
2020/8/14
1
一 解表药
㈠ 辛凉解表:
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 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或咳 嗽,舌尖红苔薄白或稍黄,脉浮数。 常用辛凉解表药如:薄荷、银花、 牛蒡子、桑叶、葛根、升麻等为主 组成方剂。
2020/8/14
2
1 银翘解毒颗粒(丸): 主用于外感风热表证。见发热 重,恶寒轻,高热口渴,咽喉 肿痛,舌尖红。
2020/8/14
28
(三)气血双补
归脾丸: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 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 精神疲乏,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以及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 淡,或淋漓不止者。
19
参考:本方应用较广,其往来 寒热、胸胁胀痛、口苦、咽干、 目眩是本方主症,只要见到一、 二症便可应用。
2020/8/14
20
(二)调和肝脾 逍遥丸:
舒肝解郁,健脾养血。用于肝郁 脾虚,症见胸肋胀满疼痛,神疲 食少,头晕目眩,或见乳房作账, 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而虚。
2020/8/14
21
参考:可用于慢性肝炎、慢性 胃炎、神经衰弱等,具有胸胁 不适,体倦无力,情绪易于激 动等症,还可用于因情绪原因 导致月经不调者。
服后进少量稀粥或开水,复被取 微汗。
参考:临床还可用于杂病,病后、 产后等因营卫不和,而致时而微 寒,时而微热汗出等。
2020/8/14
10
3荆防冲剂: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 寒感冒兼有湿邪为患。症见壮 热无汗,头颈强痛,肢体酸痛, 胸膈痞满,鼻塞流涕,苔白腻。
参考:有用于痢疾初起,疮疡 初起。
2020/8/14
8
1表实感冒冲剂: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用于风 寒感冒表实证。见恶寒重,发 热轻,无汗,头颈强痛,鼻流 清涕,苔薄白。
参考:用于感冒、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属外感风寒表实 证。注意发汗勿太过,高血压、 心脏病慎用。
2020/8/14
9
2表虚感冒冲剂: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用于外感 风寒表虚证。见发热头痛,汗出 恶风,或鼻鸣干呕,苔薄白,脉 浮缓。
2020/8/14
13
(一)清热解毒
三黄片、牛黄解毒丸(片)、 牛黄上清丸: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火 热内盛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口鼻生 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
2020/8/14
14
(二) 清脏腑热药 1龙胆泻肝丸: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实 火上炎之胁痛、头痛,口苦目 赤,耳鸣耳聋,耳肿痛;肝经 湿热下注的小便赤涩痛,妇女 带下等。
2020/8/14
11
4参苏丸: 辛温解表,理气化痰。用于病 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症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 嗽,苔白腻。
2020/8/14
12
二 清热剂
用性味寒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热 证。常用石膏、知母、黄芩、黄 连、黄柏、栀子、芦根等组成。 此类药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用之太过,能伤人阳气,对平素 虚寒、体弱、老年人应慎用或不 能久用。
2020/8/14
17
三 和解剂
凡是利用具有和解、解郁、疏畅、 调和等作用的方剂,用于治疗少 阳病或肝脾不和,及胃肠不和者, 统称和解剂。
2020/8/14
18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冲剂:
和解少阳。用于少阳病。症见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 食,口苦、咽干、目眩,苔白 脉弦者。妇人经期感冒。
2020/8/14
2020/8/14
22
四 温里剂 理中丸:
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用于脾胃 虚寒的腹中冷痛,口淡不渴,呕
吐泄泻;阳虚失血。
参考:可用于虚寒性溃疡病,慢 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肠鸣腹泻, 遇寒加重等症;对阳虚失血,如 消化性溃疡出血、妇女子宫出血。
2020/8/14
23
五 补益剂 ㈠ 补气:
用于肺脾气虚的病症,症见倦 怠无力,少气懒言,语言轻微, 食少便溏,动则气促汗出,舌 淡苔白,脉虚弱。常用补气药 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 甘草等组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