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人的性格》有感400字作文

合集下载

读《中国人精神》有感

读《中国人精神》有感

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辜鸿铭先生用他对中国的理解,向世界宣扬了儒家思想,阐述了他眼中的中国人。

“中国的人性类型给你的整个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文雅。

〞这是辜老对中国人性格的描述,他还引用了一个例子,他曾在某个地方读到一位在两个国家都住过的外国朋友的评论说,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而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

不知道对日本人的这种评价是否真实。

但他认为但凡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像他一样赞同对中国人的评价。

相对西方人的张扬,追求个性,我们中国人更多倾向于中庸之道,温文儒雅,彬彬有礼,给人一种不温不火之感,亲切而没有距离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被忽略,崇洋媚外之风愈烈。

西方节日,情人节,圣诞节气氛十足,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却越来越冷清,我们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穿的是“破〞裤子,哼着大多数中国人听不懂的rap。

我国当前社会,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的教育,都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学习。

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大学里英语成了必修课,英语学分占的比列也比拟重,考四六级更被我们大学生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

而我们的《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在很多的学校都处于选修课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连这样的选修课都没有。

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

辜老的书对中国人的精神分析深刻精辟,然而,有一些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

他赞同忠君思想,他赞同纳妾制,用茶壶和茶杯生动的比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

时代不断进步开展,我们的目光也不能停留在封建的古代,在文明的现代,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也是时代进步的表达,新时代的女性不应该像古代女人一样将全部重心放在家庭上,女性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社会做奉献。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精选16篇)《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篇1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不愧是“清末怪杰”,他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

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辜鸿铭也是一个“狂徒”。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

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

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

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

正是辜鸿铭这种狂放的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无比自豪的态度,使他写下了《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从头到尾都在褒扬中国人的书。

《中国人的精神》,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

全书分为绪言、导论、正文和附录四个部分。

导论阐述“良民宗教”;正文第一章论“中国人的精神”,第二章论“中国女子”,第三章论“中国语言”,第四章论“约翰·史密斯在中国”,第五章论“一个著名的汉学家”,第六、七两章论“中国学”;附录论“崇拜群众的宗教”或名“战争与出路”。

中国人的人格读后感1500字

中国人的人格读后感1500字

中国人的人格读后感1500字本书是对胡适先生关于人生、社会、文艺、教育等方面的散文、演讲及论文的收集和整理,展示了他以人的启蒙为中心的思想发展轨迹,体现了他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大半个世纪里,胡适一直备受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思想家的历史地位。

作为影响后世国人的先行者,胡适先生更多的是真诚劝告和谆谆教诲。

他面向未来,深信如果每人都多做小事,多研究问题,这个世界会一点点变好。

如果为个人多争一些自由。

就会为国家争到自由。

他曾对我们寄予厚望。

中国人的人格读后感20XX年即将结束,倒计时的八九个小时里,我在苏州平山塘街一间茶室里,决定坚持着把书评写完,即便游记又烂尾。

年初确实也立了几个flag,定量指标大概是一个都没完成,定性指标基本实现。

所以,20XX年的小目标还要定量吗?我想定总要定的,完不成也就算了,毕竟如果目标总能完成,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便值得质疑。

最后言归正传,阅读后感~#中国人的人格#胡适先生这本文集其实是先开始看的,从九月初陆续看到11月初放下,然后挑了压力研究这本心理学小书直到12月快结束看完,才又重新捡起,短短几日内迅速了结。

其实《中国人的人格》这个书名并不恰当,书中文章尽管主题并不统一,但主旨都在为促民智增民识而孜孜不倦地做思想工作,重在分析说理,态度温和而开明。

譬如一位耐心的师长在给你做详尽的解释,如何是不好的,为什么这样是不好的,我们应当怎样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评判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保持自由而公立的眼光与视角,不轻易为他人所迷惑。

站在今天回看这些文字,我们只觉这是一位目光深邃的智慧长者,诚恳真挚地盼着你好,盼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好。

即便有些观点你未必尽能同意,然而那绝不代表你比这位先生懂得更多,仅仅只是因为你是站在近百年后的时光里去回看。

若隔着这些许的岁月,你仍能理解胡适先生当初为什作如是想,才不枉读了这一遭书罢。

#挑战:压力如何塑造我们#有趣的是,这本书恰好印证了胡适在上本书里提到的治学精神。

《中国人的素质》读后感(合集5篇)

《中国人的素质》读后感(合集5篇)

《中国人的素质》读后感(合集5篇)第一篇:《中国人的素质》读后感读《中国人的素质》有感这个翻译有点过了,但是若翻译成《中国人的精神》也更为不妥,《中国国民性》尚可,得注明是晚清的,但是现在看看,却依然可以发现你我他所有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具有的这些国民性。

作者待在北方的鲁两省农村居多,有近三十年,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对与中国人的素质的认识,对然戴上了西方的有色眼镜,很多地方令我们愤恨不平,却不得不得自省一下。

一百多前的清人统治的中国社会已经是整个百足之虫垂垂将死的时候,外国人,尤其是传教士们带着向自以为是的人民们带来上帝耶和华的智慧文明之光,却悲剧的发现这个已经浸泡于儒道佛隐形教是那样的难以穿透,中国人的由里到外都被他们看来不可忍受的臭不可闻的文明腌渍一遍了,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千年老坛菜不可驱祛除的腐朽霉烂味。

我们现代人中国人来看看这样一部书,要不要嗅一嗅自己的萝卜芯子里还藏着多少这劣根性呢?我们中国人的素质,绝对不差,我们中国人用强大的自上而下的家族式方式管理国家,灌以每个人礼和仁,用道德文化来凝聚整个帝国,确实有其他国家不可企及的历史继承性,没有一个真正的宗教或者政权可以使中国文化及其涵养的中国人屈服,只有其他民族或者宗教或者文化默默地不自己觉的被我们这个犹如黑洞般的混沌中国文化给吸释熔合。

看这本书,一定要淡定,他说的不一定对(全对),可是他说的绝一定程度反映了那个时代甚至现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的素质,有些东西,我们以前没意识到而啧啧称道呢,可是别人也是照着他们自己的自以为更加开化的文化模式来思考的,难不怪,外国人也觉得被中国人白眼看多了,真成个棒槌了呢。

好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来自己窥见真正的自己,照鲁迅先生的遗言,我们中国人都看看吧,人家先生可是死都不瞑目的推荐我们看这本书,我们洋洋得意的时候,就自己待机一耳刮子吧,话说回来,从头到尾,就算是这个仁义的传教士明恩博,他对自己民族的国民性有多少反刍呢?全书共分二十七章,是为作者总结出的晚清时期中国人的二十六个特性和作者对当时中国人的一个建议。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篇1美国人阿瑟.史密斯写的于1894年出版的《中国人的性格》虽历时100多年,但至今仍为很多人所关注。

这本书是西方人研究中国(人)的重要参考文献,目前已有十多种译本。

该书作者以精辟的方式论述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等多方面内容,他对中国人的评价和描述是客观公允的。

鲁迅和现代教育家潘光旦等都给该书以高度评价。

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同样是很深的,它让我看到文化传承的强大延续性。

有很多人认为,目前中国人道德缺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破坏结果,是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的结果,看完这本书之后也许会改变你的看法。

请注意:这本书是1894年出版的,它不会受到五四运动有关“砸烂孔家店”思想的影响,不会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也不会受到文革的影响。

但是请你仔细看看,阿瑟?史密斯笔下的中国人和现代的中国人是多们的相像啊!事实上道德缺失才是中国人的传统(指近古以来的传统)!在五十年代,共产党曾经在许多方面改变了这一传统,而文革之后一切都只不过又恢复了原样而已!下面,我将摘录几段史密斯先生的描述,看看他所描述的到底是不是我们中国人。

(1)面子要紧。

史密斯在本章内容中写道:“对中国人来说,‘脸面’不单指头的脸部,它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包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描述能力和领悟能力。

……即中国人作为一个族群,具有强烈的演戏本能。

”“‘面子’犹如一把钥匙,一旦人们正确理解了它所包含的意义,就可以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的性格之锁。

”“一些渴望保住面子的事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即使因犯错误而受到指责,也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因此,为了保全面子,不管证据有多么确凿,也要全盘否定。

比如一只网球不见了,有充足的证据显示是被一个苦力捡走了。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800字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800字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8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800字后悔在昨天晚上看这本书,导致我失眠了,好不容易睡着了,做了一夜梦,梦见那些贫苦麻木的中国人跟非洲人打架,大概是因为在我心里,只有非洲人才能这么惨,打架是一种穷苦与穷苦之间同等级的较量。

浅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吾国吾民感想

浅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吾国吾民感想

浅谈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读《吾国吾民》有感在看林语堂的《吾国吾民》之前,我一直怀疑,谁能够把“中国人”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名词解释得如此清楚呢?一个本土的中国人来说中国难免会面临这样那样的质疑:把中国人写的很好的话,会被认为是在自夸,而写得不好的话,又会有卖国的帽子扣上(其实,我们的这种心态,林语堂先生在书中也有提过)。

但是,林语堂先生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写的这本《吾国吾民》却有不同。

首先,我们来看下林语堂先生的求学经历。

1912年林语堂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写杂文,并研究语言。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

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林语堂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可以说,林语堂,从小接受的是基督教文化(他父亲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却又对中国传统文化耳濡目染,更有去西方求学的经历,可谓是兼得中西方文化之精华。

在我打开百度百科翻看林先生那厚厚的简历时候,想到现如今的那些“海归”,他们很多知识去镀层金,天与地的差别令人惊叹;当我们领略林先生文字里处处体现的国人现状的深思与担忧,再环顾一下四周对外来事物欣喜若狂、崇洋媚外的国人们,令人惋惜。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一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孔子》票房在我们这个自认为儒学正统的国度勉强过亿,而同时期上映的美国大片《阿凡达》在上半年获得了13.8亿元的票房。

说实话,我实在想不出《阿凡达》带给我们的除了视觉上的刺激,还有什么?翻开《吾国吾民》,在品味国学大师的文采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

中国人的性格读后感《中国人的性格》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国人性格特点的书籍,通过对中国人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人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独特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影响,也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国人的性格是多元而复杂的。

在书中,作者对中国人的性格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分析,包括了中国人的忍耐力、勤奋好学、集体主义、保守传统等方面。

这些性格特点既是中国人民的优点,也可能成为他们的弱点。

例如,中国人的忍耐力和勤奋好学使得他们能够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持不懈,但也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过于忍让和妥协。

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和保守传统使得他们在团队合作和守旧传统方面表现出色,但也可能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

这些性格特点既是中国人的独特魅力,也是他们需要认识和改进的方面。

阅读《中国人的性格》让我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书中描述的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在自己身上的体现。

例如,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会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正是中国人的忍耐力和勤奋好学的体现。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主义和保守传统方面的表现,比如在团队合作中我更倾向于追随大众的意见,而在面对新事物时也会有一定的保守态度。

通过对自己性格特点的认识,我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也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除了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阅读《中国人的性格》也让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人民的性格特点在社会发展和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书中对中国人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在中国社会中,人们的性格特点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了解和认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人的性格》有感400字
近日里重读了《中国人的性格》一书,感慨良多。

这是一位生活在100年前的美国基督教传教士亚瑟·亨·施密斯所写的一部关于中国人的著作。

他试图刻画出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在中国有多年生活的他看到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为中国人的性格归纳了20多种特征,说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多数人懂得经过自己的勤劳刻苦来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也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却总能乐观对待……虽有如此之多的褒奖,看得我心中陡然升起一种自豪感。

但当看到说中国人之间缺乏诚信,缺乏同情心,时,不仅反问自己,这是真的吗?细细想来,虽是百年之前的外国人所写,可如今我们从电视、报纸等途径所获得信息不正在验证着他说的吗?我的心又不由的升起一股寒意。

不过,我们正在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只要从我们教育工作中即可见。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力图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从孩子的身边事抓起,使孩子明白诚信是多么的重要,相信经过全体人的努力定能扭转外国人对我们的看法。

我们会为此而努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